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些城的硝烟尚未散尽,王宫的残垣断壁间还弥漫着火药与尘土的气息。
松赞干布卸下了嵌玉的王冠,素色长袍上沾着战场的灰痕,在苏定方面前缓缓躬身。
这位曾统一雪域的雄主,终究在火炮的轰鸣中低下了头颅。
文成公主站在他身侧,藏青氆氇的裙摆拂过散落的砖瓦,神色平静却难掩眼底的复杂。
禄东赞垂手立于一旁,紧握的双拳暴露了他的不甘。
苏定方按着腰间的佩刀,目光扫过三人,声音沉稳如旧:“赞普既已降,大唐自不会苛待。念及你是陛下的女婿,又是公主的夫君,军中不会为难你与亲眷。但按军法,需随我回长安面见太子,陈述前事。”
松赞干布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沙哑:“苏将军宽宏,松赞干布……领命。只是吐蕃刚经战火,各部族人心惶惶,若我骤然离去,怕是会生乱子。”
他抬眼看向苏定方,眼中带着一丝恳求,“那些依附我的小部族,素来只认我的令牌,若无人约束,说不定会铤而走险,反倒给大唐添麻烦。”
禄东赞立刻接话:“将军明鉴!赞普所言句句属实。吐蕃地域辽阔,部族林立,赞普在时还能镇住局面,如今他若走了,那些觊觎权力的贵族定会趁机作乱,到时候唐军还要分兵平叛,徒增损耗。”
苏定方未接话,目光转向文成公主。这位始终沉默的大唐公主,此刻终于开口,声音清润却带着分量:“苏将军,松赞干布虽有错,却也是吐蕃唯一能号令各部的人。唐军攻破逻些城,为的是平定叛乱、安定雪域,而非让这里陷入更大的混乱。”
她走到苏定方面前,微微欠身,“我知按军法当送他回长安,但可否请将军宽限些时日?让他留下处置部族事务,颁布指令安抚人心,待局势稍稳再启程。这样既能减少唐军的麻烦,也能让吐蕃百姓早日恢复生计,岂不两全?”
苏定方眉头微蹙。
他知道文成公主的话在理,吐蕃并非铁板一块,松赞干布的影响力确实无人能及。
若强行押走,各部族群龙无首,真可能引发更大的叛乱,唐军刚经历大战,确实不宜再分兵平乱。可朝堂那边,太子那边……
“公主的意思是,让赞普暂留逻些城,代为处置事务?”
苏定方的目光锐利起来:“可他毕竟是降主,身边若不留兵监视,恐生变数;若留兵,又难免冲突,反倒不美。”
“我愿留下主持大局。”文成公主坦然迎上他的目光:“我是大唐公主,也是吐蕃赞蒙,各部族对我尚有敬重。松赞干布的令,由我过目后再颁布,军中可派一位副将在此监临,如此既能约束赞普,又能安定部族,将军觉得如何?”
松赞干布眼中闪过一丝暖意,看向文成公主的目光复杂难言。禄东赞也忙道:“公主公正,有她在,赞普绝不敢有异心!我们愿将所有兵器上交唐军,各部族的令牌由公主暂存,若有异动,任凭将军处置!”
苏定方沉默良久,望着王宫之外尚未散去的炊烟。
那是吐蕃百姓在战火后燃起的生计之火。他想起太子临行前的嘱托:“雪域之战,不止要胜,更要安。”
安定,或许比立刻押解降主更重要。
“好。”他终于点头,目光扫过松赞干布,“我给你半月时间。半月内,你需办妥三件事:一是收缴各部族私藏的兵器,统一交唐军保管;二是颁布王令,宣告吐蕃归附大唐,永不再与阿拉伯勾结;三是清点户籍与粮草,造册交予安西都护府。”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半月后若事未办妥,或有任何异动,休怪我军法无情。”
松赞干布深深躬身:“谢将军成全!松赞干布定不辱命。”
文成公主轻轻舒了口气,眼底的紧绷散去些许:“多谢苏将军体谅。我会每日将处置事务的文书抄送将军帐中,绝不让将军为难。”
苏定方看着眼前三人,又望向逻些城残破的城墙,心中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但战场之外的安定,本就需要这般在原则与灵活间的权衡。他转身对亲兵道:“传我令,留五千兵驻守逻些城外围,由裴行俭副将监临,其余大军休整三日,再议后续。”
——
贞观二十五年冬月初,一匹快马冲破长安的晨雾,直奔东宫而去。当苏定方攻破逻些城、吐蕃归附的捷报送入李承乾手中时,这位年轻的太子正临窗批阅奏章,展开信纸的手因激动微微颤抖。
“好!苏定方果然没让孤失望!”
他将捷报重重拍在案上,殿内的内侍与属官都被这声朗笑惊得抬头,只见太子脸上是许久未见的神采飞扬。
李承乾还是小瞧了火器的威力,没想到这般迅捷。
“传孤令,”李承乾转身对文忠道:“将捷报誊抄百份,即刻送往政事堂、国子监、东西两市,还有……让长安邸报今日加印特刊,用朱笔大字刊登——‘大唐天兵破逻些,吐蕃归附,雪域平定’!”
文忠刚要退下,李承乾又补充道:“对了,把先前文成公主那封求情信找出来,归档吧。”
语气轻描淡写,仿佛那封曾让前线将领纠结不已的书信,不过是寻常的家信。
在逻些城破的捷报面前,所有的犹豫与权衡都已尘埃落定。
消息如长了翅膀般飞出东宫,次日,长安邸报的特刊就在街头巷尾传开。报童们挥舞着油墨未干的报纸,高声喊着“吐蕃被灭啦!苏将军攻破逻些城啦!”
铜钱的叮当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瞬间点燃了这座不夜城的热情。
东西两市的商户们率先响应,绸缎铺的掌柜命伙计挂出红绸,酒肆的幌子下立刻支起临时灶台,免费向路人分发庆贺的米酒。
。“才几个月啊!开春时还听说吐蕃跟阿拉伯勾结,秋天就被咱们天兵拿下了!”
酒肆里的老茶客捧着报纸,眼睛笑成了缝.
“想当年陛下打吐谷浑还费了不少力气,如今有了火器,真是不一样了!”
国子监的书生们更是激动,他们拥在公告栏前,围着捷报高声诵读,甚至有人当场泼墨挥毫,写下“雪域归唐”的诗句。
苏定方将军真乃神将!”
一位年轻书生抚掌赞叹:“三万大军出征,数月而定,这等功绩,足以载入史册!”
旁边的同窗笑着补充:“还要算上咱们太子殿下运筹帷幄,不然哪有这么快的胜仗?”
朱雀大街上,百姓们自发聚集起来,随着报捷的队伍沿街欢呼。
孩子们举着纸糊的火炮模型奔跑,老兵们抚摸着腰间的旧伤疤,眼中泛起泪光。
他们曾在边境与吐蕃苦战,如今终于能扬眉吐气。
西域来的胡商们也加入欢庆的队伍,他们最清楚吐蕃归附意味着什么。
商路将重新畅通,丝绸、瓷器与香料的贸易会更加兴旺,而大唐的威名,将随着这场胜利传遍更远的西域。
夜幕降临时,长安的灯火比往常更加璀璨。
东宫与皇城的宫灯依次亮起,映照著朱雀大街上涌动的人潮。酒楼里传出宴饮的欢歌,寺庙的钟声为胜利祈福,连曲江池畔的画舫都挂满了红灯笼,丝竹之声顺着晚风飘出很远。
谁也没想到,年初还让人忧心的吐蕃之患,竟在短短数月间就被彻底平定。
谁也没想到,大唐的火器竟有如此威力,能让雪域高原的雄主俯首称臣。
李承乾立于东宫的高台上,望着满城灯火与欢呼的人群,嘴角扬起笑意。
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攻破一座城池,更是大唐威加四海的宣告。捷报上的文字还带着油墨香,长安的欢腾声浪正越过城墙,向着更辽阔的疆域传播。
属于大唐的盛世,将在兵锋与火光中,写下更辉煌的篇章。
太极偏殿。
暖阁内的地龙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李世民眉宇间的复杂神色。
他手中捏着那份从长安邸报上剪下的捷报,“吐蕃归附”四个朱笔大字在昏黄的宫灯下格外醒目。
“陛下,您都看半个时辰了。”
内侍张阿难轻手轻脚地添上热茶,声音放得极柔:“太子差人来说,苏将军已在逻些城清点户籍,文成公主的文书也按时抄送军帐,一切都妥帖着呢。”
李世民没有抬头,指尖划过报纸上“火器破城”的字句,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妥帖……是啊,是妥帖。想当年打吐谷浑,翻雪山、涉冰河,将士们冻掉了脚趾头,打了整整一年才定西北。如今倒好,几个月,几门炮,就把吐蕃给拿下了。”
他忽然笑了,笑声里有欣慰,也有几分怅然,“这世道变得真快,快得让朕都有些跟不上了。”
张阿难伺候李世民几十年,最懂他此刻的心思——这位戎马一生的天子,既为大唐的强盛自豪,又难免对旧日征战的艰辛生出感慨。
他躬身笑道:“陛下说笑了,不是世道变得快,是陛下当年打下的根基牢。您看,府兵制养出了精锐,科举制选了能臣,连西域商路都是您当年打通的,不然哪有今日的火器运往前线?太子能几个月平吐蕃,那也是站在陛下的肩膀上啊。”
李世民这才抬起头,眼中的怅然淡了些:“你这老东西,就会说好听的。”
但语气里的得意却藏不住:“不过……你说得也对。朕当年征战,是为了给大唐拓土,为后世铺路。如今承乾能用水火之器安定边疆,不必再让将士们埋骨雪山,这正是朕想看到的。”
他放下报纸,望向窗外的宫墙。
那里曾挂过无数凯旋的捷报,从定突厥到破高昌,每一份都浸着鲜血。而这份平定吐蕃的捷报,虽也有战火,却少了许多无谓的牺牲。
“那文成的信,承乾怎么处置了?”李世民忽然问道。
“太子殿下说,军情要紧,公主的心意领了,如今吐蕃已定,那些纠结也就不值一提了。”
张阿难据实回禀:“殿下还说,等苏将军送松赞干布到长安,要请公主回来省亲呢。”
李世民点点头,端起热茶抿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流到心底:“好,好个‘不值一提’。战场之上,胜利才是根本。承乾这孩子,比朕当年沉稳,也比朕懂得权衡。”
他看着殿外飘落的第一片雪花,声音变得悠远:“想当年文成和亲,朕还担心她在吐蕃受委屈,如今看来,她不仅安稳,还成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纽带。这雪域的事,说到底,还是要靠恩威并施啊。”
张阿难笑道:“陛下圣明。现在长安城里都在说,太子殿下只用半年就平定吐蕃,比当年卫霍定匈奴还快呢!东西两市的百姓都在扎彩楼,就等正月里庆功呢。”
李世民朗声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扎彩楼?好,让他们扎!今年的上元节,长安的灯要比往年更亮些,让百姓们好好乐一乐,咱们大唐的兵锋能扫雪域,咱们长安的日子,也该热热闹闹的!”
街头的欢腾尚未散尽,东宫显德殿内却已燃起凝重的烛火。
李承乾端坐于案后,面前铺开的吐蕃舆图上,红笔圈出的部族聚居地密密麻麻。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褚遂良,赵节,五位重臣围坐两侧,暖阁内的地龙虽旺,却驱不散众人眉宇间的深思。
比起战场上的胜利,如何让反叛无常的吐蕃真正归附,才是更难的考题。
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最为主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征服一个地方后,怎样才能有效治理,而不是给朝堂增加负担。
否则再是广阔的疆域,也没有丝毫意义。
吐蕃部族众多,若是时常叛乱,反而要牵扯朝堂大量精力。
且天高皇帝远的,很多消息远在长安的朝堂,也没有办法及时做到反应。
吐蕃的特殊地理位置跟部族情况,都需要慎重考虑。
松赞干布卸下了嵌玉的王冠,素色长袍上沾着战场的灰痕,在苏定方面前缓缓躬身。
这位曾统一雪域的雄主,终究在火炮的轰鸣中低下了头颅。
文成公主站在他身侧,藏青氆氇的裙摆拂过散落的砖瓦,神色平静却难掩眼底的复杂。
禄东赞垂手立于一旁,紧握的双拳暴露了他的不甘。
苏定方按着腰间的佩刀,目光扫过三人,声音沉稳如旧:“赞普既已降,大唐自不会苛待。念及你是陛下的女婿,又是公主的夫君,军中不会为难你与亲眷。但按军法,需随我回长安面见太子,陈述前事。”
松赞干布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沙哑:“苏将军宽宏,松赞干布……领命。只是吐蕃刚经战火,各部族人心惶惶,若我骤然离去,怕是会生乱子。”
他抬眼看向苏定方,眼中带着一丝恳求,“那些依附我的小部族,素来只认我的令牌,若无人约束,说不定会铤而走险,反倒给大唐添麻烦。”
禄东赞立刻接话:“将军明鉴!赞普所言句句属实。吐蕃地域辽阔,部族林立,赞普在时还能镇住局面,如今他若走了,那些觊觎权力的贵族定会趁机作乱,到时候唐军还要分兵平叛,徒增损耗。”
苏定方未接话,目光转向文成公主。这位始终沉默的大唐公主,此刻终于开口,声音清润却带着分量:“苏将军,松赞干布虽有错,却也是吐蕃唯一能号令各部的人。唐军攻破逻些城,为的是平定叛乱、安定雪域,而非让这里陷入更大的混乱。”
她走到苏定方面前,微微欠身,“我知按军法当送他回长安,但可否请将军宽限些时日?让他留下处置部族事务,颁布指令安抚人心,待局势稍稳再启程。这样既能减少唐军的麻烦,也能让吐蕃百姓早日恢复生计,岂不两全?”
苏定方眉头微蹙。
他知道文成公主的话在理,吐蕃并非铁板一块,松赞干布的影响力确实无人能及。
若强行押走,各部族群龙无首,真可能引发更大的叛乱,唐军刚经历大战,确实不宜再分兵平乱。可朝堂那边,太子那边……
“公主的意思是,让赞普暂留逻些城,代为处置事务?”
苏定方的目光锐利起来:“可他毕竟是降主,身边若不留兵监视,恐生变数;若留兵,又难免冲突,反倒不美。”
“我愿留下主持大局。”文成公主坦然迎上他的目光:“我是大唐公主,也是吐蕃赞蒙,各部族对我尚有敬重。松赞干布的令,由我过目后再颁布,军中可派一位副将在此监临,如此既能约束赞普,又能安定部族,将军觉得如何?”
松赞干布眼中闪过一丝暖意,看向文成公主的目光复杂难言。禄东赞也忙道:“公主公正,有她在,赞普绝不敢有异心!我们愿将所有兵器上交唐军,各部族的令牌由公主暂存,若有异动,任凭将军处置!”
苏定方沉默良久,望着王宫之外尚未散去的炊烟。
那是吐蕃百姓在战火后燃起的生计之火。他想起太子临行前的嘱托:“雪域之战,不止要胜,更要安。”
安定,或许比立刻押解降主更重要。
“好。”他终于点头,目光扫过松赞干布,“我给你半月时间。半月内,你需办妥三件事:一是收缴各部族私藏的兵器,统一交唐军保管;二是颁布王令,宣告吐蕃归附大唐,永不再与阿拉伯勾结;三是清点户籍与粮草,造册交予安西都护府。”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半月后若事未办妥,或有任何异动,休怪我军法无情。”
松赞干布深深躬身:“谢将军成全!松赞干布定不辱命。”
文成公主轻轻舒了口气,眼底的紧绷散去些许:“多谢苏将军体谅。我会每日将处置事务的文书抄送将军帐中,绝不让将军为难。”
苏定方看着眼前三人,又望向逻些城残破的城墙,心中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但战场之外的安定,本就需要这般在原则与灵活间的权衡。他转身对亲兵道:“传我令,留五千兵驻守逻些城外围,由裴行俭副将监临,其余大军休整三日,再议后续。”
——
贞观二十五年冬月初,一匹快马冲破长安的晨雾,直奔东宫而去。当苏定方攻破逻些城、吐蕃归附的捷报送入李承乾手中时,这位年轻的太子正临窗批阅奏章,展开信纸的手因激动微微颤抖。
“好!苏定方果然没让孤失望!”
他将捷报重重拍在案上,殿内的内侍与属官都被这声朗笑惊得抬头,只见太子脸上是许久未见的神采飞扬。
李承乾还是小瞧了火器的威力,没想到这般迅捷。
“传孤令,”李承乾转身对文忠道:“将捷报誊抄百份,即刻送往政事堂、国子监、东西两市,还有……让长安邸报今日加印特刊,用朱笔大字刊登——‘大唐天兵破逻些,吐蕃归附,雪域平定’!”
文忠刚要退下,李承乾又补充道:“对了,把先前文成公主那封求情信找出来,归档吧。”
语气轻描淡写,仿佛那封曾让前线将领纠结不已的书信,不过是寻常的家信。
在逻些城破的捷报面前,所有的犹豫与权衡都已尘埃落定。
消息如长了翅膀般飞出东宫,次日,长安邸报的特刊就在街头巷尾传开。报童们挥舞着油墨未干的报纸,高声喊着“吐蕃被灭啦!苏将军攻破逻些城啦!”
铜钱的叮当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瞬间点燃了这座不夜城的热情。
东西两市的商户们率先响应,绸缎铺的掌柜命伙计挂出红绸,酒肆的幌子下立刻支起临时灶台,免费向路人分发庆贺的米酒。
。“才几个月啊!开春时还听说吐蕃跟阿拉伯勾结,秋天就被咱们天兵拿下了!”
酒肆里的老茶客捧着报纸,眼睛笑成了缝.
“想当年陛下打吐谷浑还费了不少力气,如今有了火器,真是不一样了!”
国子监的书生们更是激动,他们拥在公告栏前,围着捷报高声诵读,甚至有人当场泼墨挥毫,写下“雪域归唐”的诗句。
苏定方将军真乃神将!”
一位年轻书生抚掌赞叹:“三万大军出征,数月而定,这等功绩,足以载入史册!”
旁边的同窗笑着补充:“还要算上咱们太子殿下运筹帷幄,不然哪有这么快的胜仗?”
朱雀大街上,百姓们自发聚集起来,随着报捷的队伍沿街欢呼。
孩子们举着纸糊的火炮模型奔跑,老兵们抚摸着腰间的旧伤疤,眼中泛起泪光。
他们曾在边境与吐蕃苦战,如今终于能扬眉吐气。
西域来的胡商们也加入欢庆的队伍,他们最清楚吐蕃归附意味着什么。
商路将重新畅通,丝绸、瓷器与香料的贸易会更加兴旺,而大唐的威名,将随着这场胜利传遍更远的西域。
夜幕降临时,长安的灯火比往常更加璀璨。
东宫与皇城的宫灯依次亮起,映照著朱雀大街上涌动的人潮。酒楼里传出宴饮的欢歌,寺庙的钟声为胜利祈福,连曲江池畔的画舫都挂满了红灯笼,丝竹之声顺着晚风飘出很远。
谁也没想到,年初还让人忧心的吐蕃之患,竟在短短数月间就被彻底平定。
谁也没想到,大唐的火器竟有如此威力,能让雪域高原的雄主俯首称臣。
李承乾立于东宫的高台上,望着满城灯火与欢呼的人群,嘴角扬起笑意。
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攻破一座城池,更是大唐威加四海的宣告。捷报上的文字还带着油墨香,长安的欢腾声浪正越过城墙,向着更辽阔的疆域传播。
属于大唐的盛世,将在兵锋与火光中,写下更辉煌的篇章。
太极偏殿。
暖阁内的地龙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李世民眉宇间的复杂神色。
他手中捏着那份从长安邸报上剪下的捷报,“吐蕃归附”四个朱笔大字在昏黄的宫灯下格外醒目。
“陛下,您都看半个时辰了。”
内侍张阿难轻手轻脚地添上热茶,声音放得极柔:“太子差人来说,苏将军已在逻些城清点户籍,文成公主的文书也按时抄送军帐,一切都妥帖着呢。”
李世民没有抬头,指尖划过报纸上“火器破城”的字句,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妥帖……是啊,是妥帖。想当年打吐谷浑,翻雪山、涉冰河,将士们冻掉了脚趾头,打了整整一年才定西北。如今倒好,几个月,几门炮,就把吐蕃给拿下了。”
他忽然笑了,笑声里有欣慰,也有几分怅然,“这世道变得真快,快得让朕都有些跟不上了。”
张阿难伺候李世民几十年,最懂他此刻的心思——这位戎马一生的天子,既为大唐的强盛自豪,又难免对旧日征战的艰辛生出感慨。
他躬身笑道:“陛下说笑了,不是世道变得快,是陛下当年打下的根基牢。您看,府兵制养出了精锐,科举制选了能臣,连西域商路都是您当年打通的,不然哪有今日的火器运往前线?太子能几个月平吐蕃,那也是站在陛下的肩膀上啊。”
李世民这才抬起头,眼中的怅然淡了些:“你这老东西,就会说好听的。”
但语气里的得意却藏不住:“不过……你说得也对。朕当年征战,是为了给大唐拓土,为后世铺路。如今承乾能用水火之器安定边疆,不必再让将士们埋骨雪山,这正是朕想看到的。”
他放下报纸,望向窗外的宫墙。
那里曾挂过无数凯旋的捷报,从定突厥到破高昌,每一份都浸着鲜血。而这份平定吐蕃的捷报,虽也有战火,却少了许多无谓的牺牲。
“那文成的信,承乾怎么处置了?”李世民忽然问道。
“太子殿下说,军情要紧,公主的心意领了,如今吐蕃已定,那些纠结也就不值一提了。”
张阿难据实回禀:“殿下还说,等苏将军送松赞干布到长安,要请公主回来省亲呢。”
李世民点点头,端起热茶抿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流到心底:“好,好个‘不值一提’。战场之上,胜利才是根本。承乾这孩子,比朕当年沉稳,也比朕懂得权衡。”
他看着殿外飘落的第一片雪花,声音变得悠远:“想当年文成和亲,朕还担心她在吐蕃受委屈,如今看来,她不仅安稳,还成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纽带。这雪域的事,说到底,还是要靠恩威并施啊。”
张阿难笑道:“陛下圣明。现在长安城里都在说,太子殿下只用半年就平定吐蕃,比当年卫霍定匈奴还快呢!东西两市的百姓都在扎彩楼,就等正月里庆功呢。”
李世民朗声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扎彩楼?好,让他们扎!今年的上元节,长安的灯要比往年更亮些,让百姓们好好乐一乐,咱们大唐的兵锋能扫雪域,咱们长安的日子,也该热热闹闹的!”
街头的欢腾尚未散尽,东宫显德殿内却已燃起凝重的烛火。
李承乾端坐于案后,面前铺开的吐蕃舆图上,红笔圈出的部族聚居地密密麻麻。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褚遂良,赵节,五位重臣围坐两侧,暖阁内的地龙虽旺,却驱不散众人眉宇间的深思。
比起战场上的胜利,如何让反叛无常的吐蕃真正归附,才是更难的考题。
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最为主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征服一个地方后,怎样才能有效治理,而不是给朝堂增加负担。
否则再是广阔的疆域,也没有丝毫意义。
吐蕃部族众多,若是时常叛乱,反而要牵扯朝堂大量精力。
且天高皇帝远的,很多消息远在长安的朝堂,也没有办法及时做到反应。
吐蕃的特殊地理位置跟部族情况,都需要慎重考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