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士远安慰道:
“陛下宽心,那武松必定不可持久。”
“为何?”
“微臣刚刚听闻,那秦王赵楷死了,被毒死的。”
“秦王,赵楷?”
方腊想了想,最后问道:
“就是武松跟随的那个三皇子么?”
祖士远回道:
“正是那人,那秦王与武松同科进士,关系莫逆。”
“秦王便是武松在朝廷的靠山,如今秦王死了,武松无有了靠山,早晚被夺了兵权去。”
方腊想了想,说道:
“既如此,你便派人往京师散播谣言,就说武松拥兵自重,图谋造反。”
“再说,他因着秦王死了,欲要投靠我。”
祖士远听闻,赞叹道:
“陛下好计策,如此那赵佶必定疑心,夺了武松的兵权。”
“那蔡京、高俅也要对武松下手,到那时候,再换了童贯的人来,我等必胜。”
方腊突然感觉阴郁的心情好了。
甩了甩袖子,方腊说道:
“那赵佶若真个夺了他的兵权,我也可以招揽他。”
“只要他愿意到我麾下来,朝中的官职,任凭他挑选。”
祖士远赞叹道:
“陛下真乃明主,能用仇人。”
“为了大业,朕不是那小气的人。”
祖士远拜了一拜,退出房间,当即安排人往北去。
...
武松在宜兴城住了一天,戴宗往兴庆府去了,武松就回了无锡城。
卢俊义、林冲等人已经知晓赵楷的死讯。
鲁智深性烈如火,几次三番要回京师报仇,都被林冲拦下。
武松一回来,鲁智深又再说复仇的事情。
武松同样告诉鲁智深,打算自己做皇帝。
鲁智深当过贼寇,对朝廷也不喜欢,并无甚么惊讶。
至于卢俊义,也是无所谓。
只有林冲颇为震惊,他以为武松一心向着朝廷,特别是武松已经和赵福金定亲,妥妥的皇亲国戚。
到了这时候,为了赵楷,居然要造反。
武松也不多解释,只是让林冲知晓。
他很清楚,虽然徽宗赐封林冲做了禁军总教头,林冲心里仍旧憎恨朝廷。
高俅让他家破人亡,这笔血债不是封官能了的。
卢俊义、林冲、鲁智深和杨雄、石秀、李应、曹正都知道。
但徐宁、欧阳雄、凌振这三人,武松没说。
其余人也没有说。
这样的事情,只能对心腹之人说。
徐宁、凌振和欧阳雄虽然也同样出生入死,是过命的交情。
但造反大事,不能先说,等到要动手了,再说不迟。
特别是等金国杀过来的时候,形势变化,他们才会转向自己,不能操之过急。
无锡城这边也有很多投靠的江湖好汉,都是杀了方腊的官吏,然后被方腊追杀的。
武松将他们全部收留,由袁顺、谢良他们统领,不让朝廷的禁军染指。
两边军队对峙,方腊不断加固苏州防御,武松也在无锡城守着。
春雨过后,江南之地进入夏季。
北面传来消息,秦桧已经带领大宋的使团,经过海上之路,抵达了金国,见到了完颜阿骨打。
两边缔结了盟约,约定一起进攻辽国。
其中具体的内容,无法得知,因为武松已经退出朝廷中枢。
定王赵桓和蔡京、高俅也有意屏蔽武松,不让武松知道。
对此,武松毫不在意。
内容是甚么,武松心里很清楚。
金国和大宋订立的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海上之盟:
大宋和金国约定:
宋金双方南北夹击辽国,金军攻取辽中京,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宁城;
宋军攻取辽南京,也就是如今的北京,还有辽国西京,也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
同时,金朝承认燕云十六州归属北宋,北宋则承诺将原向辽缴纳的“岁币”转赠金朝,每年银绢50万两匹。
这个盟约从一开始就是个软骨头的约定,还没开始打,就已经磕头缴纳岁币。
所以武松对宋朝的皇帝很不喜欢,从头到尾,都在对内镇压武将,对外跪舔到极致。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金国灭掉了辽国,北宋却被辽国暴揍一顿。
盟约作废,金国往南进兵,灭掉了北宋。
武松冷眼旁观,随便徽宗和蔡京去打。
杨志那边也回了信,西夏驻地的禁军几乎被抽空了,只留下一些老弱。
按照武松的吩咐,布雅联络以前的西夏将领,让他们造反。
杨志则借口平乱,就地征兵。
这些兵马,都是西夏人,他们只听从杨志的话。
至于布雅,武松另外给了他一封信,布雅也回了信,表示愿意跟随武松。
夏季天气炎热,武松在等北方的变故,拖延不出兵。
方腊则忙于平定内部的动乱,没空和武松开战。
期间,方腊曾派过使者,意图招降武松,索要方金芝。
武松把使者打了一顿,赶回去了。
夏天过去,眼见着就要到秋天的时候,北面已经开始交战了。
金国、大宋同时进攻辽国,结局也正如武松所说,金国打得非常好,大宋一败涂地。
拿着北方的战报,朱武叹息道:
“辽国精锐都在北面对付金国,蔡京等人为何如此大败?”
卢俊义等人也觉得奇怪,为什么打得这么差?
林冲在禁军的时间长,知道大宋的军队甚么模样,开口说道:
“朝廷重文轻武,且用文人统帅武将,最后的兵权都在文人手中。”
“而文人对统兵也嗤之以鼻,专心做文章,统兵之事过于轻率,往往指挥不当。”
“朝廷如此,众人都把当兵、为将当做耻辱的事情,军无战心、兵无斗志。”
“再则,朝廷的军饷往往被克扣,士气低落,战场一触即溃。”
“去年二郎灭西夏,我虽不曾参战,从卢师兄所说,那些仗都是二郎出奇兵取胜。”
“若是让蔡京、高俅去打,依旧是战败的结局。”
听了林冲的话,众人一阵叹息。
武松静静看着军报,心无波澜。
一个朝代如何,看他的开国太祖就知道。
刘邦起于草莽,击败秦国、项羽,夺取天下,有一股子游侠的草莽气息。
到了东汉末年,刘备依旧继承了这种气质。
这种朝代有股子痞气,天不怕、地不怕,能忍、够狠。
就算到了东汉末年,依旧吊打周围的胡人、山越、南蛮。
大唐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有一股浩荡磅礴之气,所以能强盛。
而北宋开国就先天不足。
欺负柴家孤儿寡母不说,靠的还是义社十兄弟,处处与人分赃、收买。
最后杯酒释兵权看似高明,实则不敢硬来,依旧是买断的套路。
对内如此,对外也是如此。
给辽国进贡、给金国进贡,从头到尾。
开国太祖不争气,就注定了宋朝不是个争气的王朝。
这样的王朝,能有甚么精兵猛将。
所以,武松筹备建立自己的军队,培养自己的武将。
当然,还有发展自己的兵器:枪炮!
“陛下宽心,那武松必定不可持久。”
“为何?”
“微臣刚刚听闻,那秦王赵楷死了,被毒死的。”
“秦王,赵楷?”
方腊想了想,最后问道:
“就是武松跟随的那个三皇子么?”
祖士远回道:
“正是那人,那秦王与武松同科进士,关系莫逆。”
“秦王便是武松在朝廷的靠山,如今秦王死了,武松无有了靠山,早晚被夺了兵权去。”
方腊想了想,说道:
“既如此,你便派人往京师散播谣言,就说武松拥兵自重,图谋造反。”
“再说,他因着秦王死了,欲要投靠我。”
祖士远听闻,赞叹道:
“陛下好计策,如此那赵佶必定疑心,夺了武松的兵权。”
“那蔡京、高俅也要对武松下手,到那时候,再换了童贯的人来,我等必胜。”
方腊突然感觉阴郁的心情好了。
甩了甩袖子,方腊说道:
“那赵佶若真个夺了他的兵权,我也可以招揽他。”
“只要他愿意到我麾下来,朝中的官职,任凭他挑选。”
祖士远赞叹道:
“陛下真乃明主,能用仇人。”
“为了大业,朕不是那小气的人。”
祖士远拜了一拜,退出房间,当即安排人往北去。
...
武松在宜兴城住了一天,戴宗往兴庆府去了,武松就回了无锡城。
卢俊义、林冲等人已经知晓赵楷的死讯。
鲁智深性烈如火,几次三番要回京师报仇,都被林冲拦下。
武松一回来,鲁智深又再说复仇的事情。
武松同样告诉鲁智深,打算自己做皇帝。
鲁智深当过贼寇,对朝廷也不喜欢,并无甚么惊讶。
至于卢俊义,也是无所谓。
只有林冲颇为震惊,他以为武松一心向着朝廷,特别是武松已经和赵福金定亲,妥妥的皇亲国戚。
到了这时候,为了赵楷,居然要造反。
武松也不多解释,只是让林冲知晓。
他很清楚,虽然徽宗赐封林冲做了禁军总教头,林冲心里仍旧憎恨朝廷。
高俅让他家破人亡,这笔血债不是封官能了的。
卢俊义、林冲、鲁智深和杨雄、石秀、李应、曹正都知道。
但徐宁、欧阳雄、凌振这三人,武松没说。
其余人也没有说。
这样的事情,只能对心腹之人说。
徐宁、凌振和欧阳雄虽然也同样出生入死,是过命的交情。
但造反大事,不能先说,等到要动手了,再说不迟。
特别是等金国杀过来的时候,形势变化,他们才会转向自己,不能操之过急。
无锡城这边也有很多投靠的江湖好汉,都是杀了方腊的官吏,然后被方腊追杀的。
武松将他们全部收留,由袁顺、谢良他们统领,不让朝廷的禁军染指。
两边军队对峙,方腊不断加固苏州防御,武松也在无锡城守着。
春雨过后,江南之地进入夏季。
北面传来消息,秦桧已经带领大宋的使团,经过海上之路,抵达了金国,见到了完颜阿骨打。
两边缔结了盟约,约定一起进攻辽国。
其中具体的内容,无法得知,因为武松已经退出朝廷中枢。
定王赵桓和蔡京、高俅也有意屏蔽武松,不让武松知道。
对此,武松毫不在意。
内容是甚么,武松心里很清楚。
金国和大宋订立的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海上之盟:
大宋和金国约定:
宋金双方南北夹击辽国,金军攻取辽中京,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宁城;
宋军攻取辽南京,也就是如今的北京,还有辽国西京,也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
同时,金朝承认燕云十六州归属北宋,北宋则承诺将原向辽缴纳的“岁币”转赠金朝,每年银绢50万两匹。
这个盟约从一开始就是个软骨头的约定,还没开始打,就已经磕头缴纳岁币。
所以武松对宋朝的皇帝很不喜欢,从头到尾,都在对内镇压武将,对外跪舔到极致。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金国灭掉了辽国,北宋却被辽国暴揍一顿。
盟约作废,金国往南进兵,灭掉了北宋。
武松冷眼旁观,随便徽宗和蔡京去打。
杨志那边也回了信,西夏驻地的禁军几乎被抽空了,只留下一些老弱。
按照武松的吩咐,布雅联络以前的西夏将领,让他们造反。
杨志则借口平乱,就地征兵。
这些兵马,都是西夏人,他们只听从杨志的话。
至于布雅,武松另外给了他一封信,布雅也回了信,表示愿意跟随武松。
夏季天气炎热,武松在等北方的变故,拖延不出兵。
方腊则忙于平定内部的动乱,没空和武松开战。
期间,方腊曾派过使者,意图招降武松,索要方金芝。
武松把使者打了一顿,赶回去了。
夏天过去,眼见着就要到秋天的时候,北面已经开始交战了。
金国、大宋同时进攻辽国,结局也正如武松所说,金国打得非常好,大宋一败涂地。
拿着北方的战报,朱武叹息道:
“辽国精锐都在北面对付金国,蔡京等人为何如此大败?”
卢俊义等人也觉得奇怪,为什么打得这么差?
林冲在禁军的时间长,知道大宋的军队甚么模样,开口说道:
“朝廷重文轻武,且用文人统帅武将,最后的兵权都在文人手中。”
“而文人对统兵也嗤之以鼻,专心做文章,统兵之事过于轻率,往往指挥不当。”
“朝廷如此,众人都把当兵、为将当做耻辱的事情,军无战心、兵无斗志。”
“再则,朝廷的军饷往往被克扣,士气低落,战场一触即溃。”
“去年二郎灭西夏,我虽不曾参战,从卢师兄所说,那些仗都是二郎出奇兵取胜。”
“若是让蔡京、高俅去打,依旧是战败的结局。”
听了林冲的话,众人一阵叹息。
武松静静看着军报,心无波澜。
一个朝代如何,看他的开国太祖就知道。
刘邦起于草莽,击败秦国、项羽,夺取天下,有一股子游侠的草莽气息。
到了东汉末年,刘备依旧继承了这种气质。
这种朝代有股子痞气,天不怕、地不怕,能忍、够狠。
就算到了东汉末年,依旧吊打周围的胡人、山越、南蛮。
大唐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有一股浩荡磅礴之气,所以能强盛。
而北宋开国就先天不足。
欺负柴家孤儿寡母不说,靠的还是义社十兄弟,处处与人分赃、收买。
最后杯酒释兵权看似高明,实则不敢硬来,依旧是买断的套路。
对内如此,对外也是如此。
给辽国进贡、给金国进贡,从头到尾。
开国太祖不争气,就注定了宋朝不是个争气的王朝。
这样的王朝,能有甚么精兵猛将。
所以,武松筹备建立自己的军队,培养自己的武将。
当然,还有发展自己的兵器:枪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武松,靠科举无敌!,我,武松,靠科举无敌!最新章节,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武松,靠科举无敌!,我,武松,靠科举无敌!最新章节,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