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己还要将秦国即将可能攻打楚国的消息告诉铁仲吗?
依照个人情感来说,他童年观看的《秦时明月》动漫的主视角就是在反秦中度过的,自己选择加入墨家投入反秦势力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现在细细梳理下来,这秦国好像还不该反,得让它先统一天下才行。
李胜心中电光火石般闪过这些念头,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再次端起陶碗,借着氤氲的热气遮掩自己神情的细微变化。
就在他准备用一番说辞暂且搪塞过去时,铁仲却忽然叹了口气,粗犷的脸上露出一丝与他气质不符的复杂神色。
“小兄弟觉得天下苦战,欲求止战之道,此心与我墨家‘非攻’之旨可谓不谋而合。”铁仲摩挲着粗陶碗的边缘。
‘看来墨家还是如同动漫中一样,走的是反秦路线了。’
听到铁仲的话李胜如是想到。
那看来是不能将秦国即将可能攻打楚国的消息告诉墨家了。
他已经想明白了,秦统一六国是制度优势的必然结果,是结束数百年战乱、构建新秩序的必经之路。
如果他将消息告知墨家,最多只能让墨家帮助楚国进行更充分的防守,这可能会延长战争时间,增加双方的伤亡,让天下人受苦更久,但最终可能无法改变结局。
而且如果因为他的消息,导致某场关键战役中楚军设伏成功,重创了秦军,这看似是帮助了墨家和楚国,但实际上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帮助落后的旧贵族势力延缓了统一的进程,让战乱时代继续延长。
这与他希望天下不要再打仗的初衷背道而驰。
但是还没等李胜想好借口怎么将这件事糊弄过去,只见铁仲话锋一转,他的声音低沉了几分,“但你可知,我墨家虽主张‘非攻’,却并非一味反对所有征伐。”
李胜微微一怔。
“铁仲大哥此言何意?”
“咱们诸子百家之间不是讨论出答案了吗?这纷乱的天下早就该‘定于一’了!”
铁仲看着李胜,看来李胜小兄弟只是学了道家强身健体的导引之术,对于天下大势那是一点没学到。
他不等李胜回答继续说道。
“各国互相攻伐,华夏同室操戈,天下百姓早就厌倦了战争,而最有能力统一天下止住战争的,非秦国莫属了!”
李胜彻底怔在原地,手中陶碗微倾,几滴温汤溅在指间竟也浑然不觉。
“铁仲大哥,你...”他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这与他预想中墨家必定反秦的立场截然不同,甚至可说是南辕北辙。
铁仲看着李胜错愕的神情,不由哈哈一笑,。
“怎么?小兄弟以为我墨家皆是只知恪守‘非攻’二字,不识变通的老顽固不成?”
他收敛笑容,正色道。
“巨子曾言,天下苦战久矣,根源在于纷争不休。若要真正‘非攻’,必先‘定于一’。唯有天下一统,政令出于一门,方能真正息止兵戈。此乃‘大非攻’之道,而非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的‘小非攻’。”
旁边一位一直沉默的年长墨者抚须接口,声音沙哑却清晰。
“然也。观当今七国,齐楚旧贵盘根错节,燕赵疲敝,韩魏夹缝求存。唯秦自商君变法后,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抑贵族,虽有严刑峻法之弊,然其制度最为彻底,最有凝合天下之力。由秦来结束这数百年的乱世,恐是...天数使然。”
李胜心中巨震。他万万没想到,墨家中人竟有如此见识!这已近乎于他这拥有后世历史眼光的穿越者的认知了。
果然不能小瞧天下英雄,古人除了眼界不如后世之人,他们的脑子可不比现代人差。
有识之士早就看清了秦制相对于六国旧制的先进性,也看到了统一才是终止战乱的唯一途径。
“可是...”李胜下意识地追问,将心中最大的疑惑脱口而出,“秦法严苛,征战酷烈,铁骑所至,白骨盈野...这岂不又与墨家‘兼爱’、‘非攻’之本心相悖?”
这是他心中最大的结,也是后世对秦最为诟病之处。
铁仲闻言,长叹一声。
“小兄弟所言,确是实情。秦之一统道路,必伴随烽火与鲜血。此乃不可避免之阵痛。”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李胜,“然而,长痛不如短痛。继续维持这七国并立的局面,年年征战,岁岁烽烟,天下苍生所受之苦,难道就少了吗?那将是永无止境的细微凌迟!”
“墨家所求,是天下万民之长治久安。为此...不得不忍受这统一过程中的酷烈与牺牲。此乃两害相权取其轻。”
铁仲的语气沉重无比,“我墨家弟子,自然不会赞同秦军的滥杀,必要时亦会出手阻止暴行,救助无辜。但于这天下大势...我墨家认为,秦统天下,利大于弊。”
房间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窗外的阳光穿过射进屋内,将众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墙壁上,仿佛也在参与这场决定未来走向的沉重对话。
李胜深吸一口气,心中豁然开朗,最后一点犹豫也烟消云散。
原来墨家并非简单的反秦或助秦,而是基于一种极为务实和长远的“大非攻”理念,痛苦地选择了支持最有能力结束乱世的力量,哪怕这个过程伴随着巨大的代价。
既然如此...
“铁仲大哥,诸位,”李胜放下陶碗,神情变得无比郑重,“我今日前来,实是因为无意中获悉一事,关乎秦楚之争,或许...也关乎墨家所言的‘定于一’之进程。”
他不再犹豫,将听到的关于秦国可能近期攻楚的消息,仔细道来,只是依旧模糊了消息的确切来源。
铁仲等人听完,神色并未显得过于惊讶,反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凝重。
“秦国东出,楚地确是必经之路,也是最大阻碍。”铁仲沉吟道,“此讯极为重要,多谢小兄弟告知。”
‘看来道家的人也开始落子了。’
在场的墨家弟子看着李胜的面庞,脑子里浮现出了这个念头。
其实对于秦国的动向他们早就知道,分布在秦国的墨家弟子也将这些消息传回了机关城,秦楚之间的战争是避免不了的,只是无法确定何时交战而已。
现在有了李胜小兄弟的消息,那看来秦楚之间的战争在三年内必定会打响了。
他并未说要如何帮助楚国抵抗,而是转向同伴。
“需立刻将此事传回机关城告知巨子。秦若攻楚,战端必巨。我等应早做准备,或可借我墨家之力,于战火蔓延之处,尽量引导秦军减少屠戮,护佑更多庶民百姓,也可...暗中助力,促使此战早日结束,减少双方伤亡。”
这策略,完全契合了他们方才所说的“大非攻”之道。
依照个人情感来说,他童年观看的《秦时明月》动漫的主视角就是在反秦中度过的,自己选择加入墨家投入反秦势力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现在细细梳理下来,这秦国好像还不该反,得让它先统一天下才行。
李胜心中电光火石般闪过这些念头,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再次端起陶碗,借着氤氲的热气遮掩自己神情的细微变化。
就在他准备用一番说辞暂且搪塞过去时,铁仲却忽然叹了口气,粗犷的脸上露出一丝与他气质不符的复杂神色。
“小兄弟觉得天下苦战,欲求止战之道,此心与我墨家‘非攻’之旨可谓不谋而合。”铁仲摩挲着粗陶碗的边缘。
‘看来墨家还是如同动漫中一样,走的是反秦路线了。’
听到铁仲的话李胜如是想到。
那看来是不能将秦国即将可能攻打楚国的消息告诉墨家了。
他已经想明白了,秦统一六国是制度优势的必然结果,是结束数百年战乱、构建新秩序的必经之路。
如果他将消息告知墨家,最多只能让墨家帮助楚国进行更充分的防守,这可能会延长战争时间,增加双方的伤亡,让天下人受苦更久,但最终可能无法改变结局。
而且如果因为他的消息,导致某场关键战役中楚军设伏成功,重创了秦军,这看似是帮助了墨家和楚国,但实际上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帮助落后的旧贵族势力延缓了统一的进程,让战乱时代继续延长。
这与他希望天下不要再打仗的初衷背道而驰。
但是还没等李胜想好借口怎么将这件事糊弄过去,只见铁仲话锋一转,他的声音低沉了几分,“但你可知,我墨家虽主张‘非攻’,却并非一味反对所有征伐。”
李胜微微一怔。
“铁仲大哥此言何意?”
“咱们诸子百家之间不是讨论出答案了吗?这纷乱的天下早就该‘定于一’了!”
铁仲看着李胜,看来李胜小兄弟只是学了道家强身健体的导引之术,对于天下大势那是一点没学到。
他不等李胜回答继续说道。
“各国互相攻伐,华夏同室操戈,天下百姓早就厌倦了战争,而最有能力统一天下止住战争的,非秦国莫属了!”
李胜彻底怔在原地,手中陶碗微倾,几滴温汤溅在指间竟也浑然不觉。
“铁仲大哥,你...”他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这与他预想中墨家必定反秦的立场截然不同,甚至可说是南辕北辙。
铁仲看着李胜错愕的神情,不由哈哈一笑,。
“怎么?小兄弟以为我墨家皆是只知恪守‘非攻’二字,不识变通的老顽固不成?”
他收敛笑容,正色道。
“巨子曾言,天下苦战久矣,根源在于纷争不休。若要真正‘非攻’,必先‘定于一’。唯有天下一统,政令出于一门,方能真正息止兵戈。此乃‘大非攻’之道,而非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的‘小非攻’。”
旁边一位一直沉默的年长墨者抚须接口,声音沙哑却清晰。
“然也。观当今七国,齐楚旧贵盘根错节,燕赵疲敝,韩魏夹缝求存。唯秦自商君变法后,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抑贵族,虽有严刑峻法之弊,然其制度最为彻底,最有凝合天下之力。由秦来结束这数百年的乱世,恐是...天数使然。”
李胜心中巨震。他万万没想到,墨家中人竟有如此见识!这已近乎于他这拥有后世历史眼光的穿越者的认知了。
果然不能小瞧天下英雄,古人除了眼界不如后世之人,他们的脑子可不比现代人差。
有识之士早就看清了秦制相对于六国旧制的先进性,也看到了统一才是终止战乱的唯一途径。
“可是...”李胜下意识地追问,将心中最大的疑惑脱口而出,“秦法严苛,征战酷烈,铁骑所至,白骨盈野...这岂不又与墨家‘兼爱’、‘非攻’之本心相悖?”
这是他心中最大的结,也是后世对秦最为诟病之处。
铁仲闻言,长叹一声。
“小兄弟所言,确是实情。秦之一统道路,必伴随烽火与鲜血。此乃不可避免之阵痛。”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李胜,“然而,长痛不如短痛。继续维持这七国并立的局面,年年征战,岁岁烽烟,天下苍生所受之苦,难道就少了吗?那将是永无止境的细微凌迟!”
“墨家所求,是天下万民之长治久安。为此...不得不忍受这统一过程中的酷烈与牺牲。此乃两害相权取其轻。”
铁仲的语气沉重无比,“我墨家弟子,自然不会赞同秦军的滥杀,必要时亦会出手阻止暴行,救助无辜。但于这天下大势...我墨家认为,秦统天下,利大于弊。”
房间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窗外的阳光穿过射进屋内,将众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墙壁上,仿佛也在参与这场决定未来走向的沉重对话。
李胜深吸一口气,心中豁然开朗,最后一点犹豫也烟消云散。
原来墨家并非简单的反秦或助秦,而是基于一种极为务实和长远的“大非攻”理念,痛苦地选择了支持最有能力结束乱世的力量,哪怕这个过程伴随着巨大的代价。
既然如此...
“铁仲大哥,诸位,”李胜放下陶碗,神情变得无比郑重,“我今日前来,实是因为无意中获悉一事,关乎秦楚之争,或许...也关乎墨家所言的‘定于一’之进程。”
他不再犹豫,将听到的关于秦国可能近期攻楚的消息,仔细道来,只是依旧模糊了消息的确切来源。
铁仲等人听完,神色并未显得过于惊讶,反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凝重。
“秦国东出,楚地确是必经之路,也是最大阻碍。”铁仲沉吟道,“此讯极为重要,多谢小兄弟告知。”
‘看来道家的人也开始落子了。’
在场的墨家弟子看着李胜的面庞,脑子里浮现出了这个念头。
其实对于秦国的动向他们早就知道,分布在秦国的墨家弟子也将这些消息传回了机关城,秦楚之间的战争是避免不了的,只是无法确定何时交战而已。
现在有了李胜小兄弟的消息,那看来秦楚之间的战争在三年内必定会打响了。
他并未说要如何帮助楚国抵抗,而是转向同伴。
“需立刻将此事传回机关城告知巨子。秦若攻楚,战端必巨。我等应早做准备,或可借我墨家之力,于战火蔓延之处,尽量引导秦军减少屠戮,护佑更多庶民百姓,也可...暗中助力,促使此战早日结束,减少双方伤亡。”
这策略,完全契合了他们方才所说的“大非攻”之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从墨家崛起的数值怪,秦时:从墨家崛起的数值怪最新章节,秦时:从墨家崛起的数值怪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从墨家崛起的数值怪,秦时:从墨家崛起的数值怪最新章节,秦时:从墨家崛起的数值怪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