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福还想多问两句,车夫拉着车,已经走了。
素不相识,冲着五个铜钱,给了一句提醒,这就算仁至义尽了,车夫把车拉回到戏院门口,接着等活。
第一场戏还没散场,等了好一会也没人坐车,车夫正在打瞌睡,忽听售票口那有人说话。
“今天有没有一个外州人来这买过票?”
卖票的很不耐烦:“您是不是来听戏的?听戏您就买票,不听戏您上别处转转。”
那人不恼火,笑了笑:“你是新来的吧,是不是不认识我?”
短短一句话,车夫觉得好像听见了些唱腔。
不只有唱腔,好像还有琵琶声。
卖票的声音软了:“那,那什么,有一个人,满身都是泥,一个钟头之前来买过票,也不知道是不是外州的。”
……
走在马路上,张来福正在思考一个问题。
自己有没有正经来历?
我是被土匪绑架来的,一个十分无辜的人,这个来历算正经吧?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存在了不到十秒钟就消散了。
宋永昌这群人是土匪,正常情况下,土匪在任何国家都属于不合法的存在。
这些土匪自己的来历都不正经,张来福的来历怎么可能正经?
巡捕房只管打击非法外来者,至于是否无辜的问题,这根本不在巡捕房考虑的范围之内。
想到这里,张来福加快了脚步。
张来福是坐火车来的,还得坐火车回去,坐火车就得来戏院。
我能想到这一点,老宋肯定也能想到,他很快就会来戏院找我。
得尽快离开这条街,最好能尽快离开黑沙口。
走了一会儿,张来福忽然觉得一阵心慌,他肚子饿了。
摸了摸口袋,身上还有八个铜元和二十来个铜钱。
这些钱够路费么?
先填饱肚子再说,不然跑路都没力气。
街边有不少店铺,有卖鞋的,有卖布的,有卖酱的,有卖醋的,可张来福走了半天,没有找到饭馆。
穿街过巷,走到一条马路上,张来福一看路牌,这地方叫珠子街。
这条街很热闹,还有不少小摊卖吃的,张来福正想着该买点什么,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挑着一座厨房,来到了张来福面前。
说他挑着厨房,还真不夸张,一根扁担,左边挂着炉子,右边挂着架子。
架子上有三排抽屉,上边放着皮和馅,中间放着面板,下边放着碗和筷子。
炉子旁边还挂着几个水桶和一篮子柴火。
男子把挑子往地上一放,吆喝一声:“馄饨~开锅!”
这是卖馄饨的?
光看这身装备,就知道这个人很专业。
摊主把锅盖掀开,一股鲜香的热气扑进了张来福的鼻子。
这味儿太馋人了,张来福凑到近前,问道:“多少钱一碗。”
摊主一边收拾挑子,一边吆喝道:“添柴生火把汤烧,一家营生肩上挑!五个大子真不贵,皮薄大馅滋味高!”
五个大子一碗?
张来福觉得挺贵的,可这扑鼻的香味儿,让他实在挪不开脚步。
“来一碗!”
张来福给了五个大子儿,摊主给盛了一碗馄饨。
一颗馄饨嚼在嘴里,张来福的腮帮子哆嗦了一下。
馄饨皮是带筋的,咬的时候,不是破开的,是爆开的。
皮里裹着汤汁,汤汁裹着馅儿,馅儿也带着筋,筋里还藏着汤汁,汤汁的味道还和皮里的不一样。
皮里的汤汁贴着腮帮子走,馅儿里的汤汁贴着舌头走,馅儿和皮在牙床之间来回穿梭,两样汤汁混在一处,带着皮和馅儿一块下了肚,张来福只感觉自己舌头根都酥了。
“这也太好吃了!”
张来福称赞了一句,可惜摊主没听见。
摊主很忙,摊子周围很挤,来买馄饨的络绎不绝,摊主一边煮一边卖。
张来福站在摊子旁边,吃了一碗馄饨,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这摊主卖出去十来碗。
包馅儿,生火,添汤,加柴……摊主的手就没停过,张来福都看不清他有几只手,忙得都快重影了。
张来福把一碗汤喝得干干净净,抹了抹嘴唇,他没有吃饱,从昨晚到现在,除了这碗馄饨,他没吃过东西。
他想再来一碗,可口袋里只剩下了三个铜元。加上铜钱,也能凑够五个大子儿,可这些钱要是都花了,下顿饭就没着落了。
要不跟摊主商量一下?
“我再买一碗,能便宜些不?”
卖馄饨的愣了片刻,小声问道:“皮子是薄的,还是厚的?”
张来福回忆了一下:“我觉得正好。”
卖馄饨皱皱眉头,这句话没对上。
他觉得张来福可能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过了一小会,卖馄饨又问了一句:“是水里翻的,还是锅里沉的?”
张来福想了想煮馄饨的流程:“应该都有吧。”
“我这不二价,您要觉得贵了,那边还有卖馄饨的,他家便宜。”卖馄饨往街对面一指,继续招呼其他客人,不再理会张来福。
街对面大树底下也有一个馄饨挑子,这挑子比刚才那位摊主的要小不少,卖馄饨的是个六十出头的老汉。
他这生意冷清,也不用排队。
“馄饨多少钱一碗?”
老汉赶紧回话:“两个大子儿。”
他这确实便宜,张来福给了两个大子儿,老头给盛了满满一碗馄饨。
“客爷,您坐着吃。”
不光给的多,他这还有地方坐,大树底下有桌子和板凳,桌上还有酱醋调料。
张来福坐在板凳上,夹了颗馄饨,往嘴里一放,差点没咽下去。
有面,有馅儿,也有汤,可不知道什么缘故,张来福就是吃不下去。
肚子还没吃饱,肯定没有吐出去的道理。
摊主就在旁边,吐出去也太不礼貌。
张来福费了好大劲,把馄饨吞下去了,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男子,坐到了张来福身边。
“不好咽吧?这可不怪人家馄饨不好,是你自己吃错了。”
这人生得一副白净面皮,头发往后梳得锃亮,头上戴着一顶瓜皮小帽,左边眉弓贴着一张膏药,刚好遮住半只眼睛。
他身上罩着一件月白长衫,外面披着马褂,腰间挂着一只烟袋锅子,后脖领子插着一把折扇,左手拎着一只紫竹鸟笼,看着张来福桌上这碗馄饨,问了一句:“知道你错哪了么?”
张来福没听明白,吃个馄饨还能出错了?
PS:感谢盟主风刺屠神,我的老读者,普罗时就是盟主,这份情谊我记得。
素不相识,冲着五个铜钱,给了一句提醒,这就算仁至义尽了,车夫把车拉回到戏院门口,接着等活。
第一场戏还没散场,等了好一会也没人坐车,车夫正在打瞌睡,忽听售票口那有人说话。
“今天有没有一个外州人来这买过票?”
卖票的很不耐烦:“您是不是来听戏的?听戏您就买票,不听戏您上别处转转。”
那人不恼火,笑了笑:“你是新来的吧,是不是不认识我?”
短短一句话,车夫觉得好像听见了些唱腔。
不只有唱腔,好像还有琵琶声。
卖票的声音软了:“那,那什么,有一个人,满身都是泥,一个钟头之前来买过票,也不知道是不是外州的。”
……
走在马路上,张来福正在思考一个问题。
自己有没有正经来历?
我是被土匪绑架来的,一个十分无辜的人,这个来历算正经吧?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存在了不到十秒钟就消散了。
宋永昌这群人是土匪,正常情况下,土匪在任何国家都属于不合法的存在。
这些土匪自己的来历都不正经,张来福的来历怎么可能正经?
巡捕房只管打击非法外来者,至于是否无辜的问题,这根本不在巡捕房考虑的范围之内。
想到这里,张来福加快了脚步。
张来福是坐火车来的,还得坐火车回去,坐火车就得来戏院。
我能想到这一点,老宋肯定也能想到,他很快就会来戏院找我。
得尽快离开这条街,最好能尽快离开黑沙口。
走了一会儿,张来福忽然觉得一阵心慌,他肚子饿了。
摸了摸口袋,身上还有八个铜元和二十来个铜钱。
这些钱够路费么?
先填饱肚子再说,不然跑路都没力气。
街边有不少店铺,有卖鞋的,有卖布的,有卖酱的,有卖醋的,可张来福走了半天,没有找到饭馆。
穿街过巷,走到一条马路上,张来福一看路牌,这地方叫珠子街。
这条街很热闹,还有不少小摊卖吃的,张来福正想着该买点什么,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挑着一座厨房,来到了张来福面前。
说他挑着厨房,还真不夸张,一根扁担,左边挂着炉子,右边挂着架子。
架子上有三排抽屉,上边放着皮和馅,中间放着面板,下边放着碗和筷子。
炉子旁边还挂着几个水桶和一篮子柴火。
男子把挑子往地上一放,吆喝一声:“馄饨~开锅!”
这是卖馄饨的?
光看这身装备,就知道这个人很专业。
摊主把锅盖掀开,一股鲜香的热气扑进了张来福的鼻子。
这味儿太馋人了,张来福凑到近前,问道:“多少钱一碗。”
摊主一边收拾挑子,一边吆喝道:“添柴生火把汤烧,一家营生肩上挑!五个大子真不贵,皮薄大馅滋味高!”
五个大子一碗?
张来福觉得挺贵的,可这扑鼻的香味儿,让他实在挪不开脚步。
“来一碗!”
张来福给了五个大子儿,摊主给盛了一碗馄饨。
一颗馄饨嚼在嘴里,张来福的腮帮子哆嗦了一下。
馄饨皮是带筋的,咬的时候,不是破开的,是爆开的。
皮里裹着汤汁,汤汁裹着馅儿,馅儿也带着筋,筋里还藏着汤汁,汤汁的味道还和皮里的不一样。
皮里的汤汁贴着腮帮子走,馅儿里的汤汁贴着舌头走,馅儿和皮在牙床之间来回穿梭,两样汤汁混在一处,带着皮和馅儿一块下了肚,张来福只感觉自己舌头根都酥了。
“这也太好吃了!”
张来福称赞了一句,可惜摊主没听见。
摊主很忙,摊子周围很挤,来买馄饨的络绎不绝,摊主一边煮一边卖。
张来福站在摊子旁边,吃了一碗馄饨,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这摊主卖出去十来碗。
包馅儿,生火,添汤,加柴……摊主的手就没停过,张来福都看不清他有几只手,忙得都快重影了。
张来福把一碗汤喝得干干净净,抹了抹嘴唇,他没有吃饱,从昨晚到现在,除了这碗馄饨,他没吃过东西。
他想再来一碗,可口袋里只剩下了三个铜元。加上铜钱,也能凑够五个大子儿,可这些钱要是都花了,下顿饭就没着落了。
要不跟摊主商量一下?
“我再买一碗,能便宜些不?”
卖馄饨的愣了片刻,小声问道:“皮子是薄的,还是厚的?”
张来福回忆了一下:“我觉得正好。”
卖馄饨皱皱眉头,这句话没对上。
他觉得张来福可能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过了一小会,卖馄饨又问了一句:“是水里翻的,还是锅里沉的?”
张来福想了想煮馄饨的流程:“应该都有吧。”
“我这不二价,您要觉得贵了,那边还有卖馄饨的,他家便宜。”卖馄饨往街对面一指,继续招呼其他客人,不再理会张来福。
街对面大树底下也有一个馄饨挑子,这挑子比刚才那位摊主的要小不少,卖馄饨的是个六十出头的老汉。
他这生意冷清,也不用排队。
“馄饨多少钱一碗?”
老汉赶紧回话:“两个大子儿。”
他这确实便宜,张来福给了两个大子儿,老头给盛了满满一碗馄饨。
“客爷,您坐着吃。”
不光给的多,他这还有地方坐,大树底下有桌子和板凳,桌上还有酱醋调料。
张来福坐在板凳上,夹了颗馄饨,往嘴里一放,差点没咽下去。
有面,有馅儿,也有汤,可不知道什么缘故,张来福就是吃不下去。
肚子还没吃饱,肯定没有吐出去的道理。
摊主就在旁边,吐出去也太不礼貌。
张来福费了好大劲,把馄饨吞下去了,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男子,坐到了张来福身边。
“不好咽吧?这可不怪人家馄饨不好,是你自己吃错了。”
这人生得一副白净面皮,头发往后梳得锃亮,头上戴着一顶瓜皮小帽,左边眉弓贴着一张膏药,刚好遮住半只眼睛。
他身上罩着一件月白长衫,外面披着马褂,腰间挂着一只烟袋锅子,后脖领子插着一把折扇,左手拎着一只紫竹鸟笼,看着张来福桌上这碗馄饨,问了一句:“知道你错哪了么?”
张来福没听明白,吃个馄饨还能出错了?
PS:感谢盟主风刺屠神,我的老读者,普罗时就是盟主,这份情谊我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