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的春风总带着三分缱绻,刚漫过宫墙,就催得桑园里的新枝抽了芽。嫩黄的桑芽顶着晨露,像缀在枝头的碎玉,风一吹,便簌簌落下几滴清润,溅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凤染霜披着件月白绣桑枝纹的披风,站在蚕房门口,看着里面忙碌的身影——春桃正小心翼翼地将刚孵化的蚕卵倒进铺着桑叶的篾匾里,那些芝麻粒大小的蚕卵,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米黄色,像撒了一层细沙。

  “娘娘,今年的春蚕卵比去年多了三成,守苗爷爷说,这是共植维度送来的‘金珠蚕’卵,孵化率高,吐丝量也比软丝蚕多一成。”春桃直起身,额前的碎发沾着点蚕房里的湿气,语气里满是欣喜,“您看,已经有几只破壳了,黑乎乎的,像小蚂蚁一样。”

  凤染霜俯身细看,果然见几只极小的蚕宝宝正趴在桑叶边缘,慢慢蠕动着,啃食着最嫩的叶尖,留下细细的齿痕。“小心些,别碰着它们,刚破壳的蚕宝宝最娇弱。”她轻声叮嘱,指尖悬在篾匾上方,却不敢触碰,生怕惊扰了这些小小的生命。

  “娘!源溪说春蚕破壳了,我来看看!”风澈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脆。他穿着一身浅绿的常服,跑起来像一阵风,衣角扫过廊下的桑枝灯笼,灯笼轻轻摇晃,洒下细碎的暖光。源溪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厚厚的本子,步履沉稳,与风澈的急躁形成鲜明对比。

  “慢着点,别摔了!”凤染霜笑着喊道,看着风澈一头扎进蚕房,差点撞到摆放篾匾的架子。源溪连忙扶住他,无奈地说:“说了让你慢些,蚕房里地方小,别碰倒了蚕匾。”

  风澈吐了吐舌头,凑到篾匾前,眼睛瞪得圆圆的:“哇!这么小!比去年的软丝蚕破壳时还小!守苗爷爷说,它们长大后会吐金色的丝,是真的吗?”

  “是真的,”守苗爷爷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肩上扛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新采的桑芽,“金珠蚕吐的丝带着淡淡的金光,织出来的布不仅好看,还更结实,冬天穿特别暖和。不过它们也更挑食,只吃刚抽芽的三指宽桑叶,老叶、黄叶都不吃。”

  他把桑芽放在石桌上,拿起一片最嫩的,递给风澈:“你看,要选这种带着绒毛、颜色嫩黄的,用清水洗干净,擦干水分才能喂给它们吃,不然会拉肚子。”

  风澈接过桑芽,小心翼翼地放进篾匾里,看着蚕宝宝们慢慢爬过去,围着桑芽啃食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真神奇!这么小的身子,竟然能吃这么快!”

  源溪则翻开手里的本子,认真地记录着:“金珠蚕,孵化期七日,破壳后食用嫩黄桑芽,每日三喂,桑叶需洗净擦干……”她的字迹工整,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蚕宝宝草图,标注出关键部位。

  正说着,慕容冷带着几个身着锦袍的男子走进来,为首的是个面色温和的中年人,留着山羊胡,穿着绣着水波纹的深蓝色锦袍,手里拿着个算盘,看起来像是个商人。“染霜,这位是江南织造局的李主事,特意来宫里请教金珠蚕的养殖技术,打算在江南推广桑蚕产业。”

  李主事连忙上前行礼,语气恭敬:“皇后娘娘安好,久闻长乐宫培育出了优质蚕种,江南气候湿润,适合种桑养蚕,只是百姓们缺乏技术,养的蚕吐丝量少,织出的布质量也差,恳请娘娘和陛下赐教。”

  凤染霜笑着点头:“李主事不必多礼,推广桑蚕产业是好事,我们自然会全力相助。守苗爷爷是养殖蚕种的行家,陈老伯精通缫丝织布,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他们便是。”

  守苗爷爷拍了拍胸脯:“李主事放心,包在我身上!金珠蚕的养殖技巧,我一定倾囊相授,保证江南的百姓也能养好蚕,吐好丝!”

  接下来的几日,长乐宫变得格外热闹。李主事带着随从,每天跟着守苗爷爷学习金珠蚕的养殖方法,从选桑芽、喂蚕,到清理蚕沙、控制蚕房温度,每一个细节都记录得清清楚楚。陈老伯则教他们缫丝和织布的技巧,还特意演示了改良后的缫丝车和织布机,让他们惊叹不已。

  风澈和源溪也成了李主事一行人的小老师。风澈负责教他们辨认优质桑芽,还带着他们去桑园采摘,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挑选;源溪则把自己整理的养蚕手册送给他们,耐心地讲解手册上的内容,还根据江南的气候特点,提出了调整蚕房通风和湿度的建议。

  这日清晨,风里飘来淡淡的花香,原来是宫后的桃林开了花,粉白的桃花缀满枝头,像一片云霞。凤染霜提议带着李主事一行人去桑园和桃林转转,让他们感受一下长乐宫的春日风光。

  桑园里,新抽的桑枝已经长到了半人高,嫩黄的桑叶在阳光下泛着光,百姓们正忙着采摘桑芽,竹篮里很快就堆起了小山。李主事看着满园的桑苗,赞叹道:“皇后娘娘,您看这桑苗长得多好,绿油油的,一看就是精心打理过的。江南的桑园要是也能长得这么好,蚕宝宝肯定能吃得饱,吐丝也多。”

  “这都是百姓们勤劳的结果,”凤染霜笑着说,“我们不仅给百姓们提供优质桑苗和蚕种,还派匠人教他们如何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只要用心打理,江南的桑园也能长得这么好。”

  走到桃林时,风澈正和源溪坐在桃树下,用桑枝编小篮子。风澈编的篮子歪歪扭扭,还掉了几根竹条,源溪则编得精致小巧,篮沿上还编了个小小的桃花图案。“李叔叔,你看我编的篮子!”风澈举起自己的“作品”,得意地说,“等蚕宝宝长大了,我就用这个篮子装蚕茧!”

  李主事笑着接过篮子,夸赞道:“小殿下真厉害,编得真好看!等江南的桑蚕产业发展起来,我也让那里的孩子们学着编桑枝篮子,用来装桑芽和蚕茧。”

  中午,御膳房准备了丰盛的桑蚕宴,全是用春日的桑芽和新鲜食材做的:桑芽炒鸡蛋,翠绿的桑芽搭配金黄的鸡蛋,鲜香可口;桑叶饺子,饺皮里掺了桑叶汁,呈淡淡的绿色,咬一口满是清香;还有桑芽粥,软糯的大米混着切碎的桑芽,喝起来清爽又养胃。

  李主事品尝着美食,赞不绝口:“皇后娘娘,这桑芽做的菜真是太美味了!江南也有很多桑芽,只是百姓们不知道怎么吃,以后我也要把这些做法教给他们,让他们既能靠桑蚕赚钱,又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慕容冷笑着说:“李主事有心了。桑蚕产业不仅能让百姓们增收,还能带动相关的饮食、手工艺品发展,形成产业链,让更多人受益。”

  宴席上,大家还讨论了江南桑蚕产业的推广计划。慕容冷决定派守苗爷爷和陈老伯带着一批桑苗、蚕种和改良工具,随李主事一起去江南,指导百姓们种桑养蚕。凤染霜则让花汐准备了一批绣花图谱和染丝草,让江南的绣娘们也能学会精美的蚕丝绣品制作技艺。

  离别的那天,长乐宫门口摆满了要运往江南的物资:一筐筐饱满的金珠蚕卵、一捆捆优质桑苗、一台台改良的缫丝车和织布机,还有装满养蚕手册、绣花图谱的箱子。守苗爷爷和陈老伯穿着崭新的布衣,精神抖擞地站在马车旁,准备出发。

  “守苗爷爷,陈老伯,路上小心!”风澈拉着他们的手,舍不得松开,“到了江南,一定要给我写信,告诉我蚕宝宝长得怎么样了!”

  “放心吧,小殿下!”守苗爷爷笑着说,“等春蚕吐丝了,我一定给你寄一轴最漂亮的金蚕丝回来!”

  李主事也拱手行礼:“陛下,皇后娘娘,感谢你们的鼎力相助!等江南的桑蚕产业发展起来,我一定会带着最精美的蚕丝制品回来汇报!”

  慕容冷和凤染霜看着马车缓缓驶离,心里满是期待。凤染霜轻声说:“希望江南的百姓也能靠桑蚕过上好日子,让大乾的每一片土地,都能飘着桑香。”

  慕容冷握紧她的手,目光坚定:“会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大乾的桑蚕事业一定会传遍天下。”

  送走李主事一行人后,长乐宫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但热闹依旧。风澈每天都会去蚕房查看金珠蚕的生长情况,看着它们从黑乎乎的小蚂蚁长成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心里满是欢喜。源溪则继续完善她的养蚕手册,还根据金珠蚕的生长特点,画了一套详细的“金珠蚕成长图谱”,标注出每个阶段的养殖重点。

  花汐的绣技培训班也迎来了新的学员,这次不仅有宫里的绣娘,还有来自京城周边村庄的姑娘们。花汐教她们用桑丝绣制各种图案,从简单的蚕宝宝、桑叶,到复杂的桑园风光、花鸟鱼虫,姑娘们学得格外认真,绣出的作品也越来越精美。

  这日,蚕房里的金珠蚕终于开始吐丝了。蚕宝宝们昂着头,吐出的金丝在篾匾里交织,慢慢形成一个个金黄的蚕茧,像堆了满筐的小元宝,在晨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泽。“娘娘,您看!金珠蚕吐丝了!”春桃兴奋地喊道,声音里满是惊喜。

  凤染霜和慕容冷连忙走进蚕房,看着那些金黄的蚕茧,眼里满是欣慰。“真漂亮,”凤染霜轻声说,“这金丝比想象中还要好看,织出来的布肯定很精美。”

  陈老伯笑着说:“陛下,皇后娘娘,再过几日,这些蚕茧就能缫丝了。金蚕丝的缫丝方法和软丝蚕差不多,只是水温要稍微高一点,这样才能把丝胶充分化开,保证丝的光泽和韧性。”

  风澈凑在篾匾前,眼睛都看直了:“娘,这些蚕茧像小金球一样!等缫出丝来,我要做一件金色的小衣裳!”

  慕容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等缫出丝来,就让绣娘们给你做一件金色的小锦袍。”

  接下来的几日,大家忙着缫丝、织布。金蚕丝缫出来后,果然像守苗爷爷说的那样,带着淡淡的金光,丝质光滑又坚韧。陈老伯带着匠人们,用金蚕丝织出了一块金色的锦缎,铺在桌子上,像一块流淌的黄金,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这锦缎真漂亮!”花汐赞叹道,“用它来绣一幅‘百蚕图’肯定很合适,金色的蚕丝搭配彩色的染丝,一定会栩栩如生。”

  凤染霜点头:“好啊,你尽管放手去做,需要什么材料,宫里都给你提供。”

  花汐立刻开始筹备,她挑选了最优质的金蚕丝,搭配赤桑草染的红丝、溪蓝草染的蓝丝、紫葚草染的紫丝,还有新采摘的嫩桑叶染的绿丝,开始绣制“百蚕图”。她绣的蚕宝宝形态各异,有的在啃食桑叶,有的在吐丝结茧,有的在慢慢爬行,每一只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从锦缎上跳下来。

  与此同时,江南传来了好消息。守苗爷爷和陈老伯成功指导江南的百姓种活了桑苗,金珠蚕也顺利孵化,长势良好。李主事在信中说,江南的百姓们都很积极,每天都忙着采桑、喂蚕,还特意建了新的蚕房和缫丝工坊,准备大干一场。

  风澈收到信后,开心得跳了起来:“太好了!江南的蚕宝宝也长得很好!等夏天的时候,我们就能收到江南的蚕丝了!”

  源溪也笑着说:“等江南的桑蚕产业稳定了,我们就可以把‘混丝绣法’也教给他们,让江南的绣品也能闻名天下。”

  初夏的阳光渐渐变得热烈,长乐宫的桑园里,桑叶已经长得郁郁葱葱,枝头的桑果也开始泛红。蚕房里的第二批春蚕也开始吐丝了,这次不仅有金珠蚕,还有软丝蚕,两种蚕茧堆在一起,白的像雪,金的像光,格外好看。

  御膳房的师傅们用新收获的桑果做了桑果冰酪、桑果凉糕,还有冰镇桑果汤,清热解暑,深受大家喜爱。风澈每天都会缠着师傅们,要吃桑果冰酪,还会和源溪一起,把桑果分给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们,让大家都能尝到夏日的清甜。

  这日,宫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回纥的阿依古丽。她穿着一身鲜艳的回纥锦袍,头上戴着缀满宝石的帽子,一进长乐宫就笑着喊道:“染霜姨!风澈!源溪!我来看你们啦!”

  风澈和源溪听到声音,立刻跑了出来,开心地抱住阿依古丽:“阿依古丽!你终于来了!我们好想你啊!”

  阿依古丽笑着说:“我也想你们!乌力罕大人让我来学习新的养蚕技术,还带来了我们回纥新酿的葡萄酒,送给陛下和皇后娘娘。”

  凤染霜笑着迎上来:“欢迎你,阿依古丽。这一年,回纥的桑蚕产业发展得怎么样了?”

  “发展得可好了!”阿依古丽兴奋地说,“我们种的桑苗都活了,蚕宝宝也长得很好,织出的蚕丝布在回纥卖得特别好,很多西域的商人都来订购呢!这次来,我还要学习金珠蚕的养殖技术,把它带回回纥,让我们的桑蚕产业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的日子,阿依古丽跟着守苗爷爷学习金珠蚕的养殖技术,每天泡在蚕房里,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她还跟着花汐学习“混丝绣法”,很快就掌握了技巧,绣出了一幅回纥风格的桑蚕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风澈和阿依古丽、源溪一起,在宫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们一起去桑园采摘桑果,一起在蚕房观察蚕宝宝,一起跟着花汐学习绣花,还一起在御花园里放风筝。阿依古丽教大家跳回纥的舞蹈,风澈则教她用桑枝做哨子,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长乐宫。

  七月中旬,江南的第一批金蚕丝运到了京城。李主事亲自押送,带来了满满几车的金蚕丝和江南织的锦缎。慕容冷和凤染霜在长乐宫举行了隆重的接收仪式,看着那些闪闪发光的金蚕丝和精美绝伦的锦缎,心里满是欣慰。

  “陛下,皇后娘娘,这是江南百姓们的一点心意,”李主事捧着一匹金色的锦缎,恭敬地说,“用金蚕丝织的锦缎,质地光滑,色泽鲜艳,我们已经把它命名为‘桑金锦’,打算作为贡品,献给陛下和娘娘。”

  慕容冷接过锦缎,抚摸着上面细腻的纹路,笑着说:“很好,这桑金锦果然名不虚传。李主事,辛苦你了,江南的桑蚕产业能发展得这么快,你功不可没。”

  凤染霜也笑着说:“这桑金锦不仅好看,还很实用。我们可以用它来制作宫廷礼服,还可以赏赐给有功之臣,让更多人知道江南的桑蚕产业。”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举行了盛大的桑蚕展销会,江南的桑金锦、回纥的蚕丝绣品、大乾各地的桑蚕制品摆满了整个展销场地,吸引了无数百姓和商人前来参观购买。花汐的“百蚕图”也在展销会上展出,引得众人驻足围观,纷纷赞叹花汐的绣技高超。

  展销会期间,还举办了桑蚕技艺比赛,来自各地的养蚕能手、缫丝匠人、绣花姑娘们齐聚一堂,展示自己的技艺。最终,江南的一位养蚕能手获得了养殖组的一等奖,陈老伯的徒弟获得了缫丝组的一等奖,花汐则获得了绣花组的一等奖,慕容冷和凤染霜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奖品。

  展销会结束后,大乾的桑蚕制品声名远扬,不仅在国内热销,还通过商队卖到了西域、南洋等地,为大乾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很多村庄都盖起了新房子,买了新家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深秋时节,长乐宫的桑园里一片金黄,桑叶已经开始飘落,枝头的桑果也熟透了,紫黑得发亮。蚕房里的最后一批秋蚕也开始吐丝了,金珠蚕和软丝蚕的蚕茧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金山。

  守苗爷爷和陈老伯从江南回来了,他们带来了江南桑蚕产业丰收的好消息。李主事也一同前来,汇报说江南已经建立了多个桑蚕工坊,雇佣了大量百姓,还开设了绣品学校,培养了很多绣花人才。

  阿依古丽也学成归国了,她带着金珠蚕的蚕种和养殖技术,还有花汐赠送的绣花图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凤染霜、慕容冷和风澈、源溪。“染霜姨,陛下,我一定会把金珠蚕养好,让回纥的桑蚕产业更兴旺!”阿依古丽含着泪说,“等明年春天,我一定会再来拜访你们!”

  风澈拉着她的手,哽咽着说:“阿依古丽,你一定要再来啊!我会给你留最好吃的桑果,最好看的蚕茧!”

  源溪也递上一本自己整理的“金珠蚕养殖大全”,说:“这是我特意为你整理的,里面有详细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你。”

  送别了阿依古丽,长乐宫又恢复了宁静。冬日的脚步渐渐临近,宫里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御膳房用桑果酿了大量的桑果酒,用桑芽做了很多桑芽酱,还烤了桑叶酥、桑果糕,储存起来过冬。

  蚕房里的蚕茧都已经缫成了丝,一部分用来制作宫廷的冬季衣物,一部分赏赐给大臣和百姓。花汐用金蚕丝和软丝蚕的丝,为凤染霜绣了一件华丽的披风,上面绣着“桑蚕四季图”,春的桑芽、夏的蚕宝宝、秋的蚕茧、冬的织布,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凤染霜穿着这件披风,站在廊下,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满是温暖。慕容冷走到她身边,从身后抱住她,轻声说:“在想什么?”

  “在想这一年的桑蚕故事,”凤染霜转过身,看着他的眼睛,“从春天的蚕卵孵化,到夏天的吐丝结茧,再到秋天的丰收,冬天的储备,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慕容冷笑了,握紧她的手:“是啊,这一年,我们的桑蚕事业又迈出了一大步。江南的桑园、回纥的工坊,还有各地百姓的笑脸,都是我们努力的成果。”

  风澈和源溪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刚堆好的蚕宝宝雪人。“娘,爹,你们看我们堆的雪人!”风澈兴奋地说,“我们用桑枝做了它的触角,用金蚕丝做了它的围巾,好看吗?”

  凤染霜和慕容冷笑着点头,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心里满是幸福。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廊下的桑蚕灯笼依旧亮着,暖黄的灯光透过积雪,映出淡淡的光晕,桑香和酒香混在一起,飘在长乐宫的每一个角落。

  凤染霜知道,大乾的桑蚕故事,还在继续。明年的春天,桑园里会抽出新的嫩芽,蚕宝宝会再次破卵而出,江南的桑金锦会织出更精美的图案,回纥的蚕丝绣品会传到更远的地方。而她和慕容冷,会带着风澈、源溪,还有所有勤劳的百姓,一起守护着这份温暖与希望,让大乾的桑香,永远飘在每一个角落,让大乾的百姓,永远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