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东方还是一片黑青色,御史台的侧门外,一顶不起眼的青呢小轿悄然落下。
许冠阳从轿中走出,整了整官服,手里却提着一个颇为沉重的锦盒。他走到一个正在角落里搓着手、不安地来回踱步的中年官员面前,脸上堆起了虚伪的笑容。
此人正是都察院监察御史李沣,穿着七品鸂鶒补子官袍,身形消瘦,此刻脸上还带着宿醉未醒的浮肿,眼下的乌青浓得化不开,官袍下摆还沾着昨夜赌坊里的烟尘。
“李御史,来的好早啊。”许冠阳带着虚假的关怀,一脸阴险地笑着说道。
李沣像是被烫到一样,猛地停下脚步,脸上挤出几分谄媚:“许……许院判,您可来了。”他眼睛死死盯着那个锦盒,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昨夜在赌坊又输了个精光,债主放话三日不还就要卸他一条腿。
许冠阳上前一步,将锦盒递到李沣手中。入手一沉,李沣心里咯噔一下,这分量,怕是足有五十两。许冠阳又从后面拿出一个稍小的礼盒,打开一条缝,浓郁的药酒香气立刻飘了出来,里面是几个造型古朴的瓷瓶。“这是太医院秘制的‘皇家舒筋活血酒’,用的是百年老参,最是滋补,知道你好这一口,特意给你留着。”
李沣脸上闪过一丝挣扎,他嗜酒好赌,外头欠着一屁股债,许冠阳这礼,简直是雪中送炭,不,是往他这快熄灭的火堆里泼了一瓢热油。“许院判,这……弹劾之事,下官……那陈越毕竟是陛下亲封……”
许冠阳拍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诱哄:“放心,弹劾有理有据,非是构陷。你只需在早朝时,将这份奏疏呈递上去便可。”他递过一本薄薄的奏疏,纸张是上好的宣纸,墨迹是新干的,“那陈越所用铜针,未经官府许可,形制粗陋,火淬之法,酷似刑讯逼供,此乃其一;其二,他虽得陛下亲封,然其所用‘铜针’器械,并未在太医院或御用监登记造册,属‘民间私器’,此乃无照行医之实!其三,皇家诊疗,向来以银针、金针为上,银可试毒,高贵洁净,铜器近血,古来视为不祥,理应取缔这等粗鄙铜针,统一使用官造银针,方能彰显天家威仪,杜绝后患!” 他顿了顿,声音更冷,“李御史,别忘了,你那位在江南盐道上的表亲,账目上似乎也不太干净吧?此事若成,本官或可帮忙疏通一二。”
李沣翻开奏疏,看着上面条理分明、字字诛心的弹劾,手微微发抖。他知道这是把刀,但他更需要钱和酒,更需要保住那不成器的表亲,那几乎是他家族最后的指望。他咬咬牙,将奏疏塞入袖中,深深一揖:“下官……明白。”
果然,早朝之上,李沣手持牙笏,声泪俱下地将这份奏疏当众宣读。但当听到“器械统一标准化”这个提法时,他这位勤政的君主,却似乎被触动了某根神经。
辰时初,乾清宫早朝之上,李沣手持牙笏,找了个由头,开始声泪俱下地将这份奏疏当众宣读起来。
“……故臣以为,陈越擅用铜针,形同私刑,器械不备,有违规制,长此以往,恐乱宫中法度,损及天家颜面!恳请陛下明察,即刻查封京师所有铜针,统一诊疗器具,以正视听!”李沣跪在殿中,声音带着刻意营造的激昂,甚至带着一丝表演性质的悲愤,将奏疏内容朗声宣读。他低着头,不敢看御座上的皇帝,更不敢看周围同僚的目光,只想着自己藏在御史台厢房桌子下的锦盒千万别被人发现了。
端坐龙椅上的皇帝朱祐樘,手指轻轻敲着扶手。当听到自己亲封的“御用牙匠”,转眼就成了“巫蛊妖人”,眉头微微一皱。但再听到“器具统一”四字时,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他并未立刻表态,只是淡淡道:“铜针之事,朕已知晓。李爱卿所奏,涉及器具规制,非同小可。着午后于乾清宫偏殿进行御前小审,宣内阁、都察院、太医院相关人等,并陈越,当面对质,以明是非。” 皇帝的心思转动,这铜针若真有效,统一规制或许能收归朝廷,若无效,借此敲打一下这个这两天风头过盛的年轻牙匠,也未尝不可。
一场精心策划的“铜针听证会”,就此拉开序幕。
皇帝金口一开,效率惊人。退朝不过半个时辰,一队司礼监的太监便面无表情地来到陈越的值房外。
为首的太监,是李广手下的一个管事,平日里最会看人下菜碟。他尖着嗓子宣布:“奉旨意,京师一应铜针器具,即刻起暂行封存,待御前审结后定夺!”
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张盖着司礼监赫赫大印的封条,当着陈越的面,慢条斯理地在上面涂抹着浆糊。
“陈大人,”他一边涂,一边阴阳怪气地说道,“您也别怪咱们兄弟们不讲情面,这是宫里的规矩。今儿个上午御史大人把您给弹劾了,说是民间铜针当刑烙使用,您的这些个‘宝贝家伙’,在案子查清之前,都得暂时封存。您啊,可得好好想想,待会儿到了御前,该怎么回话吧。”
他说着,“啪”的一声,将那张湿漉漉的封条,不偏不倚地贴在了屋里陈越刚整理出来的一个小木箱上。
“大人!大人这可怎么办啊!”小禄子急得当场就哭了出来,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家伙事儿都被封了,您……您待会儿到了御前,岂不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这摆明了就是不给您自证清白的机会啊!”
陈越看了看那个里面并没有什么劳什子工具的木箱。又看了看那刺眼的封条,心里也是无名火起。这许冠阳,玩不过技术就开始玩规则?竟然把从你们太医院自己的针灸包里面取出来的铜针,说成“民间铜针”,这是逼我开荒新副本啊!
午后,乾清宫偏殿。
午后殿内光线在厚重的帷幔下,却显得有些昏暗,只有郝金水手持的一盏“黑火神灯”照亮了中央区域。陈越看见郝金水也在场,心里十分纳闷,这家伙不是御用监的么?怎么也跑到这弹劾案的对质现场了?
尽管一头雾水,他还是赶紧往中央位置看去。
皇帝并未亲临,只派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广在一旁监审,代表着皇权的隐蔽关注。
内阁来了位老神在在的阁老,端着茶盏仿佛事不关己;都察院则是副都御史,面色严肃。许冠阳领着一众太医,站在一侧,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稳操胜券的得意。另一侧,则是那个七品御史李沣,此刻昂首挺胸,一副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忠臣模样。
许冠阳率先发难,他命人展开一幅连夜由御用监画师绘制的图卷,上面将铜针在火上灼烧的场景渲染得如同酷刑,针尖通红,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灼热,背景还被刻意画上了扭曲的人影,极具视觉冲击力。“诸位请看!此等火淬之法,与刑部大狱逼供何异?用在凤子龙孙、朝廷重臣身上,成何体统!此乃动摇国本之举!” 他声音激昂,试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接着,他又捧出一本厚厚的簿子,封面写着《民间疾苦录》,翻得哗哗作响:“此乃近日京师民间诉状汇集,多名百姓状告铜针治牙,疼痛难忍,遗留后患!民怨沸腾啊!”他翻动着簿子,上面按满了红手印,密密麻麻。
陈越冷眼瞧着,那手印粗糙一致,颜色深浅都差不多,怕是找同一批不识字的地痞按的,造假都造得不用心。
最后,许冠阳昂首,声音带着一种固有的优越感:“银针,乃至金针,乃宫中定制,材质高贵,银器可试百毒,遇毒则变,安全无虞。铜器卑贱,近血不祥,自古皆然。为保宫闱万全,彰显天家气度,理应取缔此等粗鄙铜针,统一使用官造银针!此乃正本清源之道!”
他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几个不明真相、注重礼法的老臣听了,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看向陈越的目光也变得不善起来。
轮到陈越辩解时,他并未直接反驳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只是对着李广和几位审官拱了拱手,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诸位大人,且不论我用的铜针就是从太医院带去魏大人府上的针灸器具中随意抽取的,就以现在论证铜针是否有用,银针是否万能,空口无凭。下官请求当堂自证,请寻一深度蛀牙伴发脓痛之病患,许院判可先用其银针诊治,若成,下官无话可说;若不成,再由下官用铜针尝试。孰优孰劣,一试便知。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故意用了句20世纪中国最明白的一句大道理来压阵收尾。
李广眯着眼,手指不断地捻着佛珠,看向许冠阳:“许院判,意下如何?既然你认定银针高贵,想必更有把握?”
然而,李广接下来的话却让他脸色一僵,如同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既如此,为示公允,这病患嘛……就请弹劾人李沣李御史亲自担当吧。李御史,弹劾由你而起,以身试法,最是公允,你可有异议?”
许冠阳从轿中走出,整了整官服,手里却提着一个颇为沉重的锦盒。他走到一个正在角落里搓着手、不安地来回踱步的中年官员面前,脸上堆起了虚伪的笑容。
此人正是都察院监察御史李沣,穿着七品鸂鶒补子官袍,身形消瘦,此刻脸上还带着宿醉未醒的浮肿,眼下的乌青浓得化不开,官袍下摆还沾着昨夜赌坊里的烟尘。
“李御史,来的好早啊。”许冠阳带着虚假的关怀,一脸阴险地笑着说道。
李沣像是被烫到一样,猛地停下脚步,脸上挤出几分谄媚:“许……许院判,您可来了。”他眼睛死死盯着那个锦盒,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昨夜在赌坊又输了个精光,债主放话三日不还就要卸他一条腿。
许冠阳上前一步,将锦盒递到李沣手中。入手一沉,李沣心里咯噔一下,这分量,怕是足有五十两。许冠阳又从后面拿出一个稍小的礼盒,打开一条缝,浓郁的药酒香气立刻飘了出来,里面是几个造型古朴的瓷瓶。“这是太医院秘制的‘皇家舒筋活血酒’,用的是百年老参,最是滋补,知道你好这一口,特意给你留着。”
李沣脸上闪过一丝挣扎,他嗜酒好赌,外头欠着一屁股债,许冠阳这礼,简直是雪中送炭,不,是往他这快熄灭的火堆里泼了一瓢热油。“许院判,这……弹劾之事,下官……那陈越毕竟是陛下亲封……”
许冠阳拍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诱哄:“放心,弹劾有理有据,非是构陷。你只需在早朝时,将这份奏疏呈递上去便可。”他递过一本薄薄的奏疏,纸张是上好的宣纸,墨迹是新干的,“那陈越所用铜针,未经官府许可,形制粗陋,火淬之法,酷似刑讯逼供,此乃其一;其二,他虽得陛下亲封,然其所用‘铜针’器械,并未在太医院或御用监登记造册,属‘民间私器’,此乃无照行医之实!其三,皇家诊疗,向来以银针、金针为上,银可试毒,高贵洁净,铜器近血,古来视为不祥,理应取缔这等粗鄙铜针,统一使用官造银针,方能彰显天家威仪,杜绝后患!” 他顿了顿,声音更冷,“李御史,别忘了,你那位在江南盐道上的表亲,账目上似乎也不太干净吧?此事若成,本官或可帮忙疏通一二。”
李沣翻开奏疏,看着上面条理分明、字字诛心的弹劾,手微微发抖。他知道这是把刀,但他更需要钱和酒,更需要保住那不成器的表亲,那几乎是他家族最后的指望。他咬咬牙,将奏疏塞入袖中,深深一揖:“下官……明白。”
果然,早朝之上,李沣手持牙笏,声泪俱下地将这份奏疏当众宣读。但当听到“器械统一标准化”这个提法时,他这位勤政的君主,却似乎被触动了某根神经。
辰时初,乾清宫早朝之上,李沣手持牙笏,找了个由头,开始声泪俱下地将这份奏疏当众宣读起来。
“……故臣以为,陈越擅用铜针,形同私刑,器械不备,有违规制,长此以往,恐乱宫中法度,损及天家颜面!恳请陛下明察,即刻查封京师所有铜针,统一诊疗器具,以正视听!”李沣跪在殿中,声音带着刻意营造的激昂,甚至带着一丝表演性质的悲愤,将奏疏内容朗声宣读。他低着头,不敢看御座上的皇帝,更不敢看周围同僚的目光,只想着自己藏在御史台厢房桌子下的锦盒千万别被人发现了。
端坐龙椅上的皇帝朱祐樘,手指轻轻敲着扶手。当听到自己亲封的“御用牙匠”,转眼就成了“巫蛊妖人”,眉头微微一皱。但再听到“器具统一”四字时,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他并未立刻表态,只是淡淡道:“铜针之事,朕已知晓。李爱卿所奏,涉及器具规制,非同小可。着午后于乾清宫偏殿进行御前小审,宣内阁、都察院、太医院相关人等,并陈越,当面对质,以明是非。” 皇帝的心思转动,这铜针若真有效,统一规制或许能收归朝廷,若无效,借此敲打一下这个这两天风头过盛的年轻牙匠,也未尝不可。
一场精心策划的“铜针听证会”,就此拉开序幕。
皇帝金口一开,效率惊人。退朝不过半个时辰,一队司礼监的太监便面无表情地来到陈越的值房外。
为首的太监,是李广手下的一个管事,平日里最会看人下菜碟。他尖着嗓子宣布:“奉旨意,京师一应铜针器具,即刻起暂行封存,待御前审结后定夺!”
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张盖着司礼监赫赫大印的封条,当着陈越的面,慢条斯理地在上面涂抹着浆糊。
“陈大人,”他一边涂,一边阴阳怪气地说道,“您也别怪咱们兄弟们不讲情面,这是宫里的规矩。今儿个上午御史大人把您给弹劾了,说是民间铜针当刑烙使用,您的这些个‘宝贝家伙’,在案子查清之前,都得暂时封存。您啊,可得好好想想,待会儿到了御前,该怎么回话吧。”
他说着,“啪”的一声,将那张湿漉漉的封条,不偏不倚地贴在了屋里陈越刚整理出来的一个小木箱上。
“大人!大人这可怎么办啊!”小禄子急得当场就哭了出来,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家伙事儿都被封了,您……您待会儿到了御前,岂不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这摆明了就是不给您自证清白的机会啊!”
陈越看了看那个里面并没有什么劳什子工具的木箱。又看了看那刺眼的封条,心里也是无名火起。这许冠阳,玩不过技术就开始玩规则?竟然把从你们太医院自己的针灸包里面取出来的铜针,说成“民间铜针”,这是逼我开荒新副本啊!
午后,乾清宫偏殿。
午后殿内光线在厚重的帷幔下,却显得有些昏暗,只有郝金水手持的一盏“黑火神灯”照亮了中央区域。陈越看见郝金水也在场,心里十分纳闷,这家伙不是御用监的么?怎么也跑到这弹劾案的对质现场了?
尽管一头雾水,他还是赶紧往中央位置看去。
皇帝并未亲临,只派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广在一旁监审,代表着皇权的隐蔽关注。
内阁来了位老神在在的阁老,端着茶盏仿佛事不关己;都察院则是副都御史,面色严肃。许冠阳领着一众太医,站在一侧,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稳操胜券的得意。另一侧,则是那个七品御史李沣,此刻昂首挺胸,一副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忠臣模样。
许冠阳率先发难,他命人展开一幅连夜由御用监画师绘制的图卷,上面将铜针在火上灼烧的场景渲染得如同酷刑,针尖通红,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灼热,背景还被刻意画上了扭曲的人影,极具视觉冲击力。“诸位请看!此等火淬之法,与刑部大狱逼供何异?用在凤子龙孙、朝廷重臣身上,成何体统!此乃动摇国本之举!” 他声音激昂,试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接着,他又捧出一本厚厚的簿子,封面写着《民间疾苦录》,翻得哗哗作响:“此乃近日京师民间诉状汇集,多名百姓状告铜针治牙,疼痛难忍,遗留后患!民怨沸腾啊!”他翻动着簿子,上面按满了红手印,密密麻麻。
陈越冷眼瞧着,那手印粗糙一致,颜色深浅都差不多,怕是找同一批不识字的地痞按的,造假都造得不用心。
最后,许冠阳昂首,声音带着一种固有的优越感:“银针,乃至金针,乃宫中定制,材质高贵,银器可试百毒,遇毒则变,安全无虞。铜器卑贱,近血不祥,自古皆然。为保宫闱万全,彰显天家气度,理应取缔此等粗鄙铜针,统一使用官造银针!此乃正本清源之道!”
他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几个不明真相、注重礼法的老臣听了,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看向陈越的目光也变得不善起来。
轮到陈越辩解时,他并未直接反驳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只是对着李广和几位审官拱了拱手,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诸位大人,且不论我用的铜针就是从太医院带去魏大人府上的针灸器具中随意抽取的,就以现在论证铜针是否有用,银针是否万能,空口无凭。下官请求当堂自证,请寻一深度蛀牙伴发脓痛之病患,许院判可先用其银针诊治,若成,下官无话可说;若不成,再由下官用铜针尝试。孰优孰劣,一试便知。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故意用了句20世纪中国最明白的一句大道理来压阵收尾。
李广眯着眼,手指不断地捻着佛珠,看向许冠阳:“许院判,意下如何?既然你认定银针高贵,想必更有把握?”
然而,李广接下来的话却让他脸色一僵,如同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既如此,为示公允,这病患嘛……就请弹劾人李沣李御史亲自担当吧。李御史,弹劾由你而起,以身试法,最是公允,你可有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