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荆州! 第九十五章:太岳新篇

小说:荆州,荆州! 作者:巷野 更新时间:2025-11-17 17:39:3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民国三十三年(1944)元月的太岳山,朔风凛冽。谢文渊站在新搭建的指挥部门前,望着眼前这与太行山既相似又不同的景致。山势更加险峻,沟壑更加深邃,就连寒风都带着几分陌生的凛冽。

  “谢参谋长,各部主官都已经到齐了。“年轻的警卫员小跑着前来报告。

  指挥部的窑洞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刚刚到任的参谋长。这些太岳军区的旅团级干部,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目光中既有审视,也有期待。

  “同志们好。“谢文渊走到地图前,“我是谢文渊,奉命前来太岳军区工作。在太行山时,就久闻太岳将士的威名。“

  开场白很简短,但恰到好处。几个原本抱着膀子冷眼旁观的干部,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

  作战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谢文渊仔细听取了各部队的情况汇报,越听心情越沉重。太岳军区的处境比他预想的还要艰难:日军实施“囚笼政策“,据点密布,公路如网,根据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最麻烦的是粮食问题。“后勤部长是个精瘦的湖南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去年收成不好,现在库存只够维持半个月。“

  “药品更是奇缺。“卫生部长补充道,“很多伤员因为缺医少药,轻伤拖成重伤,重伤...就只能等死。“

  会议结束后,谢文渊独自留在指挥部。油灯下,他仔细研究着太岳山区的地图,眉头越锁越紧。

  “怎么,被吓住了?“一个洪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谢文渊抬头,看见军区司令员陈赓大步走进来。这位以智勇双全著称的将领,虽然比谢文渊大不了几岁,但已经是威震太岳的名将。

  “司令员。“

  陈赓摆摆手,在谢文渊对面坐下:“说说看,有什么想法?“

  “困难很大,但并非无解。“谢文渊指着地图,“日军据点虽多,但兵力分散。我们可以采取'跳出去'的战术,主力转到外线作战。“

  “具体怎么跳?“

  “这里,“谢文渊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同蒲铁路。鬼子的生命线。打这里,既能缴获物资,又能迫使鬼子收缩兵力。“

  陈赓眼中闪过赞许的神色:“和我想的一样。不过,同蒲铁路守备森严,怎么打?“

  “特种作战。“谢文渊吐出四个字。

  三天后,谢文渊亲自带队侦察同蒲铁路。同行的除了警卫员,还有太岳军区侦察连长杨得志。这是个精悍的东北汉子,对铁路沿线了如指掌。

  “参谋长,前面就是黑石岭隧道。“杨得志指着远处一座山岭,“这是同蒲线上最长的隧道,鬼子守备很严。“

  通过望远镜,谢文渊仔细观察着隧道口的布防。日军在隧道两端都修建了碉堡,配有机枪和探照灯。巡逻队每隔十五分钟经过一次,戒备森严。

  “确实不好下手。“谢文渊放下望远镜,“不过...“

  “不过什么?“

  “你看那里。“谢文渊指向隧道上方的一处悬崖,“从那里能不能下去?“

  杨得志仔细观察后摇头:“太陡了,而且鬼子在崖顶也设了哨所。“

  第一次侦察无功而返。但谢文渊没有气馁,他相信再严密的防守也会有破绽。

  接下来的半个月,他走遍了同蒲铁路太岳段的所有重要节点。白天化装成农民侦察,晚上研究地图到深夜。渐渐地,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成形。

  “你要打军列?“当谢文渊在作战会议上提出这个想法时,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不是普通的军列,“谢文渊解释道,“是日军运送军用物资的专列。根据情报,每隔十天就会有一趟。“

  “怎么打?“陈赓问。

  “在青龙桥。“谢文垣展开地图,“这里是个急转弯,列车通过时必须减速。我们在这里设伏。“

  计划很冒险,但确实有可行性。经过激烈讨论,最终获得通过。

  行动前夜,谢文渊亲自检查参战部队的准备情况。让他欣慰的是,太岳军区的战士们虽然装备简陋,但士气高昂,战斗经验丰富。

  “参谋长,都准备好了。“杨得志报告,“爆破组、突击组、阻击组都已就位。“

  “好。“谢文渊看了看怀表,“按计划行动。“

  深夜,部队悄然进入伏击位置。青龙桥横跨在两山之间,桥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谢文渊的指挥所设在桥头的一个山洞里,这里既能观察全局,又便于指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黎明时分,观察哨发来信号:军列来了!

  通过望远镜,谢文渊看见一列装甲列车缓缓驶来。车头前后都架着机枪,车厢是全封闭的,显然装载着重要物资。

  “准备...“谢文渊低声下令。

  列车开始过桥,速度果然慢了下来。就在车头即将驶出桥面时,谢文渊果断下令:“引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桥面坍塌,列车前半截悬在半空,后半截还停在桥上。

  “打!“

  刹那间,枪声大作。突击组如猛虎下山,直扑列车。日军虽然被突发情况打懵,但很快组织起抵抗。

  “参谋长!鬼子火力太猛!“杨得志在枪林弹雨中喊道。

  谢文渊冷静观察战局。日军的抵抗比他预想的还要顽强,特别是车头部分的机枪,给突击组造成了很大伤亡。

  “命令二连,从左侧迂回,打掉车头的机枪!“

  二连的战士们冒着弹雨,艰难地向车头靠近。不断有人倒下,但没有人退缩。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第三节车厢。这里装载的是日军一个中队的增援部队,他们凭借车厢作掩护,顽强抵抗。

  “这样打下去伤亡太大。“谢文渊当机立断,“炸掉这节车厢!“

  爆破组冒着枪林弹雨,在车厢下安装了炸药。一声巨响,车厢被炸成两截,里面的日军非死即伤。

  战斗持续了一个小时。当最后一节车厢被攻克时,东方已经泛白。

  “快!搬运物资!“谢文渊下令。

  战士们迅速行动。车厢里装满了他们急需的武器、弹药、药品和粮食。

  “参谋长!你看!“杨得志兴奋地指着一节车厢,“全是崭新的三八大盖!“

  就在大家欢欣鼓舞时,观察哨突然报告:日军增援部队正在快速接近!

  “立即撤离!“谢文渊果断下令。

  部队带着缴获的物资,迅速向山里转移。谢文渊亲自带一个排断后,掩护大部队撤退。

  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足足一个大队的兵力。断后部队且战且退,伤亡不断加大。

  最危险的时候,谢文渊和十几名战士被日军包围在一个小山头上。

  “参谋长,子弹不多了!“一个战士报告。

  谢文渊看了看所剩无几的弹药,又望了望山下密密麻麻的日军,脸上露出决然的神色。

  “同志们,今天我们可能要交代在这里了。但是,“他提高声音,“我们用这些弹药换来了部队急需的物资,值不值得?“

  “值得!“战士们齐声回答。

  “好!“谢文渊举起手枪,“就是死,也要多拉几个鬼子垫背!“

  就在他们准备决死一战时,意想不到的援军出现了!陈赓亲自带着主力部队杀回来接应。

  在内外夹击下,日军很快溃败。谢文渊和断后的战士们得以脱险。

  回到根据地清点战果,这次行动共缴获步枪二百支、轻机枪十挺、子弹五万发,还有大量药品和粮食。虽然付出了三十多人伤亡的代价,但确实解了根据地的燃眉之急。

  庆功会上,陈赓紧紧握住谢文渊的手:“文渊同志,这一仗打得好!你给太岳军区带来了新气象!“

  “这是全体指战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谢文渊谦逊地说。

  通过这一仗,谢文渊在太岳军区站稳了脚跟。干部战士们看他的眼神,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由衷的敬佩。

  但谢文渊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着手整顿部队,加强训练。他把在利剑分队积累的特种作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太岳军区的战士们。

  “特种作战不是耍花枪,“他在一次训练中说,“而是要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打击敌人的要害。“

  他还特别重视情报工作。在他的建议下,军区成立了专门的情报处,加强对日军动向的掌握。

  二月的一天,情报处送来了一个重要消息:日军正在秘密修建一个大型仓库,储存准备用于春季扫荡的物资。

  “这个仓库必须打掉。“谢文渊在作战会议上说。

  “但是仓库在哪里?“有人问。

  “在这里。“谢文渊指向地图上的一个点,“卧虎山。“

  卧虎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把仓库建在山腹中,出口极其隐蔽。

  “怎么打?“陈赓问。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谢文渊胸有成竹,“我们可以...“

  他详细阐述了作战计划。听完后,陈赓拍案叫好:“就这么干!“

  新的战斗即将开始。谢文渊站在指挥部门前,望着远方的卧虎山。虽然离开了太行山,但抗日的烽火依然在燃烧。

  他知道,无论身在太行还是太岳,他肩上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带领战士们打击日寇,保卫这片多难的土地。

  山风凛冽,却吹不灭他心中的火焰。在这太岳山区,新的篇章刚刚翻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荆州,荆州!,荆州,荆州!最新章节,荆州,荆州!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