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晨光已带了些温软,透过揽月轩院中的梧桐叶,筛下细碎的光斑,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把碎金。沈月娥正扶着翠儿的手,在廊下慢走,指尖偶尔拂过廊柱上缠缠绕绕的牵牛花——那花是翠儿前几日种的,开得细碎,淡紫色的花瓣沾着晨露,透着几分生机。
就在这时,常嬷嬷引着个面生的管事嬷嬷走了进来。那管事嬷嬷穿着一身宝蓝色的绸缎衣裙,领口滚着细细的银边,头上簪着一支水钻簪子,虽不算华贵,却也透着几分体面。她手里捧着个梨花木的小盒,盒盖雕着缠枝莲纹,一看就不是寻常物件。
“姨娘,这位是太太院里的张嬷嬷,是太太娘家那边派来的。”常嬷嬷脸上堆着少见的笑,语气也比平日温和些,“太太娘家新得了批苏绣锦缎,说是宫里娘娘们都爱用的花样,特意让张嬷嬷送一匹来,给您裁新衣裳。”
张嬷嬷连忙上前,微微屈膝行礼,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讨好:“见过月姨娘。这锦缎是我们家小姐托苏州最好的绣坊做的,光绣娘就请了三个,绣了足足三个月才成。您瞧瞧这颜色、这针脚,在整个金陵城都找不出第二匹来。”她说着,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铺着层月白色的软缎,软缎上放着一匹正红色的锦缎,展开时,阳光一照,缎面上的凤凰牡丹图竟像活过来似的,金线勾勒的凤凰尾羽流光溢彩,牡丹花瓣层层叠叠,连花蕊上的绒毛都绣得清晰可见。
沈月娥的目光却没停在锦缎的华美上,而是落在了张嬷嬷垂着的手上——张嬷嬷的指甲修剪得整齐,却在右手食指的指甲缝里,沾着点暗红色的粉末,像干涸的血迹,又像某种药材磨碎后的残渣。那颜色,让她瞬间想起了之前邢夫人送来的软烟罗上的腐肌草汁液,心头猛地一紧。
但她面上没露半分异样,反而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受宠若惊的笑,伸手轻轻碰了碰锦缎:“这料子真是鲜亮,摸着手感也软和,太太费心了。”指尖触到锦缎时,能感觉到一丝微凉,还带着淡淡的熏香——是邢夫人常用的百合香,却比平日的味道更浓些,像是在掩盖什么。
“姨娘喜欢就好。”张嬷嬷笑得眼睛都眯了,“太太说,您现在怀着小主子,穿些鲜亮的衣裳,心情好,对小主子也有益。”
“多谢太太记挂。”沈月娥收回手,语气放缓了些,“只是太医嘱咐过,孕期要穿宽松舒适的衣裳,这锦缎虽好,却太厚实,怕是不太方便。我看还是先收起来,等日后身子轻便了再用吧。”她说着,示意翠儿接过木盒,眼神里悄悄递了个警示的信号。
翠儿会意,连忙上前,双手接过木盒,动作小心得像是捧着易碎的瓷器。张嬷嬷见沈月娥没收下就用,脸上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失望,嘴角的笑也淡了些,但很快又掩饰过去:“姨娘说得是,身子要紧。那老奴就不打扰您养胎了,先回太太那边复命。”
常嬷嬷送张嬷嬷出门时,沈月娥注意到,她的目光在那木盒上停留了一瞬,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却没多说什么。
等人走得没影了,沈月娥立刻拉着翠儿进屋,关上门,压低声音:“快,把锦缎拿出来,找个干净的木盆,倒些清水,再拿块白棉布来。”
翠儿不敢耽搁,连忙把锦缎铺在桌上——那锦缎展开后足有两米长,正红色的底色衬得屋内都亮堂了几分。沈月娥让翠儿取来清水,滴在锦缎边角不起眼的地方,又让她用白棉布轻轻按压。
不过片刻,翠儿拿起棉布一看,脸色瞬间变了:“姨娘!您看!”
沈月娥凑上前——白棉布上,竟印着一丝极淡的暗红色痕迹,像血晕开的样子,若不仔细看,几乎会以为是棉布本身的污渍。她又把锦缎凑到鼻尖,仔细一闻——那百合香的背后,藏着一股极淡的腥气,和之前腐肌草的味道不同,却更让人不安,像是某种动物的血晒干后的味道。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翠儿的声音发颤,手紧紧攥着棉布,指节都泛白了。
沈月娥的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她不知道这暗红色的痕迹是什么,但能肯定,绝不是锦缎本身该有的东西。邢夫人送这么贵重的锦缎,绝不会只是为了讨好她,这里面一定藏着猫腻——或许是某种慢性毒药,通过皮肤渗透,日积月累,慢慢损伤她的身体,甚至影响腹中的孩子。
“找块油布来,把锦缎仔细包好,藏在衣柜最底层,用旧衣服盖严实了。”沈月娥沉声吩咐,“记住,以后谁都不许碰这锦缎,尤其是不能让它沾到皮肤。”
翠儿连忙点头,找来了油布,小心翼翼地把锦缎包起来,快步走到衣柜前,打开最底层的抽屉,把锦缎放进去,又用几件旧棉袄压在上面,生怕被人发现。
沈月娥看着翠儿的动作,心里却没半点放松。邢夫人的手段一次比一次隐蔽,一次比一次狠毒,从凝神香到软烟罗,再到如今的锦缎,她就像躲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咬她一口。而这一次,她甚至不知道对方用的是什么毒,该怎么防备。
接下来的几日,沈月娥一直心神不宁。她让翠儿悄悄打听张嬷嬷的下落,想知道她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却只查到张嬷嬷送完锦缎后,当天就回了邢夫人的娘家,再也没露面。线索,就这么断了。
好在饮食方面,有小厨房的刘厨娘盯着,食材都是刘厨娘亲自去采买的,烹饪过程也全程看着,暂时没出什么问题。沈月娥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些。
可她没料到,真正的杀招,竟藏在她每日必喝的安胎药里。
这天下午,常嬷嬷像往常一样,端着一碗安胎药走进来。药碗是白瓷的,冒着淡淡的热气,黑褐色的药汁散发着熟悉的苦涩味——那是太医开的方子,里面加了当归、黄芪、白术,用来补气血、安胎,她已经喝了快一个月了,早就习惯了这味道。
“姨娘,药熬好了,趁热喝吧。”常嬷嬷把药碗放在桌上,语气和平时一样平淡,听不出什么异样。
沈月娥放下手里的书,伸手去拿药碗。指尖刚碰到碗沿,鼻尖就捕捉到一丝异样的味道——在浓重的苦涩味里,竟混着一丝极淡的酸涩气,像未熟的梅子,又像某种野果的味道。这味道很淡,若不是她这几日格外警惕,几乎不可能察觉。
她的动作顿住了,眉头微微蹙起。
常嬷嬷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犹豫,连忙说道:“姨娘,这药刚熬好,温度正好,凉了药效就差了。您要是觉得苦,我给您备了蜜饯。”她说着,从袖口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里面装着几颗蜜饯,放在桌上。
沈月娥抬眼看向常嬷嬷。常嬷嬷的目光平静,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和平时没什么两样。是她多心了吗?或许是太医调整了药方,加了某种有酸涩味的药材?
可她转念一想,太医每次调整药方,都会提前派人来告知,绝不会不声不响地加药。而且,这酸涩味来得太突然,太奇怪,不像是正经药材该有的味道。
“不知怎的,今日闻着这药味,胃里有些翻腾。”沈月娥放下药碗,拿起手帕掩住口鼻,故意露出一副难受的样子,“许是昨天吃了块桂花糕,有些积食。这药先放一放吧,等我胃里舒服些再喝。”
常嬷嬷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疑虑,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但很快又舒展开:“姨娘要是不舒服,老奴这就去回二奶奶,请太医来看看?”
“不用麻烦太医了。”沈月娥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疲惫,“不过是点小毛病,歇一会儿就好。嬷嬷先下去吧,我想静一静。”
常嬷嬷看着她,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终究没开口,只是点了点头:“那姨娘好好休息,老奴就在外面候着,有事您随时叫我。”说完,便转身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屋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烛火跳动的“噼啪”声。沈月娥盯着那碗药,心跳越来越快——那丝酸涩味,像一根刺,扎在她心头,让她坐立难安。她必须弄清楚,这药里到底加了什么。
她立刻唤来翠儿,声音压得极低:“你快去我床底下的暗格里,把叶郎中留下的那个小纸包拿来,再取一杯清水,动作轻点,别让外面的人听到。”
翠儿心里一紧,知道出事了,连忙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到床边,移开床板,从暗格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纸包——那是沈青上次送来的,里面装着叶郎中给的应急药材,其中有一包白色的粉末,叶郎中特意交代过,这粉末叫“蓝星石粉”,遇到寒凉的堕胎药会变成蓝色,用来验毒最合适。
翠儿把纸包和清水递到沈月娥面前,手都在微微发抖。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拿起一根银簪,小心翼翼地蘸了少许药汁,滴进清水里。清水瞬间被染成了淡褐色,缓缓晕开。她又打开纸包,捻起一点蓝星石粉,轻轻撒进水杯里。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沈月娥和翠儿都紧紧盯着水杯,连呼吸都忘了。
片刻后,水杯里的淡褐色药汁边缘,竟慢慢泛起了一层幽蓝色——那蓝色很淡,却清晰可见,像一层薄冰,覆在药汁上。
“啊!”翠儿吓得捂住了嘴,差点叫出声来,眼睛瞪得圆圆的,满是惊恐。
沈月娥的手猛地一颤,银簪“当啷”一声掉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浑身冰凉,像掉进了冰窖里——堕胎药!有人在她的安胎药里,加了堕胎药!
她几乎不敢想象,若是她今天没察觉到异样,喝下了这碗药,腹中的孩子会怎么样。这孩子来得那么不容易,是她在这冰冷后宅里唯一的希望,若是没了,她该怎么办?
一股蚀骨的寒意,从脚底直直窜上头顶,让她牙齿都开始打颤。是谁?是谁这么狠心,连一个未出世的孩子都不肯放过?而且,对方能在太医开的安胎药里动手脚,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避开所有人的检查,绝不是寻常下人能做到的!
“快……快把这药倒掉,把碗洗干净,别留下任何痕迹。”沈月娥声音微颤,强自镇定下来,“对外就说,我刚才不小心把药碗打翻了,让常嬷嬷再去熬一碗。”
翠儿连忙点头,端起药碗,快步走到窗边,打开窗户,把药汁倒进院子里的花丛中——她特意选了一株快枯萎的月季,想着就算药汁有毒,也不会太显眼。倒完药,她又拿着碗去厨房,用热水反复清洗,直到碗壁上的药渍彻底消失,才敢拿回来。
沈月娥看着空荡荡的桌子,心里却充满了恐惧和愤怒。她知道,这次的敌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危险。
翠儿收拾好一切后,沈月娥立刻让她通过之前的渠道,给潘金莲递消息。她没有写太多,只在纸条上描述了药汁的异常味道——“苦涩中带酸涩,似未熟梅子”,以及验毒的反应——“遇蓝星石粉显幽蓝”,让潘金莲帮忙辨认,这到底是什么毒。
消息送出去后,沈月娥坐立难安,一直在屋里踱步。她一会儿担心潘金莲能不能及时收到消息,一会儿又担心幕后黑手会再次动手,连喝口水都要先闻半天,生怕水里也被下了毒。
翠儿看着她焦虑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却只能轻声安慰:“姨娘,您别太担心,潘姑娘那么厉害,肯定能认出是什么毒的。而且,咱们已经发现了,以后多注意些,就不会再上当了。”
沈月娥点了点头,却没说话。她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对方既然能在安胎药里动手脚,就一定还有其他手段,这次没成功,下次只会更隐蔽,更狠毒。
好在,潘金莲的回信来得很快。约莫一个时辰后,翠儿从狗洞那里取回了一张纸条——纸条是用粗糙的草纸写的,字迹有些潦草,墨水都有些晕开,显然是潘金莲写得很急。
沈月娥连忙展开纸条,上面的字迹娟秀却带着几分急促:“其味酸涩,遇蓝星石粉显蓝,应是‘赤蝎涎’——此乃藏红花精炼而成,性极烈,比寻常藏红花毒十倍,微量即可致小产,且难以察觉。药房乃重中之重,需查煎药、送药环节,慎之又慎!”
赤蝎涎!沈月娥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纸条都差点掉在地上。她小时候听母亲说过,赤蝎涎是宫中的禁药,只有皇室或者极有权势的人才能弄到,寻常人连见都见不到。这种药无色无味,混在其他药材里,根本查不出来,而且药性猛烈,一旦喝下,孩子几乎不可能保住,甚至可能让孕妇终身不孕。
是谁能弄到这种禁药?邢夫人吗?她虽然是林家的大太太,却没什么宫廷背景,不太可能拿到赤蝎涎。难道是那个隐藏在账本背后的黑手?那个人势力庞大,连苏十三都要忌惮三分,说不定真的有渠道弄到这种禁药。
而且,对方能准确地在她的安胎药里下毒,说明对她的作息、用药时间都了如指掌,甚至可能在药房里安插了眼线。煎药的是药房的婆子,送药的是常嬷嬷,还有负责取药的小丫鬟……这么多环节,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翠儿,你立刻想办法联系沈青。”沈月娥压低声音,眼神变得异常坚定,“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去查金陵城的药铺、黑市,看看最近有没有人买过赤蝎涎,尤其是那些和宫廷、或者神秘势力有牵连的渠道。另外,让他查一下药房里的人,看看谁最近有异常,比如突然多了钱,或者和外面的人有接触。”
翠儿连忙点头:“我知道了,姨娘,我这就去办。”她转身就要走,又被沈月娥叫住。
“等等。”沈月娥看着她,语气严肃,“告诉沈青,一定要小心,别被人发现了。对方既然敢用赤蝎涎,肯定不是好惹的,若是被他们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我会的,姨娘。”翠儿重重地点了点头,快步走了出去。
沈月娥坐在椅子上,双手轻轻按在小腹上。腹中的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她的不安,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安慰她。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为了孩子,她必须找出幕后黑手,绝不能再被动挨打了。
接下来的几天,沈月娥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身边的人。常嬷嬷送药时,她会故意拖延时间,看常嬷嬷的反应;药房送来的药,她会让翠儿先找机会验毒,确认没问题后再喝;甚至连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她都仔细观察,看谁有异常的举动。
常嬷嬷似乎没察觉到她的怀疑,依旧每天按时送药,语气平淡,只是偶尔会问起她的身体状况,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沈月娥则虚与委蛇,不透露任何真实想法。
沈青那边的调查还没消息,府里却先有了动静。
这天上午,王熙凤突然派人来请沈月娥去荣禧堂。沈月娥心里一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能跟着来人前往。
荣禧堂里气氛凝重,王熙凤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旁边站着几个管事嬷嬷,都是一脸严肃。看到沈月娥进来,王熙凤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退下,只留下平儿。
“月娥,你坐。”王熙凤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语气比平时温和些,“最近府里不太平,前几日知礼哥儿中毒,现在又出了些别的事,我担心有人在背后搞鬼,所以决定彻查府里的各个地方,尤其是银钱、库房和药房。”
沈月娥心里一动,连忙问道:“二奶奶,是不是药房出了什么事?”
王熙凤点了点头,脸色更加凝重:“我让人去查了药房的账册,发现最近有几味药材的用量不对劲,尤其是藏红花——按理说,府里只有你和赵姨娘用得上藏红花,用量应该很少,可账册上的用量,却比平时多了三倍。我怀疑,有人在药房里偷拿药材,甚至可能用这些药材做坏事。”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藏红花!赤蝎涎就是用藏红花精炼而成的,对方偷拿藏红花,难道是为了炼制更多的赤蝎涎?
“二奶奶英明。”沈月娥连忙说道,“药房是重中之重,若是有人在那里动手脚,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我现在怀着孕,安胎药全靠药房供应,若是药房里有问题,我和孩子都危险。”
王熙凤点了点头:“你放心,我已经派了可靠的人去查,一定要把这件事查清楚。若是真有人在背后搞鬼,我绝不会轻饶!”
接下来的几天,王熙凤雷厉风行,派人彻底搜查了药房,包括药库、煎药的房间,甚至连药房里下人的住处都没放过。
这天下午,平儿匆匆来报,说在药房一个老仆役的住处,搜出了一包暗红色的粉末。那老仆役叫刘老栓,在药房里待了二十多年,负责看守药库,平时老实巴交,沉默寡言,谁都没把他当回事。
王熙凤立刻让人把刘老栓带过来,又请了府里的老供奉——那位老供奉以前在太医院待过,见多识广,对各种药材、毒药都很熟悉。
刘老栓被带进来时,脸色惨白,浑身发抖,一见到王熙凤,“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嘴里不停地喊着“二奶奶饶命”。
老供奉拿着那包暗红色的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银针蘸了一点,放在火上烤了烤,脸色瞬间变了:“二奶奶,这是赤蝎涎!是用藏红花精炼而成的禁药,性极烈,微量即可致孕妇小产,乃是宫中大忌!”
“什么?!”王熙凤猛地拍案而起,眼神里满是怒火,“刘老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藏这种禁药!说!是谁让你这么做的?你把这药用到哪里去了?!”
刘老栓吓得魂都没了,趴在地上,磕着头,哭着说:“二奶奶饶命!老奴是被人逼的!是……是已故的李姨娘身边的丫鬟小菱,她几个月前找到老奴,说老奴在城外的孙子想进私塾读书,她能帮忙找人安排,还给了老奴五十两银子,让老奴伺机把这药下到月姨娘的安胎药里。老奴一开始不肯,可她威胁老奴,说若是不照做,就把老奴以前不小心拿错过药材的事捅出去,让老奴吃牢饭,还不让老奴的孙子读书……老奴没办法,才答应了她啊!”
“小菱?”王熙凤皱起眉头,“李瓶儿都已经‘病故’了,她的丫鬟怎么还敢在府里兴风作浪?而且,小菱不是早就被撵出府了吗?”
“老奴也不知道。”刘老栓哭着说,“小菱只说让老奴照做,其他的什么都没说。她给了老奴药之后,就再也没露面了。老奴也是一时糊涂,才犯了错,求二奶奶饶了老奴吧!”
王熙凤盯着刘老栓看了片刻,见他哭得撕心裂肺,不像是在说谎,便冷声道:“你私藏禁药,还想毒害月姨娘和她腹中的孩子,罪大恶极!来人!把刘老栓拖下去,打五十大板,然后发卖到偏远地方,永世不得回金陵!”
“多谢二奶奶饶命!多谢二奶奶饶命!”刘老栓连忙磕头谢恩,被两个婆子拖了下去。
处理完刘老栓,王熙凤又让人去追查小菱的下落,可查了几天,却一点消息都没有——有人说小菱被撵出府后,回了老家;也有人说她去了外地,没人知道她到底在哪里。
药房也进行了一**清洗,所有和刘老栓有过接触的下人,都被调离了药房,换成了王熙凤的心腹。
消息传到揽月轩时,沈月娥正在院子里散步。翠儿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她后,她愣在原地,半天没说话。
李瓶儿?小菱?这怎么可能?李瓶儿不是早就“病故”了吗?而且,李瓶儿在府里时,和她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派人害她?
难道是李瓶儿根本就没死?所谓的“病故”,只是她脱身的借口?然后她躲在暗处,指使旧部继续在府里搞事?
可沈月娥又觉得不对劲。李瓶儿若是真的没死,她为什么要针对自己?她和李瓶儿之间,从来没有过矛盾。而且,赤蝎涎是宫廷禁药,李瓶儿只是个姨娘,就算她没死,也未必能弄到这种药。
更有可能的是,有人在利用李瓶儿的名义,借小菱的手来害她。那个幕后黑手,知道李瓶儿已经“死”了,没办法为自己辩解,所以才故意把线索引到她身上,让自己成为替罪羊,而真正的黑手,则可以继续隐藏在暗处。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越来越清晰。对方先是利用赵姨娘闹事,然后是邢夫人送毒锦缎,接着是在安胎药里下赤蝎涎,现在又把线索引到李瓶儿身上——每一次,都能找到一个替罪羊,而真正的幕后黑手,却始终藏在阴影里,从未露面。
这个人,不仅势力庞大,而且心思缜密,手段狠毒,对府里的人和事都了如指掌,甚至能操控所有人的命运。
沈月娥扶着廊柱,只觉得一阵无力。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小心,足够警惕,却没想到,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她的防备是那么脆弱。对方就像猫捉老鼠一样,把她玩弄于股掌之间,而她却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
“姨娘,您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翠儿见她脸色苍白,连忙上前扶住她。
沈月娥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我没事。只是觉得,这府里的水,比我想象的还要深。”她看着院子里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秋风一吹,就落下几片,像生命一样,脆弱不堪。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翠儿的声音带着几分担忧,“二奶奶虽然彻查了药房,可幕后黑手还没找到,他肯定还会再动手的。”
沈月娥沉默了片刻,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不能再等了。我们不能一直被动挨打,必须主动出击。”她转头看向翠儿,“沈青那边有消息了吗?他有没有查到赤蝎涎的来源?”
翠儿摇了摇头:“还没有。沈青哥说,赤蝎涎是禁药,很少有人敢卖,他已经查了金陵城所有的药铺和黑市,都没找到线索。不过他说,他会继续查,绝不会放弃。”
沈月娥点了点头:“让他继续查。另外,你再去给潘金莲递个消息,问问她,知不知道李瓶儿以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或者有没有可能,有人在利用李瓶儿的名义做事。”
翠儿连忙点头:“我这就去。”
看着翠儿的背影,沈月娥心里暗暗发誓:不管幕后黑手是谁,不管他有多么强大,她都不会放弃。为了腹中的孩子,为了自己,她必须找出真相,让那个隐藏在暗处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接下来的几天,府里暂时平静了下来。王熙凤彻查药房后,府里的下人都变得格外谨慎,没人敢再轻举妄动;赵姨娘因为林知礼刚好转,一心扑在照顾孩子上,没心思来找麻烦;邢夫人也因为之前送锦缎的事,没再露面,像是在蛰伏。
沈月娥却没有放松警惕。她知道,这平静只是暂时的,幕后黑手还在暗处盯着她,随时可能再次动手。她每天除了养胎,就是思考对策,分析所有可能的线索,试图找出幕后黑手的蛛丝马迹。
潘金莲的回信也很快到了。她在纸条上写道:“李瓶儿昔年曾与苏州织造府有往来,后因某事断绝。其心腹小菱,并非普通丫鬟,似与某隐秘势力有关。如今线索指向瓶儿,恐是有人借其旧怨或旧部,混淆视听。老太太库房或有瓶儿旧物,或藏线索。”
老太太的库房?沈月娥心里一动。李瓶儿以前深得老太太的喜欢,说不定真的有什么东西留在老太太那里。若是能找到那些东西,或许能发现一些线索。
可她怎么才能去老太太的库房呢?老太太的库房由鸳鸯亲自看管,戒备森严,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就在她思考的时候,常嬷嬷突然走了进来,神色有些怪异,不像平时那么平静,反而带着几分犹豫。
“姨娘,二奶奶让平儿姑娘传话,说……老太太屋里的鸳鸯姐姐,今天在收拾库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样旧物,像是以前李姨娘很宝贝的一本手抄经书。”常嬷嬷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鸳鸯姐姐说,那经书里面似乎夹了些东西,二奶奶让问您,要不要过去一同瞧瞧。”
李瓶儿的手抄经书?里面还夹了东西?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李瓶儿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老太太的库房里?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被发现,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若是巧合,那经书里夹的东西,或许真的能找到线索,帮她找出幕后黑手;可若是有人故意安排的,那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等着她跳进去。
她想起了之前的种种——邢夫人送的毒锦缎,安胎药里的赤蝎涎,还有被推出来当替罪羊的刘老栓和李瓶儿……每一次,都看似有线索,却都指向了错误的方向。这次的经书,会不会也是一样?
沈月娥看着常嬷嬷,试图从她的表情里看出些什么。可常嬷嬷垂着头,眼神躲闪,根本看不出任何异样。
“二奶奶还说,若是您身子不舒服,不去也没关系,她会让鸳鸯姐姐把经书送到您这里来。”常嬷嬷又补充了一句,语气依旧带着几分犹豫。
去,还是不去?沈月娥陷入了两难。若是去了,可能会陷入陷阱;若是不去,又可能错过重要的线索。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腹,腹中的孩子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给她力量。沈月娥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不管这是陷阱还是线索,她都必须去看看。若是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怎么能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替我回复二奶奶,我去。”沈月娥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几分坚定,“不过,我需要翠儿陪我一起去,另外,让平儿姑娘在荣禧堂等我,我们一起去老太太那里。”
她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确保自己的安全。若是真的有危险,有平儿和翠儿在,至少能多一份保障。
常嬷嬷点了点头:“老奴这就去回复二奶奶。”说完,便转身走了出去。
沈月娥看着常嬷嬷的背影,心里却没半点轻松。她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而这一次,她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希望,还是更深的绝望。
(本集完)
第66集 《处处谨慎防暗箭》 简单内容提示:
经历安胎药投毒事件后,沈月娥的警惕性提到最高,对衣食住行所有环节都亲自过问或让翠儿反复检查,不敢假手于人。她开始暗中观察和试探身边伺候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王熙凤派来的常嬷嬷和丫鬟,试图找出可能被收买或别有用心者。这种极度的谨慎让她显得有些疑神疑鬼,与常嬷嬷等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紧张,也让她感到身心俱疲,孤立感加深。她可能再次秘密联系叶郎中,寻求孕期保健和防毒方面的专业指导,或通过沈青在外购买可靠的食物药材,以绕开府内可能被渗透的渠道。沈月娥这种“草木皆兵”的状态能维持多久?她能否成功识别出身边的隐患?在极度戒备中,她是否会因压力过大而影响胎像?那本李瓶儿的经书又会引出什么?
就在这时,常嬷嬷引着个面生的管事嬷嬷走了进来。那管事嬷嬷穿着一身宝蓝色的绸缎衣裙,领口滚着细细的银边,头上簪着一支水钻簪子,虽不算华贵,却也透着几分体面。她手里捧着个梨花木的小盒,盒盖雕着缠枝莲纹,一看就不是寻常物件。
“姨娘,这位是太太院里的张嬷嬷,是太太娘家那边派来的。”常嬷嬷脸上堆着少见的笑,语气也比平日温和些,“太太娘家新得了批苏绣锦缎,说是宫里娘娘们都爱用的花样,特意让张嬷嬷送一匹来,给您裁新衣裳。”
张嬷嬷连忙上前,微微屈膝行礼,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讨好:“见过月姨娘。这锦缎是我们家小姐托苏州最好的绣坊做的,光绣娘就请了三个,绣了足足三个月才成。您瞧瞧这颜色、这针脚,在整个金陵城都找不出第二匹来。”她说着,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铺着层月白色的软缎,软缎上放着一匹正红色的锦缎,展开时,阳光一照,缎面上的凤凰牡丹图竟像活过来似的,金线勾勒的凤凰尾羽流光溢彩,牡丹花瓣层层叠叠,连花蕊上的绒毛都绣得清晰可见。
沈月娥的目光却没停在锦缎的华美上,而是落在了张嬷嬷垂着的手上——张嬷嬷的指甲修剪得整齐,却在右手食指的指甲缝里,沾着点暗红色的粉末,像干涸的血迹,又像某种药材磨碎后的残渣。那颜色,让她瞬间想起了之前邢夫人送来的软烟罗上的腐肌草汁液,心头猛地一紧。
但她面上没露半分异样,反而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受宠若惊的笑,伸手轻轻碰了碰锦缎:“这料子真是鲜亮,摸着手感也软和,太太费心了。”指尖触到锦缎时,能感觉到一丝微凉,还带着淡淡的熏香——是邢夫人常用的百合香,却比平日的味道更浓些,像是在掩盖什么。
“姨娘喜欢就好。”张嬷嬷笑得眼睛都眯了,“太太说,您现在怀着小主子,穿些鲜亮的衣裳,心情好,对小主子也有益。”
“多谢太太记挂。”沈月娥收回手,语气放缓了些,“只是太医嘱咐过,孕期要穿宽松舒适的衣裳,这锦缎虽好,却太厚实,怕是不太方便。我看还是先收起来,等日后身子轻便了再用吧。”她说着,示意翠儿接过木盒,眼神里悄悄递了个警示的信号。
翠儿会意,连忙上前,双手接过木盒,动作小心得像是捧着易碎的瓷器。张嬷嬷见沈月娥没收下就用,脸上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失望,嘴角的笑也淡了些,但很快又掩饰过去:“姨娘说得是,身子要紧。那老奴就不打扰您养胎了,先回太太那边复命。”
常嬷嬷送张嬷嬷出门时,沈月娥注意到,她的目光在那木盒上停留了一瞬,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却没多说什么。
等人走得没影了,沈月娥立刻拉着翠儿进屋,关上门,压低声音:“快,把锦缎拿出来,找个干净的木盆,倒些清水,再拿块白棉布来。”
翠儿不敢耽搁,连忙把锦缎铺在桌上——那锦缎展开后足有两米长,正红色的底色衬得屋内都亮堂了几分。沈月娥让翠儿取来清水,滴在锦缎边角不起眼的地方,又让她用白棉布轻轻按压。
不过片刻,翠儿拿起棉布一看,脸色瞬间变了:“姨娘!您看!”
沈月娥凑上前——白棉布上,竟印着一丝极淡的暗红色痕迹,像血晕开的样子,若不仔细看,几乎会以为是棉布本身的污渍。她又把锦缎凑到鼻尖,仔细一闻——那百合香的背后,藏着一股极淡的腥气,和之前腐肌草的味道不同,却更让人不安,像是某种动物的血晒干后的味道。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翠儿的声音发颤,手紧紧攥着棉布,指节都泛白了。
沈月娥的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她不知道这暗红色的痕迹是什么,但能肯定,绝不是锦缎本身该有的东西。邢夫人送这么贵重的锦缎,绝不会只是为了讨好她,这里面一定藏着猫腻——或许是某种慢性毒药,通过皮肤渗透,日积月累,慢慢损伤她的身体,甚至影响腹中的孩子。
“找块油布来,把锦缎仔细包好,藏在衣柜最底层,用旧衣服盖严实了。”沈月娥沉声吩咐,“记住,以后谁都不许碰这锦缎,尤其是不能让它沾到皮肤。”
翠儿连忙点头,找来了油布,小心翼翼地把锦缎包起来,快步走到衣柜前,打开最底层的抽屉,把锦缎放进去,又用几件旧棉袄压在上面,生怕被人发现。
沈月娥看着翠儿的动作,心里却没半点放松。邢夫人的手段一次比一次隐蔽,一次比一次狠毒,从凝神香到软烟罗,再到如今的锦缎,她就像躲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咬她一口。而这一次,她甚至不知道对方用的是什么毒,该怎么防备。
接下来的几日,沈月娥一直心神不宁。她让翠儿悄悄打听张嬷嬷的下落,想知道她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却只查到张嬷嬷送完锦缎后,当天就回了邢夫人的娘家,再也没露面。线索,就这么断了。
好在饮食方面,有小厨房的刘厨娘盯着,食材都是刘厨娘亲自去采买的,烹饪过程也全程看着,暂时没出什么问题。沈月娥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些。
可她没料到,真正的杀招,竟藏在她每日必喝的安胎药里。
这天下午,常嬷嬷像往常一样,端着一碗安胎药走进来。药碗是白瓷的,冒着淡淡的热气,黑褐色的药汁散发着熟悉的苦涩味——那是太医开的方子,里面加了当归、黄芪、白术,用来补气血、安胎,她已经喝了快一个月了,早就习惯了这味道。
“姨娘,药熬好了,趁热喝吧。”常嬷嬷把药碗放在桌上,语气和平时一样平淡,听不出什么异样。
沈月娥放下手里的书,伸手去拿药碗。指尖刚碰到碗沿,鼻尖就捕捉到一丝异样的味道——在浓重的苦涩味里,竟混着一丝极淡的酸涩气,像未熟的梅子,又像某种野果的味道。这味道很淡,若不是她这几日格外警惕,几乎不可能察觉。
她的动作顿住了,眉头微微蹙起。
常嬷嬷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犹豫,连忙说道:“姨娘,这药刚熬好,温度正好,凉了药效就差了。您要是觉得苦,我给您备了蜜饯。”她说着,从袖口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里面装着几颗蜜饯,放在桌上。
沈月娥抬眼看向常嬷嬷。常嬷嬷的目光平静,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和平时没什么两样。是她多心了吗?或许是太医调整了药方,加了某种有酸涩味的药材?
可她转念一想,太医每次调整药方,都会提前派人来告知,绝不会不声不响地加药。而且,这酸涩味来得太突然,太奇怪,不像是正经药材该有的味道。
“不知怎的,今日闻着这药味,胃里有些翻腾。”沈月娥放下药碗,拿起手帕掩住口鼻,故意露出一副难受的样子,“许是昨天吃了块桂花糕,有些积食。这药先放一放吧,等我胃里舒服些再喝。”
常嬷嬷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疑虑,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但很快又舒展开:“姨娘要是不舒服,老奴这就去回二奶奶,请太医来看看?”
“不用麻烦太医了。”沈月娥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疲惫,“不过是点小毛病,歇一会儿就好。嬷嬷先下去吧,我想静一静。”
常嬷嬷看着她,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终究没开口,只是点了点头:“那姨娘好好休息,老奴就在外面候着,有事您随时叫我。”说完,便转身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屋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烛火跳动的“噼啪”声。沈月娥盯着那碗药,心跳越来越快——那丝酸涩味,像一根刺,扎在她心头,让她坐立难安。她必须弄清楚,这药里到底加了什么。
她立刻唤来翠儿,声音压得极低:“你快去我床底下的暗格里,把叶郎中留下的那个小纸包拿来,再取一杯清水,动作轻点,别让外面的人听到。”
翠儿心里一紧,知道出事了,连忙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到床边,移开床板,从暗格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纸包——那是沈青上次送来的,里面装着叶郎中给的应急药材,其中有一包白色的粉末,叶郎中特意交代过,这粉末叫“蓝星石粉”,遇到寒凉的堕胎药会变成蓝色,用来验毒最合适。
翠儿把纸包和清水递到沈月娥面前,手都在微微发抖。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拿起一根银簪,小心翼翼地蘸了少许药汁,滴进清水里。清水瞬间被染成了淡褐色,缓缓晕开。她又打开纸包,捻起一点蓝星石粉,轻轻撒进水杯里。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沈月娥和翠儿都紧紧盯着水杯,连呼吸都忘了。
片刻后,水杯里的淡褐色药汁边缘,竟慢慢泛起了一层幽蓝色——那蓝色很淡,却清晰可见,像一层薄冰,覆在药汁上。
“啊!”翠儿吓得捂住了嘴,差点叫出声来,眼睛瞪得圆圆的,满是惊恐。
沈月娥的手猛地一颤,银簪“当啷”一声掉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浑身冰凉,像掉进了冰窖里——堕胎药!有人在她的安胎药里,加了堕胎药!
她几乎不敢想象,若是她今天没察觉到异样,喝下了这碗药,腹中的孩子会怎么样。这孩子来得那么不容易,是她在这冰冷后宅里唯一的希望,若是没了,她该怎么办?
一股蚀骨的寒意,从脚底直直窜上头顶,让她牙齿都开始打颤。是谁?是谁这么狠心,连一个未出世的孩子都不肯放过?而且,对方能在太医开的安胎药里动手脚,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避开所有人的检查,绝不是寻常下人能做到的!
“快……快把这药倒掉,把碗洗干净,别留下任何痕迹。”沈月娥声音微颤,强自镇定下来,“对外就说,我刚才不小心把药碗打翻了,让常嬷嬷再去熬一碗。”
翠儿连忙点头,端起药碗,快步走到窗边,打开窗户,把药汁倒进院子里的花丛中——她特意选了一株快枯萎的月季,想着就算药汁有毒,也不会太显眼。倒完药,她又拿着碗去厨房,用热水反复清洗,直到碗壁上的药渍彻底消失,才敢拿回来。
沈月娥看着空荡荡的桌子,心里却充满了恐惧和愤怒。她知道,这次的敌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危险。
翠儿收拾好一切后,沈月娥立刻让她通过之前的渠道,给潘金莲递消息。她没有写太多,只在纸条上描述了药汁的异常味道——“苦涩中带酸涩,似未熟梅子”,以及验毒的反应——“遇蓝星石粉显幽蓝”,让潘金莲帮忙辨认,这到底是什么毒。
消息送出去后,沈月娥坐立难安,一直在屋里踱步。她一会儿担心潘金莲能不能及时收到消息,一会儿又担心幕后黑手会再次动手,连喝口水都要先闻半天,生怕水里也被下了毒。
翠儿看着她焦虑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却只能轻声安慰:“姨娘,您别太担心,潘姑娘那么厉害,肯定能认出是什么毒的。而且,咱们已经发现了,以后多注意些,就不会再上当了。”
沈月娥点了点头,却没说话。她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对方既然能在安胎药里动手脚,就一定还有其他手段,这次没成功,下次只会更隐蔽,更狠毒。
好在,潘金莲的回信来得很快。约莫一个时辰后,翠儿从狗洞那里取回了一张纸条——纸条是用粗糙的草纸写的,字迹有些潦草,墨水都有些晕开,显然是潘金莲写得很急。
沈月娥连忙展开纸条,上面的字迹娟秀却带着几分急促:“其味酸涩,遇蓝星石粉显蓝,应是‘赤蝎涎’——此乃藏红花精炼而成,性极烈,比寻常藏红花毒十倍,微量即可致小产,且难以察觉。药房乃重中之重,需查煎药、送药环节,慎之又慎!”
赤蝎涎!沈月娥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纸条都差点掉在地上。她小时候听母亲说过,赤蝎涎是宫中的禁药,只有皇室或者极有权势的人才能弄到,寻常人连见都见不到。这种药无色无味,混在其他药材里,根本查不出来,而且药性猛烈,一旦喝下,孩子几乎不可能保住,甚至可能让孕妇终身不孕。
是谁能弄到这种禁药?邢夫人吗?她虽然是林家的大太太,却没什么宫廷背景,不太可能拿到赤蝎涎。难道是那个隐藏在账本背后的黑手?那个人势力庞大,连苏十三都要忌惮三分,说不定真的有渠道弄到这种禁药。
而且,对方能准确地在她的安胎药里下毒,说明对她的作息、用药时间都了如指掌,甚至可能在药房里安插了眼线。煎药的是药房的婆子,送药的是常嬷嬷,还有负责取药的小丫鬟……这么多环节,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翠儿,你立刻想办法联系沈青。”沈月娥压低声音,眼神变得异常坚定,“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去查金陵城的药铺、黑市,看看最近有没有人买过赤蝎涎,尤其是那些和宫廷、或者神秘势力有牵连的渠道。另外,让他查一下药房里的人,看看谁最近有异常,比如突然多了钱,或者和外面的人有接触。”
翠儿连忙点头:“我知道了,姨娘,我这就去办。”她转身就要走,又被沈月娥叫住。
“等等。”沈月娥看着她,语气严肃,“告诉沈青,一定要小心,别被人发现了。对方既然敢用赤蝎涎,肯定不是好惹的,若是被他们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我会的,姨娘。”翠儿重重地点了点头,快步走了出去。
沈月娥坐在椅子上,双手轻轻按在小腹上。腹中的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她的不安,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安慰她。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为了孩子,她必须找出幕后黑手,绝不能再被动挨打了。
接下来的几天,沈月娥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身边的人。常嬷嬷送药时,她会故意拖延时间,看常嬷嬷的反应;药房送来的药,她会让翠儿先找机会验毒,确认没问题后再喝;甚至连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她都仔细观察,看谁有异常的举动。
常嬷嬷似乎没察觉到她的怀疑,依旧每天按时送药,语气平淡,只是偶尔会问起她的身体状况,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沈月娥则虚与委蛇,不透露任何真实想法。
沈青那边的调查还没消息,府里却先有了动静。
这天上午,王熙凤突然派人来请沈月娥去荣禧堂。沈月娥心里一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能跟着来人前往。
荣禧堂里气氛凝重,王熙凤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旁边站着几个管事嬷嬷,都是一脸严肃。看到沈月娥进来,王熙凤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退下,只留下平儿。
“月娥,你坐。”王熙凤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语气比平时温和些,“最近府里不太平,前几日知礼哥儿中毒,现在又出了些别的事,我担心有人在背后搞鬼,所以决定彻查府里的各个地方,尤其是银钱、库房和药房。”
沈月娥心里一动,连忙问道:“二奶奶,是不是药房出了什么事?”
王熙凤点了点头,脸色更加凝重:“我让人去查了药房的账册,发现最近有几味药材的用量不对劲,尤其是藏红花——按理说,府里只有你和赵姨娘用得上藏红花,用量应该很少,可账册上的用量,却比平时多了三倍。我怀疑,有人在药房里偷拿药材,甚至可能用这些药材做坏事。”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藏红花!赤蝎涎就是用藏红花精炼而成的,对方偷拿藏红花,难道是为了炼制更多的赤蝎涎?
“二奶奶英明。”沈月娥连忙说道,“药房是重中之重,若是有人在那里动手脚,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我现在怀着孕,安胎药全靠药房供应,若是药房里有问题,我和孩子都危险。”
王熙凤点了点头:“你放心,我已经派了可靠的人去查,一定要把这件事查清楚。若是真有人在背后搞鬼,我绝不会轻饶!”
接下来的几天,王熙凤雷厉风行,派人彻底搜查了药房,包括药库、煎药的房间,甚至连药房里下人的住处都没放过。
这天下午,平儿匆匆来报,说在药房一个老仆役的住处,搜出了一包暗红色的粉末。那老仆役叫刘老栓,在药房里待了二十多年,负责看守药库,平时老实巴交,沉默寡言,谁都没把他当回事。
王熙凤立刻让人把刘老栓带过来,又请了府里的老供奉——那位老供奉以前在太医院待过,见多识广,对各种药材、毒药都很熟悉。
刘老栓被带进来时,脸色惨白,浑身发抖,一见到王熙凤,“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嘴里不停地喊着“二奶奶饶命”。
老供奉拿着那包暗红色的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银针蘸了一点,放在火上烤了烤,脸色瞬间变了:“二奶奶,这是赤蝎涎!是用藏红花精炼而成的禁药,性极烈,微量即可致孕妇小产,乃是宫中大忌!”
“什么?!”王熙凤猛地拍案而起,眼神里满是怒火,“刘老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藏这种禁药!说!是谁让你这么做的?你把这药用到哪里去了?!”
刘老栓吓得魂都没了,趴在地上,磕着头,哭着说:“二奶奶饶命!老奴是被人逼的!是……是已故的李姨娘身边的丫鬟小菱,她几个月前找到老奴,说老奴在城外的孙子想进私塾读书,她能帮忙找人安排,还给了老奴五十两银子,让老奴伺机把这药下到月姨娘的安胎药里。老奴一开始不肯,可她威胁老奴,说若是不照做,就把老奴以前不小心拿错过药材的事捅出去,让老奴吃牢饭,还不让老奴的孙子读书……老奴没办法,才答应了她啊!”
“小菱?”王熙凤皱起眉头,“李瓶儿都已经‘病故’了,她的丫鬟怎么还敢在府里兴风作浪?而且,小菱不是早就被撵出府了吗?”
“老奴也不知道。”刘老栓哭着说,“小菱只说让老奴照做,其他的什么都没说。她给了老奴药之后,就再也没露面了。老奴也是一时糊涂,才犯了错,求二奶奶饶了老奴吧!”
王熙凤盯着刘老栓看了片刻,见他哭得撕心裂肺,不像是在说谎,便冷声道:“你私藏禁药,还想毒害月姨娘和她腹中的孩子,罪大恶极!来人!把刘老栓拖下去,打五十大板,然后发卖到偏远地方,永世不得回金陵!”
“多谢二奶奶饶命!多谢二奶奶饶命!”刘老栓连忙磕头谢恩,被两个婆子拖了下去。
处理完刘老栓,王熙凤又让人去追查小菱的下落,可查了几天,却一点消息都没有——有人说小菱被撵出府后,回了老家;也有人说她去了外地,没人知道她到底在哪里。
药房也进行了一**清洗,所有和刘老栓有过接触的下人,都被调离了药房,换成了王熙凤的心腹。
消息传到揽月轩时,沈月娥正在院子里散步。翠儿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她后,她愣在原地,半天没说话。
李瓶儿?小菱?这怎么可能?李瓶儿不是早就“病故”了吗?而且,李瓶儿在府里时,和她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派人害她?
难道是李瓶儿根本就没死?所谓的“病故”,只是她脱身的借口?然后她躲在暗处,指使旧部继续在府里搞事?
可沈月娥又觉得不对劲。李瓶儿若是真的没死,她为什么要针对自己?她和李瓶儿之间,从来没有过矛盾。而且,赤蝎涎是宫廷禁药,李瓶儿只是个姨娘,就算她没死,也未必能弄到这种药。
更有可能的是,有人在利用李瓶儿的名义,借小菱的手来害她。那个幕后黑手,知道李瓶儿已经“死”了,没办法为自己辩解,所以才故意把线索引到她身上,让自己成为替罪羊,而真正的黑手,则可以继续隐藏在暗处。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越来越清晰。对方先是利用赵姨娘闹事,然后是邢夫人送毒锦缎,接着是在安胎药里下赤蝎涎,现在又把线索引到李瓶儿身上——每一次,都能找到一个替罪羊,而真正的幕后黑手,却始终藏在阴影里,从未露面。
这个人,不仅势力庞大,而且心思缜密,手段狠毒,对府里的人和事都了如指掌,甚至能操控所有人的命运。
沈月娥扶着廊柱,只觉得一阵无力。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小心,足够警惕,却没想到,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她的防备是那么脆弱。对方就像猫捉老鼠一样,把她玩弄于股掌之间,而她却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
“姨娘,您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翠儿见她脸色苍白,连忙上前扶住她。
沈月娥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我没事。只是觉得,这府里的水,比我想象的还要深。”她看着院子里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秋风一吹,就落下几片,像生命一样,脆弱不堪。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翠儿的声音带着几分担忧,“二奶奶虽然彻查了药房,可幕后黑手还没找到,他肯定还会再动手的。”
沈月娥沉默了片刻,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不能再等了。我们不能一直被动挨打,必须主动出击。”她转头看向翠儿,“沈青那边有消息了吗?他有没有查到赤蝎涎的来源?”
翠儿摇了摇头:“还没有。沈青哥说,赤蝎涎是禁药,很少有人敢卖,他已经查了金陵城所有的药铺和黑市,都没找到线索。不过他说,他会继续查,绝不会放弃。”
沈月娥点了点头:“让他继续查。另外,你再去给潘金莲递个消息,问问她,知不知道李瓶儿以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或者有没有可能,有人在利用李瓶儿的名义做事。”
翠儿连忙点头:“我这就去。”
看着翠儿的背影,沈月娥心里暗暗发誓:不管幕后黑手是谁,不管他有多么强大,她都不会放弃。为了腹中的孩子,为了自己,她必须找出真相,让那个隐藏在暗处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接下来的几天,府里暂时平静了下来。王熙凤彻查药房后,府里的下人都变得格外谨慎,没人敢再轻举妄动;赵姨娘因为林知礼刚好转,一心扑在照顾孩子上,没心思来找麻烦;邢夫人也因为之前送锦缎的事,没再露面,像是在蛰伏。
沈月娥却没有放松警惕。她知道,这平静只是暂时的,幕后黑手还在暗处盯着她,随时可能再次动手。她每天除了养胎,就是思考对策,分析所有可能的线索,试图找出幕后黑手的蛛丝马迹。
潘金莲的回信也很快到了。她在纸条上写道:“李瓶儿昔年曾与苏州织造府有往来,后因某事断绝。其心腹小菱,并非普通丫鬟,似与某隐秘势力有关。如今线索指向瓶儿,恐是有人借其旧怨或旧部,混淆视听。老太太库房或有瓶儿旧物,或藏线索。”
老太太的库房?沈月娥心里一动。李瓶儿以前深得老太太的喜欢,说不定真的有什么东西留在老太太那里。若是能找到那些东西,或许能发现一些线索。
可她怎么才能去老太太的库房呢?老太太的库房由鸳鸯亲自看管,戒备森严,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就在她思考的时候,常嬷嬷突然走了进来,神色有些怪异,不像平时那么平静,反而带着几分犹豫。
“姨娘,二奶奶让平儿姑娘传话,说……老太太屋里的鸳鸯姐姐,今天在收拾库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样旧物,像是以前李姨娘很宝贝的一本手抄经书。”常嬷嬷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鸳鸯姐姐说,那经书里面似乎夹了些东西,二奶奶让问您,要不要过去一同瞧瞧。”
李瓶儿的手抄经书?里面还夹了东西?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李瓶儿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老太太的库房里?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被发现,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若是巧合,那经书里夹的东西,或许真的能找到线索,帮她找出幕后黑手;可若是有人故意安排的,那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等着她跳进去。
她想起了之前的种种——邢夫人送的毒锦缎,安胎药里的赤蝎涎,还有被推出来当替罪羊的刘老栓和李瓶儿……每一次,都看似有线索,却都指向了错误的方向。这次的经书,会不会也是一样?
沈月娥看着常嬷嬷,试图从她的表情里看出些什么。可常嬷嬷垂着头,眼神躲闪,根本看不出任何异样。
“二奶奶还说,若是您身子不舒服,不去也没关系,她会让鸳鸯姐姐把经书送到您这里来。”常嬷嬷又补充了一句,语气依旧带着几分犹豫。
去,还是不去?沈月娥陷入了两难。若是去了,可能会陷入陷阱;若是不去,又可能错过重要的线索。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腹,腹中的孩子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给她力量。沈月娥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不管这是陷阱还是线索,她都必须去看看。若是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怎么能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替我回复二奶奶,我去。”沈月娥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几分坚定,“不过,我需要翠儿陪我一起去,另外,让平儿姑娘在荣禧堂等我,我们一起去老太太那里。”
她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确保自己的安全。若是真的有危险,有平儿和翠儿在,至少能多一份保障。
常嬷嬷点了点头:“老奴这就去回复二奶奶。”说完,便转身走了出去。
沈月娥看着常嬷嬷的背影,心里却没半点轻松。她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而这一次,她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希望,还是更深的绝望。
(本集完)
第66集 《处处谨慎防暗箭》 简单内容提示:
经历安胎药投毒事件后,沈月娥的警惕性提到最高,对衣食住行所有环节都亲自过问或让翠儿反复检查,不敢假手于人。她开始暗中观察和试探身边伺候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王熙凤派来的常嬷嬷和丫鬟,试图找出可能被收买或别有用心者。这种极度的谨慎让她显得有些疑神疑鬼,与常嬷嬷等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紧张,也让她感到身心俱疲,孤立感加深。她可能再次秘密联系叶郎中,寻求孕期保健和防毒方面的专业指导,或通过沈青在外购买可靠的食物药材,以绕开府内可能被渗透的渠道。沈月娥这种“草木皆兵”的状态能维持多久?她能否成功识别出身边的隐患?在极度戒备中,她是否会因压力过大而影响胎像?那本李瓶儿的经书又会引出什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