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荆州! 第一百零二章:延河星火

小说:荆州,荆州! 作者:巷野 更新时间:2025-11-19 10:42:3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中条山的硝烟尚未在记忆中远去,一九四三年夏日的风,已带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干爽与温热,吹拂着延河两岸。宝塔山在蓝得透亮的天空下静静矗立,见证着这座革命圣地日复一日的忙碌与生机。

  谢文渊是带着太岳军区反“扫荡”作战的详细总结报告,以及一身尚未完全洗尽的征尘,来到延安的。此行既是述职,也是参加一个高级军事干部短期研讨班,更是接受中央新的工作指示。当他踩着延河畔硌脚的卵石,望着山坡上一层层的窑洞,听着不远处传来《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时,一种与前线截然不同,却同样令人心潮澎湃的气息扑面而来。

  安排住宿的同志将他引到杨家岭附近的一排窑洞前。窑洞虽简陋,但干燥整洁,一桌一炕,木窗上贴着新糊的窗纸,洒下斑驳的光影。他刚放下简单的行李,就听到窑洞外传来一个熟悉而又带着几分急切的声音:

  “文渊?是文渊同志到了吗?”

  声音未落,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八路军军装、齐耳短发显得格外利落的身影已出现在门口。正是林婉茹。

  两年多未见,她清瘦了些,但眼神更加明亮、沉稳,眉宇间添了几分理论思索带来的深邃,少了些当年在长沙战地医院时的奔波风尘。此刻,她那总是平静如湖面的脸上,漾开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

  “婉茹!”谢文渊快步迎上前,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声深情的呼唤和紧紧相握的双手。她的手不像一般女子那般柔软,指腹有着长期握笔和接触医疗器械留下的薄茧,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心安与温暖。

  “路上还顺利吗?听说中条山打得很苦……”林婉茹上下打量着他,目光里充满了关切。

  “都过去了。我们顶住了,鬼子没占到便宜。”谢文渊笑了笑,拉着她在炕沿坐下,“你呢?在延安学习、工作还适应吗?”

  “很好,这里就像一座革命的大熔炉,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的火花和前进的力量。”林婉茹眼中闪烁着光彩,她迫不及待地开始分享在延安的见闻——在抗大听课时的茅塞顿开,在中央医院参与救治伤员并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时的实践,在延河边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们讨论时局、畅想未来时的热血沸腾。

  “你看,”她从随身携带的、已经磨损了边角的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那本用油布精心包裹的烫金封面小册子——《工铲当宣言》,“我把它带在身边,每次学习讨论,都觉得认识又深了一层。真理的光芒,真的能照亮前行的每一步路。”

  谢文渊接过那本无比熟悉的小册子,指尖拂过封面,仿佛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厚重理想与两人共同的信念。他注意到,书页间夹着一些细小的纸条,上面是婉茹娟秀的字迹,记录着她的学习心得和思考。

  “它也是我在前线最重要的精神食粮。”谢文渊郑重地将书递还,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每次遇到艰难险阻,看看它,想想你,想想我们共同追求的未來,就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

  窑洞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传来的隐约歌声和风吹过枣树的沙沙声。一种无声的、深厚的情感在两人之间流淌,超越了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流逝,将他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接下来的日子,谢文渊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会议中。研讨班的课程安排得很满,从当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到国内抗战的战略反攻阶段准备,从人民军队的建设到根据地政权巩固,内容丰富而深刻。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的知识和思想,与来自各根据地的指挥员交流经验,常常为了某个战术问题或政策理解争论到深夜。

  而在这些严肃的讨论之外,他与林婉茹也珍惜着这难得的相聚时光。他们会在夕阳西下时,沿着延河散步,谈论各自的工作、学习,也谈论分别这些日子里彼此的思念。有时,他们会爬上宝塔山,俯瞰着延安古城的夜景,那些星星点点的窑洞灯火,在他们眼中,是燃烧在中国黑夜里的希望之火,是必将燎原的星星之火。

  一个周末的傍晚,林婉茹带着谢文渊去了位于兰家坪的中央医院,看她平时工作和给医护人员上课的地方。医院条件依然艰苦,但井然有序,医护人员们脸上洋溢着一种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林婉茹指着一些用土法自制的手术器械和代用药品,向他介绍着同志们如何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救治伤员。

  “在这里,我更深切地体会到,革命不仅需要枪杆子,也需要手术刀,需要知识,需要唤醒民众。”林婉茹对谢文渊说,眼神坚定,“无论在哪里,用什么方式,我们都是在为同一个目标奋斗。”

  谢文渊深深点头。他看到了婉茹的成长,看到了她在革命熔炉中锤炼出的更加成熟、坚定的革命者风采。这让他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一个多月后,研讨班临近结束。中央的指示也下来了,鉴于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对干部的需要,谢文渊将被派往新的岗位,负责开辟和巩固新的抗日根据地,任务更加艰巨。而林婉茹,也因为其在医疗和宣传教育方面的突出表现,将继续留在延安,承担更重要的工作。

  离别的前夜,月光如水,洒在延河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两人并肩坐在河畔的一块大石上,久久无言。

  “这一次分开,又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林婉茹将头轻轻靠在谢文渊的肩上,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谢文渊揽住她的肩膀,感受着她身体的微温。“无论到哪里,我的心和你在一起。等到胜利的那一天,我们一定不会再分开。”

  他从怀里掏出那块一直随身携带的、刻着“谢”字的徽墨——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念想,也是他与故土、与家族文化传承最后的联系。他将徽墨放在林婉茹的手中:“这个,你替我保管。看到它,就像看到我一样。”

  林婉茹握紧了那半块微凉而坚硬的徽墨,用力点了点头。她也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她用钢笔精心绘制了一幅简图——中国地图上,一道红色的箭头从延安指向四面八方。“这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疆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在这幅图上,都在我心里。”

  第二天清晨,延安东关机场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奔赴各地的干部们在此集结,准备出发。简单的送行仪式后,谢文渊与林婉茹紧紧握手告别。

  “保重!”

  “你也是!一定要胜利归来!”

  没有更多的言语,所有的牵挂、嘱托与信念,都凝聚在那深深的对视之中。谢文渊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等待他的卡车。引擎发动,车队缓缓驶离。

  林婉茹站在原地,望着车队卷起的尘土渐渐消散在高原的晨风里。她握紧了手中的徽墨和笔记本,抬头望向东方。那里,朝阳正突破云层,将万道金光洒向黄土高原,也照亮了她眼中闪烁的泪光与无比坚定的信念。

  她知道,短暂的相聚是为了更长久的相守,个人的离别是为了亿万人的团聚。她和她的爱人,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者,正如同这延河里的星火,虽然分散,却终将汇聚成照亮整个中国的熊熊烈焰。

  谢文渊坐在颠簸的卡车上,回望着越来越远的宝塔山轮廓。延安的经历,如同一次精神的充电和方向的校准。他怀中揣着婉茹绘制的地图,心中装着组织的重托和民族的期望。前路依然漫长,战斗仍在继续,但他步伐坚定,目光如炬。

  延河的水声渐渐听不见了,但那闪耀在心中的星火,将指引着他,走向下一个战场,走向最终的胜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荆州,荆州!,荆州,荆州!最新章节,荆州,荆州!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