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闻成海赠予的那套沉甸甸的鉴定工具,此刻就摆在“墨白轩”内间那张老榆木桌上。紫檀木的盒子敞开着,里面的放大镜、强光手电、卡尺、比重仪等物件,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和期许。

  陈墨白轻轻抚过那把牛角柄的放大镜,手柄已被摩挲得无比光滑,上面甚至有几道细微的刻痕,似乎是师父早年留下的印记。握着它,仿佛能感受到师父数十年来伏案鉴宝时的那份专注与热忱。

  “出师……”他喃喃自语。这两个字意味着不再是在师父羽翼下学习的学徒,而是要独自面对风浪,用自己的眼光和手艺去开辟一方天地。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如同春日的藤蔓,迅速在心间蔓延扎根。经历了“猎魈”行动的生死考验,获得了行业核心圈的初步认可,又得到了师父正式的出师认可,他感觉自己的人生仿佛走到了一个必须做出选择的路口。

  是继续守着这个小小的“墨白轩”,安稳地做个眼力不错的古董商?还是……做点更有意义、更能发挥自己所长的事情?

  傍晚,林清瑶和金三钱先后过来。陈墨白将师父赠予工具和出师的事情说了,也将自己心中萌生的想法和盘托出。

  “我想……成立一个真正的工作室。”陈墨白看着二人,眼神明亮而坚定,“不单单是买卖古董,更想专注于文物鉴定、修复咨询,甚至……承接一些官方的疑难杂症鉴定委托。把这里,做成一个真正能‘去伪存真’的地方。”

  金三钱闻言,难得没有立刻泼冷水,而是眯着眼打量了他半晌,才哼了一声:“翅膀硬了,想单飞了?想法倒是不错。不过这年头,挂个‘工作室’牌子的比街上的狗都多,你想靠什么立足?就凭你那双‘贼手’?”

  “不全是。”陈墨白早已习惯老头的说话方式,认真回答,“我想靠真本事,也靠信誉。‘猎魈’行动虽然没公开,但圈内明白人自然明白。我想借着这股东风,把‘去伪存真’这块牌子立起来。而且,”他看向林清瑶,“清瑶在学术和官方渠道能提供支持,我们可以尝试将传统的眼学经验和现代科技检测更深入地结合。”

  林清瑶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立刻表态:“我支持!这个方向很有意义。我可以帮忙联系学院的实验室资源,也可以参与一些疑难器物的跨学科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推动鉴定水平的提升。”

  “哼,一个愣头青,一个书呆子,倒是对路子。”金三钱嘴上依旧不饶人,但眼神却缓和了许多,“地方呢?就你这屁大点的铺面?摆两张桌子就叫工作室了?”

  这确实是个实际问题。“墨白轩”店面不大,后面只有一个狭窄的储藏间,显然无法满足工作室的需求。

  “地方……我可以想想办法。”金三钱忽然又慢悠悠地开口,仿佛不经意般说道,“琉璃厂后街,有处小院,以前是个裱画铺,老板年前搬南方去了,院子空着,虽然旧了点,但胜在清净,地方也够用。就是租金嘛……”

  陈墨白和林清瑶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金爷虽然嘴毒,但关键时刻总是能帮上忙。

  “租金没问题!”陈墨白立刻说。这次部里和局里发的奖金颇为丰厚,正好可以作为启动资金。

  “名字呢?”林清瑶问,“还叫‘墨白轩’吗?还是换个更正式的名字?”

  陈墨白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墨白轩’挺好,去伪存真,黑白分明。就叫‘墨白工作室’吧,简单直接。”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有金三钱这位地头蛇出面,租院子、办手续等杂事进行得出奇顺利。那处小院果然如金三钱所说,有些年头了,青砖灰瓦,院中有棵老海棠树,虽然略显陈旧,但收拾出来,别有一番古朴雅致的韵味。

  接下来的日子,陈墨白和林清瑶几乎泡在了小院里。规划空间、采购必要的办公和简易检测设备(如高倍显微镜、紫外灯等)、布置会客区和修复工作台……虽然忙碌,却充满了开创事业的激情。

  金三钱也没闲着,时不时晃悠过来指点江山,一会儿嫌弃桌椅款式不对,一会儿又说灯光亮度不够,但往往他随口提的点子,事后证明都颇为实用。老头儿还不知从哪儿淘换来一块上好的老榆木门板,亲自操刀,用他那手不算漂亮却极有风骨的刻字手艺,刻下了“墨白工作室”五个大字,挂在院门口。

  开业的日子选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没有大肆宣扬,没有锣鼓喧天,只是几个相熟的朋友和前辈过来捧场。

  周老送来了一盆寓意吉祥的兰花;博物馆的那位主任托人送来一套最新的文物图录;大藏家马先生更是亲自到场,还带来了几位收藏圈的朋友,算是撑足了场面。甚至连闻成海师父,也通过视频连线,虚弱却欣慰地表示了祝贺,叮嘱他“不忘初心,持正守真”。

  小小的院落,一时间竟显得有些热闹。阳光透过海棠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落在崭新的工作台上,落在那些承载着历史的老物件上,也落在每个人带着笑意和期许的脸上。

  陈墨白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从琉璃厂的小学徒,到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但正是那些坎坷、那些危机、那些与黑暗势力的搏斗,锤炼了他的意志,也擦亮了他的招牌。

  “墨白工作室”,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场所,更是一个宣言,一个阵地。它宣告着一种去伪存真的决心,也象征着一种新旧结合、共同守护文化遗产的新生力量。

  送走客人,院子里恢复了宁静。陈墨白和林清瑶并肩站在海棠树下。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林清瑶问。

  “先把架子搭稳。”陈墨白看着院门口那块老榆木招牌,目光坚定,“接一些可靠的鉴定委托,慢慢积累口碑。然后……我想系统地整理一下我的‘触灵’感知,看看能不能结合你的科学方法,总结出一些更普适的鉴定思路。还有,‘鬼工门’和那个‘先生’……我们不能一直被动等待。”

  林清瑶点点头:“一步步来。我们的路还长。”

  是的,路还长。出师不是终点,立号也只是起点。

  前方,有事业的开拓,有技艺的钻研,有未竟的战斗,也有悄然滋长的情愫。

  但此刻,秋阳正好,微风不燥。陈墨白觉得,自己正站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上,内心充满了力量。

  “墨白工作室”的牌匾,在秋日阳光下,闪烁着朴素而坚定的光芒。

  新的征程,正式启航。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触物鉴宝,一眼千年,触物鉴宝,一眼千年最新章节,触物鉴宝,一眼千年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