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沈砚打断她,目光灼灼,“我要的是心意,若是你想练字,我也可以教你......”
谢秋芝觉得三天一封信.......也算还能接受,大不了信里胡乱编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当练字了。
想到这儿,谢秋芝点头。
“第三,”
他的声音放缓,带着一种郑重的温柔。
“若我因公务不在你身边,分离期间,你需好生照顾自己,按时用饭,勿要熬夜,更不可涉险。若让我知晓你疏忽自身,我必快马加鞭赶回,亲自‘监督’你。”
他顿了顿,补充道:
“自然,我亦会如此。每至一处,必传书报平安,不让你担忧。此条,关乎彼此心安,你觉得如何?”
谢秋芝微微一怔。
这第三条,不像前两条带着些霸道的“算计”,反而透着真实的关心和牵挂。
她看着沈砚眼中的认真,心头莫名一软,仿佛被羽毛轻轻搔过。
在他专注的凝视下,她鬼使神差地,轻轻点了点头。
“好……好吧……我、我答应你。”
沈砚终于松开了手。
得了自由的谢秋芝,连忙和他拉开安全距离。
“方才听你说,打算回桃源村了?”
沈砚状似随意地问道。
谢秋芝正想把村里准备办“十全十美宴”的热闹说出来,话到嘴边猛地刹住。
自己这些天一直待在抗疫大营,也没和家里写信,按理说不可能知道村里的筹划。
她找了个借口:“嗯,想家了。出来这么久,如今哥哥和你都脱离了危险,小文下个月还得去崇实学院念书,不能再耽误。而且……我那边估计也积压了不少广告画的订单,得回去抓紧完成。”
沈砚闻言,唇角微扬,带着几分了然的笑意打趣道:
“我知道,上个月皇上亲封你为‘谢供奉’,食朝廷俸禄,即便不接这些民间画作,也足以衣食无忧了,何苦这么劳心。”
谢秋芝却摇了摇头:
“你不明白,女子立世,总不能只靠着封赏和家族帮扶过日子,总得有自己的事情做,自己能养活自己,心里才踏实。”
她这番话带着现代女性独立的观念,悄然流露出不依附于人的傲骨。
沈砚微微一怔,再次被她这不同于寻常闺秀的见解所触动。
心底那份欣赏与折服又深了几分,终是松了口:
“好吧,你们若是回去,我派一队玄策卫护送,务必保证你们一路平安,万万不可再像来时那般,只你与谢文两人纵马千里,实在让人……提心吊胆。”
谢秋芝心里暗暗叫苦,派人护送?
那她才麻烦呢!
本来晚上还能偷偷溜进空间舒舒服服睡一觉,这下多了这么多“眼睛”,更让人提心吊胆。
她暗自腹诽。
但想到沈砚也是担忧她和谢文的人身安全,拒绝的话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毕竟,站在他的立场,这样的安排确实无可厚非。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谢锋的声音,似乎正在吩咐值守的兵士:
“对,用艾草再熏一遍,仔细些,莫要留下病气。”
话音刚落,谢锋便掀帘走了进来,他依旧穿着那身防护用的“大白”服,只是面罩已经取下,脸上带着忙碌后的疲惫。
他一进来,目光在沈砚和自家妹妹之间不着痕迹地扫过,敏锐地察觉到两人之间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同以往的微妙。
谢秋芝见到哥哥,立刻把回家的打算又说了一遍。
谢锋点头,语气带着关怀:
“你们是该回去了。这边情况稳定了,小文的学业耽误不得,你一个姑娘家,长久待在这抗疫大营也不方便。”
“哥,你不跟我们一起回去吗?”谢秋芝问。
“这边还需要待多久?”
谢锋叹了口气,眉宇间带着凝重:
“最快恐怕也要到十月中了。疫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后续的预防、卫生宣讲,还有那些康复病患的安置,千头万绪,复杂得很。”
谢秋芝了然,抗疫确实是持久战,急不来。
这时,沈砚开口道:“谢兄,不如你也一同回去吧。后面的事,交给我来处理便可。”
谢锋挑眉看向他,带着几分戏谑:
“你?又要审讯何潜那些叛党,又要统筹抗疫后续,你这伤还没好利索呢,身子吃得消吗?要说回去,也该是你这个重伤员先回你的荷园好好将养。”
沈砚神色从容,语气自信:
“叛党审讯已近尾声,自有专人负责。抗疫事务虽繁复杂多,但章程已定,按部就班即可。我的伤已无大碍,谢兄不必担心。倒是你,头部伤势需要静养,莫要留下隐患。”
谢锋还是摇了摇头:“我做事,向来不喜欢虎头蛇尾。既然接手了,总要看到事情彻底了结,安置好每一个百姓,才能安心离开。”
沈砚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既如此,看来我们二人,还得在这青石镇并肩作战一段时日了。”
第二天清晨,谢秋芝和谢文牵着追风和那匹借来的枣红马,在五六名玄策卫亲兵的“护送”下,准备离开青石镇。
沈砚亲自送到营门口,他看着谢秋芝,声音温和:
“好好照顾自己,到了记得给我写信,别忘了咱们的约定。”
谢秋芝虽然点头应下,心里却默默吐槽:
“沈老狐狸,你自己才要好好照顾自己吧!本姑娘可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谢锋也在一旁叮嘱:“路上听护卫的安排,不要乱跑。小文,照顾好你姐姐。”
谢文笑嘻嘻地应着,还不忘打趣自家大哥:
“知道啦哥!你脑袋受伤之后,怎么变得比娘还啰嗦了!”
嘴上这么说,但谢秋芝和谢文却还是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然后利落地翻身上马。
一行人马,在晨光中,踏上了返回桃源村的路。
七日后,当风尘仆仆的一行人终于是回到了京畿道。
人还没进村,谢秋芝和谢文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村里的变化。
村道上往来的人流明显稠密了许多,除了熟悉的村民,还夹杂着不少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赶着车马的陌生面孔。
看衣着打扮,多是来做工的外乡人和前来采买的客商。
道路两旁新栽的桃树已然成行,几十个工人正提着木桶挨棵浇水养护。
负责监工的一个脸熟的村民和谢秋芝、谢文打了个招呼,便继续忙活去了。
谢秋芝骑在马上,望着延伸向远方的村道,发现路面的硬化工程已基本完工,只剩下连接官道的最后两里还在施工。
新铺的碎石与砖厂淘汰下来的废品青砖交错镶嵌,既平整又防滑。
谢秋芝觉得三天一封信.......也算还能接受,大不了信里胡乱编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当练字了。
想到这儿,谢秋芝点头。
“第三,”
他的声音放缓,带着一种郑重的温柔。
“若我因公务不在你身边,分离期间,你需好生照顾自己,按时用饭,勿要熬夜,更不可涉险。若让我知晓你疏忽自身,我必快马加鞭赶回,亲自‘监督’你。”
他顿了顿,补充道:
“自然,我亦会如此。每至一处,必传书报平安,不让你担忧。此条,关乎彼此心安,你觉得如何?”
谢秋芝微微一怔。
这第三条,不像前两条带着些霸道的“算计”,反而透着真实的关心和牵挂。
她看着沈砚眼中的认真,心头莫名一软,仿佛被羽毛轻轻搔过。
在他专注的凝视下,她鬼使神差地,轻轻点了点头。
“好……好吧……我、我答应你。”
沈砚终于松开了手。
得了自由的谢秋芝,连忙和他拉开安全距离。
“方才听你说,打算回桃源村了?”
沈砚状似随意地问道。
谢秋芝正想把村里准备办“十全十美宴”的热闹说出来,话到嘴边猛地刹住。
自己这些天一直待在抗疫大营,也没和家里写信,按理说不可能知道村里的筹划。
她找了个借口:“嗯,想家了。出来这么久,如今哥哥和你都脱离了危险,小文下个月还得去崇实学院念书,不能再耽误。而且……我那边估计也积压了不少广告画的订单,得回去抓紧完成。”
沈砚闻言,唇角微扬,带着几分了然的笑意打趣道:
“我知道,上个月皇上亲封你为‘谢供奉’,食朝廷俸禄,即便不接这些民间画作,也足以衣食无忧了,何苦这么劳心。”
谢秋芝却摇了摇头:
“你不明白,女子立世,总不能只靠着封赏和家族帮扶过日子,总得有自己的事情做,自己能养活自己,心里才踏实。”
她这番话带着现代女性独立的观念,悄然流露出不依附于人的傲骨。
沈砚微微一怔,再次被她这不同于寻常闺秀的见解所触动。
心底那份欣赏与折服又深了几分,终是松了口:
“好吧,你们若是回去,我派一队玄策卫护送,务必保证你们一路平安,万万不可再像来时那般,只你与谢文两人纵马千里,实在让人……提心吊胆。”
谢秋芝心里暗暗叫苦,派人护送?
那她才麻烦呢!
本来晚上还能偷偷溜进空间舒舒服服睡一觉,这下多了这么多“眼睛”,更让人提心吊胆。
她暗自腹诽。
但想到沈砚也是担忧她和谢文的人身安全,拒绝的话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毕竟,站在他的立场,这样的安排确实无可厚非。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谢锋的声音,似乎正在吩咐值守的兵士:
“对,用艾草再熏一遍,仔细些,莫要留下病气。”
话音刚落,谢锋便掀帘走了进来,他依旧穿着那身防护用的“大白”服,只是面罩已经取下,脸上带着忙碌后的疲惫。
他一进来,目光在沈砚和自家妹妹之间不着痕迹地扫过,敏锐地察觉到两人之间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同以往的微妙。
谢秋芝见到哥哥,立刻把回家的打算又说了一遍。
谢锋点头,语气带着关怀:
“你们是该回去了。这边情况稳定了,小文的学业耽误不得,你一个姑娘家,长久待在这抗疫大营也不方便。”
“哥,你不跟我们一起回去吗?”谢秋芝问。
“这边还需要待多久?”
谢锋叹了口气,眉宇间带着凝重:
“最快恐怕也要到十月中了。疫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后续的预防、卫生宣讲,还有那些康复病患的安置,千头万绪,复杂得很。”
谢秋芝了然,抗疫确实是持久战,急不来。
这时,沈砚开口道:“谢兄,不如你也一同回去吧。后面的事,交给我来处理便可。”
谢锋挑眉看向他,带着几分戏谑:
“你?又要审讯何潜那些叛党,又要统筹抗疫后续,你这伤还没好利索呢,身子吃得消吗?要说回去,也该是你这个重伤员先回你的荷园好好将养。”
沈砚神色从容,语气自信:
“叛党审讯已近尾声,自有专人负责。抗疫事务虽繁复杂多,但章程已定,按部就班即可。我的伤已无大碍,谢兄不必担心。倒是你,头部伤势需要静养,莫要留下隐患。”
谢锋还是摇了摇头:“我做事,向来不喜欢虎头蛇尾。既然接手了,总要看到事情彻底了结,安置好每一个百姓,才能安心离开。”
沈砚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既如此,看来我们二人,还得在这青石镇并肩作战一段时日了。”
第二天清晨,谢秋芝和谢文牵着追风和那匹借来的枣红马,在五六名玄策卫亲兵的“护送”下,准备离开青石镇。
沈砚亲自送到营门口,他看着谢秋芝,声音温和:
“好好照顾自己,到了记得给我写信,别忘了咱们的约定。”
谢秋芝虽然点头应下,心里却默默吐槽:
“沈老狐狸,你自己才要好好照顾自己吧!本姑娘可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谢锋也在一旁叮嘱:“路上听护卫的安排,不要乱跑。小文,照顾好你姐姐。”
谢文笑嘻嘻地应着,还不忘打趣自家大哥:
“知道啦哥!你脑袋受伤之后,怎么变得比娘还啰嗦了!”
嘴上这么说,但谢秋芝和谢文却还是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然后利落地翻身上马。
一行人马,在晨光中,踏上了返回桃源村的路。
七日后,当风尘仆仆的一行人终于是回到了京畿道。
人还没进村,谢秋芝和谢文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村里的变化。
村道上往来的人流明显稠密了许多,除了熟悉的村民,还夹杂着不少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赶着车马的陌生面孔。
看衣着打扮,多是来做工的外乡人和前来采买的客商。
道路两旁新栽的桃树已然成行,几十个工人正提着木桶挨棵浇水养护。
负责监工的一个脸熟的村民和谢秋芝、谢文打了个招呼,便继续忙活去了。
谢秋芝骑在马上,望着延伸向远方的村道,发现路面的硬化工程已基本完工,只剩下连接官道的最后两里还在施工。
新铺的碎石与砖厂淘汰下来的废品青砖交错镶嵌,既平整又防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