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孙志伟这次没必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他的目标在斯瓦尔巴特群岛北边340公里,处于巴伦支海的西北部,北冰洋的边缘地带。

  这天下午,孙志伟乘坐的奥斯陆的定期航班,抵达了朗伊尔城外的小机场。

  朗伊尔机场的位置,就在朗伊尔城北边不远处的缓坡上。

  机场面积很小,只有一条跑道,跑道旁边的一栋两层楼建筑就是指挥塔,机场雷达就安装在两层小楼的楼顶。

  整个机场周围连个围墙都没有,只在跑道两边围了一圈围栏,以防止小孩和动物误闯导致发生危险。

  因为机场的高度比小镇稍高,所以,当孙志伟从飞机上下来后,站在在跑道上就能直接看到山坡下面朗伊尔小镇的全貌。

  现在已经是12月份,朗伊尔小镇的位置又在北极圈内,时间正直每年的极夜。

  孙志伟看到下面的朗伊尔小镇中已经是万家灯火,家家户户的灯光在这接天连地的冰雪世界中,如同点缀在夜空里的星星。

  天上正下着小雪,眺望更远处的天空,不时的有好看的极光一闪而过。

  冰雪,小屋,灯火,极光,在这北极的夜色中共同组成了一副童话般的画卷。

  孙志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的画面,一时间看的有些呆了。

  还好,同他一起下了飞机的乘客们发出的欢快的声音将他惊醒。

  其他乘客基本都是小镇的居民,他们都是常年在外面工作的人。如今回到这个偏僻的北极小镇,就是为了陪家人一起过圣诞节。

  想到圣诞节,他就想起今年要回家过年的事情,87年的春节在1月29号,时间比往年要早不少。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要抓紧把事情做完,才好安排家里人一起回去过年。

  念叨了一会家里的两个小家伙,孙志伟重重的吐出一口热气,背起一个大行李包,就大步的朝海边走去。

  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没必要再在镇上耽搁时间,既然到了这里,就直接开始行动。

  顺着山坡出了机场,孙志伟在风雪中向远处的小镇方向走去。

  虽然旁边就能看到被封冻的大海,但他现在在山上,必须下到小镇旁边,从那里才能接触到海平面。

  还没走出多远,他就在右边的山壁上看到一栋奇怪的建筑,它的外表呈三角形,斜斜的深入地下,门口是一个厚重的钢铁大门。

  孙志伟展开空间探测过去,就看到大门背后是一个长长的通道,有上百米长,远远的深入山体中。

  就在通道的尽头,山体的中间地下,是一个封闭的地下空间,空间中有很多通风、除湿和恒温的设备。

  整个空间不算大,但也被分隔成一个个的小房间,房间里面都有着厚厚的坚冰,中间摆着一个个货架,货架上面是一排排密封的盒子。

  孙志伟已经看到,这些密封盒中放着的是一枚枚植物的种子。

  看到空间和盒子上印的到处都是的LOGO和文字,他已经知道了这里是什么了。

  这应该就是1979年,由农业与园艺植物遗传资源服务机构,建立的北欧基因库(Nordic Gene Bank)。

  里面存放的是北欧地区各种植物的种子,特别是各种农作物的种子。

  该机构由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共同建立,主要负责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北欧地区的植物遗传品种资源。

  这里通过系统化保存和管理植物种子及基因信息,确保作物品种多样性免受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威胁。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末日种子库”了,不过,这里还是地区性的种子库,只保存了北欧地区的植物样本和种子。

  像这样一栋种子库的造价可不便宜,这里看着还是小型种子库,但造价也超过了100万美元,里面光是各种永久设备就价值不菲。

  因为种子的保存并不仅仅是冰封、真空就可以的。

  种子可以真空保存,但必须严格控制含水量、温度等条件,否则可能影响发芽能力或导致变质。

  多数种子需微量氧气维持基础代谢,完全无氧环境可能抑制活性;真空保存需平衡低氧与种子生理需求。

  种子含水量过高易在真空中发霉腐烂,含水量过低则损伤发芽能力,理想含水量需控制在8%左右。

  这种氧气和水的矛盾,需要用人工设备来保持平衡,才能更长久的保存种子。

  十年后,挪威斯匹茨卑尔根岛(Spitzbergen)砂岩山区将建起另一座“世界末日种子库”--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

  那里将会储存着450万份近23亿颗种子,最久可保存1万9千年,那才是人类应对全球危机的诺亚方舟。

  看着里面各种各样的种子,孙志伟难得的没有生出贪念。

  就让这些种子呆在这个永久冻土的地下吧,他有生之年这里应该是用不上的,但未来却保不准,毕竟人类作死的节奏已经越来越快了。

  半小时后,孙志伟已经下了机场所在的小山头,来到小镇的码头附近。

  此时的大海已经完全封冻,如果不是有空间能探测到地下,他都有点分不清哪里是海水,哪里是陆地。

  看了看四周,确认附近没有人后,他才从空间中放出改装好的“哈尔科夫恰卡2”号特种车。

  他刚才已经通过空间探测了海上冰面的厚度,岸边已经结冰到海底,更远处的冰面下虽然依然有流动的海水,但冰层的厚度也都超过了1米。

  根据老尤尔根森的经验,15厘米厚的冰层就能行驶2吨重的家用车辆,30厘米厚的冰层就能开载重卡车。

  如今这里的坚冰已经有1米厚度,承载35吨重的履带式“哈尔科夫恰卡2”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果然,当他将“哈尔科夫恰卡2”放在冰面上的时候,它稳稳的站在冰层上,下面的坚冰没有一丝一毫承载不住的迹象。

  孙志伟高兴的走进车厢,将行李包放在后面的车厢里,然后就开启了车子的发动机。

  短暂的轰鸣声过后,“哈尔科夫恰卡2”仿佛一头巨兽,在这北极的冰面上苏醒了过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