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
东海临时基地的指挥帐篷内,气氛凝重。
林风、老郑、阿水围在一张巨大的海图前,海图上叠加着卫星遥感影像和声波探测数据。刘玥站在一旁,手里拿着那块从夜郎墓带出的水神玉圆盘,正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一个特制的支架上。圆盘直径约半米,表面刻满了细密的水文纹路,在顶灯下泛着幽蓝的光泽。
“准备好了吗?”刘玥抬头问。
老郑点点头,启动了电脑程序。屏幕上,卫星图与玉圆盘的影像开始自动对齐。起初,两者似乎毫无关联——玉盘上的纹路蜿蜒曲折,如同活物;而卫星图上的海底地形则显得杂乱无章。但随着程序不断微调角度和比例,奇迹发生了。
“看!”刘玥指着屏幕,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玉圆盘上最粗的一条“水脉导流纹”,竟与东海海底一条深埋的岩壁裂隙完全重合。更令人震惊的是,玉盘上其他几条次要纹路,也一一对应着卫星图上标注的“异常水文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这不是巧合。”老郑推了推眼镜,语气肯定,“这是一个精密的‘水脉定位系统’。汉朝人通过观察水神玉的纹路,找到了东海与夜郎水脉相连的节点,然后在这里构建了‘水神之源’。”
林风凝视着屏幕,心中豁然开朗。夜郎的水神玉并非孤立存在,它只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一个横跨千里、连接西南与东海的水脉网络。而东海的“水神之源”,正是这个网络的另一端,也是汉朝人囚禁永生水核心菌群的终极牢笼。
“不对。”阿水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他一直站在角落,默默观察着屏幕,此刻却眉头紧锁,指着海图上三个红点,“这三个地方,水脉图上标的是‘拐点’,但卫星图上显示的却是暗礁群。按道理,水脉拐点应该是能量汇聚处,不该是实心礁石。”
林风凑近一看,果然,海图上三个标注为“异常拐点”的位置,在卫星图上都是密集的暗礁区,与玉圆盘上流畅的水脉纹路格格不入。
“这三个拐点……”老郑突然想起什么,快速翻阅着资料,“和夜郎暗河的三个拐点位置,在经纬度上存在某种镜像关系!像是……像是人为镜像复制的!”
阿水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猛地从帆布包里掏出《水族古事记》,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段用朱砂划出的水文:“这里写着‘三水归一,血启其门;三礁为障,魂锁其渊’。原来这三个暗礁群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汉朝人用来‘锁魂’的屏障!”
“锁魂?”小马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水族传说中,水脉是有‘魂’的。”阿水的声音低沉,“汉朝人在水脉拐点设置暗礁,就是为了阻断水魂的流动,让‘水神之源’成为一个封闭的囚笼,既不让里面的东西出来,也不让外面的水魂进去。这三个暗礁,就是囚笼的三道锁。”
林风心中一沉。如果阿水所言非虚,那么要真正进入“水神之源”的核心,不仅要破解入口机关,还必须先打开这三道“水魂之锁”。而目前,他们连第一道锁都还没摸到。
“小唐,”林风转向正在检测水样的小唐,“立刻分析这三个暗礁区的水质,看看菌群活性是否有异常。老郑,用声波透视仪对暗礁群进行穿透扫描,确认内部是否有中空结构。”
“明白!”两人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帐篷外传来一阵喧哗。一名队员跑进来报告:“林队!渔民又发现‘绿光海面’了!就在西北方向五海里处,持续时间比上次更长!”
林风立刻抓起对讲机:“全体注意!‘探源号’立即前往目标海域!阿水、刘玥跟我走,其他人留守基地,继续分析数据!”
二十分钟后,“探源号”抵达目标海域。海面上,一道直径约百米的绿光区域正幽幽闪烁,如同海底升起的一轮绿色月亮。绿光中心,海水似乎在缓慢旋转,形成一个无形的漩涡。
“放下潜水器!”林风下令。
遥控潜水器缓缓下潜。摄像头传回的画面中,绿光来自海底一层厚厚的青绿色菌群,它们正以某种规律脉动,仿佛在呼吸。而在菌群下方,隐约可见一片巨大的、由巨石堆砌而成的结构——正是其中一个“异常拐点”的暗礁群。
“扫描到中空结构!”老郑在船上兴奋地喊道,“暗礁群内部有通道,直径约三米,通向海底深处!通道入口……形状与蛟骨符完全匹配!”
林风的目光落在阿水身上。阿水正紧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脖子上的铜铃,铃身水文在绿光映照下,竟也泛起了微弱的红光。
“看来,”阿水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林风,“我们找到第一道锁了。”
林风点点头,心中却升起一丝不安。汉朝人设置的三道锁,绝不可能轻易打开。而这第一道锁背后,等待他们的,究竟是通往核心的通道,还是另一个致命的陷阱?
他深吸一口气,下令:“准备下水。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找到通道,还要弄清楚,这三道‘水魂之锁’,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海风吹过,绿光依旧在海面上闪烁,仿佛在无声地召唤。而海底深处,那三道古老的枷锁,正静静等待着被唤醒的时刻。
东海临时基地的指挥帐篷内,气氛凝重。
林风、老郑、阿水围在一张巨大的海图前,海图上叠加着卫星遥感影像和声波探测数据。刘玥站在一旁,手里拿着那块从夜郎墓带出的水神玉圆盘,正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一个特制的支架上。圆盘直径约半米,表面刻满了细密的水文纹路,在顶灯下泛着幽蓝的光泽。
“准备好了吗?”刘玥抬头问。
老郑点点头,启动了电脑程序。屏幕上,卫星图与玉圆盘的影像开始自动对齐。起初,两者似乎毫无关联——玉盘上的纹路蜿蜒曲折,如同活物;而卫星图上的海底地形则显得杂乱无章。但随着程序不断微调角度和比例,奇迹发生了。
“看!”刘玥指着屏幕,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玉圆盘上最粗的一条“水脉导流纹”,竟与东海海底一条深埋的岩壁裂隙完全重合。更令人震惊的是,玉盘上其他几条次要纹路,也一一对应着卫星图上标注的“异常水文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这不是巧合。”老郑推了推眼镜,语气肯定,“这是一个精密的‘水脉定位系统’。汉朝人通过观察水神玉的纹路,找到了东海与夜郎水脉相连的节点,然后在这里构建了‘水神之源’。”
林风凝视着屏幕,心中豁然开朗。夜郎的水神玉并非孤立存在,它只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一个横跨千里、连接西南与东海的水脉网络。而东海的“水神之源”,正是这个网络的另一端,也是汉朝人囚禁永生水核心菌群的终极牢笼。
“不对。”阿水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他一直站在角落,默默观察着屏幕,此刻却眉头紧锁,指着海图上三个红点,“这三个地方,水脉图上标的是‘拐点’,但卫星图上显示的却是暗礁群。按道理,水脉拐点应该是能量汇聚处,不该是实心礁石。”
林风凑近一看,果然,海图上三个标注为“异常拐点”的位置,在卫星图上都是密集的暗礁区,与玉圆盘上流畅的水脉纹路格格不入。
“这三个拐点……”老郑突然想起什么,快速翻阅着资料,“和夜郎暗河的三个拐点位置,在经纬度上存在某种镜像关系!像是……像是人为镜像复制的!”
阿水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猛地从帆布包里掏出《水族古事记》,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段用朱砂划出的水文:“这里写着‘三水归一,血启其门;三礁为障,魂锁其渊’。原来这三个暗礁群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汉朝人用来‘锁魂’的屏障!”
“锁魂?”小马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水族传说中,水脉是有‘魂’的。”阿水的声音低沉,“汉朝人在水脉拐点设置暗礁,就是为了阻断水魂的流动,让‘水神之源’成为一个封闭的囚笼,既不让里面的东西出来,也不让外面的水魂进去。这三个暗礁,就是囚笼的三道锁。”
林风心中一沉。如果阿水所言非虚,那么要真正进入“水神之源”的核心,不仅要破解入口机关,还必须先打开这三道“水魂之锁”。而目前,他们连第一道锁都还没摸到。
“小唐,”林风转向正在检测水样的小唐,“立刻分析这三个暗礁区的水质,看看菌群活性是否有异常。老郑,用声波透视仪对暗礁群进行穿透扫描,确认内部是否有中空结构。”
“明白!”两人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帐篷外传来一阵喧哗。一名队员跑进来报告:“林队!渔民又发现‘绿光海面’了!就在西北方向五海里处,持续时间比上次更长!”
林风立刻抓起对讲机:“全体注意!‘探源号’立即前往目标海域!阿水、刘玥跟我走,其他人留守基地,继续分析数据!”
二十分钟后,“探源号”抵达目标海域。海面上,一道直径约百米的绿光区域正幽幽闪烁,如同海底升起的一轮绿色月亮。绿光中心,海水似乎在缓慢旋转,形成一个无形的漩涡。
“放下潜水器!”林风下令。
遥控潜水器缓缓下潜。摄像头传回的画面中,绿光来自海底一层厚厚的青绿色菌群,它们正以某种规律脉动,仿佛在呼吸。而在菌群下方,隐约可见一片巨大的、由巨石堆砌而成的结构——正是其中一个“异常拐点”的暗礁群。
“扫描到中空结构!”老郑在船上兴奋地喊道,“暗礁群内部有通道,直径约三米,通向海底深处!通道入口……形状与蛟骨符完全匹配!”
林风的目光落在阿水身上。阿水正紧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脖子上的铜铃,铃身水文在绿光映照下,竟也泛起了微弱的红光。
“看来,”阿水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林风,“我们找到第一道锁了。”
林风点点头,心中却升起一丝不安。汉朝人设置的三道锁,绝不可能轻易打开。而这第一道锁背后,等待他们的,究竟是通往核心的通道,还是另一个致命的陷阱?
他深吸一口气,下令:“准备下水。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找到通道,还要弄清楚,这三道‘水魂之锁’,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海风吹过,绿光依旧在海面上闪烁,仿佛在无声地召唤。而海底深处,那三道古老的枷锁,正静静等待着被唤醒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