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他们的玄策卫小队长在村口便拱手告辞,要返回玄策卫训练营复命。
谢秋芝和谢文牵着马,步行入村。
一路上,看到原本空旷的祠堂门口,有桃源施工队的人正在搭临时做大锅饭的灶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显得格外热闹。
还有好几家正在拆除自家的院墙,似乎是要有什么大动作。
“姐,咱们这才离开多久,村里好像又变了样。”
谢秋芝点点头,心中也有些感慨。
她想起爹娘提到的重阳节“十全十美”宴,算算日子,如今距离九月初九,也只剩下六天了。
看来村里为了这场大庆,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周围不断有乡亲热情的打招呼。
"秋芝回来啦!锋哥儿没一起?"
"回来得正好,过几天村里有大热闹瞧呢!"
"咱们村的喜事一桩接一桩,就等着你们回来添人气哩!"
"文小子长高了不少!得空了来叔家串门,你咩咩婶子自己做了麦芽糖,可好吃了。"
咩咩婶子......
谢文憋笑憋得肩膀直抖,等走远了才小声嘀咕。
“咱村怎么这么多奇怪的名字,我记得狗蛋娘还叫'汪汪婶'呢。”
谢秋芝也有些忍俊不禁:"乡下都这样,狗蛋、铁栓、咩咩婶、嘎嘎婆......,都觉得糙名好养活,越是糙名据说越吉利。"
到了院门口,谢秋芝牵着追风,熟门熟路地往自家马棚走去,将追风安顿在马棚里,添上草料清水,这才放心地拍拍它的脖子,转身回屋。
谢文则牵着那匹枣红马前往淮月楼。
将马缰交给迎上来的白衡时,他目光不经意间瞥见淮月楼后方、地势略高的一处地方,被大片粗厚的麻布围得严严实实,像个巨大的蚕茧,完全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只是隐约传来施工的动静。
“咦?那边是在建什么?”谢文随口问了一句。
白衡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着摇头:
“这我们可不知道,是谢先生亲自带人在弄,神神秘秘的,还不让旁人靠近瞧呢。”
谢文心中了然,这八成就是爹给姐姐准备的那个“大画室”了。
看这遮遮掩掩的架势,肯定是想给姐姐一个惊喜。
他了然地笑了笑,不再多问,心想等建好了自然就知道了。
傍晚时分,谢家的院子渐渐热闹起来。
李大宸和李三煜几乎是前后脚冲进来的,一见到谢文,两人如同见了救星。
“小文!你可算回来了!”
李大宸一把拉住他,脸上写满了“得救了”三个字。
“你再不回来,我们那新图纸的几个关键榫卯结构都快进行不下去了!图纸上看不明白,我们自己瞎琢磨,差点把样品机给废了!”
李三煜也连连点头,带着哀怨:
“就是!有些巧思只有你最清楚,我们琢磨大半个月,不如你一句话解谜!”
谢文被他们晃得头晕,连忙告饶:
“两位哥哥,我这不回来了嘛!不过我们崇实学院已经开学了,我这次只请了假到重阳节之后。这段时间,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来问我,咱们抓紧把它搞定!”
这时,李五琰也闻声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
“小文回来得正好!咱们桃源学堂明天正式开始收学生了!你要不要来瞧瞧?这《桃源蒙学》的课本里可有不少你的巧思,你也算是半个先生呢!对了,村里新来了两位姓曲的先生,学问人品都极好,正好可以给你引荐一下。”
谢文一听学堂要招生,也来了兴趣,立刻点头:
“好啊五琰哥,我明天一定去!咱们学堂怎么个招生法?”
李五琰挺直腰板,带着几分新任校长的自豪介绍道:
“我现在已经被咱们理事会任命为桃源学堂的新校长了,我打算按照以往惯例,主要接收本村适龄孩童,核查户籍、年纪,由里正作保,登记造册,缴纳束脩后便可入学,外村的孩童暂时不收……”
谢文听着,眉头微微蹙起,想到隔壁桃溪村也有不少适龄的孩童,而桃源村的学堂规模收两个村的孩子绰绰有余。
又想到如果以后,学堂开学了,一边是桃源村学堂空着的座位,一边是桃溪村的孩子们扒着窗户求知的眼睛。
谢文就觉得心里不舒坦。
而且现在桃源村加上那两位曲先生,足足有三个先生呢。
这些师资力量可不能浪费了,其实学堂完全可以给隔壁村或者外来工的孩子们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入学机会。
就像是现代的小学,广纳学生,普及教育。
若是从第一关就卡户籍,那以后桃源学堂的格局便小了。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五琰哥,我觉得咱们桃源学堂,或许可以试试不一样的招生办法。”
“哦?小文你有什么好主意?”
李五琰好奇地问,李大宸和李三煜也看了过来。
谢文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话说道:
“"咱们学堂有三位先生,桌椅也够上百人同坐。若只收本村孩子,怕是连一半座位都坐不满。咱们办学堂,首要目的是让想读书的孩子有书读,对吧?既然如此,何必把门槛设得那么高?我看,可以不看户籍是不是本村,也不管家里是富是贫,只要是适龄的孩子,想来的,咱们都先登记收下。”
“登记也不用那么麻烦。可以提前准备好统一的表格,上面就写姓名、年龄、家住何处、父母情况。来报名的,由先生或者咱俩帮忙填写,父母和孩子按个手印就行,又快又清楚,还能避免因为不会写字而被拒之门外。”
他想了想:“束脩嘛……其实你们也已经定好了合适的数目,不过我有个小小的建议,若是哪个孩子的家庭实在困难的,还可以申请减免,或者用帮学堂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计来抵,咱村不是有好几个寡妇带着孩子,连房子都起不了.......”
李五琰听得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李大宸和李三煜也若有所思。
“不看户籍,不论出身,只要来学,就肯教……这想法,倒是与‘有教无类’的古训暗合,却又更进一步……”
李五琰喃喃道:“小文,你这主意妙啊!我这就去找曲先生和里正爷重新商量商量!”
谢秋芝和谢文牵着马,步行入村。
一路上,看到原本空旷的祠堂门口,有桃源施工队的人正在搭临时做大锅饭的灶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显得格外热闹。
还有好几家正在拆除自家的院墙,似乎是要有什么大动作。
“姐,咱们这才离开多久,村里好像又变了样。”
谢秋芝点点头,心中也有些感慨。
她想起爹娘提到的重阳节“十全十美”宴,算算日子,如今距离九月初九,也只剩下六天了。
看来村里为了这场大庆,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周围不断有乡亲热情的打招呼。
"秋芝回来啦!锋哥儿没一起?"
"回来得正好,过几天村里有大热闹瞧呢!"
"咱们村的喜事一桩接一桩,就等着你们回来添人气哩!"
"文小子长高了不少!得空了来叔家串门,你咩咩婶子自己做了麦芽糖,可好吃了。"
咩咩婶子......
谢文憋笑憋得肩膀直抖,等走远了才小声嘀咕。
“咱村怎么这么多奇怪的名字,我记得狗蛋娘还叫'汪汪婶'呢。”
谢秋芝也有些忍俊不禁:"乡下都这样,狗蛋、铁栓、咩咩婶、嘎嘎婆......,都觉得糙名好养活,越是糙名据说越吉利。"
到了院门口,谢秋芝牵着追风,熟门熟路地往自家马棚走去,将追风安顿在马棚里,添上草料清水,这才放心地拍拍它的脖子,转身回屋。
谢文则牵着那匹枣红马前往淮月楼。
将马缰交给迎上来的白衡时,他目光不经意间瞥见淮月楼后方、地势略高的一处地方,被大片粗厚的麻布围得严严实实,像个巨大的蚕茧,完全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只是隐约传来施工的动静。
“咦?那边是在建什么?”谢文随口问了一句。
白衡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着摇头:
“这我们可不知道,是谢先生亲自带人在弄,神神秘秘的,还不让旁人靠近瞧呢。”
谢文心中了然,这八成就是爹给姐姐准备的那个“大画室”了。
看这遮遮掩掩的架势,肯定是想给姐姐一个惊喜。
他了然地笑了笑,不再多问,心想等建好了自然就知道了。
傍晚时分,谢家的院子渐渐热闹起来。
李大宸和李三煜几乎是前后脚冲进来的,一见到谢文,两人如同见了救星。
“小文!你可算回来了!”
李大宸一把拉住他,脸上写满了“得救了”三个字。
“你再不回来,我们那新图纸的几个关键榫卯结构都快进行不下去了!图纸上看不明白,我们自己瞎琢磨,差点把样品机给废了!”
李三煜也连连点头,带着哀怨:
“就是!有些巧思只有你最清楚,我们琢磨大半个月,不如你一句话解谜!”
谢文被他们晃得头晕,连忙告饶:
“两位哥哥,我这不回来了嘛!不过我们崇实学院已经开学了,我这次只请了假到重阳节之后。这段时间,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来问我,咱们抓紧把它搞定!”
这时,李五琰也闻声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
“小文回来得正好!咱们桃源学堂明天正式开始收学生了!你要不要来瞧瞧?这《桃源蒙学》的课本里可有不少你的巧思,你也算是半个先生呢!对了,村里新来了两位姓曲的先生,学问人品都极好,正好可以给你引荐一下。”
谢文一听学堂要招生,也来了兴趣,立刻点头:
“好啊五琰哥,我明天一定去!咱们学堂怎么个招生法?”
李五琰挺直腰板,带着几分新任校长的自豪介绍道:
“我现在已经被咱们理事会任命为桃源学堂的新校长了,我打算按照以往惯例,主要接收本村适龄孩童,核查户籍、年纪,由里正作保,登记造册,缴纳束脩后便可入学,外村的孩童暂时不收……”
谢文听着,眉头微微蹙起,想到隔壁桃溪村也有不少适龄的孩童,而桃源村的学堂规模收两个村的孩子绰绰有余。
又想到如果以后,学堂开学了,一边是桃源村学堂空着的座位,一边是桃溪村的孩子们扒着窗户求知的眼睛。
谢文就觉得心里不舒坦。
而且现在桃源村加上那两位曲先生,足足有三个先生呢。
这些师资力量可不能浪费了,其实学堂完全可以给隔壁村或者外来工的孩子们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入学机会。
就像是现代的小学,广纳学生,普及教育。
若是从第一关就卡户籍,那以后桃源学堂的格局便小了。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五琰哥,我觉得咱们桃源学堂,或许可以试试不一样的招生办法。”
“哦?小文你有什么好主意?”
李五琰好奇地问,李大宸和李三煜也看了过来。
谢文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话说道:
“"咱们学堂有三位先生,桌椅也够上百人同坐。若只收本村孩子,怕是连一半座位都坐不满。咱们办学堂,首要目的是让想读书的孩子有书读,对吧?既然如此,何必把门槛设得那么高?我看,可以不看户籍是不是本村,也不管家里是富是贫,只要是适龄的孩子,想来的,咱们都先登记收下。”
“登记也不用那么麻烦。可以提前准备好统一的表格,上面就写姓名、年龄、家住何处、父母情况。来报名的,由先生或者咱俩帮忙填写,父母和孩子按个手印就行,又快又清楚,还能避免因为不会写字而被拒之门外。”
他想了想:“束脩嘛……其实你们也已经定好了合适的数目,不过我有个小小的建议,若是哪个孩子的家庭实在困难的,还可以申请减免,或者用帮学堂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计来抵,咱村不是有好几个寡妇带着孩子,连房子都起不了.......”
李五琰听得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李大宸和李三煜也若有所思。
“不看户籍,不论出身,只要来学,就肯教……这想法,倒是与‘有教无类’的古训暗合,却又更进一步……”
李五琰喃喃道:“小文,你这主意妙啊!我这就去找曲先生和里正爷重新商量商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