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荆州! 第一百零三章:太岳新篇

小说:荆州,荆州! 作者:巷野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2:0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一九四四年的春风吹绿太岳山的层峦叠嶂,却难以完全抚平去年那场残酷反“扫荡”留下的伤痕。废弃的村庄断壁残垣间,倔强地探出几株新绿,山涧溪流冲刷着曾经浸染鲜血的土地,发出淙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吟唱着安魂与新生的双重奏。

  谢文渊再次踏上太岳的土地,身份已略有不同。延安归来,他肩上承载着更明确的战略意图和更沉重的责任。他被任命主持太岳军区一个关键分区的全面工作,不仅要军事斗争,更要全力推动根据地的巩固与建设,为即将到来的战略反攻积蓄力量。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沉重,也更坚定了必须有所作为的决心。

  他的指挥部设在了一个比之前更加隐蔽、也更靠近边缘区域的山村。这里群众基础相对薄弱,日伪的势力渗透和“蚕食”活动时有发生,开辟工作的难度不言而喻。到任后的第一次分区党委会议上,油灯下,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围着一张手绘的、标注着敌我态势和村庄分布的地图。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特务网络,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巩固我们的根子。”谢文渊的声音沉稳,手指点在地图上几处被标注为“维持会”控制的村镇,“这些地方,明面上应付鬼子伪军,暗地里我们也需要建立联系,争取人心,逐步瓦解敌人的统治基础。”

  一位本地出身、脸上带着刀疤的武工队长皱着眉头:“参谋长,这些地方的保甲长,很多是墙头草,鬼子来了交粮,我们去了也诉苦,心里的小九九多得很。硬打容易,要把人心争取过来,难!”

  “正因为难,才更需要我们去做。”谢文渊看向他,目光锐利而冷静,“光靠枪杆子,打不下稳固的江山。我们要让老百姓明白,我们八路军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我们是为了让他们能过上安稳日子,是为了咱们中国的未来。这个道理,光靠嘴皮子不行,得靠实打实的行动。”

  他随即部署了一系列措施:组织精干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敌我拉锯区,重点打击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保护群众利益;派遣得力干部,化装成货郎、走方郎中,潜入“维持会”村庄,秘密建立联络点,宣传抗日政策;在巩固区,大力开展减租减息,组织生产互助,兴办识字班,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

  工作迅速铺开,挑战也随之而来。一天深夜,谢文渊正在油灯下审阅各武工队送来的情报汇总,警卫员小张带着一身寒气进来报告:“参谋长,三区武工队老马他们回来了,情况……不太好。”

  谢文渊心头一紧:“怎么回事?”

  “他们按计划去王家庄联系一个内线,结果中了埋伏,牺牲了两个同志,老马也负了伤,好不容易才突围出来。”小张的声音低沉。

  谢文渊立刻起身:“老马人在哪?带我去看他。”

  在临时搭建的卫生所里,武工队长老马躺在门板搭成的病床上,左肩缠着厚厚的绷带,血迹殷出,脸色苍白,但眼神里满是愤懑与不甘。

  “参谋长,我对不起组织,对不起牺牲的同志!”看到谢文渊,老马挣扎着想坐起来,被谢文渊按住了。

  “慢慢说,到底什么情况?”谢文渊沉声问道。

  “我们到了约定地点,接头的人也来了,可话没说两句,四周就响枪了……肯定是内部出了叛徒,或者那个接头人本身就是圈套!”老马咬着牙,“鬼子伪军像是早就埋伏好了,火力很猛……”

  谢文渊静静地听着,眉头紧锁。敌特的活动比预想的还要猖獗。他安抚了老马几句,嘱咐他好好养伤,转身回到了指挥部。

  这次挫折没有让他气馁,反而让他更加清醒。他召集相关干部,重新分析了敌情,调整了斗争策略,更加注重内部纯洁性和工作的隐蔽性。他亲自参与了对可疑人员的甄别,并加强了对武工队员进行反特、侦察和群众工作方法的培训。

  与此同时,他大力推动的生产自救和减租减息运动,开始在巩固区显现成效。春耕时节,分区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纷纷下到田间地头,帮助缺少劳力的军属和贫苦农户耕种。当金黄的麦浪在夏风中翻滚时,许多农民第一次感受到了“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温暖。识字班里,那些曾经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庄稼汉和妇女,开始笨拙地握着铅笔,写下“抗日”、“民主”、“毛**”等字样,眼中闪烁着对新知和未来的渴望。

  这些变化,像无声的溪流,慢慢浸润着干涸的土地。边缘区的一些村庄,态度也开始悄然转变。曾经对八路军敬而远之的保甲长,开始偷偷派人送来粮食和情报;一些受敌伪压迫的百姓,则主动找到武工队,诉说苦难,请求庇护。

  盛夏的一天,谢文渊接到一份特殊的情报——驻守在某边缘小镇的伪军中队队长,因其家人在敌占区受到鬼子欺压,萌生了反正之意,但顾虑重重。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谢文渊深思熟虑后,决定亲自部署这次策反行动。他没有贸然接触,而是先通过内线,将伪军队长家人已受到我方地下组织照顾的消息巧妙传递过去,消除了他的部分后顾之忧。随后,又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派出一位以胆大心细著称的敌工干部,携带他的亲笔信,潜入敌据点。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谢文渊在指挥部等待着消息,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这次行动风险极高,一旦失败,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他不由得想起在延安时,与婉茹讨论过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策略,此刻正在实践中接受严峻的考验。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派出的干部才风尘仆仆地安全返回,带回了成功的消息:伪军中队长已被成功争取,约定在三天后的午夜,以其部队换防为名,打开据点大门,接应我军里应外合。

  三天后的夜晚,行动按计划进行。谢文渊亲临前线指挥。当信号火把在据点碉楼上划出约定的弧线时,埋伏在外的部队如猛虎下山,迅速冲入据点。战斗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大部分伪军在队长的带领下放下了武器。此役,不仅拔除了一个楔入根据地的钉子,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震慑了周边的日伪势力,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战斗结束后,在清理战场时,谢文渊看到了那位率部起义的伪军中队长。那是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人,眼神中带着解脱,也残留着一丝惶恐。

  谢文渊走上前,郑重地向他敬了一个军礼:“欢迎你回到中国人民的抗日阵营中来!”

  那位前中队长愣住了,随即眼眶有些发红,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

  站在被攻克的据点高处,眺望着远方在晨曦中渐渐清晰的太岳群山,谢文渊心中感慨。这片土地,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也正在孕育着新的希望。军事斗争的胜利是基础,但真正的根基,在于赢得人心,在于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看到光明的未来。这过程充满了荆棘与险阻,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坚定的信念。

  他从怀中取出林婉茹绘制的那幅地图,在上面代表这个分区的位置,用力画上了一个鲜红的、代表巩固与胜利的标记。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太岳山的新篇章,还需要用更多的汗水、智慧,甚至鲜血去书写。但他坚信,方向已然明确,道路就在脚下,星火终将燎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荆州,荆州!,荆州,荆州!最新章节,荆州,荆州!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