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
距离北虏围城,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期间好消息没有,噩耗倒是接二连三的传来。
不是这里被叛军攻破,就是那里被北虏洗劫。
坚壁清野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北虏的攻势,但那只能拖延时间。
“真是够巧合的,各省援军都因为各种原因,同时被拖在了半路上。
兵部和都督府,怎么看啊?”
万怀瑾皱着眉头问道。
不是他想在守城期间找事,纯粹是权力这玩意儿放出去容易,想要收回来难。
南京保卫战爆发之后,军政大权都开始向勋贵系控制的都督府集中。
内阁想要保障自身的独立性,就必须出来刷存在感,让朝中文武百官知道他们才是大虞最高权力机构。
“首辅,各省援军迟迟不过来,多半是被北虏给吓着了。
面对数十万敌军,他们他们那点儿兵马过来,也是给敌人送战绩。
为了大局考虑,等汉水侯的勤王大军来了,再一起出兵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史清尘的开脱,一下子让在场的左右都督陷入尴尬境地。
按照惯例,兵部应该厉声斥责这种行为,他们再出面帮忙开脱。
现在都督府的话,都被兵部说了,他们说啥呀!
“史大人说的不错,各省援军实力不济,无力独自解南京之围。
等汉水侯大军抵达后,再一起出兵,更符合大局需要。”
话刚说完,楚国公就意识到自己上了当。
这哪里是各省援军的事,分明就是在变相催促汉水侯,加快行军速度。
没有直接提出来,那是文官集团前面和汉水侯闹僵了,这会儿不好开口求援。
为了避免激化矛盾,才玩儿迂回手段,希望勋贵集团在这个问题上出力。
洞悉了真相,楚国公瞬间头大。
如果他能够指挥动汉水侯,也不会连事先达成的协议,都无法兑现。
“如此就劳烦几位公爷,催促一下勤王大军加快行动速度!”
不等勋贵系做出反应,万怀瑾顺势把任务硬塞了过来。
想要开口拒绝,话到了嘴边,又被迫咽了回来。
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哪怕明知道被算计,他们也只能认了。
汉水侯的勤王大军不动,各地的虞军都不敢动。
没有援兵加入,南京城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首辅,催促勤王大军加快速度,这是应有之义。
可大军远道而来,一应钱粮开销,朝廷总该提前预备好。
千万别等援军来了,还让他们饿肚子,那可就麻烦大了!”
魏国公一脸不爽的说道。
需要的时候,就让他们冲锋陷阵,一旦事情结束立即过河拆桥。
在过去的岁月里,文官集团干过太多类似的破事。
吃一堑,长一智。
勋贵们在这一过程中,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想要他们卖命可以,先把条件谈妥了。
画了大饼不兑现,就算汉水侯不计较,麾下的将士也会把南京朝廷给掀了。
“只要勤王大军能提前抵达,其他事情都不是问题。”
万怀瑾当即保证道。
相较于乐观的朝中文武,他无疑要悲观的多。
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不断告诉他,汉水侯的勤王大军不会来啦。
这不是个人忠诚的问题,而是依附在汉水侯身上的新兴利益团体,不希望他继续和大虞捆绑在一起。
南京朝廷没了,正好改朝换代,成为开国功臣。
巨大的利益摆在眼前,没有几个人能拒绝。
无论是否愿意承认,安南都护府尾大不掉,都成为了既定事实。
现在内阁主政,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情还不算太大。
小皇帝一旦成年,许多隐藏的矛盾,都会被激化出来。
与其等到未来翻脸,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不如借刀杀人算了。
只要大虞亡的足够快,汉水侯就是大虞的忠臣。
偏偏这些事情,他只能暗地里想想,不敢向任何人倾诉。
朝中看明白此事的聪明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装糊涂。
捅破了窗户纸,除了得罪人外,没有任何意义。
不为个人安危考虑,也要为一家老小考虑。
越是聪明人,身上顾虑就越多。
……
夜幕又一次降临,暗流却在城中不断涌动。
左都御史府。
“俊才,你怎么来了?”
“风波虽然过去了,但朝中敌视何家的人,依旧手握大权。
一旦发现你的踪迹,他们势必会斩尽杀绝!”
舒经纶神色凝重的说道。
现在不是清流集团一手遮天的时代,哪怕他贵为左都御史,手中的权柄也受到了极大压制。
以往怼天怼地的御史都察院,这会儿虽然依旧在怼人,但杀伤力已经大幅度减弱。
何家名义上是被白莲教叛军所灭,实际上却是卷入抗税运动,招来的灭门之祸。
负责执行灭门行动的是云向文,但在幕后策划这一切的,却有多方力量。
除了这些人外,瓜分何家产业的既得利益者们,也不希望何家有活口。
涉及到的人太多,哪怕他这位左都御史也惹不起。
“姑父,我这次冒险入城,特地是为救你家……”
“胡闹!”
本官一家好好的,何须你来救!
意识到情况不妙,不等何俊才说完,舒经纶当即训斥道。
有些事情不用明说,他也能听出言外之意。
能够让何俊才冒险潜入城中充当说客,除了北虏之外,不会有第二选择。
想他堂堂大虞左都御史,岂能投奔北虏当狗。
“姑父,今时不同于往日,现在变天啦!”
“您可能不知道,最近这些日子,大虞可是大变样。
鲁王、桂王、蜀王、湘王、唐王、周王先后在封地称帝,就连流亡到松江的崇王世子,在福建避祸的淮南王次子也称了帝。
加上自立为帝的几个反王,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大虞就新冒出了十一个皇帝。
忽略那帮称帝的反王,大虞也就进入了九帝并立时代。
这么多新皇,都给汉水侯送去了圣旨,您觉得他会听谁的啊?”
何俊才的话说完,舒经纶整个人都傻了。
翻遍华夏历史,他也找不到九帝并立的朝代。
发生了这种变故别说带兵勤王,汉水侯没随大流跟着自立为帝,那都是忠义无双。
“你小子别糊弄我,这么大的事情,朝廷不可能收不到消息。
想要核实真假,费不了多少功夫!”
舒经纶一脸严肃的说道。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大虞一旦出现九帝并立,本就脆弱的江山社稷,瞬间就会崩塌。
纵使太祖皇帝复生,也救不回来。
“姑父,这种要命的事情,我岂敢欺骗你。
现在还是九帝并立,要不了多久就是十皇共治啦!
见大虞宗室闹的厉害,鞑靼人也准备凑热闹,正在挑选合适的傀儡皇帝人选。
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城外又会多一名大虞皇帝。
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皇帝,想来汉水侯也会无所适从。
短时间内,勤王大军肯定指望不上。
没有援兵来解围,光靠城内这帮守军,真能够保住南京么?”
何俊才笑着反问道。
他能够混入城中,本身就说明城防出了问题。
正常情况下,在两军交战期间,根本不可能放一个陌生人入城。
鞑靼人固然臭名昭著,但架不住他们舍得砸钱。
只要利益足够大,总会有人同他们合作。
江南士绅遭到重创,但不等于全部都死光了。
同样有一部分隐藏在暗处的力量,侥幸残存了下来。
有血海深仇在身,这些人第一时间,接受了鞑靼人的拉拢。
看似没有根基的北虏,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当地士绅的支持。
现在他们正在利用之前的人脉,帮北虏扩大优势。
“你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把南京城送给鞑靼人。
可你别忘了,大虞再怎么衰落,破船还有三斤钉。
临死之前的反扑,一样有能力把鞑靼人带走。
江南可不是辽东,他们引以为傲的铁骑,在这里顶多发挥六七成的战斗力。
纵使侥幸占领了南京,他们也别想守住。
乱世争龙这才刚刚开启,就这么急着下注,你不怕选择失败,让何家彻底覆灭么?”
舒经纶摇了摇头说道。
大虞帝国要凉,不等于鞑靼人能成功夺取天下。
同弱鸡的大宋帝国不一样,哪怕走到帝国覆灭的边缘,大虞帝国依旧有不俗的军事力量。
在这方面,此刻的大虞和汉唐有些像。
到了王朝末年,依旧能够对外开疆扩土。
北方的沦陷,主要源于天灾,其次是永宁帝在位期间的瞎折腾,而不是单纯的战争失利。
如果不是连年天灾,导致北方内乱不断,区区北虏根本撼动不了大虞的江山社稷。
“姑父,我何家没得选择啊!”
“纵观天下有资格争夺天下的,一共就那么几方势力,处于第一梯队的唯有汉水侯和北虏。
江南血案,汉水侯虽然没有参与,但勋贵系却是其中的主力。
亲自动手的云向文,不光是他的旧部,还是景家的姻亲。
一旦汉水侯选择争夺天下,勋贵系那帮人肯定会投奔过去。
哪怕我何家不计较仇恨,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支持汉水侯,这些人也不会放心。
无论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家族延续,都注定要站在对立面。
在这个问题上,姑父您一样没得选择。
汉水侯讨厌空谈误国,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看安南都护府的一众官员配备,其中可有一名清流党人?”
何俊才语气冰冷的回答道。
从龙之功,就没有好拿的。
乱世之中下注,不光要看对方夺取天下的胜率,还要人家肯接纳才行。
相较于其他争夺天下的诸侯,汉水侯最大的问题就是支持者太多,拥有选择小弟的权力。
不光何家这种带头抗税的劣绅人家不会要,就连舒经纶这种名动天下的清流大佬,人家一样不待见。
“行了,今天的谈话到此为止。
你先在府中住着,暂时不要出门,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舒经纶面无表情的说道。
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开口拒绝。
看得出来,此刻他的内心非常复杂。
既想保全荣华富贵,又担心影响到了自己的名声。
“姑父放心,最近几天侄儿哪里都不会去。
不过核实完讯息之后,您最快早点做出决断。
万一反应慢了,让其他人抢了先,鞑靼人可不是那么好说话。”
何俊才委婉的提醒道。
鞑靼人想要从内部击垮南京城,入城担任说客的,自然不会只有他一人。
谁先完成游说,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谁就是最大的功臣。
错过了这次机会,等鞑靼军队入城之后再投降,就是另外的待遇。
“嗯!”
“老夫知道事情的轻重,一切等核实消息之后再说。”
舒经纶故作淡定的说道。
对自家侄子带来的消息,他并没有完全相信。
九帝并立,这个消息太过吓人。
偶尔有宗室子弟脑袋抽风,自立为帝还能够理解。
一下子蹦出这么多问题宗室,明显不正常。
别的不说,造反总得有班底才行。
除了桂王、蜀王、湘王在自家封地,可能有几个追随者外,其余人都是从北方过来避祸的。
跟着凑热闹称帝,搞不好连一县之地都号令不了。
如果消息属实,要么是他们脑子集体犯傻,要么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同时遥控这么多宗室王公,在不同的地方扯旗称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搞不好是北虏编造出来,用来动摇城中军民人心的。
若是这么稀里糊涂的信了,傻乎乎的跟着下注,他就成了天字号冤大头。
毕竟,开城门投降,也是有风险的。
他是清流党领袖,不是勋贵系领袖,手中没有兵权。
想要里应外合夺取城门,光府中那点儿家丁根本不够用,还要拉更多的人进来。
参与的人越多,暴露的风险就越大。
万一走漏风声,抄家灭门之祸,立马就会降临。
……
广州府,总督衙门。
故地重游,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李牧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得出来,下面人是用了心的,当年他在位期间的布置没有任何变化。
“侯爷,蜀王称帝之后的加封圣旨,也给您送来了。
出手一个比一个大方,从开始的册封国公,到了这会儿已经变成了一字并肩王。
加上南京城中那位,现在大虞正式进入九帝并立时代。”
兰林杰笑着说道。
作为幕后总导演,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
谋划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见到了成效。
称帝的这些人都是大虞宗室,属于皇室内斗,作为外臣支持谁都不合适。
一个个都宣布自己是正统,并且拿出了各自的理由,天下人根本分不清楚。
“消息传到了南京没有?”
李牧淡定的问道。
坦率的说,他不想玩这种把戏的,怎奈大虞帝国的家底太厚。
哪怕衰落到现在,依旧有许多支持者。
相较于夺取天下,收复人心无疑更难。
为了加快平定乱世的步伐,索性采取了兰林杰的歪点子,对着大虞残存的基业狠狠踹上了一脚。
“惊闻有人称帝,各地衙门第一时间,把消息上报南京朝廷。
算算时间的话,奏折这会儿应该陆续入京了。”
……
距离北虏围城,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期间好消息没有,噩耗倒是接二连三的传来。
不是这里被叛军攻破,就是那里被北虏洗劫。
坚壁清野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北虏的攻势,但那只能拖延时间。
“真是够巧合的,各省援军都因为各种原因,同时被拖在了半路上。
兵部和都督府,怎么看啊?”
万怀瑾皱着眉头问道。
不是他想在守城期间找事,纯粹是权力这玩意儿放出去容易,想要收回来难。
南京保卫战爆发之后,军政大权都开始向勋贵系控制的都督府集中。
内阁想要保障自身的独立性,就必须出来刷存在感,让朝中文武百官知道他们才是大虞最高权力机构。
“首辅,各省援军迟迟不过来,多半是被北虏给吓着了。
面对数十万敌军,他们他们那点儿兵马过来,也是给敌人送战绩。
为了大局考虑,等汉水侯的勤王大军来了,再一起出兵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史清尘的开脱,一下子让在场的左右都督陷入尴尬境地。
按照惯例,兵部应该厉声斥责这种行为,他们再出面帮忙开脱。
现在都督府的话,都被兵部说了,他们说啥呀!
“史大人说的不错,各省援军实力不济,无力独自解南京之围。
等汉水侯大军抵达后,再一起出兵,更符合大局需要。”
话刚说完,楚国公就意识到自己上了当。
这哪里是各省援军的事,分明就是在变相催促汉水侯,加快行军速度。
没有直接提出来,那是文官集团前面和汉水侯闹僵了,这会儿不好开口求援。
为了避免激化矛盾,才玩儿迂回手段,希望勋贵集团在这个问题上出力。
洞悉了真相,楚国公瞬间头大。
如果他能够指挥动汉水侯,也不会连事先达成的协议,都无法兑现。
“如此就劳烦几位公爷,催促一下勤王大军加快行动速度!”
不等勋贵系做出反应,万怀瑾顺势把任务硬塞了过来。
想要开口拒绝,话到了嘴边,又被迫咽了回来。
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哪怕明知道被算计,他们也只能认了。
汉水侯的勤王大军不动,各地的虞军都不敢动。
没有援兵加入,南京城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首辅,催促勤王大军加快速度,这是应有之义。
可大军远道而来,一应钱粮开销,朝廷总该提前预备好。
千万别等援军来了,还让他们饿肚子,那可就麻烦大了!”
魏国公一脸不爽的说道。
需要的时候,就让他们冲锋陷阵,一旦事情结束立即过河拆桥。
在过去的岁月里,文官集团干过太多类似的破事。
吃一堑,长一智。
勋贵们在这一过程中,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想要他们卖命可以,先把条件谈妥了。
画了大饼不兑现,就算汉水侯不计较,麾下的将士也会把南京朝廷给掀了。
“只要勤王大军能提前抵达,其他事情都不是问题。”
万怀瑾当即保证道。
相较于乐观的朝中文武,他无疑要悲观的多。
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不断告诉他,汉水侯的勤王大军不会来啦。
这不是个人忠诚的问题,而是依附在汉水侯身上的新兴利益团体,不希望他继续和大虞捆绑在一起。
南京朝廷没了,正好改朝换代,成为开国功臣。
巨大的利益摆在眼前,没有几个人能拒绝。
无论是否愿意承认,安南都护府尾大不掉,都成为了既定事实。
现在内阁主政,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情还不算太大。
小皇帝一旦成年,许多隐藏的矛盾,都会被激化出来。
与其等到未来翻脸,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不如借刀杀人算了。
只要大虞亡的足够快,汉水侯就是大虞的忠臣。
偏偏这些事情,他只能暗地里想想,不敢向任何人倾诉。
朝中看明白此事的聪明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装糊涂。
捅破了窗户纸,除了得罪人外,没有任何意义。
不为个人安危考虑,也要为一家老小考虑。
越是聪明人,身上顾虑就越多。
……
夜幕又一次降临,暗流却在城中不断涌动。
左都御史府。
“俊才,你怎么来了?”
“风波虽然过去了,但朝中敌视何家的人,依旧手握大权。
一旦发现你的踪迹,他们势必会斩尽杀绝!”
舒经纶神色凝重的说道。
现在不是清流集团一手遮天的时代,哪怕他贵为左都御史,手中的权柄也受到了极大压制。
以往怼天怼地的御史都察院,这会儿虽然依旧在怼人,但杀伤力已经大幅度减弱。
何家名义上是被白莲教叛军所灭,实际上却是卷入抗税运动,招来的灭门之祸。
负责执行灭门行动的是云向文,但在幕后策划这一切的,却有多方力量。
除了这些人外,瓜分何家产业的既得利益者们,也不希望何家有活口。
涉及到的人太多,哪怕他这位左都御史也惹不起。
“姑父,我这次冒险入城,特地是为救你家……”
“胡闹!”
本官一家好好的,何须你来救!
意识到情况不妙,不等何俊才说完,舒经纶当即训斥道。
有些事情不用明说,他也能听出言外之意。
能够让何俊才冒险潜入城中充当说客,除了北虏之外,不会有第二选择。
想他堂堂大虞左都御史,岂能投奔北虏当狗。
“姑父,今时不同于往日,现在变天啦!”
“您可能不知道,最近这些日子,大虞可是大变样。
鲁王、桂王、蜀王、湘王、唐王、周王先后在封地称帝,就连流亡到松江的崇王世子,在福建避祸的淮南王次子也称了帝。
加上自立为帝的几个反王,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大虞就新冒出了十一个皇帝。
忽略那帮称帝的反王,大虞也就进入了九帝并立时代。
这么多新皇,都给汉水侯送去了圣旨,您觉得他会听谁的啊?”
何俊才的话说完,舒经纶整个人都傻了。
翻遍华夏历史,他也找不到九帝并立的朝代。
发生了这种变故别说带兵勤王,汉水侯没随大流跟着自立为帝,那都是忠义无双。
“你小子别糊弄我,这么大的事情,朝廷不可能收不到消息。
想要核实真假,费不了多少功夫!”
舒经纶一脸严肃的说道。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大虞一旦出现九帝并立,本就脆弱的江山社稷,瞬间就会崩塌。
纵使太祖皇帝复生,也救不回来。
“姑父,这种要命的事情,我岂敢欺骗你。
现在还是九帝并立,要不了多久就是十皇共治啦!
见大虞宗室闹的厉害,鞑靼人也准备凑热闹,正在挑选合适的傀儡皇帝人选。
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城外又会多一名大虞皇帝。
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皇帝,想来汉水侯也会无所适从。
短时间内,勤王大军肯定指望不上。
没有援兵来解围,光靠城内这帮守军,真能够保住南京么?”
何俊才笑着反问道。
他能够混入城中,本身就说明城防出了问题。
正常情况下,在两军交战期间,根本不可能放一个陌生人入城。
鞑靼人固然臭名昭著,但架不住他们舍得砸钱。
只要利益足够大,总会有人同他们合作。
江南士绅遭到重创,但不等于全部都死光了。
同样有一部分隐藏在暗处的力量,侥幸残存了下来。
有血海深仇在身,这些人第一时间,接受了鞑靼人的拉拢。
看似没有根基的北虏,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当地士绅的支持。
现在他们正在利用之前的人脉,帮北虏扩大优势。
“你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把南京城送给鞑靼人。
可你别忘了,大虞再怎么衰落,破船还有三斤钉。
临死之前的反扑,一样有能力把鞑靼人带走。
江南可不是辽东,他们引以为傲的铁骑,在这里顶多发挥六七成的战斗力。
纵使侥幸占领了南京,他们也别想守住。
乱世争龙这才刚刚开启,就这么急着下注,你不怕选择失败,让何家彻底覆灭么?”
舒经纶摇了摇头说道。
大虞帝国要凉,不等于鞑靼人能成功夺取天下。
同弱鸡的大宋帝国不一样,哪怕走到帝国覆灭的边缘,大虞帝国依旧有不俗的军事力量。
在这方面,此刻的大虞和汉唐有些像。
到了王朝末年,依旧能够对外开疆扩土。
北方的沦陷,主要源于天灾,其次是永宁帝在位期间的瞎折腾,而不是单纯的战争失利。
如果不是连年天灾,导致北方内乱不断,区区北虏根本撼动不了大虞的江山社稷。
“姑父,我何家没得选择啊!”
“纵观天下有资格争夺天下的,一共就那么几方势力,处于第一梯队的唯有汉水侯和北虏。
江南血案,汉水侯虽然没有参与,但勋贵系却是其中的主力。
亲自动手的云向文,不光是他的旧部,还是景家的姻亲。
一旦汉水侯选择争夺天下,勋贵系那帮人肯定会投奔过去。
哪怕我何家不计较仇恨,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支持汉水侯,这些人也不会放心。
无论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家族延续,都注定要站在对立面。
在这个问题上,姑父您一样没得选择。
汉水侯讨厌空谈误国,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看安南都护府的一众官员配备,其中可有一名清流党人?”
何俊才语气冰冷的回答道。
从龙之功,就没有好拿的。
乱世之中下注,不光要看对方夺取天下的胜率,还要人家肯接纳才行。
相较于其他争夺天下的诸侯,汉水侯最大的问题就是支持者太多,拥有选择小弟的权力。
不光何家这种带头抗税的劣绅人家不会要,就连舒经纶这种名动天下的清流大佬,人家一样不待见。
“行了,今天的谈话到此为止。
你先在府中住着,暂时不要出门,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舒经纶面无表情的说道。
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开口拒绝。
看得出来,此刻他的内心非常复杂。
既想保全荣华富贵,又担心影响到了自己的名声。
“姑父放心,最近几天侄儿哪里都不会去。
不过核实完讯息之后,您最快早点做出决断。
万一反应慢了,让其他人抢了先,鞑靼人可不是那么好说话。”
何俊才委婉的提醒道。
鞑靼人想要从内部击垮南京城,入城担任说客的,自然不会只有他一人。
谁先完成游说,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谁就是最大的功臣。
错过了这次机会,等鞑靼军队入城之后再投降,就是另外的待遇。
“嗯!”
“老夫知道事情的轻重,一切等核实消息之后再说。”
舒经纶故作淡定的说道。
对自家侄子带来的消息,他并没有完全相信。
九帝并立,这个消息太过吓人。
偶尔有宗室子弟脑袋抽风,自立为帝还能够理解。
一下子蹦出这么多问题宗室,明显不正常。
别的不说,造反总得有班底才行。
除了桂王、蜀王、湘王在自家封地,可能有几个追随者外,其余人都是从北方过来避祸的。
跟着凑热闹称帝,搞不好连一县之地都号令不了。
如果消息属实,要么是他们脑子集体犯傻,要么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同时遥控这么多宗室王公,在不同的地方扯旗称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搞不好是北虏编造出来,用来动摇城中军民人心的。
若是这么稀里糊涂的信了,傻乎乎的跟着下注,他就成了天字号冤大头。
毕竟,开城门投降,也是有风险的。
他是清流党领袖,不是勋贵系领袖,手中没有兵权。
想要里应外合夺取城门,光府中那点儿家丁根本不够用,还要拉更多的人进来。
参与的人越多,暴露的风险就越大。
万一走漏风声,抄家灭门之祸,立马就会降临。
……
广州府,总督衙门。
故地重游,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李牧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得出来,下面人是用了心的,当年他在位期间的布置没有任何变化。
“侯爷,蜀王称帝之后的加封圣旨,也给您送来了。
出手一个比一个大方,从开始的册封国公,到了这会儿已经变成了一字并肩王。
加上南京城中那位,现在大虞正式进入九帝并立时代。”
兰林杰笑着说道。
作为幕后总导演,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
谋划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见到了成效。
称帝的这些人都是大虞宗室,属于皇室内斗,作为外臣支持谁都不合适。
一个个都宣布自己是正统,并且拿出了各自的理由,天下人根本分不清楚。
“消息传到了南京没有?”
李牧淡定的问道。
坦率的说,他不想玩这种把戏的,怎奈大虞帝国的家底太厚。
哪怕衰落到现在,依旧有许多支持者。
相较于夺取天下,收复人心无疑更难。
为了加快平定乱世的步伐,索性采取了兰林杰的歪点子,对着大虞残存的基业狠狠踹上了一脚。
“惊闻有人称帝,各地衙门第一时间,把消息上报南京朝廷。
算算时间的话,奏折这会儿应该陆续入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