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岁月 第三十一章 父亲教诲

小说:烟火岁月 作者:三眼观天下 更新时间:2025-09-21 08:00:5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中巴车停到村口后,林秋水几乎是一路小跑回到家中。当他跨进门口,看到父亲满是病容的样子,心情就有些控制不住。他来到父亲跟前,颤声地问:“爹,你好点没?”泪水便不争气地夺眶而出,说出来的话都带着浓重的哽咽声。

  “不许哭!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哭哭啼啼像个什么样子!”林承贤一看到儿子流泪,立刻板起脸来,用尽力气大声呵斥。虽然声音因为病弱略显沙哑,但依旧显示出不可抑制的威严。

  听到父亲的训斥,林秋水也知道自己失控了,赶忙抬手去抹泪水,坐在炕檐边,开始细细询问父亲得病的前因后果。

  这时,林秋水才看到,母亲和大哥二哥都在屋里。母亲坐在板凳上一边择菜一边看护,大哥林秋文上午就赶回来了,二哥一直没有去上班,一家人这时都守护在父亲的身边。

  得知父亲生病过程和三蛋的诊断后,林秋水也陷入了无奈的静默。他们一会儿瞅瞅输液瓶,一会儿调整下输液的流速,一会儿检查是否跑针,一会儿又轻轻挪动父亲的胳膊,生怕父亲一个姿势躺久了会产生疲累。

  林秋水静静地看着父亲的输液瓶滴答滴答,后悔起刚才自己的表现。他实在不明白,自己今天怎么就毫无征兆地哭了起来,一路上他都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千万别哭,心里明明清楚父亲最见不得他掉眼泪,一旦哭了肯定要挨训,可最后还是没有控制住。他在心底默默回想,这是自己第三次因流泪,而被父亲大声训斥了吧。

  林秋水清晰记得自己前两次被父亲训斥的情景。

  第一次,是在他十一岁那年的暑假。那时,父亲问他:“我要去阳山矿区办事,你想不想去你大姑家转转?”

  林秋水一听,高兴地跳出了体育课都达不到的高度,大声喊着说:“想!”

  就这样,林秋水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出远门。

  阳山市,是河西省的一座大型煤炭城市,与河东省的月光县相邻。太平市虽是河东省省会,可它作为轻工业城市,农民能从事的工作极为有限。而阳山,虽说隶属河西省,却离月光县更近,从历史上看,阳山也曾归过河东省管辖。阳山有着资源丰富的煤炭,挖煤窑需要大量矿工,月光县的许多劳力都跑到阳山去挖煤挣钱,时间长了,许多人就在阳山矿安了家,把老婆孩子带了出去。

  林秋水的姑父是林家庄邻村人,到煤矿工作后,靠着吃苦耐劳积攒了一些积蓄,林秋水的大姑林承慧便带着两个儿子搬到了阳山。

  然而,大姑搬到阳山还不到三年,就不幸因病去世。两个表哥还小,没人照顾,就被姑父送回林家庄姥姥家,跟着姥爷姥姥生活。直到二表哥到了上学的年纪,两人才又去阳山与父亲团聚,在矿区开启了学习和生活的日子。

  林秋水常听家里人说起阳山,那儿高楼大厦密密麻麻,商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市民们出行不是骑自行车,就是乘坐公交车,不再像村里那样全靠双脚走路,顶多能坐个马车就算不错;夜晚的大街灯火辉煌,上厕所都不用出门,吃饭时用的是小碗。

  关于这最后一点,让林秋水记忆深刻,因为村里人常说,城里人用小碗是为了防止农村串门的亲戚吃太多粮食,所以才故意用小碗,让村里人不好意思连吃七八碗。后来林秋水到城市工作后,才知道这说法要多荒谬有多荒谬,纯粹是以山里人的狭隘想法,去揣度城市人的心胸做法。

  从林家庄到天威镇只有八里路,全是坑坑洼洼的土石路。一大早,林承贤就带着林秋水搭乘单位运货的卡车,十多分钟后便抵达了天威镇。在火车站买票时,林秋水透过售票窗口,瞧见了邻居林雨清。

  林雨清五十多岁,岁数比林承贤还大几岁,可论辈分林承贤是他叔叔辈,林秋水和林雨清是平辈。天威到阳山的火车票一块钱一张,林雨清一边和林承贤打招呼,一边利索地办好了八点的两张车票。随后,他对林承贤说道:“大叔,你来得有点早,离发车还有一个多钟头呢,要不先到我宿舍歇会儿?”

  林承贤摆了摆手说:“不用,你忙你的,我带着秋水去粉末厂走走。”

  粉末厂,是林家庄乡镇企业站下辖的一家工厂。林家庄乡镇企业站从修造站起步,在林承贤的精心经营下,陆续创办了麻纺厂、打铁厂、油坊、陶管厂、耐火砖厂、车床厂、化工厂、采石场,在天威镇开设了粉末厂、石子厂、贸易公司,在河西省阳山成立了煤矿队等,总共下辖十六个企业。林家庄乡也因此声名远扬,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成了月光县乡镇企业的样板和标杆。

  粉末厂的单厂长平时就住在厂里。林秋水听着父亲和单厂长交谈,大致了解到这家粉末厂是生产飞机轮胎、汽车轮胎橡胶材料的。厂子建在车站附近,一是因为这儿靠近矿山,挖山取材炼钙方便,二是便于将产品运往全国各地。

  聊了一会天以后,单厂长亲自把林承贤和林秋水送到车站。临上火车前,单厂长从衣兜里掏出两个桔子,递给林秋水,让他在车上吃。

  在火车上,阳光透过车窗照在车厢桌上的桔子上,那桔子显得格外光亮鲜艳。林秋水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桔子,更别提桔子是什么滋味。父亲告诉他这是桔子,随后剥开一个让他尝尝。林秋水小心翼翼地咬了一瓣,刹那间,一股甘甜的汁水在口中喷射,他只觉这味道简直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水果。他太喜欢这桔子的滋味了,连籽都没怎么吐,一股脑咽进了肚子里。剩下的另一个桔子,他看来看去舍不得吃,让父亲收起来,说以后再吃。

  这是林秋水平生第一次坐火车,之前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跟着母亲坐拖拉机到天威镇走亲戚、到灵岩寺去烧香。在火车上,他睁大双眼,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山头和树木,他的内心充满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与向往。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小时的车程转瞬就到,火车准时到达了阳山站。林秋水还没坐过瘾,心中满是不舍,可九点已到,他不得不随着父亲下车。

  林承贤带着林秋水坐上公交车,径直来到了阳山矿区煤矿队。煤矿队的几个经理看见林承贤来了,脸上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们显然事先并不知道林承贤要来的消息。

  一阵寒暄过后,林承贤说道:“我先下矿井去看看大家伙。”接着转过头来问儿子:“你敢不敢下矿井?”

  林秋水对矿井是啥根本没有概念,但他知道,和父亲在一起,总是最安全的,就大声回答父亲:“敢!”

  大家都纷纷劝林承贤别带儿子下井,说道:“井下太危险,瓦斯爆炸过两回,我们平时也很少下去。”

  这话漏了他们的底。其实,林承贤本意就是想借这个话题,来含蓄批评煤矿队的这几个领导脱离群众搞官僚,所以才故意问儿子敢不敢下井。因为他听到很多人反映,煤炭队的这几个头头,尤其是林山清,已经有半年多没下过矿井了。于是,林承贤让林秋水在院子里玩耍,自己带着人下矿井去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林承贤他们一行人才从井下上来。在食堂吃饭时,矿工们纷纷过来和林承贤打招呼,林承贤也热情地问候大家。趁着吃饭的工夫,林承贤对矿上几个领导说:“咱们吃完饭,一会儿先开个小会,下午再开个班长以上的大会,好好说说最近的情况。”

  虽说林秋水才十一岁,但也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这几个月来,到家里找父亲的大多是阳山煤矿队的人。林秋水东听一句西听一句,事情的大概情况也就知道得差不多了。

  原来,同村的林山清是阳山煤矿队的负责人,在打开局面以后,眼见着经济效益不错,人脉也逐渐拓宽,便动起了歪心思。林山清几次回到林承贤家说起工作,总是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想要脱离乡里,自己单干的想法。有时还和林承贤开玩笑说,让他别在企业站干了,来阳山接着领着大家干,一年挣的钱够在单位干一辈子的。

  林山清不仅言辞上大胆直白,在实际的人事调配与工作任务分配中,更是逐步贯彻推行自己的意图。

  一时间,矿工们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都很大。大家利用回家休息的日子,纷纷跑到林承贤家,急切地向他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各方都把希望放在林承贤身上,希望他这个领头人拍板定案,明确煤矿队下一步的走向。

  林承贤始终耐心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他没有急于表态,希望能听取更多人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与乡政府、企业站的领导充分交换意见后,确定了最后的解决方案。

  受乡里领导的委托,企业站班子开会作出决议,林承贤去阳山矿宣布集体决定,并对煤矿队进行一系列调整。

  那天下午,大会在煤矿队食堂隆重举行。林秋水也坐在会场的一角,倾听着大会的发言。当林承贤在主席台宣布集体决定时,会场里鸦雀无声,目光齐刷刷看向他,等待着上级的决定性政策。

  林承贤在会上用严肃的语气,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的指示,以及乡镇企业站领导班子开会做出的集体决定。他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明确了煤矿队继续归乡里领导,在人事安排上做出适当调整,张会兵任煤矿队书记,林山清继续担任煤矿队经理,对于矿上重大问题,煤矿队先拿出意见,报乡镇企业站批准后执行;在财务管理方面,煤矿队的资金开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会计账目、会计报表每月报企业站财务;净利润实行“8515分成”,煤矿队百分之八十五利润以工资奖金形式分配给矿工,百分之十用于矿工福利,百分之五上交乡政府。这些措施的出台,让煤矿队重新回到乡里管理的轨道,保障了矿工的切身利益,彻底扭转了过去混乱无序的局面,纠正了种种乱象,消除了不安定因素,煤矿队又重获新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林承贤每宣布一条举措,会场上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压抑很久的人们,看到了光明的希望,焕发出了新的干劲。因为,这些勤劳朴实、憨厚善良的人们,把煤矿队已经当成了养家糊口的唯一指望。他们不希望把煤矿队搞乱搞砸,这可是全家人的饭碗啊!

  第二天上午,阳光和煦,绿柳成荫。

  林承贤带着林秋水去姑姑家探亲,从煤矿队到矿区宿舍,当中需要跨过一条宽阔的大河。河面上,一座长长的吊桥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吊桥由一根根粗大铁索和木板搭建而成,每走一步,木板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伴随着吊桥的晃动,让人感觉到摇摇欲坠。

  林秋水天生恐高,刚踏上吊桥,心脏就扑通扑通剧烈跳动起来,他双腿发软,每迈出一步都艰难无比,眼睛死死盯着脚下的木板,余光看见跳着细浪的水面,更是眩晕,不敢迈步。没挪几步,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畏惧和害怕,蹲在桥面上,哭泣起来,泪水顺着脸颊流淌滴落在桥板上。他双手死死抓住侧边护网,紧闭双眼,身体止不住地发抖,蹲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林承贤听到儿子的哭声,马上停下脚步,转身走到他面前。他大声训斥道:“哭什么!男子汉大丈夫,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往后还怎么面对更大的挑战?连个吊桥都害怕,那还怎么去大风大浪中锻炼?你平时不是最爱看打仗的电影吗?红军战士们强渡大渡河,面对枪林弹雨都不怕死,你连个吊桥都不敢过,那怎么行呢!你得拿出红军战士的勇气,战胜眼前的恐惧。”

  父亲以前极少训斥他,一般都是和颜悦色给他讲道理。现在,林秋水听到父亲的训斥,立即止住了哭声。他听见父亲的教导话语,脑海中闪现出红军战士英勇冲锋的画面,浑身充满了力量,顿时站立了起来。

  林承贤拉起儿子的手,一边继续向前走,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起红军过大渡河的故事:“当年,红军战士们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没有船只,没有桥板,可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爬在铁索上奋勇向前,有的战士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生路。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值得成为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林秋水静静地听着,不再害怕,不再恐惧,他仿佛看到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看到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场景。他心中涌起一股热血,勇气顿时战胜了恐惧。

  他挺直站立起来,不再恐高,不再腿软,紧紧牵着父亲的手,大步向前走去。他在心里默默激励自己:“红军战士连死都不怕,我还怕这座吊桥吗?即便摔死,我也要做个像他们一样的英雄。”

  父亲牵着他的手,正在源源不断给他注入勇气和力量。走到河中心时,吊桥晃动得更加厉害,林秋水虽然满头大汗,但心里不再畏惧,不再胆怯,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向往。他一步一步向前走着,在父亲帮助下,他终于成功战胜了这座让他起初恐惧不已的漫长吊桥。

  在桥头,林秋水忍不住回过头来注目着这座桥,他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新生和成就。他知道,自己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再一次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恐惧。

  现在,他面对着父亲,看着这个他以为永远不会倒下的巍峨靠山,他忽然感悟到,父亲当年在吊桥上牵着他的手,战胜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恐惧心,而是一种遮掩起来的浓烈父爱,一种永远不要放弃的人生意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烟火岁月,烟火岁月最新章节,烟火岁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