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风刚掠过长乐宫的琉璃瓦,桑园里的“抗旱桑苗”就抽出了嫩红的芽尖——那是共植维度新送来的品种,芽瓣边缘泛着淡淡的胭脂色,像被晨露染透的胭脂膏子。凤染霜踏着薄霜走进桑园时,守苗爷爷正蹲在田埂上,用小铲子给桑苗根部培土,银白的胡须上沾着细碎的泥点。

  “守苗爷爷,这新桑苗长得可真快,才半个月就冒芽了。”凤染霜弯腰细看,指尖轻轻碰了碰嫩红的桑芽,指尖沾了层细细的绒毛。

  守苗爷爷直起身,捶了捶腰笑道:“这‘胭脂桑’可是共植维度的宝贝,抗旱耐涝,桑叶长得比普通桑苗快三成,还自带淡淡的香气,蚕宝宝最爱吃。我昨儿试了试,用温水泡了桑芽喂刚破壳的金珠蚕,小家伙们吃得可欢了!”

  话音刚落,风澈的声音就从桑园入口传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雀跃:“娘!守苗爷爷!我把源溪画的‘桑苗培育图’带来了!”他手里举着一卷素纸,跑起来像阵小旋风,衣角扫过田埂上的枯草,带起几片碎叶。源溪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木盒,步伐沉稳,盒盖上贴着张小小的桑蚕贴纸。

  “慢着点,别摔着!”凤染霜笑着叮嘱,看着风澈一头扎到田埂边,差点踩翻守苗爷爷的工具箱。源溪连忙扶住他,无奈地摇头:“说了让你慢些,这图纸要是弄脏了,岭南的百姓可就看不清了。”

  风澈吐了吐舌头,把图纸摊在田埂上——纸上用青、红两色笔标注着桑苗的种植间距、浇水时间,还有源溪画的小插图:桑苗旁站着个举着水壶的小人,旁边写着“每日辰时浇水,每次半桶”。“你看,源溪画得多清楚!”风澈指着插图,“岭南的使者叔叔说,他们那儿春天总干旱,有了这图纸,就能种活胭脂桑了!”

  正说着,慕容冷带着几个身着短褐的男子走进桑园,为首的是个皮肤黝黑、笑容爽朗的中年人,腰间别着把弯刀,正是岭南使者韦昌。“皇后娘娘,陛下!”韦昌大步上前,拱手行礼时,腰间的弯刀叮当作响,“我们岭南的百姓都盼着胭脂桑苗呢,这几日已经把桑园整好了,就等您这边的苗和技术了!”

  慕容冷笑着点头:“韦使者放心,守苗爷爷已经准备好五千株胭脂桑苗,陈老伯也会带着改良的灌溉工具跟你们去岭南。这胭脂桑耐旱,正好适合岭南的气候,种活了就能养金珠蚕,织出的桑金锦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韦昌眼睛一亮,搓着手笑道:“那就太好了!我们岭南的姑娘们绣技可不差,就是缺好丝线,等养出金珠蚕,定能绣出比京城更精美的绣品!”

  接下来的几日,长乐宫忙得热火朝天。守苗爷爷带着匠人给桑苗打包,根部裹着湿润的麻布,防止运输途中缺水;陈老伯则指导工匠们组装“脚踏灌溉机”——这是他和工部一起改良的,踩一下就能把井水抽到桑园里,比人工浇水省力多了。风澈跟着工匠们打下手,学着给灌溉机上油,弄得满手油污,源溪则在一旁帮着整理种植手册,把岭南的气候特点补充进去,标注出“避开正午浇水”“雨季及时排涝”等注意事项。

  花汐也没闲着,她赶绣了一幅“桑蚕种植图”,用胭脂桑的红丝绣桑苗,金蚕丝绣太阳,绿丝绣溪水,栩栩如生,打算送给岭南的百姓挂在蚕房里。“染霜姐,你看这图,”花汐把绣品摊在石桌上,“岭南的姑娘们要是看不懂文字,看图画也能明白怎么种桑养蚕。”

  凤染霜看着绣品,笑着点头:“想得真周到。再绣几幅简单的喂蚕、缫丝图,一起带去岭南,让她们能一步步照着学。”

  离别的那天,长乐宫门口停满了马车,车上装满了桑苗、灌溉机和养蚕工具。韦昌带着随从,给慕容冷和凤染霜行了个大礼:“陛下,皇后娘娘,大乾的恩情,岭南百姓永世不忘!等桑苗种活、蚕宝宝吐丝,我定带着最好的桑金锦来谢恩!”

  守苗爷爷和陈老伯坐在最前面的马车里,风澈把一个装着桑芽哨子的布包塞给韦昌:“韦叔叔,这个送给你,吹起来能吓走偷吃桑苗的小鸟!”韦昌接过布包,笑得合不拢嘴:“谢谢小殿下,我一定天天带着!”

  送走韦昌一行人,凤染霜刚回到蚕房,就见春桃急匆匆地跑来:“娘娘,共植维度的使者到了,还带来了一种奇怪的蚕种!”

  凤染霜跟着春桃来到大殿,只见共植维度的使者手里捧着个水晶盒,里面装着几颗带着彩色斑点的蚕卵,像撒了层碎彩钻。“皇后娘娘,陛下,这是我们维度的‘彩纹蚕’卵,”使者笑着介绍,“这种蚕吐出来的丝带着天然的花纹,红、蓝、绿三色交织,不用染色就能直接织布,织出来的布像彩虹一样好看!”

  风澈凑到水晶盒前,眼睛瞪得圆圆的:“哇!还有带花纹的蚕丝?我要养!我要养!”

  源溪则掏出小本子,认真地记录:“彩纹蚕,卵带彩色斑点,吐丝有天然花纹,适宜温度……”她抬头问使者,“请问这种蚕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养?吃什么样的桑叶?”

  使者详细解释:“彩纹蚕和金珠蚕习性差不多,也爱吃胭脂桑的桑叶,只是蚕房要稍微亮一些,这样花纹会更鲜艳。我们还带来了‘促纹粉’,撒在桑叶上,蚕吐丝的花纹会更清晰。”

  接下来的日子,蚕房里又多了一批新成员——彩纹蚕卵。风澈每天都要去蚕房看好几次,看着卵慢慢孵化,小小的蚕宝宝身上带着淡淡的彩色条纹,像穿着花衣裳的小虫子。源溪则精心记录着彩纹蚕的生长情况,发现它们比金珠蚕更活泼,吃桑叶的速度也更快。

  没过多久,回纥的阿依古丽再次来访,这次她带来了回纥的桑蚕丰收成果——一匹用金蚕丝织成的锦缎,上面绣着回纥的草原风光,骏马、羊群栩栩如生。“染霜姨,你看!”阿依古丽兴奋地展开锦缎,“这是我们用你教的混丝绣法绣的,在西域卖了好价钱,很多国家的商人都来订购呢!”

  凤染霜看着锦缎,赞叹道:“真漂亮!阿依古丽,你们进步真快。这次来,是想学习彩纹蚕的养殖技术吧?”

  阿依古丽用力点头:“是啊!我听说你们有了能吐彩色花纹丝的蚕,太神奇了!乌力罕大人让我一定要学会,把彩纹蚕带回回纥,让我们的绣品更受欢迎!”

  风澈自告奋勇:“阿依古丽,我教你!彩纹蚕可好玩了,身上有花纹,吐的丝也像彩虹!”他拉着阿依古丽跑到蚕房,指着篾匾里的彩纹蚕,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

  源溪则把自己整理的彩纹蚕养殖手册送给阿依古丽,上面画着详细的生长图谱和养殖注意事项:“这上面写得很清楚,你照着做就能养好。有不懂的地方,我们还可以通过忆融屏联系。”

  阿依古丽学得格外认真,每天泡在蚕房里,跟着守苗爷爷学习喂蚕、清理蚕沙,跟着陈老伯学习缫丝技术。她还跟着花汐学习用彩纹丝绣花,很快就绣出了一幅小小的回纥花纹手帕,彩色的花纹丝在阳光下闪着光,格外精美。

  初夏的长乐宫,桑园里的胭脂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桑叶泛着油亮的光泽,枝头缀着小小的桑果,红得像玛瑙。蚕房里,金珠蚕和彩纹蚕都开始吐丝了,金蚕丝像黄金一样耀眼,彩纹丝则带着红、蓝、绿三色花纹,缠在篾匾里,像一堆堆彩虹色的云朵。

  御膳房的师傅们也忙了起来,用新采的桑芽做了桑芽炒虾仁、桑叶卷饼,用刚熟的桑果做了桑果布丁、桑果糯米糍,还有用蚕蛹做的香酥蚕蛹、蚕蛹豆腐汤,摆满了石桌,香气扑鼻。

  “阿依古丽,你快尝尝这个桑果布丁!”风澈端着一碗粉色的布丁,递给阿依古丽,“用桑果汁做的,甜丝丝的,可好吃了!”

  阿依古丽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太好吃了!比我们回纥的奶酪还香甜!我要把做法记下来,带回回纥,让我们的百姓也尝尝。”

  源溪则坐在一旁,和花汐讨论着彩纹丝的绣法:“花汐姨,你看用彩纹丝绣桑园风光怎么样?金色的阳光、绿色的桑叶、彩色的蚕宝宝,肯定很好看。”

  花汐点头:“好啊!我们可以绣一幅‘五彩桑蚕图’,用金蚕丝绣太阳,胭脂桑丝绣桑枝,彩纹丝绣蚕宝宝,再用溪蓝草染的丝绣溪水,一定能惊艳所有人。”

  就在大家忙着缫丝、绣花的时候,岭南传来了好消息——韦昌派人送来书信,说胭脂桑苗全部种活了,长势良好,金珠蚕也顺利孵化,百姓们已经开始采桑喂蚕,还特意建了新的缫丝工坊。信里还附了一张岭南桑园的画,画里的桑苗郁郁葱葱,百姓们正忙着采摘桑叶,脸上满是笑容。

  “太好了!岭南的桑苗种活了!”风澈拿着书信,兴奋地在院里跑了一圈,“等夏天,我们就能收到岭南的桑金锦了!”

  慕容冷笑着说:“等岭南的桑蚕产业稳定了,我们就把彩纹蚕种也送过去,让岭南的百姓也能养出彩纹蚕,织出更精美的布。”

  盛夏时节,京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桑蚕博览会”,来自江南、岭南、回纥的桑蚕制品摆满了整个会场。江南的桑金锦、岭南的桑芽绣品、回纥的草原花纹锦缎、还有长乐宫的彩纹丝绣品,引得百姓们纷纷驻足围观,赞叹不已。

  花汐的“五彩桑蚕图”挂在会场最显眼的地方,金色的阳光、绿色的桑叶、彩色的蚕宝宝,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从锦缎上跳下来。很多商人都围着花汐,想要订购彩纹丝绣品,花汐笑着说:“大家别急,我们已经在各地建了绣品工坊,很快就能批量生产了。”

  风澈和源溪带着阿依古丽,在博览会上当起了小向导,给百姓们讲解各种蚕种的特点和养殖方法。风澈手里拿着个小喇叭,大声喊道:“大家快来看啊!这是彩纹蚕吐的丝,有天然的花纹,不用染色就能织布!”

  源溪则在一旁,给感兴趣的百姓发放养殖手册:“这上面写着详细的养殖方法,不管是金珠蚕还是彩纹蚕,都能养好。”

  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桑蚕技艺大赛,来自各地的养蚕能手、缫丝匠人、绣花姑娘们齐聚一堂,展示自己的技艺。最终,岭南的韦昌获得了养殖组的一等奖,他养的金珠蚕吐丝量最多;陈老伯的徒弟获得了缫丝组的一等奖,他缫出的彩纹丝花纹最清晰;花汐则获得了绣花组的一等奖,她的“五彩桑蚕图”被评为最佳绣品。

  慕容冷和凤染霜亲自为获奖者颁发奖品,奖品是改良的缫丝车、织布机和珍贵的染丝草。韦昌捧着奖品,激动地说:“感谢陛下和皇后娘娘!我们岭南的百姓一定会更加努力,把桑蚕产业做得更好!”

  博览会结束后,大乾的桑蚕制品名声大噪,不仅在国内热销,还通过******卖到了南洋、西洋等地。很多外国商人都来京城订购桑蚕制品,长乐宫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者来访,想要学习桑蚕养殖技术。

  深秋的长乐宫,桑园里的胭脂桑叶子渐渐染成了金黄色,枝头的桑果熟透了,紫黑得发亮,像缀了满树的黑珍珠。蚕房里的最后一批秋蚕也开始吐丝了,金珠蚕和彩纹蚕的蚕茧堆在一起,金的像光,彩的像虹,格外好看。

  守苗爷爷和陈老伯从岭南回来了,他们带来了岭南桑蚕丰收的好消息。韦昌也一同前来,带来了满满几车的岭南桑金锦和绣品,还有百姓们亲手做的桑果糕、桑芽酱,送给慕容冷和凤染霜。

  “陛下,皇后娘娘,这是岭南百姓的一点心意,”韦昌捧着一块桑果糕,恭敬地说,“用胭脂桑的桑果做的,甜而不腻,您尝尝。”

  凤染霜接过桑果糕,尝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桑香:“真好吃,韦使者,辛苦你们了。岭南的桑蚕产业能发展得这么快,都是你们勤劳的结果。”

  阿依古丽也学成归国了,她带着彩纹蚕的蚕种和养殖技术,还有花汐赠送的“五彩桑蚕图”图谱,依依不舍地告别。“染霜姨,陛下,风澈,源溪,我会想你们的!”阿依古丽含着泪说,“等我们的彩纹丝绣品做好了,我一定第一时间送来给你们看!”

  风澈拉着她的手,舍不得松开:“阿依古丽,你一定要再来啊!我会给你留最好吃的桑果,最好看的蚕茧!”

  源溪递上一本厚厚的“桑蚕养殖大全”,说:“这是我整理的所有蚕种的养殖方法,希望能帮到你。以后我们常联系,一起分享养殖经验。”

  送别了阿依古丽和韦昌,长乐宫又恢复了宁静。冬日的脚步渐渐临近,宫里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御膳房用桑果酿了大量的桑果酒,用桑芽做了很多桑芽酱,还烤了桑叶酥、桑果糕,储存起来过冬。

  蚕房里的蚕茧都已经缫成了丝,一部分用来制作宫廷的冬季衣物,一部分赏赐给大臣和百姓。花汐用彩纹丝和金蚕丝,为凤染霜绣了一件华丽的斗篷,上面绣着“万国桑蚕图”,画里有大乾各地的桑园、回纥的草原、岭南的水乡,还有各种蚕宝宝吐丝的场景,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凤染霜穿着这件斗篷,站在廊下,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满是温暖。慕容冷走到她身边,从身后抱住她,轻声说:“在想什么?”

  “在想这一年的桑蚕故事,”凤染霜转过身,看着他的眼睛,“从初春的胭脂桑苗,到盛夏的博览会,再到深秋的丰收,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惊喜和喜悦。”

  慕容冷笑了,握紧她的手:“是啊,这一年,我们的桑蚕事业已经传遍了大乾,甚至走向了世界。江南的桑园、岭南的工坊、回纥的绣品,还有各地百姓的笑脸,都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风澈和源溪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刚堆好的彩纹蚕雪人。“娘,爹,你们看!”风澈兴奋地说,“我们用桑枝做了它的花纹,用金蚕丝做了它的围巾,好看吗?”

  凤染霜和慕容冷笑着点头,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心里满是幸福。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廊下的桑蚕灯笼依旧亮着,暖黄的灯光透过积雪,映出淡淡的光晕,桑香和酒香混在一起,飘在长乐宫的每一个角落。

  凤染霜知道,大乾的桑蚕故事,还在继续。明年的春天,胭脂桑会抽出新的芽尖,彩纹蚕会再次破卵而出,岭南的桑金锦会织出更精美的图案,回纥的彩纹丝绣品会传到更远的地方。而她和慕容冷,会带着风澈、源溪,还有所有勤劳的百姓,一起守护着这份温暖与希望,让大乾的桑香,永远飘在每一个角落,让大乾的百姓,永远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

  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回荡,与远处百姓家传来的桑果酒歌谣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首属于大乾桑蚕事业的幸福乐章,在岁月里缓缓流淌,生生不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