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脉”两个字砸在沈月娥耳中时,她正捻着一枚银线绣针,针上还挂着半缕水绿丝线,准备给帕子上的寒梅补最后几针。那针“当啷”一声掉在绣绷上,丝线缠成一团乱麻,像她瞬间拧成死结的心。
她猛地攥住翠儿的手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连呼吸都忘了——翠儿的手腕纤细,隔着一层薄布,能摸到脉搏微弱的跳动,可这跳动却让她浑身发冷。“你再说一遍?”她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嘶哑得厉害,“月信迟了半月?验孕方子?你看仔细了?”
翠儿被她捏得疼出眼泪,却不敢挣,只能抽噎着点头:“是……奴婢月信从来准的,这次迟了十五天,昨天就觉得恶心,今天早上趁没人,偷偷用了您去年收着的那个土方子——就是张妈妈从乡下带来的,用苏木、红花泡黄酒,若是有喜,酒色会变深……奴婢试了,那酒……那酒从浅红变成了深红,跟方子上画的一模一样……”
沈月娥的手猛地松开,翠儿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妆台,台上的青瓷胭脂盒“啪”地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她却浑然不觉,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往头顶冲,又瞬间沉到脚底,眼前阵阵发黑——怀孕?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怀孕?
她下意识地抚上自己的小腹,那里平坦依旧,隔着素色的衬裙,能摸到温热的皮肤,可指尖却像触到了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猛地缩回手。是哪次?她混乱地回忆着——上个月林老爷因账目之事召她去书房,留她用了晚膳,酒后的暧昧还在眼前;还是更早,她去给老太太请安,林老爷恰好也在,两人在廊下说了几句话,被邢夫人远远看了一眼?
不,都不对。她是姨娘,与老爷有肌肤之亲本是本分,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邢夫人恨她入骨,巴不得她死;苏十三翻脸无情,随时可能栽赃她;潘金莲虎视眈眈,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还有那本藏着惊天秘密的账册,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这个孩子,是来救她的,还是来送她去死的?
“姨娘……”翠儿见她脸色惨白,嘴唇哆嗦,吓得扑通跪倒在地,“奴婢知道错了,奴婢不该瞒着您试方子,可奴婢实在害怕……若是被府里的人知道,奴婢肯定会被发卖,说不定还会被沉塘……”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扶着绣绷勉强站稳。她不能慌,一慌就全完了。她蹲下身,扶起翠儿,用袖子擦去她脸上的眼泪:“别怕,有我在,没人能伤你。只是这事,绝不能再让第三个人知道,连灶房的张妈妈、门口的小厮,都不能提半个字。”
翠儿连连点头,攥着沈月娥的衣袖,像抓着救命稻草:“奴婢听姨娘的,奴婢什么都不说。”
“你先去灶房,就说我近来胃口不好,让他们炖些清淡的小米粥,别放糖。”沈月娥压低声音,“回来后,你就说着凉了,要在屋里养病,除了给我送东西,别踏出房门一步。”
翠儿应了声,擦着眼泪去了。沈月娥独自坐在空荡的屋里,看着地上摔碎的胭脂盒,心里乱成了一团麻。她需要确切的答案,可府里的大夫都是邢夫人或王熙凤的人,一旦请他们来诊脉,消息不出半日就会传遍全府。她想起沈青之前提过的叶郎中,住在城南的小巷里,专看妇人病,且口风极紧,可怎么才能让他来府里?
她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看着廊下巡逻的小厮,心里凉了半截——现在的揽月轩,怕是被人盯着呢。邢夫人派来的眼线、潘金莲的人、甚至王熙凤的探子,说不定都在暗处看着,只要她稍有异动,就会被抓个正着。
接下来的两天,沈月娥故意装作病恹恹的样子,每天只喝些小米粥,脸色愈发苍白。翠儿则守在屋里,除了送东西,从不露面,府里的丫鬟们只当她真的病了,偶尔来问安,也被沈月娥几句话打发走。
可她知道,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果然,第三天一早,潘金莲就来了,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里面装着京里罕见的胭脂李,红得像血,透着新鲜。
“月姨娘,听说你身子不适,我特意让人从京里捎了些胭脂李,酸甜可口,能开胃口。”潘金莲走进来,笑着将食盒放在桌上,眼神却像探照灯一样,在沈月娥脸上、身上扫来扫去,“姨娘这脸色,可比前几日差多了,是不是没休息好?”
沈月娥靠在椅背上,装作虚弱的样子:“多谢姑娘费心,只是近来总觉得乏力,吃不下东西。”
潘金莲拿起一颗胭脂李,用绢帕擦了擦,递到沈月娥面前:“尝尝吧,这果子在京里可抢手了,我特意留了些给你。女人家身子弱,得多吃些新鲜蔬果,不然容易肝气郁结,若是耽误了什么……可就不好了。”
最后几个字,她咬得极轻,却像针一样扎在沈月娥心上。沈月娥接过李子,却没吃,放在鼻尖闻了闻——果香浓郁,没什么异样,可她不敢掉以轻心,只放在桌上:“多谢姑娘,我待会儿再吃。”
潘金莲也不勉强,坐在她对面,状似无意地聊起家常:“说起来,我在京里时,听宫里的嬷嬷说过,女人家若是月信迟迟不来,除了生病,还有一种可能……”她顿了顿,看着沈月娥的眼睛,“是有喜了。尤其是像姨娘这样年轻康健的,若是能为林家添个子嗣,那可是大功一件。”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姑娘说笑了,我不过是些小毛病,哪有那么好的福气。”
“福气这东西,说不准的。”潘金莲笑了笑,从袖中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沈月娥,“这里面是宫里的西洋参,切成了片,用温水泡着喝,能补气血。我看姨娘身子虚,特意给你带来的。”
沈月娥接过纸包,指尖碰到潘金莲的手,冰凉的,像没有温度。她捏着纸包,心里满是警惕——潘金莲怎么会突然送西洋参?是真心关怀,还是想试探她?若是她收下,喝了之后有什么异样,岂不是自投罗网?
“姑娘的心意我领了,只是我正在喝张大夫开的药,怕药性相冲,还是算了吧。”沈月娥将纸包推回去,语气委婉。
潘金莲也不坚持,把纸包收起来:“也好,那姨娘先安心养病,若是需要什么,随时派人去听雪轩找我。”她站起身,走到门口,忽然回头,意味深长地说,“对了,我听平儿姐姐说,凤奶奶近来也在调理身子,还说府里该添些人气了。姨娘若是有什么好消息,可得早点告诉凤奶奶,她定会替你高兴的。”
沈月娥看着潘金莲的背影,心里冷笑——果然,潘金莲是想借王熙凤来逼她。她知道王熙凤一直想让府里添子嗣,尤其是男丁,若是她真的怀孕,王熙凤或许会护着她,可这份庇护,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利用?
潘金莲走后没多久,王善保家的就来了,手里端着一个黑漆托盘,上面放着一盅热气腾腾的鸡汤,香气扑鼻。“月姨娘,我家太太听说你身子不爽利,特意让小厨房炖了人参鸡汤,给你补补身子。”王善保家的把托盘放在桌上,眼神像钩子一样,在沈月娥的小腹上扫了一圈,“这可是太太特意让人从东北带来的老山参,炖了三个时辰呢,姨娘可得趁热喝。”
沈月娥看着那盅鸡汤,汤面上浮着一层金黄的油花,香气里带着人参的苦味,她却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邢夫人怎么会突然这么好心?这汤里,会不会加了堕胎药?李瓶儿的死还在眼前,她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冒险。
“多谢太太的好意,只是我刚喝了药,大夫说要忌口,油腻的东西不能吃。”沈月娥笑着推辞,“这汤还是请妈妈带回给太太吧,让她自己补身子。”
王善保家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姨娘这是不给太太面子?我家太太好心给你炖鸡汤,你却推三阻四,难道是怀疑汤里有问题?”
“妈妈说笑了,我怎么会怀疑太太。”沈月娥依旧笑着,语气却冷了些,“只是医嘱难违,若是因为喝了汤耽误了病情,反而辜负了太太的心意。妈妈若是不信,可以去问张大夫。”
王善保家的被噎得说不出话,狠狠瞪了沈月娥一眼,端起鸡汤,悻悻地走了。走到廊下时,她碰到了邢夫人的心腹丫鬟,压低声音说:“那小蹄子不肯喝汤,还说在喝药,我看她是心里有鬼!”
丫鬟点了点头:“太太说了,若是她不肯喝,就多派几个人盯着,看她接下来有什么动作。”
两人的对话,被躲在窗边的翠儿听得一清二楚。她连忙跑回屋里,对沈月娥说:“姨娘,邢夫人还在盯着咱们,王善保家的跟丫鬟说,要多派几个人盯着您。”
沈月娥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我知道了。看来,她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就在沈月娥一筹莫展的时候,王熙凤派人来传她,让她去抱厦回事。沈月娥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道王熙凤找她有什么事,是为了邢夫人送鸡汤的事,还是为了她“生病”的事。
她整理了一下衣襟,跟着小厮往抱厦走。路上,看到下人们都在忙碌,有的在打扫庭院,有的在搬运箱子,像是在准备什么。她问小厮:“府里这是在忙什么?”
小厮笑着说:“回姨娘的话,凤奶奶说后天要请一位京城来的孙太医来府里诊脉,说是给老太太和几位主子调理身子,所以让我们提前准备。”
孙太医?沈月娥心里一动,难道王熙凤是想让孙太医给她诊脉?
到了抱厦,王熙凤正坐在桌前核对账册,平儿站在旁边磨墨。看到沈月娥进来,王熙凤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
沈月娥坐下,垂首道:“不知奶奶找我来,有什么吩咐?”
“你近来身子不适,我也听说了。”王熙凤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却落在沈月娥身上,“张大夫开的药,管用吗?”
“多谢奶奶挂心,有些效果,只是还是觉得乏力。”沈月娥回答。
王熙凤点了点头:“张大夫看个头疼脑热还行,于妇科上终究差了些。后天,我请了京城的孙太医来府里,他是太医院的院判,专看妇人病,医术高明,连宫里的娘娘都请他诊脉。”
沈月娥的心跳瞬间加速,她抬起头,看着王熙凤,眼里满是惊讶。
王熙凤迎着她的目光,语气平淡:“后天孙太医来的时候,你就说也有些妇科不适,让他一并给你诊脉。若是真有什么事,也好早做打算。”
沈月娥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王熙凤这是在帮她?还是在利用她?她知道,王熙凤一直想让府里添子嗣,若是她真的怀孕,尤其是男丁,王熙凤就有理由压制邢夫人,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一场交易,她是王熙凤手里的筹码。
“奶奶的好意,妾身感激不尽。”沈月娥站起身,躬身行礼,“只是……若是诊出什么,妾身怕……”
“怕什么?”王熙凤打断她,语气带着一丝威严,“有我在,谁敢动你?这府里,还轮不到旁人说了算。”
沈月娥看着王熙凤的眼睛,那双眼睛里充满了算计和坚定,她知道,自己没有选择。她点了点头:“妾身听奶奶的。”
从抱厦出来,沈月娥的心情依旧沉重。王熙凤的帮助,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可她也知道,这根稻草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陷阱。她回到揽月轩,刚推开房门,就看到窗台上放着一张折叠的纸条,纸质是京里产的竹纸,上面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她拿起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慎之,慎之。”没有署名,可沈月娥一眼就认出,这是潘金莲的字迹——她之前见过潘金莲写的便签,字迹娟秀,带着一丝京里的笔意。
潘金莲是在警告她?警告她不要太出风头,不要依赖王熙凤?还是在暗示她,孙太医诊脉那天,会有危险?沈月娥把纸条凑到烛火边,烧成了灰烬,灰烬随风飘散,像她此刻的心情。
她不知道潘金莲的真实目的,也不知道孙太医诊脉那天会发生什么。她只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后天很快就到了。一大早,林府就忙碌起来,小厮们在门口铺着红毡,丫鬟们端着茶水、点心往正厅送,老太太、邢夫人、王熙凤都穿着正式的衣服,坐在正厅里,等着孙太医的到来。
沈月娥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褙子,下着月白色的百褶裙,头发上只簪了一支珍珠簪子,看起来素雅又虚弱。她站在王熙凤身边,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怦怦直跳。
辰时刚到,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小厮连忙通报:“孙太医到了!”
众人起身相迎,只见一个身穿深蓝色长衫的老者,须发皆白,精神矍铄,手里拿着一个药箱,在林庆堂的陪同下走了进来。他就是孙太医,太医院的院判,医术高明,在京城声名远扬。
“草民孙思邈,见过各位主子。”孙太医躬身行礼,语气谦和。
“孙太医不必多礼,快请坐。”林庆堂连忙扶起他,让他坐在主位上。
孙太医坐下后,先是给老太太诊脉,他伸出手指,搭在老太太的手腕上,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着脉搏的跳动。片刻后,他睁开眼睛,笑着说:“老太太的脉象平稳,只是有些气血不足,草民开个方子,每日煎服,调理几日就好了。”
接着是邢夫人,孙太医诊脉后,皱了皱眉:“夫人的脉象有些紊乱,肝气郁结,怕是近来思虑过多。草民开些疏肝解郁的药,夫人需放宽心,少思虑,才能养好身子。”
邢夫人脸色微变,勉强笑了笑:“多谢太医。”
然后是王熙凤,孙太医诊脉后,点了点头:“奶奶的脉象还算平稳,只是有些脾虚,需注意饮食,少吃油腻生冷之物。草民开个健脾养胃的方子,调理几日就好。”
最后,王熙凤看向沈月娥:“月姨娘近来也有些不适,还请孙太医一并给她诊脉。”
孙太医点了点头,示意沈月娥坐下。沈月娥走到孙太医面前,伸出手腕,心里紧张得几乎要跳出来。孙太医伸出手指,搭在她的手腕上,闭上眼睛,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厅里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沈月娥和孙太医身上。邢夫人的眼神里充满了紧张和期待,王熙凤的眼神里带着一丝算计,潘金莲站在角落里,眼神平静,看不出情绪。
片刻后,孙太医睁开眼睛,看向沈月娥,语气温和:“姨娘的脉象……是喜脉。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只是胎像还不稳,需好生静养,不能劳累,也不能动气。”
“什么?!”邢夫人猛地站起来,声音尖利,“你说她有喜了?这怎么可能!她不过是个姨娘,怎么会这么快就有喜了?”
孙太医皱了皱眉,语气有些不悦:“夫人,草民诊脉多年,不会出错。姨娘确实有喜了,若是夫人不信,可以请其他大夫来复诊。”
林庆堂连忙打圆场:“孙太医医术高明,怎么会出错?月姨娘有喜,是林家的喜事,该高兴才是。”
王熙凤也笑着说:“是啊,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月姨娘,你可要好好养胎,若是生个大胖小子,我定重重赏你。”
沈月娥站起身,躬身行礼:“多谢奶奶,多谢孙太医。”她的心里却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深深的担忧——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将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邢夫人的陷害、潘金莲的算计、甚至王熙凤的利用,都会接踵而至。
孙太医开了安胎的方子,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便起身告辞了。林庆堂亲自送他出门,邢夫人则坐在椅子上,脸色铁青,一句话也不说。
沈月娥刚要离开正厅,就被王熙凤叫住:“月姨娘,你跟我来一下。”
沈月娥跟着王熙凤来到抱厦,平儿给她们倒了茶,便退了出去。王熙凤看着沈月娥,语气严肃:“你现在有了身孕,是林家的功臣,可也成了众矢之的。邢夫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潘金莲也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妾身知道,多谢奶奶提醒。”沈月娥垂首道。
“我已经让人把你院中的丫鬟都换成了我的人,以后你的饮食起居,都由她们负责,不许任何人靠近。”王熙凤说,“另外,我给你派了两个婆子,日夜守在你院外,保护你的安全。”
沈月娥心中一暖,连忙道谢:“多谢奶奶费心。”
“你不用谢我,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林家。”王熙凤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若是你能顺利生下男丁,林家的香火就有了着落,我这个管家奶奶,脸上也有光。只是,你要记住,在这府里,只有我能护着你,若是你敢背叛我,或者跟邢夫人、潘金莲勾结,我绝不会饶你。”
沈月娥连忙说:“妾身不敢,妾身一定听奶奶的话,好好养胎,绝不给奶奶添麻烦。”
王熙凤点了点头:“好,你回去吧,好好休息。有什么事,随时派人来报。”
沈月娥起身告辞,回到了揽月轩。院中的丫鬟果然都换成了王熙凤的人,两个婆子守在门口,神色严肃。翠儿看到她回来,连忙迎上来:“姨娘,您回来了!听说您有喜了,这真是太好了!”
沈月娥笑了笑:“是太好了,可也更危险了。以后你要更加小心,不要跟任何人说话,尤其是邢夫人和潘金莲的人。”
翠儿点了点头:“奴婢知道了。”
接下来的几天,沈月娥按照孙太医的方子,每天喝安胎药,吃清淡的食物,很少出门。王熙凤派人送来的补品源源不断,人参、燕窝、阿胶,堆满了桌子。邢夫人那边虽然没有再来找麻烦,但沈月娥知道,她肯定在暗中策划着什么。
潘金莲也没来过,只是让人送来了一些京里的新鲜水果,附了一张便签,上面写着“祝姨娘胎安”,字迹依旧娟秀,却看不出任何情绪。
沈月娥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她怕邢夫人会派人来害她,怕潘金莲会从中作梗,更怕这个孩子保不住。她常常摸着自己的小腹,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这个孩子能平安出生,希望自己能度过这场危机。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这天夜里,沈月娥睡得正香,忽然被一阵轻微的叩击声吵醒。叩击声很轻,三下轻、两下重,不同于苏十三的节奏,也不同于潘金莲的信号。
她猛地坐起来,心里满是警惕。翠儿也被吵醒了,揉着眼睛问:“姨娘,怎么了?”
“别说话。”沈月娥压低声音,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条缝。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廊下的灯笼发出微弱的光。她仔细听着,又传来一阵叩击声,紧接着,一个苍老的声音压得极低,传了进来:“月姨娘……快走……他们要……要在孙太医下次诊脉时……下手……”
沈月娥的心脏猛地一缩——是谁?这个声音很陌生,带着咳嗽,像是年迈或受伤的人。他说的“他们”是谁?是邢夫人的人?还是潘金莲的人?或者是苏十三的人?
“你是谁?”沈月娥压低声音问。
窗外沉默了片刻,苍老的声音再次传来:“我是……叶郎中……你兄长沈青……托我来的……他们要在孙太医的药里……下毒……嫁祸给你……快走……”
叶郎中?沈青托他来的?沈月娥心里一惊,她没想到沈青会派人来提醒她。她刚要再问,就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是叶郎中的咳嗽声和打斗声。
“快走!”叶郎中的声音带着焦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沈月娥看着窗外,心里满是犹豫。她不知道叶郎中说的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若是她走了,翠儿怎么办?若是她不走,真的会被下毒嫁祸吗?
就在这时,翠儿跑过来,拉着她的衣袖:“姨娘,我们快走吧!叶郎中是沈公子派来的,肯定不会骗我们!”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好,我们走!”
她和翠儿快速收拾了一些细软,从后院的角门溜了出去。刚走出角门,就看到叶郎中被几个黑衣人围攻,他的手臂受了伤,鲜血直流,却依旧在顽强抵抗。
“快走!”叶郎中看到她们,大声喊道,“往城南的破庙……沈青在那里等你们……”
沈月娥和翠儿不敢停留,沿着小巷往城南跑。身后的打斗声越来越远,她们却不敢回头,只能拼命地跑。
夜色深沉,月光被云遮,小巷里一片漆黑。沈月娥扶着自己的小腹,心里满是恐惧和担忧。她不知道前面等待她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这场逃亡会持续多久。她只知道,她必须活下去,必须保护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
(本集完)
第四卷 《珠胎暗结·母凭子贵乎》
第61集 《神医确诊喜脉象》 简单内容提示:
在孙太医入府诊脉当日,气氛紧张。沈月娥回想起夜半警告,心中警惕,全程小心翼翼,可能发现了某些被动手脚的迹象,并在王熙凤或平儿的暗中协助下有惊无险。孙太医经过仔细诊脉,最终确认沈月娥已怀有近两个月的身孕,脉象平稳,确为喜脉。此事当场被记录在案。确诊消息迅速传开,林府上下震动。林老爷大喜,老太太赏赐;邢夫人方面如坐针毡,暗恨不已;王熙凤表面贺喜,实则开始布局。沈月娥因身孕瞬间成为府中焦点,待遇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明枪暗箭也更加凶险。她正式进入“母凭子贵”的博弈新阶段。那夜窗外的警告是谁发出的?邢夫人一系在诊脉时失败后,接下来会采取何种更激烈的手段?沈月娥将如何利用“身孕”这张牌在各方势力间周旋,保护自己和胎儿?
她猛地攥住翠儿的手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连呼吸都忘了——翠儿的手腕纤细,隔着一层薄布,能摸到脉搏微弱的跳动,可这跳动却让她浑身发冷。“你再说一遍?”她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嘶哑得厉害,“月信迟了半月?验孕方子?你看仔细了?”
翠儿被她捏得疼出眼泪,却不敢挣,只能抽噎着点头:“是……奴婢月信从来准的,这次迟了十五天,昨天就觉得恶心,今天早上趁没人,偷偷用了您去年收着的那个土方子——就是张妈妈从乡下带来的,用苏木、红花泡黄酒,若是有喜,酒色会变深……奴婢试了,那酒……那酒从浅红变成了深红,跟方子上画的一模一样……”
沈月娥的手猛地松开,翠儿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妆台,台上的青瓷胭脂盒“啪”地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她却浑然不觉,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往头顶冲,又瞬间沉到脚底,眼前阵阵发黑——怀孕?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怀孕?
她下意识地抚上自己的小腹,那里平坦依旧,隔着素色的衬裙,能摸到温热的皮肤,可指尖却像触到了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猛地缩回手。是哪次?她混乱地回忆着——上个月林老爷因账目之事召她去书房,留她用了晚膳,酒后的暧昧还在眼前;还是更早,她去给老太太请安,林老爷恰好也在,两人在廊下说了几句话,被邢夫人远远看了一眼?
不,都不对。她是姨娘,与老爷有肌肤之亲本是本分,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邢夫人恨她入骨,巴不得她死;苏十三翻脸无情,随时可能栽赃她;潘金莲虎视眈眈,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还有那本藏着惊天秘密的账册,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这个孩子,是来救她的,还是来送她去死的?
“姨娘……”翠儿见她脸色惨白,嘴唇哆嗦,吓得扑通跪倒在地,“奴婢知道错了,奴婢不该瞒着您试方子,可奴婢实在害怕……若是被府里的人知道,奴婢肯定会被发卖,说不定还会被沉塘……”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扶着绣绷勉强站稳。她不能慌,一慌就全完了。她蹲下身,扶起翠儿,用袖子擦去她脸上的眼泪:“别怕,有我在,没人能伤你。只是这事,绝不能再让第三个人知道,连灶房的张妈妈、门口的小厮,都不能提半个字。”
翠儿连连点头,攥着沈月娥的衣袖,像抓着救命稻草:“奴婢听姨娘的,奴婢什么都不说。”
“你先去灶房,就说我近来胃口不好,让他们炖些清淡的小米粥,别放糖。”沈月娥压低声音,“回来后,你就说着凉了,要在屋里养病,除了给我送东西,别踏出房门一步。”
翠儿应了声,擦着眼泪去了。沈月娥独自坐在空荡的屋里,看着地上摔碎的胭脂盒,心里乱成了一团麻。她需要确切的答案,可府里的大夫都是邢夫人或王熙凤的人,一旦请他们来诊脉,消息不出半日就会传遍全府。她想起沈青之前提过的叶郎中,住在城南的小巷里,专看妇人病,且口风极紧,可怎么才能让他来府里?
她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看着廊下巡逻的小厮,心里凉了半截——现在的揽月轩,怕是被人盯着呢。邢夫人派来的眼线、潘金莲的人、甚至王熙凤的探子,说不定都在暗处看着,只要她稍有异动,就会被抓个正着。
接下来的两天,沈月娥故意装作病恹恹的样子,每天只喝些小米粥,脸色愈发苍白。翠儿则守在屋里,除了送东西,从不露面,府里的丫鬟们只当她真的病了,偶尔来问安,也被沈月娥几句话打发走。
可她知道,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果然,第三天一早,潘金莲就来了,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里面装着京里罕见的胭脂李,红得像血,透着新鲜。
“月姨娘,听说你身子不适,我特意让人从京里捎了些胭脂李,酸甜可口,能开胃口。”潘金莲走进来,笑着将食盒放在桌上,眼神却像探照灯一样,在沈月娥脸上、身上扫来扫去,“姨娘这脸色,可比前几日差多了,是不是没休息好?”
沈月娥靠在椅背上,装作虚弱的样子:“多谢姑娘费心,只是近来总觉得乏力,吃不下东西。”
潘金莲拿起一颗胭脂李,用绢帕擦了擦,递到沈月娥面前:“尝尝吧,这果子在京里可抢手了,我特意留了些给你。女人家身子弱,得多吃些新鲜蔬果,不然容易肝气郁结,若是耽误了什么……可就不好了。”
最后几个字,她咬得极轻,却像针一样扎在沈月娥心上。沈月娥接过李子,却没吃,放在鼻尖闻了闻——果香浓郁,没什么异样,可她不敢掉以轻心,只放在桌上:“多谢姑娘,我待会儿再吃。”
潘金莲也不勉强,坐在她对面,状似无意地聊起家常:“说起来,我在京里时,听宫里的嬷嬷说过,女人家若是月信迟迟不来,除了生病,还有一种可能……”她顿了顿,看着沈月娥的眼睛,“是有喜了。尤其是像姨娘这样年轻康健的,若是能为林家添个子嗣,那可是大功一件。”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姑娘说笑了,我不过是些小毛病,哪有那么好的福气。”
“福气这东西,说不准的。”潘金莲笑了笑,从袖中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沈月娥,“这里面是宫里的西洋参,切成了片,用温水泡着喝,能补气血。我看姨娘身子虚,特意给你带来的。”
沈月娥接过纸包,指尖碰到潘金莲的手,冰凉的,像没有温度。她捏着纸包,心里满是警惕——潘金莲怎么会突然送西洋参?是真心关怀,还是想试探她?若是她收下,喝了之后有什么异样,岂不是自投罗网?
“姑娘的心意我领了,只是我正在喝张大夫开的药,怕药性相冲,还是算了吧。”沈月娥将纸包推回去,语气委婉。
潘金莲也不坚持,把纸包收起来:“也好,那姨娘先安心养病,若是需要什么,随时派人去听雪轩找我。”她站起身,走到门口,忽然回头,意味深长地说,“对了,我听平儿姐姐说,凤奶奶近来也在调理身子,还说府里该添些人气了。姨娘若是有什么好消息,可得早点告诉凤奶奶,她定会替你高兴的。”
沈月娥看着潘金莲的背影,心里冷笑——果然,潘金莲是想借王熙凤来逼她。她知道王熙凤一直想让府里添子嗣,尤其是男丁,若是她真的怀孕,王熙凤或许会护着她,可这份庇护,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利用?
潘金莲走后没多久,王善保家的就来了,手里端着一个黑漆托盘,上面放着一盅热气腾腾的鸡汤,香气扑鼻。“月姨娘,我家太太听说你身子不爽利,特意让小厨房炖了人参鸡汤,给你补补身子。”王善保家的把托盘放在桌上,眼神像钩子一样,在沈月娥的小腹上扫了一圈,“这可是太太特意让人从东北带来的老山参,炖了三个时辰呢,姨娘可得趁热喝。”
沈月娥看着那盅鸡汤,汤面上浮着一层金黄的油花,香气里带着人参的苦味,她却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邢夫人怎么会突然这么好心?这汤里,会不会加了堕胎药?李瓶儿的死还在眼前,她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冒险。
“多谢太太的好意,只是我刚喝了药,大夫说要忌口,油腻的东西不能吃。”沈月娥笑着推辞,“这汤还是请妈妈带回给太太吧,让她自己补身子。”
王善保家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姨娘这是不给太太面子?我家太太好心给你炖鸡汤,你却推三阻四,难道是怀疑汤里有问题?”
“妈妈说笑了,我怎么会怀疑太太。”沈月娥依旧笑着,语气却冷了些,“只是医嘱难违,若是因为喝了汤耽误了病情,反而辜负了太太的心意。妈妈若是不信,可以去问张大夫。”
王善保家的被噎得说不出话,狠狠瞪了沈月娥一眼,端起鸡汤,悻悻地走了。走到廊下时,她碰到了邢夫人的心腹丫鬟,压低声音说:“那小蹄子不肯喝汤,还说在喝药,我看她是心里有鬼!”
丫鬟点了点头:“太太说了,若是她不肯喝,就多派几个人盯着,看她接下来有什么动作。”
两人的对话,被躲在窗边的翠儿听得一清二楚。她连忙跑回屋里,对沈月娥说:“姨娘,邢夫人还在盯着咱们,王善保家的跟丫鬟说,要多派几个人盯着您。”
沈月娥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我知道了。看来,她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就在沈月娥一筹莫展的时候,王熙凤派人来传她,让她去抱厦回事。沈月娥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道王熙凤找她有什么事,是为了邢夫人送鸡汤的事,还是为了她“生病”的事。
她整理了一下衣襟,跟着小厮往抱厦走。路上,看到下人们都在忙碌,有的在打扫庭院,有的在搬运箱子,像是在准备什么。她问小厮:“府里这是在忙什么?”
小厮笑着说:“回姨娘的话,凤奶奶说后天要请一位京城来的孙太医来府里诊脉,说是给老太太和几位主子调理身子,所以让我们提前准备。”
孙太医?沈月娥心里一动,难道王熙凤是想让孙太医给她诊脉?
到了抱厦,王熙凤正坐在桌前核对账册,平儿站在旁边磨墨。看到沈月娥进来,王熙凤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
沈月娥坐下,垂首道:“不知奶奶找我来,有什么吩咐?”
“你近来身子不适,我也听说了。”王熙凤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却落在沈月娥身上,“张大夫开的药,管用吗?”
“多谢奶奶挂心,有些效果,只是还是觉得乏力。”沈月娥回答。
王熙凤点了点头:“张大夫看个头疼脑热还行,于妇科上终究差了些。后天,我请了京城的孙太医来府里,他是太医院的院判,专看妇人病,医术高明,连宫里的娘娘都请他诊脉。”
沈月娥的心跳瞬间加速,她抬起头,看着王熙凤,眼里满是惊讶。
王熙凤迎着她的目光,语气平淡:“后天孙太医来的时候,你就说也有些妇科不适,让他一并给你诊脉。若是真有什么事,也好早做打算。”
沈月娥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王熙凤这是在帮她?还是在利用她?她知道,王熙凤一直想让府里添子嗣,若是她真的怀孕,尤其是男丁,王熙凤就有理由压制邢夫人,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一场交易,她是王熙凤手里的筹码。
“奶奶的好意,妾身感激不尽。”沈月娥站起身,躬身行礼,“只是……若是诊出什么,妾身怕……”
“怕什么?”王熙凤打断她,语气带着一丝威严,“有我在,谁敢动你?这府里,还轮不到旁人说了算。”
沈月娥看着王熙凤的眼睛,那双眼睛里充满了算计和坚定,她知道,自己没有选择。她点了点头:“妾身听奶奶的。”
从抱厦出来,沈月娥的心情依旧沉重。王熙凤的帮助,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可她也知道,这根稻草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陷阱。她回到揽月轩,刚推开房门,就看到窗台上放着一张折叠的纸条,纸质是京里产的竹纸,上面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她拿起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慎之,慎之。”没有署名,可沈月娥一眼就认出,这是潘金莲的字迹——她之前见过潘金莲写的便签,字迹娟秀,带着一丝京里的笔意。
潘金莲是在警告她?警告她不要太出风头,不要依赖王熙凤?还是在暗示她,孙太医诊脉那天,会有危险?沈月娥把纸条凑到烛火边,烧成了灰烬,灰烬随风飘散,像她此刻的心情。
她不知道潘金莲的真实目的,也不知道孙太医诊脉那天会发生什么。她只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后天很快就到了。一大早,林府就忙碌起来,小厮们在门口铺着红毡,丫鬟们端着茶水、点心往正厅送,老太太、邢夫人、王熙凤都穿着正式的衣服,坐在正厅里,等着孙太医的到来。
沈月娥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褙子,下着月白色的百褶裙,头发上只簪了一支珍珠簪子,看起来素雅又虚弱。她站在王熙凤身边,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怦怦直跳。
辰时刚到,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小厮连忙通报:“孙太医到了!”
众人起身相迎,只见一个身穿深蓝色长衫的老者,须发皆白,精神矍铄,手里拿着一个药箱,在林庆堂的陪同下走了进来。他就是孙太医,太医院的院判,医术高明,在京城声名远扬。
“草民孙思邈,见过各位主子。”孙太医躬身行礼,语气谦和。
“孙太医不必多礼,快请坐。”林庆堂连忙扶起他,让他坐在主位上。
孙太医坐下后,先是给老太太诊脉,他伸出手指,搭在老太太的手腕上,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着脉搏的跳动。片刻后,他睁开眼睛,笑着说:“老太太的脉象平稳,只是有些气血不足,草民开个方子,每日煎服,调理几日就好了。”
接着是邢夫人,孙太医诊脉后,皱了皱眉:“夫人的脉象有些紊乱,肝气郁结,怕是近来思虑过多。草民开些疏肝解郁的药,夫人需放宽心,少思虑,才能养好身子。”
邢夫人脸色微变,勉强笑了笑:“多谢太医。”
然后是王熙凤,孙太医诊脉后,点了点头:“奶奶的脉象还算平稳,只是有些脾虚,需注意饮食,少吃油腻生冷之物。草民开个健脾养胃的方子,调理几日就好。”
最后,王熙凤看向沈月娥:“月姨娘近来也有些不适,还请孙太医一并给她诊脉。”
孙太医点了点头,示意沈月娥坐下。沈月娥走到孙太医面前,伸出手腕,心里紧张得几乎要跳出来。孙太医伸出手指,搭在她的手腕上,闭上眼睛,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厅里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沈月娥和孙太医身上。邢夫人的眼神里充满了紧张和期待,王熙凤的眼神里带着一丝算计,潘金莲站在角落里,眼神平静,看不出情绪。
片刻后,孙太医睁开眼睛,看向沈月娥,语气温和:“姨娘的脉象……是喜脉。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只是胎像还不稳,需好生静养,不能劳累,也不能动气。”
“什么?!”邢夫人猛地站起来,声音尖利,“你说她有喜了?这怎么可能!她不过是个姨娘,怎么会这么快就有喜了?”
孙太医皱了皱眉,语气有些不悦:“夫人,草民诊脉多年,不会出错。姨娘确实有喜了,若是夫人不信,可以请其他大夫来复诊。”
林庆堂连忙打圆场:“孙太医医术高明,怎么会出错?月姨娘有喜,是林家的喜事,该高兴才是。”
王熙凤也笑着说:“是啊,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月姨娘,你可要好好养胎,若是生个大胖小子,我定重重赏你。”
沈月娥站起身,躬身行礼:“多谢奶奶,多谢孙太医。”她的心里却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深深的担忧——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将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邢夫人的陷害、潘金莲的算计、甚至王熙凤的利用,都会接踵而至。
孙太医开了安胎的方子,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便起身告辞了。林庆堂亲自送他出门,邢夫人则坐在椅子上,脸色铁青,一句话也不说。
沈月娥刚要离开正厅,就被王熙凤叫住:“月姨娘,你跟我来一下。”
沈月娥跟着王熙凤来到抱厦,平儿给她们倒了茶,便退了出去。王熙凤看着沈月娥,语气严肃:“你现在有了身孕,是林家的功臣,可也成了众矢之的。邢夫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潘金莲也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妾身知道,多谢奶奶提醒。”沈月娥垂首道。
“我已经让人把你院中的丫鬟都换成了我的人,以后你的饮食起居,都由她们负责,不许任何人靠近。”王熙凤说,“另外,我给你派了两个婆子,日夜守在你院外,保护你的安全。”
沈月娥心中一暖,连忙道谢:“多谢奶奶费心。”
“你不用谢我,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林家。”王熙凤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若是你能顺利生下男丁,林家的香火就有了着落,我这个管家奶奶,脸上也有光。只是,你要记住,在这府里,只有我能护着你,若是你敢背叛我,或者跟邢夫人、潘金莲勾结,我绝不会饶你。”
沈月娥连忙说:“妾身不敢,妾身一定听奶奶的话,好好养胎,绝不给奶奶添麻烦。”
王熙凤点了点头:“好,你回去吧,好好休息。有什么事,随时派人来报。”
沈月娥起身告辞,回到了揽月轩。院中的丫鬟果然都换成了王熙凤的人,两个婆子守在门口,神色严肃。翠儿看到她回来,连忙迎上来:“姨娘,您回来了!听说您有喜了,这真是太好了!”
沈月娥笑了笑:“是太好了,可也更危险了。以后你要更加小心,不要跟任何人说话,尤其是邢夫人和潘金莲的人。”
翠儿点了点头:“奴婢知道了。”
接下来的几天,沈月娥按照孙太医的方子,每天喝安胎药,吃清淡的食物,很少出门。王熙凤派人送来的补品源源不断,人参、燕窝、阿胶,堆满了桌子。邢夫人那边虽然没有再来找麻烦,但沈月娥知道,她肯定在暗中策划着什么。
潘金莲也没来过,只是让人送来了一些京里的新鲜水果,附了一张便签,上面写着“祝姨娘胎安”,字迹依旧娟秀,却看不出任何情绪。
沈月娥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她怕邢夫人会派人来害她,怕潘金莲会从中作梗,更怕这个孩子保不住。她常常摸着自己的小腹,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这个孩子能平安出生,希望自己能度过这场危机。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这天夜里,沈月娥睡得正香,忽然被一阵轻微的叩击声吵醒。叩击声很轻,三下轻、两下重,不同于苏十三的节奏,也不同于潘金莲的信号。
她猛地坐起来,心里满是警惕。翠儿也被吵醒了,揉着眼睛问:“姨娘,怎么了?”
“别说话。”沈月娥压低声音,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条缝。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廊下的灯笼发出微弱的光。她仔细听着,又传来一阵叩击声,紧接着,一个苍老的声音压得极低,传了进来:“月姨娘……快走……他们要……要在孙太医下次诊脉时……下手……”
沈月娥的心脏猛地一缩——是谁?这个声音很陌生,带着咳嗽,像是年迈或受伤的人。他说的“他们”是谁?是邢夫人的人?还是潘金莲的人?或者是苏十三的人?
“你是谁?”沈月娥压低声音问。
窗外沉默了片刻,苍老的声音再次传来:“我是……叶郎中……你兄长沈青……托我来的……他们要在孙太医的药里……下毒……嫁祸给你……快走……”
叶郎中?沈青托他来的?沈月娥心里一惊,她没想到沈青会派人来提醒她。她刚要再问,就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是叶郎中的咳嗽声和打斗声。
“快走!”叶郎中的声音带着焦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沈月娥看着窗外,心里满是犹豫。她不知道叶郎中说的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若是她走了,翠儿怎么办?若是她不走,真的会被下毒嫁祸吗?
就在这时,翠儿跑过来,拉着她的衣袖:“姨娘,我们快走吧!叶郎中是沈公子派来的,肯定不会骗我们!”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好,我们走!”
她和翠儿快速收拾了一些细软,从后院的角门溜了出去。刚走出角门,就看到叶郎中被几个黑衣人围攻,他的手臂受了伤,鲜血直流,却依旧在顽强抵抗。
“快走!”叶郎中看到她们,大声喊道,“往城南的破庙……沈青在那里等你们……”
沈月娥和翠儿不敢停留,沿着小巷往城南跑。身后的打斗声越来越远,她们却不敢回头,只能拼命地跑。
夜色深沉,月光被云遮,小巷里一片漆黑。沈月娥扶着自己的小腹,心里满是恐惧和担忧。她不知道前面等待她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这场逃亡会持续多久。她只知道,她必须活下去,必须保护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
(本集完)
第四卷 《珠胎暗结·母凭子贵乎》
第61集 《神医确诊喜脉象》 简单内容提示:
在孙太医入府诊脉当日,气氛紧张。沈月娥回想起夜半警告,心中警惕,全程小心翼翼,可能发现了某些被动手脚的迹象,并在王熙凤或平儿的暗中协助下有惊无险。孙太医经过仔细诊脉,最终确认沈月娥已怀有近两个月的身孕,脉象平稳,确为喜脉。此事当场被记录在案。确诊消息迅速传开,林府上下震动。林老爷大喜,老太太赏赐;邢夫人方面如坐针毡,暗恨不已;王熙凤表面贺喜,实则开始布局。沈月娥因身孕瞬间成为府中焦点,待遇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明枪暗箭也更加凶险。她正式进入“母凭子贵”的博弈新阶段。那夜窗外的警告是谁发出的?邢夫人一系在诊脉时失败后,接下来会采取何种更激烈的手段?沈月娥将如何利用“身孕”这张牌在各方势力间周旋,保护自己和胎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