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孙策接见了兄长孙贲。
孙贲苦苦劝道:“伯符,你虽然是江东之主,但江东并非你一人所有,你应该考虑大家的意见,不能一意孤行,大家反对北伐总是有原因的,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还没有资格参与争夺天下,连吕布有天下第一骑兵,也被曹操所灭,我们江东虽然有五六万精兵,但骑兵只有千余人,我们能和曹操十几万大军抗衡吗?
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攒点家业不容易,张昭说得对,我们应该厚积薄发,而不是把这点家业拿出去挥霍,伯符,你听大哥的劝,停止吧!现在还来得及。”
孙策却摇摇头道:“家业不是守成就可以保住的,刘繇守成,他保住家业了吗?刘勋也很谨慎,他现在又如何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曹操是守成之人,他为何还要击吕布、灭袁术,攻张绣?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君主,都应该努力进取,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连甘宁都知道抓住一切机会壮大自己,兄长但凡有一点进取之心,甘宁早就灭了,我也不会差点死在他手中,大哥不要再劝我了,我意已决。”
孙贲着实惭愧,“甘宁之事,是我应对不力,我向你道歉!”
孙策淡淡道:“我理解兄长的,甘宁是曹操提拔的人,兄长要给曹操一个面子,只好我亲自来剿灭他。”
孙策这话如针一般刺在孙贲心中,孙贲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孙策这番话等于就是在揭穿孙贲反对北伐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和曹操有交情。
孙贲沉默片刻,和旁边的孙权交换了一个难以察觉的眼色,起身退下了。
这时,坐在一旁的二弟孙权小声道:“兄长这样说大哥,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孙策摇摇头,“我们这个大哥私心太重,你一点都不了解他,当初就是他不肯把父亲的军队交还给我,我才不得不把玉玺押给袁术,借到了三千军队。
他之所以最后承认我,是因为他被刘繇杀得大败,手中军队丧失殆尽,我又击败了刘繇,夺回了军队,他没办法,才被迫承认我是主公。
但我知道他骨子里一直不服气,还暗中和曹操往来,想让曹操支持他取代我,他秘密派孙辅去了许昌,以为我不知道?”
孙权犹豫一下道:“或许他是让孙辅去讨论女儿出嫁之事。”
孙策冷笑一声,“就算是吧!”
孙权又小声道:“可是我也认为张昭说得有点道理,我们应该厚积薄发,积蓄力量,战略应该放在夺取荆益交三州,统一南方,而不是着急去北伐。”
孙策不悦道:“连你也反对北伐吗?”
孙权点点头,“我确实反对北伐,但我是出于公理,没有私心。”
孙策叹息一声,拍拍兄弟的肩膀,“没有私心就好,你去吧!我不会责怪你。”
“兄长…….”
“去吧!”孙策不再给孙权劝说的机会了。
孙权万般无奈,只得行一礼,告退走了。
孙策负手站在窗前,他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
到最后,竟然只有周瑜和太史慈支持自己北伐,就连孙氏兄弟也不和自己一条心。
........
吴县城北有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大宅,这里便是吴郡第一世家陆家的宅子。
家主陆康自从死在庐江郡后,目前陆家便由陆康兄长陆纡主持族务。
内堂上,陆纡坐在榻上,听取孙子陆逊的西行汇报,陆逊父亲陆骏也死在庐江之战中。
当年孙策奉袁术之令攻打庐江郡,庐江郡太守正是陆康,大军围攻皖县一年,无数皖县军民阵亡,陆家子弟死伤无数,包括陆逊父亲陆骏也死在守城战中。
皖县被攻克,陆康在忧愤中死去,陆家也由此和孙策结下了深仇。
所以孙策当政,陆家无一人为他效力。
虽然陆逊和孙策有杀父之仇,但他却和孙权关系不错,还有一个顾邵,三人年纪相仿,又是同窗,交情十分深厚。
陆逊今年十七岁,已经结束了县学读书,两个月前和好友顾邵一起去庐江郡和豫章郡游历,一方面是祭拜父亲的衣冠墓,另一方面也是增长见识。
“启禀祖父,我们最远去了庐江郡的浔阳县,却发现那里是居然甘宁的地盘,城头上的大旗也是‘甘’字,我们着实不解,孙策既然拿下庐江郡,怎么把浔阳县漏掉了?”
陆纡哼了一声,“他的心思已经飞向许昌了,怎么会关注一个小小的浔阳县?不用管它,再说说柴桑,那个甘宁如何?”
“回禀祖父,柴桑商业很繁华,百姓安居乐业,长江边码头很大,甘宁还修建了很多仓库,这些孙儿倒不是很在意,孙儿特地去了军营,在外围走了一圈,军营非常干净整洁,整齐有序。
另外还有个细节,军营大门对面竟然没有一个摊贩,我特地问了一下,甘宁治军很严,休息日士兵可以上街,但平时士兵不能出军营一步,周围百姓也很满意,没有士兵骚扰百姓的事件。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个甘宁确实是个人物,也很注重名声,如果没有被孙策灭掉,孙儿认为他还会有长足发展。”
陆纡轻轻点头,“能让鲁子敬效忠,当然不会是平庸者,祖父建议你去豫章郡继续深造读书,这样你就有机会关注这个甘宁。”
“祖父的意思是让孙儿为甘宁做事?”
“不一定,看这个甘宁的后续发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陆家绝不能在一根绳子上吊死。”
“孙儿明白了!”
陆逊行一礼,退了下去。
这时,陆纡的侄子陆绩在门口道:“家主,顾世伯来了,有重要之事!”
“快请他进来!”
陆纡连忙起身,来到院门前迎接顾氏家主。
顾向是吴郡名门顾氏家主,顾向长期出任吴县县令,他的儿子便是顾雍。
不多时,顾向在陆绩的引领下快步走进来,在院门口对迎接他的陆纡躬身行一礼,“打扰贤弟了!”
“兄长不必客气,快请!”
两人走进内堂坐下,陆纡又让侍女上茶,顾向给陆纡使个眼色,陆纡会意,向侍女和陆绩摆摆手,让他们都退下。
内堂上只剩下顾向和陆纡二人,顾向这才压低声音道:“孙贲刚才告诉我,孙策不顾众人反对,已决定北伐。”
陆纡大怒,“我江东子弟是给他做垫脚石的吗?他这样一意孤行,若惨败而归,多少家庭破碎,我们江东钱粮供他北伐,最后却是北方士族得到好处,他就从来不考虑我们江东士族的利益!”
“大家对他都很失望,就连他兄长孙贲也认为孙策不适合再统领江东,不少官员都认为,如果换个新主,或许会更好一些。”
“有什么方案吗?”
顾向取出一份秘密决议书,递给陆纡,“贤弟看看吧!如果陆家支持,就直接表个态,如果不同意,也请务必保密。”
陆纡很快看完秘密决议书,问道:“需要我签字吗?”
顾向摇摇头,“只需要口头表态,不用签字!”
陆纡又仔细看了一遍决议,这才缓缓道:“我代表东吴陆家完全支持这份决议!”
孙贲苦苦劝道:“伯符,你虽然是江东之主,但江东并非你一人所有,你应该考虑大家的意见,不能一意孤行,大家反对北伐总是有原因的,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还没有资格参与争夺天下,连吕布有天下第一骑兵,也被曹操所灭,我们江东虽然有五六万精兵,但骑兵只有千余人,我们能和曹操十几万大军抗衡吗?
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攒点家业不容易,张昭说得对,我们应该厚积薄发,而不是把这点家业拿出去挥霍,伯符,你听大哥的劝,停止吧!现在还来得及。”
孙策却摇摇头道:“家业不是守成就可以保住的,刘繇守成,他保住家业了吗?刘勋也很谨慎,他现在又如何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曹操是守成之人,他为何还要击吕布、灭袁术,攻张绣?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君主,都应该努力进取,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连甘宁都知道抓住一切机会壮大自己,兄长但凡有一点进取之心,甘宁早就灭了,我也不会差点死在他手中,大哥不要再劝我了,我意已决。”
孙贲着实惭愧,“甘宁之事,是我应对不力,我向你道歉!”
孙策淡淡道:“我理解兄长的,甘宁是曹操提拔的人,兄长要给曹操一个面子,只好我亲自来剿灭他。”
孙策这话如针一般刺在孙贲心中,孙贲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孙策这番话等于就是在揭穿孙贲反对北伐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和曹操有交情。
孙贲沉默片刻,和旁边的孙权交换了一个难以察觉的眼色,起身退下了。
这时,坐在一旁的二弟孙权小声道:“兄长这样说大哥,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孙策摇摇头,“我们这个大哥私心太重,你一点都不了解他,当初就是他不肯把父亲的军队交还给我,我才不得不把玉玺押给袁术,借到了三千军队。
他之所以最后承认我,是因为他被刘繇杀得大败,手中军队丧失殆尽,我又击败了刘繇,夺回了军队,他没办法,才被迫承认我是主公。
但我知道他骨子里一直不服气,还暗中和曹操往来,想让曹操支持他取代我,他秘密派孙辅去了许昌,以为我不知道?”
孙权犹豫一下道:“或许他是让孙辅去讨论女儿出嫁之事。”
孙策冷笑一声,“就算是吧!”
孙权又小声道:“可是我也认为张昭说得有点道理,我们应该厚积薄发,积蓄力量,战略应该放在夺取荆益交三州,统一南方,而不是着急去北伐。”
孙策不悦道:“连你也反对北伐吗?”
孙权点点头,“我确实反对北伐,但我是出于公理,没有私心。”
孙策叹息一声,拍拍兄弟的肩膀,“没有私心就好,你去吧!我不会责怪你。”
“兄长…….”
“去吧!”孙策不再给孙权劝说的机会了。
孙权万般无奈,只得行一礼,告退走了。
孙策负手站在窗前,他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
到最后,竟然只有周瑜和太史慈支持自己北伐,就连孙氏兄弟也不和自己一条心。
........
吴县城北有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大宅,这里便是吴郡第一世家陆家的宅子。
家主陆康自从死在庐江郡后,目前陆家便由陆康兄长陆纡主持族务。
内堂上,陆纡坐在榻上,听取孙子陆逊的西行汇报,陆逊父亲陆骏也死在庐江之战中。
当年孙策奉袁术之令攻打庐江郡,庐江郡太守正是陆康,大军围攻皖县一年,无数皖县军民阵亡,陆家子弟死伤无数,包括陆逊父亲陆骏也死在守城战中。
皖县被攻克,陆康在忧愤中死去,陆家也由此和孙策结下了深仇。
所以孙策当政,陆家无一人为他效力。
虽然陆逊和孙策有杀父之仇,但他却和孙权关系不错,还有一个顾邵,三人年纪相仿,又是同窗,交情十分深厚。
陆逊今年十七岁,已经结束了县学读书,两个月前和好友顾邵一起去庐江郡和豫章郡游历,一方面是祭拜父亲的衣冠墓,另一方面也是增长见识。
“启禀祖父,我们最远去了庐江郡的浔阳县,却发现那里是居然甘宁的地盘,城头上的大旗也是‘甘’字,我们着实不解,孙策既然拿下庐江郡,怎么把浔阳县漏掉了?”
陆纡哼了一声,“他的心思已经飞向许昌了,怎么会关注一个小小的浔阳县?不用管它,再说说柴桑,那个甘宁如何?”
“回禀祖父,柴桑商业很繁华,百姓安居乐业,长江边码头很大,甘宁还修建了很多仓库,这些孙儿倒不是很在意,孙儿特地去了军营,在外围走了一圈,军营非常干净整洁,整齐有序。
另外还有个细节,军营大门对面竟然没有一个摊贩,我特地问了一下,甘宁治军很严,休息日士兵可以上街,但平时士兵不能出军营一步,周围百姓也很满意,没有士兵骚扰百姓的事件。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个甘宁确实是个人物,也很注重名声,如果没有被孙策灭掉,孙儿认为他还会有长足发展。”
陆纡轻轻点头,“能让鲁子敬效忠,当然不会是平庸者,祖父建议你去豫章郡继续深造读书,这样你就有机会关注这个甘宁。”
“祖父的意思是让孙儿为甘宁做事?”
“不一定,看这个甘宁的后续发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陆家绝不能在一根绳子上吊死。”
“孙儿明白了!”
陆逊行一礼,退了下去。
这时,陆纡的侄子陆绩在门口道:“家主,顾世伯来了,有重要之事!”
“快请他进来!”
陆纡连忙起身,来到院门前迎接顾氏家主。
顾向是吴郡名门顾氏家主,顾向长期出任吴县县令,他的儿子便是顾雍。
不多时,顾向在陆绩的引领下快步走进来,在院门口对迎接他的陆纡躬身行一礼,“打扰贤弟了!”
“兄长不必客气,快请!”
两人走进内堂坐下,陆纡又让侍女上茶,顾向给陆纡使个眼色,陆纡会意,向侍女和陆绩摆摆手,让他们都退下。
内堂上只剩下顾向和陆纡二人,顾向这才压低声音道:“孙贲刚才告诉我,孙策不顾众人反对,已决定北伐。”
陆纡大怒,“我江东子弟是给他做垫脚石的吗?他这样一意孤行,若惨败而归,多少家庭破碎,我们江东钱粮供他北伐,最后却是北方士族得到好处,他就从来不考虑我们江东士族的利益!”
“大家对他都很失望,就连他兄长孙贲也认为孙策不适合再统领江东,不少官员都认为,如果换个新主,或许会更好一些。”
“有什么方案吗?”
顾向取出一份秘密决议书,递给陆纡,“贤弟看看吧!如果陆家支持,就直接表个态,如果不同意,也请务必保密。”
陆纡很快看完秘密决议书,问道:“需要我签字吗?”
顾向摇摇头,“只需要口头表态,不用签字!”
陆纡又仔细看了一遍决议,这才缓缓道:“我代表东吴陆家完全支持这份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