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三百八十一章云中王

小说:暮汉昭唐 作者:周府 更新时间:2025-08-28 21:37:2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时至三月,春雨如期,冰雪消融,渭水上涨,浪花奔流。

  浮桥横跨渭水两岸,两千兵吏浩浩荡荡跨浮桥向北。张弼携母阿剌海就藩云中郡,张虞携诸子至渭水桥送别。

  “今至渭桥,劳请父皇留步!”

  张虞拍了拍张弼结实的臂膀,说道:“两千兵马归你调遣,你当好生善待珍惜。待云中国安稳时,朕便会让并州将户籍拨至云中郡。”

  孩子远镇边疆,张虞不可说不配兵马。故精挑细选下,从起家的老兵中挑选出两千并州籍贯与匈奴背景的兵吏,让他们随行张弼就藩。

  毕竟就藩云中,所属国民主体是南匈奴人,若没有熟悉匈奴习俗的兵吏随行,张虞很难说放心。况且张弼初至国中,需要一支可靠且忠诚的队伍巩固地位,并为心腹以供驱使。

  至于供养云中国的钱粮,张虞暂时让并州负担二年的支出,从第三年开始,因张虞事先的要求,云中国便要自给自足了。

  张弼身着劲服,意气风发道:“云中为我唐室祖地,今儿至云中就职,必固边疆,以消父皇忧患。”

  张虞声音很轻,透露出一股隐忧,说道:“匈奴桀骜难驯,切记恩威并施之语。不知如何笼络匈奴长君,不妨由母亲出面为你结亲,有姻亲为臂膀,便能在塞上稍立根基。”

  “父皇放心,翁父已变卖家产,率部曲同行。凭翁父武艺,匈奴不敢不服!”少年心性,不知父辈隐忧,笑道:“待匈奴威服儿臣,再与其结亲不迟。若是先行结亲,岂不令人小瞧?”

  吕布四旬有余,因膝下无子之故,倒是视张弼为子。此番张弼就藩,出于维护女儿王妃的地位,并考虑到回归故乡,吕布便向张虞上疏请求,准许他率五百部曲随行就藩。张虞考虑到云中故郡情况的复杂,便同意了吕布的请求。

  而吕布虽说反复无常,但彼时乃是在乱世下。而今吕布归附唐朝,此行率部曲北上,目的仅是为女婿鼓吹声势,故张虞倒不因此而生疑。

  “你有计策便好!”

  见儿子自有计较,张虞颇是欣赏,谓左右说道:“二兄虽说粗略,但事有计较,你等往后若是就藩,当向二兄多多请教。”

  “好说!”

  张弼大手一挥,说道:“诸弟弟往后就藩,为兄各送五百匹良驹。”

  “今时立下豪言,日后莫找朕哭诉钱粮便好。”张虞戏谑道。

  因无利益冲突,张弼与诸兄弟可以说是兄友弟恭,没有矛盾之事。

  “嘿嘿!”

  “祝二兄/二弟此行,马到功成!”

  “父皇、大兄,与诸位弟弟留步!”

  在父亲与兄弟的送行下,张弼萧洒的翻身上马。

  吕布上前拜别张虞,说道:“陛下留步,此行有布庇护二郎!”

  “让劳奉先了!”

  “不敢!”

  吕布稍行军礼,便上马扬鞭,追上前行的队伍。

  望着远去的背影,张虞颇是惆怅。张弼所在云中国倒是不远,但往后所送别的皇子都将远行数千里,前往那辽东、南中、河湟、东南、交趾等偏远之地,恐自己不知要时隔几年才能和孩子们见上一面,甚至可能终生难见!

  “太子!”

  “儿臣在!”

  张洛凑至张虞身侧,恭敬问道:“不知父皇有何吩咐?”

  “你继皇位,二弟若是叛乱,不知你有何打算?”张虞语气平淡,问道。

  “啊~”

  张洛神情一惊,他可没想过这种事。今父亲在二弟就藩之时,忽然这般向他发问,不知父亲想考究什么?

  沉吟良久,张洛说道:“儿当遣使劝慰,看能否让二弟迷途知返。若是二弟执迷不悟,儿只得遣兵征讨,竭力生擒二弟,以免手足相残!”

  张虞默然不语,太子处理事情的风格,他依旧不满意,总有股太柔的味道。

  “归程吧!”

  “诺!”

  ——

  回到长安宫时,荀攸、钟繇已在紫辰殿等候张虞。

  “陛下,郦扬州奏疏新至,事关扬州叛乱。”荀攸说道。

  “情况何如?”

  “禀陛下,自陛下诏令传至东南,郦扬州便下令,互相检举……”荀攸缓缓说道:“讨贼二月,人口大索,赋田广报,除唐安郡外,官府尽知户、田数目。”

  自张虞一月下诏于郦嵩,让其严厉执法,利用本地人打击恶贼,遣兵马征讨起,形势便发生转变。

  郦嵩举荐扬州本地愿意配合的士人,如陆逊、朱然、全琮等伪汉旧官。在这些人争先恐后的献计下,郦嵩整理出一套讨贼方案。

  如颁布揭发令,凡能举报贼首,便免其罪责;重核考核,将追捕贼人数量,与检索户籍、田亩等与考核目标挂钩。叛乱豪人悉数迁至灵武、武威二郡,前后约二千多家。

  至于唐安郡,大体是原建安郡范围。因唐室一统江东之故,建安顺势改成唐安。而唐安郡诸县大多在后世福建省内,其中又包含大量山越之人,故朝廷仅大概检索了番,并未细究户口、田亩。

  “与初降三十二万户相比,今扬州户籍有多少?”张虞问道。

  “比旧时多报十万男女,多析田十万多顷。”钟繇递上郦嵩所报奏疏,说道:“不仅于此,郦扬州迁山越百姓万家至淮南,安置于九江郡郡,故从去岁至今,扬州多析男女十五、六万,垦田盖多五万余顷。”

  “伯松在扬州干得不错!”

  张虞看着前后对比数据,满意道:“前汉巅峰时,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后汉垦田七百三十二万一百七十顷,约前汉之八成。而我朝人口虽仅二、三成左右,田亩垦数岂止两百余顷?今朝广索之下,户、田数目必会上涨。”

  张虞在统一天下战争中,最好一点便是保留了不少前朝档案资料,经蔡邕多年撰写史书的汇总,张虞治理朝政过程中,可以拿两汉不同时期史料对比。

  而张虞在浏览史书中,愈发认为西汉的治理效果比东汉好。其原因不止所谓的羌乱与疆域,还有实打实的垦田数据,东汉巅峰数据在汉和帝时期,而其仅有西汉巅峰数据的88%。

  而至汉顺帝时期,耕田数据下降到六百九十几万汉顷,并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到桓、灵二帝时期,耕田数据仅有六百万顷出头。随着耕田数据下滑,东汉财政年年减少,在无新的财源补充下,才会出现末年拮据的情况。

  今张虞统一天下,人口一千六百多万,开垦田亩不到三百万顷。而这数据看似不错,但凭众卿的研究,田亩数据仍存在偏少的现象,故在全国范围内,检索人口,丈清田亩为必然之事。

  “陛下,郦州牧治扬州近有一载,至今颇有见效。然今扬州几近安宁,不如调回郦州牧,别遣刺史就任。”钟繇提醒道。

  张虞微微颔首,说道:“依丞相之言,下诏召郦嵩领兵归京,并让诸葛亮今岁度田、索民,扬、荆二州析分鄂州。另由尚书台推举鄂、扬二州刺史人选。”

  “诺!”钟繇应道。

  顿了顿,张虞问道:“朝廷颁布六曹属官制,不知诸刺史、郡守有何反馈?”

  “禀陛下,旧时虽无六曹之官,但州郡中为便与六部协作,州郡中皆有相应属官理事。故今推行六曹属官制,无非统一职称名目。”钟繇说道。

  自张虞设立尚书六部以来,在执行过程中,州、郡、县渐渐衍生出与之相应的属官,仅是各州、郡负责对接的属官名称不统一,故为了便于形成体系化,方才在年初推行统一的官制。

  张虞说道:“州郡县有分大小,故六曹官亦当有所区别,此事当由卿督促。”

  “诺!”钟繇应道。

  “陛下,据南中都督上报,越嶲郡守黄权降服夷民,修缮郡邑,开牦牛道,今南中诸郡皆已归制!”荀攸上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暮汉昭唐,暮汉昭唐最新章节,暮汉昭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