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面的协作工厂开足马力。
第一批按照严格标准生产的模块构件,主要是动力车间和机加车间的钢柱、钢梁、屋架以及大型墙板,终于陆续下线。
通过长江水运和刚刚修通的支线铁路,运抵了距离906厂最近的一个山区物资转运站。
赵四和王永革提前赶回906厂,与冯卫国一起,组织了一支由厂里最精干的司机、修理工和工程兵组成的运输分队。
调配了全厂仅有的几辆载重卡车和一台老旧的履带式拖拉机,前往转运站接应。
当赵四在转运站看到那些堆砌如山的钢构件时,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
尽管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运输的极限尺寸和重量,并尽可能做了分解,但一些主梁和屋架的整体尺寸依然庞大得惊人,长度超过十米,重量达到数吨。
将这些“庞然大物”运过那九曲十八弯、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过的盘山险路,其难度和风险远超寻常。
运输车队在转运站进行了简单的捆绑加固后,小心翼翼地驶上了返程的险峻山路。
赵四坐在头车的副驾驶位置上,目光紧盯着前方如同肠子般缠绕在山腰上的土石路。
车队像蜗牛一样缓慢爬行,发动机发出沉闷的咆哮,每一次转弯都让人心惊肉跳。
司机紧握方向盘,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起初的一段路还算顺利,虽然颠簸,但路面相对宽阔。
然而,当车队逼近一个被称为“鬼见愁”的连续发卡弯路段时,真正的考验降临了。
“鬼见愁”名不虚传。
一侧是近乎垂直的峭壁,另一侧则是云雾缭绕、深不见底的悬崖。
路面不仅狭窄,而且因为前几日的降雨,有些地方出现了小范围的塌方,散落着碎石和泥土。
最关键的是,其中一个近乎180度的急弯,转弯半径极小,外侧路基还有松软的迹象。
头车装载着一件最长的屋架,在尝试通过这个急弯时,后轮外侧猛地一沉,压垮了松软的路基边缘。
整个车尾瞬间向悬崖方向倾斜,沉重的屋架也跟着移位,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
司机死死踩住刹车,脸吓得煞白。
车队被迫全部停下,进退两难。
“不行!过不去!这弯太急了,车太长,构件也太重!”
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跳下车,查看情况后,冲着赶过来的冯卫国和赵四喊道,声音带着绝望。
“除非把构件拆了。”
“但这大家伙,怎么拆?拆了到现场还能装回去吗?”
现场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工兵们试图用撬棍和石块垫高下沉的车轮,但效果甚微,而且极其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车辆侧翻坠崖。
后面堵着的车队司机们也纷纷下车,围拢过来,看着险情,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无助。
难道模块化建厂的宏伟构想,还没开始就要夭折在这第一条运输线上?
冯卫国眉头紧锁,看着那悬在半空的卡车后轮和巨大的屋架,又望了望身后绵延的车队和远处群山环抱中的建设工地,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他经历过无数枪林弹雨,但面对这种技术性的天堑,一时也感到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赵四快步走到险情最前沿。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惊慌失措,而是极其冷静地观察着现场情况。
卡车的倾斜角度、屋架的结构、弯道的几何尺寸、悬崖的深度、以及可用的工具和人力。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前世积累的工程经验、系统赋予的力学知识、还有各种奇思妙想,在这一刻碰撞融合。
一个大胆而细致的方案,迅速在他脑海中成形。
“冯主任,有办法!”
赵四转过身,语气沉稳而肯定,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什么办法?快说!”
冯卫国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硬闯肯定不行。我们化整为零!”
赵四指着那巨大的屋架。
“这个屋架,本身是由三段主弦杆和若干腹杆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的。”
“我们现场把它分解开!”
他边说边用手比划。
“利用我们带来的手拉葫芦、钢丝绳和工兵铲,就在这路上,搭设简单的三角支撑架,将屋架悬吊稳住。”
“然后卸掉连接螺栓,将它分解成三段长度和重量都小得多的单件。”
“这样每一段的尺寸和重量,现有的卡车就能比较轻松地通过这个弯道!”
这个方案听起来简单,但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操作,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精确的计算。
如何在倾斜的车上安全地卸除螺栓?
如何防止分解过程中构件失控滑落?
分解后的构件如何重新装车固定?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风险。
“赵专家,这……太危险了!万一失手……”
一个工兵排长担忧地说。
“风险是有,但比让整车掉下去小!”
赵四目光坚定,“我们仔细规划每一步。”
“冯主任,请调几个最稳当的老师傅和工兵兄弟配合我。”
“王永革,你去把所有的葫芦、绳索、撬棍都拿来!再找些结实的长木料做支撑!”
冯卫国看着赵四那充满自信和决断力的眼神,仅仅犹豫了几秒钟,便猛地一挥手。
“听赵专家的!”
“全体都有,现在由赵明同志统一指挥!”
“谁要是怂了,现在就给我滚蛋!”
军令如山,加上对赵四技术的信任,使得众人迅速行动起来。
在赵四的指挥下,工兵们冒着风险,先用撬棍和石块尽可能稳住车身。
然后在峭壁一侧打下几根钢钎作为锚点,利用粗大的杉木搭起一个坚固的三角支撑架。
用手拉葫芦和钢丝绳巧妙地将屋架前端悬吊固定,减轻了卡车后桥的负荷。
接着,赵四亲自戴上安全绳,爬到颤巍巍的车厢上,在两位经验丰富的钳工老师傅协助下,小心翼翼地用加长扳手,一个一个地卸除那些碗口粗的高强螺栓。
每卸掉一个螺栓,他都仔细检查构件的稳定情况。
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山风吹过,带来刺骨的寒意,但他的动作始终稳定而精准。
下面的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每一次扳手的转动声,都牵动着众人的心弦。
终于,最后一个连接螺栓被卸下。
赵四示意下方操作葫芦的工兵缓缓松劲,三段分解开的屋架构件被平稳地吊离卡车车厢。
然后小心翼翼地分别放置到另外三辆空车上,并用多重绳索牢牢固定。
“成功了!”
当最后一段构件安全落地并固定好时,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人们擦着额头冷汗,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由衷的敬佩。
原本看似无解的绝境,竟然被赵四用如此巧妙而大胆的方法破解了!
车队再次启动。
分解后的构件顺利通过了“鬼见愁”险弯。
虽然速度依然缓慢,但最大的障碍已经被克服。
赵四没有停歇,他乘坐的头车变成了指挥车,通过对讲机不断提醒后方车辆注意路况,指挥工兵提前清理落石,铺垫险段。
夕阳西下,当运输车队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却满载着希望的“积木”,终于安全驶入906厂建设工地时,整个山谷都沸腾了。
冯卫国跳下车,看着身后那支历经艰险、完好无损的车队,重重地拍了拍赵四的肩膀,什么话也没说,但那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运输,更是一次技术和意志的胜利。
它证明了模块化建厂的构想,在克服了最初的协作难题后,连最艰难的运输关卡,也并非不可逾越。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将这些历经千难万险运抵的“积木”,在最短的时间内,组装成一座现代化的厂房。
第一批按照严格标准生产的模块构件,主要是动力车间和机加车间的钢柱、钢梁、屋架以及大型墙板,终于陆续下线。
通过长江水运和刚刚修通的支线铁路,运抵了距离906厂最近的一个山区物资转运站。
赵四和王永革提前赶回906厂,与冯卫国一起,组织了一支由厂里最精干的司机、修理工和工程兵组成的运输分队。
调配了全厂仅有的几辆载重卡车和一台老旧的履带式拖拉机,前往转运站接应。
当赵四在转运站看到那些堆砌如山的钢构件时,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
尽管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运输的极限尺寸和重量,并尽可能做了分解,但一些主梁和屋架的整体尺寸依然庞大得惊人,长度超过十米,重量达到数吨。
将这些“庞然大物”运过那九曲十八弯、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过的盘山险路,其难度和风险远超寻常。
运输车队在转运站进行了简单的捆绑加固后,小心翼翼地驶上了返程的险峻山路。
赵四坐在头车的副驾驶位置上,目光紧盯着前方如同肠子般缠绕在山腰上的土石路。
车队像蜗牛一样缓慢爬行,发动机发出沉闷的咆哮,每一次转弯都让人心惊肉跳。
司机紧握方向盘,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起初的一段路还算顺利,虽然颠簸,但路面相对宽阔。
然而,当车队逼近一个被称为“鬼见愁”的连续发卡弯路段时,真正的考验降临了。
“鬼见愁”名不虚传。
一侧是近乎垂直的峭壁,另一侧则是云雾缭绕、深不见底的悬崖。
路面不仅狭窄,而且因为前几日的降雨,有些地方出现了小范围的塌方,散落着碎石和泥土。
最关键的是,其中一个近乎180度的急弯,转弯半径极小,外侧路基还有松软的迹象。
头车装载着一件最长的屋架,在尝试通过这个急弯时,后轮外侧猛地一沉,压垮了松软的路基边缘。
整个车尾瞬间向悬崖方向倾斜,沉重的屋架也跟着移位,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
司机死死踩住刹车,脸吓得煞白。
车队被迫全部停下,进退两难。
“不行!过不去!这弯太急了,车太长,构件也太重!”
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跳下车,查看情况后,冲着赶过来的冯卫国和赵四喊道,声音带着绝望。
“除非把构件拆了。”
“但这大家伙,怎么拆?拆了到现场还能装回去吗?”
现场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工兵们试图用撬棍和石块垫高下沉的车轮,但效果甚微,而且极其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车辆侧翻坠崖。
后面堵着的车队司机们也纷纷下车,围拢过来,看着险情,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无助。
难道模块化建厂的宏伟构想,还没开始就要夭折在这第一条运输线上?
冯卫国眉头紧锁,看着那悬在半空的卡车后轮和巨大的屋架,又望了望身后绵延的车队和远处群山环抱中的建设工地,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他经历过无数枪林弹雨,但面对这种技术性的天堑,一时也感到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赵四快步走到险情最前沿。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惊慌失措,而是极其冷静地观察着现场情况。
卡车的倾斜角度、屋架的结构、弯道的几何尺寸、悬崖的深度、以及可用的工具和人力。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前世积累的工程经验、系统赋予的力学知识、还有各种奇思妙想,在这一刻碰撞融合。
一个大胆而细致的方案,迅速在他脑海中成形。
“冯主任,有办法!”
赵四转过身,语气沉稳而肯定,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什么办法?快说!”
冯卫国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硬闯肯定不行。我们化整为零!”
赵四指着那巨大的屋架。
“这个屋架,本身是由三段主弦杆和若干腹杆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的。”
“我们现场把它分解开!”
他边说边用手比划。
“利用我们带来的手拉葫芦、钢丝绳和工兵铲,就在这路上,搭设简单的三角支撑架,将屋架悬吊稳住。”
“然后卸掉连接螺栓,将它分解成三段长度和重量都小得多的单件。”
“这样每一段的尺寸和重量,现有的卡车就能比较轻松地通过这个弯道!”
这个方案听起来简单,但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操作,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精确的计算。
如何在倾斜的车上安全地卸除螺栓?
如何防止分解过程中构件失控滑落?
分解后的构件如何重新装车固定?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风险。
“赵专家,这……太危险了!万一失手……”
一个工兵排长担忧地说。
“风险是有,但比让整车掉下去小!”
赵四目光坚定,“我们仔细规划每一步。”
“冯主任,请调几个最稳当的老师傅和工兵兄弟配合我。”
“王永革,你去把所有的葫芦、绳索、撬棍都拿来!再找些结实的长木料做支撑!”
冯卫国看着赵四那充满自信和决断力的眼神,仅仅犹豫了几秒钟,便猛地一挥手。
“听赵专家的!”
“全体都有,现在由赵明同志统一指挥!”
“谁要是怂了,现在就给我滚蛋!”
军令如山,加上对赵四技术的信任,使得众人迅速行动起来。
在赵四的指挥下,工兵们冒着风险,先用撬棍和石块尽可能稳住车身。
然后在峭壁一侧打下几根钢钎作为锚点,利用粗大的杉木搭起一个坚固的三角支撑架。
用手拉葫芦和钢丝绳巧妙地将屋架前端悬吊固定,减轻了卡车后桥的负荷。
接着,赵四亲自戴上安全绳,爬到颤巍巍的车厢上,在两位经验丰富的钳工老师傅协助下,小心翼翼地用加长扳手,一个一个地卸除那些碗口粗的高强螺栓。
每卸掉一个螺栓,他都仔细检查构件的稳定情况。
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山风吹过,带来刺骨的寒意,但他的动作始终稳定而精准。
下面的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每一次扳手的转动声,都牵动着众人的心弦。
终于,最后一个连接螺栓被卸下。
赵四示意下方操作葫芦的工兵缓缓松劲,三段分解开的屋架构件被平稳地吊离卡车车厢。
然后小心翼翼地分别放置到另外三辆空车上,并用多重绳索牢牢固定。
“成功了!”
当最后一段构件安全落地并固定好时,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人们擦着额头冷汗,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由衷的敬佩。
原本看似无解的绝境,竟然被赵四用如此巧妙而大胆的方法破解了!
车队再次启动。
分解后的构件顺利通过了“鬼见愁”险弯。
虽然速度依然缓慢,但最大的障碍已经被克服。
赵四没有停歇,他乘坐的头车变成了指挥车,通过对讲机不断提醒后方车辆注意路况,指挥工兵提前清理落石,铺垫险段。
夕阳西下,当运输车队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却满载着希望的“积木”,终于安全驶入906厂建设工地时,整个山谷都沸腾了。
冯卫国跳下车,看着身后那支历经艰险、完好无损的车队,重重地拍了拍赵四的肩膀,什么话也没说,但那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运输,更是一次技术和意志的胜利。
它证明了模块化建厂的构想,在克服了最初的协作难题后,连最艰难的运输关卡,也并非不可逾越。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将这些历经千难万险运抵的“积木”,在最短的时间内,组装成一座现代化的厂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