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福缘,姜钦自是比不得他那大哥。
也不过是在两界村灵素祠里,受了几缕乡民香火的滋养。
可这孩子心性极稳,日夜修行,从不偷懒,脚踏实地得很。
若论根骨悟性,或许平平,若论那股咬牙的劲头,却是谁也比不过。
更巧的是,他那份勤苦,偏生遇上个“闲得发慌”的好师父。
那位“敖三哥”,鹰愁涧底的西海三太子,如今被镇于深渊,百无聊赖。
指点这位远方“异姓兄弟”,便成了他为数不多的消遣法子。
龙气贯体,道行通天。
有他这般手把手地调教,怕比姜家祖孙三代的功夫都来得中用。
况且那鹰愁涧底,龙血长年浸染,灵气郁郁,雾光如昼。
姜钦在其中修行,真个如鱼入海、云归青霄。
只比他那福缘深厚的大哥稍迟几日,便也得道功成,气机圆融,步入那性命双全的境界。
此喜讯一传回村,院中当即闹腾了起来。
柳秀莲笑得眼角都皱成了花,刘承铭抱着书在旁嚷着要去道贺,连一向稳如山石的姜义,眉梢也微微挑了几分。
唯院角的石凳上,姜锦静静坐着。
她也在笑,眼神清亮,唇角微扬。
只是那笑里,藏着一点说不清的味道,既是欢喜,也有淡淡的失落。
她与姜钦同胞而生,自幼并肩修行,日日同行。
眼下兄长先登彼岸,她却还困在尘中,心底终究有几分不是滋味。
姜义与柳秀莲略一商议,便拍板定了主意。
由老两口带上两个娃儿,一家四口,同去鹰愁涧,为钦儿贺喜。
姜锋那边,身在鹤鸣山,门中师长、同门好友,自会为他张罗得热热闹闹。
可钦儿却远在鹰愁涧,身畔只有桂宁与那老岳丈,再加上一位出不了涧的“敖三哥”,平日里怕是清冷得很。
如今他好容易修成正果,这场喜事,怎能孤清度过?
姜家人素来讲个“人情圆满”,自是要去走上一遭,趁机让一家人聚一聚。
如今有壶天在手,行路也轻松得多,既不费舟车,也省了铺陈。
姜义与柳秀莲交代好家中琐事,便各架祥云,一人携着一娃,风行电掣,直往鹰愁涧而去。
这一路,二人早已熟门熟路。
未及两日,便轻飘飘地落在那座熟悉的里社祠外。
老桂与桂宁早早得到消息,已在祠门外等着了。
两人一见,笑容满面,几乎要把人迎到怀里去。
桂宁一见到儿子,眼底那份思念便再也藏不住。
她忙俯下身,握着姜潮的小手,左看右瞧,满眼怜爱,又似有千言万语要说。
可那小子,心思早就飘到别处去了。
他满脑子想着的,不是娘亲叮嘱,也不是久别重逢的温存,而是鹰愁涧对岸,那三个熟得很的精怪朋友。
今日若不去抖一抖他这“小仙长”的威风,心里哪能舒坦?
在两界村,他与刘承铭虽同是“大师兄”,可那名头听着虽响,味道却大不一样。
刘承铭底下,师弟师妹众多,说一不二;
而他姜潮,却是孤家寡人一个,连个能使唤的师弟都无。
那“大师兄”的架子,自然也就没地方摆。
如今重回鹰愁涧,正好有现成的“下手”与听众,岂能错过?
这会儿,他只匆匆与娘亲和曾祖姥爷打了个招呼。
便一把扯住刘承铭的袖子,脚下生风,笑嘻嘻地往水神庙的方向跑去了,一副猴急模样。
老桂笑着目送那两个小家伙跑远,方才转身,满面春风地迎了姜义夫妇入祠。
“哈哈,我这几日正寻思着,得找个由头,把两位亲家请来坐坐,好好喝两杯。谁知你们这便到了,倒也省了我一番口舌。”
姜义听着,只当是寻常寒暄,笑着应了几句。
可话音未落,余光一闪,却被祠后那片空地的光影牵去了神思。
只见那处,赫然布着一座新阵。
地上纹痕清晰如刻,火灰未冷,阵心里似有细微光流盘旋,隐隐生息。
那股气息,说不出的古怪,非邪,非正,却自带一种能勾人魂魄的韵致。
他心神稍一触及,便觉那股气息若有灵,似在轻轻扣他识海,令他魂魄微荡。
姜义脚步一滞,眉头微挑,转头问道:
“亲家,这阵是作甚?”
老桂闻言,却并不急着答。
他只笑笑,摆了摆手。
桂宁便立时会意,挽着柳秀莲的手,柔声道:
“阿婆,走吧,我们去后头收拾晚上的贺席。”
言罢,两人便一前一后出了祠堂,只留下两位老丈在屋中对坐。
老桂从容地拈壶斟茶,那茶香袅袅而起,氤氲着他眼底那抹掩不住的得意。
待茶水盈杯,他才慢悠悠道:
“这是老朽好不容易求来的‘明神阵’。”
他指了指阵法,语气里带了几分压低的神秘。
“此阵能以外力明神旺魄,唤醒潜藏于魂中的灵性。只要咱们几人合力催动,便能助潮儿省下数年苦修,早早显出那一缕‘异禀’。”
他语气轻描淡写,神情却颇有几分志得意满。
姜义听罢,端着茶的手在半空里微微一滞。
以外力助长,岂不与拔苗助长一般?
修行之道,贵在一息一悟,岂容强催硬推?
此法看似捷径,实则祸根,轻则气机错乱,重则心魂反噬。
他抬眼望向老桂,只觉这位出身名门的老神仙,今夜却分外陌生。
按理说,这等浅显的理儿,他岂会不懂?
怎的反倒要拿自家后人去试这虎狼之法?
老桂早料着他要皱眉,倒也不恼,只哈哈一笑。
“亲家放心,老朽这一脉,如今就潮儿这一点骨血,疼都来不及,又岂肯害他?”
姜义却不接话,只端着茶,静静听着。
茶香袅袅,绕着两人之间的沉默,打了个圈。
老桂收了笑,语气渐缓,声线却低了半寸:
“你忧的,我也知晓。这阵确实是外力强催,根基难免受些损。可那点根基,于他而言,不过些皮毛。”
他略一顿,眼光微转,落在那阵法中心。
阵中光气浮沉,映得他眼底也亮出一丝光。
“可这次的机缘,若真错过,便是一生一世都再寻不回的。”
姜义眉头仍锁,却也不由得抬了抬眼。
他听见“机缘”二字,心头虽未动喜,语气却低沉了几分。
“是何机缘?须得以这般法子去求?”
老桂闻言,只摇了摇头。
那眼底的兴奋,添了几分幽深的光。
“眼下,还不知晓。”
姜义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几分。
瞧着老亲家这副神神秘秘的模样,心头更添几分疑窦。
老桂却不急。
他微微前倾,靠得极近,声音低得几乎只在两人耳畔回荡:
“前些日子,从天上传来的消息……兜率宫那位太上道祖,不声不响,下凡了。”
此言一出,姜义指尖轻颤。
自从当年太平道高举反旗,打出那句“苍天已死”,兜率宫便再无半点声息。
世人只道那位知天数,悄然退隐,不问尘事。
却不想,竟是亲自下凡了。
姜义定了定神,沉声问道:
“此事,与潮儿何干?”
“当然有关,而且大有干系。”
老桂的声音压得更低,眼底却闪过一抹难掩的精光。
“老朽得的确切消息,那位太上道祖下凡后,便落脚在西方,一处名为‘火焰山’的所在。”
他顿了顿,似觉这四字尚嫌平淡,便又笑着补了一句:
“听这名字,亲家也该猜到了,那地方,浑是天地真火之气。”
“于寻常修士或许避之不及,于潮儿这等神魂异禀者,却是难求的至宝。”
老桂看他神色微变,便又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慢悠悠道:
“老朽先前提过,要为潮儿寻一处修行的宝地,便是这火焰山了。”
姜义自然晓得那“火焰山”为何所在。
那地方的来历,与兜率宫那位太上道祖,原本便是一脉相承。
若再往深里说。
怕是与自家后山那位,也脱不了干系。
昔年他亦曾动过念头,若潮儿修行有成,终有一日,也可送他去那火焰山中磨砺真魂。
只是那时孩子年岁尚浅,修为稚嫩,这念想不过一闪而逝,终究没真放在心上。
谁料此刻,却被老桂先一步提了出来。
他端着茶杯,半盏热气升腾在面前,遮去了眼底几分神色。
沉吟片刻,语气淡淡:
“知晓道祖在火焰山,又能如何?”
老桂那份胸有成竹的笑意,到此终于淡了几分。
良久,方才开口:
“按理说,以道祖那等身份,若要在凡界久居一处,必非无事。”
“而这尘世间,再大的事,也不该劳他亲自动手。”
说到这,他抬眼一望,神情又亮了几分。
“如此一来,那山中十有八九,是需人代为打理些俗务的。”
“若能得此差事,便是沾了太上道祖的光。”
姜义听到这里,终于听明白了他话里的弦外之音。
那双古井般的眼中,也泛出几许波光。
他微微前倾,语气也柔和了几分。
“老哥的意思是……”他笑了笑,声音带着几分意味,“有门路?”
“有。”
老桂答得干脆,连半分迟疑都无,那神气劲儿,又回到了他脸上。
“只要那火焰山上,真有缺口,家中自有法子,把潮儿安插进去。”
话锋一转,他那双浑浊的眼,又落回了院中那座新布的阵法上。
“不过嘛……”
他捋了捋胡须,声音压低几分,带着几许分寸。
“门路虽有,可打铁,终是要自身硬才成。”
“火焰山那地方,非凡界可比。纵是有几分修为的,若无相合之性,闯进去,也撑不过一盏茶时,便得化成飞灰。”
他顿了顿,目光微闪,语气也随之沉了下去。
“潮儿如今年幼,根骨虽佳,却还不堪真火炙烤。若真要送他上去,须得先明魂开窍,唤出他神魂中那一缕‘朝阳火象’的真源。”
“唯其如此,他方能名正言顺地入得山去,镇得住那山火,借天焰淬身,不致反受其害。”
说到这处,院中阵法上的灵光恰好一闪,照得老桂面色半明半暗,像是燃着了火。
姜义听完,心中也渐渐有了几分分寸。
此事若真能成,对潮儿的益处的确不小。
他比老桂看的远些。
若真能趁此良机,将潮儿送入火焰山,与那位圣婴大王同处一境,也是一桩非凡的机缘。
只是这世上的事,成一半,坏也常在一半。
若此阵拔得太急,反伤了根骨,而那边的门路又黄了……
姜义心头那份权衡,忽明忽暗,迟迟不落。
沉吟良久,指下轻轻叩着茶盏,声息如水,终是缓缓开口:
“此事,还是急不得。”
他抬眼望向老桂,神色平淡,语气却透着一分不容置喙的定稳。
“说来,我姜家与兜率宫,也算有几分香火亲缘。且让我先问一问,再作定夺。”
老桂闻言,反倒笑了,似早料在意料中。
他既与姜家定下这门亲事,自是早就打探得透彻,对那层关系,自是心中有数。
此刻只顺势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如此最好,更显稳妥。那便有劳亲家了。”
姜义微一点头,不复多言。
这等事,已无再坐的道理。
他起身整了整衣襟,出了院门,脚步直往山下。
山路弯弯,雾色正浓。
待他行至水神庙前,天已近黄昏,暮鸦掠过庙檐,投下一阵阴影。
庙中空寂,姜钦不在,想来又去那鹰愁涧渡人。
姜义也不在意,只自往供桌前行去,取香两炷,点火一引,青烟袅袅而上。
片刻后,那缕烟气在半空微微一凝,化出姜亮的魂影。
光焰摇曳,人形却略显虚浮,想是近日劳碌太深。
姜义神色如常,开口简短:
“你即刻回一趟两界村,去寻你妹夫。”
“让他问清楚兜率宫那位老祖,太上道祖在火焰山的事,最好要个准信。”
姜亮一怔,却未多问。
他知父亲从不虚言,凡言必有深意。
当即应声:“是。”
言罢一揖,那影子便随风散去,只余两缕残香,在殿中袅袅缭绕。
姜义耐着性子,在那水神庙中独坐。
殿外风声渐紧,天色一点一点暗了下去。
山影模糊,晚霞燃尽了最后一抹血色,只余檐下铜铃,在暮风里轻轻晃着。
他面前的香灰早已塌成一堆,灰白如雪。
直到那两炷香的余烬,又重新泛出一缕青烟,缓缓升腾。
烟气回绕,光影一凝,姜亮的神魂便在其中显出。
姜义抬眼,只问:“如何?”
姜亮也不绕弯,抱拳回禀:
“爹,孩儿已问过。”
“兜率宫那位刘家老祖说,并不知晓道祖的行踪。”
他略顿了顿,又续道:
“不过,那位刘老,与火焰山的土地,却是旧相识,百十年前,还曾同在兜率宫里烧过火。”
“今日他特意下去,与那位喝了一盏酒,探了口风。”
姜亮微垂眼,声音放得极轻:
“那边也不好明言,只说火焰山上,确有要事。”
“但并非眼下。少说,也得再过两三年,方能有个准信。”
也不过是在两界村灵素祠里,受了几缕乡民香火的滋养。
可这孩子心性极稳,日夜修行,从不偷懒,脚踏实地得很。
若论根骨悟性,或许平平,若论那股咬牙的劲头,却是谁也比不过。
更巧的是,他那份勤苦,偏生遇上个“闲得发慌”的好师父。
那位“敖三哥”,鹰愁涧底的西海三太子,如今被镇于深渊,百无聊赖。
指点这位远方“异姓兄弟”,便成了他为数不多的消遣法子。
龙气贯体,道行通天。
有他这般手把手地调教,怕比姜家祖孙三代的功夫都来得中用。
况且那鹰愁涧底,龙血长年浸染,灵气郁郁,雾光如昼。
姜钦在其中修行,真个如鱼入海、云归青霄。
只比他那福缘深厚的大哥稍迟几日,便也得道功成,气机圆融,步入那性命双全的境界。
此喜讯一传回村,院中当即闹腾了起来。
柳秀莲笑得眼角都皱成了花,刘承铭抱着书在旁嚷着要去道贺,连一向稳如山石的姜义,眉梢也微微挑了几分。
唯院角的石凳上,姜锦静静坐着。
她也在笑,眼神清亮,唇角微扬。
只是那笑里,藏着一点说不清的味道,既是欢喜,也有淡淡的失落。
她与姜钦同胞而生,自幼并肩修行,日日同行。
眼下兄长先登彼岸,她却还困在尘中,心底终究有几分不是滋味。
姜义与柳秀莲略一商议,便拍板定了主意。
由老两口带上两个娃儿,一家四口,同去鹰愁涧,为钦儿贺喜。
姜锋那边,身在鹤鸣山,门中师长、同门好友,自会为他张罗得热热闹闹。
可钦儿却远在鹰愁涧,身畔只有桂宁与那老岳丈,再加上一位出不了涧的“敖三哥”,平日里怕是清冷得很。
如今他好容易修成正果,这场喜事,怎能孤清度过?
姜家人素来讲个“人情圆满”,自是要去走上一遭,趁机让一家人聚一聚。
如今有壶天在手,行路也轻松得多,既不费舟车,也省了铺陈。
姜义与柳秀莲交代好家中琐事,便各架祥云,一人携着一娃,风行电掣,直往鹰愁涧而去。
这一路,二人早已熟门熟路。
未及两日,便轻飘飘地落在那座熟悉的里社祠外。
老桂与桂宁早早得到消息,已在祠门外等着了。
两人一见,笑容满面,几乎要把人迎到怀里去。
桂宁一见到儿子,眼底那份思念便再也藏不住。
她忙俯下身,握着姜潮的小手,左看右瞧,满眼怜爱,又似有千言万语要说。
可那小子,心思早就飘到别处去了。
他满脑子想着的,不是娘亲叮嘱,也不是久别重逢的温存,而是鹰愁涧对岸,那三个熟得很的精怪朋友。
今日若不去抖一抖他这“小仙长”的威风,心里哪能舒坦?
在两界村,他与刘承铭虽同是“大师兄”,可那名头听着虽响,味道却大不一样。
刘承铭底下,师弟师妹众多,说一不二;
而他姜潮,却是孤家寡人一个,连个能使唤的师弟都无。
那“大师兄”的架子,自然也就没地方摆。
如今重回鹰愁涧,正好有现成的“下手”与听众,岂能错过?
这会儿,他只匆匆与娘亲和曾祖姥爷打了个招呼。
便一把扯住刘承铭的袖子,脚下生风,笑嘻嘻地往水神庙的方向跑去了,一副猴急模样。
老桂笑着目送那两个小家伙跑远,方才转身,满面春风地迎了姜义夫妇入祠。
“哈哈,我这几日正寻思着,得找个由头,把两位亲家请来坐坐,好好喝两杯。谁知你们这便到了,倒也省了我一番口舌。”
姜义听着,只当是寻常寒暄,笑着应了几句。
可话音未落,余光一闪,却被祠后那片空地的光影牵去了神思。
只见那处,赫然布着一座新阵。
地上纹痕清晰如刻,火灰未冷,阵心里似有细微光流盘旋,隐隐生息。
那股气息,说不出的古怪,非邪,非正,却自带一种能勾人魂魄的韵致。
他心神稍一触及,便觉那股气息若有灵,似在轻轻扣他识海,令他魂魄微荡。
姜义脚步一滞,眉头微挑,转头问道:
“亲家,这阵是作甚?”
老桂闻言,却并不急着答。
他只笑笑,摆了摆手。
桂宁便立时会意,挽着柳秀莲的手,柔声道:
“阿婆,走吧,我们去后头收拾晚上的贺席。”
言罢,两人便一前一后出了祠堂,只留下两位老丈在屋中对坐。
老桂从容地拈壶斟茶,那茶香袅袅而起,氤氲着他眼底那抹掩不住的得意。
待茶水盈杯,他才慢悠悠道:
“这是老朽好不容易求来的‘明神阵’。”
他指了指阵法,语气里带了几分压低的神秘。
“此阵能以外力明神旺魄,唤醒潜藏于魂中的灵性。只要咱们几人合力催动,便能助潮儿省下数年苦修,早早显出那一缕‘异禀’。”
他语气轻描淡写,神情却颇有几分志得意满。
姜义听罢,端着茶的手在半空里微微一滞。
以外力助长,岂不与拔苗助长一般?
修行之道,贵在一息一悟,岂容强催硬推?
此法看似捷径,实则祸根,轻则气机错乱,重则心魂反噬。
他抬眼望向老桂,只觉这位出身名门的老神仙,今夜却分外陌生。
按理说,这等浅显的理儿,他岂会不懂?
怎的反倒要拿自家后人去试这虎狼之法?
老桂早料着他要皱眉,倒也不恼,只哈哈一笑。
“亲家放心,老朽这一脉,如今就潮儿这一点骨血,疼都来不及,又岂肯害他?”
姜义却不接话,只端着茶,静静听着。
茶香袅袅,绕着两人之间的沉默,打了个圈。
老桂收了笑,语气渐缓,声线却低了半寸:
“你忧的,我也知晓。这阵确实是外力强催,根基难免受些损。可那点根基,于他而言,不过些皮毛。”
他略一顿,眼光微转,落在那阵法中心。
阵中光气浮沉,映得他眼底也亮出一丝光。
“可这次的机缘,若真错过,便是一生一世都再寻不回的。”
姜义眉头仍锁,却也不由得抬了抬眼。
他听见“机缘”二字,心头虽未动喜,语气却低沉了几分。
“是何机缘?须得以这般法子去求?”
老桂闻言,只摇了摇头。
那眼底的兴奋,添了几分幽深的光。
“眼下,还不知晓。”
姜义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几分。
瞧着老亲家这副神神秘秘的模样,心头更添几分疑窦。
老桂却不急。
他微微前倾,靠得极近,声音低得几乎只在两人耳畔回荡:
“前些日子,从天上传来的消息……兜率宫那位太上道祖,不声不响,下凡了。”
此言一出,姜义指尖轻颤。
自从当年太平道高举反旗,打出那句“苍天已死”,兜率宫便再无半点声息。
世人只道那位知天数,悄然退隐,不问尘事。
却不想,竟是亲自下凡了。
姜义定了定神,沉声问道:
“此事,与潮儿何干?”
“当然有关,而且大有干系。”
老桂的声音压得更低,眼底却闪过一抹难掩的精光。
“老朽得的确切消息,那位太上道祖下凡后,便落脚在西方,一处名为‘火焰山’的所在。”
他顿了顿,似觉这四字尚嫌平淡,便又笑着补了一句:
“听这名字,亲家也该猜到了,那地方,浑是天地真火之气。”
“于寻常修士或许避之不及,于潮儿这等神魂异禀者,却是难求的至宝。”
老桂看他神色微变,便又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慢悠悠道:
“老朽先前提过,要为潮儿寻一处修行的宝地,便是这火焰山了。”
姜义自然晓得那“火焰山”为何所在。
那地方的来历,与兜率宫那位太上道祖,原本便是一脉相承。
若再往深里说。
怕是与自家后山那位,也脱不了干系。
昔年他亦曾动过念头,若潮儿修行有成,终有一日,也可送他去那火焰山中磨砺真魂。
只是那时孩子年岁尚浅,修为稚嫩,这念想不过一闪而逝,终究没真放在心上。
谁料此刻,却被老桂先一步提了出来。
他端着茶杯,半盏热气升腾在面前,遮去了眼底几分神色。
沉吟片刻,语气淡淡:
“知晓道祖在火焰山,又能如何?”
老桂那份胸有成竹的笑意,到此终于淡了几分。
良久,方才开口:
“按理说,以道祖那等身份,若要在凡界久居一处,必非无事。”
“而这尘世间,再大的事,也不该劳他亲自动手。”
说到这,他抬眼一望,神情又亮了几分。
“如此一来,那山中十有八九,是需人代为打理些俗务的。”
“若能得此差事,便是沾了太上道祖的光。”
姜义听到这里,终于听明白了他话里的弦外之音。
那双古井般的眼中,也泛出几许波光。
他微微前倾,语气也柔和了几分。
“老哥的意思是……”他笑了笑,声音带着几分意味,“有门路?”
“有。”
老桂答得干脆,连半分迟疑都无,那神气劲儿,又回到了他脸上。
“只要那火焰山上,真有缺口,家中自有法子,把潮儿安插进去。”
话锋一转,他那双浑浊的眼,又落回了院中那座新布的阵法上。
“不过嘛……”
他捋了捋胡须,声音压低几分,带着几许分寸。
“门路虽有,可打铁,终是要自身硬才成。”
“火焰山那地方,非凡界可比。纵是有几分修为的,若无相合之性,闯进去,也撑不过一盏茶时,便得化成飞灰。”
他顿了顿,目光微闪,语气也随之沉了下去。
“潮儿如今年幼,根骨虽佳,却还不堪真火炙烤。若真要送他上去,须得先明魂开窍,唤出他神魂中那一缕‘朝阳火象’的真源。”
“唯其如此,他方能名正言顺地入得山去,镇得住那山火,借天焰淬身,不致反受其害。”
说到这处,院中阵法上的灵光恰好一闪,照得老桂面色半明半暗,像是燃着了火。
姜义听完,心中也渐渐有了几分分寸。
此事若真能成,对潮儿的益处的确不小。
他比老桂看的远些。
若真能趁此良机,将潮儿送入火焰山,与那位圣婴大王同处一境,也是一桩非凡的机缘。
只是这世上的事,成一半,坏也常在一半。
若此阵拔得太急,反伤了根骨,而那边的门路又黄了……
姜义心头那份权衡,忽明忽暗,迟迟不落。
沉吟良久,指下轻轻叩着茶盏,声息如水,终是缓缓开口:
“此事,还是急不得。”
他抬眼望向老桂,神色平淡,语气却透着一分不容置喙的定稳。
“说来,我姜家与兜率宫,也算有几分香火亲缘。且让我先问一问,再作定夺。”
老桂闻言,反倒笑了,似早料在意料中。
他既与姜家定下这门亲事,自是早就打探得透彻,对那层关系,自是心中有数。
此刻只顺势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如此最好,更显稳妥。那便有劳亲家了。”
姜义微一点头,不复多言。
这等事,已无再坐的道理。
他起身整了整衣襟,出了院门,脚步直往山下。
山路弯弯,雾色正浓。
待他行至水神庙前,天已近黄昏,暮鸦掠过庙檐,投下一阵阴影。
庙中空寂,姜钦不在,想来又去那鹰愁涧渡人。
姜义也不在意,只自往供桌前行去,取香两炷,点火一引,青烟袅袅而上。
片刻后,那缕烟气在半空微微一凝,化出姜亮的魂影。
光焰摇曳,人形却略显虚浮,想是近日劳碌太深。
姜义神色如常,开口简短:
“你即刻回一趟两界村,去寻你妹夫。”
“让他问清楚兜率宫那位老祖,太上道祖在火焰山的事,最好要个准信。”
姜亮一怔,却未多问。
他知父亲从不虚言,凡言必有深意。
当即应声:“是。”
言罢一揖,那影子便随风散去,只余两缕残香,在殿中袅袅缭绕。
姜义耐着性子,在那水神庙中独坐。
殿外风声渐紧,天色一点一点暗了下去。
山影模糊,晚霞燃尽了最后一抹血色,只余檐下铜铃,在暮风里轻轻晃着。
他面前的香灰早已塌成一堆,灰白如雪。
直到那两炷香的余烬,又重新泛出一缕青烟,缓缓升腾。
烟气回绕,光影一凝,姜亮的神魂便在其中显出。
姜义抬眼,只问:“如何?”
姜亮也不绕弯,抱拳回禀:
“爹,孩儿已问过。”
“兜率宫那位刘家老祖说,并不知晓道祖的行踪。”
他略顿了顿,又续道:
“不过,那位刘老,与火焰山的土地,却是旧相识,百十年前,还曾同在兜率宫里烧过火。”
“今日他特意下去,与那位喝了一盏酒,探了口风。”
姜亮微垂眼,声音放得极轻:
“那边也不好明言,只说火焰山上,确有要事。”
“但并非眼下。少说,也得再过两三年,方能有个准信。”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最新章节,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最新章节,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