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穿越者不断出现的现象,让刘盈深感忧虑。

  这绝非偶然,仿佛时空本身出现了某种漏洞。光靠他这样一个个地“抓捕归案”,如同抱薪救火,并非长久之计。

  幸运的是,在后来一批被送进桃源的穿越者中,有一位名为王钟的中年学者,他穿越前正是研究理论物理,涉猎时空相对论。

  在桃源安定下来后,他主动求见负责管理的绣衣使者首领,希望能与皇帝谈一谈。

  刘盈在桃源秘密会见了他。王钟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提出了他的理论推测:

  “陛下,依在下浅见,穿越现象的频发,很可能与您……或者说,与您对历史轨迹的改变程度有关。”

  王钟神色凝重,“根据一些尚处于假说阶段的时空理论,历史具有强大的‘惯性’和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当出现巨大的、足以颠覆主时间线的变动时,时空结构可能会产生‘涟漪’或‘应力’,在某些薄弱点形成不稳定的‘虫洞’或‘裂隙’,从而导致更多来自不同时间点的个体被意外抛入这个时代。”

  他看着刘盈,语气带着一丝敬畏与无奈:“陛下您革新制度、推广农技、平定边患,甚至……发明了本不该出现的火铳,这些改变叠加在一起,对历史原貌的冲击是巨大的。很可能正是这些剧烈的变动,使得时空虫洞不断出现,才让我们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那该如何阻止?”

  刘盈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修补。”

  王钟肯定地说道,“尽力将历史引导、修复回它原本应该遵循的大致轨迹。减少那些过于超前、足以引发科技树畸变和文明跃迁的关键节点。当历史的‘应力’减小,时空结构趋于稳定,这种异常的穿越现象或许才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王钟也坦言,并非所有穿越者都像阿提拉或某些野心家一样,渴望在这个时代称王称霸。

  更多的人是迷茫、痛苦甚至绝望的。他们要忍受与亲人挚友永诀的痛苦,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缺乏现代医疗和卫生条件导致不少人因疾病或意外稀里糊涂地死去,精神上的孤独与无依更是难以排解。

  桃源的存在,对于这些人而言,反而是一种庇护。

  刘盈面色严肃,沉思良久。

  王钟的理论,与他内心的隐忧不谋而合。

  他改变得太多,太快了。

  “王先生所言,与朕所思暗合。”

  刘盈最终开口道,“朕会加速对历史的……修正。桃源之事,还需先生多费心,协助管理约束众人。物资供应,朕会确保。至于回归原有时空……”

  他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同病相怜的怅然,“恐怕已是痴人说梦。既来之,则安之吧。在此地,你们至少可以相互扶持,保留一份共同的记忆。”

  王钟深深一揖:“陛下能体恤我等,提供这方净土,已是大恩。王某必当尽力,不负所托。”

  同是天涯沦落人,能够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找到一个相对安稳的归宿,并且有能力相近者交流,对于许多穿越者而言,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带着王钟的理论支持和更加坚定的决心,刘盈返回长安皇宫,开始了他“历史修正计划”中最决绝的一步。

  在一个精心挑选的、戒备森严的山谷中,堆积如山的,是大汉帝国近年来倾力打造的神火铳、配套弹药以及所有的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记录。

  这些曾经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代表了这个时代最高科技成就的武器,此刻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最终的命运。

  刘盈亲自到场监督。他没有多言,只是面无表情地挥了挥手。

  一声令下,火把被投入其中。浸透了火油的木材瞬间被引燃,烈焰冲天而起,吞噬了那些精钢与木料结合的杀器。

  噼啪的燃烧声、金属在高温下的扭曲声不绝于耳,冲天的黑烟如同一条不祥的巨龙,升腾入云。

  所有参与其事的工匠、军官,都默默地看着这一幕,许多人眼中含着泪水,充满了不解与惋惜。

  他们不明白,陛下为何要亲手毁掉这国之重器。但他们更明白,这是不可违逆的圣意。

  刘盈站在远处,火光映照在他脸上,明暗不定。

  他知道,焚毁的不仅仅是武器,更是他带来的一个可能走向歧路的未来。

  他亲手扼杀了军事科技的一次飞跃,只为换取时空的稳定。

  与此同时,所有关于神火铳的制造知识,被列为最高禁忌,所有相关人员的记忆,被要求刻意遗忘,相关的文字记录被彻底销毁,仿佛它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

  对于已经纳入版图或朝贡体系的西域、凉州、倭国、朝鲜等地,刘盈的处理则体现了其务实的一面。

  西域和凉州的百姓既然愿意认同大汉,接受王化,他便不会为了所谓的“历史原貌”而强行放弃,那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和苦难。

  他采取的是加强治理、促进融合、缓慢同化的策略,确保这些地区能够平稳地融入中华文明圈。

  而对于倭国和朝鲜,刘盈同样不后悔将它们纳入朝贡体系。

  尤其是倭国,为了防止其未来有任何崛起的可能,他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

  大汉军队在倭国主要岛屿实行一年一次的轮岗驻防制度,既保持军事存在,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又避免驻军与当地过度融合而产生异心。

  同时,对倭国社会的治理结构进行限制,严禁其发展武力。

  更重要的是,刘盈毫不客气地指示,对倭国境内已知的“石见银山”等贵金属矿藏,以及朝鲜半岛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持续的开采。这些源源不断的金银和资源,被大量运回中原,充实着大汉的国库,支撑着帝国的运转,同时也从根本上削弱了这些地区未来积累资本、发展自身实力的潜力。

  站在未央宫的高处,刘盈俯瞰着脚下的长安城。他刚刚又收到报告,在蜀郡再次发现一名“时空异客”,已顺利送往桃源。

  他知道,自己的道路还很长,也很孤独。但他必须走下去,为了这个时代的稳定,也为了那虚无缥缈却又重如泰山的——历史责任。

  帝国的车轮,在他这只“知更鸟”的竭力引导下,正缓缓地、艰难地,试图回归那条它原本应该行驶的轨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最新章节,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