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彩色蚕丝的褪色难题

  初夏的乌蒙山,漫山桑园绿得浓烈,紫纹蜜桑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紫晕,蚕房里的五龄蚕正大口啃食着桑叶,沙沙声此起彼伏。风澈站在缫丝工坊里,手里捧着一缕刚缫出的淡紫色蚕丝,眉头却微微蹙起——这缕蚕丝颜色鲜亮,可放在阳光下不到半个时辰,就明显褪色,变成了浅粉色。

  “守苗爷爷,您看这问题还是没解决。”风澈把蚕丝递给赶来的老人,语气里带着一丝焦急。自从培育出彩色蚕丝后,褪色问题就成了最大的困扰,之前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没能让颜色稳定下来。

  守苗爷爷接过蚕丝,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手指轻轻摩挲着:“颜色还是靠表面吸附,没有真正融入蚕丝纤维里。之前用色素液喷洒桑叶的方法,只能让蚕宝宝暂时吸收色素,缫丝后一遇阳光或水洗,颜色就容易掉。”

  小石头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个褪色的蚕茧,小脸上满是失望:“那我们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吗?游客们还等着买彩色蚕丝的纪念品呢。”他手里的蚕茧,原本是鲜艳的红色,现在已经褪成了淡粉色。

  阿雅也赶了过来,她刚带着绣娘们用彩色蚕丝试绣了一个小钱包,结果水洗后颜色晕染,好好的作品毁了一半:“这可怎么办?西洋的服装品牌下周就要来考察,要是看到褪色的蚕丝,肯定不会和我们合作的。”

  之前直播时,西洋的知名服装品牌“鎏金丝线”就对彩色蚕丝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约定这周来箐口村考察,准备开发高端彩色丝绸系列。要是解决不了褪色问题,这次合作就泡汤了。

  风澈看着大家焦急的神色,深吸一口气:“别慌,我们再想想办法。守苗爷爷,您之前说过,岩蜜里有特殊的成分能增强蚕宝宝的抵抗力,说不定也能帮助固定色素?”

  守苗爷爷眼前一亮:“对啊!岩蜜里的多糖和氨基酸,可能会让蚕宝宝的丝腺发生细微变化,让色素更好地融入蚕丝。我们可以试试在喂养蚕宝宝的桑叶上,同时喷洒色素液和稀释的岩蜜水。”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阿雅带领绣娘们提取纯度更高的紫珠果和茜草色素,按照1:5的比例稀释后,再加入适量的岩蜜水,搅拌均匀;阿竹则挑选了一批健康的五龄蚕,分成两组,一组喂喷洒了色素岩蜜水的桑叶,另一组喂普通色素液的桑叶,做对比试验。

  学堂的孩子们也加入了进来,小石头和小娟负责每天记录蚕宝宝的进食情况和蚕丝颜色变化。“风澈哥,你看这组喂了岩蜜水的蚕宝宝,吐出来的蚕茧颜色更鲜艳了!”第五天,小石头兴奋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两个蚕茧,一个是深紫色,一个是鲜红色,比之前的颜色浓郁了很多。

  缫丝后,大家紧张地观察着蚕丝的褪色情况。把彩色蚕丝放在阳光下暴晒两个时辰,再用清水冲洗,结果令人惊喜——喂了岩蜜水的蚕丝,颜色只轻微变淡,没有出现明显褪色;而普通组的蚕丝,已经褪成了浅色系。

  “成功了!颜色稳定多了!”大家都激动地欢呼起来,阿雅立刻用新缫出的彩色蚕丝试绣,这次水洗后,颜色没有晕染,依旧鲜艳夺目。

  守苗爷爷捋着胡须笑道:“这‘岩蜜固色法’果然管用!我们再调整一下岩蜜和色素的比例,争取让颜色更稳定。”

  风澈则立刻让人给“鎏金丝线”的考察团发消息,告知他们彩色蚕丝的褪色问题已经解决,邀请他们按时前来考察。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合作机会,更是让高山桑蚕走向世界高端市场的关键一步。

  第二章 西洋考察团的严苛考验

  一周后,“鎏金丝线”的考察团如期抵达箐口村。为首的是品牌首席设计师艾莲娜女士,她穿着一身剪裁精致的白色西装,神情严肃,身后跟着技术总监、采购经理和翻译,一行人拿着笔记本,准备对彩色蚕丝进行全方位考察。

  “风澈先生,我们对合作非常期待,但也有严格的标准。”艾莲娜女士开门见山,语气里带着一丝挑剔,“我们需要彩色蚕丝颜色均匀、稳定性强、光泽度高,还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不能含有任何化学添加剂。”

  风澈笑着点头:“请放心,艾莲娜女士,我们的彩色蚕丝完全符合您的要求,采用的是纯天然色素和岩蜜固色法,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他带着考察团先来到桑园,指着紫纹蜜桑介绍道,“这是我们培育的杂交桑苗,蚕宝宝吃了喷洒过天然色素和岩蜜水的桑叶,就能吐出彩色蚕丝。”

  艾莲娜女士弯腰仔细观察着桑叶,又让技术总监采集了几片样本,放进密封袋里:“我们会把样本带回实验室检测,确认是否含有化学物质。”

  接着,考察团来到蚕房。孩子们正在给蚕宝宝喂桑叶,看到考察团来了,都好奇地围了过来。小石头拿着一片桑叶,用不太流利的西洋话介绍:“这桑叶上有紫珠果色素和岩蜜水,蚕宝宝吃了会吐紫色蚕丝。”

  艾莲娜女士看着蚕宝宝白白胖胖的样子,又查看了蚕房的卫生情况,微微点头。技术总监则用仪器测量了蚕房的温度和湿度,记录下相关数据。

  缫丝工坊里,陈老伯正在操作改良后的缫丝机,淡紫色、鲜红色的蚕丝从蚕茧里被抽出,缠绕在丝籰上,像彩色的瀑布。“这台缫丝机是我们自己改良的,能精准控制温度和速度,保证蚕丝的光泽度和韧性。”陈老伯一边演示,一边说道。

  技术总监上前,拿起一缕紫色蚕丝,用手仔细摩挲着,又用仪器测量了蚕丝的直径和强度,眉头渐渐舒展:“蚕丝的韧性和光泽度都很好,直径也很均匀。”

  最关键的环节是褪色测试。阿雅拿出之前做的彩色蚕丝绣品和一小块彩色丝绸,放在阳光下暴晒,又用清水反复冲洗。半个时辰后,绣品和丝绸的颜色几乎没有变化,依旧鲜艳夺目。

  艾莲娜女士看着测试结果,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非常不错!你们的彩色蚕丝完全符合我们的标准,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她转头对翻译说,“请告诉风澈先生,我对合作充满信心。”

  可就在这时,采购经理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大量的彩色蚕丝,每月至少需要五百斤,你们能保证供应量吗?目前你们的桑园规模和蚕房数量,恐怕很难满足需求。”

  这个问题戳中了风澈的心事。虽然彩色蚕丝培育成功了,但目前只有箐口村在种植紫纹蜜桑,蚕房数量也有限,每月最多只能供应两百斤左右,远远达不到对方的需求。

  “这一点请放心。”风澈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们已经成立了高山桑蚕联盟,周边八个村寨都加入了进来。只要签订合**议,我们可以立刻组织联盟的村民们扩大紫纹蜜桑的种植面积,修建新的蚕房和缫丝工坊,保证每月供应五百斤以上的彩色蚕丝。”

  他带着考察团来到桑蚕联盟的规划图前,详细介绍了扩大生产的计划:“我们会统一提供紫纹蜜桑的接穗和培育技术,统一培训蚕农,统一收购蚕茧,保证彩色蚕丝的质量和供应量。”

  艾莲娜女士看着规划图,又询问了联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们的规划很完善,我相信你们有能力满足我们的需求。”

  考察结束后,双方在桑蚕学堂的会议室里签订了合**议。“鎏金丝线”将以高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收购彩色蚕丝,合作期限为三年,还将派技术人员来指导彩色丝绸的研发和生产。

  “合作愉快!”风澈和艾莲娜女士握手道别,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次合作不仅能让高山桑蚕事业更上一层楼,还能让中国的彩色蚕丝走向世界高端市场。

  第三章 桑蚕联盟的扩产浪潮

  合**议签订的消息传遍了高山桑蚕联盟的各个村寨,村民们都激动不已。八个村寨的族长连夜赶到箐口村,召开联盟扩大会议,商量扩产计划。

  “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每月供应五百斤彩色蚕丝,咱们联盟的收入能翻好几倍!”来自苗寨的族长阿贵激动地说道,他身后的苗寨村民们都点头附和。

  “是啊!我们寨里有很多闲置的山地,正好可以用来种植紫纹蜜桑。”彝寨的族长阿木也说道。

  风澈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笑着说:“大家别急,扩产既要速度,更要保证质量。我们分三步走:第一步,由箐口村提供紫纹蜜桑的接穗和培育技术,每个村寨挑选二十名年轻蚕农,来箐口村参加培训;第二步,统一规划桑园和蚕房的建设,桑园要选在向阳、通风的地块,蚕房要按照标准修建,保证通风、防潮、保温;第三步,建立统一的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每一批彩色蚕丝都符合标准。”

  大家都非常赞同风澈的计划。第二天,各个村寨的年轻蚕农就来到了箐口村,参加为期十天的培训。阿竹负责教桑苗嫁接和培育技术,陈老伯教缫丝技术,阿雅教色素提取和岩蜜固色技术,风澈则负责讲解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

  培训期间,蚕农们学得格外认真。苗寨的年轻人阿牛,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听说村里要发展桑蚕事业,特意回来参加培训。“以前觉得种桑养蚕没前途,现在才知道,这是个能发家致富的好门路。”阿牛一边练习嫁接技术,一边说道,他的手上磨出了水泡,却依旧每天第一个来到桑园。

  彝寨的姑娘阿朵,对刺绣和染色特别感兴趣,每天都泡在绣坊里,跟着阿雅学习天然色素的提取和搭配。“我要把我们彝寨的传统图案,用彩色蚕丝绣出来,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阿朵笑着说道,眼里满是憧憬。

  十天后,培训结束,蚕农们带着紫纹蜜桑的接穗和技术资料,回到了自己的村寨,立刻开始筹备桑园和蚕房的建设。联盟统一采购了桑苗、工具、建材,用马车运送到各个村寨;风澈和阿竹、陈老伯则轮流去各个村寨指导,确保桑园规划合理,蚕房建设符合标准。

  学堂的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制作了《彩色桑蚕培育手册》,里面有详细的图文说明,分发给各个村寨的蚕农;小石头和小娟还主动报名当“小技术员”,跟着风澈去各个村寨,帮忙指导蚕农嫁接桑苗、调配色素液。

  “阿牛哥,嫁接时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一定要对齐,不然成活率很低。”小石头站在苗寨的桑园里,像个小老师一样指导阿牛嫁接。

  阿牛笑着说:“知道了,小石头老师,我一定好好学。”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各个村寨的桑园和蚕房都建设完成了。紫纹蜜桑的接穗全部嫁接成功,嫩绿的新芽从接穗上冒出来,充满了生机;蚕房里,第一批蚕宝宝已经孵化,正吃着新鲜的桑叶。

  为了保证质量,联盟成立了质量检测小组,由风澈担任组长,每个村寨派两名代表参加。检测小组定期到各个村寨检查桑苗生长情况、蚕宝宝健康状况和蚕丝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阿木族长,你们寨的蚕房湿度有点大,要尽快加强通风,不然蚕宝宝容易生病。”风澈在彝寨的蚕房里,对阿木说道。

  阿木立刻安排村民们给蚕房安装通风扇,清理蚕房里的积水:“谢谢风澈先生,我们马上整改。”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扩产计划进展得非常顺利。两个月后,各个村寨的第一批彩色蚕丝就缫制完成了,质量完全符合“鎏金丝线”的标准。当装满彩色蚕丝的马车驶向山下的码头时,村民们都激动地欢呼起来:“我们成功了!我们能供应足够的彩色蚕丝了!”

  第四章 桑蚕学堂的创新大赛

  随着桑蚕联盟的不断发展,桑蚕学堂的孩子们也越来越有干劲。风澈看着孩子们对桑蚕事业的热情,决定举办一场“桑蚕创新大赛”,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研发新的桑蚕产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大赛的消息一公布,孩子们都积极报名参加。比赛分为三个项目:桑蚕手工艺品制作、桑蚕新品种培育、桑蚕文化创意设计,每个项目都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奖品是桑蚕工具、书籍和定制的蚕茧奖杯。

  小石头报名参加了桑蚕新品种培育和手工艺品制作两个项目。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尝试用紫纹蜜桑和京城带来的七彩桑再次杂交,希望能培育出颜色更鲜艳的桑苗;同时,他们还用彩色蚕丝和蚕茧,制作了一个立体的“桑蚕乐园”摆件,里面有桑苗、蚕宝宝、蚕茧和缫丝机,栩栩如生。

  小娟则报名参加了桑蚕文化创意设计和手工艺品制作。她设计了一套“彩色桑蚕”主题的文具,包括笔记本、书签、笔袋,上面印着可爱的蚕宝宝和桑苗图案;还用彩色蚕丝绣了一个小背包,上面绣着“云间桑香”的字样,非常精致。

  其他孩子也各显神通:有的用桑枝制作了小型的桑基鱼塘模型,展示循环农业的魅力;有的用天然染料染出了彩色的桑叶书签,上面还压着干枯的桑花;还有的编写了一本《桑蚕宝宝的成长日记》,用漫画的形式讲述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比赛那天,桑蚕学堂的院子里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吸引了联盟各个村寨的村民和前来考察的“鎏金丝线”技术人员。艾莲娜女士也特意赶来观看比赛,对孩子们的作品赞不绝口。

  在桑蚕新品种培育项目中,小石头和同学们培育的杂交桑苗,叶片呈现出鲜艳的紫红色,虽然还不能让蚕丝变色,但长势喜人,产叶量比普通紫纹蜜桑提高了一成,获得了一等奖。“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培育出能吐出紫红色蚕丝的蚕宝宝!”小石头拿着奖杯,激动地说道。

  桑蚕手工艺品制作项目中,小娟的彩色蚕丝背包和“桑蚕乐园”摆件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艾莲娜女士看着小娟的背包,笑着说:“这个背包太漂亮了,很有特色,要是批量生产,肯定会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桑蚕文化创意设计项目中,一位名叫阿瑶的女孩设计的“桑蚕文化墙”方案获得了一等奖。她的方案是在联盟的交易中心墙上,绘制一幅巨大的壁画,上面展示高山桑蚕的发展历程、各个村寨的桑蚕特色和彩色蚕丝的制作过程。

  “这个方案非常好!我们可以按照阿瑶的设计,修建一面桑蚕文化墙,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桑蚕文化。”风澈说道,立刻安排人员落实。

  比赛结束后,风澈给获奖的孩子们颁发了奖品和证书。“你们都是高山桑蚕的未来,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为桑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风澈对孩子们说道。

  艾莲娜女士也给孩子们赠送了西洋的绘画工具和书籍:“你们的创造力让我惊叹,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优秀的桑蚕人才。”

  孩子们拿着奖品和礼物,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小石头看着手里的奖杯,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桑蚕技术,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种,让高山桑香飘遍全世界。”

  第五章 夏满桑园的丰收欢歌

  盛夏的乌蒙山,桑园里的紫纹蜜桑长得郁郁葱葱,叶片肥厚多汁,蚕房里的蚕宝宝已经吐丝结茧,五颜六色的蚕茧挂在蚕匾里,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缫丝工坊里,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淡紫色、鲜红色、嫩黄色的蚕丝源源不断地被缫出,打包成捆,准备运往西洋。

  “风澈哥,第一批五百斤彩色蚕丝已经准备好了,明天就能装船运往阿姆斯特丹!”阿黑兴奋地跑来报告,手里拿着“鎏金丝线”发来的收货确认函。

  风澈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欣慰。这是联盟扩产后的第一批大订单,标志着高山桑蚕事业已经步入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通知各个村寨的族长,明天上午在交易中心召开丰收大会,庆祝第一批彩色蚕丝顺利出货。”

  第二天上午,交易中心里挤满了人,联盟各个村寨的村民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交易中心的墙上,阿瑶设计的桑蚕文化墙已经绘制完成,巨大的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丰收大会开始了,风澈首先致辞:“今天,我们要庆祝第一批彩色蚕丝顺利出货,这是我们联盟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最初的小村寨,到现在的跨村寨联盟;从普通的桑苗,到现在的彩色蚕丝;从手工缫丝,到现在的规模化生产,我们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但也充满希望的道路。”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村民们纷纷欢呼起来。

  风澈接着说:“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努力,一方面扩大彩色蚕丝的生产规模,开发更多颜色的蚕丝;另一方面,发展桑蚕深加工产业,制作更多高附加值的桑蚕产品,让大家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

  随后,各个村寨的族长也纷纷发言,分享了自己村寨的发展成果和未来计划。苗寨的阿贵说:“我们寨已经开始制作彩色蚕丝绣品,下个月就能批量生产,希望能和‘鎏金丝线’合作,开发高端绣品系列。”

  彝寨的阿木说:“我们寨准备利用桑园和鱼塘,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们体验种桑养蚕、捕鱼垂钓的乐趣。”

  大会结束后,大家一起参观了交易中心的桑蚕产品展示区。展示区里,摆满了各种高附加值的桑蚕产品:彩色蚕丝织成的绸缎、精美的绣品、桑果酒、岩蜜桑茶、蚕茧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引得大家阵阵赞叹。

  “没想到我们的桑蚕产品能有这么多种类,真是太厉害了!”一位老村民感慨道,手里拿着一瓶桑果酒,仔细地看着标签。

  中午,大家在交易中心的院子里摆起了长桌宴,庆祝丰收。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桑香美食:桑果炖鸡、桑叶炒腊肉、蚕沙蒸排骨、桑枝烤羊,还有用彩色蚕丝制作的甜点和醇厚的桑果酒,大家一边吃一边聊,欢声笑语不断。

  艾莲娜女士也参加了长桌宴,她品尝着桑香美食,对风澈说:“你们的桑蚕文化太迷人了,不仅有优质的产品,还有这么多美味的食物和热情的村民。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越来越成功。”

  风澈笑着说:“感谢您的认可,我们会继续努力,让高山桑蚕文化走向世界。”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桑园里,给紫纹蜜桑的叶片镀上了一层金边。村民们和孩子们在桑园里载歌载舞,庆祝这来之不易的丰收。小石头和小娟拿着彩色蚕丝的围巾,在桑园里奔跑,笑声洒满了整个山谷。

  风澈站在桑园边,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憧憬。他知道,高山桑蚕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缕彩色的蚕丝里,在每一片翠绿的桑叶上,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桑香不断,传承不息,在这盛夏的阳光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这天下桑香的传奇,在乌蒙山的夏光里,续写着更精彩、更辉煌的篇章,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