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52章 军改之议

小说: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时间:2025-10-21 21:56:1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华灯初上西苑内早已是灯火通明,丝竹管弦之声悠扬。

  空气中弥漫着御膳房特制的元宵甜香与名贵熏香的混合气息。

  成国公和苏泽一前一后踏入西苑,见到了西苑张挂的花灯,就知道皇太子非常重视本次的宫宴。

  殿门开启,一群年轻的身影步入殿内,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他们正是新近崛起的武监军官们。

  朱时泰看向这群年轻的武监军官们,他们身穿上次皇帝阅兵时候的军礼服,身体挺拔强壮,几名家中有适龄女眷的勋贵重臣们都连连点头。

  人靠衣装,加上武监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气质,这让这群新军官们表现出了和旧勋贵和文官截然不同的气质。

  代父皇主持宴会的皇太子朱翊钧高坐主位,脸上带着孩童般不加掩饰的兴奋。

  他上次错过了武监阅兵的盛况,正遗憾不已,今夜这满殿的新锐军官,在他眼中仿佛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阅兵”,让他看得兴致勃勃。

  成国公朱时泰偷偷看向苏泽,心中也有一分的失落。

  如果苏泽是勋贵的一员,那事情早就成了。

  只可惜他是地地道道的文臣,还是庶吉士出身的文臣,和文臣的核心骨干。

  但是朱时泰也看不透苏泽。

  苏泽提议设立武监,武监培养的还是勋贵世兵子弟,这又和文臣的利益不符。

  兵部打压李如松他们这些禁卫军官,也是在打压苏泽的弟子。

  苏泽上次出手,帮助李如松等武监生通过了国政军策,又和文官不是一条心的。

  他到底在谋划什么?

  朱时泰自诩聪慧,但是也看不透苏泽的用意。

  等到约定的时刻到了,太监宫女们关闭西苑大门。

  皇太子身边的太监张宏,扯着嗓子喊道:

  “今日宫宴,兹为我大明千秋贺,为天下安康庆。”

  “本宴不设定席,珍馐自取,歌舞兴之!”

  苏泽看向宫殿两边,只见桌子上摆着各种食物,殿内却没有和正规宫廷宴会一样设置席位。

  这不是自助餐?

  苏泽看向小胖钧,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子竟然搞出这种东西。

  但是仔细一想,自助餐还确实很适合今天的场合。

  今日说起来是上元宫宴,实际上就是让新军官和勋贵重臣们联姻。

  既然这样,那就需要互相了解。

  原本那种按照职位高低设置席位的做法,就让勋贵重臣们无法接触到这些新军官。

  自助餐的形式,就能让这些勋贵重臣和年轻军官多接触,也方便定下亲事。

  小胖钧是长进了啊。

  因为不是传统的宴会,所以张宏宣布后,再由在场重臣领着向太子行礼,宴会就正式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于这种形式的宴会还有些拘谨。

  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这种自由取用食物,自由交谈的宴会,要比传统的宴会更有效率。

  年轻的军官们感受到了这非同寻常的关注。

  有人坦然应对,谈笑自若,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自信与魅力;有人则略显拘谨,在勋贵重臣的注视下有些怯场,但还努力维持着军人的沉稳。

  殿内表面一派歌舞升平,其下却是无数目光的交汇、无声的评估与精心的盘算。

  能否获得勋贵文臣的青睐,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条坦途,或者仅仅是一次不成功的展示,都取决于他们在今夜这场无形的“战场”上,如何展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

  小胖钧看着这热闹非凡又暗藏机锋的一幕,只觉得比戏台上的任何一出都精彩。

  苏泽家中也没有适龄需要联姻的女眷,他从宴会开始后就站在角落中,观察宴会会场。

  不得不说,武监教育出来的这批新军官卖相确实不错。

  联姻的时候,形象姿态也是很重要的考察因素,毕竟没有人是纯粹理性的,感性在婚姻中也很重要。

  苏泽甚至看到几个兵部官员,都主动和这些新军官接触。

  反对武将团体是反对,但是不妨碍找个武将做女婿。

  看来朝廷里的聪明人也不少啊。

  苏泽又看向成国公朱时泰。

  只见到这位国公,正在和诚意伯刘世延交谈。

  这位刚复爵的诚意伯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而刘世延身后就站着刘荩臣。

  刘荩臣站在父亲身后,挺直腰板像是个开屏的孔雀,苏泽估计是成国公府要和刘荩臣说亲,或者干脆就是要和刘荩臣结亲。

  苏泽又看了一圈,却没有看到李如松的身影。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身后突然有人喊道:

  “苏翰林。”

  好久远的称呼,苏泽回头一看,原来是太子身边的太监张宏。

  “苏翰林,殿下请您近身。”

  也只有太子身边的太监,还会喊自己“苏翰林”,苏泽微微点头,跟着张宏来到了小胖钧身边。

  见到苏泽,小胖钧就炫耀的问道:

  “苏师傅,孤这次宴会办的如何?”

  苏泽立刻说道:

  “殿下此宴别开生面,却又让群臣有了交流的机会,让臣也开了眼界。”

  听到苏泽这么夸,小胖钧的脸上笑开了花。

  他在宫中侍奉父皇实在无聊,好不容易得了这次机会,苦思冥想了数日才想出这个方案。

  这期间他又亲自督办,甚至连宴会现场都是他亲自指挥布置的。

  得到了苏泽的认可,小胖钧更高兴了。

  小胖钧又说道:

  “苏师傅你那武监教出来的李如松是个人才。”

  “父皇让他详述东北局势,那李如松照着一张地图就讲清楚了,连孤都听的明白,父皇十分喜爱他,将他留在身边,今日未能来赴宴。”

  原来是这样,不过这样也好,苏泽正准备给李如松介绍亲事,如果在宴会上被人看上反而不好。

  苏泽也没想到,李如松这么快就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要知道隆庆皇帝失语之后,很少见外臣。

  能够让皇帝亲自见,并且在皇帝面前讲课,说明李如松已经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苏师傅,原来这陆地上作战也很有意思啊,和海战也不遑多让啊!”

  苏泽看向小胖钧。

  在原时空,这位万历皇帝虽然在政务上懒惰,但是还是很喜欢军事的。

  万历三大征的结果也都是取得胜利的。

  这也说明小胖钧在军事上还是有天分的。

  看着弟子对陆军产生了兴趣,苏泽想到了刚刚和朱时泰的交谈。

  大明的军队体系要怎么改,身为穿越者的苏泽自然清楚。

  任何近代国家的军事体系改革都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军事指挥系统的集权化,军事机关的专业化。

  指挥集权化并非是政治因素,而是生产力的原因。

  古代战争虽然动辄号称百万,但实际上真正由将领亲自指挥的人数并不多。

  比如历史上那些几千击溃几十万的战役,那几十万人中,大部分都是手持农具的平民,被大军裹挟的壮丁。

  实际上几千精锐,在古代战争中就能决定胜负了。

  几万人对几万人的战争,在古代历史上就算是大战役了。

  这并不是说古代的帝王将相不愿意爆兵,而是真的没办法承担这么多的军队。

  一个脱产的士兵,需要十户农民供养,这还是在能保证正常生产并且风调雨顺的时候。

  在一些黑暗的时代,当兵就和当劫匪差不多,补给都是要靠烧杀抢掠的。

  原时空真正开始百万人大战的,还是要等到工业时代以后。

  同样是生产力发展,农业技术的发展让粮食产量增加。

  工业技术的发展,让更少的农民就能耕种更多的土地,这也让更多的人脱离了土地束缚。

  工业带来了工业人口,工业人口也是上好的预备役兵员。

  然后就是管理学和官僚系统的发展,让动员这么多人作战成为可能。

  这才有了上百万人参加的一战,以及规模更大更惨烈的二战。

  正是生产力的发展,让战争的规模扩大,战争规模的扩大,指挥战争的难度也指数级的变大。

  一个集权高效的指挥系统,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否则几十万上百万的的军队挤在一起作战,还没遇到敌人自己就火并光了。

  另一个方向,就是军事机关的专业化。

  这也是赵贞吉看到的问题。

  如此庞大的军队,以及越来越大的军需补给,这已经让军队管理成为了一个专业问题。

  就拿东北的安东都护府为例。

  今年入冬以来,朝廷向安东都护府累计调拨了过冬的冬衣五万套,各类肉罐头几十万罐,取暖用的煤炭不知道多少。

  还有火炮、火枪、火药、医疗物资、建筑材料等等,光是账本就看得眼花。

  这么多的物资,还需要运输到指定的位置,物资调配还不能出错,从工厂出产到运输到每个士兵手上,这条后勤线路都快要将兵部的官员折磨疯了。

  而安东都护府还可以通过海运,直接从港口装货运输到辽河口,有很长一段路程都可以用海运。

  如果单纯是用陆运来运输,估计兵部官员早就疯了。

  刺探敌情,搜集东北山川地理的信息,考察军官的军功晋升,处理违反军法军纪的官兵。

  这是在西南战事平息,西北无战事,朝廷全部精力都放在东北的前提下,兵部已经不堪重负了。

  如果还有其他战事,兵部就要过载了。

  专业的部门做专业的事情,军事机关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

  但是这个新的军事系统要怎么搭建?

  这才是苏泽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军事系统的改革太敏感了。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局势下,隆庆皇帝身体不好,太子又年幼,这个时候提议进行军事改革,会引起皇帝的敏感,从而推进不下去。

  但是苏泽转念一想,现在也是实行军事改革的好时机。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指挥体系集权化,这是军事系统改革的目标之一。

  在皇帝这个时期,将军事指挥权集中到皇权上,正好可以让皇帝安心。

  集中到皇权并不是代表集中到皇帝本人身上。

  皇权只是一个象征,集中到皇权上就是一个口号。

  中华文明的皇帝本身就是军政的最高领导者,苏泽的想法是围绕皇权打造一个集权的军事机关。

  这个军事机关再从兵部去分走一部分军事专业的权力,就能满足集权化和专业化的改革要求了。

  苏泽打定了主意,又看向小胖钧。

  如果能得到了皇太子的支持,自己的军改方案应该会更容易通过一些。

  苏泽对着小胖钧说道:

  “殿下,臣还有一件事要说。”

  说完,苏泽将自己的军改对着自己的好弟子说了出来,小胖钧的眼睛是越来越亮,他看向苏泽,呼吸急促的问道:

  “苏师傅,父皇能准吗?”

  苏泽说道:

  “事在人为,此事在外朝早有风向。”

  小胖钧说道:

  “苏师傅要孤做什么?”

  苏泽说道:

  “殿下现在什么都不用做,但若是陛下垂询殿下的时候,还请殿下表明态度。”

  “这个自然!”

  小胖钧拍着胸脯保证道。

  听完了这件事,再看宴会,小胖钧也觉得没什么意思。

  熬到了宴会结束,众人再次向皇太子行礼,这场上元宫宴落下帷幕。

  ——

  上元节后,内阁就开始正式办公了。

  苏泽这个检正中书门下五房公事,也领着整个中书门下五房去拜见了内阁,正是宣布假期结束。

  苏泽不由的怀念起在詹事府的日子,那时候他可以摸鱼到正月结束。

  上班第一天,苏泽喊来了兵房主司宋纁。

  “宋主司,赵阁老对于兵部改革有什么具体方策吗?”

  兵房主司宋纁有些疑惑,但是苏泽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既然苏泽过问这件事,宋纁一五一十地将赵贞吉的改革方略讲给苏泽听:

  “赵阁老是要在兵部再设四个清吏司,其中三个专门负责九边、辽东和西南的军务,另外一个则负责水师事务,将其他各司有关军务的部分,都拨入这四个清吏司中来。”

  “那兵部的态度呢?”

  宋纁叹息道:

  “兵部曹尚书反对增设清吏司,认为赵阁老这是侵夺部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