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的风已带了凉意,透过半开的窗棂钻进揽月轩,吹得烛火微微摇曳,映得屋内的影子忽明忽暗。沈月娥刚把那碗气味可疑的安神汤挪到桌角,还没来得及细想常嬷嬷的反常,院门外就传来一阵急促得几乎要踩碎青石板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小丫鬟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发髻散了半边,左边的鞋子早就跑没了,露着的脚踝上还沾着泥土和草屑,脸上满是泪痕,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得几乎喘不过气。
“月……月姨娘!不好了!出大事了!”小丫鬟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带着浓重的哭腔,每说一个字都要抽噎一下,“知礼哥儿……知礼哥儿他……他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从下午就开始上吐下泻,浑身烫得吓人,刚才……刚才突然就抽搐起来了!赵姨娘抱着哥儿哭得快晕过去了,她……她还说,是您害的!说您记恨前几日的事,所以对哥儿下了毒手!”
“哐当”一声,沈月娥手里刚端起来的茶杯掉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溅在她的裙摆上,她却浑然不觉——林知礼病重?赵姨娘指控她下毒?这盆脏水泼得又急又狠,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本就紧绷的神经像是被猛地扯了一下,疼得她指尖发麻。
身旁的常嬷嬷反应比她更快,手里的托盘“啪”地落在桌上,里面的茶盏晃了晃,滚烫的茶水洒出来,烫得她手背上瞬间红了一片,可她连揉都没揉,脸色煞白地冲上前一步,声音发颤地追问:“你说什么?知礼哥儿怎么了?赵姨娘有没有立刻去请大夫?!”
她的眼神里满是真切的慌乱,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连呼吸都变得急促——林知礼是林家目前唯一的男丁,是整个家族的根,无论她对沈月娥是什么态度,对这个孩子,她都不敢有半分轻慢。王熙凤派她来揽月轩,是为了监视,可若林知礼真出了意外,别说沈月娥,连她和王熙凤都得担责任。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她知道,此刻若是慌了神,或是急于辩解,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赵姨娘本就恨她入骨,府里的人又大多看她不顺眼,一旦她露出破绽,那些人只会顺水推舟,把所有罪责都推到她身上。
她缓缓蹲下身,伸手扶起那个还在哭的小丫鬟,指尖冰凉,语气却异常沉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先别哭,慌有什么用?哥儿病了,最要紧的是立刻请大夫,不是在这里哭哭啼啼地指控人!你现在就回去告诉赵姨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沈月娥行事光明磊落,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更不会对一个孩子下手!”
她顿了顿,眼神锐利了几分,声音也提高了些许:“若是她再胡言乱语,耽误了请大夫的时间,导致哥儿有个三长两短,这个责任,她担得起吗?府里的人担得起吗?你让她好好想清楚!”
小丫鬟被她的气势镇住,哭声渐渐停了下来,抽噎着点了点头,抹了把眼泪,踉跄着爬起来,转身就往外跑,连掉在地上的鞋子都忘了捡。
常嬷嬷看着小丫鬟的背影,又转头看向沈月娥,眼神复杂得很——有怀疑,有审视,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把话咽了回去。
沈月娥不等她开口,便先一步说道:“嬷嬷也听到了,这事太蹊跷。我自从赵姨娘闹事之后,就被二奶奶变相禁足在揽月轩,半步都没出去过,身边时时刻刻都有丫鬟婆子看着,怎么可能去害赵姨娘院里的哥儿?这分明是有人蓄意构陷,想借赵姨娘的手,置我于死地!”
她上前一步,目光坦然地迎上常嬷嬷的视线:“嬷嬷是二奶奶派来的人,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您更该稳住局面。您现在就去荣禧堂回禀二奶奶,把这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她,请她立刻派人来主持公道,同时严查哥儿病前吃了什么、接触过什么人、用过什么东西,一定要揪出真凶!这样既能还哥儿一个公道,也能还我一个清白,不是吗?”
这番话,既点明了自己没有作案的条件,又把常嬷嬷和王熙凤都拉到了“主持公道”的立场上——常嬷嬷若是不去报信,或是拖延时间,一旦事情闹大,她作为王熙凤的人,也脱不了干系。
常嬷嬷深深看了沈月娥一眼,似乎在判断她话里的真假。过了片刻,她才缓缓点头,语气恢复了几分沉稳:“姨娘说的是,此事非同小可,老奴这就去回禀二奶奶。”说完,她也顾不得收拾桌上的狼藉,快步转身,几乎是小跑着出了院门。
常嬷嬷一走,屋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空气像是结了冰,连烛火的跳动都显得格外刺耳。翠儿刚才一直站在角落,吓得脸色发白,此刻才敢走上前,声音还在发抖:“姨娘……她们怎么能这么血口喷人!知礼哥儿才多大啊,还是个孩子,她们怎么忍心对他下手,还要把脏水泼到您身上!”
沈月娥坐在椅子上,双手轻轻按在小腹上,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刚才强装镇定,其实她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膛,腹中的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她的紧张,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安慰她。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已经没了慌乱,只剩下冰冷的清明:“是邢夫人。”她几乎可以肯定,这一定是邢夫人的手笔。赵姨娘虽然蠢,但虎毒不食子,她绝不会拿自己的儿子来设局;而邢夫人,既恨她怀了孩子,又想打压王熙凤,这次的事,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若是林知礼死了,赵姨娘必定会疯了一样报复她,她就算不死,也会被老爷厌弃,腹中的孩子也会变成“不祥之人”;就算林知礼活下来,她“下毒”的罪名也洗不清,往后在府里再也抬不起头。
这一招,实在是毒辣至极。
“翠儿,”沈月娥压低声音,眼神变得异常严肃,“你现在立刻想办法,通过之前沈青说的那个渠道,给潘姑娘递个消息。不用多说,就问她两个问题:一是哥儿现在的症状,像是中了什么毒;二是这种毒通常会混在什么东西里给人吃下。记住,一定要小心,不能被任何人发现,速去速回!”
她知道,府里的太医虽然医术不错,但未必能立刻认出所有的毒,而且太医受府里势力掣肘,未必会说实话。而潘金莲见识广博,对各种阴私手段了如指掌,说不定能从症状上判断出是什么毒,这样她也能提前有个准备,甚至能找到下毒的线索。
翠儿虽然还有些害怕,但看到沈月娥坚定的眼神,还是用力点了点头:“姨娘放心,我一定办好!”她转身走到衣柜前,假装要拿衣服,实则从衣柜最里面的夹层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装着几颗特制的、染了颜色的红豆——这是她和沈青约定的信号,红豆代表有紧急消息。
她把布包揣在怀里,又拿起一个空的菜篮子,对沈月娥说:“姨娘,我去院子角落倒垃圾,顺便……顺便看看情况。”说完,她快步走出屋门,脚步看似随意,实则一直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确定没人跟着,才绕到院子后面的角门——那里有一个小小的狗洞,是沈青之前发现的,专门用来传递消息。
她蹲在狗洞旁,假装系鞋带,悄悄把布包从狗洞塞了出去,又从里面摸出一个早就放在那里的、装着针线的小盒子——这是约定好的,传递消息后用针线盒做掩饰,免得被人怀疑。
做完这一切,她才提着空菜篮子,慢悠悠地走回屋,对沈月娥轻轻点了点头——消息已经送出去了。
沈月娥松了口气,却依旧不敢放松。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仔细回想近日府里的动静:赵姨娘被禁足后,秋爽斋的下人都是邢夫人那边派去的;大厨房负责给秋爽斋送点心的,也是邢夫人的心腹;还有王善保家的,前几日还去秋爽斋看过赵姨娘……种种线索,都指向邢夫人。
可她又有些犹豫——林知礼毕竟是林家的嫡孙,邢夫人就算再恨她,真的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对一个孩子下手吗?万一事情败露,她在府里就彻底完了。难道……是那个隐藏在账本背后的黑手?那个人之前几次对她下手都没成功,这次会不会是想借毒害林知礼来制造混乱,趁机扳倒她,甚至嫁祸给邢夫人,坐收渔翁之利?
思绪像一团乱麻,越理越乱。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随着王熙凤那带着怒气的声音:“都给我快点!若是耽误了事儿,仔细你们的皮!”
沈月娥立刻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裙摆——王熙凤来了。
很快,王熙凤就带着平儿和几个管事嬷嬷走进了屋。她今天穿了一身深紫色的缎面旗袍,领口绣着金线,显得格外威严,只是脸色铁青,眼神锐利得像刀子,扫过屋内时,带着浓浓的审视。
她先是目光如炬地盯着沈月娥看了片刻,似乎在判断她有没有说谎,确认她神色平静,没有丝毫慌乱后,才开口问道:“刚才常嬷嬷把事情都跟我说了,你老实告诉我,这事到底跟你有没有关系?”
“二奶奶明鉴!”沈月娥上前一步,微微屈膝行礼,语气恳切,眼神坦然,“妾身自从赵姨娘闹事之后,就被您下令‘安心养胎’,不得随意出揽月轩,院里的丫鬟婆子都是您派来的,妾身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看着,怎么可能去害知礼哥儿?”
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王熙凤:“而且,妾身也是快要当母亲的人,怎么会对一个无辜的孩子下毒手?这分明是有人故意设局,想借赵姨娘的手除掉妾身,同时还能搅乱府里的局面,一举两得!还请二奶奶务必查明真相,还妾身和哥儿一个公道!”
她特意把“一举两得”这四个字说得很重,就是想提醒王熙凤——这件事不只是针对她,很可能也针对王熙凤。毕竟,王熙凤是府里的当家奶奶,府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她难辞其咎,邢夫人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打压她的权势。
王熙凤盯着沈月娥看了足足有半盏茶的功夫,眼神里的审视渐渐淡了些。她心里其实也清楚,沈月娥没那么蠢——在自己被严密监视的情况下,去毒害府里唯一的男丁,这简直是自寻死路。而且,沈月娥若是想害林知礼,有的是机会,没必要选在这个敏感的时候。
但怀疑归怀疑,这盆脏水既然泼到了沈月娥身上,就必须查个水落石出,否则后宅永无宁日,她这个当家奶奶也没法向老爷和老太太交代。
“你放心,”王熙凤缓缓开口,语气缓和了些许,“若是真的跟你没关系,我绝不会让你受冤屈。但在事情查清楚之前,为了避免再生事端,你必须待在揽月轩里,一步都不能出去,也不能见任何人——包括翠儿,除非是我允许的。”
这等于变相地把她软禁了。沈月娥心里苦笑,却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至少能证明自己没有逃跑的意图,也能避免被人再次陷害。她点了点头:“妾身明白,一切都听二奶奶的安排。”
就在这时,翠儿悄悄走到沈月娥身边,用只有她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姨娘,潘姑娘那边有回信了。”
沈月娥心中一喜,不动声色地对翠儿使了个眼色,让她把信拿出来。翠儿会意,从袖口里掏出一张折叠得很小的纸条,趁着王熙凤和管事嬷嬷说话的间隙,悄悄递给了沈月娥。
沈月娥把纸条攥在手心,等王熙凤安排好下人看守揽月轩后,才借口身体不适,回到内屋。她关上门,小心翼翼地展开纸条——上面是潘金莲娟秀的字迹,只有寥寥几行:“症状似中‘番木鳖’毒,微量可致吐泻、高热、惊厥,量大致命。此毒味苦,多混于甜食、蜜饯或糕点中,掩其苦味。”
番木鳖!沈月娥的心脏猛地一缩。她小时候听母亲说过,番木鳖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药材,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让人中毒,而且发作很快,若是救治不及时,必死无疑。最关键的是,这种毒味道很苦,很难直接让人吃下去,所以下毒的人通常会把它磨成粉末,混在甜食里——而林知礼是个孩子,最喜欢吃甜食,杏仁酪、蜜饯、桂花糕这些,都是他常吃的。
难道……是杏仁酪?沈月娥突然想起,前几日她听翠儿说,秋爽斋的小丫鬟每天都会去大厨房领一碗杏仁酪,给林知礼当下午的点心。若是有人在杏仁酪里下了番木鳖粉,林知礼肯定会吃下去,而且不会起疑心。
就在她思索的时候,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平儿快步走了进来,对沈月娥说:“月姨娘,张太医已经到秋爽斋了,刚确诊知礼哥儿是中了番木鳖毒,幸好摄入量不多,而且发现得及时,已经用了催吐和解毒的药,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了,但还需要好好调理一段时间。”
她顿了顿,又道:“二奶奶已经下令,封锁秋爽斋,所有接触过知礼哥儿饮食和用具的下人都被看管起来了,现在正在大厨房查那碗杏仁酪的来源。”
沈月娥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林知礼没事就好,只要他活着,她的嫌疑就更容易洗清。她连忙问道:“那碗杏仁酪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做的?又是谁送过去的?”
“听说是大厨房一个负责做甜点的粗使婆子做的,然后由秋爽斋的一个小丫鬟领回去的。”平儿回答道,“二奶奶已经派人去抓那个粗使婆子了,应该很快就有结果。”
沈月娥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她知道,这个粗使婆子很可能只是个替罪羊,真正的幕后黑手,还隐藏在暗处。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揽月轩里一片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显示着府里正在进行紧张的调查。沈月娥坐在屋里,心里七上八下的,既担心林知礼的情况,又担心调查结果会对自己不利。
直到天快亮的时候,常嬷嬷才匆匆回来,脸色疲惫,却带着一丝凝重。她走到沈月娥面前,缓缓说道:“姨娘,事情查清楚了。那个负责做杏仁酪的粗使婆子,已经招认了,说是受了邢夫人院里一个叫小红的二等丫鬟的指使,还收了那个丫鬟给的五十两银子,才把番木鳖粉混在杏仁酪里的。”
“那小红呢?她招认了吗?”沈月娥连忙问道。
常嬷嬷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我们派人去邢夫人院里抓小红的时候,发现她已经在自己的屋里悬梁自尽了,还留下了一封认罪书。上面说,她之前因为不小心打碎了赵姨娘的一支玉簪,被赵姨娘狠狠责罚了一顿,心里怀恨在心,所以才想毒害知礼哥儿,报复赵姨娘,跟其他人没有关系。”
又是这样!沈月娥心里冷笑——弃车保帅,断尾求生,这手段也太拙劣了。一个小小的二等丫鬟,就算再恨赵姨娘,也绝不敢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去毒害府里的嫡孙,而且她哪里来的番木鳖?又哪里来的五十两银子去收买粗使婆子?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指使,等事情败露了,就杀了小红灭口,让她来背这个黑锅。
常嬷嬷似乎也看出了其中的破绽,语气沉重地说:“二奶奶也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可小红已经死了,那个粗使婆子又一口咬定是小红指使的,没有其他证据指向别人。而且,邢夫人那边也哭哭啼啼地来求情,说自己是受了奴才的蒙蔽,不知道小红的所作所为,还说愿意拿出一百两银子,给知礼哥儿补身体,算是赔罪。”
沈月娥沉默了。邢夫人这是算准了没有证据,所以才敢这么嚣张。她既除掉了心腹小红,又洗清了自己的嫌疑,还能让王熙凤吃个哑巴亏,简直是一举三得。
没过多久,王熙凤就派人来通知沈月娥,事情已经“解决”了——那个粗使婆子被乱棍打死,尸体扔到乱葬岗,以儆效尤;邢夫人因为治下不严,被老爷严厉申饬了一顿,罚了三个月的月钱;赵姨娘虽然还有些怀疑,但林知礼已经没事了,而且没有证据证明是沈月娥做的,她也只能暂时作罢。
一场风波,看似以处死一个奴才、申饬一个主子而告终,但府里的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黑手,依旧隐藏在暗处,像一条毒蛇,随时可能再次露出獠牙。
沈月娥的嫌疑虽然被洗清了,但她心里却没有丝毫轻松。她靠在窗边,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第一次感到了深切的恐惧——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腹中的孩子。今天他们能对林知礼下手,明天就能对她的孩子下手;就算她千防万防,把孩子平安生下来,一个没有靠山、根基浅薄的庶出孩子,在这虎狼环伺的深宅大院里,又能活多久?赵姨娘的例子就在眼前,林知礼虽然是嫡孙,却还是差点死于非命,更何况她的孩子?
难道,她拼尽全力保护这个孩子,就是为了让他来这世上受苦,甚至可能夭折于各种“意外”之中吗?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一根刺,扎得她心口生疼。
夜色再次降临,揽月轩里静得可怕,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在空旷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沈月娥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双手轻轻抚摸着微微隆起来的小腹,腹中的孩子安静地睡着,偶尔轻轻动一下,像是在回应她的触摸。
一个此前从未敢细思的念头,此刻如同野草般在她心中疯长——把孩子抱给王熙凤抚养!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的时候,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心脏猛地抽搐了一下,像是被生生剜去了一块血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她在这冰冷的后宅里唯一的牵挂,她怎么舍得把孩子交给别人?
可她转念一想,王熙凤是府里的当家奶奶,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权势滔天,在府里说一不二。若是把孩子记在王熙凤名下,成为名义上的“嫡子”,有王熙凤的庇护,孩子不仅能平安长大,还能拥有光明的前程——无论是读书科举,还是将来继承家业,都比做一个庶出的孩子要容易得多。
而且,她主动提出把孩子交给王熙凤抚养,王熙凤必定会感激她,也会更加看重她。毕竟,王熙凤一直因为没有孩子而感到不安,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若是有了一个“嫡子”,她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这样一来,王熙凤不仅会保护孩子,也会保护她,甚至可能会帮她对付邢夫人和那个隐藏的黑手。
利与弊,情与理,在她心中激烈地交战着。一边是母子天性,是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是她无论如何都舍不得放弃的牵挂;一边是残酷的现实,是深宅大院里的生存法则,是能让孩子平安长大的唯一机会。
她翻来覆去,一夜未眠。天快亮的时候,她终于下定了决心——为了孩子的未来,她必须这么做。哪怕自己会承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哪怕会被人指责“狠心”,她也认了。
她想起潘金莲之前说过的话:“有时候,也得让别人忙起来,无暇他顾。”若是她主动提出把孩子交给王熙凤,王熙凤为了消化这个“意外之喜”,必然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巩固自己的地位上——比如应对邢夫人可能的反扑,安抚族中长辈的疑虑,甚至可能会提前为孩子铺路。这样一来,王熙凤就会暂时减少对她的监视,她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那个隐藏在账本背后的黑手,为自己和孩子彻底扫清障碍。
这个决定,既是一场豪赌,也是一条破局之路。她赌王熙凤会真心对待孩子,赌王熙凤会因为这个孩子而彻底站在她这边,赌她自己能够承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她起身下床,走到桌前,拿起那碗早已凉透的安神汤——常嬷嬷昨天送来的,她一直没敢喝。她打开窗户,把汤倒进窗外的盆栽里,看着黑色的汤药慢慢渗入泥土,心里暗暗发誓:在找到最佳时机,把孩子交给王熙凤之前,这个念头必须深埋心底,对任何人都不能透露半分,包括翠儿。
翠儿虽然忠心,但年纪还小,心思单纯,万一不小心说了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她关上窗户,整理了一下衣服,脸上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她需要更加谨慎,更加耐心,一边观察王熙凤的态度,一边寻找合适的时机。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她以为风波已经过去,至少能有几天平静的日子,却没想到,新的危险,已经悄然向她逼近。
接下来的几天,府里果然平静了许多。赵姨娘因为林知礼刚好转,一心扑在照顾孩子上,没心思来找她的麻烦;邢夫人因为被老爷申饬,又失去了一个心腹,暂时收敛了锋芒,没再搞什么小动作;王熙凤则忙着处理府里的各种事务,偶尔派人来问问她的身体情况,也没再多说什么。
沈月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院子里散步,或者看一些孕期养护的书,看似悠闲,实则一直在观察着府里的动静,尤其是王熙凤的态度。她发现,王熙凤每次提到林知礼的时候,眼神里都会流露出一丝羡慕,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显然,她对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件事,还是很在意的。
这让沈月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把孩子交给王熙凤,是对的。
这天上午,阳光正好,沈月娥正由翠儿扶着在院子里散步,欣赏着院中的海棠花。忽然,常嬷嬷引着一个面生的管事嬷嬷走了进来,那个管事嬷嬷穿着一身深蓝色的绸缎衣裙,头上戴着一支银质的簪子,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似乎放着什么东西。
常嬷嬷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快步走到沈月娥面前,语气格外温和:“姨娘,这位是太太院里的张嬷嬷,是太太娘家那边派来的。太太娘家刚送来了一批最新的苏绣锦缎,说是宫里都稀罕的花样,太太想着姨娘有孕在身,穿些鲜亮的衣裳心情会更好,特意让张嬷嬷送一匹过来,给姨娘裁制新衣服。”
张嬷嬷连忙上前一步,微微屈膝行礼,脸上堆满了笑容:“见过月姨娘。这锦缎是我们家小姐特意从苏州定制的,上面的凤凰牡丹图,是最好的绣娘绣了三个月才完成的,颜色鲜亮,料子也柔软,最适合孕妇穿了。”她说着,打开手中的木盒——里面果然放着一匹锦缎,颜色是极其鲜艳的正红色,上面绣着展翅的凤凰和盛开的牡丹,金线勾勒的轮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流光溢彩,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沈月娥心中一动——邢夫人怎么会突然这么好心,给她送这么贵重的锦缎?前几日还在设计陷害她,现在却又送东西来,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她脸上不动声色,露出一丝感激的笑容:“多谢太太费心,也多谢张嬷嬷跑一趟。这么贵重的锦缎,我实在受之有愧。”
“姨娘客气了。”张嬷嬷笑着说,“您现在怀了老爷的骨肉,是府里的功臣,太太疼您还来不及呢,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沈月娥点了点头,正准备让翠儿接过锦缎,目光无意间扫过张嬷嬷低垂的手——张嬷嬷的指甲修剪得很整齐,却在右手食指的指甲缝里,沾着些许不起眼的、暗红色的粉末,像是某种药材磨成的粉,又像是干涸的血迹。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沉。
她记得,潘金莲之前跟她说过,有些毒药是暗红色的粉末,比如“腐肌草”的汁液提炼后,干燥了就是暗红色的;还有一种叫“朱砂”的毒药,也是暗红色的,微量就能让人慢性中毒,时间长了,会损伤五脏六腑,尤其是对孕妇和胎儿,危害极大。
张嬷嬷指甲缝里的暗红色粉末,到底是什么?是不小心沾到的,还是故意带进来的?这匹锦缎上,会不会也沾了这种粉末?
沈月娥的后背瞬间渗出了一层冷汗,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僵硬起来。她强装镇定,对翠儿说:“翠儿,你先把锦缎收起来,小心点,别弄坏了。”她特意强调“小心点”,是想提醒翠儿,这锦缎可能有问题。
翠儿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到沈月娥眼神里的警示,还是连忙点头,小心翼翼地接过锦缎,抱在怀里。
张嬷嬷似乎没有察觉到沈月娥的异样,又说了几句客套话,才跟着常嬷嬷离开了。
她们一走,沈月娥立刻拉着翠儿回到屋里,关上门,压低声音说:“翠儿,你把锦缎放在桌上,别用手直接碰,戴上手套,仔细检查一下,看看上面有没有什么异样的粉末或者痕迹,尤其是边角和接缝的地方。”
翠儿连忙点头,从衣柜里拿出一双干净的棉手套戴上,小心翼翼地把锦缎铺在桌上,一寸一寸地仔细检查起来。
沈月娥则站在一旁,心提到了嗓子眼,紧紧盯着翠儿的动作。她知道,这很可能是邢夫人的又一次陷害,若是锦缎上真的有毒粉,她一旦接触,或者穿在身上,不仅自己会中毒,腹中的孩子也会有危险。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翠儿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忽然,她的动作顿住了,眼神变得惊恐起来:“姨娘……您看这里!”
沈月娥连忙凑上前——只见锦缎的边角处,有几处极其细微的暗红色斑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而且凑近了闻,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类似铁锈的味道。
是毒粉!沈月娥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几乎喘不过气来。邢夫人,竟然真的这么狠心,连一件衣服都不肯放过她!
(本集完)
第65集 《瓶儿暗下堕胎药》 简单内容提示:
已被移至庄子“静养”的李瓶儿可能被幕后黑手重新启用,或因不甘而自行行动,将手伸向了沈月娥。李瓶儿或其代理人,利用沈月娥孕期所需,通过某些看似无害的渠道,暗中掺入不易察觉的堕胎药物。沈月娥凭借日益增长的警惕心和对药材的了解,在最后关头识破了堕胎药的阴谋,惊出一身冷汗。沈月娥暗中追查药物来源,线索隐隐指向与李瓶儿相关的旧人或庄子,发现她人虽不在府中,但影响力与恶毒并未消散。沈月娥能否成功避开这次暗算?她会如何反击远在庄子的李瓶儿?此事是否意味着幕后黑手改变了策略,开始启用这些“旧刀”?
“月……月姨娘!不好了!出大事了!”小丫鬟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带着浓重的哭腔,每说一个字都要抽噎一下,“知礼哥儿……知礼哥儿他……他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从下午就开始上吐下泻,浑身烫得吓人,刚才……刚才突然就抽搐起来了!赵姨娘抱着哥儿哭得快晕过去了,她……她还说,是您害的!说您记恨前几日的事,所以对哥儿下了毒手!”
“哐当”一声,沈月娥手里刚端起来的茶杯掉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溅在她的裙摆上,她却浑然不觉——林知礼病重?赵姨娘指控她下毒?这盆脏水泼得又急又狠,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本就紧绷的神经像是被猛地扯了一下,疼得她指尖发麻。
身旁的常嬷嬷反应比她更快,手里的托盘“啪”地落在桌上,里面的茶盏晃了晃,滚烫的茶水洒出来,烫得她手背上瞬间红了一片,可她连揉都没揉,脸色煞白地冲上前一步,声音发颤地追问:“你说什么?知礼哥儿怎么了?赵姨娘有没有立刻去请大夫?!”
她的眼神里满是真切的慌乱,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连呼吸都变得急促——林知礼是林家目前唯一的男丁,是整个家族的根,无论她对沈月娥是什么态度,对这个孩子,她都不敢有半分轻慢。王熙凤派她来揽月轩,是为了监视,可若林知礼真出了意外,别说沈月娥,连她和王熙凤都得担责任。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她知道,此刻若是慌了神,或是急于辩解,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赵姨娘本就恨她入骨,府里的人又大多看她不顺眼,一旦她露出破绽,那些人只会顺水推舟,把所有罪责都推到她身上。
她缓缓蹲下身,伸手扶起那个还在哭的小丫鬟,指尖冰凉,语气却异常沉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先别哭,慌有什么用?哥儿病了,最要紧的是立刻请大夫,不是在这里哭哭啼啼地指控人!你现在就回去告诉赵姨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沈月娥行事光明磊落,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更不会对一个孩子下手!”
她顿了顿,眼神锐利了几分,声音也提高了些许:“若是她再胡言乱语,耽误了请大夫的时间,导致哥儿有个三长两短,这个责任,她担得起吗?府里的人担得起吗?你让她好好想清楚!”
小丫鬟被她的气势镇住,哭声渐渐停了下来,抽噎着点了点头,抹了把眼泪,踉跄着爬起来,转身就往外跑,连掉在地上的鞋子都忘了捡。
常嬷嬷看着小丫鬟的背影,又转头看向沈月娥,眼神复杂得很——有怀疑,有审视,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把话咽了回去。
沈月娥不等她开口,便先一步说道:“嬷嬷也听到了,这事太蹊跷。我自从赵姨娘闹事之后,就被二奶奶变相禁足在揽月轩,半步都没出去过,身边时时刻刻都有丫鬟婆子看着,怎么可能去害赵姨娘院里的哥儿?这分明是有人蓄意构陷,想借赵姨娘的手,置我于死地!”
她上前一步,目光坦然地迎上常嬷嬷的视线:“嬷嬷是二奶奶派来的人,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您更该稳住局面。您现在就去荣禧堂回禀二奶奶,把这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她,请她立刻派人来主持公道,同时严查哥儿病前吃了什么、接触过什么人、用过什么东西,一定要揪出真凶!这样既能还哥儿一个公道,也能还我一个清白,不是吗?”
这番话,既点明了自己没有作案的条件,又把常嬷嬷和王熙凤都拉到了“主持公道”的立场上——常嬷嬷若是不去报信,或是拖延时间,一旦事情闹大,她作为王熙凤的人,也脱不了干系。
常嬷嬷深深看了沈月娥一眼,似乎在判断她话里的真假。过了片刻,她才缓缓点头,语气恢复了几分沉稳:“姨娘说的是,此事非同小可,老奴这就去回禀二奶奶。”说完,她也顾不得收拾桌上的狼藉,快步转身,几乎是小跑着出了院门。
常嬷嬷一走,屋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空气像是结了冰,连烛火的跳动都显得格外刺耳。翠儿刚才一直站在角落,吓得脸色发白,此刻才敢走上前,声音还在发抖:“姨娘……她们怎么能这么血口喷人!知礼哥儿才多大啊,还是个孩子,她们怎么忍心对他下手,还要把脏水泼到您身上!”
沈月娥坐在椅子上,双手轻轻按在小腹上,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刚才强装镇定,其实她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膛,腹中的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她的紧张,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安慰她。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已经没了慌乱,只剩下冰冷的清明:“是邢夫人。”她几乎可以肯定,这一定是邢夫人的手笔。赵姨娘虽然蠢,但虎毒不食子,她绝不会拿自己的儿子来设局;而邢夫人,既恨她怀了孩子,又想打压王熙凤,这次的事,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若是林知礼死了,赵姨娘必定会疯了一样报复她,她就算不死,也会被老爷厌弃,腹中的孩子也会变成“不祥之人”;就算林知礼活下来,她“下毒”的罪名也洗不清,往后在府里再也抬不起头。
这一招,实在是毒辣至极。
“翠儿,”沈月娥压低声音,眼神变得异常严肃,“你现在立刻想办法,通过之前沈青说的那个渠道,给潘姑娘递个消息。不用多说,就问她两个问题:一是哥儿现在的症状,像是中了什么毒;二是这种毒通常会混在什么东西里给人吃下。记住,一定要小心,不能被任何人发现,速去速回!”
她知道,府里的太医虽然医术不错,但未必能立刻认出所有的毒,而且太医受府里势力掣肘,未必会说实话。而潘金莲见识广博,对各种阴私手段了如指掌,说不定能从症状上判断出是什么毒,这样她也能提前有个准备,甚至能找到下毒的线索。
翠儿虽然还有些害怕,但看到沈月娥坚定的眼神,还是用力点了点头:“姨娘放心,我一定办好!”她转身走到衣柜前,假装要拿衣服,实则从衣柜最里面的夹层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装着几颗特制的、染了颜色的红豆——这是她和沈青约定的信号,红豆代表有紧急消息。
她把布包揣在怀里,又拿起一个空的菜篮子,对沈月娥说:“姨娘,我去院子角落倒垃圾,顺便……顺便看看情况。”说完,她快步走出屋门,脚步看似随意,实则一直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确定没人跟着,才绕到院子后面的角门——那里有一个小小的狗洞,是沈青之前发现的,专门用来传递消息。
她蹲在狗洞旁,假装系鞋带,悄悄把布包从狗洞塞了出去,又从里面摸出一个早就放在那里的、装着针线的小盒子——这是约定好的,传递消息后用针线盒做掩饰,免得被人怀疑。
做完这一切,她才提着空菜篮子,慢悠悠地走回屋,对沈月娥轻轻点了点头——消息已经送出去了。
沈月娥松了口气,却依旧不敢放松。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仔细回想近日府里的动静:赵姨娘被禁足后,秋爽斋的下人都是邢夫人那边派去的;大厨房负责给秋爽斋送点心的,也是邢夫人的心腹;还有王善保家的,前几日还去秋爽斋看过赵姨娘……种种线索,都指向邢夫人。
可她又有些犹豫——林知礼毕竟是林家的嫡孙,邢夫人就算再恨她,真的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对一个孩子下手吗?万一事情败露,她在府里就彻底完了。难道……是那个隐藏在账本背后的黑手?那个人之前几次对她下手都没成功,这次会不会是想借毒害林知礼来制造混乱,趁机扳倒她,甚至嫁祸给邢夫人,坐收渔翁之利?
思绪像一团乱麻,越理越乱。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随着王熙凤那带着怒气的声音:“都给我快点!若是耽误了事儿,仔细你们的皮!”
沈月娥立刻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裙摆——王熙凤来了。
很快,王熙凤就带着平儿和几个管事嬷嬷走进了屋。她今天穿了一身深紫色的缎面旗袍,领口绣着金线,显得格外威严,只是脸色铁青,眼神锐利得像刀子,扫过屋内时,带着浓浓的审视。
她先是目光如炬地盯着沈月娥看了片刻,似乎在判断她有没有说谎,确认她神色平静,没有丝毫慌乱后,才开口问道:“刚才常嬷嬷把事情都跟我说了,你老实告诉我,这事到底跟你有没有关系?”
“二奶奶明鉴!”沈月娥上前一步,微微屈膝行礼,语气恳切,眼神坦然,“妾身自从赵姨娘闹事之后,就被您下令‘安心养胎’,不得随意出揽月轩,院里的丫鬟婆子都是您派来的,妾身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看着,怎么可能去害知礼哥儿?”
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王熙凤:“而且,妾身也是快要当母亲的人,怎么会对一个无辜的孩子下毒手?这分明是有人故意设局,想借赵姨娘的手除掉妾身,同时还能搅乱府里的局面,一举两得!还请二奶奶务必查明真相,还妾身和哥儿一个公道!”
她特意把“一举两得”这四个字说得很重,就是想提醒王熙凤——这件事不只是针对她,很可能也针对王熙凤。毕竟,王熙凤是府里的当家奶奶,府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她难辞其咎,邢夫人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打压她的权势。
王熙凤盯着沈月娥看了足足有半盏茶的功夫,眼神里的审视渐渐淡了些。她心里其实也清楚,沈月娥没那么蠢——在自己被严密监视的情况下,去毒害府里唯一的男丁,这简直是自寻死路。而且,沈月娥若是想害林知礼,有的是机会,没必要选在这个敏感的时候。
但怀疑归怀疑,这盆脏水既然泼到了沈月娥身上,就必须查个水落石出,否则后宅永无宁日,她这个当家奶奶也没法向老爷和老太太交代。
“你放心,”王熙凤缓缓开口,语气缓和了些许,“若是真的跟你没关系,我绝不会让你受冤屈。但在事情查清楚之前,为了避免再生事端,你必须待在揽月轩里,一步都不能出去,也不能见任何人——包括翠儿,除非是我允许的。”
这等于变相地把她软禁了。沈月娥心里苦笑,却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至少能证明自己没有逃跑的意图,也能避免被人再次陷害。她点了点头:“妾身明白,一切都听二奶奶的安排。”
就在这时,翠儿悄悄走到沈月娥身边,用只有她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姨娘,潘姑娘那边有回信了。”
沈月娥心中一喜,不动声色地对翠儿使了个眼色,让她把信拿出来。翠儿会意,从袖口里掏出一张折叠得很小的纸条,趁着王熙凤和管事嬷嬷说话的间隙,悄悄递给了沈月娥。
沈月娥把纸条攥在手心,等王熙凤安排好下人看守揽月轩后,才借口身体不适,回到内屋。她关上门,小心翼翼地展开纸条——上面是潘金莲娟秀的字迹,只有寥寥几行:“症状似中‘番木鳖’毒,微量可致吐泻、高热、惊厥,量大致命。此毒味苦,多混于甜食、蜜饯或糕点中,掩其苦味。”
番木鳖!沈月娥的心脏猛地一缩。她小时候听母亲说过,番木鳖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药材,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让人中毒,而且发作很快,若是救治不及时,必死无疑。最关键的是,这种毒味道很苦,很难直接让人吃下去,所以下毒的人通常会把它磨成粉末,混在甜食里——而林知礼是个孩子,最喜欢吃甜食,杏仁酪、蜜饯、桂花糕这些,都是他常吃的。
难道……是杏仁酪?沈月娥突然想起,前几日她听翠儿说,秋爽斋的小丫鬟每天都会去大厨房领一碗杏仁酪,给林知礼当下午的点心。若是有人在杏仁酪里下了番木鳖粉,林知礼肯定会吃下去,而且不会起疑心。
就在她思索的时候,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平儿快步走了进来,对沈月娥说:“月姨娘,张太医已经到秋爽斋了,刚确诊知礼哥儿是中了番木鳖毒,幸好摄入量不多,而且发现得及时,已经用了催吐和解毒的药,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了,但还需要好好调理一段时间。”
她顿了顿,又道:“二奶奶已经下令,封锁秋爽斋,所有接触过知礼哥儿饮食和用具的下人都被看管起来了,现在正在大厨房查那碗杏仁酪的来源。”
沈月娥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林知礼没事就好,只要他活着,她的嫌疑就更容易洗清。她连忙问道:“那碗杏仁酪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做的?又是谁送过去的?”
“听说是大厨房一个负责做甜点的粗使婆子做的,然后由秋爽斋的一个小丫鬟领回去的。”平儿回答道,“二奶奶已经派人去抓那个粗使婆子了,应该很快就有结果。”
沈月娥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她知道,这个粗使婆子很可能只是个替罪羊,真正的幕后黑手,还隐藏在暗处。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揽月轩里一片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显示着府里正在进行紧张的调查。沈月娥坐在屋里,心里七上八下的,既担心林知礼的情况,又担心调查结果会对自己不利。
直到天快亮的时候,常嬷嬷才匆匆回来,脸色疲惫,却带着一丝凝重。她走到沈月娥面前,缓缓说道:“姨娘,事情查清楚了。那个负责做杏仁酪的粗使婆子,已经招认了,说是受了邢夫人院里一个叫小红的二等丫鬟的指使,还收了那个丫鬟给的五十两银子,才把番木鳖粉混在杏仁酪里的。”
“那小红呢?她招认了吗?”沈月娥连忙问道。
常嬷嬷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我们派人去邢夫人院里抓小红的时候,发现她已经在自己的屋里悬梁自尽了,还留下了一封认罪书。上面说,她之前因为不小心打碎了赵姨娘的一支玉簪,被赵姨娘狠狠责罚了一顿,心里怀恨在心,所以才想毒害知礼哥儿,报复赵姨娘,跟其他人没有关系。”
又是这样!沈月娥心里冷笑——弃车保帅,断尾求生,这手段也太拙劣了。一个小小的二等丫鬟,就算再恨赵姨娘,也绝不敢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去毒害府里的嫡孙,而且她哪里来的番木鳖?又哪里来的五十两银子去收买粗使婆子?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指使,等事情败露了,就杀了小红灭口,让她来背这个黑锅。
常嬷嬷似乎也看出了其中的破绽,语气沉重地说:“二奶奶也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可小红已经死了,那个粗使婆子又一口咬定是小红指使的,没有其他证据指向别人。而且,邢夫人那边也哭哭啼啼地来求情,说自己是受了奴才的蒙蔽,不知道小红的所作所为,还说愿意拿出一百两银子,给知礼哥儿补身体,算是赔罪。”
沈月娥沉默了。邢夫人这是算准了没有证据,所以才敢这么嚣张。她既除掉了心腹小红,又洗清了自己的嫌疑,还能让王熙凤吃个哑巴亏,简直是一举三得。
没过多久,王熙凤就派人来通知沈月娥,事情已经“解决”了——那个粗使婆子被乱棍打死,尸体扔到乱葬岗,以儆效尤;邢夫人因为治下不严,被老爷严厉申饬了一顿,罚了三个月的月钱;赵姨娘虽然还有些怀疑,但林知礼已经没事了,而且没有证据证明是沈月娥做的,她也只能暂时作罢。
一场风波,看似以处死一个奴才、申饬一个主子而告终,但府里的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黑手,依旧隐藏在暗处,像一条毒蛇,随时可能再次露出獠牙。
沈月娥的嫌疑虽然被洗清了,但她心里却没有丝毫轻松。她靠在窗边,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第一次感到了深切的恐惧——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腹中的孩子。今天他们能对林知礼下手,明天就能对她的孩子下手;就算她千防万防,把孩子平安生下来,一个没有靠山、根基浅薄的庶出孩子,在这虎狼环伺的深宅大院里,又能活多久?赵姨娘的例子就在眼前,林知礼虽然是嫡孙,却还是差点死于非命,更何况她的孩子?
难道,她拼尽全力保护这个孩子,就是为了让他来这世上受苦,甚至可能夭折于各种“意外”之中吗?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一根刺,扎得她心口生疼。
夜色再次降临,揽月轩里静得可怕,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在空旷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沈月娥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双手轻轻抚摸着微微隆起来的小腹,腹中的孩子安静地睡着,偶尔轻轻动一下,像是在回应她的触摸。
一个此前从未敢细思的念头,此刻如同野草般在她心中疯长——把孩子抱给王熙凤抚养!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的时候,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心脏猛地抽搐了一下,像是被生生剜去了一块血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她在这冰冷的后宅里唯一的牵挂,她怎么舍得把孩子交给别人?
可她转念一想,王熙凤是府里的当家奶奶,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权势滔天,在府里说一不二。若是把孩子记在王熙凤名下,成为名义上的“嫡子”,有王熙凤的庇护,孩子不仅能平安长大,还能拥有光明的前程——无论是读书科举,还是将来继承家业,都比做一个庶出的孩子要容易得多。
而且,她主动提出把孩子交给王熙凤抚养,王熙凤必定会感激她,也会更加看重她。毕竟,王熙凤一直因为没有孩子而感到不安,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若是有了一个“嫡子”,她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这样一来,王熙凤不仅会保护孩子,也会保护她,甚至可能会帮她对付邢夫人和那个隐藏的黑手。
利与弊,情与理,在她心中激烈地交战着。一边是母子天性,是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是她无论如何都舍不得放弃的牵挂;一边是残酷的现实,是深宅大院里的生存法则,是能让孩子平安长大的唯一机会。
她翻来覆去,一夜未眠。天快亮的时候,她终于下定了决心——为了孩子的未来,她必须这么做。哪怕自己会承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哪怕会被人指责“狠心”,她也认了。
她想起潘金莲之前说过的话:“有时候,也得让别人忙起来,无暇他顾。”若是她主动提出把孩子交给王熙凤,王熙凤为了消化这个“意外之喜”,必然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巩固自己的地位上——比如应对邢夫人可能的反扑,安抚族中长辈的疑虑,甚至可能会提前为孩子铺路。这样一来,王熙凤就会暂时减少对她的监视,她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那个隐藏在账本背后的黑手,为自己和孩子彻底扫清障碍。
这个决定,既是一场豪赌,也是一条破局之路。她赌王熙凤会真心对待孩子,赌王熙凤会因为这个孩子而彻底站在她这边,赌她自己能够承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她起身下床,走到桌前,拿起那碗早已凉透的安神汤——常嬷嬷昨天送来的,她一直没敢喝。她打开窗户,把汤倒进窗外的盆栽里,看着黑色的汤药慢慢渗入泥土,心里暗暗发誓:在找到最佳时机,把孩子交给王熙凤之前,这个念头必须深埋心底,对任何人都不能透露半分,包括翠儿。
翠儿虽然忠心,但年纪还小,心思单纯,万一不小心说了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她关上窗户,整理了一下衣服,脸上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她需要更加谨慎,更加耐心,一边观察王熙凤的态度,一边寻找合适的时机。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她以为风波已经过去,至少能有几天平静的日子,却没想到,新的危险,已经悄然向她逼近。
接下来的几天,府里果然平静了许多。赵姨娘因为林知礼刚好转,一心扑在照顾孩子上,没心思来找她的麻烦;邢夫人因为被老爷申饬,又失去了一个心腹,暂时收敛了锋芒,没再搞什么小动作;王熙凤则忙着处理府里的各种事务,偶尔派人来问问她的身体情况,也没再多说什么。
沈月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院子里散步,或者看一些孕期养护的书,看似悠闲,实则一直在观察着府里的动静,尤其是王熙凤的态度。她发现,王熙凤每次提到林知礼的时候,眼神里都会流露出一丝羡慕,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显然,她对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件事,还是很在意的。
这让沈月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把孩子交给王熙凤,是对的。
这天上午,阳光正好,沈月娥正由翠儿扶着在院子里散步,欣赏着院中的海棠花。忽然,常嬷嬷引着一个面生的管事嬷嬷走了进来,那个管事嬷嬷穿着一身深蓝色的绸缎衣裙,头上戴着一支银质的簪子,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似乎放着什么东西。
常嬷嬷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快步走到沈月娥面前,语气格外温和:“姨娘,这位是太太院里的张嬷嬷,是太太娘家那边派来的。太太娘家刚送来了一批最新的苏绣锦缎,说是宫里都稀罕的花样,太太想着姨娘有孕在身,穿些鲜亮的衣裳心情会更好,特意让张嬷嬷送一匹过来,给姨娘裁制新衣服。”
张嬷嬷连忙上前一步,微微屈膝行礼,脸上堆满了笑容:“见过月姨娘。这锦缎是我们家小姐特意从苏州定制的,上面的凤凰牡丹图,是最好的绣娘绣了三个月才完成的,颜色鲜亮,料子也柔软,最适合孕妇穿了。”她说着,打开手中的木盒——里面果然放着一匹锦缎,颜色是极其鲜艳的正红色,上面绣着展翅的凤凰和盛开的牡丹,金线勾勒的轮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流光溢彩,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沈月娥心中一动——邢夫人怎么会突然这么好心,给她送这么贵重的锦缎?前几日还在设计陷害她,现在却又送东西来,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她脸上不动声色,露出一丝感激的笑容:“多谢太太费心,也多谢张嬷嬷跑一趟。这么贵重的锦缎,我实在受之有愧。”
“姨娘客气了。”张嬷嬷笑着说,“您现在怀了老爷的骨肉,是府里的功臣,太太疼您还来不及呢,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沈月娥点了点头,正准备让翠儿接过锦缎,目光无意间扫过张嬷嬷低垂的手——张嬷嬷的指甲修剪得很整齐,却在右手食指的指甲缝里,沾着些许不起眼的、暗红色的粉末,像是某种药材磨成的粉,又像是干涸的血迹。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沉。
她记得,潘金莲之前跟她说过,有些毒药是暗红色的粉末,比如“腐肌草”的汁液提炼后,干燥了就是暗红色的;还有一种叫“朱砂”的毒药,也是暗红色的,微量就能让人慢性中毒,时间长了,会损伤五脏六腑,尤其是对孕妇和胎儿,危害极大。
张嬷嬷指甲缝里的暗红色粉末,到底是什么?是不小心沾到的,还是故意带进来的?这匹锦缎上,会不会也沾了这种粉末?
沈月娥的后背瞬间渗出了一层冷汗,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僵硬起来。她强装镇定,对翠儿说:“翠儿,你先把锦缎收起来,小心点,别弄坏了。”她特意强调“小心点”,是想提醒翠儿,这锦缎可能有问题。
翠儿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到沈月娥眼神里的警示,还是连忙点头,小心翼翼地接过锦缎,抱在怀里。
张嬷嬷似乎没有察觉到沈月娥的异样,又说了几句客套话,才跟着常嬷嬷离开了。
她们一走,沈月娥立刻拉着翠儿回到屋里,关上门,压低声音说:“翠儿,你把锦缎放在桌上,别用手直接碰,戴上手套,仔细检查一下,看看上面有没有什么异样的粉末或者痕迹,尤其是边角和接缝的地方。”
翠儿连忙点头,从衣柜里拿出一双干净的棉手套戴上,小心翼翼地把锦缎铺在桌上,一寸一寸地仔细检查起来。
沈月娥则站在一旁,心提到了嗓子眼,紧紧盯着翠儿的动作。她知道,这很可能是邢夫人的又一次陷害,若是锦缎上真的有毒粉,她一旦接触,或者穿在身上,不仅自己会中毒,腹中的孩子也会有危险。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翠儿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忽然,她的动作顿住了,眼神变得惊恐起来:“姨娘……您看这里!”
沈月娥连忙凑上前——只见锦缎的边角处,有几处极其细微的暗红色斑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而且凑近了闻,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类似铁锈的味道。
是毒粉!沈月娥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几乎喘不过气来。邢夫人,竟然真的这么狠心,连一件衣服都不肯放过她!
(本集完)
第65集 《瓶儿暗下堕胎药》 简单内容提示:
已被移至庄子“静养”的李瓶儿可能被幕后黑手重新启用,或因不甘而自行行动,将手伸向了沈月娥。李瓶儿或其代理人,利用沈月娥孕期所需,通过某些看似无害的渠道,暗中掺入不易察觉的堕胎药物。沈月娥凭借日益增长的警惕心和对药材的了解,在最后关头识破了堕胎药的阴谋,惊出一身冷汗。沈月娥暗中追查药物来源,线索隐隐指向与李瓶儿相关的旧人或庄子,发现她人虽不在府中,但影响力与恶毒并未消散。沈月娥能否成功避开这次暗算?她会如何反击远在庄子的李瓶儿?此事是否意味着幕后黑手改变了策略,开始启用这些“旧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