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福跟着一群学徒在院子里糊灯笼。
这活儿看着简单,可不那么容易,陈小旺来了两天了,抹浆糊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分寸,抹多了,糨糊会从纸缝里渗出来,抹少了,灯笼又粘不住。
别说是他,就连学徒一个月的邓岳川,糊灯笼也不熟练,有时候糊偏了,纸缝对不上,必须撕了重来。有时候糊松了,灯笼一晃,纸下来了。也有时候糊太紧了,没等糊好,纸撑破了。
王挑灯在旁边连踢带踹:“你还能干点啥?邓岳川,你都来了一个月了,连个浆糊都用不明白。
你看看,又废了两张纸,你糊这一个灯笼得用多少纸?你快把灯笼铺赔进去了,你自己觉不出来!
你别糊灯笼了,也别在我这儿学手艺,我丢不起这人,你滚回家去吧!”
一个灯笼两大子儿,售价这么便宜,用工、用料,都必须省到极限。
王师傅一边做灯笼骨架,一边骂学徒,本来他也想骂张来福两句,想起张来福刚才说的选料、图纸那些破事儿,老王就觉得生气。
可看张来福干活,实在没什么可挑剔的。
张来福第一次糊灯笼,手很稳,糨糊用得很准,糊得严丝合缝,松紧相宜,算得上合格的成品。
而且他干活很快,拇指和食指捏着毛边纸,剩下三个指头顺着灯笼骨架的走向往上糊,一转糊一圈,一会糊一个,周围几个干了好多年的老工人,都没有他手快。
今晚有大单子,王挑灯先忙着干活,等活计忙完了,他叫住了张来福:“你以前学过这行?”
张来福道:“我学过做纱灯,但没学全,我这还带来一盏。”
这纯属胡扯,为什么这么熟练,张来福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只觉得毛边纸和浆糊都和自己特别默契,就跟给自己家媳妇儿穿衣服似的。
看到张来福带了个纱灯,王挑灯将信将疑:“你这灯是瑞华坊买来的吧?纱灯和咱们也不是一个行门。”
“隔行不隔理。”张来福随便敷衍几句,跟着陈小旺吃夜宵去了。
王挑灯看着张来福的背影,眼睛一阵阵发亮。
一名老工人在旁边问道:“王师傅,看见好苗子了?”
“好苗子,真是好苗子!”王挑灯的眼睛越来越亮了。
……
老亮灯铺就这点好,无论工人还是学徒,吃上绝不亏待,今天赶工辛苦,夜宵有鸡有鱼,还有酱牛肉。
吃饱喝足,回屋歇息,张来福对住处并不挑剔,暑假打工的时候,他住过二十人一间的宿舍。
这地方的住处还挺宽敞,一间屋子目测二十平米,就摆了三张床,邓岳川、陈小旺、张来福三个新来的住这儿。
张来福四下看了看:“这么宽敞的地方就住咱们三个?”
邓岳川哼了一声:“还能住多少人,你当养牲口么?”
吹了油灯,该睡了,邓岳川睡不着,坐在床上发呆。
陈小旺安慰了他一句:“邓哥,咱师父就那么个人,刀子嘴豆腐心,你不要和他计较。”
邓岳川摇摇头道:“不是那么回事,你先睡吧。”
正说话间,门外突然传来两声咳嗽。
陈小旺冲着邓岳川摆摆手:“快睡吧,师傅来了。”
邓岳川正要躺下,却听王师傅在门外喊道:“岳川,来我屋一趟,我有事儿跟你说。”
这么晚了能有什么事说?
邓岳川心里忐忑,可不去还不行。
等他走了,陈小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替邓岳川担心。
张来福理解不了:“王师傅又不是找你说事儿,怎么把你吓成这样?”
陈小旺躺在被窝里叹了口气:“我是觉得咱们一块学艺都挺好的,别为了一点小事儿和师父伤了和气。
邓大哥是个爱面子的人,怕是得和师父吵起来,师父脾气也不好,他要真出手了,邓大哥的命就没了。”
“不至于吧,王师傅还能杀人?”
陈小旺坐起身子,压低声音对张来福说:“你是不知道,咱师父当年杀过不少人,他是会绝活的。”
绝活!
张来福真想学绝活,李运生给他介绍过绝活,他看过的绝活威力都很惊人。
“咱们纸灯行的绝活叫什么?”
“叫一杆亮!”
这小兄弟知道的还不少。
张来福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大洋,交给了陈小旺:“一杆亮是做什么用的?”
一块大洋?张来福怎么这么阔绰?
陈小旺赶紧把大洋钱推了回来:“来福哥,你给我钱做什么?”
张来福是真心想给:“这么重要的事情,你都跟我说了,我肯定不能亏待你呀。”
陈小旺摆摆手:“我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见过,据说师父一旦用了绝活,能用他亲手做出来的小纸灯,把人身上的五脏六腑都看穿。”
这不就是个透视机么?这可比朱老山那招差了不少。
“能看穿又能怎样?”
“不只是看见!”陈小旺把声音压得更低了,“我听人说,绝活要是练得好,还能在五脏六腑里放火,咱们师父就有这个本事。”
张来福兴致来了!
能在内脏上放火可就不一样了,这一下变成辐射武器了。
“咱师父说没说过,这个绝活该怎么练?”
陈小旺摇头道:“他哪能告诉我,我才来了两天,而且这是人家手艺人的事情,告诉我也没有用。
我就想做个跟脚小子,等出徒之后,自己回家做灯笼,又或者跟着咱掌柜的做个工人,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说完,陈小旺翻个身想睡觉,可他心里替邓岳川担心,怎么睡都睡不着。
其实他的担心完全多余,王挑灯没有训斥邓岳川。
他在屋里摆了一桌酒,请邓岳川过来吃饭。
邓岳川学艺一个多月,从来没见过师父好脸色,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待遇,把他给吓坏了。
“师父,您这是要……”
“岳川,先坐下,陪我喝两盅。”
师徒两人喝了几盅,王挑灯问邓岳川:“岳川,知道我为什么总在人前数落你么?”
邓岳川低着头道:“师父这是为我好。”
王挑灯笑道:“你嘴上说的好听,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你在心里指不定骂我多少回了。”
邓岳川赶紧摇头:“我不敢,我哪有那个胆子。”
王挑灯给邓岳川倒了杯酒:“骂我不要紧,可千万别跟我记仇,你是见过世面的孩子,家里原本就有底子,要不是你爹做生意亏了本,你也不用出来学这个。
可既然学了,我就盼着你学好,平时对你狠了点,就是想让你把底子打牢,现在你底子差不多了,我也得教点真功夫给你了。”
王挑灯拿出来一根竹条,在油灯上烘了一小会:“你知道什么时候才叫火候到了?你不光要看,还得用鼻子闻,我现在就把这里的诀窍告诉你。”
邓岳川千恩万谢,站起来不停给王师傅行礼。
王挑灯摆摆手道:“别扯这些没用的,你小子走运了,我现在教你的都是真本事,别说你才跟我一个月,就是那些跟我学了三年,一直学到出徒的,都没学过这些真本事。
我把这些本事教给你,是因为我看不上那个毛头小子跟我张狂,你知道我说是哪个小子么?”
邓岳川想了想,问道:“您是说今晚新来的那个?”
王挑灯点点头:“大户人家的孩子,眼界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小子来路不对。
他是带艺拜师,却还不说实话,你帮我看住这个人,每天晚上来我这一趟,把他一言一行都告诉我。”
邓岳川深深行了一礼:“师父,您放心,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
PS:这位王师傅为什么一直盯着张来福?
这活儿看着简单,可不那么容易,陈小旺来了两天了,抹浆糊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分寸,抹多了,糨糊会从纸缝里渗出来,抹少了,灯笼又粘不住。
别说是他,就连学徒一个月的邓岳川,糊灯笼也不熟练,有时候糊偏了,纸缝对不上,必须撕了重来。有时候糊松了,灯笼一晃,纸下来了。也有时候糊太紧了,没等糊好,纸撑破了。
王挑灯在旁边连踢带踹:“你还能干点啥?邓岳川,你都来了一个月了,连个浆糊都用不明白。
你看看,又废了两张纸,你糊这一个灯笼得用多少纸?你快把灯笼铺赔进去了,你自己觉不出来!
你别糊灯笼了,也别在我这儿学手艺,我丢不起这人,你滚回家去吧!”
一个灯笼两大子儿,售价这么便宜,用工、用料,都必须省到极限。
王师傅一边做灯笼骨架,一边骂学徒,本来他也想骂张来福两句,想起张来福刚才说的选料、图纸那些破事儿,老王就觉得生气。
可看张来福干活,实在没什么可挑剔的。
张来福第一次糊灯笼,手很稳,糨糊用得很准,糊得严丝合缝,松紧相宜,算得上合格的成品。
而且他干活很快,拇指和食指捏着毛边纸,剩下三个指头顺着灯笼骨架的走向往上糊,一转糊一圈,一会糊一个,周围几个干了好多年的老工人,都没有他手快。
今晚有大单子,王挑灯先忙着干活,等活计忙完了,他叫住了张来福:“你以前学过这行?”
张来福道:“我学过做纱灯,但没学全,我这还带来一盏。”
这纯属胡扯,为什么这么熟练,张来福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只觉得毛边纸和浆糊都和自己特别默契,就跟给自己家媳妇儿穿衣服似的。
看到张来福带了个纱灯,王挑灯将信将疑:“你这灯是瑞华坊买来的吧?纱灯和咱们也不是一个行门。”
“隔行不隔理。”张来福随便敷衍几句,跟着陈小旺吃夜宵去了。
王挑灯看着张来福的背影,眼睛一阵阵发亮。
一名老工人在旁边问道:“王师傅,看见好苗子了?”
“好苗子,真是好苗子!”王挑灯的眼睛越来越亮了。
……
老亮灯铺就这点好,无论工人还是学徒,吃上绝不亏待,今天赶工辛苦,夜宵有鸡有鱼,还有酱牛肉。
吃饱喝足,回屋歇息,张来福对住处并不挑剔,暑假打工的时候,他住过二十人一间的宿舍。
这地方的住处还挺宽敞,一间屋子目测二十平米,就摆了三张床,邓岳川、陈小旺、张来福三个新来的住这儿。
张来福四下看了看:“这么宽敞的地方就住咱们三个?”
邓岳川哼了一声:“还能住多少人,你当养牲口么?”
吹了油灯,该睡了,邓岳川睡不着,坐在床上发呆。
陈小旺安慰了他一句:“邓哥,咱师父就那么个人,刀子嘴豆腐心,你不要和他计较。”
邓岳川摇摇头道:“不是那么回事,你先睡吧。”
正说话间,门外突然传来两声咳嗽。
陈小旺冲着邓岳川摆摆手:“快睡吧,师傅来了。”
邓岳川正要躺下,却听王师傅在门外喊道:“岳川,来我屋一趟,我有事儿跟你说。”
这么晚了能有什么事说?
邓岳川心里忐忑,可不去还不行。
等他走了,陈小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替邓岳川担心。
张来福理解不了:“王师傅又不是找你说事儿,怎么把你吓成这样?”
陈小旺躺在被窝里叹了口气:“我是觉得咱们一块学艺都挺好的,别为了一点小事儿和师父伤了和气。
邓大哥是个爱面子的人,怕是得和师父吵起来,师父脾气也不好,他要真出手了,邓大哥的命就没了。”
“不至于吧,王师傅还能杀人?”
陈小旺坐起身子,压低声音对张来福说:“你是不知道,咱师父当年杀过不少人,他是会绝活的。”
绝活!
张来福真想学绝活,李运生给他介绍过绝活,他看过的绝活威力都很惊人。
“咱们纸灯行的绝活叫什么?”
“叫一杆亮!”
这小兄弟知道的还不少。
张来福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大洋,交给了陈小旺:“一杆亮是做什么用的?”
一块大洋?张来福怎么这么阔绰?
陈小旺赶紧把大洋钱推了回来:“来福哥,你给我钱做什么?”
张来福是真心想给:“这么重要的事情,你都跟我说了,我肯定不能亏待你呀。”
陈小旺摆摆手:“我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见过,据说师父一旦用了绝活,能用他亲手做出来的小纸灯,把人身上的五脏六腑都看穿。”
这不就是个透视机么?这可比朱老山那招差了不少。
“能看穿又能怎样?”
“不只是看见!”陈小旺把声音压得更低了,“我听人说,绝活要是练得好,还能在五脏六腑里放火,咱们师父就有这个本事。”
张来福兴致来了!
能在内脏上放火可就不一样了,这一下变成辐射武器了。
“咱师父说没说过,这个绝活该怎么练?”
陈小旺摇头道:“他哪能告诉我,我才来了两天,而且这是人家手艺人的事情,告诉我也没有用。
我就想做个跟脚小子,等出徒之后,自己回家做灯笼,又或者跟着咱掌柜的做个工人,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说完,陈小旺翻个身想睡觉,可他心里替邓岳川担心,怎么睡都睡不着。
其实他的担心完全多余,王挑灯没有训斥邓岳川。
他在屋里摆了一桌酒,请邓岳川过来吃饭。
邓岳川学艺一个多月,从来没见过师父好脸色,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待遇,把他给吓坏了。
“师父,您这是要……”
“岳川,先坐下,陪我喝两盅。”
师徒两人喝了几盅,王挑灯问邓岳川:“岳川,知道我为什么总在人前数落你么?”
邓岳川低着头道:“师父这是为我好。”
王挑灯笑道:“你嘴上说的好听,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你在心里指不定骂我多少回了。”
邓岳川赶紧摇头:“我不敢,我哪有那个胆子。”
王挑灯给邓岳川倒了杯酒:“骂我不要紧,可千万别跟我记仇,你是见过世面的孩子,家里原本就有底子,要不是你爹做生意亏了本,你也不用出来学这个。
可既然学了,我就盼着你学好,平时对你狠了点,就是想让你把底子打牢,现在你底子差不多了,我也得教点真功夫给你了。”
王挑灯拿出来一根竹条,在油灯上烘了一小会:“你知道什么时候才叫火候到了?你不光要看,还得用鼻子闻,我现在就把这里的诀窍告诉你。”
邓岳川千恩万谢,站起来不停给王师傅行礼。
王挑灯摆摆手道:“别扯这些没用的,你小子走运了,我现在教你的都是真本事,别说你才跟我一个月,就是那些跟我学了三年,一直学到出徒的,都没学过这些真本事。
我把这些本事教给你,是因为我看不上那个毛头小子跟我张狂,你知道我说是哪个小子么?”
邓岳川想了想,问道:“您是说今晚新来的那个?”
王挑灯点点头:“大户人家的孩子,眼界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小子来路不对。
他是带艺拜师,却还不说实话,你帮我看住这个人,每天晚上来我这一趟,把他一言一行都告诉我。”
邓岳川深深行了一礼:“师父,您放心,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
PS:这位王师傅为什么一直盯着张来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