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祝贺,又点出了自己和李世民曾经的交情。
将双方的关系,巧妙地定位在了故人和盟友的层面,而非君臣。
魏征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这个传闻中杀伐果断的武夫,竟有如此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口才。
李岩仿佛没有看到他神色的变化,继续说道:“至于陛下的贺表和国书,李岩心领了。”
他转头对李铁柱等人说道:“铁柱,知节,你们听着。陛下刚刚登基,内有百废待兴,外有强敌环伺,正是需要我等出力的时刻!”
“陛下所言极是,长城内外,当守望相助!传我将令,镇北军上下,当以陛下国书为念,严守北疆,护我汉家百姓!但有任何突厥宵小胆敢南下,我李岩,必将他们碎尸万段,以贺陛下登基之喜!”
这一番话,更是说得漂亮至极!
他接下了李世民共抗外辱的话茬,却又巧妙地将守卫北疆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
言下之意很明白。
你李世民安心处理你的内部事务,北方的天,由我李岩给你顶着。
我帮你守国门,但你也别想对我指手画脚。
我们,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魏征深深地看了李岩一眼,这位以铁齿铜牙著称的谏臣,此刻竟发现自己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驳的言辞。
对方的态度恭敬,言辞恳切,句句不离为陛下分忧,护汉家百姓,你还能说什么?
“王爷深明大义,臣,佩服。”
良久,魏征只能躬身一拜,由衷地说道。
“来人,”
李岩朗声下令,“备上等酒宴,为魏大人接风洗尘!另外,再备上一份厚礼!”
他看向魏征,笑道:“还请魏大人代我,向太宗陛下转达最诚挚的祝贺。就说,北疆有我李岩一日,长安便可安稳一日。”
“待他日,我与陛下一同扫平漠北,再于长安城下,把酒言欢!”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长安。
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血腥政变,迎来了新主人的帝都,还未从改朝换代的震荡中完全恢复过来,便被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阴云所笼罩。
当突厥大军突破最后一道防线。
兵锋直抵渭水便桥之北的消息传来时。
整个长安城,彻底陷入了恐慌。
城门被紧急关闭,街道上往日繁华的景象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行色匆匆、满脸惊惧的百姓,和一队队紧急调动起来,却不成建制的城卫军。
压抑的钟声在城墙之上回荡,那是最高等级的战争警报!
太极殿内,气氛更是凝重到了冰点。
龙椅之上,刚刚登基不过数日的李世民,一身玄色龙袍,面沉如水。
他的下方,满朝文武,无论是他天策府的心腹旧部,还是刚刚归顺的前东宫与齐王府的官员,此刻脸上都写满了同一种情绪。
“十五万……十万控弦之士啊!”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臣,声音颤抖地说道。
“我长安城内,如今可战之兵,不足五万!就算前线士兵回来放手,但也根本来不及了,我们如何抵挡?如何抵挡啊?!”
“陛下!”
另一名官员出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泣声道,“国都兵力空虚,敌军势大,不可力敌!为保全皇家血脉,为我大唐江山社稷计,还请陛下暂避锋芒,迁都!迁都蜀中啊!”
迁都二字一出,大殿之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没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蜀道艰难,易守难攻!只要陛下安全,我们便有东山再起之日!”
尉迟恭站在武将之列,听到这些文官的怯懦之言,气得浑身发抖,猛地踏前一步,声如洪钟地怒吼道。
“放屁!!”
“自古以来,何曾有过敌军兵临城下,天子却弃都南逃的道理?!”
“你们这群贪生怕死的软骨头!谁再敢言迁都二字,俺老黑第一个拧下他的脑袋!”
尉迟恭的暴喝,总算镇住了一片哭爹喊娘的文臣。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改变不了眼下的绝境。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
这些人里,必然有人在想。
看吧,这就是你李世民弑兄逼父得来的皇位,现在,报应来了!
这是他登基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
也是对他这个新皇最严峻,最致命的考验!
若是应对不好,他这个贞观年号,恐怕就要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笑话了。
“玄龄,克明。”
李世民没有理会那些纷乱的言辞,只是看向了他最信任的两位谋主。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上前一步。
房玄龄沉声道:“陛下,迁都,乃是下下之策,未战先怯,必将动摇国本,尽失天下人心!万万不可!”
杜如晦则接着说道:“臣以为,眼下虽危,却未必是死局!突厥大军虽众,但其千里奔袭,粮草必然不济,其锋锐之气,必不能持久!我等要做的,只有一个字——拖!”
“如何拖?”李世民问道。
“陛下,亲临渭水!”
杜如晦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倾尽国库,将所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堆积于城头!”
“摆出议和的架势,以财帛动其心,以言辞惑其志!同时,急调关内各路兵马,日夜兼程,回援京师!”
“只要我们能拖上三五日,等到援军一至,则内外夹击,大事可成!”
这番话,让殿内众人看到了一丝希望,但随即又被更大的恐惧所淹没。
让皇帝亲身赴险,去面对二十万如狼似虎的突厥大军?
这……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万一颉利可汗不讲规矩,一声令下,那大唐岂不是瞬间就亡国了?
然而李世民的眼中,却迸发出了惊人的光彩。
置之死地而后生!
“朕,自晋阳起兵,戎马十余载,历经大小数百战,何曾畏惧过?”
“今日,朕为天子,身后,便是这长安城的百万军民,是大唐的万里江山!朕,退无可退!”
“传朕旨意!”
“命尉迟恭,尽起城中所有兵马,随朕……亲临渭水便桥!”
“命房玄龄、杜如晦,留守京城,安抚百姓,调度后方!”
“朕,要亲自去会一会,这位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
他的声音,不再有丝毫的动摇,只剩下属于帝王的,无可匹敌的决绝与霸气!
这一刻,这位刚刚通过血腥政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君王。
将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为他治下的帝国,堵上那最致命的缺口!
将双方的关系,巧妙地定位在了故人和盟友的层面,而非君臣。
魏征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这个传闻中杀伐果断的武夫,竟有如此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口才。
李岩仿佛没有看到他神色的变化,继续说道:“至于陛下的贺表和国书,李岩心领了。”
他转头对李铁柱等人说道:“铁柱,知节,你们听着。陛下刚刚登基,内有百废待兴,外有强敌环伺,正是需要我等出力的时刻!”
“陛下所言极是,长城内外,当守望相助!传我将令,镇北军上下,当以陛下国书为念,严守北疆,护我汉家百姓!但有任何突厥宵小胆敢南下,我李岩,必将他们碎尸万段,以贺陛下登基之喜!”
这一番话,更是说得漂亮至极!
他接下了李世民共抗外辱的话茬,却又巧妙地将守卫北疆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
言下之意很明白。
你李世民安心处理你的内部事务,北方的天,由我李岩给你顶着。
我帮你守国门,但你也别想对我指手画脚。
我们,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魏征深深地看了李岩一眼,这位以铁齿铜牙著称的谏臣,此刻竟发现自己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驳的言辞。
对方的态度恭敬,言辞恳切,句句不离为陛下分忧,护汉家百姓,你还能说什么?
“王爷深明大义,臣,佩服。”
良久,魏征只能躬身一拜,由衷地说道。
“来人,”
李岩朗声下令,“备上等酒宴,为魏大人接风洗尘!另外,再备上一份厚礼!”
他看向魏征,笑道:“还请魏大人代我,向太宗陛下转达最诚挚的祝贺。就说,北疆有我李岩一日,长安便可安稳一日。”
“待他日,我与陛下一同扫平漠北,再于长安城下,把酒言欢!”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长安。
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血腥政变,迎来了新主人的帝都,还未从改朝换代的震荡中完全恢复过来,便被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阴云所笼罩。
当突厥大军突破最后一道防线。
兵锋直抵渭水便桥之北的消息传来时。
整个长安城,彻底陷入了恐慌。
城门被紧急关闭,街道上往日繁华的景象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行色匆匆、满脸惊惧的百姓,和一队队紧急调动起来,却不成建制的城卫军。
压抑的钟声在城墙之上回荡,那是最高等级的战争警报!
太极殿内,气氛更是凝重到了冰点。
龙椅之上,刚刚登基不过数日的李世民,一身玄色龙袍,面沉如水。
他的下方,满朝文武,无论是他天策府的心腹旧部,还是刚刚归顺的前东宫与齐王府的官员,此刻脸上都写满了同一种情绪。
“十五万……十万控弦之士啊!”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臣,声音颤抖地说道。
“我长安城内,如今可战之兵,不足五万!就算前线士兵回来放手,但也根本来不及了,我们如何抵挡?如何抵挡啊?!”
“陛下!”
另一名官员出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泣声道,“国都兵力空虚,敌军势大,不可力敌!为保全皇家血脉,为我大唐江山社稷计,还请陛下暂避锋芒,迁都!迁都蜀中啊!”
迁都二字一出,大殿之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没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蜀道艰难,易守难攻!只要陛下安全,我们便有东山再起之日!”
尉迟恭站在武将之列,听到这些文官的怯懦之言,气得浑身发抖,猛地踏前一步,声如洪钟地怒吼道。
“放屁!!”
“自古以来,何曾有过敌军兵临城下,天子却弃都南逃的道理?!”
“你们这群贪生怕死的软骨头!谁再敢言迁都二字,俺老黑第一个拧下他的脑袋!”
尉迟恭的暴喝,总算镇住了一片哭爹喊娘的文臣。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改变不了眼下的绝境。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
这些人里,必然有人在想。
看吧,这就是你李世民弑兄逼父得来的皇位,现在,报应来了!
这是他登基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
也是对他这个新皇最严峻,最致命的考验!
若是应对不好,他这个贞观年号,恐怕就要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笑话了。
“玄龄,克明。”
李世民没有理会那些纷乱的言辞,只是看向了他最信任的两位谋主。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上前一步。
房玄龄沉声道:“陛下,迁都,乃是下下之策,未战先怯,必将动摇国本,尽失天下人心!万万不可!”
杜如晦则接着说道:“臣以为,眼下虽危,却未必是死局!突厥大军虽众,但其千里奔袭,粮草必然不济,其锋锐之气,必不能持久!我等要做的,只有一个字——拖!”
“如何拖?”李世民问道。
“陛下,亲临渭水!”
杜如晦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倾尽国库,将所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堆积于城头!”
“摆出议和的架势,以财帛动其心,以言辞惑其志!同时,急调关内各路兵马,日夜兼程,回援京师!”
“只要我们能拖上三五日,等到援军一至,则内外夹击,大事可成!”
这番话,让殿内众人看到了一丝希望,但随即又被更大的恐惧所淹没。
让皇帝亲身赴险,去面对二十万如狼似虎的突厥大军?
这……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万一颉利可汗不讲规矩,一声令下,那大唐岂不是瞬间就亡国了?
然而李世民的眼中,却迸发出了惊人的光彩。
置之死地而后生!
“朕,自晋阳起兵,戎马十余载,历经大小数百战,何曾畏惧过?”
“今日,朕为天子,身后,便是这长安城的百万军民,是大唐的万里江山!朕,退无可退!”
“传朕旨意!”
“命尉迟恭,尽起城中所有兵马,随朕……亲临渭水便桥!”
“命房玄龄、杜如晦,留守京城,安抚百姓,调度后方!”
“朕,要亲自去会一会,这位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
他的声音,不再有丝毫的动摇,只剩下属于帝王的,无可匹敌的决绝与霸气!
这一刻,这位刚刚通过血腥政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君王。
将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为他治下的帝国,堵上那最致命的缺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最新章节,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最新章节,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