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准确来说,应称为贵州,但由于独立建州的日子在今年夏,故依旧称之南中并无问题。
张丰、王凌至南中屯兵已有二、三年,南中豪强从刚开始的忌惮,但随着大族子弟被举荐至中原任职后,众豪强态度转为友善,并乐意接受唐朝的统治。
有了华人豪强的配合,熟夷部落先后臣服。或有不臣服的夷部,张丰、王凌领兵进讨,斩夷人君长,并迁夷丁至蜀中耕作,或是迁至滇池耕作。
其中最关键的军事行动,莫过于黄权收复越嶲郡。
越嶲郡位于蜀中之南,其有便于成都与南中的旄牛道,道宽且近,乃是南中大道。然因东汉中期以来,因军事动乱频繁,牦牛羌绝大道。故蜀中通往南中之道,惟有从朱提南下。
之前孙策嫌越嶲郡偏远,寡有华民居住,故干脆没有征讨,而是主要解决益州与牂柯二郡的豪人与叛夷。而在唐军南下之后,其职责收复南中诸郡,黄权因精通文武,遂从一介降人被提拔为郡守,在王凌的支持下,负责复设越嶲郡。
越嶲郡中,势力最大者莫过于北疆的旄牛羌,大概有七八千户。而除旄牛羌外,郡中大小夷部颇多,或数百家,或一、二千户。
经过一番分析,黄权决定先向北境蛮夷下手,降服了定莋、台登、卑水等地夷部,夺取了盐铁相关资源。后又剿灭了西北的捉马、苏祁二部,大体收复了越嶲郡。
因苏祁与旄牛羌有姻亲关系,旄牛羌得知苏祁被灭,召集部中上万人,南下进攻黄权。而黄权先发制人,领两千甲兵据敌,在卑水设计大破旄牛羌,斩首数首级,俘虏两千人,令旄牛羌惊恐。
黄权上疏于张丰、王凌,请求趁势追击,疏通被断绝的牦牛道,以便蜀中与南中联络。张丰令王凌率步骑三千前往,二人合兵五千,由王凌运粮,黄权作为先锋作战。一路向北,途中历经七八次战役,斩首二三千级,一直杀至汉嘉郡内,牦牛道沿途蛮夷大畏,遂向王凌乞降。
王凌采纳黄权意见,杀牛飨宴,重申恩信,约征徭役。诸夷畏服,悉从约定。而在郡中蛮夷被解决后,黄权在郡县内布署长吏,并征召夷人修缮城郭。众夷不敢不从,遂在去年为官府大修城邑。
张虞浏览奏疏,颇是欣赏道:“黄权复郡有功,下诏封为男爵。”
“诺!”
钟繇应了声,说道:“陛下,南中诸郡华民多者,唯建宁、朱提、牂柯三郡。云南、永昌次之,越嶲、兴古末之。而七郡之中,大族豪强与夷部联姻,盘根错节,以臣之见,不宜大索民户。”
张虞眉头微皱,问道:“不索民何以知户籍,又何以抑豪强以扶弱?”
钟繇说道:“贵州豪强族内多蛮夷,与其索蛮夷数目,不如专计豪强华民数目。如陛下在贵州颁布占田令,华男占山田两百亩,华女、次丁占山田一百亩,次女、奴隶占田五十亩。而赋税缴纳,皆依中原户赋缴纳。”
“占田令颁布,南中华人必踊跃投籍占田,更能吸引蜀中民众南下。而抑豪却不弱华民,关键在于析户。陛下当令每户占田之限,如一家占田五十顷,如有超额者,当析户别立,否则苛以重税,且不准额外占田。”
“故假使建宁郡中有华豪计口占田五十顷,若子嗣滋生繁衍,欲广占民田,唯有拆户别立。二人虽说同出一族,但官府却可遥迁百里之外立户,长久以往,纵有同姓之情,但日久则恩情淡泊。”
钟繇在基层摸爬滚打十余年,对民间之事,可谓了如指掌。在得知张虞为交、凉、贵、辽等边州豪强势大问题时,钟繇便着手思考方略,经几月下来,钟繇终于有适宜政策。
“繁衍百年,诸田已被侵占,陛下便能令其迁至宽乡居住,如从建宁迁至云南。云南郡中有邪龙县,其有昆明池,土地肥沃,适宜耕作。贵州中肥沃者,无非昆明、滇池二泽,二泽如能被官府所有,稻谷累积,百姓怡然,则蛮夷难以为乱!”
张虞露出欣赏之色,虽说钟繇年岁愈大,但在政治上愈发老练,能看出贵州最重要的据点为昆明池与滇池。
南中地区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政权,其一为南诏,其二为滇国。
滇国作为南中政权,其以滇池为中心,通过周边河流,向四方辐射而建立的国家;南诏与滇国不同,他以昆明池(洱海)为中心,先统一洱海周边蛮夷,继而控制了南中。
故朝廷如能在滇池与昆明池立足,南中蛮夷将难以统一,反而会在华夏文明的传播下,渐渐被汉化。除非说再次出现爨氏主动追求夷化的割据政权,而爨氏之所以会追求夷化,无非众多南中豪强在厮杀中衰弱,唯独爨氏一家势大。
若是诸豪并存,为了笼络汉民,保证自己统治,大概率会保境安民,成为士燮、公孙度般的角色。
张虞微微颔首,说道:“占田析户令可行,不仅能在贵州施行,更能在营州、朔上、交州施行,甚至稍微修改,更能在凉州、扬州施行。人少而地广,可行占田令,鼓励民众生育,劝民远徙边郡。”
说着,张虞看向荀攸,说道:“卿看能否拣选出五千户,徙至滇池军屯。”
荀攸沉吟少许,说道:“陛下,滇池远离中原,除非罪人流放,否则将寡有兵民愿往,陛下不如迁鲜卑或羌、氐至滇池。”
“南中水热,关西蛮夷难以适应,倒是看能否拣选关西蛮夷远迁淮南。”张虞考虑片刻,说道:“扬州山越隐匿山林,看能否征灭越民,将其远迁南中。”
“诺!”
“陛下,贵中蛮夷颇多,今既要征讨,又要册封。故以臣之见,陛下不如效五溪郡之事,在南中册封世袭郡守,令其听民于州刺史。”荀攸建议道。
张虞将奏疏搁下,说道:“朱提、建安、云南不宜设世袭郡守,但在越嶲、永昌、牂柯、兴古四郡可设世袭郡守。尤其永昌郡几为蛮人,寡有华民居住,朝廷欲治唯靠君长臣服。”
“诺!”
ps:今天三更不了了,肚子不舒服,老上厕所,现在又要去~,容我明天三更。
张丰、王凌至南中屯兵已有二、三年,南中豪强从刚开始的忌惮,但随着大族子弟被举荐至中原任职后,众豪强态度转为友善,并乐意接受唐朝的统治。
有了华人豪强的配合,熟夷部落先后臣服。或有不臣服的夷部,张丰、王凌领兵进讨,斩夷人君长,并迁夷丁至蜀中耕作,或是迁至滇池耕作。
其中最关键的军事行动,莫过于黄权收复越嶲郡。
越嶲郡位于蜀中之南,其有便于成都与南中的旄牛道,道宽且近,乃是南中大道。然因东汉中期以来,因军事动乱频繁,牦牛羌绝大道。故蜀中通往南中之道,惟有从朱提南下。
之前孙策嫌越嶲郡偏远,寡有华民居住,故干脆没有征讨,而是主要解决益州与牂柯二郡的豪人与叛夷。而在唐军南下之后,其职责收复南中诸郡,黄权因精通文武,遂从一介降人被提拔为郡守,在王凌的支持下,负责复设越嶲郡。
越嶲郡中,势力最大者莫过于北疆的旄牛羌,大概有七八千户。而除旄牛羌外,郡中大小夷部颇多,或数百家,或一、二千户。
经过一番分析,黄权决定先向北境蛮夷下手,降服了定莋、台登、卑水等地夷部,夺取了盐铁相关资源。后又剿灭了西北的捉马、苏祁二部,大体收复了越嶲郡。
因苏祁与旄牛羌有姻亲关系,旄牛羌得知苏祁被灭,召集部中上万人,南下进攻黄权。而黄权先发制人,领两千甲兵据敌,在卑水设计大破旄牛羌,斩首数首级,俘虏两千人,令旄牛羌惊恐。
黄权上疏于张丰、王凌,请求趁势追击,疏通被断绝的牦牛道,以便蜀中与南中联络。张丰令王凌率步骑三千前往,二人合兵五千,由王凌运粮,黄权作为先锋作战。一路向北,途中历经七八次战役,斩首二三千级,一直杀至汉嘉郡内,牦牛道沿途蛮夷大畏,遂向王凌乞降。
王凌采纳黄权意见,杀牛飨宴,重申恩信,约征徭役。诸夷畏服,悉从约定。而在郡中蛮夷被解决后,黄权在郡县内布署长吏,并征召夷人修缮城郭。众夷不敢不从,遂在去年为官府大修城邑。
张虞浏览奏疏,颇是欣赏道:“黄权复郡有功,下诏封为男爵。”
“诺!”
钟繇应了声,说道:“陛下,南中诸郡华民多者,唯建宁、朱提、牂柯三郡。云南、永昌次之,越嶲、兴古末之。而七郡之中,大族豪强与夷部联姻,盘根错节,以臣之见,不宜大索民户。”
张虞眉头微皱,问道:“不索民何以知户籍,又何以抑豪强以扶弱?”
钟繇说道:“贵州豪强族内多蛮夷,与其索蛮夷数目,不如专计豪强华民数目。如陛下在贵州颁布占田令,华男占山田两百亩,华女、次丁占山田一百亩,次女、奴隶占田五十亩。而赋税缴纳,皆依中原户赋缴纳。”
“占田令颁布,南中华人必踊跃投籍占田,更能吸引蜀中民众南下。而抑豪却不弱华民,关键在于析户。陛下当令每户占田之限,如一家占田五十顷,如有超额者,当析户别立,否则苛以重税,且不准额外占田。”
“故假使建宁郡中有华豪计口占田五十顷,若子嗣滋生繁衍,欲广占民田,唯有拆户别立。二人虽说同出一族,但官府却可遥迁百里之外立户,长久以往,纵有同姓之情,但日久则恩情淡泊。”
钟繇在基层摸爬滚打十余年,对民间之事,可谓了如指掌。在得知张虞为交、凉、贵、辽等边州豪强势大问题时,钟繇便着手思考方略,经几月下来,钟繇终于有适宜政策。
“繁衍百年,诸田已被侵占,陛下便能令其迁至宽乡居住,如从建宁迁至云南。云南郡中有邪龙县,其有昆明池,土地肥沃,适宜耕作。贵州中肥沃者,无非昆明、滇池二泽,二泽如能被官府所有,稻谷累积,百姓怡然,则蛮夷难以为乱!”
张虞露出欣赏之色,虽说钟繇年岁愈大,但在政治上愈发老练,能看出贵州最重要的据点为昆明池与滇池。
南中地区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政权,其一为南诏,其二为滇国。
滇国作为南中政权,其以滇池为中心,通过周边河流,向四方辐射而建立的国家;南诏与滇国不同,他以昆明池(洱海)为中心,先统一洱海周边蛮夷,继而控制了南中。
故朝廷如能在滇池与昆明池立足,南中蛮夷将难以统一,反而会在华夏文明的传播下,渐渐被汉化。除非说再次出现爨氏主动追求夷化的割据政权,而爨氏之所以会追求夷化,无非众多南中豪强在厮杀中衰弱,唯独爨氏一家势大。
若是诸豪并存,为了笼络汉民,保证自己统治,大概率会保境安民,成为士燮、公孙度般的角色。
张虞微微颔首,说道:“占田析户令可行,不仅能在贵州施行,更能在营州、朔上、交州施行,甚至稍微修改,更能在凉州、扬州施行。人少而地广,可行占田令,鼓励民众生育,劝民远徙边郡。”
说着,张虞看向荀攸,说道:“卿看能否拣选出五千户,徙至滇池军屯。”
荀攸沉吟少许,说道:“陛下,滇池远离中原,除非罪人流放,否则将寡有兵民愿往,陛下不如迁鲜卑或羌、氐至滇池。”
“南中水热,关西蛮夷难以适应,倒是看能否拣选关西蛮夷远迁淮南。”张虞考虑片刻,说道:“扬州山越隐匿山林,看能否征灭越民,将其远迁南中。”
“诺!”
“陛下,贵中蛮夷颇多,今既要征讨,又要册封。故以臣之见,陛下不如效五溪郡之事,在南中册封世袭郡守,令其听民于州刺史。”荀攸建议道。
张虞将奏疏搁下,说道:“朱提、建安、云南不宜设世袭郡守,但在越嶲、永昌、牂柯、兴古四郡可设世袭郡守。尤其永昌郡几为蛮人,寡有华民居住,朝廷欲治唯靠君长臣服。”
“诺!”
ps:今天三更不了了,肚子不舒服,老上厕所,现在又要去~,容我明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