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一把火,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九帝并立的消息传遍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场闹剧。
孤要用塑造起来的声势,把南京朝廷架起来,逼迫朝廷下令诛杀一众伪帝。”
李牧面不改色的说道。
九帝并立只是动摇大虞基业的第一步,接下来逼朝廷下令诛杀伪帝,才是真正的杀招。
谋反这种事情,可是要诛九族的。
宗室子弟造反,虽然不用株连那么凶,但血脉近亲肯定要受牵连。
朝廷下令杀一人,到了地方上具体执行时,就能变成杀一群。
略微推动一把,南京朝廷下发的镇压叛乱圣旨,也能变成针对宗室子弟的清洗行动。
甚至不需要真正动手,只要露出点儿风声,就会让同支脉的宗室子弟改名换姓。
毕竟,大虞朝又不发俸禄,宗室子弟除了一个名头外,半点儿实际好处也看不到。
每次叛军打过来的时候,最先杀的也是宗室。
除了几个头铁的外,大部分宗室子弟权衡利弊之后,都会做出正确选择。
在削弱宗室的同时,还能利用谋逆,把地方士绅牵扯进来。
自古改朝换代,就没有不流血的。
无关对错,完全是利益使然。
不打破地方上的利益格局,就无法解决前朝留下的积弊。
这种拉仇恨的脏活,能借大虞朝廷的手完成,那就没必要亲自下场。
“侯爷放心,学生这就去安排。
定会在南京城破之前,把朝廷诛杀伪帝的圣旨传遍四方。”
兰林杰当即保证道。
有些事情既然做了,那就必须做绝。
大虞帝国眼瞅着就要凉了,必须利用他们最后一口气,实现利益最大化。
……
南京城。
为了瓦解守军斗志,北虏不光采取了围三缺一的打法,还故意放任驿卒进出。
效果非常明显,随着各地官员的奏折入京,南京城中的气氛变得越发凝重。
勤王大军没有等来,反而迎来了皇帝满天飞。
加上城外北虏立下的傀儡的皇帝,大虞帝国一时间出现了十个皇帝。
“乱了,这天下彻底乱套了!”
柏锦文忍不住吐槽道。
礼乐崩坏,莫过于此。
皇帝满天飞,让大虞本就不多的威望,直接烟消云散。
看各地官员的奏折就知道,名义上是请示朝廷,实际上却是皇权衰落的体现。
正常情况下,有人敢私自称帝,首先问责的就是地方官。
地方衙门为了减轻责任,都会第一时间镇压。
在这种问题上,甭管是什么来头,都不会获得优待。
越是身份尊贵,自立为帝的政治后果越严重。
这一次地方官没有出手,无非是担心南京守不住,要从宗室之中重新挑选新君。
眼下称帝的这些人,除了几个陪衬的外,另外几位可都是皇位的最有利竞争者。
就算不是他们上位,也有可能是他们这一脉的宗室上位。
站在地方官的立场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倘若此时平叛表现太过积极的,被打了南京朝廷死忠的标签,未来被新君惦记上了,那可就是血亏。
“乱世降临,伪帝满天飞,正统遭到严重挑战。
人心乱了,这天下难啦!”
贺正则跟着附和道。
内阁从百官中脱颖而出的,就没有一个是傻子。
或许他们治国能力不行,但政治敏锐度绝对不低。
一下子蹦出了这么多皇帝,还集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背后肯定有人策划。
无需深入思考,就知道朝野上下有能力策划此事的,唯有汉水侯。
其他的政治团体中,清流党人成员也是分布全国,但架不住他们缺乏执行力。
理论上来说,地方督抚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动手的动机。
可各地督抚相隔甚远,想要秘密完成串联,在近乎同一时间拥立新君,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确定黑手身份,偏偏内阁还不敢掀开盖子。
截止到现在,汉水侯依旧是大虞的忠臣,朝廷还等着他的勤王大军救命。
现在只能期待,这是李牧麾下的人私自做主,瞒着他这个老大策划了此事。
“行了,我们几个赶紧统一意见,百官还在那边等着呢!”
“甭管怎么说,对这些自立为帝的乱臣贼子,朝廷都必须严厉打击。
考虑涉及到宗室,在具体操作上,必须要格外谨慎。
除了当事人和家眷外,务必要减少牵连。
你们可能没注意到,我大虞宗室子弟从巅峰时期的八十多万,锐减到现在不足五万人。
倘若再把这几脉的宗室子弟牵连进去,我等有何面目去九泉之下的历代先帝!”
万怀瑾率先表明了立场。
战争中会死人不假,可宗室子弟的减丁速度,还是太过触目惊心。
按照这种玩法,要不了多久,大虞宗室都要被折腾绝种了。
还没改朝换代呢,就先发生这种事情,不是打内阁的脸嘛!
明知道宗室子弟减少的不正常,他还是没有揭开盖子的意思。
大虞帝国奄奄一息,江山社稷随时可能被颠覆,到了这种时候宗室子弟也该寻找后路了。
改名换姓,虽然令祖宗蒙羞,最起码能让皇室血脉延续下去。
真要是傻愣愣的站在明处,甭管哪个皇帝上位后听到,前朝宗室子弟有数十万,都会睡不着觉。
“首辅言之有理,此事确实需要慎重。
在给各地衙门的公函中,这些问题必须落实到明处,让大家慎重对待。
除了打击伪帝之外,朝廷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守住南京城。
一下子蹦出来了这么多伪帝,这些人中总有一些崽卖爷田不心疼的主。
地方衙门没有主动出兵镇压,想来他们给各地官员许诺的封赏,也会非常丰厚。
其他人都加官进爵了,那么给汉水侯的条件,又会是什么呢?”
贺正则故作疑惑的反问道。
官场上装糊涂,也是一门艺术。
明知道这背后有李牧的影子,还把话题往这上面引,自然不会为了掀盖子。
恰恰相反,他正是为了捂盖子,才这么干。
甭管勤王大军能否过来,这会儿朝廷都必须告诉城中军民,汉水侯率领的勤王大军已经到了路上。
这是大家支撑下去的希望。
若是让人知道皇帝满天飞,乃是李牧在背后搞出来的,许多人都会信仰崩溃。
人心动荡之下,南京城要不了三天就会沦陷。
倾巢之下无完卵,南京沦陷之后,他们这些朝中权贵的地位将不复存在。
或许出于政治考虑,短期内会礼遇他们,但时间拉长必定遭到清洗。
任何一个王朝,都需要培养自己人,谁当皇帝都不可能容忍大量的前朝旧臣留在朝堂上。
其他官员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唯独他们内阁不行。
同忠心与否无关,主要是他们在大虞的时候,权力和身份地位就已经达到了顶峰。
鞑靼人想要收买人心,也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一旦局势稳定下来,他们这些人,就是最先被处理的。
倘若北虏在乱世争龙中失败,未来汉水侯夺取了天下,他们这些带头投降的也不会有好下场。
投降注定要悲剧,自然不可能当“贰臣”。
哪怕南京城守不住,也要尽量守下去,多坚持一天就多一份希望。
“有什么好猜的,无非是封公封王,再赋予一堆特权。
不过他们主动是白忙活,汉水侯若是贪图名利,前面也不会拒绝朝廷的封赏。
如果不是他主动拒绝,早在数年前,他就被册封为国公。”
万怀瑾一脸淡定的说道。
如果不是眉宇间的忧愁,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没准众人就要把他划为汉水侯一党了。
局势如此明了,还如此不要脸的吹捧,妥妥的马屁高手。
不过这些话,不是说给李牧听的,而是说给城中军民听的。
真假不重要,关键是必须要让大家看到希望。
……
内阁在为大虞鞠躬尽瘁,城中的局势已然大变。
原本对北虏派出使者,不屑一顾的官员和世家豪门,立场纷纷发生逆转。
哪怕是对朝廷最有信心的官员,面对当下的复杂局势,这会儿也丧失了信心。
皇帝漫天飞,大虞帝国的最后遮羞布,也被扯了下来。
最糟糕的是扯下布的人,还是大虞宗室。
发生这样的变故,对人心造成的冲击,那是无与伦比的。
觉察到了大厦将崩,一个个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左都御史府。
看着汇聚起来的官员,舒经纶就忍不住想骂娘。
能够见面的地方那么多,干嘛要挑他的府邸呢!
要知道今晚商议的内容,可是涉及身家性命的大事。
稍微走漏点儿风声,那都是灭门之祸。
作为场地提供者,自然是首当其冲。
想要辩解都不行,反贼被都请到了家中,说和他们舒家没关系谁信啊!
偏偏请帖是他侄子发出去的,家中的败家娘们儿,还把他的名帖借了出去。
以至于他在稀里糊涂之下,就成了这次配合北虏,夺取南京的内应总指挥。
普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下了注,那就该全力以赴。
充当带头人,才能功劳最大化。
作为官场老油条,舒经纶非常清楚,功劳从来都不是越大越好。
尤其是这种当叛徒的时候,躲在后面充当背景板,才是最安全的人设。
没人会喜欢“贰臣”,越是表现的积极,未来就越不受待见。
反而是那些死磕的忠义之士,更能获得尊重。
换他自己选择,宁愿等城破之后被迫投降,也不愿意站出来阻止这场密谋。
“姑父,人都到齐了,您看从什么地方开始?”
听到自家侄子的话,舒经纶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
内心深处,不断提醒自己不生气,不生气。
“今夜邀请诸位大人过来,主要是商议一件大事。
虞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眼下呼格吉勒大单于德高望重,深受各族百姓爱戴,实乃天赐雄主。
在场诸位皆是鸿儒之士,自然知道天下当为有德者居之。
此刻到了我等顺应天命的时候,劳烦诸位拿出手中的全部实力,在关键时候接应王师入城!”
北虏干的破事太多,实在是吹捧不下去,舒经纶只能长话短说,企图以此来掩盖尴尬。
可惜在场都是聪明人,一眼就看破了他的窘境。
无论怎么拉扯,草原联军都和“王师”,扯不上任何关系。
京师惨案、徐州之屠、扬州十日……
一系列的丧尽天良的行为,罪恶是罄竹难书。
如果不是大军兵临城下,呼格吉勒还是众人眼中的大魔王,要遭到众人的怒骂。
“舒大人,言之有理。
我辈读书人,当顺应天命拥立真龙天子,尽快结束这场乱世。
纵观天下英雄,唯有呼格吉勒大单于,称得上一代天骄!”
路海之跟着附和道。
草原联军实在是没啥好夸的,唯有强行拉扯天命,给他们的背叛行为穿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天下人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自己必须要信。
没有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就跑去投奔北虏,仅剩的那点儿良知会承受不住。
见有人附和,其余人瞬间选择了跟进。
转眼的功夫,一套完善的投降理论,就被他们给拼凑了出来。
众人表现出的态度,让负责这次行动的鞑靼代表很是满意。
“诸位大人的善意,我是感受到了。
不过忠诚,还是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
战场上兵贵神速,夺城时间就选择明天晚上。
希望大家能提前组织好人手,配合你们在守军中的影响力,打敌军一个出其不意。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行动开始前,大家还要派出死士在城中杀人放火,吸引守城官兵的注意力。
诸位可以放心,我鞑靼王国没有虞朝皇帝那么小气。
大单于说了,成功夺取南京之后,所有参与者一律官升三级。
立下大功之者,不惜以公侯之位酬之!”
博尔忽当即许诺道。
能够忽悠这么多带路党,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原本在行动之前,他都做好了碰壁的准备,万万没想到虞朝官员的骨头比预想中软的多。
孤要用塑造起来的声势,把南京朝廷架起来,逼迫朝廷下令诛杀一众伪帝。”
李牧面不改色的说道。
九帝并立只是动摇大虞基业的第一步,接下来逼朝廷下令诛杀伪帝,才是真正的杀招。
谋反这种事情,可是要诛九族的。
宗室子弟造反,虽然不用株连那么凶,但血脉近亲肯定要受牵连。
朝廷下令杀一人,到了地方上具体执行时,就能变成杀一群。
略微推动一把,南京朝廷下发的镇压叛乱圣旨,也能变成针对宗室子弟的清洗行动。
甚至不需要真正动手,只要露出点儿风声,就会让同支脉的宗室子弟改名换姓。
毕竟,大虞朝又不发俸禄,宗室子弟除了一个名头外,半点儿实际好处也看不到。
每次叛军打过来的时候,最先杀的也是宗室。
除了几个头铁的外,大部分宗室子弟权衡利弊之后,都会做出正确选择。
在削弱宗室的同时,还能利用谋逆,把地方士绅牵扯进来。
自古改朝换代,就没有不流血的。
无关对错,完全是利益使然。
不打破地方上的利益格局,就无法解决前朝留下的积弊。
这种拉仇恨的脏活,能借大虞朝廷的手完成,那就没必要亲自下场。
“侯爷放心,学生这就去安排。
定会在南京城破之前,把朝廷诛杀伪帝的圣旨传遍四方。”
兰林杰当即保证道。
有些事情既然做了,那就必须做绝。
大虞帝国眼瞅着就要凉了,必须利用他们最后一口气,实现利益最大化。
……
南京城。
为了瓦解守军斗志,北虏不光采取了围三缺一的打法,还故意放任驿卒进出。
效果非常明显,随着各地官员的奏折入京,南京城中的气氛变得越发凝重。
勤王大军没有等来,反而迎来了皇帝满天飞。
加上城外北虏立下的傀儡的皇帝,大虞帝国一时间出现了十个皇帝。
“乱了,这天下彻底乱套了!”
柏锦文忍不住吐槽道。
礼乐崩坏,莫过于此。
皇帝满天飞,让大虞本就不多的威望,直接烟消云散。
看各地官员的奏折就知道,名义上是请示朝廷,实际上却是皇权衰落的体现。
正常情况下,有人敢私自称帝,首先问责的就是地方官。
地方衙门为了减轻责任,都会第一时间镇压。
在这种问题上,甭管是什么来头,都不会获得优待。
越是身份尊贵,自立为帝的政治后果越严重。
这一次地方官没有出手,无非是担心南京守不住,要从宗室之中重新挑选新君。
眼下称帝的这些人,除了几个陪衬的外,另外几位可都是皇位的最有利竞争者。
就算不是他们上位,也有可能是他们这一脉的宗室上位。
站在地方官的立场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倘若此时平叛表现太过积极的,被打了南京朝廷死忠的标签,未来被新君惦记上了,那可就是血亏。
“乱世降临,伪帝满天飞,正统遭到严重挑战。
人心乱了,这天下难啦!”
贺正则跟着附和道。
内阁从百官中脱颖而出的,就没有一个是傻子。
或许他们治国能力不行,但政治敏锐度绝对不低。
一下子蹦出了这么多皇帝,还集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背后肯定有人策划。
无需深入思考,就知道朝野上下有能力策划此事的,唯有汉水侯。
其他的政治团体中,清流党人成员也是分布全国,但架不住他们缺乏执行力。
理论上来说,地方督抚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动手的动机。
可各地督抚相隔甚远,想要秘密完成串联,在近乎同一时间拥立新君,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确定黑手身份,偏偏内阁还不敢掀开盖子。
截止到现在,汉水侯依旧是大虞的忠臣,朝廷还等着他的勤王大军救命。
现在只能期待,这是李牧麾下的人私自做主,瞒着他这个老大策划了此事。
“行了,我们几个赶紧统一意见,百官还在那边等着呢!”
“甭管怎么说,对这些自立为帝的乱臣贼子,朝廷都必须严厉打击。
考虑涉及到宗室,在具体操作上,必须要格外谨慎。
除了当事人和家眷外,务必要减少牵连。
你们可能没注意到,我大虞宗室子弟从巅峰时期的八十多万,锐减到现在不足五万人。
倘若再把这几脉的宗室子弟牵连进去,我等有何面目去九泉之下的历代先帝!”
万怀瑾率先表明了立场。
战争中会死人不假,可宗室子弟的减丁速度,还是太过触目惊心。
按照这种玩法,要不了多久,大虞宗室都要被折腾绝种了。
还没改朝换代呢,就先发生这种事情,不是打内阁的脸嘛!
明知道宗室子弟减少的不正常,他还是没有揭开盖子的意思。
大虞帝国奄奄一息,江山社稷随时可能被颠覆,到了这种时候宗室子弟也该寻找后路了。
改名换姓,虽然令祖宗蒙羞,最起码能让皇室血脉延续下去。
真要是傻愣愣的站在明处,甭管哪个皇帝上位后听到,前朝宗室子弟有数十万,都会睡不着觉。
“首辅言之有理,此事确实需要慎重。
在给各地衙门的公函中,这些问题必须落实到明处,让大家慎重对待。
除了打击伪帝之外,朝廷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守住南京城。
一下子蹦出来了这么多伪帝,这些人中总有一些崽卖爷田不心疼的主。
地方衙门没有主动出兵镇压,想来他们给各地官员许诺的封赏,也会非常丰厚。
其他人都加官进爵了,那么给汉水侯的条件,又会是什么呢?”
贺正则故作疑惑的反问道。
官场上装糊涂,也是一门艺术。
明知道这背后有李牧的影子,还把话题往这上面引,自然不会为了掀盖子。
恰恰相反,他正是为了捂盖子,才这么干。
甭管勤王大军能否过来,这会儿朝廷都必须告诉城中军民,汉水侯率领的勤王大军已经到了路上。
这是大家支撑下去的希望。
若是让人知道皇帝满天飞,乃是李牧在背后搞出来的,许多人都会信仰崩溃。
人心动荡之下,南京城要不了三天就会沦陷。
倾巢之下无完卵,南京沦陷之后,他们这些朝中权贵的地位将不复存在。
或许出于政治考虑,短期内会礼遇他们,但时间拉长必定遭到清洗。
任何一个王朝,都需要培养自己人,谁当皇帝都不可能容忍大量的前朝旧臣留在朝堂上。
其他官员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唯独他们内阁不行。
同忠心与否无关,主要是他们在大虞的时候,权力和身份地位就已经达到了顶峰。
鞑靼人想要收买人心,也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一旦局势稳定下来,他们这些人,就是最先被处理的。
倘若北虏在乱世争龙中失败,未来汉水侯夺取了天下,他们这些带头投降的也不会有好下场。
投降注定要悲剧,自然不可能当“贰臣”。
哪怕南京城守不住,也要尽量守下去,多坚持一天就多一份希望。
“有什么好猜的,无非是封公封王,再赋予一堆特权。
不过他们主动是白忙活,汉水侯若是贪图名利,前面也不会拒绝朝廷的封赏。
如果不是他主动拒绝,早在数年前,他就被册封为国公。”
万怀瑾一脸淡定的说道。
如果不是眉宇间的忧愁,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没准众人就要把他划为汉水侯一党了。
局势如此明了,还如此不要脸的吹捧,妥妥的马屁高手。
不过这些话,不是说给李牧听的,而是说给城中军民听的。
真假不重要,关键是必须要让大家看到希望。
……
内阁在为大虞鞠躬尽瘁,城中的局势已然大变。
原本对北虏派出使者,不屑一顾的官员和世家豪门,立场纷纷发生逆转。
哪怕是对朝廷最有信心的官员,面对当下的复杂局势,这会儿也丧失了信心。
皇帝漫天飞,大虞帝国的最后遮羞布,也被扯了下来。
最糟糕的是扯下布的人,还是大虞宗室。
发生这样的变故,对人心造成的冲击,那是无与伦比的。
觉察到了大厦将崩,一个个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左都御史府。
看着汇聚起来的官员,舒经纶就忍不住想骂娘。
能够见面的地方那么多,干嘛要挑他的府邸呢!
要知道今晚商议的内容,可是涉及身家性命的大事。
稍微走漏点儿风声,那都是灭门之祸。
作为场地提供者,自然是首当其冲。
想要辩解都不行,反贼被都请到了家中,说和他们舒家没关系谁信啊!
偏偏请帖是他侄子发出去的,家中的败家娘们儿,还把他的名帖借了出去。
以至于他在稀里糊涂之下,就成了这次配合北虏,夺取南京的内应总指挥。
普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下了注,那就该全力以赴。
充当带头人,才能功劳最大化。
作为官场老油条,舒经纶非常清楚,功劳从来都不是越大越好。
尤其是这种当叛徒的时候,躲在后面充当背景板,才是最安全的人设。
没人会喜欢“贰臣”,越是表现的积极,未来就越不受待见。
反而是那些死磕的忠义之士,更能获得尊重。
换他自己选择,宁愿等城破之后被迫投降,也不愿意站出来阻止这场密谋。
“姑父,人都到齐了,您看从什么地方开始?”
听到自家侄子的话,舒经纶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
内心深处,不断提醒自己不生气,不生气。
“今夜邀请诸位大人过来,主要是商议一件大事。
虞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眼下呼格吉勒大单于德高望重,深受各族百姓爱戴,实乃天赐雄主。
在场诸位皆是鸿儒之士,自然知道天下当为有德者居之。
此刻到了我等顺应天命的时候,劳烦诸位拿出手中的全部实力,在关键时候接应王师入城!”
北虏干的破事太多,实在是吹捧不下去,舒经纶只能长话短说,企图以此来掩盖尴尬。
可惜在场都是聪明人,一眼就看破了他的窘境。
无论怎么拉扯,草原联军都和“王师”,扯不上任何关系。
京师惨案、徐州之屠、扬州十日……
一系列的丧尽天良的行为,罪恶是罄竹难书。
如果不是大军兵临城下,呼格吉勒还是众人眼中的大魔王,要遭到众人的怒骂。
“舒大人,言之有理。
我辈读书人,当顺应天命拥立真龙天子,尽快结束这场乱世。
纵观天下英雄,唯有呼格吉勒大单于,称得上一代天骄!”
路海之跟着附和道。
草原联军实在是没啥好夸的,唯有强行拉扯天命,给他们的背叛行为穿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天下人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自己必须要信。
没有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就跑去投奔北虏,仅剩的那点儿良知会承受不住。
见有人附和,其余人瞬间选择了跟进。
转眼的功夫,一套完善的投降理论,就被他们给拼凑了出来。
众人表现出的态度,让负责这次行动的鞑靼代表很是满意。
“诸位大人的善意,我是感受到了。
不过忠诚,还是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
战场上兵贵神速,夺城时间就选择明天晚上。
希望大家能提前组织好人手,配合你们在守军中的影响力,打敌军一个出其不意。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行动开始前,大家还要派出死士在城中杀人放火,吸引守城官兵的注意力。
诸位可以放心,我鞑靼王国没有虞朝皇帝那么小气。
大单于说了,成功夺取南京之后,所有参与者一律官升三级。
立下大功之者,不惜以公侯之位酬之!”
博尔忽当即许诺道。
能够忽悠这么多带路党,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原本在行动之前,他都做好了碰壁的准备,万万没想到虞朝官员的骨头比预想中软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