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民缓缓开口:“青禾,你的想法是好,但不太实际。
跟咱们合作的种植户大多年纪不小了,精力有限,学习能力也比不上年轻人。要是培训课程太多,品种太杂,他们容易贪多嚼不烂,最后啥也种不好。
我觉得还是限定几个品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
周青禾立刻反驳:“我不是说让每个种植户都学会所有培训课程,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比如有人想学种黄瓜,就只学黄瓜种植;有人想学种西蓝花,就只学西蓝花;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啊。”
朱益民接着说道:“你这个想法初衷是好的,但会大大增加咱们的培训工作量。咱们公司本身人手就不算多,要是再额外准备多种培训课程、安排多场讲课,到时候怕是顾不过来。
至于积极性,只要能赚钱,种植户就有积极性,没那么讲究。”
这时,金百万也开口说道:“我也赞同老朱的想法。培训方面的工作我不太懂,但从销售渠道的角度来看,种植户不光是咱们的合作对象,其实也是咱们的潜在竞争者。
如果把所有的种植技术都教给他们,咱们能种的蔬菜他们也能种,那咱们公司的竞争优势就没了。”
金百万顿了顿,继续补充:“我个人觉得,教给种植户几种常见的蔬菜种植技术就够了。
更多稀缺、高价值的蔬菜品种,只由咱们公司自己种植。
这样才能保证咱们公司的优势,渠道商也会更依赖咱们。种植户能种的咱们会种,种植户种不了的咱们也能种,这才能体现出咱们公司的核心价值。”
金百万的话一说完,众人纷纷点头。
就连一向支持周青禾的林小虎也说:“金哥说得对,要是啥都教给他们,咱们以后还咋赚钱?”
李哲见状,总结道:“既然大家都赞同金哥的想法,那就这么定了。合作大棚只教种植户几种常见蔬菜,其他品种由公司自营种植。
具体选哪几种,回头我跟老李同志、陈老师、朱哥再详细讨论,定下来后就开始准备培训材料。”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继续说:“最后说招工的事。
要求很简单:第一,有一定学习能力,能看懂种植手册;第二,有蔬菜种植经验的优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踏实肯干,别刚学会技术就跑路,到时候咱们还得重新培养,浪费时间。”
“招工人数由三位主管根据各自负责的分工算一算,报给我。
大家要是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推荐,但必须符合要求,不能走后门。”
话音刚落,众人就热闹起来。赵铁柱率先开口:“我推荐我堂叔,他种了二十年地,踏实得很,今年没有出去打工,正好来咱们公司。”
“我推荐我舅舅!”林小虎举手,“他家以前也种菜,懂点种植技术,人也勤快。”
马来小坐在后排,也小声说:“我娘家有个表弟,刚从外地回来,能不能让他来试试?”
其他人也陆续推荐了亲戚,大多是村里没活干的壮劳力,李哲一一记下,叮嘱道:“推荐可以,但得先面试,让三位主管看看人怎么样,符合要求再录取。”
散会后,员工们陆续离开,李哲和老李并肩往家走。
一路上老李都没说话,低着头,像是在琢磨什么。
快到家门口时,他才犹豫着开口:“老二,你让我当主管,这合适吗?”
李哲停下脚步,反问:“爹,你不想干?”
“不是不想干,是怕干不好。”老李叹了口气,“我就高小毕业,认识的字也不多,年纪又大了,脑子不如你们年轻人活泛。万一搞砸了,耽误了公司的事,那可咋整?”
李哲看着父亲,暗道:这个老李同志,一点上进心都没有,隔段时间就得敲打一下。
“爹,您想多了。”李哲笑着哄道,“您负责的是合作大棚,主要跟种植户打交道。年纪轻了压不住场,您这个岁数,又跟村里人熟,说话才有人听,正合适。
您认识字,会算账,只要愿意学,肯定不比别人差。”
他顿了顿,又笑道:“再说,您年纪真不大。多少人民公仆六七十岁还在岗位,您今年才四十四,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
好好干,等明年让我哥给您生个孙子;您不好好挣钱,咋给孙子盖新房。”
“你说得对!是得学习!”一提到孙子,老李眼睛瞬间亮了:“老二,回头你给我买几本书,陈老师说多看书能开阔眼界,我不能给你拖后腿。”
“成!”李哲笑着答应,“回头我不光给您买种植的书,再买几本管理的书,以后肯定用得上。您要是有不懂的,就问陈老师,他肯定愿意教您。”
老李重重点头,脚步也轻快了不少。
夕阳下,父子俩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一路说说笑笑,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
京城古桥空调厂家属楼。
五层的红砖楼爬满了青苔,楼道里飘着饭菜香和洗衣粉的味道。
走廊两侧的铁皮门斑驳褪色,每户门前都堆着杂物,有的摆着掉漆的木柜,有的摞着装满咸菜的坛子,狭窄的过道只够两个人侧身错开。
307室的门虚掩着,推开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婴儿奶粉味。
这是间三十来平米的一室一厅,客厅里摆着一张掉皮的人造革沙发,沙发旁挤着一个旧木桌,桌角堆着几件婴孩的新衣服和尿垫子。
墙边靠着两个铺盖卷,蓝色的被面洗得发白,显然是临时搭铺用的。不大的空间里,欢笑声和婴孩的咿呀声混在一起,倒显得格外热闹。
丁志刚手里攥着个搪瓷缸,刚泡好的茶水还冒着热气,他递到岳父王光伟面前:“爸,您先喝口茶。”
他脸上带着藏不住的喜色——前几天妻子王莉生了个女儿,这两天刚从医院回家,岳父母和小姨子特意赶来看望。
王光伟接过缸子,喝了口热茶,看向丁志刚:“志刚,你打算啥时候回厂里上班?”
“我寻思着明天就去。”丁志刚搓了搓手,“这几天歇得也差不多了,莉莉和孩子都稳定了,我妈也过来帮忙照顾,家里有她在,我放心。”
“也行。”王光伟点点头,又叮嘱道,“要是亲家母一个人忙不过来,你就跟你岳母说一声,让她也过来搭把手。莉莉刚生完孩子,身子虚,可不能累着。”
丁志刚连忙应下:“哎,我知道了爸。”
话音刚落,里屋突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丁志刚赶紧起身:“爸,您在客厅歇着,我进去瞅瞅。”
里屋是卧室,面积比客厅还小,只够摆下一张双人床和一个掉漆的衣柜,衣柜顶上堆着几个包裹。
床尾拉着一根绳子,上面晾着几件小小的婴儿衣服,布料软乎乎的,晃悠着碰着墙面。
王莉躺在床上,怀里抱着个裹在粉色襁褓里的婴儿,正轻轻拍着哄她吃奶;陈淑芳和王婷坐在床边,陈淑芳手里拿着块干净的布,时不时帮王莉擦汗;
丁母则站在床尾,手里攥着个小毯子,眼神一直盯着襁褓里的小家伙,生怕孩子着凉。
丁志刚一进来,本就狭窄的卧室更显拥挤。他凑到床边,声音放轻:“大妮咋哭了?是不是饿了?”
“没事,小孩子都这样,哭两声就好。”丁母笑着说,“刚喂了两口奶,估计是困了,闹觉呢。”
看着襁褓里的小婴儿吧嗒着小嘴,小手还攥着王莉的衣角,伸手轻轻碰了碰孩子的小脸蛋:“这个小丫头真能折腾,刚安静没一会儿又闹,一会也不让你妈休息。”
“志刚,你去楼下菜市场买点肉,眼瞅着快中午了。”丁母转头对他说,又看向陈淑芳,语气热络,“亲家母,中午别走了,就在这吃,我给你们做炸酱面。”
陈淑芳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们坐会儿就走;你跟莉莉还得照顾孩子,就别麻烦了。”她不是客套,心里清楚这屋子太小,连个正经厨房都没有,做饭得在楼道里的公共煤炉上,招待客人实在不方便。
“妈,您就留下呗,让志刚多买两个菜,咱们一起热闹热闹。”王莉劝道。
“真不用。”陈淑芳拍了拍王莉的手,眼神里满是心疼,“莉莉,你好好休息,别累着。过两天妈再来看你,你不是念叨想吃豌豆黄嘛,下次妈给你带两盒来。”
王莉想坐起身送送,陈淑芳赶紧按住她:“别动别动,刚生完身子虚,躺好就行。”
王婷也跟着劝:“姐,我们过两天再来,你安心养身体,别操心别的。”
随后,丁志刚把王光伟一家三口送到楼下,看着他们走远了才转身回去。
路上,王光伟还在念叨着小外孙女:“你瞅那小丫头,眼睛跟莉莉小时候一模一样,圆溜溜的,哭起来声音也亮,将来肯定是个机灵的。”
陈淑芳笑着点头:“可不是嘛,刚才我摸她小手,肉乎乎的,比莉莉小时候胖多了,志刚妈照顾得还挺用心,莉莉也没遭罪。”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却发现身边的王婷一直没说话,只是低头跟在后面。
陈淑芳拉了拉她的胳膊:“婷婷,咋了?从你姐家出来就没见你说话,有啥心事?”
王婷抬起头,犹豫了一下才问:“妈,我姐的婆婆,以后要一直跟他们住吗?”
“那肯定啊。”陈淑芳答道,“你姐和志刚以后都要上班,孩子没人带咋行?她婆婆过来帮忙,也能让他们轻松点。”
“那……那她晚上在哪睡啊?”王婷又问,眼神里带着点担忧。
王光伟接话:“我看客厅里堆着铺盖卷,估计是在客厅打地铺。要么就是志刚睡客厅,让他妈睡屋里。”
王婷点点头,轻轻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她心里清楚,在京城这地方,能分到一套三十平米的一居室,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条件了。
以前她来姐姐家玩,也没觉得房子小,可这次姐姐生了孩子,家里一下子多了一大一小两个人,原本就紧凑的空间,顿时显得拥挤不堪,让她心里莫名觉得有些压抑。
她突然想起李哲的四合院——六百多平米的院子,随便拎出来一个房间都比姐姐家要大。
去过那样的地方,再回到这样的筒子楼,她才真正明白什么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想着想着,王婷突然有些想李哲了——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又在做些什么?
……
此时,亚运村附近的街道上一派忙碌景象。
路边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工地,塔吊的长臂在空中缓缓移动,卡车拉着建材呼啸而过,扬起阵阵尘土。
已建成的几栋居民楼外还搭着脚手架,工人正忙着外墙装修;不远处的公寓楼已经完工,偶尔能看到住户开窗通风。
街边的临时商铺挂着“建材销售”“小吃部”的招牌,人来人往,透着一股建设中的热闹劲儿。
明年亚运会就要召开,这片区域正抓紧时间完善配套,处处都是蓬勃的生机。
一辆白色伏尔加轿车平稳地行驶在柏油路上,李哲握着方向盘,目光专注地看着前方。副驾驶座上的林为民手指着前方路口:“诶,老弟,前面右拐,快到地方了。”
轿车拐过路口,林为民继续说道:“就在前面停,那牌子上不是写着嘛——京城住宅开发经营公司办事处,就这儿。”
李哲缓缓停车,好奇地问:“林哥,这公司什么来头?”
林为民解释道:“这公司前身是京城市房地产管理局住宅建设办公室,原本就是我们单位分出去的;到了83年,又改名叫京城市房地产管理局住宅建设经营公司,现在这个名字是今年刚改的。
一会儿你要是看中了,我给你走个内部价。”
李哲脸上露出笑容,连忙说道:“谢谢林哥,回头我一定好好感谢您。”
“嘿,都是朋友,甭客气。”林为民笑着摆了摆手。
伏尔加轿车稳稳停在办事处门口,李哲和林为民先先后下了车,随后,后车门被打开,王建军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走了下来。
他也不主动搭话,只是默默跟在两人身后。
三人刚走进京城住宅开发经营公司办事处,一名身蓝色衬衣、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子就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呦,林科长,您来了,快请坐。”
林为民笑着迎上前,介绍道:“马科长,给您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的朋友李哲,李老板。”接着,他又转向李哲,补充道:“这位是京城住宅开发经营公司销售科的马科长。”
李哲抬眼打量着马科长:对方约莫三十岁出头,身材微胖,肚子微微隆起,脸上带着几分笑意。
他连忙伸出手,笑着寒暄:“马科长您好,今天麻烦您了。”
马科长也赶紧握住李哲的手,笑着回应:“李老板客气了,林科长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应该的。”
马科长邀请三人到会客区坐下,林为民却摆了摆手,说道:“马科长,坐就不用了,我们直接去看商铺吧,早点看完也不耽误您事。”
“行!我早就把钥匙准备好了。”马科长爽快地应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串钥匙,领着三人出了办事处。
路上,马科长一边走,一边热情的介绍亚运村的现状与未来规划:“李老板您看,现在咱们脚下这片区域,以后就是亚运会的核心配套区,周边要建好几片大型居民区和高档公寓,还有体育馆、商场这些设施。
等亚运会一开,不光是咱们本地人来,还会有不少外国人过来,到时候这儿的人流量肯定少不了,做生意绝对是好地方。”
李哲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会针对商铺周边的交通、配套设施等问题问上两句,马科长都一一耐心解答。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商铺所在地。
这是一间临街的商铺,位置十分优越:左边紧邻着一片正在收尾的新建居民区,右侧不远处就是已经竣工的公寓楼,商铺正对着的马路宽敞平坦,以后无论是居民日常出行,还是外来人员往来,都能很方便地注意到这间商铺。
马科长拿出钥匙打开商铺门,侧身请李哲一行人进去。
商铺内部是一个规整的大开间,虽然还是毛坯状态,墙面和地面都未做修饰,但打扫得十分干净,没有任何杂物堆积,一眼望去格外亮堂。
马科长跟在李哲身后,介绍道:“这个商铺长十三米,宽四十米,总面积算下来是五百二十平方米。要是李老板觉得面积太大,我们也能帮忙在中间隔开,分成四个独立的小商铺出售,您看您更倾向哪种?”
李哲在商铺里慢慢转了一圈,毛坯状态下确实没太多可细致查看的,但这个宽敞的户型和优越的位置,让他心里已经有了判断——这里很适合开超市,无论是货品陈列,还是顾客进出,都能有足够的空间。
马科长见李哲看得差不多了,主动报出价格:“我们对外的销售价格是四百五十块钱一平方米,既然您是林科长的朋友,那我就给您走个内部价,二百六十块钱一平方米,这绝对是最低优惠了。”
李哲点点头,走到商铺门口,再次仔细观察周边环境——对做生意来说,商铺位置至关重要,只有人流量大,后续生意才能有保障。
林为民这时也走了过来,问道:“老弟,这地方你看的咋样?要是觉得行,咱们就往下谈。”
李哲转过身,说道:“我觉得还不错,位置和户型都挺符合我的需求。就是价格方面,要是能再低一些就更好了,毕竟面积不小,总费用也不算少。”
林为民听后笑了笑,说道:“这样,晚上我约上马科长,咱们找个地方一块坐坐,认识认识,顺便再聊聊价格的事儿。”
李哲立刻应道:“成,林哥,您看着安排就行,辛苦您了。”
到了晚上,在林为民的安排下,李哲、林为民、马科长以及王建军四人,来到了附近一家国营餐厅。
这家餐厅门头挂着红色的招牌,上面用金色字体写着“向阳餐厅”,门口站着两位年轻服务员,见有人来,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
走进餐厅,里面摆放着十几张木质餐桌,桌面擦得锃亮,墙上挂着几幅宣传画,整体环境干净整洁。
林为民订了一个包间,点了几道餐厅的招牌菜,又开了一瓶茅台。
酒过三巡,几人的话匣子渐渐打开,关系也迅速熟络起来;等到两瓶茅台下肚,几人已经开始称兄道弟,之前略显拘谨的氛围彻底消失,聊得十分投机。
经过前一晚的沟通,第二天李哲最终以九万四千元的价格,成功买下了这套五百二十平方米的底商……
跟咱们合作的种植户大多年纪不小了,精力有限,学习能力也比不上年轻人。要是培训课程太多,品种太杂,他们容易贪多嚼不烂,最后啥也种不好。
我觉得还是限定几个品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
周青禾立刻反驳:“我不是说让每个种植户都学会所有培训课程,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比如有人想学种黄瓜,就只学黄瓜种植;有人想学种西蓝花,就只学西蓝花;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啊。”
朱益民接着说道:“你这个想法初衷是好的,但会大大增加咱们的培训工作量。咱们公司本身人手就不算多,要是再额外准备多种培训课程、安排多场讲课,到时候怕是顾不过来。
至于积极性,只要能赚钱,种植户就有积极性,没那么讲究。”
这时,金百万也开口说道:“我也赞同老朱的想法。培训方面的工作我不太懂,但从销售渠道的角度来看,种植户不光是咱们的合作对象,其实也是咱们的潜在竞争者。
如果把所有的种植技术都教给他们,咱们能种的蔬菜他们也能种,那咱们公司的竞争优势就没了。”
金百万顿了顿,继续补充:“我个人觉得,教给种植户几种常见的蔬菜种植技术就够了。
更多稀缺、高价值的蔬菜品种,只由咱们公司自己种植。
这样才能保证咱们公司的优势,渠道商也会更依赖咱们。种植户能种的咱们会种,种植户种不了的咱们也能种,这才能体现出咱们公司的核心价值。”
金百万的话一说完,众人纷纷点头。
就连一向支持周青禾的林小虎也说:“金哥说得对,要是啥都教给他们,咱们以后还咋赚钱?”
李哲见状,总结道:“既然大家都赞同金哥的想法,那就这么定了。合作大棚只教种植户几种常见蔬菜,其他品种由公司自营种植。
具体选哪几种,回头我跟老李同志、陈老师、朱哥再详细讨论,定下来后就开始准备培训材料。”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继续说:“最后说招工的事。
要求很简单:第一,有一定学习能力,能看懂种植手册;第二,有蔬菜种植经验的优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踏实肯干,别刚学会技术就跑路,到时候咱们还得重新培养,浪费时间。”
“招工人数由三位主管根据各自负责的分工算一算,报给我。
大家要是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推荐,但必须符合要求,不能走后门。”
话音刚落,众人就热闹起来。赵铁柱率先开口:“我推荐我堂叔,他种了二十年地,踏实得很,今年没有出去打工,正好来咱们公司。”
“我推荐我舅舅!”林小虎举手,“他家以前也种菜,懂点种植技术,人也勤快。”
马来小坐在后排,也小声说:“我娘家有个表弟,刚从外地回来,能不能让他来试试?”
其他人也陆续推荐了亲戚,大多是村里没活干的壮劳力,李哲一一记下,叮嘱道:“推荐可以,但得先面试,让三位主管看看人怎么样,符合要求再录取。”
散会后,员工们陆续离开,李哲和老李并肩往家走。
一路上老李都没说话,低着头,像是在琢磨什么。
快到家门口时,他才犹豫着开口:“老二,你让我当主管,这合适吗?”
李哲停下脚步,反问:“爹,你不想干?”
“不是不想干,是怕干不好。”老李叹了口气,“我就高小毕业,认识的字也不多,年纪又大了,脑子不如你们年轻人活泛。万一搞砸了,耽误了公司的事,那可咋整?”
李哲看着父亲,暗道:这个老李同志,一点上进心都没有,隔段时间就得敲打一下。
“爹,您想多了。”李哲笑着哄道,“您负责的是合作大棚,主要跟种植户打交道。年纪轻了压不住场,您这个岁数,又跟村里人熟,说话才有人听,正合适。
您认识字,会算账,只要愿意学,肯定不比别人差。”
他顿了顿,又笑道:“再说,您年纪真不大。多少人民公仆六七十岁还在岗位,您今年才四十四,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
好好干,等明年让我哥给您生个孙子;您不好好挣钱,咋给孙子盖新房。”
“你说得对!是得学习!”一提到孙子,老李眼睛瞬间亮了:“老二,回头你给我买几本书,陈老师说多看书能开阔眼界,我不能给你拖后腿。”
“成!”李哲笑着答应,“回头我不光给您买种植的书,再买几本管理的书,以后肯定用得上。您要是有不懂的,就问陈老师,他肯定愿意教您。”
老李重重点头,脚步也轻快了不少。
夕阳下,父子俩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一路说说笑笑,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
京城古桥空调厂家属楼。
五层的红砖楼爬满了青苔,楼道里飘着饭菜香和洗衣粉的味道。
走廊两侧的铁皮门斑驳褪色,每户门前都堆着杂物,有的摆着掉漆的木柜,有的摞着装满咸菜的坛子,狭窄的过道只够两个人侧身错开。
307室的门虚掩着,推开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婴儿奶粉味。
这是间三十来平米的一室一厅,客厅里摆着一张掉皮的人造革沙发,沙发旁挤着一个旧木桌,桌角堆着几件婴孩的新衣服和尿垫子。
墙边靠着两个铺盖卷,蓝色的被面洗得发白,显然是临时搭铺用的。不大的空间里,欢笑声和婴孩的咿呀声混在一起,倒显得格外热闹。
丁志刚手里攥着个搪瓷缸,刚泡好的茶水还冒着热气,他递到岳父王光伟面前:“爸,您先喝口茶。”
他脸上带着藏不住的喜色——前几天妻子王莉生了个女儿,这两天刚从医院回家,岳父母和小姨子特意赶来看望。
王光伟接过缸子,喝了口热茶,看向丁志刚:“志刚,你打算啥时候回厂里上班?”
“我寻思着明天就去。”丁志刚搓了搓手,“这几天歇得也差不多了,莉莉和孩子都稳定了,我妈也过来帮忙照顾,家里有她在,我放心。”
“也行。”王光伟点点头,又叮嘱道,“要是亲家母一个人忙不过来,你就跟你岳母说一声,让她也过来搭把手。莉莉刚生完孩子,身子虚,可不能累着。”
丁志刚连忙应下:“哎,我知道了爸。”
话音刚落,里屋突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丁志刚赶紧起身:“爸,您在客厅歇着,我进去瞅瞅。”
里屋是卧室,面积比客厅还小,只够摆下一张双人床和一个掉漆的衣柜,衣柜顶上堆着几个包裹。
床尾拉着一根绳子,上面晾着几件小小的婴儿衣服,布料软乎乎的,晃悠着碰着墙面。
王莉躺在床上,怀里抱着个裹在粉色襁褓里的婴儿,正轻轻拍着哄她吃奶;陈淑芳和王婷坐在床边,陈淑芳手里拿着块干净的布,时不时帮王莉擦汗;
丁母则站在床尾,手里攥着个小毯子,眼神一直盯着襁褓里的小家伙,生怕孩子着凉。
丁志刚一进来,本就狭窄的卧室更显拥挤。他凑到床边,声音放轻:“大妮咋哭了?是不是饿了?”
“没事,小孩子都这样,哭两声就好。”丁母笑着说,“刚喂了两口奶,估计是困了,闹觉呢。”
看着襁褓里的小婴儿吧嗒着小嘴,小手还攥着王莉的衣角,伸手轻轻碰了碰孩子的小脸蛋:“这个小丫头真能折腾,刚安静没一会儿又闹,一会也不让你妈休息。”
“志刚,你去楼下菜市场买点肉,眼瞅着快中午了。”丁母转头对他说,又看向陈淑芳,语气热络,“亲家母,中午别走了,就在这吃,我给你们做炸酱面。”
陈淑芳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们坐会儿就走;你跟莉莉还得照顾孩子,就别麻烦了。”她不是客套,心里清楚这屋子太小,连个正经厨房都没有,做饭得在楼道里的公共煤炉上,招待客人实在不方便。
“妈,您就留下呗,让志刚多买两个菜,咱们一起热闹热闹。”王莉劝道。
“真不用。”陈淑芳拍了拍王莉的手,眼神里满是心疼,“莉莉,你好好休息,别累着。过两天妈再来看你,你不是念叨想吃豌豆黄嘛,下次妈给你带两盒来。”
王莉想坐起身送送,陈淑芳赶紧按住她:“别动别动,刚生完身子虚,躺好就行。”
王婷也跟着劝:“姐,我们过两天再来,你安心养身体,别操心别的。”
随后,丁志刚把王光伟一家三口送到楼下,看着他们走远了才转身回去。
路上,王光伟还在念叨着小外孙女:“你瞅那小丫头,眼睛跟莉莉小时候一模一样,圆溜溜的,哭起来声音也亮,将来肯定是个机灵的。”
陈淑芳笑着点头:“可不是嘛,刚才我摸她小手,肉乎乎的,比莉莉小时候胖多了,志刚妈照顾得还挺用心,莉莉也没遭罪。”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却发现身边的王婷一直没说话,只是低头跟在后面。
陈淑芳拉了拉她的胳膊:“婷婷,咋了?从你姐家出来就没见你说话,有啥心事?”
王婷抬起头,犹豫了一下才问:“妈,我姐的婆婆,以后要一直跟他们住吗?”
“那肯定啊。”陈淑芳答道,“你姐和志刚以后都要上班,孩子没人带咋行?她婆婆过来帮忙,也能让他们轻松点。”
“那……那她晚上在哪睡啊?”王婷又问,眼神里带着点担忧。
王光伟接话:“我看客厅里堆着铺盖卷,估计是在客厅打地铺。要么就是志刚睡客厅,让他妈睡屋里。”
王婷点点头,轻轻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她心里清楚,在京城这地方,能分到一套三十平米的一居室,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条件了。
以前她来姐姐家玩,也没觉得房子小,可这次姐姐生了孩子,家里一下子多了一大一小两个人,原本就紧凑的空间,顿时显得拥挤不堪,让她心里莫名觉得有些压抑。
她突然想起李哲的四合院——六百多平米的院子,随便拎出来一个房间都比姐姐家要大。
去过那样的地方,再回到这样的筒子楼,她才真正明白什么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想着想着,王婷突然有些想李哲了——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又在做些什么?
……
此时,亚运村附近的街道上一派忙碌景象。
路边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工地,塔吊的长臂在空中缓缓移动,卡车拉着建材呼啸而过,扬起阵阵尘土。
已建成的几栋居民楼外还搭着脚手架,工人正忙着外墙装修;不远处的公寓楼已经完工,偶尔能看到住户开窗通风。
街边的临时商铺挂着“建材销售”“小吃部”的招牌,人来人往,透着一股建设中的热闹劲儿。
明年亚运会就要召开,这片区域正抓紧时间完善配套,处处都是蓬勃的生机。
一辆白色伏尔加轿车平稳地行驶在柏油路上,李哲握着方向盘,目光专注地看着前方。副驾驶座上的林为民手指着前方路口:“诶,老弟,前面右拐,快到地方了。”
轿车拐过路口,林为民继续说道:“就在前面停,那牌子上不是写着嘛——京城住宅开发经营公司办事处,就这儿。”
李哲缓缓停车,好奇地问:“林哥,这公司什么来头?”
林为民解释道:“这公司前身是京城市房地产管理局住宅建设办公室,原本就是我们单位分出去的;到了83年,又改名叫京城市房地产管理局住宅建设经营公司,现在这个名字是今年刚改的。
一会儿你要是看中了,我给你走个内部价。”
李哲脸上露出笑容,连忙说道:“谢谢林哥,回头我一定好好感谢您。”
“嘿,都是朋友,甭客气。”林为民笑着摆了摆手。
伏尔加轿车稳稳停在办事处门口,李哲和林为民先先后下了车,随后,后车门被打开,王建军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走了下来。
他也不主动搭话,只是默默跟在两人身后。
三人刚走进京城住宅开发经营公司办事处,一名身蓝色衬衣、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子就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呦,林科长,您来了,快请坐。”
林为民笑着迎上前,介绍道:“马科长,给您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的朋友李哲,李老板。”接着,他又转向李哲,补充道:“这位是京城住宅开发经营公司销售科的马科长。”
李哲抬眼打量着马科长:对方约莫三十岁出头,身材微胖,肚子微微隆起,脸上带着几分笑意。
他连忙伸出手,笑着寒暄:“马科长您好,今天麻烦您了。”
马科长也赶紧握住李哲的手,笑着回应:“李老板客气了,林科长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应该的。”
马科长邀请三人到会客区坐下,林为民却摆了摆手,说道:“马科长,坐就不用了,我们直接去看商铺吧,早点看完也不耽误您事。”
“行!我早就把钥匙准备好了。”马科长爽快地应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串钥匙,领着三人出了办事处。
路上,马科长一边走,一边热情的介绍亚运村的现状与未来规划:“李老板您看,现在咱们脚下这片区域,以后就是亚运会的核心配套区,周边要建好几片大型居民区和高档公寓,还有体育馆、商场这些设施。
等亚运会一开,不光是咱们本地人来,还会有不少外国人过来,到时候这儿的人流量肯定少不了,做生意绝对是好地方。”
李哲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会针对商铺周边的交通、配套设施等问题问上两句,马科长都一一耐心解答。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商铺所在地。
这是一间临街的商铺,位置十分优越:左边紧邻着一片正在收尾的新建居民区,右侧不远处就是已经竣工的公寓楼,商铺正对着的马路宽敞平坦,以后无论是居民日常出行,还是外来人员往来,都能很方便地注意到这间商铺。
马科长拿出钥匙打开商铺门,侧身请李哲一行人进去。
商铺内部是一个规整的大开间,虽然还是毛坯状态,墙面和地面都未做修饰,但打扫得十分干净,没有任何杂物堆积,一眼望去格外亮堂。
马科长跟在李哲身后,介绍道:“这个商铺长十三米,宽四十米,总面积算下来是五百二十平方米。要是李老板觉得面积太大,我们也能帮忙在中间隔开,分成四个独立的小商铺出售,您看您更倾向哪种?”
李哲在商铺里慢慢转了一圈,毛坯状态下确实没太多可细致查看的,但这个宽敞的户型和优越的位置,让他心里已经有了判断——这里很适合开超市,无论是货品陈列,还是顾客进出,都能有足够的空间。
马科长见李哲看得差不多了,主动报出价格:“我们对外的销售价格是四百五十块钱一平方米,既然您是林科长的朋友,那我就给您走个内部价,二百六十块钱一平方米,这绝对是最低优惠了。”
李哲点点头,走到商铺门口,再次仔细观察周边环境——对做生意来说,商铺位置至关重要,只有人流量大,后续生意才能有保障。
林为民这时也走了过来,问道:“老弟,这地方你看的咋样?要是觉得行,咱们就往下谈。”
李哲转过身,说道:“我觉得还不错,位置和户型都挺符合我的需求。就是价格方面,要是能再低一些就更好了,毕竟面积不小,总费用也不算少。”
林为民听后笑了笑,说道:“这样,晚上我约上马科长,咱们找个地方一块坐坐,认识认识,顺便再聊聊价格的事儿。”
李哲立刻应道:“成,林哥,您看着安排就行,辛苦您了。”
到了晚上,在林为民的安排下,李哲、林为民、马科长以及王建军四人,来到了附近一家国营餐厅。
这家餐厅门头挂着红色的招牌,上面用金色字体写着“向阳餐厅”,门口站着两位年轻服务员,见有人来,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
走进餐厅,里面摆放着十几张木质餐桌,桌面擦得锃亮,墙上挂着几幅宣传画,整体环境干净整洁。
林为民订了一个包间,点了几道餐厅的招牌菜,又开了一瓶茅台。
酒过三巡,几人的话匣子渐渐打开,关系也迅速熟络起来;等到两瓶茅台下肚,几人已经开始称兄道弟,之前略显拘谨的氛围彻底消失,聊得十分投机。
经过前一晚的沟通,第二天李哲最终以九万四千元的价格,成功买下了这套五百二十平方米的底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