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未至,晨光熹微。

  柳府的大门缓缓开启,吱呀作响。

  寒风裹挟着冰冷的湿气,扑面而来。

  卢璘与另外四名参考的柳府家丁,身着统一的青色襕衫,从柳府大门内走出。

  五个人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背着沉甸甸的行囊。

  厚实的毛毯,松软的褥子,甚至还有小巧的铜制手炉。

  大夏的童试,一入考场便要待足一整天,吃喝拉撒,都需自备。

  卢璘的身上,除了这些,手上还提着一个塞得满满当当的提篮。

  提篮里,是父亲亲手做的卤味下水,用油纸包得整整齐齐。

  还有夫人林氏准备的各色果脯糕点,以及一个装满了热水的竹筒水壶。

  东西实在太多了。

  尽管卢璘如今十二岁的身形,早已比同龄人高出大半个头,此刻却还是被这一堆东西压得都快找不着人了。

  “璘哥儿,我来帮你拿吧。”同行中年纪最大的家丁刘安主动提议。

  他们四人这次下场,纯粹是走个过场。

  就是为了凑够五人联保的名额,好让璘哥儿能顺利报名。

  至于考中,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用。”

  卢璘摇了摇头,拒绝了刘安的好意。

  看上去东西多,可在他手里,却感觉不到多少分量。

  这点重量,还不如他每日晨练时,悬腕练字来得费力。

  一行人默默地走在清河县清晨冷寂的街道上。

  不多时,县学考院那堵高墙,便出现在视野中。

  考院门前,早已是人头攒动。

  黑压压的一片,全是前来应考的学子,粗略看去,不下数百人。

  有的踌躇满志,自信满满,有的焦虑担心,胡乱张望,也有的学子波澜不惊,面不改色。

  卢璘的目光在人群中一扫,一眼就看到人群不远处的大伯。

  此时的大伯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老老实实地排队。

  正和自己友人,站在队伍一旁的大树下,指点江山,唾沫横飞。

  察觉到了卢璘的目光,大伯也看了过来。

  而后拨开人群,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径直走了过来。

  “璘哥儿,别紧张。”

  大伯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拍了拍卢璘的肩膀。

  “这次就当是来见识见识,考不上也没关系。”

  “你年纪还小,机会多的是。”

  卢璘的脸上没什么表情,甚至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还没考呢,就唱衰我考不上是吧!

  大伯见卢璘没有反应,尬笑了两声,又慢悠悠地走了回去。

  卢璘见大伯如此悠闲,暗自摇头。

  大伯早已是童生。

  县试与府试,都已通过,不用排队下场,只等着最后一场院试,去府城一决高下。

  可不在家好好准备院试,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时间一点点流逝,队伍也在缓慢地向前挪动着。

  接近半个多时辰过去,终于轮到了卢璘。

  负责检查的小吏一脸的公事公办,先是示意卢璘把东西都放下。

  紧接着眼睛在卢璘身上仔仔细细地扫了几个来回。

  从卢璘脸上察觉不出任何异常后,才开始小心仔细地翻检着卢璘的篮子。

  卤味闻了又闻,各种糕点果脯用针插进去。

  又抖了抖他的被褥,确认没有任何夹带。

  接近一炷香的时间,检查完卢璘随身携带的物品后。

  这才拿起桌上的名册,与卢璘的身份文书仔细比对。

  “祖父,父,名讳。”小吏头也不抬地问道。

  “祖父卢川,父卢厚。”卢璘平静回答。

  小吏核对无误,这才抬头瞥了卢璘一眼,看到他文书上柳家书童的身份,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这才挥了挥手,示意放行。

  待卢璘走远,那小吏才转头对身旁的同僚,压低了声音,半开玩笑地说道。

  “柳家真是家大业大,连个半大的书童都要送来考场凑热闹。”

  “就是不知道,他们家那位正牌少爷,怎么不见人影。”

  同僚闻言摇头,脸上露出鄙夷的神色:

  “你还不知道?听说柳家那少爷,不通文墨,是个天生的蠢材。”

  “脑袋跟榆木疙瘩似的,斗大的字不识一筐,送来也是丢人现眼。”

  卢璘刚放行不久,人群又一阵骚动,一条通道被衙役们强行清开。

  清河县知县大人,在一众官吏的簇拥下,踱步走上了考院前的石阶。

  县太爷清了清嗓子,脸上露出笑容:

  “诸位皆是我清河县的栋梁之才。”

  “朝廷求贤若渴,圣上恩泽浩荡。”

  “望尔等今日,奋笔疾书,不负所学,为我清河县,为大夏文道更上一层楼添砖加瓦!”

  一番话说的是慷慨激昂。

  人群的角落里,一个身着寻常布衣的魏长青,静静地听着县太爷发言,嘴角讥讽笑意。

  一个小小的童试也能扯上大夏文道。

  难怪这清河县,惯会弄虚作假,一个个滥竽充数的神童,就是被这种虚浮的风气给捧出来的。

  魏长青的目光越过那位还在口若悬河的县太爷,落在了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考生身上。

  那考生同样年轻,却在一众或紧张或亢奋的学子中,显得格外沉静,渊渟岳峙。

  这就是崔皓?

  虽然放在人群中不起眼,但确实有一番气度。

  魏长青的眼神微微一凝。

  自己倒要看看博陵崔家,当世大儒亲手教导出来的子弟,究竟有几分真才实学。

  县太爷的场面话说完,考院的大门缓缓打开。

  就在这时,又有几名考生姗姗来迟。

  几人的出现,立刻引来周围人的一阵低声议论。

  “快看,是王景,县学教谕的公子。”

  “还有李茂,听说他学问了得,这次的案首,八成就要从他们几人中出了。”

  魏长青听着这些议论,目光在那几人身上一扫而过,没有太大的波动。

  虽然卖相看上去比崔皓强了不止一筹,但气度还是差了不少。

  这时,放好了被褥毯子的卢璘提着考篮,随着人流,走进了考院。

  高高的院墙内,气氛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考场内,一排排独立的号舍整齐排列。

  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在狭长的通道间来回巡视,脚步声轻微却极具压迫感。

  考场的最前方,搭着一座高台,主考官正襟危坐,神情严肃。

  卢璘按照号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恰好就在第一排,正对着主考官的高台,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

  他不紧不慢地将考篮放下,开始布置自己的桌面。

  高台上的主考官一眼就注意到了过于年轻的卢璘,眉头不自觉地皱了一下。

  拿起桌上的名册,翻到卢璘那一页,这才了然。

  “十二岁,柳家书童?”

  主考官眼中的那一丝诧异,随即暗自摇头。

  早就听说柳家少爷不通文墨,看来柳阁老的文名要断在这一代了。

  卢璘对主考官的打量毫无所觉,依旧专注地布置着自己的东西。

  他放好考篮,取出笔墨纸砚,动作沉稳,有条不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最新章节,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