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荆州! 第九十六章:卧虎藏龙

小说:荆州,荆州! 作者:巷野 更新时间:2025-11-18 10:44:2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民国三十三年(1944)三月的太岳山,春寒料峭。谢文渊站在新搭建的沙盘前,手中的教鞭轻轻点在卧虎山的模型上。沙盘做得极其精细,连日军仓库的通风口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参谋长,这是刚侦察到的情况。“侦察连长杨得志风尘仆仆地走进指挥部,递过一沓手绘的图纸,“鬼子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处暗堡。“

  谢文渊接过图纸,眉头微蹙。日军的防卫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密,看来这次行动不会轻松。

  “说说具体情况。“

  “仓库主体在山腹中,有三个出口。主出口有一个小队把守,配有两挺重机枪。另外两个备用出口比较隐蔽,但也都设有哨卡。“杨得志指着图纸,“最麻烦的是,鬼子在制高点设置了观察哨,可以监控整个山谷。“

  指挥部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明白,强攻无异于自杀。

  “看来只能智取了。“谢文渊沉思片刻,“得志,你带几个人,化装成樵夫,把卧虎山的地形再摸一遍。特别是那些采药人走的小路。“

  “是!“

  杨得志离开后,谢文渊独自对着沙盘出神。卧虎山地形复杂,洞穴纵横,这既是难点,也可能成为突破口。

  三天后,杨得志带回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在卧虎山北麓发现了一个被杂草掩盖的洞穴,直通山腹!

  “确定能通到仓库吗?“谢文渊问。

  “我们往里走了大概一里多地,听到了日军的说话声。“杨得志兴奋地说,“而且闻到了汽油味,肯定是仓库没错!“

  机会来了!但谢文渊依然保持冷静:“洞口隐蔽吗?“

  “非常隐蔽,在一处瀑布后面。要不是有个老采药人带路,根本发现不了。“

  作战计划很快制定。谢文渊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他亲自带领,从洞穴潜入;一路由杨得志指挥,在正面佯攻;第三路作为预备队,由陈赓司令员亲自掌握。

  行动前夜,谢文渊特意去看望了参战部队。战士们正在检查装备,擦拭武器,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凝重。

  “怕吗?“他问一个年轻战士。

  “有点...“战士老实回答,“但想到能端掉鬼子的仓库,就不怕了。“

  谢文渊拍拍他的肩膀:“记住,越怕越要冷静。活着回来,才能继续打鬼子。“

  子时整,部队悄然出发。谢文渊带领的潜入小队只有二十人,但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手。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连火把都没打,全靠月光和记忆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进。

  瀑布在夜色中轰鸣。拨开垂挂的藤蔓,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显露出来。

  “我打头。“谢文渊率先钻入洞中。

  洞穴内阴暗潮湿,脚下是滑腻的岩石。越往深处走,日军说话的声音越清晰。

  “停!“谢文渊突然举手示意。

  前方隐约传来脚步声,是日军的巡逻队!队员们立即隐蔽,屏息凝神。

  巡逻队从距离他们只有十几米的地方经过,皮靴踏在岩石上的声音在洞穴中回荡。等脚步声远去,谢文渊才松了口气。

  继续前行约五百米,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地下仓库呈现在他们面前!

  仓库里堆满了物资:成箱的弹药、桶装的汽油、袋装的大米...更让人惊喜的是,还有几门崭新的步兵炮。

  “发财了!“一个战士小声惊呼。

  “动作要快!“谢文渊下令,“安装炸药,重点炸毁弹药和汽油。“

  队员们迅速分散行动。但就在他们安装炸药时,意外发生了——一个起夜的日军士兵发现了他们!

  “敌袭!“日军士兵大声呼喊。

  刹那间,警报声响彻整个仓库。

  “执行第二方案!“谢文渊当机立断。

  所谓的第二方案,是固守待援。小队迅速占领有利位置,与涌来的日军展开激战。

  枪声在密闭的空间里震耳欲聋。日军虽然人数占优,但地形限制了他们的兵力展开。谢文渊小队凭借精准的射击,暂时压制住了日军。

  “参谋长!鬼子从后面包抄过来了!“一个战士报告。

  谢文渊回头,看见另一队日军正从他们来的方向扑来。退路被切断了!

  “准备突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外面突然响起震天的呐喊声。杨得志带领的佯攻部队开始行动了!

  趁日军分心之际,谢文渊带领小队发起猛烈冲击。里应外合之下,日军顿时陷入混乱。

  “引爆!“

  随着谢文渊一声令下,安装在关键位置的炸药相继爆炸。震耳欲聋的巨响中,整个山体都在颤抖。弹药殉爆的火焰冲天而起,将夜空映得如同白昼。

  “撤!“

  小队沿着原路快速撤离。不断有岩石从头顶落下,整个洞穴随时可能坍塌。

  最危险的时候,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后面的日军越来越近,前面又无路可走。

  “炸开它!“谢文渊下令。

  爆破手安装炸药时,手都在发抖。一声巨响,巨石被炸开一个缺口,但爆炸也震塌了部分洞顶。

  “快走!“

  当他们终于冲出洞穴时,每个人都成了土人。回头望去,卧虎山已经被烈焰吞噬。

  “参谋长!“杨得志带人接应,“干得漂亮!“

  但谢文渊脸上却没有喜色:“清点人数。“

  清点结果让人心痛:潜入小队伤亡过半,二十人只有九人生还。

  “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陈赓不知何时来到身边,“这一仗,至少摧毁了鬼子一个月的作战物资。“

  回到根据地,谢文渊立即着手总结这次作战的经验教训。他在作战报告中写道:“特种作战贵在出其不意,但也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四月,太岳山春意渐浓。一天,谢文渊正在训练场指导部队训练,通讯员送来一封意外的信件。

  信是林婉茹写来的。在信中,她简单介绍了太行山的情况,最后写道:“...听说你在太岳又立新功,很是欣慰。只是刀剑无眼,还望珍重。“

  寥寥数语,却让谢文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把信仔细折好,贴身收藏。

  “参谋长,有情况。“杨得志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什么事?“

  “刚得到情报,鬼子要报复了。“

  果然,几天后日军开始了大规模扫荡。这一次,他们改变了战术,不再固守据点,而是采取机动突击的方式,专门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

  “来者不善啊。“陈赓看着地图上日军的进攻箭头,“文渊,你有什么想法?“

  “避实就虚。“谢文渊指着地图,“鬼子要找我们决战,我们偏不跟他硬拼。主力跳到外线,专打他的补给线。“

  “具体怎么打?“

  “这里,“谢文渊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同蒲铁路。上次我们打了他的军列,这次我们打他的护路队。“

  计划获得通过。谢文渊再次亲自带队,目标是一个叫黑石口的护路队驻地。

  这次的行动更加大胆。谢文渊决定化装成日军,混进驻地。

  “太冒险了!“杨得志反对,“万一被识破...“

  “风险确实有,但值得一试。“谢文渊说,“护路队警惕性相对较低,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经过周密准备,一支由十二人组成的特别行动队成立了。所有人都穿着缴获的日军军服,配备日式装备。

  行动在正午进行。谢文渊化装成日军少佐,大摇大摆地走向护路队驻地。

  “站住!什么人?“哨兵用日语喝问。

  “第三巡逻队的,“谢文渊用流利的日语回答,“奉命加强警戒。“

  哨兵检查了证件——这些是从日军尸体上搜来的真证件——挥手放行。

  进入驻地后,队员们按计划分头行动。两人控制大门,三人占领制高点,其余人随谢文渊直扑指挥部。

  护路队的日军果然警惕性不高,很多人正在午休。谢文渊带人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指挥部里的军官,然后发出了行动信号。

  激烈的战斗在驻地内展开。失去指挥的日军乱作一团,很快被全部歼灭。

  这一仗缴获颇丰:轻机枪四挺,步枪五十支,还有大量弹药。

  “参谋长,你这招太高了!“回根据地的路上,杨得志由衷赞叹。

  “不是我的招高,是鬼子太自信了。“谢文渊说,“他们根本想不到我们敢化装成他们的人。“

  通过连续几次成功的特种作战,太岳军区的处境明显好转。日军被迫收缩兵力,加强重点地区的守备,给了根据地喘息之机。

  五月,总部发来嘉奖令,表彰太岳军区在春季反扫荡中的突出表现。但比嘉奖更重要的是,太岳军区的战士们找回了信心。

  “参谋长,“一次训练间隙,一个年轻战士问谢文渊,“咱们什么时候能反攻啊?“

  “快了。“谢文渊望着远山,“只要坚持下去,胜利一定会来。“

  他这话不是空谈。从各方面的情报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在华兵力也捉襟见肘。抗战的曙光,已经隐约可见。

  但谢文渊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松懈。垂死的野兽最危险,日军在做最后挣扎。

  果然,六月,日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扫荡。这一次,他们采取了更加狠毒的手段——并村清野,企图彻底断绝八路军与群众的联系。

  面对新的挑战,谢文渊再次展现出他的智慧。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敌进我进“的战术,组织小分队深入敌占区活动。

  “鬼子要把群众赶进'人圈',我们就到'人圈'里去工作。“他在干部会上说,“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

  这个提议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太危险了!“有人说,“进了'人圈'就是自投罗网。“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谢文渊坚持,“鬼子绝对想不到我们敢到他们的控制区活动。“

  经过激烈争论,计划获得通过。谢文渊再次亲自带队,潜入一个叫王家洼的“人圈“。

  所谓的“人圈“,其实就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大集中营。群众被强迫居住在这里,行动受到严格限制。

  谢文渊小组化装成贩货的商人,混进了“人圈“。他们白天观察情况,晚上秘密开展工作。

  “老乡,我们是八路军。“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谢文渊对一户人家亮明身份。

  “八路?“老乡又惊又喜,“你们怎么进来的?“

  “走进来的。“谢文渊笑了笑,“老乡,现在外面情况怎么样?“

  通过走访群众,谢文渊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报。日军在“人圈“的统治虽然严密,但不得人心,群众都在暗中支持八路军。

  “太好了!“回到根据地后,谢文渊兴奋地向陈赓汇报,“'人圈'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可以利用群众的帮助,在里面建立秘密组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岳军区陆续在多个“人圈“建立了地下组织。这些组织不仅传递情报,还秘密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

  七月,太岳山区进入雨季。连绵的阴雨给行军作战带来很大困难,但也提供了新的战机。

  “雨季是鬼子的噩梦,“谢文渊在作战会议上说,“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在泥泞中寸步难行,正是我们活动的好时机。“

  他提议开展“雨季攻势“,专门打击日军的运输车队。

  “好主意!“陈赓表示支持,“就这么干!“

  新的战斗开始了。在泥泞的山路上,八路军如鱼得水,而日军则举步维艰。一次次成功的伏击,让日军损失惨重。

  八月十五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意大利投降了!

  “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了!“陈赓兴奋地说,“小日本的日子长不了了!“

  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但谢文渊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警惕,“他在干部会上提醒大家,“鬼子很可能会做最后挣扎。“

  他的预感很快得到验证。九月,日军发动了代号“秋狩“的大规模扫荡,动用了前所未有的兵力。

  面对严峻形势,谢文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放弃部分根据地,主力跳到外线,在运动中歼敌。

  “这...“有人犹豫,“放弃根据地,群众怎么办?“

  “暂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谢文渊解释,“只要我们主力还在,就能收复失地。“

  经过痛苦抉择,计划获得通过。部队开始转移,群众也向深山疏散。

  离别总是艰难的。看着群众依依不舍的眼神,谢文渊心中充满愧疚。

  “老乡们,我们一定会回来的!“他郑重承诺。

  转移途中,部队多次与日军遭遇。每一次,谢文渊都凭借出色的指挥艺术,带领部队化险为夷。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黑风谷。部队被日军包围,弹药将尽,形势万分危急。

  “参谋长,怎么办?“杨得志焦急地问。

  谢文渊观察着地形,突然眼睛一亮:“有办法了!“

  他注意到山谷中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可以通往日军侧后。

  “得志,带你的人从这里绕到鬼子后面。我带人在正面吸引火力。“

  “太危险了!“

  “执行命令!“

  在谢文渊的指挥下,部队终于杀出重围。但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伤亡近百人。

  “这笔账,一定要算!“看着牺牲战士的遗体,谢文渊咬牙切齿。

  十月,形势开始好转。日军由于兵力不足,不得不结束扫荡。八路军主力重返根据地,开始了恢复工作。

  站在曾经战斗过的山头上,谢文渊心潮澎湃。虽然前途依然艰险,但他相信,胜利已经不远了。

  山风吹过,带来远方的气息。在那看不见的远方,抗战的烽火正在熊熊燃烧。而在这太岳山中,新的战斗即将开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荆州,荆州!,荆州,荆州!最新章节,荆州,荆州!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