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从秦非子冰冷尸身上意外寻得的藏宝图,姬炎踏上了前往无量山的孤独旅程。山峦终年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墨色淋漓的水墨长卷,静默地横亘于天地之间。缥缈的云气时而如轻纱漫舞,时而似惊涛翻涌,将嶙峋的怪石与苍劲的古木笼罩得朦胧隐约,仿佛每一缕雾霭之中,都隐藏着天地初开以来的幽深玄机。
姬炎依循舆图上的标记,终于在一处陡峭石壁下,寻到那道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隐秘裂缝。他侧身缓缓挤入石隙,穿过一段漆黑如墨、伸手难辨五指的狭窄通道后,眼前蓦地豁然开朗——一片璀璨光华扑面而来,洞中藏着如山如海的珍宝:黄金巨鼎肃穆而立,其上纹路精雕细琢;翡翠玉树枝叶扶疏,明珠缀挂如星子垂落;玛瑙帘幕流光溢彩,似绯红飞瀑凝驻半空;更有无数宝石散落四处,发出绚烂迷离的色彩。
姬炎的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他素来不沉溺于财帛之欲,可眼前如此浩瀚的珍奇,让他蓦然想起离歌城中那些因贫瘠而愁苦的流民——若这些宝物能化作温饱安居,那就再好不过了。他压下心中激动,将一件件奇珍异宝收入储物袋中。
突然间,一块残破的龟甲自琳琅满目的奇珍中无声滑落,“咚”的一声轻响,在满室璀璨珠光中显得格外突兀。那龟甲边缘布满蚀痕,裂纹纵横如蛛网,仿佛承载了千年风霜的无声低语,每一道纹路都似被岁月加密的谜题,静待有缘之人解读。
姬炎的目光倏然被其攫住,方才初见珍宝的激动如潮水般退去,心头莫名一颤,仿佛被什么无形之物轻轻叩响。他俯身将其拾起,入手竟是一片温润,迥异于寻常甲骨的生冷粗糙,倒像是触到了一段沉睡的温度。
当他目光落向甲面那些盘曲诡异的符号时,眉头不由深深锁起——那既非他所熟悉的经文道篆,亦非世间任何流传的文字;它们扭曲如蛇、交错如咒,恍若开天辟地之初神祇镌刻的秘语,幽深莫测,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边界。
正当他凝神试图破解这些天书般的痕迹时,指尖无意识地将龟甲翻转——刹那间,他浑身血液仿佛凝滞,一股寒意自脊骨窜升,直冲天灵,连指节都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龟甲背面,竟是一幅刻工诡谲、栩栩如生的末日图景:无垠的大地上,尸骸堆积成山,暗红血水汇作长河,在大地的裂隙间汩汩奔流,连空气中都似弥漫着腐朽的气息。九位白发苍苍的长者身披残破战甲,脊背佝偻如枯枝,正匍匐在地,以枯瘦的双手将一卷古卷高高托起,眼中尽是绝望与哀求,仿佛在祈求眼前之人的最后一丝悲悯。
而那女子身披暗金鳞甲,长发如墨泻落腰际,几缕发丝在风中狂舞,却分毫未损她那凌驾众生的威仪。她傲然凌空而立,眼神冷冽如万载玄冰,仿佛天地万物皆为她脚下的尘埃。在她身后,是黑压压、望不见尽头的军队,每一张面孔都狰狞如鬼,眼中凶光毕露,周身煞气汹涌如实质,宛若自九幽地狱攀爬而出的罗刹鬼兵,正静候她一声令下,便可吞噬一切。
离开山洞时,山间的雾气愈发浓重了,湿冷的寒意渗入鬓发,却丝毫未能平息姬炎心中的惊涛骇浪。他步履沉沉,漫无目的地在山径间徘徊,不知不觉间,竟步入一片绚烂花海之中。
眼前豁然开朗,各色野花如火如霞、如雾如纱,纷纷绽放在这片被春风眷顾的空地上。嫣红似火,娇粉如云,淡紫若烟,微风过处,花瓣翩跹如蝶,馥郁香气迎面扑来,缠绵不去。可这沁人芬芳,却一点也未能抚平他内心的汹涌。龟甲上那女子的面容,如影随形般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那双冷冽清澈的眼,那道傲然独立的身影,既陌生,又熟悉,恍若记忆深处被时光掩埋的一页残卷,欲辨已忘言。
他缓缓阖上双眼,试图在破碎的记忆之海中打捞往事的痕迹。可脑海中翻涌的,只有离歌城弥漫的烽烟、母亲临终前冰凉的指尖、大师姐公孙婕妤倒下时那温柔而破碎的目光……唯独那女子,如水中映月、镜里折花,才一思及,便消散得无影无踪。
再度睁眼时,他眸中只剩更深的迷惘。他无意识地摩挲怀中那块龟甲,心底暗潮翻涌:这女子究竟是谁?这一切与自己的身世,是否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数疑问如藤蔓缠绕心头,令这片明媚花海,也无声染上几分沉重。
正当姬炎深陷思绪迷雾、如坠无底之渊时,一阵清脆笑语自不远处传来。只见一群女学子宛如报春之灵,鬓插初绽迎春,自垂柳深处轻盈转出。她们衣裙上兰草绣纹随风轻曳,似蝶戏云锦,发间银铃叮咚,与风过花叶的簌簌声交织,如春天温柔的耳语。
她们笑语嫣然,纷纷俯身探向遍野鲜花,纤指轻拂带露花瓣,将那些散落于地、争奇斗艳的朵朵小花一一拾起。有的花色嫣红,娇艳如少女初见时羞红的脸颊,瓣缘露珠莹莹,似眼角将落未落的泪光;有的洁白似雪,恍若谪仙误入红尘,花萼微颤,绒毛细腻如凝脂,在日光下流转珍珠般的光泽;更有那紫云般的二月兰,成簇铺展,如梦幻的霞霭轻轻摇曳,仿佛正与过往之风低诉关于春日的秘语。
女学子们清脆如银铃般的笑语声蓦然响起——如同一阵裹挟着春日花香的风,欢快而鲜活,将平躺于花丛深处、沉湎于往事迷雾的姬炎骤然惊醒。那些盘踞心头的血腥与悲恸,仿佛被这明亮的声浪撕开一道裂隙,蓦然褪色。他缓缓坐起身,衣袍间还零星沾着几片落花,他信手拂去,目光自先前的涣散逐渐凝聚,不由自主地循那串笑声来处望去。
刹那间,人群中一个正俯身采撷的倩影,如一道猝不及防的惊电,直直劈入他死寂的心湖。
那半挽的云鬓,素白衣裙上暗绣的缠枝莲纹,甚至连她微俯时肩颈柔中带韧的线条——都与记忆深处那道刻骨铭心的身影严丝合缝,分毫不差!
他的心猛地一缩,如同被冰冷铁钳狠狠攥紧,呼吸霎时停滞。惊涛骇浪般的悸动堵在喉头,无数疑问如野草疯长:“怎么会……是她?”他无声嘶语,嗓音干涩得如同砂纸磨过枯木。
双脚早已脱离掌控,被一股源自魂魄深处的执念推动着,他踉跄起身——衣袂间花瓣簌簌而落,宛如他再难平静的纷乱心绪。
当那女子徐徐转过身来,鬓边的迎春花瓣随风微颤,几缕青丝被风拂至颊边。她抬手轻挽发丝的刹那,阳光恰好落上她的睫毛,洒下一片细碎而朦胧的光影——那一瞬,宛如一幅被岁月尘封的仕女图骤然展开,每一处轮廓、每一分神韵,都精准地叩击在姬炎记忆最深处的弦上。
他只觉心口如遭鹿撞,咚咚作响,震得四肢百骸都泛起酸麻的悸动。嘴唇无声地颤抖,千万句呼喊哽在喉间,最终冲出口的,却只有一个名字:“公孙蕊婷!”——这一声,裹着破土而出的狂喜,以及近乎恐惧的惶惑,竟惊得身旁翩跹的粉蝶振翅远飞。
女子闻言微微偏首,嘴角轻扬,梨涡浅现,那笑意暖如初春融雪,声音里也带着清甜的温和:“这位公子,你是否认错人了?我名公孙清窈,是这无量学宫中修习的学子。”
可这声音……分明像极了她。还有她周身萦绕的气息,并非俗世脂粉,而是淡似花草与墨香交织的清韵——与记忆中总爱躲在藏经阁深处静读的公孙蕊婷,如出一辙。
姬炎脑海中仿佛炸开一道炽白的光,往事如洪流决堤奔涌而来。“不会错……一定是她……”他死死望着公孙清窈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内心却掀起滔天巨浪,“可她明明多年前就已殁于奸人之手,怎么会……”无数谜团如烟花般在心头绽裂,绚烂却刺目,令他眉头紧锁,如陷深渊。
“公子,你这是怎么了?”公孙清窈见他神情恍惚、眉间紧蹙,不由得向前轻迈半步。她笑容中透出几分真切关切,声线软如春风拂过静湖,“莫非……曾经见过小女子?”
姬炎猛地回过神,喉结滚动了一下,将几乎脱口而出的追问艰难咽回。他勉强扯出一丝笑意,眼底却难掩深沉的落寞:“无妨,只是姑娘……像极了我一位故人。”
“呵呵,这倒是常有的事呢。”公孙清窈轻轻歪过头,发间银饰随之叮咚作响,笑容明媚如枝头初绽的绯桃,带着不染尘嚣的纯粹,“从前在西河书院修学之时,就常有人说……我与那位不幸的公孙蕊婷,像得犹如一人。”
“西河书院?”姬炎心头蓦地一震,仿佛在浓雾中窥见一缕微光,眼底瞬间亮起灼灼期待,不由向前微倾,“敢问姑娘……公孙钺前辈,可是令尊?”
“算是,却也不全是。”公孙清窈眨了眨眼,神色认真地解释道,“大先生是我义父。多年前他收养了我,就连‘清窈’这个名字,也是义父所赐。”她语气轻柔,如春风拂过湖面,眼神澄澈净朗,似一泓未被尘世惊扰的清泉,“至于更早以前的事……许是幼时一场大病之故,我都记不真切了。”
姬炎心中疑云愈发翻涌,声音沉静却难掩探寻之意:“在下姬炎。不知清窈姑娘……为何会来到这无量学宫修学?”他的目光在她面容上不着痕迹地停留,如试图从风中捕捉一缕熟悉的芬芳。
“姬公子,”公孙清窈笑意依旧温婉,“我自幼体弱,如风中蒲柳,稍一吹拂便易晕眩,实在不是块能在至圣山苦修的料。”她语气中含着一丝淡淡的无奈,却并无哀怨,“义父怜我,便将我送来此地——无量学宫的大祭酒是他故交,医术超绝,正好能看顾我这柔弱多病的身子。”
“太像了……”姬炎不自觉地低语,目光仿佛穿透时光,落在遥远却鲜明的记忆里,“连说话时尾音微微扬起的语调……都一模一样。”他怔怔望着眼前这张脸,恍惚之间,竟似故人重归,岁月倒流。
“姬公子,你说什么太像了?”公孙清窈茫然微侧过头,清澈的眸中清晰映出他的身影,如春水映桃花,不掺一丝杂念。
“无甚要紧。”姬炎倏然回神,迅速敛起眼底波澜,唇边扯出一抹淡而涩的笑,“只是一时感慨罢了。”他心知眼前之人或许只是皮相相似,可那份刻入骨髓的熟稔,却如无声的潮水,一次次漫过理智的堤岸,教他难以不去遐想。
本不打算驻足的姬炎,终究抵不过公孙清窈那如三月桃夭般灼灼袭人的热忱,只得微微牵动唇角,露出一丝无奈却又隐约含笑的弧度,随她一同朝无量学宫行去。
一踏入宫门,便觉别有洞天。此处虽无西河书院那“连檐接栋覆千亩,弟子摩肩若星罗”的磅礴气势,却在青瓦粉墙之间沉淀着岁月蕴养的儒雅风度——檐角铜铃轻响,似还噙着千年前的微风;阶前古柏苍劲,虬枝凌云,宛若伸向天空的墨笔;就连石隙间悄然蔓生的苔痕,也仿佛染着淡淡的墨香。整座学宫不事张扬,却如一位隐于市井的大儒,衣袂间萦绕着旧纸沉香与千年文脉,默然伫立,风骨自成。
正当公孙清窈引着姬炎,如两蝶穿云,沿朱漆回廊翩然走向主殿之际——廊下铜铃忽被风抚,清音流转,漫过石阶上初生的碧苔——骤然间,一道身影如惊弓之鸟自柳影深处狂奔而出!
那学子鬓发散乱,青衫曳地,衣摆扫过幽兰溅起露珠,面容惨白如被水渍漫透的宣纸。他步履凌乱,几乎跌撞,仿佛身后真有恶鬼执索相追,连腰间那枚象征身份的学子玉牌,也随他慌不择路的奔逃击打出零乱而刺耳的声响。
“吴师哥!”公孙清窈秀眉倏然紧蹙,鬓边那支迎春随她动作微微颤动。她快步迎上前,素手不自觉地攥紧怀中花束,指尖深深陷入娇嫩花瓣,掐出凌乱痕迹。“看你衣袍不整、气息急促,究竟发生何事了?”她眼中关切如清泉急涌,声线里透出难以掩饰的焦急——姬炎注视着她这般情态,恍惚间仿佛又见公孙蕊婷的身影重现。
“公孙师妹!是李师妹……李师妹出事了!”吴师兄猛地停住脚步,胸膛剧烈起伏,话语夹杂着粗重喘息,字字皆带颤音,“她、她竟被人抽魂取魄!尸身萎缩如枯木,简直……惨不忍睹!我必须立刻禀报大祭酒,请他定夺!”话音未落,他已如一阵疾风从二人身侧掠过,仓促脚步声在长廊中回荡,留下渐行渐远的急促呼吸声。
“抽魂取魄?”姬炎心头骤然一沉,恍若一块寒冰直坠心底。他转首看向公孙清窈,目光中忧虑如星火闪烁:“清窈姑娘,此等邪术非同小可,我们……是否也该前去一看?”他言语间透出隐隐不安,这表面宁静的学宫,竟暗藏如此凶险。
然而公孙清窈却只是垂眸轻理被风拂乱的鬓发,神色平静得宛若遥望天际流云。她唇角微扬,语气轻描淡写:“不必。”二字出口,轻似雪花落瓣,“不过是死了个人罢了,学宫之中偶有意外,算不得什么稀奇事。”她稍作停顿,声调轻松得像在闲聊家常,“更何况此刻赶去,也不过是见到一具失了魂灵的干瘪躯壳——难不成,我们还能从那枯皱皮囊中瞧出朵牡丹花来?”
闻言,姬炎心头如掀惊涛——方才公孙清窈言笑温柔、折花相赠之景犹在眼前,怎么转眼之间,面对同窗惨亡,竟能如此波澜不惊?这异样的平静仿佛初冬湖面上的一层薄冰,看似清透,底下却不知藏着麻木,还是另有幽深难测的隐情。他喉结微动,诸多疑问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声极轻的叹息,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公孙清窈裙裾间绣着的缠枝莲纹上。那繁复的花样在明澈的日光下,竟泛出几分泠泠冷意,如暗流无声蔓延。
那缕寒意仿佛顺着视线渗进心底,姬炎眉峰愈蹙愈紧,先前强压下的诘问终于再难抑制:“听清窈姑娘此言,莫非无量学宫中……时常发生这等惨事?”他有意放缓语速,目光却如夜中明炬,紧紧锁住少女的脸庞,从她低垂的眼睫到那抹似笑非笑的唇角,不肯遗漏丝毫细微变化——他只觉得,她这般镇定从容,实在平静得让人心生寒意。
公孙清窈却似浑然未觉他审视的目光,依旧步履轻盈,悠然行于廊间光影交错之处。朱红廊柱投下的斑驳影迹在她衣袖间流转,她信手拈起花枝轻转,露水滚落指尖也浑不在意,声线清淡如穿廊风过:“学宫倒也不常死人。”她略作停顿,眼波悠悠荡向远处云烟缭绕的无量山,语气愈发显得轻描淡写,“只不过这无量山玄秘幽深,每隔些时日,总会冒出几具被抽魂取魄的女尸。大家见得多了,早如看惯檐下春燕秋来一般,习以为常。”言至此处,她忽地轻笑一声,那笑声里竟掺入几分戏谑,“想来此番是因逝者是李师姐——吴师哥心尖上的人,他才慌得似丢了魂罢。”语调轻松得像在点评一碟甜过了头的糕点,不见半分凝重。
姬炎静立无言,目光却如密网般细细笼罩着公孙清窈的容颜。看她谈及生死时眼波流转间的轻俏慵懒,听她语带调侃时的漫不经心,此刻的她与先前折花浅笑的温柔模样判若两人,宛如一幅素绢之上陡然泼染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墨色。他心中原本盘旋的重重疑云,竟在这一刻奇异地消散开来——原来如此。眼前的公孙清窈心思剔透、冷静得近乎漠然,哪有半分似公孙蕊婷那般天真未凿的影子?先前竟是他一时恍惚,被她那片刻的温柔假象所惑,荒唐地将二人牵扯一处,白白揣测了多时。
思及此,他反倒觉得心下一松。
公孙清窈裙裾轻扬,如风拂莲动,姬炎衣袂微拂,似云影相随。二人并肩徐行,步履轻盈宛若踏云,悄然穿过一幢幢静谧的学舍。窗内漫出缕缕墨香与陈旧书卷的气息,在廊庑间缠绵交织,氤氲成一幅朦胧的文人画卷。恍如漫步于千年文脉滋养的幽深小径,最终,他们停在了那片松林掩映深处的四梵殿前。
这片松林排列得极有章法,宛若天工精心裁出的圆镜,层叠的松枝如碧云垂幕,将大殿温柔环抱。殿宇俨然一颗被岁月细细打磨的羊脂玉珠,静谧地镶嵌于苍翠之间,流转着温润而内敛的光华。四梵殿造型端方,棱角刚直却不显锐利,恰似一方饱蘸时光浓墨的汉印,庄重地钤在这幽静山坳,沉淀着无数未言的肃穆与深厚。
殿东西南北四方各辟一门,门虽紧闭,却自有澄澈清光自隙间隐隐流淌。每道门前皆矗立一尊神兽石像,形态极简而意蕴非常——石身线条如云水奔涌,浑然而就,不见雕凿之痕。它们昂首向天,姿态超然,虽无瞳孔,却似目贯乾坤,隐隐透出洞彻古今的威严。如亘古的守护者般默立于此,将尘世纷扰尽数阻隔,只留一片灵明与寂静。
公孙清窈足尖轻点南门石阶,正欲翩然入内,身侧的姬炎却骤然止步,鞋尖凝滞于门槛前半寸之地,再无寸进。他眼睫微颤,眸中倏地掠过一道锐光,如寒刃出鞘,警惕之色骤现。
他心湖早已波澜暗涌:至圣山的追杀令如影随形,似附骨之疽不死不休;无量学宫与西河书院之间更渊源深远、关系错综,谁又能断言,这片看似清静超然的学宫深处,不曾暗藏杀机、涌动诡谲?他仿佛踏在万丈薄冰之上,一步失察,便将坠入无底深渊。
“姬小友,既来之,则安之。何以踌躇不前?”
正在此时,一道声音自殿内传来。那嗓音苍老如古鼎余韵,却又洪亮似晨钟破晓,轻易穿透厚重殿门,清晰回荡于耳畔,仿佛跨越千年时光长河,携着岁月积淀的庄重与威严,却不显逼人,只如远山积雪般沉静浩瀚。更奇异的是,话音中竟寻不到半分杀气,反似春风拂过静湖,温柔荡开涟漪,悄然抚平了他紧绷的心弦。
姬炎凝神静听,待那余音渐散于松风之间,他心中迭起的戒备竟如冰雪逢阳,无声消融大半。他深深吸入一口浸透松针清香的空气,胸中滞郁尽散,眼底最后一缕犹豫也随之化作一片清定。他转向公孙清窈,微微颔首,终不再犹豫,与她并肩迈过了那道看似平凡却宛若天堑的门槛,踏入四梵殿的深影之中。
一入殿内,姬炎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自狭窄山径一步踏入了无垠星河。穹顶之上,竟缀满点点星辉,虽非夜空,却比夜空更显璀璨灵动。那些光芒如被神明点亮的魂灵,缓缓流转、明灭不定,勾勒出玄奥的星辰轨迹,神秘莫测,引人无限遐思。
整座大殿布局暗合太极天道,地面以黑白二色石砖铺作阴阳双鱼,彼此缠绕交融,却又界限分明。每一道纹路仿佛都镌刻着天地至理,步履所至,恍若能窥见宇宙运转的玄机。殿中陈设极为简素,仅一几、数蒲团而已,皆以天然素木制成,不饰雕琢,却在极净极简中透出一种大道至简的高华气韵。
置身其间,尘世纷扰霎时远去。身心如被温润清气包裹,灵台似有泠泠清泉涤过,泛起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澄明。
无量学宫正殿之内,檀香袅袅,萦绕梁柱之间。日光透过雕花长窗,洒落一地斑驳陆离的金痕。一位老者静立殿心,宛如一尊经岁月打磨、温润深沉的玉雕——身着月白锦袍,不染尘埃,衣袂随微风轻扬,身姿却如古松岿然。虽鬓发如雪,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似寒星淬火,洞彻人心,其间沉淀着半世风云洗练出的睿智,和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沉静
慕容狄的目光如深潭般落在姬炎身上,片刻之后,才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如古寺钟鸣,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磁性:“姬小友,老夫乃学宫大祭酒慕容狄。听闻小友叛离宗族,身负追杀令,更于三日前血洗栎阳城秦家——可有此事?”
姬炎闻言,心头微微一震。他自认行事缜密,却不料这位大祭酒竟对一切了如指掌。短暂的惊讶之后,他迅速收敛心神,神色坦然如朗朗青天,躬身一礼,声音清越而坚定:“确有其事。秦家作恶多端,罪有应得,晚辈问心无愧。”
慕容狄眉梢几不可察地一动,缓缓颔首,眼中掠过一丝赞许:“够坦荡。老夫向来欣赏如你这般不遮掩、不伪饰的性情。”他语气平和,如叙述寻常,“姬小友若不嫌弃学宫清简,不妨在此暂居些时日。”话语中并无招揽之意,却自有一番气度。
连日奔逃、刀剑相伴的日子确实让姬炎身心俱疲,他正需一处清净之地稍作休整。闻言,他再度躬身,语带敬意:“谢过大祭酒厚意。只是……”他略作迟疑,眼底浮起几分谨慎与探究,“晚辈尚有一事请教——不知无量学宫,与那栎阳秦家是否有所渊源?”
话音未落,静立一旁的公孙清窈忽然微微一动。她身姿如月下白莲轻摇,转身时罗裙翩跹似花瓣舒卷。察觉到姬炎话中的试探,她心头一紧,眸中顿时闪过一抹焦急。她悄悄递去一个眼神,黛眉轻蹙,眼波流转间尽是劝阻之意。
慕容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却依旧神色从容,不疾不徐地开口:“秦家确是学宫供奉之家,岁岁皆有资财之献。”他语气平稳如静水流深,不起微澜,“然学宫立世千年,只论是非,不问亲疏。秦家自作孽,自不可活,学宫绝不袒护。”他略一停顿,声音更显清定,“姬小友,可还有疑问?”
这番话如清风拂云,瞬间扫尽了姬炎心中最后的顾虑。他胸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这无量学宫果然如外界所传,公正明理、不偏不私!他当即神色一正,朗声道:“大祭酒既如此说,晚辈便再无话可说。今日在此,代所有曾受秦家所害的亡魂,谢过学宫持守公道!”
语毕,他向着慕容狄深深一揖,腰身弯得极低。这一礼之间,尽是发自肺腑的敬重。
慕容狄望着姬炎郑重行礼的模样,嘴角终于浮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仿若雪后初霁,疏朗而温润:“若无其他事,此刻已近未时,便让清窈带姬小友去膳堂稍进饮食吧。有缘之时,你我自当再叙。”语毕,他广袖轻拂,负手转身,月白袍角在廊道的明暗交界处渐行渐淡,最终如云隐没,唯余一缕若有似无的檀香,仍在空中低回。
膳毕,公孙清窈引姬炎穿过几重疏影横斜的回廊,一路行至她所居的小院。一方清幽院落蓦然跃入眼帘——青砖静默,黛瓦如画,藤蔓轻缠檐角,木门半掩,仿佛一处被时光遗忘的隐逸之境,教人恍如踏入桃源深处。
推门而入的刹那,满园芳菲如潮水般涌来:绯色蔷薇攀篱怒放,鹅黄迎春垂丝袅娜,淡紫鸢尾婷婷依阶,更有无数不知名的繁花簇拥盛放,挤挤挨挨、绚烂如锦,宛若天神不慎倾倒了调色之盘,将人间染作斑斓梦境。清风徐来,裹挟着沁人甜香拂面而过,只深深一息,便觉肺腑如洗,暖意氤氲,仿佛整个人都沉入了一片无边的花海之中。
院角假山叠石成趣,嶙峋石隙间犹见几茎青草倔强探首;其下鱼池澄澈,几尾锦鲤悠然摆尾,鳞光斑斓如织,时而跃水轻啄,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星星点点落于青石板上,洇开湿润的痕,宛若春日的吻痕。
踏入屋内,一股淡淡的檀木熏香幽幽萦绕,陈设虽不奢华,却处处洁净妥帖。每一样器物都摆放得恰到好处,仿佛被一双温柔的手常年细心打理,透出一种宁静生活的痕迹,令人不由心生暖意。
最惹人注目的,是墙上悬着的各式风筝。它们静默如画,却各自生动:有的形如彩蝶,翅尖缀着细碎流苏,仿佛下一秒便要振翅而起;有的状若游龙,鳞甲以彩线密密绣成,在微光中泛着莹莹光泽;还有的仿作飞鸟,喙间悬着一枚小铃,风过时似有清音待响——它们悬在那里,如同被定格的美好时光,无声地诉说着关于春风、蓝天与欢笑的记忆。
正当姬炎目光流转于这些风筝之间时,柜中一角忽有物什撞入眼帘。他的脚步蓦地顿住,整个人如被钉在原地,目光死死凝住——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扼住了他的心。
心跳骤然擂鼓,“咚、咚、咚”,一声响过一声,几乎要撞出胸腔。他下意识地按住心口,那里冰凉一片,如同突然浸入雪水。
那是一架残破的五色风车。
原本明艳的彩纸早已褪色,支架歪斜,尘迹斑斑,俨然已被岁月蚀透了模样。
——这难道不是当年他欲送公孙蕊婷、却终未送出的那五色风车吗?
彼时变故骤生,他将它插于柳树下,从此成了再不敢触碰的心结。
此刻重逢,如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撬开了记忆的锁。姬炎心绪如狂风刮过的寒潭,再难平静。他猛地抬眼望向公孙清窈,目光里俱是惊涛骇浪般的震惊与探寻。
这女子…为何会持有这风车?她与公孙蕊婷,究竟有何关联?无数疑问如潮水般扑来,他怔在原地,一时竟失了方寸。
姬炎依循舆图上的标记,终于在一处陡峭石壁下,寻到那道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隐秘裂缝。他侧身缓缓挤入石隙,穿过一段漆黑如墨、伸手难辨五指的狭窄通道后,眼前蓦地豁然开朗——一片璀璨光华扑面而来,洞中藏着如山如海的珍宝:黄金巨鼎肃穆而立,其上纹路精雕细琢;翡翠玉树枝叶扶疏,明珠缀挂如星子垂落;玛瑙帘幕流光溢彩,似绯红飞瀑凝驻半空;更有无数宝石散落四处,发出绚烂迷离的色彩。
姬炎的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他素来不沉溺于财帛之欲,可眼前如此浩瀚的珍奇,让他蓦然想起离歌城中那些因贫瘠而愁苦的流民——若这些宝物能化作温饱安居,那就再好不过了。他压下心中激动,将一件件奇珍异宝收入储物袋中。
突然间,一块残破的龟甲自琳琅满目的奇珍中无声滑落,“咚”的一声轻响,在满室璀璨珠光中显得格外突兀。那龟甲边缘布满蚀痕,裂纹纵横如蛛网,仿佛承载了千年风霜的无声低语,每一道纹路都似被岁月加密的谜题,静待有缘之人解读。
姬炎的目光倏然被其攫住,方才初见珍宝的激动如潮水般退去,心头莫名一颤,仿佛被什么无形之物轻轻叩响。他俯身将其拾起,入手竟是一片温润,迥异于寻常甲骨的生冷粗糙,倒像是触到了一段沉睡的温度。
当他目光落向甲面那些盘曲诡异的符号时,眉头不由深深锁起——那既非他所熟悉的经文道篆,亦非世间任何流传的文字;它们扭曲如蛇、交错如咒,恍若开天辟地之初神祇镌刻的秘语,幽深莫测,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边界。
正当他凝神试图破解这些天书般的痕迹时,指尖无意识地将龟甲翻转——刹那间,他浑身血液仿佛凝滞,一股寒意自脊骨窜升,直冲天灵,连指节都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龟甲背面,竟是一幅刻工诡谲、栩栩如生的末日图景:无垠的大地上,尸骸堆积成山,暗红血水汇作长河,在大地的裂隙间汩汩奔流,连空气中都似弥漫着腐朽的气息。九位白发苍苍的长者身披残破战甲,脊背佝偻如枯枝,正匍匐在地,以枯瘦的双手将一卷古卷高高托起,眼中尽是绝望与哀求,仿佛在祈求眼前之人的最后一丝悲悯。
而那女子身披暗金鳞甲,长发如墨泻落腰际,几缕发丝在风中狂舞,却分毫未损她那凌驾众生的威仪。她傲然凌空而立,眼神冷冽如万载玄冰,仿佛天地万物皆为她脚下的尘埃。在她身后,是黑压压、望不见尽头的军队,每一张面孔都狰狞如鬼,眼中凶光毕露,周身煞气汹涌如实质,宛若自九幽地狱攀爬而出的罗刹鬼兵,正静候她一声令下,便可吞噬一切。
离开山洞时,山间的雾气愈发浓重了,湿冷的寒意渗入鬓发,却丝毫未能平息姬炎心中的惊涛骇浪。他步履沉沉,漫无目的地在山径间徘徊,不知不觉间,竟步入一片绚烂花海之中。
眼前豁然开朗,各色野花如火如霞、如雾如纱,纷纷绽放在这片被春风眷顾的空地上。嫣红似火,娇粉如云,淡紫若烟,微风过处,花瓣翩跹如蝶,馥郁香气迎面扑来,缠绵不去。可这沁人芬芳,却一点也未能抚平他内心的汹涌。龟甲上那女子的面容,如影随形般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那双冷冽清澈的眼,那道傲然独立的身影,既陌生,又熟悉,恍若记忆深处被时光掩埋的一页残卷,欲辨已忘言。
他缓缓阖上双眼,试图在破碎的记忆之海中打捞往事的痕迹。可脑海中翻涌的,只有离歌城弥漫的烽烟、母亲临终前冰凉的指尖、大师姐公孙婕妤倒下时那温柔而破碎的目光……唯独那女子,如水中映月、镜里折花,才一思及,便消散得无影无踪。
再度睁眼时,他眸中只剩更深的迷惘。他无意识地摩挲怀中那块龟甲,心底暗潮翻涌:这女子究竟是谁?这一切与自己的身世,是否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数疑问如藤蔓缠绕心头,令这片明媚花海,也无声染上几分沉重。
正当姬炎深陷思绪迷雾、如坠无底之渊时,一阵清脆笑语自不远处传来。只见一群女学子宛如报春之灵,鬓插初绽迎春,自垂柳深处轻盈转出。她们衣裙上兰草绣纹随风轻曳,似蝶戏云锦,发间银铃叮咚,与风过花叶的簌簌声交织,如春天温柔的耳语。
她们笑语嫣然,纷纷俯身探向遍野鲜花,纤指轻拂带露花瓣,将那些散落于地、争奇斗艳的朵朵小花一一拾起。有的花色嫣红,娇艳如少女初见时羞红的脸颊,瓣缘露珠莹莹,似眼角将落未落的泪光;有的洁白似雪,恍若谪仙误入红尘,花萼微颤,绒毛细腻如凝脂,在日光下流转珍珠般的光泽;更有那紫云般的二月兰,成簇铺展,如梦幻的霞霭轻轻摇曳,仿佛正与过往之风低诉关于春日的秘语。
女学子们清脆如银铃般的笑语声蓦然响起——如同一阵裹挟着春日花香的风,欢快而鲜活,将平躺于花丛深处、沉湎于往事迷雾的姬炎骤然惊醒。那些盘踞心头的血腥与悲恸,仿佛被这明亮的声浪撕开一道裂隙,蓦然褪色。他缓缓坐起身,衣袍间还零星沾着几片落花,他信手拂去,目光自先前的涣散逐渐凝聚,不由自主地循那串笑声来处望去。
刹那间,人群中一个正俯身采撷的倩影,如一道猝不及防的惊电,直直劈入他死寂的心湖。
那半挽的云鬓,素白衣裙上暗绣的缠枝莲纹,甚至连她微俯时肩颈柔中带韧的线条——都与记忆深处那道刻骨铭心的身影严丝合缝,分毫不差!
他的心猛地一缩,如同被冰冷铁钳狠狠攥紧,呼吸霎时停滞。惊涛骇浪般的悸动堵在喉头,无数疑问如野草疯长:“怎么会……是她?”他无声嘶语,嗓音干涩得如同砂纸磨过枯木。
双脚早已脱离掌控,被一股源自魂魄深处的执念推动着,他踉跄起身——衣袂间花瓣簌簌而落,宛如他再难平静的纷乱心绪。
当那女子徐徐转过身来,鬓边的迎春花瓣随风微颤,几缕青丝被风拂至颊边。她抬手轻挽发丝的刹那,阳光恰好落上她的睫毛,洒下一片细碎而朦胧的光影——那一瞬,宛如一幅被岁月尘封的仕女图骤然展开,每一处轮廓、每一分神韵,都精准地叩击在姬炎记忆最深处的弦上。
他只觉心口如遭鹿撞,咚咚作响,震得四肢百骸都泛起酸麻的悸动。嘴唇无声地颤抖,千万句呼喊哽在喉间,最终冲出口的,却只有一个名字:“公孙蕊婷!”——这一声,裹着破土而出的狂喜,以及近乎恐惧的惶惑,竟惊得身旁翩跹的粉蝶振翅远飞。
女子闻言微微偏首,嘴角轻扬,梨涡浅现,那笑意暖如初春融雪,声音里也带着清甜的温和:“这位公子,你是否认错人了?我名公孙清窈,是这无量学宫中修习的学子。”
可这声音……分明像极了她。还有她周身萦绕的气息,并非俗世脂粉,而是淡似花草与墨香交织的清韵——与记忆中总爱躲在藏经阁深处静读的公孙蕊婷,如出一辙。
姬炎脑海中仿佛炸开一道炽白的光,往事如洪流决堤奔涌而来。“不会错……一定是她……”他死死望着公孙清窈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内心却掀起滔天巨浪,“可她明明多年前就已殁于奸人之手,怎么会……”无数谜团如烟花般在心头绽裂,绚烂却刺目,令他眉头紧锁,如陷深渊。
“公子,你这是怎么了?”公孙清窈见他神情恍惚、眉间紧蹙,不由得向前轻迈半步。她笑容中透出几分真切关切,声线软如春风拂过静湖,“莫非……曾经见过小女子?”
姬炎猛地回过神,喉结滚动了一下,将几乎脱口而出的追问艰难咽回。他勉强扯出一丝笑意,眼底却难掩深沉的落寞:“无妨,只是姑娘……像极了我一位故人。”
“呵呵,这倒是常有的事呢。”公孙清窈轻轻歪过头,发间银饰随之叮咚作响,笑容明媚如枝头初绽的绯桃,带着不染尘嚣的纯粹,“从前在西河书院修学之时,就常有人说……我与那位不幸的公孙蕊婷,像得犹如一人。”
“西河书院?”姬炎心头蓦地一震,仿佛在浓雾中窥见一缕微光,眼底瞬间亮起灼灼期待,不由向前微倾,“敢问姑娘……公孙钺前辈,可是令尊?”
“算是,却也不全是。”公孙清窈眨了眨眼,神色认真地解释道,“大先生是我义父。多年前他收养了我,就连‘清窈’这个名字,也是义父所赐。”她语气轻柔,如春风拂过湖面,眼神澄澈净朗,似一泓未被尘世惊扰的清泉,“至于更早以前的事……许是幼时一场大病之故,我都记不真切了。”
姬炎心中疑云愈发翻涌,声音沉静却难掩探寻之意:“在下姬炎。不知清窈姑娘……为何会来到这无量学宫修学?”他的目光在她面容上不着痕迹地停留,如试图从风中捕捉一缕熟悉的芬芳。
“姬公子,”公孙清窈笑意依旧温婉,“我自幼体弱,如风中蒲柳,稍一吹拂便易晕眩,实在不是块能在至圣山苦修的料。”她语气中含着一丝淡淡的无奈,却并无哀怨,“义父怜我,便将我送来此地——无量学宫的大祭酒是他故交,医术超绝,正好能看顾我这柔弱多病的身子。”
“太像了……”姬炎不自觉地低语,目光仿佛穿透时光,落在遥远却鲜明的记忆里,“连说话时尾音微微扬起的语调……都一模一样。”他怔怔望着眼前这张脸,恍惚之间,竟似故人重归,岁月倒流。
“姬公子,你说什么太像了?”公孙清窈茫然微侧过头,清澈的眸中清晰映出他的身影,如春水映桃花,不掺一丝杂念。
“无甚要紧。”姬炎倏然回神,迅速敛起眼底波澜,唇边扯出一抹淡而涩的笑,“只是一时感慨罢了。”他心知眼前之人或许只是皮相相似,可那份刻入骨髓的熟稔,却如无声的潮水,一次次漫过理智的堤岸,教他难以不去遐想。
本不打算驻足的姬炎,终究抵不过公孙清窈那如三月桃夭般灼灼袭人的热忱,只得微微牵动唇角,露出一丝无奈却又隐约含笑的弧度,随她一同朝无量学宫行去。
一踏入宫门,便觉别有洞天。此处虽无西河书院那“连檐接栋覆千亩,弟子摩肩若星罗”的磅礴气势,却在青瓦粉墙之间沉淀着岁月蕴养的儒雅风度——檐角铜铃轻响,似还噙着千年前的微风;阶前古柏苍劲,虬枝凌云,宛若伸向天空的墨笔;就连石隙间悄然蔓生的苔痕,也仿佛染着淡淡的墨香。整座学宫不事张扬,却如一位隐于市井的大儒,衣袂间萦绕着旧纸沉香与千年文脉,默然伫立,风骨自成。
正当公孙清窈引着姬炎,如两蝶穿云,沿朱漆回廊翩然走向主殿之际——廊下铜铃忽被风抚,清音流转,漫过石阶上初生的碧苔——骤然间,一道身影如惊弓之鸟自柳影深处狂奔而出!
那学子鬓发散乱,青衫曳地,衣摆扫过幽兰溅起露珠,面容惨白如被水渍漫透的宣纸。他步履凌乱,几乎跌撞,仿佛身后真有恶鬼执索相追,连腰间那枚象征身份的学子玉牌,也随他慌不择路的奔逃击打出零乱而刺耳的声响。
“吴师哥!”公孙清窈秀眉倏然紧蹙,鬓边那支迎春随她动作微微颤动。她快步迎上前,素手不自觉地攥紧怀中花束,指尖深深陷入娇嫩花瓣,掐出凌乱痕迹。“看你衣袍不整、气息急促,究竟发生何事了?”她眼中关切如清泉急涌,声线里透出难以掩饰的焦急——姬炎注视着她这般情态,恍惚间仿佛又见公孙蕊婷的身影重现。
“公孙师妹!是李师妹……李师妹出事了!”吴师兄猛地停住脚步,胸膛剧烈起伏,话语夹杂着粗重喘息,字字皆带颤音,“她、她竟被人抽魂取魄!尸身萎缩如枯木,简直……惨不忍睹!我必须立刻禀报大祭酒,请他定夺!”话音未落,他已如一阵疾风从二人身侧掠过,仓促脚步声在长廊中回荡,留下渐行渐远的急促呼吸声。
“抽魂取魄?”姬炎心头骤然一沉,恍若一块寒冰直坠心底。他转首看向公孙清窈,目光中忧虑如星火闪烁:“清窈姑娘,此等邪术非同小可,我们……是否也该前去一看?”他言语间透出隐隐不安,这表面宁静的学宫,竟暗藏如此凶险。
然而公孙清窈却只是垂眸轻理被风拂乱的鬓发,神色平静得宛若遥望天际流云。她唇角微扬,语气轻描淡写:“不必。”二字出口,轻似雪花落瓣,“不过是死了个人罢了,学宫之中偶有意外,算不得什么稀奇事。”她稍作停顿,声调轻松得像在闲聊家常,“更何况此刻赶去,也不过是见到一具失了魂灵的干瘪躯壳——难不成,我们还能从那枯皱皮囊中瞧出朵牡丹花来?”
闻言,姬炎心头如掀惊涛——方才公孙清窈言笑温柔、折花相赠之景犹在眼前,怎么转眼之间,面对同窗惨亡,竟能如此波澜不惊?这异样的平静仿佛初冬湖面上的一层薄冰,看似清透,底下却不知藏着麻木,还是另有幽深难测的隐情。他喉结微动,诸多疑问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声极轻的叹息,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公孙清窈裙裾间绣着的缠枝莲纹上。那繁复的花样在明澈的日光下,竟泛出几分泠泠冷意,如暗流无声蔓延。
那缕寒意仿佛顺着视线渗进心底,姬炎眉峰愈蹙愈紧,先前强压下的诘问终于再难抑制:“听清窈姑娘此言,莫非无量学宫中……时常发生这等惨事?”他有意放缓语速,目光却如夜中明炬,紧紧锁住少女的脸庞,从她低垂的眼睫到那抹似笑非笑的唇角,不肯遗漏丝毫细微变化——他只觉得,她这般镇定从容,实在平静得让人心生寒意。
公孙清窈却似浑然未觉他审视的目光,依旧步履轻盈,悠然行于廊间光影交错之处。朱红廊柱投下的斑驳影迹在她衣袖间流转,她信手拈起花枝轻转,露水滚落指尖也浑不在意,声线清淡如穿廊风过:“学宫倒也不常死人。”她略作停顿,眼波悠悠荡向远处云烟缭绕的无量山,语气愈发显得轻描淡写,“只不过这无量山玄秘幽深,每隔些时日,总会冒出几具被抽魂取魄的女尸。大家见得多了,早如看惯檐下春燕秋来一般,习以为常。”言至此处,她忽地轻笑一声,那笑声里竟掺入几分戏谑,“想来此番是因逝者是李师姐——吴师哥心尖上的人,他才慌得似丢了魂罢。”语调轻松得像在点评一碟甜过了头的糕点,不见半分凝重。
姬炎静立无言,目光却如密网般细细笼罩着公孙清窈的容颜。看她谈及生死时眼波流转间的轻俏慵懒,听她语带调侃时的漫不经心,此刻的她与先前折花浅笑的温柔模样判若两人,宛如一幅素绢之上陡然泼染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墨色。他心中原本盘旋的重重疑云,竟在这一刻奇异地消散开来——原来如此。眼前的公孙清窈心思剔透、冷静得近乎漠然,哪有半分似公孙蕊婷那般天真未凿的影子?先前竟是他一时恍惚,被她那片刻的温柔假象所惑,荒唐地将二人牵扯一处,白白揣测了多时。
思及此,他反倒觉得心下一松。
公孙清窈裙裾轻扬,如风拂莲动,姬炎衣袂微拂,似云影相随。二人并肩徐行,步履轻盈宛若踏云,悄然穿过一幢幢静谧的学舍。窗内漫出缕缕墨香与陈旧书卷的气息,在廊庑间缠绵交织,氤氲成一幅朦胧的文人画卷。恍如漫步于千年文脉滋养的幽深小径,最终,他们停在了那片松林掩映深处的四梵殿前。
这片松林排列得极有章法,宛若天工精心裁出的圆镜,层叠的松枝如碧云垂幕,将大殿温柔环抱。殿宇俨然一颗被岁月细细打磨的羊脂玉珠,静谧地镶嵌于苍翠之间,流转着温润而内敛的光华。四梵殿造型端方,棱角刚直却不显锐利,恰似一方饱蘸时光浓墨的汉印,庄重地钤在这幽静山坳,沉淀着无数未言的肃穆与深厚。
殿东西南北四方各辟一门,门虽紧闭,却自有澄澈清光自隙间隐隐流淌。每道门前皆矗立一尊神兽石像,形态极简而意蕴非常——石身线条如云水奔涌,浑然而就,不见雕凿之痕。它们昂首向天,姿态超然,虽无瞳孔,却似目贯乾坤,隐隐透出洞彻古今的威严。如亘古的守护者般默立于此,将尘世纷扰尽数阻隔,只留一片灵明与寂静。
公孙清窈足尖轻点南门石阶,正欲翩然入内,身侧的姬炎却骤然止步,鞋尖凝滞于门槛前半寸之地,再无寸进。他眼睫微颤,眸中倏地掠过一道锐光,如寒刃出鞘,警惕之色骤现。
他心湖早已波澜暗涌:至圣山的追杀令如影随形,似附骨之疽不死不休;无量学宫与西河书院之间更渊源深远、关系错综,谁又能断言,这片看似清静超然的学宫深处,不曾暗藏杀机、涌动诡谲?他仿佛踏在万丈薄冰之上,一步失察,便将坠入无底深渊。
“姬小友,既来之,则安之。何以踌躇不前?”
正在此时,一道声音自殿内传来。那嗓音苍老如古鼎余韵,却又洪亮似晨钟破晓,轻易穿透厚重殿门,清晰回荡于耳畔,仿佛跨越千年时光长河,携着岁月积淀的庄重与威严,却不显逼人,只如远山积雪般沉静浩瀚。更奇异的是,话音中竟寻不到半分杀气,反似春风拂过静湖,温柔荡开涟漪,悄然抚平了他紧绷的心弦。
姬炎凝神静听,待那余音渐散于松风之间,他心中迭起的戒备竟如冰雪逢阳,无声消融大半。他深深吸入一口浸透松针清香的空气,胸中滞郁尽散,眼底最后一缕犹豫也随之化作一片清定。他转向公孙清窈,微微颔首,终不再犹豫,与她并肩迈过了那道看似平凡却宛若天堑的门槛,踏入四梵殿的深影之中。
一入殿内,姬炎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自狭窄山径一步踏入了无垠星河。穹顶之上,竟缀满点点星辉,虽非夜空,却比夜空更显璀璨灵动。那些光芒如被神明点亮的魂灵,缓缓流转、明灭不定,勾勒出玄奥的星辰轨迹,神秘莫测,引人无限遐思。
整座大殿布局暗合太极天道,地面以黑白二色石砖铺作阴阳双鱼,彼此缠绕交融,却又界限分明。每一道纹路仿佛都镌刻着天地至理,步履所至,恍若能窥见宇宙运转的玄机。殿中陈设极为简素,仅一几、数蒲团而已,皆以天然素木制成,不饰雕琢,却在极净极简中透出一种大道至简的高华气韵。
置身其间,尘世纷扰霎时远去。身心如被温润清气包裹,灵台似有泠泠清泉涤过,泛起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澄明。
无量学宫正殿之内,檀香袅袅,萦绕梁柱之间。日光透过雕花长窗,洒落一地斑驳陆离的金痕。一位老者静立殿心,宛如一尊经岁月打磨、温润深沉的玉雕——身着月白锦袍,不染尘埃,衣袂随微风轻扬,身姿却如古松岿然。虽鬓发如雪,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似寒星淬火,洞彻人心,其间沉淀着半世风云洗练出的睿智,和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沉静
慕容狄的目光如深潭般落在姬炎身上,片刻之后,才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如古寺钟鸣,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磁性:“姬小友,老夫乃学宫大祭酒慕容狄。听闻小友叛离宗族,身负追杀令,更于三日前血洗栎阳城秦家——可有此事?”
姬炎闻言,心头微微一震。他自认行事缜密,却不料这位大祭酒竟对一切了如指掌。短暂的惊讶之后,他迅速收敛心神,神色坦然如朗朗青天,躬身一礼,声音清越而坚定:“确有其事。秦家作恶多端,罪有应得,晚辈问心无愧。”
慕容狄眉梢几不可察地一动,缓缓颔首,眼中掠过一丝赞许:“够坦荡。老夫向来欣赏如你这般不遮掩、不伪饰的性情。”他语气平和,如叙述寻常,“姬小友若不嫌弃学宫清简,不妨在此暂居些时日。”话语中并无招揽之意,却自有一番气度。
连日奔逃、刀剑相伴的日子确实让姬炎身心俱疲,他正需一处清净之地稍作休整。闻言,他再度躬身,语带敬意:“谢过大祭酒厚意。只是……”他略作迟疑,眼底浮起几分谨慎与探究,“晚辈尚有一事请教——不知无量学宫,与那栎阳秦家是否有所渊源?”
话音未落,静立一旁的公孙清窈忽然微微一动。她身姿如月下白莲轻摇,转身时罗裙翩跹似花瓣舒卷。察觉到姬炎话中的试探,她心头一紧,眸中顿时闪过一抹焦急。她悄悄递去一个眼神,黛眉轻蹙,眼波流转间尽是劝阻之意。
慕容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却依旧神色从容,不疾不徐地开口:“秦家确是学宫供奉之家,岁岁皆有资财之献。”他语气平稳如静水流深,不起微澜,“然学宫立世千年,只论是非,不问亲疏。秦家自作孽,自不可活,学宫绝不袒护。”他略一停顿,声音更显清定,“姬小友,可还有疑问?”
这番话如清风拂云,瞬间扫尽了姬炎心中最后的顾虑。他胸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这无量学宫果然如外界所传,公正明理、不偏不私!他当即神色一正,朗声道:“大祭酒既如此说,晚辈便再无话可说。今日在此,代所有曾受秦家所害的亡魂,谢过学宫持守公道!”
语毕,他向着慕容狄深深一揖,腰身弯得极低。这一礼之间,尽是发自肺腑的敬重。
慕容狄望着姬炎郑重行礼的模样,嘴角终于浮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仿若雪后初霁,疏朗而温润:“若无其他事,此刻已近未时,便让清窈带姬小友去膳堂稍进饮食吧。有缘之时,你我自当再叙。”语毕,他广袖轻拂,负手转身,月白袍角在廊道的明暗交界处渐行渐淡,最终如云隐没,唯余一缕若有似无的檀香,仍在空中低回。
膳毕,公孙清窈引姬炎穿过几重疏影横斜的回廊,一路行至她所居的小院。一方清幽院落蓦然跃入眼帘——青砖静默,黛瓦如画,藤蔓轻缠檐角,木门半掩,仿佛一处被时光遗忘的隐逸之境,教人恍如踏入桃源深处。
推门而入的刹那,满园芳菲如潮水般涌来:绯色蔷薇攀篱怒放,鹅黄迎春垂丝袅娜,淡紫鸢尾婷婷依阶,更有无数不知名的繁花簇拥盛放,挤挤挨挨、绚烂如锦,宛若天神不慎倾倒了调色之盘,将人间染作斑斓梦境。清风徐来,裹挟着沁人甜香拂面而过,只深深一息,便觉肺腑如洗,暖意氤氲,仿佛整个人都沉入了一片无边的花海之中。
院角假山叠石成趣,嶙峋石隙间犹见几茎青草倔强探首;其下鱼池澄澈,几尾锦鲤悠然摆尾,鳞光斑斓如织,时而跃水轻啄,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星星点点落于青石板上,洇开湿润的痕,宛若春日的吻痕。
踏入屋内,一股淡淡的檀木熏香幽幽萦绕,陈设虽不奢华,却处处洁净妥帖。每一样器物都摆放得恰到好处,仿佛被一双温柔的手常年细心打理,透出一种宁静生活的痕迹,令人不由心生暖意。
最惹人注目的,是墙上悬着的各式风筝。它们静默如画,却各自生动:有的形如彩蝶,翅尖缀着细碎流苏,仿佛下一秒便要振翅而起;有的状若游龙,鳞甲以彩线密密绣成,在微光中泛着莹莹光泽;还有的仿作飞鸟,喙间悬着一枚小铃,风过时似有清音待响——它们悬在那里,如同被定格的美好时光,无声地诉说着关于春风、蓝天与欢笑的记忆。
正当姬炎目光流转于这些风筝之间时,柜中一角忽有物什撞入眼帘。他的脚步蓦地顿住,整个人如被钉在原地,目光死死凝住——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扼住了他的心。
心跳骤然擂鼓,“咚、咚、咚”,一声响过一声,几乎要撞出胸腔。他下意识地按住心口,那里冰凉一片,如同突然浸入雪水。
那是一架残破的五色风车。
原本明艳的彩纸早已褪色,支架歪斜,尘迹斑斑,俨然已被岁月蚀透了模样。
——这难道不是当年他欲送公孙蕊婷、却终未送出的那五色风车吗?
彼时变故骤生,他将它插于柳树下,从此成了再不敢触碰的心结。
此刻重逢,如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撬开了记忆的锁。姬炎心绪如狂风刮过的寒潭,再难平静。他猛地抬眼望向公孙清窈,目光里俱是惊涛骇浪般的震惊与探寻。
这女子…为何会持有这风车?她与公孙蕊婷,究竟有何关联?无数疑问如潮水般扑来,他怔在原地,一时竟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