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生痴魔 第三十八章 当家师傅

小说:万生痴魔 作者:沙拉古斯 更新时间:2025-11-08 07:19:4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张来福攥着灯笼,回头问茶馆伙计:“这灯笼什么成色?”

  伙计愣了片刻:“这就是个纸灯笼哪还有什么成色?”

  “这纸灯笼是哪家工坊的?”

  这么一问,伙计听明白了:“您顺着烛油路一直走,走到南街口,往左拐,进胡同,能看见一家大铺子,那家铺子叫老亮灯铺,铺面特别敞亮,您要是找不见,就到街口打听打听,周围做买卖的都知道。”

  张来福顺着马路往前走,路边有个饭馆儿,店家给每个出门的客人都送了一盏小灯笼。

  前边有个客栈,凡是夜里出门的客人,店家也送一盏小灯笼。

  前边有个书屋,一位客人买了两本书,书屋老板也送一盏灯笼。

  再往前边有个书寓,一位姑娘出来送客,也顺手送了盏灯笼。

  给夜行的客人送个小纸灯,貌似是万生州的习俗。

  一路走到老亮灯铺,张来福在门前站了许久。

  这铺子的确敞亮,三开间的大门脸,没有招牌,走到屋子里一看,没有柜台。

  屋里支着十几张长条桌子,桌子上边摆的全是灯笼,纸糊的灯笼。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肥壮男子,叼着半截儿香烟,摸了摸锃亮的光头,来到了张来福近前:“买灯?买多少?”

  张来福四下看了看:“这是老亮灯铺么?”

  “你这话问的,灯铺都摆在你面前了,还看不见么?”

  张来福道:“我看见灯铺了,没看见招牌,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老亮……”

  掌柜的杨老亮指了指自己的光秃秃脑袋:“我这还不够亮么?还要什么招牌。”

  他这脑袋确实亮,又白又亮,还带着油光,灯笼底下一照,都觉得晃眼睛。

  看张来福手里提着三只灯笼,左手拿着一只纱灯和一只牛角灯,右手拿着一只纸灯笼,杨老亮问道:“你到底是不是买灯的?”

  张来福看着这一屋子的纸灯笼,感觉就跟回家了一样。

  这哪是灯笼,这分明是一屋子媳妇儿!

  这次肯定不会错,他就是这行的人。

  张来福把三只灯笼放在一旁,冲着掌柜的抱拳道:“我是来学艺的。”

  “学艺?”杨老亮盯着张来福上下打量一番,随即答应下来,“跟我来吧。”

  这就答应了?

  他确实答应了,纸灯铺子做什么事都痛快,没那么多讲究。

  老亮带着张来福穿过前堂,去了后院,院子里的灯笼堆的比前堂还多。

  “王师傅,有人学艺。”

  “带过来吧。”

  老亮把张来福带到王师傅近前,看长相,这位王师傅有六十岁上下,头发花白,脸庞黝黑,眼窝深陷,两眼有神,腰板儿挺的溜直,里边穿了一件青蓝对襟短褂,外边披着一件棉袄。

  在他身边站着两个小伙子,一个二十五六的年纪,另一个看着也就十七八岁。

  杨老亮对张来福道:“你和他们一块站着,他们两个都是新收的徒弟。”

  二十来岁的男子叫邓岳川,一个月前就来学艺了。

  十七八的小伙子叫陈小旺,比张来福早来了两天。

  杨老亮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两个以后就是你师哥,有什么不懂的问他们,我这人没这么多讲究,不用你们送拜师礼,也不用你们摆酒席,但学艺的规矩不能差了,你得写个拜师帖,在这学艺三年,管吃管住,不管工钱。”

  三年实在太长了,张来福和老亮商量:“我能不能先在这打个短工?”

  老亮一皱眉头:“你想当短工,得有出师帖,证明你学过这行,起码得是个跟脚的,才能出来赚饭吃,你师父是谁?帖子给我看看。”

  原来这跟脚小子也不是随便当的,还得有出师帖。

  陈小旺小声对张来福说:“没有出师帖,以后什么都干不成,自己做生意,行帮都不答应的,还是在这学手艺吧。”

  手艺可不能随便学,张来福问杨老亮:“咱们这有当家师傅吧?”

  杨老亮一笑:“你以为呢?没有当家师傅,我这铺子能做这么大?你看看这纸灯的成色,就能看出这里的手艺。”

  这里的手艺还真不好判断。

  和明照斋、瑞华坊都不一样,老亮灯铺平时只做最素朴的纸灯笼,所有灯笼基本都是同一款式,有特殊订货的时候再另行赶制。

  “今天晚上接了个大单子,王师傅要亲自上手了。”陈小旺朝着张来福挤了挤眼睛,不知什么缘故,他总觉得张来福很亲切。

  张来福双眼无神的看着陈小旺:“他平时不上手?”

  “平时哪能让师父干活!”陈小旺四下看了看,仿佛在说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你还不知道吧,王师傅绰号王挑灯,二层的手艺人,这样的高人,平时你都见不着。”

  张来福认真看着王挑灯,可王挑灯没有立刻上手,他让邓岳川先上来试试。

  邓岳川刚当了一个月的学徒,明显手生,他拿了八根削好的小竹条,在火上烧了片刻,戴着棉布手套,开始掰竹条。

  陈小旺对张来福说:“这是要把竹条掰弯,做骨架用的。”

  过了将近十分钟,邓岳川掰好了八根小竹条,可能是火候不对,也可能是力道没掌握好,邓岳川掰出来的竹条弧度不太一致,八根竹条围一圈儿,看着形状不像是个灯笼。

  “这不光不好看,底圈和顶圈也上不去!”陈小旺很替邓岳川着急。

  邓岳川自己也急,底圈和顶圈就是灯笼上下两个圈儿,也是竹子做的,固定骨架用的,竹子的弧度不一致,在这两个圈上形不成平面,自然固定不住。

  他又掰又拽,想强行把骨架扎好,王挑灯上前踹了他一脚,骂道:“滚!一边看着去!”

  邓岳川站到一旁,低着头不敢说话。

  王挑灯拿着邓岳川那只七扭八歪的骨架,问陈小旺:“你说说他这活儿为什么干成了这样?”

  陈小旺低着头道:“他手艺不到家。”

  “这还用你说?”王师傅又踹了陈小旺一脚,转眼看向了张来福,“你刚才也在旁边看着,他这活儿为什么干成这样?”

  张来福和老王拉远了距离,他不想被踹,而且也确实看出了问题:“这几片竹子宽窄薄厚都不太一样,但又要求做成一样的形状,单靠手来操作,实在太难了。”

  陈小旺很惊讶的看着张来福,他当了两天学徒了,说话还没有一个新来的有条理。

  做骨架的这些竹条确实挺粗糙的,有的竹条长短都差了不少,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王挑灯点点头:“是,就靠一双手做骨架确实不容易,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张来福自信的挺起了胸膛,类似的知识,他在大学里还是学过一些的:“直接上手去做,太草率了,竹条上连最起码的尺寸记号都没有。

  想要保证骨架制作的成功率,首先得做好选料,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竹条,对过长过厚的竹条重新加工处理,对过短和过薄的竹条直接丢弃。

  最好提前画好图纸,控制好各部分尺寸和弯折的弧度,严格掌控加热的时间,然后使用专业工具……”

  “扯那些没用的做啥?”王挑灯打断了张来福,“你做木匠活呢?还跟我扯什么尺寸?”

  张来福想了想:“这和木匠活也差不多吧?”

  “差远了!”王挑灯拿来八根竹条,放在了火盆旁边,开始烤竹条。

  陈小旺低声说道:“你知道么,光是烤竹条的火候,一年都未必学得会!”

  “竹子不用花钱买么?选不上的你就给扔了?买卖能那么做么?”竹条烤好了,王师傅连手套都没带,捏着八根竹条一掰,所有竹条全都弯成了同样的弧度。

  陈小旺说道:“这招就更厉害了,八根竹条一起掰,有多少学徒几年都学不会。”

  “还跟我扯什么图纸,要图纸有啥用!”王师傅一招手,有学徒送上来两个竹圈儿,他两手一扣一套,用两根竹丝一穿一绕,骨架做成了。

  有学徒递来了印画的毛边纸,王师傅食指和中指夹着纸,往骨架上一缠,拇指一推,手腕一转,灯笼已经糊好了。

  又有人递来根铁丝,王挑灯把铁丝固定在灯笼口上,上边折成一个钩子用来挂灯笼杆子,下边一个钎子用来插蜡烛。

  装好了杆子,插上了蜡烛,王挑灯把蜡烛点着了,问张来福:“亮了没有?”

  张来福点点头道:“亮了。”

  王挑灯晃了晃灯笼:“算上里边这个洋蜡头儿,这盏灯笼一共两个大子儿,上咱们这大宗进货,一个半大子儿也卖!

  就这么便宜的东西,哪有那么多时间选料、量尺寸、做记号?说那些虚头巴脑的都是扯淡!”

  说完,王师傅拿来几十根竹条,放在火上一燎,手上连扭带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做了二十来个灯笼骨架。

  “糊纸!”王师傅招呼一声,一群学徒上前糊纸,另一群学徒劈竹子,削杆子,备料。

  张来福对王挑灯的手速倍感惊讶,他这一双手比机器还快。

  陈小旺拉了张来福一把:“还愣着做什么,跟着师父干活呀!”

  “不急着干活,”张来福回头看向了杨老亮,“我先把拜师帖签了。”

  PS:牛角灯属于高级灯具,制作工艺繁杂,匠人有独门师承。纸灯工法相对简单,外行人也能制作,但因为不懂其中诀窍,做出来费工价高,不能出售,因而匠人也有独门师承。

  纱灯工艺另有要领,蒙纱属独门技艺,除此之外还有铁丝灯笼一行,也有专属的的匠人和匠坊。在各行各业的历史资料中对以上行业有严格区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行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万生痴魔,万生痴魔最新章节,万生痴魔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