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上海,阴雨绵绵。雨水顺着低矮屋檐滴滴答答落下,在青石板路上汇成浑浊的水洼。空气中弥漫着煤烟、潮湿和一股若有若无的霉味。这片位于闸北的棚户区,与十里洋场的霓虹璀璨仿佛是两个世界。

  一间仅能遮风挡雨的简陋木板房里,林氏正坐在窗边,借着天光仔细缝补着一件旧旗袍。她的手指依旧纤长,但指节处已有了劳作的薄茧,动作却依旧带着一种融入骨子里的优雅。岁月和磨难在她脸上刻下了痕迹,却未能磨灭那份温婉的气质。

  “阿娘,你看这样对吗?”八岁的莹莹坐在小凳上,手里拿着一块素色棉布和针线,正笨拙地模仿着母亲的动作,试图绣出一朵简单的梅花。她的小脸冻得有些发红,眼神却专注而认真。

  林氏放下手中的活计,倾身过去,温柔地握住女儿的小手,调整着她捏针的姿势:“针脚要再密一些,从这里穿过去……对,就是这样。我们莹莹真聪明,一学就会。”

  得到母亲的夸奖,莹莹眼睛弯成了月牙,更加用心地绣起来。虽然住在陋巷,吃着粗茶淡饭,但母亲从未放松过对她的教导。识字、算术、女红,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管家道理,林氏都一点点地教给她。她知道,这些或许是目前唯一能留给女儿的东西。

  “阿娘,齐哥哥说,女孩子也要多读书,明事理。”莹莹抬起头,忽然说道。

  林氏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齐家,那个曾经与莫家世代交好,如今虽未明着划清界限,却也处境微妙的家族。齐啸云,那个比莹莹大几岁的齐家独子,倒是难得的有情有义。

  自从她们搬来这里,齐家那位老管家,每隔一两个月,总会寻个由头,悄悄送来一些米面、银钱,或者几块适合做冬衣的料子。东西不多,却解了她们不少燃眉之急。而那个小小的齐啸云,有时也会跟着老管家一起来。他从不进这逼仄的屋子,只是站在巷口那棵老槐树下,等莹莹出去。

  “齐家哥哥……今天会来吗?”莹莹小声问,眼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在这灰暗的童年里,那个穿着干净长衫、眼神清亮的少年,是除了母亲之外,为数不多的亮色。

  林氏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头发,柔声道:“或许吧。齐哥哥要上学堂,也很忙的。”

  正说着,门外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以及老管家那熟悉而压低的声音:“莫夫人,莹莹小姐。”

  莹莹眼睛一亮,立刻放下手中的针线,期待地看向母亲。林氏整理了一下微旧的衣襟,起身开了门。

  门外,老管家撑着油纸伞,身上带着湿漉漉的水汽。他身后不远处,果然站着身形抽长了些的齐啸云。少年穿着青灰色的学生装,外面罩着墨色棉袍,清俊的脸上没什么表情,目光却越过老管家,直接落在了从母亲身后探出小脑袋的莹莹身上。

  “陈伯,快请进来坐,外面雨大。”林氏侧身让开。

  老管家连忙摆手,脸上带着恭敬而疏离的苦笑:“不了不了,莫夫人,就几句话。这是这个月的用度,您收好。”他将一个不算厚实的信封和一个装着米粮的小布袋递过来,动作迅速,仿佛怕被人看见。

  林氏默默接过,低声道:“多谢陈伯,也……代我多谢齐老爷。”

  “夫人客气了。”老管家叹了口气,“世道艰难,老爷他……也有难处。只能略尽绵力,望夫人和小姐保重。”

  这时,齐啸云走了过来,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油纸包,递给莹莹:“路上买的,桂花糕,还热着。”

  他的声音清朗,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干净。莹莹接过,触手果然还是温热的,她小声道:“谢谢齐哥哥。”

  齐啸云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打补丁的旧棉袄,却依旧眉眼精致、眼神清澈的小姑娘,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记得几年前在莫家花园里第一次见到她时,她还是个被众人捧在手心、穿着洋装如同瓷娃娃般的小公主。如今……

  “在学校,有人欺负你吗?”他忽然问,没头没脑的一句。

  莹莹愣了一下,摇了摇头:“没有的。先生和同学都很好。”她上的是一所便宜的教会小学,里面的孩子大多家境普通,反倒没什么势利眼。

  齐啸云似乎松了口气,又似乎更不高兴了。他沉默了片刻,从书包里拿出两本略显陈旧的书籍,一本是《新式国文》,一本是《算术初步》。

  “这个,我看完了,给你。”他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仿佛只是处理掉不要的东西,“认得字,会算数,总没坏处。”

  林氏看着那两本书,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她知道,这绝非“不要的东西”,而是少年细心挑选过的。

  莹莹珍重地接过书本,抱在怀里,用力点头:“嗯!我会认真看的!”

  齐啸云看着她又恢复了亮晶晶的眼神,嘴角似乎微微动了一下,最终却只是说道:“我走了。”说完,转身便走入了细雨中,背影挺直。

  老管家又对林氏躬了躬身,赶紧撑着伞跟了上去。

  母女二人回到屋里,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风雨。

  莹莹迫不及待地打开油纸包,里面是四块精致的桂花糕,散发着甜香。她拿起一块,先递到林氏嘴边:“阿娘,你吃。”

  林氏看着懂事的女儿,心头一酸,轻轻咬了一小口:“莹莹吃,阿娘不饿。”

  莹莹这才小口小口地吃起来,甜糯的滋味在口中化开,让她幸福地眯起了眼睛。她将剩下的糕点仔细包好,准备留着慢慢吃。然后又拿起那两本书,爱不释手地摩挲着封面。

  “阿娘,齐哥哥是好人。”她轻声说。

  林氏将女儿揽入怀中,望着窗外连绵的雨丝,目光悠远而坚定:“是啊,他是好人。所以莹莹,我们更要好好活着,好好长大。不能辜负了这些善意,也不能……让你爹爹蒙羞。”

  她低头,看着女儿脖颈上用红绳系着、贴身佩戴的那半块晶莹剔透的玉佩,那是莫隆留给她们姐妹唯一完整的东西,也是她们身份和希望的象征。

  “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像是在对女儿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陋巷虽暗,但总有微光透入。而这光,正在幼小的莹莹心中,悄悄埋下坚韧与希望的种子。

  窗外的雨声渐渐转小,只剩下屋檐断续的滴答声。屋内,煤油灯被点燃,豆大的火苗跳跃着,驱散了一隅昏暗,也将母女俩相依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墙壁上。

  莹莹小心地将剩下的三块桂花糕重新包好,放进床头那个掉了漆的小木匣里,和几枚磨得光滑的彩色石子、一小截红头绳放在一起。这是她全部的家当,每一件都承载着小小的快乐。

  然后,她迫不及待地翻开那本《新式国文》。书页有些泛黄,边角微卷,带着被反复翻阅的痕迹,却保存得十分整洁,上面还有清劲的钢笔字做的注解。莹莹认得,那是齐啸云的字。她伸出小手,轻轻抚过那些字迹,仿佛能感受到少年落笔时的专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她低声念着开篇的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便仰起头询问母亲。

  林氏放下手中的针线,坐到女儿身边,就着昏黄的灯光,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给她看,耐心解释着含义。她的声音温柔而清晰,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糯软,将那些枯燥的文字化作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她不仅教认字,还会讲些相关的典故、风物,让莹莹听得入了迷。

  “阿娘,你怎么懂得这么多?”莹莹眨着大眼睛,满是崇拜。

  林氏微微一笑,眼底掠过一丝怀念与怅惘:“你外公家,以前也是书香门第,阿娘小时候,也像你这样,跟着先生读书识字……”她的话语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只是轻轻摸了摸女儿的头,“所以莹莹要用心学,知识装在肚子里,是谁也抢不走的。”

  莹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将注意力放回书本上。她念得很慢,却很认真,小手指着字,一字一顿。煤油灯的光晕笼罩着她专注的小脸,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那神情,竟有几分超越年龄的沉静。

  学完了两页书,林氏又拿出那本《算术初步》,开始教莹莹简单的加减。她用找来的一些小木棍做教具,让女儿摆弄着计算。

  “三根木棍加上两根木棍,是几根?”

  “五根!”

  “那,我们昨天买了五文钱的青菜,今天陈伯送来一块钱,一块钱是一百文,我们还剩多少文?”

  莹莹蹙着小眉头,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才不确定地说:“是……九十五文?”

  林氏赞许地点头:“对啦,莹莹真棒。”

  这些看似简单的教学,是林氏在困顿生活中,为女儿精心营造的一方小小天地。她深知,身处陋巷,若心也沉沦,那便真的再无希望。她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内心丰盈、不卑不亢的人,无论将来命运如何,都能有立足的底气。

  夜深了,雨完全停了,只有冷风从木板缝隙里钻进来,带来丝丝寒意。

  莹莹打了个小哈欠,眼皮开始打架。林氏吹熄了煤油灯,只留一丝月光从窗口透入。她帮女儿掖好单薄的被角,自己也躺了下来,将女儿冰凉的小脚捂在自己怀里。

  “阿娘,”莹莹在黑暗中轻声问,带着浓浓的睡意,“齐哥哥以后还会来吗?”

  “会的。”林氏柔声应答。

  “那他下次来,我背《千字文》给他听,好不好?”

  “好,莹莹好好学,一定能背给他听。”

  得到肯定的答复,莹莹心满意足,往母亲怀里缩了缩,很快便发出了均匀绵长的呼吸声。

  林氏却久久未能入睡。她听着女儿平稳的呼吸,感受着怀中小小的、依赖着她的温暖身体,心中百感交集。齐啸云的善意,如同这冬夜里的微光,珍贵而脆弱。齐家如今的处境,她多少能猜到一些,明哲保身已是不易,暗中接济更是冒着风险。这份情,她记在心里,却不敢过多依赖。

  未来的路在哪里?莫隆的案子如同巨石压在心头,翻案遥遥无期。她们母女二人,难道要永远困在这陋巷之中,靠着别人的接济度日吗?

  不,不能。

  她轻轻抬起手,摩挲着藏在贴身衣物里的那半块玉佩。冰凉温润的触感,是她坚持下去的信念。她相信丈夫的清白,也相信命运不会永远苛待她们。

  她要活下去,要把莹莹好好抚养长大。或许有一天,云开月明,她们能走出这陋巷,能找回失去的一切,也能……找到那个失落的骨肉。

  想到这里,她的心又是一阵刺痛。贝贝,她那可怜的小女儿,如今又在何方?是生是死?过得好不好?

  泪水无声地滑落,浸湿了鬓角。她迅速抬手擦去,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能倒下,为了莹莹,也为了那份渺茫的希望。

  她搂紧了怀中的女儿,闭上眼睛。陋巷的夜,寂静而漫长,但怀中这点温暖的依靠,和心底那份不灭的坚持,便是支撑她穿过所有黑暗的力量。

  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而她们,也要继续在这泥泞中,一步步走下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最新章节,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