晨雾刚漫过长乐宫的芦苇丛,凤染霜就已经站在石磨旁,手里捏着张刚压好的晶米纸。纸面上印着守苗老爷爷新教的纹路——一圈圈晶米穗围着小小的芦苇帘,边缘还沾着点共植维度的晨露,晒干后泛着淡淡的绿光。宫女春桃蹲在旁边,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剪好的芦苇叶,正跟着风澈学编“礼穗”:“小殿下,这叶子要折成三角形才好看,您看,像不像晶米刚发芽的样子?”
风澈皱着小眉头,手指笨拙地捏着芦苇叶,刚折到一半就散了,源溪立刻凑过来,帮他把叶子捏紧:“别急,我教你!上次在共植维度,老爷爷说编东西要用心,就像种晶米一样,得慢慢等它成型。”火小炎蹲在不远处,正用火焰能量烘干刚磨好的晶米粉,陶罐里的粉泛着浅黄的光,香气飘得满院都是:“染霜姨,这些粉够做大典用的‘福米糕’了吗?我昨天问了宫市的百姓,他们说想在大典上尝尝!”
凤染霜笑着点头,把晶米纸放进竹筛里:“够了,你和小坚昨天磨了三袋呢。对了,时汐和紫汐呢?不是说要去把共忆维度的忆融屏搬来,让百姓也能看到大典的样子吗?”
“在这儿呢!”时汐的声音从院门外传来,她和紫汐正抬着个木架,上面放着忆融屏——屏幕上还亮着昨天录的画面:京郊的百姓在田里种晶米,孩子们围着石磨看磨米浆,画面里的笑声顺着门缝飘进来,像带着晶米的甜香。“染霜姨,我们还录了守苗老爷爷的话,他说等大典那天,要从维度里给您送祝福呢!”
正说着,周明急匆匆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布包,脸色有些凝重:“皇后娘娘,京郊的晶米田出了点事——昨天夜里,有几亩刚发芽的晶米被人踩坏了,还有两袋准备分发给百姓的种子,也被人换了陈种。”
凤染霜手里的晶米纸顿了顿,抬头看向周明:“查出来是谁做的吗?”
“查出来了,是花家的旁支子弟花恒干的。”周明打开布包,里面是袋发黑的陈种,“他说花家就算种晶米,也不能让百姓比花家过得好,所以故意破坏。花贵妃知道后,亲自把他绑来宫门口,说要听陛下和娘娘发落。”
风澈立刻站起来,手里的芦苇叶掉在地上:“又是花家的人!他们是不是还想找娘的麻烦?”
源溪也攥紧了拳头:“我们去告诉冷叔,让他好好教训那个坏人!”
凤染霜弯腰捡起芦苇叶,递给风澈:“先别急,我们去看看再说。”她转头对春桃说:“你和其他宫女继续准备晶米纸,我们去宫门口看看。”
刚走到宫道上,就看见宫门口围了不少百姓,中间跪着个穿青袍的年轻人,正是花恒,花汐站在旁边,脸色发白,手里紧紧攥着之前那支凤仪簪。慕容冷已经在了,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株被踩坏的晶米苗——苗尖还带着点绿意,却断了根,像个委屈的孩子。
“陛下,臣妾真的不知道他会做这种事!”花汐看见凤染霜过来,连忙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哭腔,“臣妾已经让家里人把他绑来,只求陛下能从轻发落,给花家一个改过的机会。”
花恒却梗着脖子,看向慕容冷:“陛下!我没错!花家是大乾的世家,凭什么要跟百姓一起种那些下贱的晶米?那些百姓就该种粗粮,我们世家就该吃细粮,这是天经地义的!”
“天经地义?”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是京郊种晶米的老农户张老伯,他手里拿着个装着晶米的布袋,走到花恒面前,打开布袋:“你看看这晶米!上个月我家孙子快饿死了,是皇后娘娘送的晶米种子,让我们种出了粮食,才活下来!你说它下贱?你毁的不是苗,是我们百姓的命!”
另一个妇人也上前,手里抱着个孩子:“我家男人在北境当兵,皇后娘娘送的晶米糕,让他在战场上有了力气!你要是毁了种子,明年我们又要吃树皮,你良心过得去吗?”
百姓们纷纷附和,声音越来越大,花恒的脸色渐渐从通红变成惨白,头也慢慢低了下去。凤染霜走到他面前,蹲下身,手里拿着株完好的晶米苗:“花恒,我知道你从小在花家长大,觉得世家和百姓不一样。但你看这苗,它不管种在世家的田里,还是百姓的田里,只要用心照顾,都会结出粮食。百姓和世家,都是大乾的人,就像这晶米和土地,少了谁都不行。”
她转头对花汐说:“贵妃娘娘,花恒还年轻,不如让他跟着张老伯去京郊种晶米,亲身体会下百姓的日子。等他明白晶米的珍贵,明白百姓的辛苦,再回来帮花家打理家事,你觉得如何?”
花汐愣了愣,随即点头:“多谢皇后娘娘宽宏大量,臣妾这就让他去。”
花恒抬起头,看着凤染霜手里的晶米苗,又看了看周围百姓的眼神,突然跪直了身子:“皇后娘娘,我错了。我愿意去种晶米,要是种不好,我就不回花家!”
百姓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张老伯走过来,拍了拍花恒的肩膀:“好小子,跟我去!保证让你知道,种出一粒米有多不容易!”
看着他们离开,慕容冷握住凤染霜的手:“辛苦你了。要是换了别人,或许会直接惩罚花恒,但你却给了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惩罚不是目的,”凤染霜笑着摇头,“让他明白百姓的重要,比惩罚他更有用。对了,大典要用的晶米纸,我想让京郊的百姓也来帮忙做,这样大典才更有意义。”
周明立刻点头:“娘娘说得对!老臣这就去安排,让百姓们明天来长乐宫,一起磨米浆、压纸。”
第二天一早,长乐宫的院子就挤满了百姓——有老人,有妇人,还有孩子,大家围着石磨,轮流推磨杆,米浆顺着磨槽流进陶盆,香气飘得满宫都是。张老伯带着几个农户,教大家怎么把芦苇纤维掺进米浆里,让纸更结实;几个妇人则跟着春桃编芦苇帘,用来晾晶米纸;孩子们围着风澈和伙伴们,学编晶米穗香囊,笑声此起彼伏。
“皇后娘娘,您看我磨的米浆怎么样?”一个小女孩举着陶碗,里面装着她刚磨好的米浆,脸上沾了点白浆,像只小花猫。
凤染霜笑着帮她擦去脸上的浆:“真不错!比娘娘第一次磨的还好呢。”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守苗老爷爷的声音:“澈儿!染霜丫头!我来啦!”
风澈立刻跑出去,看见老爷爷扛着个旧木架,上面挂着风干的晶米穗,还有个新做的竹制压纸器:“爷爷!您怎么来了?”
“听说你们要办封后大典,我就从共植维度赶来了。”老爷爷笑着走进来,把压纸器放在石桌上,“这压纸器是我连夜做的,上面刻了‘民为根’三个字,送给染霜丫头,希望你永远记得,百姓是大乾的根。”
凤染霜接过压纸器,指尖摸过上面的刻字,心里暖烘烘的:“谢谢您,爷爷。我一定会记住的。”
老爷爷看着满院忙碌的百姓,又看了看石磨和芦苇帘,眼里满是欣慰:“好啊,真好。当年我和你奶奶在共植维度种晶米,只是想让身边的人有饭吃,现在你们却把晶米种到了大乾,让这么多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比我们厉害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长乐宫天天都很热闹。百姓们和宫女们一起,做了上千张晶米纸,每张纸上都印着晶米穗或芦苇纹;火小炎和石小坚则去了京郊的晶米田,摘了最新鲜的晶米穗,用来装饰紫宸殿和宫道;时汐和紫汐则把百姓做晶米纸的画面录下来,放在忆融屏上,宫里宫外的人都能看到。
封后大典的前一天,慕容冷陪着凤染霜去看准备好的礼服——不是传统的明黄凤袍,而是件素色的锦缎礼服,上面绣着圈晶米穗,领口和袖口用芦苇纤维绣了小小的“长乐”二字。“这样会不会太素净了?”凤染霜摸了摸礼服上的绣纹,有些犹豫。
慕容冷笑着帮她抚平衣角:“不会。这件礼服上有晶米,有芦苇,还有长乐宫的名字,比任何华丽的凤袍都更适合你。你是大乾的皇后,更是百姓的皇后,这样的礼服,才配得上你。”
风澈跑进来,手里拿着个小小的香囊:“娘,这是我和源溪一起编的,里面装着晶米穗和桂花,明天您戴在身上,就不会紧张了。”
凤染霜接过香囊,放在鼻尖闻了闻,满是桂花和晶米的香:“谢谢澈儿,娘戴着它,肯定不会紧张。”
大典当天,天还没亮,京郊的百姓就往皇宫赶——有的手里拿着刚蒸好的晶米糕,有的抱着自己做的晶米纸,还有的带着孩子,想亲眼看看这位“不一样的皇后”。宫道两旁,挂满了用芦苇和晶米穗做的装饰,忆融屏上循环播放着百姓做晶米纸、种晶米的画面,温暖又热闹。
辰时三刻,大典开始。凤染霜穿着素色礼服,手里拿着守苗老爷爷送的压纸器,慢慢走向紫宸殿。慕容冷站在殿门口,穿着绣着晶米纹的龙袍,手里拿着张晶米纸诏书——上面的字是他亲手写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简单的一句:“凤氏染霜,心系百姓,德配大乾,立为皇后,与朕共守江山,共护万民。”
百姓们站在宫道两旁,看着凤染霜走过,纷纷举起手里的晶米糕和晶米纸,大声欢呼:“皇后娘娘千岁!”“皇后娘娘好!”
风澈和伙伴们跟在凤染霜身后,源溪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装着百姓送的晶米纸;火小炎手里拿着个陶罐,里面是新磨的晶米粉;石小坚肩上扛着株晶米苗,绿油油的,充满生机;时汐和紫汐举着忆融屏,把这热闹的画面录下来,传给共忆维度的伙伴们。
走到紫宸殿门口,守苗老爷爷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小小的木盒,里面装着霜冷居的晶米种子:“染霜丫头,这是霜冷居的种子,你把它种在皇宫的院子里,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它,就想起我们在霜冷居的日子,想起用心做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凤染霜接过木盒,深深鞠了一躬:“谢谢爷爷,我一定会好好种它。”
进入紫宸殿,里面没有传统的奢华摆设,只有几张石桌,上面放着百姓做的晶米糕和晶米纸。慕容冷牵着凤染霜的手,走到殿中央,对着百姓们说:“今天的封后大典,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华丽歌舞,只有百姓做的晶米糕,只有我们一起做的晶米纸。因为朕知道,真正的皇后,不是靠礼服和仪式来证明的,是靠百姓的认可来证明的。染霜她配得上这个位置,因为她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大乾。”
百姓们听了,再次欢呼起来。一个老人走上前,手里拿着张晶米纸,上面写着“百姓心中的好皇后”七个字,还有十几个百姓的手印:“皇后娘娘,这是我们京郊百姓的一点心意,您收下。以后您要是需要帮忙,我们随叫随到!”
凤染霜接过纸,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张纸没有玉簪华丽,没有礼服贵重,却比任何东西都让她感动。她对着百姓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我凤染霜向大家保证,以后我会和陛下一起,好好种晶米,好好照顾百姓,让每个家庭都有饭吃,有衣穿,让大乾的日子,像晶米糕一样甜。”
大典结束后,大家都聚集在长乐宫的院子里,吃着晶米糕,喝着桂花蜜水。守苗老爷爷坐在石磨旁,给孩子们讲他和奶奶在共植维度种晶米的故事;慕容冷和周明他们讨论着明年推广晶米的计划;凤染霜则和几个妇人一起,教她们怎么用晶米纸做灯笼,准备过年的时候挂在宫市上。
风澈坐在爷爷身边,手里拿着个刚编好的芦苇蚂蚱,抬头问:“爷爷,以后我们还能回霜冷居吗?我想看看那里的石磨,看看芦苇丛。”
老爷爷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能。不管是霜冷居,还是大乾,只要我们心里装着温暖,哪里都是家。你看,这里有晶米,有芦苇,有百姓,还有你爹娘和伙伴们,不就像另一个霜冷居吗?”
风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向院子里的人们——慕容冷正帮着春桃推磨杆,米浆流进陶盆;凤染霜正笑着教妇人做灯笼,手里的晶米纸在阳光下泛着光;源溪和火小炎在追着一只蝴蝶,笑声飘得很远。他突然觉得,这里真的和霜冷居一样温暖,一样幸福。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长乐宫的院子里,洒在石磨上,洒在芦苇丛上,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凤染霜靠在慕容冷身边,手里拿着那张百姓送的晶米纸,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封后大典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以后,她会和慕容冷一起,带着百姓的期待,带着霜冷居的温暖,把大乾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越来越暖。
守苗老爷爷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笑着拿起压纸器,压出一张新的晶米纸,上面印着晶米穗、芦苇帘,还有一家人的笑脸。他把纸递给风澈:“把这张纸放进纪念匣里,以后看到它,就想起今天的日子,想起百姓的笑脸,想起大乾的温暖。”
风澈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他要像爹娘一样,好好照顾百姓,好好守护大乾,让这温暖的日子,永远继续下去。
月光慢慢升起来,洒在长乐宫的院子里,像撒了层银粉。石磨旁,米浆的香气还在飘;芦苇丛里,虫鸣声轻轻响起;忆融屏上,还在播放着大典的热闹画面。大乾的故事,就像这张晶米纸一样,一页一页,写满了温暖、希望和幸福,永远不会结束。
风澈皱着小眉头,手指笨拙地捏着芦苇叶,刚折到一半就散了,源溪立刻凑过来,帮他把叶子捏紧:“别急,我教你!上次在共植维度,老爷爷说编东西要用心,就像种晶米一样,得慢慢等它成型。”火小炎蹲在不远处,正用火焰能量烘干刚磨好的晶米粉,陶罐里的粉泛着浅黄的光,香气飘得满院都是:“染霜姨,这些粉够做大典用的‘福米糕’了吗?我昨天问了宫市的百姓,他们说想在大典上尝尝!”
凤染霜笑着点头,把晶米纸放进竹筛里:“够了,你和小坚昨天磨了三袋呢。对了,时汐和紫汐呢?不是说要去把共忆维度的忆融屏搬来,让百姓也能看到大典的样子吗?”
“在这儿呢!”时汐的声音从院门外传来,她和紫汐正抬着个木架,上面放着忆融屏——屏幕上还亮着昨天录的画面:京郊的百姓在田里种晶米,孩子们围着石磨看磨米浆,画面里的笑声顺着门缝飘进来,像带着晶米的甜香。“染霜姨,我们还录了守苗老爷爷的话,他说等大典那天,要从维度里给您送祝福呢!”
正说着,周明急匆匆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布包,脸色有些凝重:“皇后娘娘,京郊的晶米田出了点事——昨天夜里,有几亩刚发芽的晶米被人踩坏了,还有两袋准备分发给百姓的种子,也被人换了陈种。”
凤染霜手里的晶米纸顿了顿,抬头看向周明:“查出来是谁做的吗?”
“查出来了,是花家的旁支子弟花恒干的。”周明打开布包,里面是袋发黑的陈种,“他说花家就算种晶米,也不能让百姓比花家过得好,所以故意破坏。花贵妃知道后,亲自把他绑来宫门口,说要听陛下和娘娘发落。”
风澈立刻站起来,手里的芦苇叶掉在地上:“又是花家的人!他们是不是还想找娘的麻烦?”
源溪也攥紧了拳头:“我们去告诉冷叔,让他好好教训那个坏人!”
凤染霜弯腰捡起芦苇叶,递给风澈:“先别急,我们去看看再说。”她转头对春桃说:“你和其他宫女继续准备晶米纸,我们去宫门口看看。”
刚走到宫道上,就看见宫门口围了不少百姓,中间跪着个穿青袍的年轻人,正是花恒,花汐站在旁边,脸色发白,手里紧紧攥着之前那支凤仪簪。慕容冷已经在了,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株被踩坏的晶米苗——苗尖还带着点绿意,却断了根,像个委屈的孩子。
“陛下,臣妾真的不知道他会做这种事!”花汐看见凤染霜过来,连忙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哭腔,“臣妾已经让家里人把他绑来,只求陛下能从轻发落,给花家一个改过的机会。”
花恒却梗着脖子,看向慕容冷:“陛下!我没错!花家是大乾的世家,凭什么要跟百姓一起种那些下贱的晶米?那些百姓就该种粗粮,我们世家就该吃细粮,这是天经地义的!”
“天经地义?”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是京郊种晶米的老农户张老伯,他手里拿着个装着晶米的布袋,走到花恒面前,打开布袋:“你看看这晶米!上个月我家孙子快饿死了,是皇后娘娘送的晶米种子,让我们种出了粮食,才活下来!你说它下贱?你毁的不是苗,是我们百姓的命!”
另一个妇人也上前,手里抱着个孩子:“我家男人在北境当兵,皇后娘娘送的晶米糕,让他在战场上有了力气!你要是毁了种子,明年我们又要吃树皮,你良心过得去吗?”
百姓们纷纷附和,声音越来越大,花恒的脸色渐渐从通红变成惨白,头也慢慢低了下去。凤染霜走到他面前,蹲下身,手里拿着株完好的晶米苗:“花恒,我知道你从小在花家长大,觉得世家和百姓不一样。但你看这苗,它不管种在世家的田里,还是百姓的田里,只要用心照顾,都会结出粮食。百姓和世家,都是大乾的人,就像这晶米和土地,少了谁都不行。”
她转头对花汐说:“贵妃娘娘,花恒还年轻,不如让他跟着张老伯去京郊种晶米,亲身体会下百姓的日子。等他明白晶米的珍贵,明白百姓的辛苦,再回来帮花家打理家事,你觉得如何?”
花汐愣了愣,随即点头:“多谢皇后娘娘宽宏大量,臣妾这就让他去。”
花恒抬起头,看着凤染霜手里的晶米苗,又看了看周围百姓的眼神,突然跪直了身子:“皇后娘娘,我错了。我愿意去种晶米,要是种不好,我就不回花家!”
百姓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张老伯走过来,拍了拍花恒的肩膀:“好小子,跟我去!保证让你知道,种出一粒米有多不容易!”
看着他们离开,慕容冷握住凤染霜的手:“辛苦你了。要是换了别人,或许会直接惩罚花恒,但你却给了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惩罚不是目的,”凤染霜笑着摇头,“让他明白百姓的重要,比惩罚他更有用。对了,大典要用的晶米纸,我想让京郊的百姓也来帮忙做,这样大典才更有意义。”
周明立刻点头:“娘娘说得对!老臣这就去安排,让百姓们明天来长乐宫,一起磨米浆、压纸。”
第二天一早,长乐宫的院子就挤满了百姓——有老人,有妇人,还有孩子,大家围着石磨,轮流推磨杆,米浆顺着磨槽流进陶盆,香气飘得满宫都是。张老伯带着几个农户,教大家怎么把芦苇纤维掺进米浆里,让纸更结实;几个妇人则跟着春桃编芦苇帘,用来晾晶米纸;孩子们围着风澈和伙伴们,学编晶米穗香囊,笑声此起彼伏。
“皇后娘娘,您看我磨的米浆怎么样?”一个小女孩举着陶碗,里面装着她刚磨好的米浆,脸上沾了点白浆,像只小花猫。
凤染霜笑着帮她擦去脸上的浆:“真不错!比娘娘第一次磨的还好呢。”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守苗老爷爷的声音:“澈儿!染霜丫头!我来啦!”
风澈立刻跑出去,看见老爷爷扛着个旧木架,上面挂着风干的晶米穗,还有个新做的竹制压纸器:“爷爷!您怎么来了?”
“听说你们要办封后大典,我就从共植维度赶来了。”老爷爷笑着走进来,把压纸器放在石桌上,“这压纸器是我连夜做的,上面刻了‘民为根’三个字,送给染霜丫头,希望你永远记得,百姓是大乾的根。”
凤染霜接过压纸器,指尖摸过上面的刻字,心里暖烘烘的:“谢谢您,爷爷。我一定会记住的。”
老爷爷看着满院忙碌的百姓,又看了看石磨和芦苇帘,眼里满是欣慰:“好啊,真好。当年我和你奶奶在共植维度种晶米,只是想让身边的人有饭吃,现在你们却把晶米种到了大乾,让这么多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比我们厉害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长乐宫天天都很热闹。百姓们和宫女们一起,做了上千张晶米纸,每张纸上都印着晶米穗或芦苇纹;火小炎和石小坚则去了京郊的晶米田,摘了最新鲜的晶米穗,用来装饰紫宸殿和宫道;时汐和紫汐则把百姓做晶米纸的画面录下来,放在忆融屏上,宫里宫外的人都能看到。
封后大典的前一天,慕容冷陪着凤染霜去看准备好的礼服——不是传统的明黄凤袍,而是件素色的锦缎礼服,上面绣着圈晶米穗,领口和袖口用芦苇纤维绣了小小的“长乐”二字。“这样会不会太素净了?”凤染霜摸了摸礼服上的绣纹,有些犹豫。
慕容冷笑着帮她抚平衣角:“不会。这件礼服上有晶米,有芦苇,还有长乐宫的名字,比任何华丽的凤袍都更适合你。你是大乾的皇后,更是百姓的皇后,这样的礼服,才配得上你。”
风澈跑进来,手里拿着个小小的香囊:“娘,这是我和源溪一起编的,里面装着晶米穗和桂花,明天您戴在身上,就不会紧张了。”
凤染霜接过香囊,放在鼻尖闻了闻,满是桂花和晶米的香:“谢谢澈儿,娘戴着它,肯定不会紧张。”
大典当天,天还没亮,京郊的百姓就往皇宫赶——有的手里拿着刚蒸好的晶米糕,有的抱着自己做的晶米纸,还有的带着孩子,想亲眼看看这位“不一样的皇后”。宫道两旁,挂满了用芦苇和晶米穗做的装饰,忆融屏上循环播放着百姓做晶米纸、种晶米的画面,温暖又热闹。
辰时三刻,大典开始。凤染霜穿着素色礼服,手里拿着守苗老爷爷送的压纸器,慢慢走向紫宸殿。慕容冷站在殿门口,穿着绣着晶米纹的龙袍,手里拿着张晶米纸诏书——上面的字是他亲手写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简单的一句:“凤氏染霜,心系百姓,德配大乾,立为皇后,与朕共守江山,共护万民。”
百姓们站在宫道两旁,看着凤染霜走过,纷纷举起手里的晶米糕和晶米纸,大声欢呼:“皇后娘娘千岁!”“皇后娘娘好!”
风澈和伙伴们跟在凤染霜身后,源溪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装着百姓送的晶米纸;火小炎手里拿着个陶罐,里面是新磨的晶米粉;石小坚肩上扛着株晶米苗,绿油油的,充满生机;时汐和紫汐举着忆融屏,把这热闹的画面录下来,传给共忆维度的伙伴们。
走到紫宸殿门口,守苗老爷爷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小小的木盒,里面装着霜冷居的晶米种子:“染霜丫头,这是霜冷居的种子,你把它种在皇宫的院子里,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它,就想起我们在霜冷居的日子,想起用心做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凤染霜接过木盒,深深鞠了一躬:“谢谢爷爷,我一定会好好种它。”
进入紫宸殿,里面没有传统的奢华摆设,只有几张石桌,上面放着百姓做的晶米糕和晶米纸。慕容冷牵着凤染霜的手,走到殿中央,对着百姓们说:“今天的封后大典,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华丽歌舞,只有百姓做的晶米糕,只有我们一起做的晶米纸。因为朕知道,真正的皇后,不是靠礼服和仪式来证明的,是靠百姓的认可来证明的。染霜她配得上这个位置,因为她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大乾。”
百姓们听了,再次欢呼起来。一个老人走上前,手里拿着张晶米纸,上面写着“百姓心中的好皇后”七个字,还有十几个百姓的手印:“皇后娘娘,这是我们京郊百姓的一点心意,您收下。以后您要是需要帮忙,我们随叫随到!”
凤染霜接过纸,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张纸没有玉簪华丽,没有礼服贵重,却比任何东西都让她感动。她对着百姓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我凤染霜向大家保证,以后我会和陛下一起,好好种晶米,好好照顾百姓,让每个家庭都有饭吃,有衣穿,让大乾的日子,像晶米糕一样甜。”
大典结束后,大家都聚集在长乐宫的院子里,吃着晶米糕,喝着桂花蜜水。守苗老爷爷坐在石磨旁,给孩子们讲他和奶奶在共植维度种晶米的故事;慕容冷和周明他们讨论着明年推广晶米的计划;凤染霜则和几个妇人一起,教她们怎么用晶米纸做灯笼,准备过年的时候挂在宫市上。
风澈坐在爷爷身边,手里拿着个刚编好的芦苇蚂蚱,抬头问:“爷爷,以后我们还能回霜冷居吗?我想看看那里的石磨,看看芦苇丛。”
老爷爷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能。不管是霜冷居,还是大乾,只要我们心里装着温暖,哪里都是家。你看,这里有晶米,有芦苇,有百姓,还有你爹娘和伙伴们,不就像另一个霜冷居吗?”
风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向院子里的人们——慕容冷正帮着春桃推磨杆,米浆流进陶盆;凤染霜正笑着教妇人做灯笼,手里的晶米纸在阳光下泛着光;源溪和火小炎在追着一只蝴蝶,笑声飘得很远。他突然觉得,这里真的和霜冷居一样温暖,一样幸福。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长乐宫的院子里,洒在石磨上,洒在芦苇丛上,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凤染霜靠在慕容冷身边,手里拿着那张百姓送的晶米纸,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封后大典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以后,她会和慕容冷一起,带着百姓的期待,带着霜冷居的温暖,把大乾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越来越暖。
守苗老爷爷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笑着拿起压纸器,压出一张新的晶米纸,上面印着晶米穗、芦苇帘,还有一家人的笑脸。他把纸递给风澈:“把这张纸放进纪念匣里,以后看到它,就想起今天的日子,想起百姓的笑脸,想起大乾的温暖。”
风澈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他要像爹娘一样,好好照顾百姓,好好守护大乾,让这温暖的日子,永远继续下去。
月光慢慢升起来,洒在长乐宫的院子里,像撒了层银粉。石磨旁,米浆的香气还在飘;芦苇丛里,虫鸣声轻轻响起;忆融屏上,还在播放着大典的热闹画面。大乾的故事,就像这张晶米纸一样,一页一页,写满了温暖、希望和幸福,永远不会结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