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把各色食材备齐,周一一大早,想着今天要备菜,吴振华拉着儿子儿媳早早出门,七点就到店了。
因为要营业,确实也只能利用上午和下午的时间备菜。
买菜就交给老爸老妈,大部分菜都由固定的摊主供货,需要额外买的并不多。
事不宜迟,吴铭和吴振华这便开工。
见师父和太师祖取出一应食材和器具,谢清欢嗖一下便凑了上来:“今日做什么菜?”
“今日要做的菜可就多了,先做烧白。”吴铭将肉行刚送来的五花肉搬上灶台,“来,把五花肉切成这个大小,再切点姜片和葱段……”
烧白有甜咸之分,咸烧白和梅菜扣肉的做法相似,但用料和味型有所不同。
吴振华冲洗芽菜去掉一部分盐分,嘴里念叨着:“现在的咸烧白基本都用芽菜来做了,我们那会儿都是用冬菜来做,味道比芽菜更好!”
这话不假,以冬菜为配料是咸烧白最传统的做法,时代变了,如今已是芽菜的天下。
变的也不止咸烧白,还有甜烧白。
老爷子做坝坝宴的年代,甜烧白和夹沙肉并非同一道菜,前者不夹馅,只把一片片肉摆起,用酒米饭打底,蒸熟了翻进盘子里,撒点白糖就吃。
现在提起甜烧白,都是按夹沙肉的方法来做了。
吴振华忆及当年,感慨万千。
猛火灶,启动!
待锅烧热,吴铭将经过改刀的五花肉逐一放入锅中炙皮,直到肉皮焦黄出色。
一旁的谢清欢看得暗暗心惊,她隔着两步远都觉得热气扑面,手伸进锅里不知得有多烫。
吴铭早就习以为常,板起脸道:“愣着作甚!赶紧把这些肉皮上的脏东西拿到水槽里冲洗刮掉。”
“是!”
一共十桌客人,因此每样菜都至少要备十份,通常留个两三份的余量,足矣。
但吴铭今天准备了二十份的量,既然要做,就多做点,反正不愁卖不出去。
将炙完皮的肉冷水下锅,肉皮朝上,加姜片、葱段、料酒、花椒煮至断生,捞出后擦干表面水分。
与此同时,吴振华另起一锅冷水,将未经炙皮的五花肉下锅,进行同样的操作,这些肉是用来做甜烧白的。
吴铭着手炒糖色,谢清欢按师父的指示用肉叉在肉皮上扎孔,随后将糖色刷至肉皮上,边刷边晾,反复刷个三五次。
芽菜老爷子已经处理妥当,吴铭直接下锅小火炒干,再加入葱油、姜米、蒜米和葱段炒香,正常还需加入泡辣椒提味,吴铭略去了这一步。
起油锅!
油温烧至六成热。
“离远点!”
吴铭将灶前的徒弟拉开,叉起五花肉下锅油炸。
“嗤啦!”
平静的金色油面瞬间翻滚起巨量密集的鱼眼泡,带着“哔哔啵啵”的急响,滚烫的热油剧烈地爆开,细密的油星飞溅而出。
浓烈的脂香伴随着热气蒸腾而起,霎时弥漫整个后厨。
宽厚的猪皮紧缩,泛起细密的蜂窝纹理,边缘焦卷,颜色也由白转成诱人的焦黄。
所谓烧白,指的便是将白肉炸至焦黄的这一步。
吴铭炸肉时,吴振华已经开始切连刀片了,即第一刀切至皮但不切断,第二刀切断,待会儿把豆沙馅夹进肉里,就成了夹沙肉。
炸完肉,吴铭另取一盆,添入适量的老抽、蚝油、生抽、香油、白胡椒粉、糖色、生粉和白糖调一盆酱汁。
将晾凉的肉块切片,每片五毫米左右厚,倒入盆中搅拌,裹上酱汁。
最后定碗,将肉片皮朝下竖排整齐码放在蒸碗里,两边再各嵌一片,每份共十二片肉,顶部盖一层芽菜压实。
另一边,吴振华和谢清欢也已往每片肉中夹入豆沙馅,肉皮朝下码入蒸碗,仍是同样的摆法。
老爷子取出已经提前浸泡并拌入红糖、猪油蒸熟的糯米饭,将之铺在肉片上压实,淋上少许红糖水。
谢清欢看看师父那边的咸烧白,又看看太师祖这边的甜烧白,忍不住咽口唾沫。
吴建军早已闻香而至,咂着嘴喊道:“蒸两份撒!尝尝味道!”
干活不一定有他,但干饭一定少不了他。
那便各蒸一份尝尝。
上蒸笼,抱进灶房里用柴火灶开蒸!
回厨房里见老爷子还在干活,吴铭失笑道:“你快去歇会儿!”
“不累!这才哪儿到哪儿!下一个做啥子?”
吴振华攒劲得很。
吴铭看一眼时间,摇摇头说:“下午再做,该备中午的菜料了。”
“要得!”
“……不劳你出手,我和小谢足矣,你快去歇着,妈——”
吴铭知道自己说不动他,索性发动老妈召唤术。
陈萍闪现至门口,不等她开口,吴振华抢先道:“你莫开腔!我自己出来。”
洗干净手,老老实实回店堂里休息。
说是休息,其实仍在干活,只是从体力活变成了择菜剥蒜等相对轻松的活,老爷子属于一闲下来就浑身难受的那类人,这类人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吴铭将剩下的烧白封上保鲜膜,放进冰柜中。
蒸了大概半个小时,香气便出来了。
待午时的钟声敲响,越发浓郁的香气也已溢出窗户,随钟声一起飘入街巷,钻入街坊邻居、来往行人和候在门外的食客的鼻子里。
喉头不自觉滚动,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吴记川饭。
“好香哟!”
王大娘素来嫌吴记的饭菜价贵,虽近在对面,却鲜少登门,顶多早上买两个炊饼,打碗粥喝。
今日实在忍不住,待李二郎一开门,便凑上前询问:“你家掌柜今日又做了甚菜?恁香!”
不止她,周遭的邻居尤其是小孩都围了上来,呲溜呲溜地咽口水。
李二郎见怪不怪,但凡在灶房里烧菜,这些小孩总会在灶房外久久徘徊,甚至将自家的饭菜端过来,就着香气食用,看着又好笑又心酸。
他如实作答:“只是试菜,今日不卖。”
即便想卖也不成,还没蒸熟。
此言一出,霎时激起一片失望的叹气声。
街坊邻居和众小孩立刻散了,食客仍然进店用饭,没有新菜不妨碍他们享用别的美食。
直到午市高峰过去,晏几道、沈廉叔和陈君龙三人才姗姗而来。
本以为来晚了,不料来得正是时候。
那两份烧白前一刻才刚出笼。
因为要营业,确实也只能利用上午和下午的时间备菜。
买菜就交给老爸老妈,大部分菜都由固定的摊主供货,需要额外买的并不多。
事不宜迟,吴铭和吴振华这便开工。
见师父和太师祖取出一应食材和器具,谢清欢嗖一下便凑了上来:“今日做什么菜?”
“今日要做的菜可就多了,先做烧白。”吴铭将肉行刚送来的五花肉搬上灶台,“来,把五花肉切成这个大小,再切点姜片和葱段……”
烧白有甜咸之分,咸烧白和梅菜扣肉的做法相似,但用料和味型有所不同。
吴振华冲洗芽菜去掉一部分盐分,嘴里念叨着:“现在的咸烧白基本都用芽菜来做了,我们那会儿都是用冬菜来做,味道比芽菜更好!”
这话不假,以冬菜为配料是咸烧白最传统的做法,时代变了,如今已是芽菜的天下。
变的也不止咸烧白,还有甜烧白。
老爷子做坝坝宴的年代,甜烧白和夹沙肉并非同一道菜,前者不夹馅,只把一片片肉摆起,用酒米饭打底,蒸熟了翻进盘子里,撒点白糖就吃。
现在提起甜烧白,都是按夹沙肉的方法来做了。
吴振华忆及当年,感慨万千。
猛火灶,启动!
待锅烧热,吴铭将经过改刀的五花肉逐一放入锅中炙皮,直到肉皮焦黄出色。
一旁的谢清欢看得暗暗心惊,她隔着两步远都觉得热气扑面,手伸进锅里不知得有多烫。
吴铭早就习以为常,板起脸道:“愣着作甚!赶紧把这些肉皮上的脏东西拿到水槽里冲洗刮掉。”
“是!”
一共十桌客人,因此每样菜都至少要备十份,通常留个两三份的余量,足矣。
但吴铭今天准备了二十份的量,既然要做,就多做点,反正不愁卖不出去。
将炙完皮的肉冷水下锅,肉皮朝上,加姜片、葱段、料酒、花椒煮至断生,捞出后擦干表面水分。
与此同时,吴振华另起一锅冷水,将未经炙皮的五花肉下锅,进行同样的操作,这些肉是用来做甜烧白的。
吴铭着手炒糖色,谢清欢按师父的指示用肉叉在肉皮上扎孔,随后将糖色刷至肉皮上,边刷边晾,反复刷个三五次。
芽菜老爷子已经处理妥当,吴铭直接下锅小火炒干,再加入葱油、姜米、蒜米和葱段炒香,正常还需加入泡辣椒提味,吴铭略去了这一步。
起油锅!
油温烧至六成热。
“离远点!”
吴铭将灶前的徒弟拉开,叉起五花肉下锅油炸。
“嗤啦!”
平静的金色油面瞬间翻滚起巨量密集的鱼眼泡,带着“哔哔啵啵”的急响,滚烫的热油剧烈地爆开,细密的油星飞溅而出。
浓烈的脂香伴随着热气蒸腾而起,霎时弥漫整个后厨。
宽厚的猪皮紧缩,泛起细密的蜂窝纹理,边缘焦卷,颜色也由白转成诱人的焦黄。
所谓烧白,指的便是将白肉炸至焦黄的这一步。
吴铭炸肉时,吴振华已经开始切连刀片了,即第一刀切至皮但不切断,第二刀切断,待会儿把豆沙馅夹进肉里,就成了夹沙肉。
炸完肉,吴铭另取一盆,添入适量的老抽、蚝油、生抽、香油、白胡椒粉、糖色、生粉和白糖调一盆酱汁。
将晾凉的肉块切片,每片五毫米左右厚,倒入盆中搅拌,裹上酱汁。
最后定碗,将肉片皮朝下竖排整齐码放在蒸碗里,两边再各嵌一片,每份共十二片肉,顶部盖一层芽菜压实。
另一边,吴振华和谢清欢也已往每片肉中夹入豆沙馅,肉皮朝下码入蒸碗,仍是同样的摆法。
老爷子取出已经提前浸泡并拌入红糖、猪油蒸熟的糯米饭,将之铺在肉片上压实,淋上少许红糖水。
谢清欢看看师父那边的咸烧白,又看看太师祖这边的甜烧白,忍不住咽口唾沫。
吴建军早已闻香而至,咂着嘴喊道:“蒸两份撒!尝尝味道!”
干活不一定有他,但干饭一定少不了他。
那便各蒸一份尝尝。
上蒸笼,抱进灶房里用柴火灶开蒸!
回厨房里见老爷子还在干活,吴铭失笑道:“你快去歇会儿!”
“不累!这才哪儿到哪儿!下一个做啥子?”
吴振华攒劲得很。
吴铭看一眼时间,摇摇头说:“下午再做,该备中午的菜料了。”
“要得!”
“……不劳你出手,我和小谢足矣,你快去歇着,妈——”
吴铭知道自己说不动他,索性发动老妈召唤术。
陈萍闪现至门口,不等她开口,吴振华抢先道:“你莫开腔!我自己出来。”
洗干净手,老老实实回店堂里休息。
说是休息,其实仍在干活,只是从体力活变成了择菜剥蒜等相对轻松的活,老爷子属于一闲下来就浑身难受的那类人,这类人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吴铭将剩下的烧白封上保鲜膜,放进冰柜中。
蒸了大概半个小时,香气便出来了。
待午时的钟声敲响,越发浓郁的香气也已溢出窗户,随钟声一起飘入街巷,钻入街坊邻居、来往行人和候在门外的食客的鼻子里。
喉头不自觉滚动,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吴记川饭。
“好香哟!”
王大娘素来嫌吴记的饭菜价贵,虽近在对面,却鲜少登门,顶多早上买两个炊饼,打碗粥喝。
今日实在忍不住,待李二郎一开门,便凑上前询问:“你家掌柜今日又做了甚菜?恁香!”
不止她,周遭的邻居尤其是小孩都围了上来,呲溜呲溜地咽口水。
李二郎见怪不怪,但凡在灶房里烧菜,这些小孩总会在灶房外久久徘徊,甚至将自家的饭菜端过来,就着香气食用,看着又好笑又心酸。
他如实作答:“只是试菜,今日不卖。”
即便想卖也不成,还没蒸熟。
此言一出,霎时激起一片失望的叹气声。
街坊邻居和众小孩立刻散了,食客仍然进店用饭,没有新菜不妨碍他们享用别的美食。
直到午市高峰过去,晏几道、沈廉叔和陈君龙三人才姗姗而来。
本以为来晚了,不料来得正是时候。
那两份烧白前一刻才刚出笼。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饭馆通北宋,我的饭馆通北宋最新章节,我的饭馆通北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饭馆通北宋,我的饭馆通北宋最新章节,我的饭馆通北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