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的“全球桑林”里,玛雅送来的木棉桑苗刚抽出淡紫色新芽,全球桑蚕文化博物馆的雕花窗棂就被一阵带着薰衣草香气的风推开。门口站着个穿深棕色刺绣马甲、戴丝绒礼帽的年轻人,手里提着个镶黄铜扣的皮箱,箱子上印着交织的“S”与“L”字母——那是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织匠学徒皮埃尔,皮箱里装着一卷泛黄的蕾丝和几根带着冻伤痕迹的桑枝,眼眶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玛格丽特夫人让我来的,”皮埃尔的汉语带着法语特有的卷舌音,他打开皮箱,露出里面的勒芒蕾丝,蕾丝上的玫瑰花纹已经有些脱线,“诺曼底的春霜冻比往年早了半个月,桑园里的桑叶全冻黑了;更糟的是,全法国最后会‘勒芒针绣蕾丝’的玛格丽特夫人,手指得了关节炎,再也织不了细蕾丝,年轻人都去巴黎的纺织厂做机器蕾丝,没人学这门手艺,再这样下去,我们法兰西的蕾丝桑蚕文化就没了。”
风澈接过那根冻伤的桑枝,指尖抚过发黑的叶脉——桑枝的横截面还带着潮湿的水汽,显然是刚剪下来没多久。他回头看向正在整理玛雅羽丝蓝纹织资料的阿琳,眼神里带着了然:“还记得我们从尤卡坦回来时说的吗?法兰西的蓝丝与蕾丝,该去看看了。”
阿琳立刻翻出博物馆里的《全球桑蚕技艺图谱》,欧洲章节里夹着一张19世纪的铜版画:画里的诺曼底农妇坐在桑园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蕾丝梭子,旁边的木架上挂着雪白色的蕾丝,背景是成片的桑林和远处的风车。“资料里说,勒芒蕾丝是用桑蚕丝织的,要把丝线劈成比头发还细的‘纤丝’,一根线能劈出八十根,以前专供法国王室,”她指着铜版画旁的批注,“十年前还有十二位老匠人会这手艺,现在只剩玛格丽特夫人一个了。”
守苗爷爷正给木棉桑苗浇着发酵的蚕沙水,闻言放下水壶凑过来:“春霜冻、低温寡照,是温带桑蚕业的大难题。不过诺曼底有橡木,那木头结实,还能保温,或许能用来建温室;再加上当地的薰衣草,精油能驱虫,说不定还能当染料。”
小石头已经蹲在地上,用炭笔在石板上画起了温室草图:“诺曼底冬天冷,春天有霜冻,得做个‘双层玻璃橡木温室’——外层用当地的橡木做支架,内层装能滑动的玻璃,晚上把玻璃关上保温,白天打开通风,再装个烧木屑的加热炉,肯定能防霜冻!”
三日后,支援队再次启程。除了风澈、守苗爷爷、阿琳、小石头,这次还多了两位熟稔欧洲情况的成员:一位是之前在玛雅合作过的威尼斯织匠卢卡,他去年在尤卡坦见过羽丝蓝纹织,对欧洲蕾丝与蓝丝的融合早有想法,带着自己珍藏的蕾丝梭子赶来;另一位是来自荷兰的农学家艾拉,她专攻温带作物的霜冻防护,随身带着便携的温度传感器和温室设计图。众人乘坐“丝路号”商船,经直布罗陀海峡,向着法兰西诺曼底驶去。
商船航行在地中海时,皮埃尔给大家讲起了诺曼底的桑蚕故事:“我们的桑园在勒芒附近,从16世纪就有了,那时候法国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特别喜欢勒芒蕾丝,下令每个贵族女人的礼服都得绣。玛格丽特夫人的曾祖母就是王室织匠,传下来的蕾丝针谱有五本,现在还锁在她作坊的橡木柜里。”
卢卡捧着他的蕾丝梭子,手指摩挲着上面的雕花:“我在威尼斯见过勒芒蕾丝,比我们的威尼斯蕾丝更细,像雾一样。要是用乌蒙山的蓝丝织底,再绣上勒芒蕾丝,肯定能卖去巴黎的高级时装店——我认识一个叫可可的设计师,她最喜欢这种有传统手艺的面料。”
艾拉则拿着皮埃尔带来的冻伤桑枝,用随身携带的检测仪分析:“这桑苗是‘诺曼底白桑’,耐寒性本来就差,春霜冻的低温把叶片细胞冻裂了。我们可以用‘梯度降温驯化’的方法,让桑苗慢慢适应低温,再加上橡木温室的保温,肯定能活。”
二十天后,“丝路号”终于停靠在诺曼底的勒阿弗尔港口。港口旁的薰衣草田里,几个农人正忙着收割薰衣草,远处的勒芒小镇在晨雾里露出尖顶的教堂。玛格丽特夫人的孙女苏菲,已经在港口等了两天,她穿着巴黎工厂的蓝色工装裙,手里攥着一张机器织的蕾丝样品:“奶奶的手指肿得握不住梭子了,她说要是你们来了,就带你们去看桑园。”
跟着苏菲穿过一片薰衣草田,众人终于见到了诺曼底的桑园——那片位于勒芒小镇外的桑林,原本该是嫩绿的叶片,如今却全是发黑的冻斑,有的枝条甚至断了,露出里面褐色的木质部;旁边的灌溉渠里结着薄冰,渠边的石凳上还放着玛格丽特夫人没织完的蕾丝;不远处的小作坊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用热水敷手,手指关节肿得像萝卜,那就是玛格丽特夫人。
“你们……真的来了,”玛格丽特夫人看到风澈手里的桑苗图谱,声音有些颤抖,“去年冬天特别冷,春天又下了霜冻,桑苗死了一半,今年的蚕丝连织半卷蕾丝都不够。苏菲去巴黎的工厂做机器蕾丝,说机器织得快,能赚钱,可机器织的蕾丝没有灵魂……”她指了指作坊墙上挂着的王室订单,“那是十年前给奥尔良公爵夫人织的蕾丝披巾,现在再也织不出来了。”
守苗爷爷立刻蹲在桑园里,用小刀切开一根冻伤的桑枝,里面的形成层已经变成褐色:“这是冻害导致的形成层坏死,得先把冻伤的枝条剪掉,再用薰衣草精油涂在伤口上,防止感染。”
艾拉则跟着皮埃尔去测量桑园的温度:“我们要在桑园里装十个温度传感器,从凌晨三点到下午五点,每小时测一次温度,这样就能提前预警霜冻。”她一边说,一边在桑园里选位置,“传感器要装在离地面一米高的地方,这里的温度最接近桑苗生长的温度。”
当晚,支援队在玛格丽特夫人的作坊里召开会议,借着煤油灯的光,制定了“诺曼底桑蚕蕾丝复兴计划”,分三步走:
1. 培育抗霜冻桑苗:用诺曼底白桑与联盟的抗寒桑苗嫁接,通过“梯度降温驯化”让桑苗适应低温,同时搭建橡木玻璃温室,配备木屑加热炉,抵御春霜冻;
2. 复活勒芒蕾丝技艺:阿琳和卢卡跟着玛格丽特夫人学习传统勒芒针绣,将蓝丝与蕾丝结合,改良出“蓝丝蕾丝”,用机器辅助前期工序,降低学习难度,吸引年轻人;
3. 打通高端贸易:艾拉联系巴黎的时尚设计师,将蓝丝蕾丝推向高端市场,同时在勒芒建“欧洲桑蚕蕾丝工坊”,展示传统技艺,吸引游客和学徒。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守苗爷爷就带着艾拉和当地农人钻进了桑园。他教大家挑选嫁接用的桑苗:“要选直径一厘米半的健康枝条,上面得有两个饱满的芽点,这样嫁接后才能发芽。”说着,他用嫁接刀在诺曼底白桑的枝条上切出一个“舌形”切口,将联盟带来的抗寒桑苗枝条削成对应的形状,像扣扣子一样扣在一起,再用浸过薰衣草精油的麻布缠绕固定:“薰衣草精油能杀菌,还能吸引蜜蜂传粉,比普通的杀菌剂更天然。”
艾拉则忙着搭建橡木玻璃温室。她用当地的橡木做支架,橡木之间用榫卯连接,不用一根钉子:“橡木的导热性差,保温效果比金属好,还能用上二十年。”接着,她在支架上装双层玻璃,内层玻璃能滑动:“晚上把内层玻璃关上,中间的空气能保温;白天打开,让阳光照进来。”温室角落还装了个烧木屑的加热炉,连接着遍布温室的铜管:“要是温度低于零度,就点燃加热炉,热气通过铜管传遍整个温室,能让温度保持在五度以上。”
小石头则跟着苏菲去修灌溉渠。渠里的薄冰刚化,渠底有很多淤泥,小石头教大家用当地的石灰石铺渠底,再在渠边种上薰衣草:“薰衣草的根系能固土,精油还能流进水里,防止桑苗生病。”他还在渠边装了个小型水车,连接着温室的蓄水池:“下雨的时候,水车能把雨水抽到蓄水池里,旱的时候就能用来浇桑苗。”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就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了诺曼底,温度降到了零下三度,橡木温室的玻璃虽然关上了,可加热炉的木屑不够,温室里的温度还是降到了零度以下,刚嫁接好的桑苗又出现了轻微的冻斑。当地农人急得直跺脚:“每年春天都有寒流,木屑要从几十公里外的森林运过来,根本来不及!”
风澈看着加热炉里快熄灭的火苗,突然想起皮埃尔说过诺曼底的苹果酒很有名:“苹果酒的酒渣能燃烧,而且当地的苹果园多,酒渣到处都是,我们可以用酒渣代替木屑!”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去附近的苹果园收集酒渣,酒渣燃烧的热量比木屑还高,而且带着淡淡的苹果香,温室里的温度很快就升到了五度以上。艾拉还在加热炉旁装了个温度控制器:“以后温度低于两度,控制器就会自动点燃加热炉,再也不用人工看着了。”
几天后,当守苗爷爷看到温室里的桑苗抽出嫩绿的新芽时,终于松了口气:“你们看,这新芽的边缘带着淡淡的蓝色,是抗寒桑苗和诺曼底白桑融合的迹象,以后长出的桑叶,不仅抗霜冻,还带着薰衣草的香气,蚕宝宝吃了肯定吐好丝。”
与此同时,阿琳和卢卡也跟着玛格丽特夫人学起了勒芒蕾丝。每天上午,玛格丽特夫人都会坐在作坊的橡木桌前,用热水敷完手后,手把手地教阿琳“针绣法”:“勒芒蕾丝要先在纸上画好花纹,再用细针把桑蚕丝固定在纸上,一针一针地绣,一根线要劈成八十根,这样绣出来的蕾丝才够薄,像雾一样。”
卢卡则试着用机器辅助前期工序:“我们可以用机器把蓝丝织成底布,再在底布上绣勒芒蕾丝,这样能节省一半的时间,而且蓝丝的韧性好,蕾丝不容易脱线。”他拿出带来的小型织机,教阿琳织蓝丝底布:“你看,这样调整织机的密度,就能织出像丝绸一样光滑的底布,和蕾丝特别配。”
可第一次绣出来的蓝丝蕾丝,却出了问题——勒芒蕾丝的细丝线太脆,绣在蓝丝底布上时容易断,而且花纹和底布的颜色不太协调。阿琳急得直皱眉:“怎么办?要是绣不好,苏菲肯定不愿意回来学。”
玛格丽特夫人看着断了的丝线,突然说:“我们可以用薰衣草染蓝丝。薰衣草染的蓝丝带着淡紫色,和白色的蕾丝配在一起更温柔,而且薰衣草的精油能让丝线更结实,不容易断。”
阿琳立刻跟着玛格丽特夫人去采薰衣草,把新鲜的薰衣草花放进大锅里,加入清水和少许盐,煮半个时辰,水就变成了淡紫色。她把蓝丝放进锅里,煮了一个时辰,蓝丝就变成了淡紫色,带着浓浓的薰衣草香。当她把染好的蓝丝底布铺在桌上,再用勒芒蕾丝的细丝线绣上玫瑰花纹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淡紫色的底布上,白色的蕾丝像雾一样笼罩着玫瑰,带着薰衣草和苹果酒的香气,比王室的蕾丝披巾还好看。
“这是……蓝丝薰衣草蕾丝!”苏菲凑过来看,眼睛都亮了,“我在巴黎的时装店见过这种面料,要卖好几百法郎一米!我也要学,以后再也不去工厂做机器蕾丝了!”
玛格丽特夫人看着绣锦上的玫瑰,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看到勒芒蕾丝变出新花样,这手艺,终于有传人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琳和卢卡跟着玛格丽特夫人改良勒芒蕾丝技艺:他们用薰衣草染蓝丝,让底布更有特色;用机器织底布,节省时间;还把诺曼底的苹果花、薰衣草花纹织进蕾丝里,让蕾丝更有当地特色。当他们把第一块“蓝丝薰衣草蕾丝”拿到勒芒的集市上时,立刻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蕾丝多少钱?我要给我女儿做婚礼礼服!”一位当地妇人举着欧元喊道。
一位来自巴黎的时装设计师更是当场定下了一百米的订单:“我要把这种蕾丝用在秋冬系列的礼服上,肯定能在巴黎时装周上引起轰动!”
苏菲看着被抢购的蕾丝,拉着玛格丽特夫人的手说:“奶奶,我要留下来和您一起织蕾丝,还要开个培训班,教更多年轻人学勒芒蕾丝。”
贸易和工坊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艾拉联系了巴黎的设计师可可,可可亲自来到勒芒,看到蓝丝薰衣草蕾丝后,当场签订了长期订单:“我要把这种蕾丝用在高级定制礼服上,每一件礼服都要绣上诺曼底的花纹。”同时,“欧洲桑蚕蕾丝工坊”也建成了,工坊的屋顶用橡木和玻璃搭建,墙壁上画着勒芒蕾丝的历史和桑蚕养殖的过程,里面分为蕾丝展示区、技艺教学区和体验区。开业当天,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的设计师和游客齐聚一堂,诺曼底的蓝丝薰衣草蕾丝、威尼斯的蕾丝、乌蒙山的蓝丝、玛雅的羽丝蓝纹织摆满了货架。
“我们已经和伦敦的王室供应商签订了订单,”卢卡兴奋地对风澈说,“他们要我们每月供应五十米蓝丝薰衣草蕾丝,用来做王室成员的礼服!”
一个月后,诺曼底的桑园迎来了丰收。守苗爷爷培育的“抗霜冻蓝香桑苗”长得郁郁葱葱,桑叶肥厚,带着薰衣草的香气,蚕宝宝吃了桑叶,吐出的蚕丝既有诺曼底白桑的细腻,又有蓝丝的韧性,被称为“薰衣草蓝丝”。用这种蚕丝织成的蓝丝薰衣草蕾丝,耐霜冻、不易脱线,还带着淡淡的薰衣草和苹果香,很快就成了欧洲时尚圈的抢手货。
玛格丽特夫人的关节炎也好了很多,她决定举办一场“诺曼底桑蚕蕾丝节”,邀请各国设计师、匠人和游客参加。节日当天,勒芒小镇张灯结彩,到处挂满了蓝丝薰衣草蕾丝和桑蚕灯笼。玛格丽特夫人带着苏菲和十几个年轻学徒,在广场上演示勒芒蕾丝的绣法;守苗爷爷和艾拉则展示抗霜冻蓝香桑苗的培育技术;阿琳和卢卡合作,用薰衣草蓝丝和蕾丝织出了一幅巨型挂毯,上面绣着诺曼底的桑园、风车、苹果园和全球桑蚕贸易路线,边缘还缀着薰衣草花和苹果枝。
风澈站在挂毯前,对着众人说道:“诺曼底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技艺不是只能放在博物馆里的古董,只要我们愿意创新、愿意融合,就能让它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接下来,联盟计划在诺曼底建立‘欧洲桑蚕蕾丝基地’,让抗霜冻蓝香桑苗和蓝丝薰衣草蕾丝走向欧洲的每一个国家。”
诺曼底的市长走上前,递给风澈一枚用橡木雕刻的桑蚕徽章,上面刻着勒芒蕾丝的花纹:“风澈先生,诺曼底愿意加入全球丝路桑蚕联盟,成为欧洲地区的分会,我们会用最大的努力,让欧洲的桑香永不消散。”
庆典的最后,所有人都来到橡木温室旁的桑园,种下了新的抗霜冻蓝香桑苗。苏菲和年轻学徒们小心翼翼地扶着桑苗,阿琳和卢卡在桑苗旁系上了蓝丝薰衣草蕾丝的丝带,小石头则在每棵桑苗旁装了个迷你温度传感器:“以后不管在哪里,都能通过联盟的数据库看到这些桑苗的温度情况,再也不怕霜冻了。”
夕阳西下时,诺曼底的苹果园泛着金黄色的光,洒在桑园里的新苗上,也洒在勒芒小镇的教堂尖顶上。风澈望着远处驶来的巴黎时装店的货车,心里清楚,全球桑蚕的故事又多了一段新的篇章——从乌蒙山的紫纹蜜桑,到龟兹的胡杨蓝丝,从桑给巴尔的海蓝红纹,到玛雅的羽丝蓝纹,再到诺曼底的蓝丝薰衣草蕾丝,每一缕丝线都连接着不同的文明,每一棵桑苗都扎根在不同的土地,而这些丝线和桑苗,终将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桑蚕网络,让天下桑香,永远流传。
一个月后,支援队返回乌蒙山。阿琳把蓝丝薰衣草蕾丝的配方和织法存入了全球桑蚕技术数据库,守苗爷爷则在“全球桑林”里种下了第一株抗霜冻蓝香桑苗。博物馆里,新的展柜已经备好,里面陈列着诺曼底的蓝丝薰衣草蕾丝、抗霜冻蓝香桑苗标本,还有玛格丽特夫人送给联盟的那架传了四代的蕾丝绣架。
风澈站在博物馆的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桑林,想起了诺曼底橡木温室上飘扬的联盟旗帜。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接下来,联盟还要去北极的冰岛,研究如何在寒冷地区种桑;还要去东南亚的湄公河三角洲,看看那里的水稻桑蚕套种技术;还要去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探索那里的野生桑蚕资源……只要还有一片土地渴望桑香,联盟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夜色渐深,博物馆里的展品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那幅“丝路同心锦”依旧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如今,上面又多了几处新的图案——诺曼底的风车、勒芒蕾丝的玫瑰花纹、橡木温室、苹果园里的桑苗,它们与长城、克孜尔石窟、桑给巴尔的红树林、玛雅的金字塔、威尼斯水城一起,构成了一幅更完整的全球桑蚕图景。而在这幅图景的边缘,那片留给冰岛的空白,正等待着新的丝线去填满。
天下桑香,未完待续。
“玛格丽特夫人让我来的,”皮埃尔的汉语带着法语特有的卷舌音,他打开皮箱,露出里面的勒芒蕾丝,蕾丝上的玫瑰花纹已经有些脱线,“诺曼底的春霜冻比往年早了半个月,桑园里的桑叶全冻黑了;更糟的是,全法国最后会‘勒芒针绣蕾丝’的玛格丽特夫人,手指得了关节炎,再也织不了细蕾丝,年轻人都去巴黎的纺织厂做机器蕾丝,没人学这门手艺,再这样下去,我们法兰西的蕾丝桑蚕文化就没了。”
风澈接过那根冻伤的桑枝,指尖抚过发黑的叶脉——桑枝的横截面还带着潮湿的水汽,显然是刚剪下来没多久。他回头看向正在整理玛雅羽丝蓝纹织资料的阿琳,眼神里带着了然:“还记得我们从尤卡坦回来时说的吗?法兰西的蓝丝与蕾丝,该去看看了。”
阿琳立刻翻出博物馆里的《全球桑蚕技艺图谱》,欧洲章节里夹着一张19世纪的铜版画:画里的诺曼底农妇坐在桑园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蕾丝梭子,旁边的木架上挂着雪白色的蕾丝,背景是成片的桑林和远处的风车。“资料里说,勒芒蕾丝是用桑蚕丝织的,要把丝线劈成比头发还细的‘纤丝’,一根线能劈出八十根,以前专供法国王室,”她指着铜版画旁的批注,“十年前还有十二位老匠人会这手艺,现在只剩玛格丽特夫人一个了。”
守苗爷爷正给木棉桑苗浇着发酵的蚕沙水,闻言放下水壶凑过来:“春霜冻、低温寡照,是温带桑蚕业的大难题。不过诺曼底有橡木,那木头结实,还能保温,或许能用来建温室;再加上当地的薰衣草,精油能驱虫,说不定还能当染料。”
小石头已经蹲在地上,用炭笔在石板上画起了温室草图:“诺曼底冬天冷,春天有霜冻,得做个‘双层玻璃橡木温室’——外层用当地的橡木做支架,内层装能滑动的玻璃,晚上把玻璃关上保温,白天打开通风,再装个烧木屑的加热炉,肯定能防霜冻!”
三日后,支援队再次启程。除了风澈、守苗爷爷、阿琳、小石头,这次还多了两位熟稔欧洲情况的成员:一位是之前在玛雅合作过的威尼斯织匠卢卡,他去年在尤卡坦见过羽丝蓝纹织,对欧洲蕾丝与蓝丝的融合早有想法,带着自己珍藏的蕾丝梭子赶来;另一位是来自荷兰的农学家艾拉,她专攻温带作物的霜冻防护,随身带着便携的温度传感器和温室设计图。众人乘坐“丝路号”商船,经直布罗陀海峡,向着法兰西诺曼底驶去。
商船航行在地中海时,皮埃尔给大家讲起了诺曼底的桑蚕故事:“我们的桑园在勒芒附近,从16世纪就有了,那时候法国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特别喜欢勒芒蕾丝,下令每个贵族女人的礼服都得绣。玛格丽特夫人的曾祖母就是王室织匠,传下来的蕾丝针谱有五本,现在还锁在她作坊的橡木柜里。”
卢卡捧着他的蕾丝梭子,手指摩挲着上面的雕花:“我在威尼斯见过勒芒蕾丝,比我们的威尼斯蕾丝更细,像雾一样。要是用乌蒙山的蓝丝织底,再绣上勒芒蕾丝,肯定能卖去巴黎的高级时装店——我认识一个叫可可的设计师,她最喜欢这种有传统手艺的面料。”
艾拉则拿着皮埃尔带来的冻伤桑枝,用随身携带的检测仪分析:“这桑苗是‘诺曼底白桑’,耐寒性本来就差,春霜冻的低温把叶片细胞冻裂了。我们可以用‘梯度降温驯化’的方法,让桑苗慢慢适应低温,再加上橡木温室的保温,肯定能活。”
二十天后,“丝路号”终于停靠在诺曼底的勒阿弗尔港口。港口旁的薰衣草田里,几个农人正忙着收割薰衣草,远处的勒芒小镇在晨雾里露出尖顶的教堂。玛格丽特夫人的孙女苏菲,已经在港口等了两天,她穿着巴黎工厂的蓝色工装裙,手里攥着一张机器织的蕾丝样品:“奶奶的手指肿得握不住梭子了,她说要是你们来了,就带你们去看桑园。”
跟着苏菲穿过一片薰衣草田,众人终于见到了诺曼底的桑园——那片位于勒芒小镇外的桑林,原本该是嫩绿的叶片,如今却全是发黑的冻斑,有的枝条甚至断了,露出里面褐色的木质部;旁边的灌溉渠里结着薄冰,渠边的石凳上还放着玛格丽特夫人没织完的蕾丝;不远处的小作坊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用热水敷手,手指关节肿得像萝卜,那就是玛格丽特夫人。
“你们……真的来了,”玛格丽特夫人看到风澈手里的桑苗图谱,声音有些颤抖,“去年冬天特别冷,春天又下了霜冻,桑苗死了一半,今年的蚕丝连织半卷蕾丝都不够。苏菲去巴黎的工厂做机器蕾丝,说机器织得快,能赚钱,可机器织的蕾丝没有灵魂……”她指了指作坊墙上挂着的王室订单,“那是十年前给奥尔良公爵夫人织的蕾丝披巾,现在再也织不出来了。”
守苗爷爷立刻蹲在桑园里,用小刀切开一根冻伤的桑枝,里面的形成层已经变成褐色:“这是冻害导致的形成层坏死,得先把冻伤的枝条剪掉,再用薰衣草精油涂在伤口上,防止感染。”
艾拉则跟着皮埃尔去测量桑园的温度:“我们要在桑园里装十个温度传感器,从凌晨三点到下午五点,每小时测一次温度,这样就能提前预警霜冻。”她一边说,一边在桑园里选位置,“传感器要装在离地面一米高的地方,这里的温度最接近桑苗生长的温度。”
当晚,支援队在玛格丽特夫人的作坊里召开会议,借着煤油灯的光,制定了“诺曼底桑蚕蕾丝复兴计划”,分三步走:
1. 培育抗霜冻桑苗:用诺曼底白桑与联盟的抗寒桑苗嫁接,通过“梯度降温驯化”让桑苗适应低温,同时搭建橡木玻璃温室,配备木屑加热炉,抵御春霜冻;
2. 复活勒芒蕾丝技艺:阿琳和卢卡跟着玛格丽特夫人学习传统勒芒针绣,将蓝丝与蕾丝结合,改良出“蓝丝蕾丝”,用机器辅助前期工序,降低学习难度,吸引年轻人;
3. 打通高端贸易:艾拉联系巴黎的时尚设计师,将蓝丝蕾丝推向高端市场,同时在勒芒建“欧洲桑蚕蕾丝工坊”,展示传统技艺,吸引游客和学徒。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守苗爷爷就带着艾拉和当地农人钻进了桑园。他教大家挑选嫁接用的桑苗:“要选直径一厘米半的健康枝条,上面得有两个饱满的芽点,这样嫁接后才能发芽。”说着,他用嫁接刀在诺曼底白桑的枝条上切出一个“舌形”切口,将联盟带来的抗寒桑苗枝条削成对应的形状,像扣扣子一样扣在一起,再用浸过薰衣草精油的麻布缠绕固定:“薰衣草精油能杀菌,还能吸引蜜蜂传粉,比普通的杀菌剂更天然。”
艾拉则忙着搭建橡木玻璃温室。她用当地的橡木做支架,橡木之间用榫卯连接,不用一根钉子:“橡木的导热性差,保温效果比金属好,还能用上二十年。”接着,她在支架上装双层玻璃,内层玻璃能滑动:“晚上把内层玻璃关上,中间的空气能保温;白天打开,让阳光照进来。”温室角落还装了个烧木屑的加热炉,连接着遍布温室的铜管:“要是温度低于零度,就点燃加热炉,热气通过铜管传遍整个温室,能让温度保持在五度以上。”
小石头则跟着苏菲去修灌溉渠。渠里的薄冰刚化,渠底有很多淤泥,小石头教大家用当地的石灰石铺渠底,再在渠边种上薰衣草:“薰衣草的根系能固土,精油还能流进水里,防止桑苗生病。”他还在渠边装了个小型水车,连接着温室的蓄水池:“下雨的时候,水车能把雨水抽到蓄水池里,旱的时候就能用来浇桑苗。”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就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了诺曼底,温度降到了零下三度,橡木温室的玻璃虽然关上了,可加热炉的木屑不够,温室里的温度还是降到了零度以下,刚嫁接好的桑苗又出现了轻微的冻斑。当地农人急得直跺脚:“每年春天都有寒流,木屑要从几十公里外的森林运过来,根本来不及!”
风澈看着加热炉里快熄灭的火苗,突然想起皮埃尔说过诺曼底的苹果酒很有名:“苹果酒的酒渣能燃烧,而且当地的苹果园多,酒渣到处都是,我们可以用酒渣代替木屑!”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去附近的苹果园收集酒渣,酒渣燃烧的热量比木屑还高,而且带着淡淡的苹果香,温室里的温度很快就升到了五度以上。艾拉还在加热炉旁装了个温度控制器:“以后温度低于两度,控制器就会自动点燃加热炉,再也不用人工看着了。”
几天后,当守苗爷爷看到温室里的桑苗抽出嫩绿的新芽时,终于松了口气:“你们看,这新芽的边缘带着淡淡的蓝色,是抗寒桑苗和诺曼底白桑融合的迹象,以后长出的桑叶,不仅抗霜冻,还带着薰衣草的香气,蚕宝宝吃了肯定吐好丝。”
与此同时,阿琳和卢卡也跟着玛格丽特夫人学起了勒芒蕾丝。每天上午,玛格丽特夫人都会坐在作坊的橡木桌前,用热水敷完手后,手把手地教阿琳“针绣法”:“勒芒蕾丝要先在纸上画好花纹,再用细针把桑蚕丝固定在纸上,一针一针地绣,一根线要劈成八十根,这样绣出来的蕾丝才够薄,像雾一样。”
卢卡则试着用机器辅助前期工序:“我们可以用机器把蓝丝织成底布,再在底布上绣勒芒蕾丝,这样能节省一半的时间,而且蓝丝的韧性好,蕾丝不容易脱线。”他拿出带来的小型织机,教阿琳织蓝丝底布:“你看,这样调整织机的密度,就能织出像丝绸一样光滑的底布,和蕾丝特别配。”
可第一次绣出来的蓝丝蕾丝,却出了问题——勒芒蕾丝的细丝线太脆,绣在蓝丝底布上时容易断,而且花纹和底布的颜色不太协调。阿琳急得直皱眉:“怎么办?要是绣不好,苏菲肯定不愿意回来学。”
玛格丽特夫人看着断了的丝线,突然说:“我们可以用薰衣草染蓝丝。薰衣草染的蓝丝带着淡紫色,和白色的蕾丝配在一起更温柔,而且薰衣草的精油能让丝线更结实,不容易断。”
阿琳立刻跟着玛格丽特夫人去采薰衣草,把新鲜的薰衣草花放进大锅里,加入清水和少许盐,煮半个时辰,水就变成了淡紫色。她把蓝丝放进锅里,煮了一个时辰,蓝丝就变成了淡紫色,带着浓浓的薰衣草香。当她把染好的蓝丝底布铺在桌上,再用勒芒蕾丝的细丝线绣上玫瑰花纹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淡紫色的底布上,白色的蕾丝像雾一样笼罩着玫瑰,带着薰衣草和苹果酒的香气,比王室的蕾丝披巾还好看。
“这是……蓝丝薰衣草蕾丝!”苏菲凑过来看,眼睛都亮了,“我在巴黎的时装店见过这种面料,要卖好几百法郎一米!我也要学,以后再也不去工厂做机器蕾丝了!”
玛格丽特夫人看着绣锦上的玫瑰,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看到勒芒蕾丝变出新花样,这手艺,终于有传人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琳和卢卡跟着玛格丽特夫人改良勒芒蕾丝技艺:他们用薰衣草染蓝丝,让底布更有特色;用机器织底布,节省时间;还把诺曼底的苹果花、薰衣草花纹织进蕾丝里,让蕾丝更有当地特色。当他们把第一块“蓝丝薰衣草蕾丝”拿到勒芒的集市上时,立刻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蕾丝多少钱?我要给我女儿做婚礼礼服!”一位当地妇人举着欧元喊道。
一位来自巴黎的时装设计师更是当场定下了一百米的订单:“我要把这种蕾丝用在秋冬系列的礼服上,肯定能在巴黎时装周上引起轰动!”
苏菲看着被抢购的蕾丝,拉着玛格丽特夫人的手说:“奶奶,我要留下来和您一起织蕾丝,还要开个培训班,教更多年轻人学勒芒蕾丝。”
贸易和工坊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艾拉联系了巴黎的设计师可可,可可亲自来到勒芒,看到蓝丝薰衣草蕾丝后,当场签订了长期订单:“我要把这种蕾丝用在高级定制礼服上,每一件礼服都要绣上诺曼底的花纹。”同时,“欧洲桑蚕蕾丝工坊”也建成了,工坊的屋顶用橡木和玻璃搭建,墙壁上画着勒芒蕾丝的历史和桑蚕养殖的过程,里面分为蕾丝展示区、技艺教学区和体验区。开业当天,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的设计师和游客齐聚一堂,诺曼底的蓝丝薰衣草蕾丝、威尼斯的蕾丝、乌蒙山的蓝丝、玛雅的羽丝蓝纹织摆满了货架。
“我们已经和伦敦的王室供应商签订了订单,”卢卡兴奋地对风澈说,“他们要我们每月供应五十米蓝丝薰衣草蕾丝,用来做王室成员的礼服!”
一个月后,诺曼底的桑园迎来了丰收。守苗爷爷培育的“抗霜冻蓝香桑苗”长得郁郁葱葱,桑叶肥厚,带着薰衣草的香气,蚕宝宝吃了桑叶,吐出的蚕丝既有诺曼底白桑的细腻,又有蓝丝的韧性,被称为“薰衣草蓝丝”。用这种蚕丝织成的蓝丝薰衣草蕾丝,耐霜冻、不易脱线,还带着淡淡的薰衣草和苹果香,很快就成了欧洲时尚圈的抢手货。
玛格丽特夫人的关节炎也好了很多,她决定举办一场“诺曼底桑蚕蕾丝节”,邀请各国设计师、匠人和游客参加。节日当天,勒芒小镇张灯结彩,到处挂满了蓝丝薰衣草蕾丝和桑蚕灯笼。玛格丽特夫人带着苏菲和十几个年轻学徒,在广场上演示勒芒蕾丝的绣法;守苗爷爷和艾拉则展示抗霜冻蓝香桑苗的培育技术;阿琳和卢卡合作,用薰衣草蓝丝和蕾丝织出了一幅巨型挂毯,上面绣着诺曼底的桑园、风车、苹果园和全球桑蚕贸易路线,边缘还缀着薰衣草花和苹果枝。
风澈站在挂毯前,对着众人说道:“诺曼底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技艺不是只能放在博物馆里的古董,只要我们愿意创新、愿意融合,就能让它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接下来,联盟计划在诺曼底建立‘欧洲桑蚕蕾丝基地’,让抗霜冻蓝香桑苗和蓝丝薰衣草蕾丝走向欧洲的每一个国家。”
诺曼底的市长走上前,递给风澈一枚用橡木雕刻的桑蚕徽章,上面刻着勒芒蕾丝的花纹:“风澈先生,诺曼底愿意加入全球丝路桑蚕联盟,成为欧洲地区的分会,我们会用最大的努力,让欧洲的桑香永不消散。”
庆典的最后,所有人都来到橡木温室旁的桑园,种下了新的抗霜冻蓝香桑苗。苏菲和年轻学徒们小心翼翼地扶着桑苗,阿琳和卢卡在桑苗旁系上了蓝丝薰衣草蕾丝的丝带,小石头则在每棵桑苗旁装了个迷你温度传感器:“以后不管在哪里,都能通过联盟的数据库看到这些桑苗的温度情况,再也不怕霜冻了。”
夕阳西下时,诺曼底的苹果园泛着金黄色的光,洒在桑园里的新苗上,也洒在勒芒小镇的教堂尖顶上。风澈望着远处驶来的巴黎时装店的货车,心里清楚,全球桑蚕的故事又多了一段新的篇章——从乌蒙山的紫纹蜜桑,到龟兹的胡杨蓝丝,从桑给巴尔的海蓝红纹,到玛雅的羽丝蓝纹,再到诺曼底的蓝丝薰衣草蕾丝,每一缕丝线都连接着不同的文明,每一棵桑苗都扎根在不同的土地,而这些丝线和桑苗,终将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桑蚕网络,让天下桑香,永远流传。
一个月后,支援队返回乌蒙山。阿琳把蓝丝薰衣草蕾丝的配方和织法存入了全球桑蚕技术数据库,守苗爷爷则在“全球桑林”里种下了第一株抗霜冻蓝香桑苗。博物馆里,新的展柜已经备好,里面陈列着诺曼底的蓝丝薰衣草蕾丝、抗霜冻蓝香桑苗标本,还有玛格丽特夫人送给联盟的那架传了四代的蕾丝绣架。
风澈站在博物馆的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桑林,想起了诺曼底橡木温室上飘扬的联盟旗帜。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接下来,联盟还要去北极的冰岛,研究如何在寒冷地区种桑;还要去东南亚的湄公河三角洲,看看那里的水稻桑蚕套种技术;还要去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探索那里的野生桑蚕资源……只要还有一片土地渴望桑香,联盟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夜色渐深,博物馆里的展品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那幅“丝路同心锦”依旧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如今,上面又多了几处新的图案——诺曼底的风车、勒芒蕾丝的玫瑰花纹、橡木温室、苹果园里的桑苗,它们与长城、克孜尔石窟、桑给巴尔的红树林、玛雅的金字塔、威尼斯水城一起,构成了一幅更完整的全球桑蚕图景。而在这幅图景的边缘,那片留给冰岛的空白,正等待着新的丝线去填满。
天下桑香,未完待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