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详情,界面随之跳转。
吴铭快速浏览一遍,出乎他的意料,两界门并未对外部改造的形制做出任何规定,唯一的要求是工期不少于十日。
说白了就是障眼法,毕竟,一夜之间改头换面过于惊世骇俗,请些工匠来既为翻新外部,也可掩人耳目,以完成内部的升级。
扩建这事,吴铭打从一开始相中的便是乔家。
因为张家紧邻的是吴记卧房一侧,而乔家紧邻的是灶房一侧,几乎是墙挨墙,只须将两家的室内空间连通,上菜的动线便出来了,工程量要小得多。
痛失张家这块地还没有那么紧要,可乔家这块地绝不能再拱手让人,否则,吴记川饭就会落入既无法扩张,也挪不了窝的尴尬境地,还谈什么做大做强?
伸手轻戳两下,退回至主界面。
吴铭嘱咐徒弟一句:“我去隔壁走一趟,你继续雕你的萝卜,或者回屋里歇息也行。”
谢清欢点头应好,目送师父离去。
乔家本是五口之家:乔父乔母,长子大宝、次子二宝、幼女莲儿。
无奈乔二宝自出生便带病根,沉疴缠身十数载。为延医问药,乔父乔母耗尽微薄家底,连备给大宝娶亲的聘礼钱也填入这无底洞窟,贫寒之家几至断炊。
今春二月,冰雪初融,二宝趁家人不察,拖着枯柴似的身子偷偷溜出家门。
乔母最先发现,立如五雷轰顶,跌跌撞撞冲出家门找寻,逢人便比划:“可见着我儿?大约这般高……”
“前不久,似乎见着往蔡河那头去了……”
乔母急急奔至蔡河堤岸,果见一具枯瘦的身影立于河畔,不是二宝又是谁?!
她大喊:“儿啊!你要作甚!!”
二宝闻声回头,苍白的脸上满是决绝之色:“孩儿活得好苦,娘也活得好苦,孩儿不想再受苦了,也不想再教娘受苦。”
说罢便纵身跃进了蔡河里。
下葬那日,乔家四人死死扒着棺木,撕心裂肺地嚎啕。对至亲的思念和哀悼,以及这十数年来的疲惫和辛酸,尽皆付诸哭声,随二宝长眠于地下。
斯人已去,生活仍要继续。
乔家世代为镊工,乔父平时在家门口支摊儿,替周遭的街坊理发修面,乔大宝则挑着工具走街串巷,替人上门服务,除此之外,也顺带卖些杂货,诸如乔母编织的头髲(假发)、草鞋等。
乔莲儿在富人家里当女使,包吃包住,无甚花销,挣得的钱大半都贴补家里。
一家四口齐心协力,省吃俭用,不到半年便还清了欠债。
许是时来运转,前两日,突然有牙人找上门来,说是状元楼的刘掌柜愿以五百贯的高价买下乔家的老房子。
五百贯!都够在城郊建一座小院了!
乔母立时动了心,乔父却心存疑虑:“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怕不是有诈……何况,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房子,哪能说卖就卖?”
乔大宝也不同意卖房:“这周遭的街坊邻居是我和爹爹的熟客,一旦搬走,生意怕是不好做。”
京中的镊工各有各的经营地盘,互不抢客,这是行内不成文的规矩。
“只要有手艺在,生意怎会不好做?”乔母不以为然,“到时同行老说一声,重新划分地盘便是!”
略一停顿,紧跟着驳斥乔父:“祖上把这房子传下来,是因为买不起更好的房子,不然早换了!我已向张贵家打问过,那位刘掌柜付钱端的利落,绝非使诈!”
见父子俩有所动摇,乔母继续晓之以理:
“大宝也该娶亲了,媳妇我早已相中,就李炭翁那孙女,年方十八,手脚勤快,模样也端正。咱把这老房子一卖,不仅能换个新居,聘礼也有了,有甚可犹豫的?”
“嗯……”
提到娶亲,乔父再无异议。
大宝二十有五,早该娶亲了,可眼下这条件,家里既小且破,又拿不出聘礼,哪家愿把闺女嫁过来?
倘若这房子真能卖出五百贯,确是个一举两得的法子,说不定还能替莲儿攒下些嫁妆。
乔大宝却豁然起身,激烈反对:“不好!我乔家世代居住于此,怎能为给我娶亲而卖掉?我宁愿终生不娶,也绝不当这不肖子孙!”
“这叫什么话……”
乔父乔母看着突然“炸毛”的儿子,均是一脸错愕。
不过是卖个房子,怎就成不肖子孙了?
乔大宝不愿这件事上纠缠,只抛下一句:“我看那刘掌柜不像好人,他以大价钱买咱房子多半没安好心,钱咱可以慢慢挣,坏事绝不能做!”
说罢便挑起担子,径往门外走去,风风火火的,险些和登门拜访的吴铭撞个满怀。
“吴掌柜?”
他赶紧刹住脚,略显诧异地看向隔壁川饭店的吴大郎。
吴、乔两家虽是邻居,此前却鲜有往来。
准确地说,是同吴大郎鲜有往来,吴父在世时,两家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吴大郎早年间长期在外做工,直到数月前吴父逝世,这才回来开起了川饭店。
说实话,乔大宝起初并不看好,但到底是多年的邻居,开店那天他仍然捧了个场,买了碗粥吃。
一尝之下,立时改观。
谁能想到,从未拜过师的吴大郎竟有这等好手艺!
怎奈吴记的吃食并不便宜,太贵的乔大宝舍不得买,只在晨间买两个炊饼,偶尔打包些卤味,一来二去的,便也同吴大郎渐渐熟识起来。
“大宝,这是要出门做生意?”吴铭笑着寒暄,“乔叔乔婶可在家里?”
“在的。”
吴铭微微颔首,踏进乔家,问候道:“乔叔!乔婶!”
乔大宝疑惑地回头张望两眼,没再耽搁,挑着担子走了。
乔父乔母同样大感意外,这吴大郎虽是他二人看着长大的,可毕竟长期不曾往来,又隔了一辈,吴父一走,两家的关系便日益疏远了。
尤其在吴记川饭的生意火红之后,平日里难得聊上两句,登门拜访更是破天荒头一回。
闲聊一阵,吴铭切入正题:“听闻状元楼的刘掌柜有意买下这座房子,不知乔叔乔婶作何打算?”
乔父乔母相顾恍然,原是为此而来。
吴铭并不遮掩自己的意图,坦诚道:“不瞒二位,刘掌柜现已买下张家的房子,若再买下此间,我那家小店便左右扩张不得,再难做大。”
“因此,这房子我必须买下,若乔叔乔婶有意卖房,还望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优先考虑我,不知刘掌柜开价多少,我可以出同样的价钱。”
钱不够可以想办法筹措,先把事情敲定再说。
“这……”
乔父乔母始料未及,两人嫌弃了大半辈子的“老破小”,竟突然成了香饽饽,刘掌柜和吴大郎抢着要买?
乔母当即表态:“你是我俩看着长大的,同样的价钱,自然卖给你。只是刘掌柜开的价委实不低,他愿出五百贯……”
说到这便停下来,二老仔细观察吴大郎的神情。
吴家的底子他二人再清楚不过了,五百贯可不是一笔小钱,吴记川饭再是生意火红,开张也不过两月有余,真能拿出这许多钱来么?
但见吴大郎面不改色,气定神闲,瞧不出丝毫怯意,反倒给人以志在必得之感。
吴铭正色道:“那便五百贯!明日便让刘牙郎拟契,如何?”
此事宜早不宜迟,迟了只恐刘保衡抬价。
至于钱从哪儿来,大不了借贷,东京城里多的是质库解库,别的不说,单凭吴记川饭门前挂着的这块匾额,借个三五百贯不成问题。
“不急不急!”乔父连连摆手,“卖或不卖,还没个定数哩!”
“怎又没定数了?”乔母扭头瞪他一眼,“适才不都说好了么?这价钱你还犹豫个甚!”
“我没异议,可儿子那态度……”
吴铭想起进门前听见屋里传来争执,看样子便是在商量这事,于是问:“大宝可是有什么疑虑?”
乔母笑道:“他无甚疑虑,只是怀疑刘掌柜不安好心,嘿,还真教他说中了!既是卖给大郎,那便不成问题。大郎只管教刘牙郎拟契便是。”
“好,我这便去寻刘牙郎。”
吴铭对自己穿来之前的事一无所知,幸而两家的关系还算不错,事情比他预想得更加顺利。
接下来便该筹钱了。
辞过乔父乔母,吴铭沿麦秸巷往西来到刘牙郎的家门前,抬手轻扣门扉。
“哪位?”
刘牙郎“吱呀”一声拉开门,见着来人,双眼霎时放光:“莫非吴掌柜已经谈妥?”
按本朝法律,房契地契不得私自交易,须由官牙作保,相关凭证须送往官府审核登记,朝廷则趁机抽取牙契税。
当然,牙人亦能从中狠赚一笔,这可比介绍铛头挣钱多了!
吴铭简略说明来意,随后问:“我眼下还差了些钱,欲往质库借取,不知哪家的利息较低?”
“质库的利息岂有低的!”
刘牙郎眼珠子一转,忽问:“不知吴掌柜还差多少钱?”
“四百贯。”
“这……”
你管差四百贯叫“差些钱”?!
刘牙郎当了数年牙人,倒是攒下不少钱,本打算以较低的利息借给吴掌柜,以解燃眉之急,可他这缺漏也太大了!
说来也是奇怪,吴记川饭一律以琉璃杯待客,琉璃杯的数量刘牙郎虽未逐一计数,想来不会少于三十只,按理不该是差钱的主才对……
“我家里尚有些余钱,虽不足四百贯,一二百贯还是有的,吴掌柜若是……”
“刘牙郎的好意吴某心领。”吴铭截断话头,“借钱还是一次借齐更为妥当。”
“也是……东京城里开质库的商户,刘某也识得几个,待会儿替吴掌柜打问一番,尽量谈个低利息,晚些再来告知吴掌柜,如何?”
吴铭怀疑这小子又要趁机捞中介费,转念一想,差他办事,理应付点酬劳,且眼下急需用钱,确实需要他帮忙,便点头应下。
刘牙郎倒是利落,立刻关上房门,径往质库打问不提。
吴铭回到吴记川饭,本打算回家看书休息,现在却没了心情。
谢清欢仍在雕花,之前听罢刘牙郎的讲述,她便已心下了然,此时见师父神色不豫,立刻停下手上动作,提议道:“师父若是急需用钱,弟子可再修书一封寄回家中……”
“不必。”吴铭断然拒绝,“你安心雕你的萝卜,为师自有应对之策。”
且不说小谢能否从家里要来钱款,即便可以,吴铭也绝不会让她去冒这个险。
“你不睡个午觉?”
“师父和二郎拜访喻作头时,弟子已经睡过了。”
“那待会儿刘牙郎来了,你喊我一声。”
“好。”
吴铭回川味饭馆搭起简易的“床”,事已至此,先睡觉罢。
却不料,乔父竟比刘牙郎先到一步。
“师父!”
“来了!”
吴铭睡得很浅,听见喊登时弹射而起,快步走至吴记川饭,乔父正在店堂里等候。
一见着吴大郎,乔父立时叹气不迭:“唉!卖房的事还是先缓缓罢!”
“???”
吴铭不明所以,只道是嫌五百贯少了,想要反悔,问道:“可是状元楼的刘掌柜又说了什么?”
乔父摇摇头:“和旁人无关,是大宝,他不知那根筋搭错了,咬死了不愿卖房,还说谁卖房谁便是不肖子孙!他竟敢当着我和他娘的面说这话,你说可笑不可笑?”
不仅可笑,还很可气,乔母当下便怒火上涌,大声斥责开来。
母子俩都是拗性子,一个偏要卖房,一个偏不让卖,两人大吵一架,最后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乔大宝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唯有乔父居中打圆场,决定先缓一缓,钱哪有家人重要?断不能因这事闹得不愉快。
“大宝可知晓买家是我?”
“自然告诉他了,没甚差别,依我看,怀疑刘掌柜不安好心只是借口,他就是打定了主意不愿卖房。”
“这是为何?”
“天晓得!”
话音未落,乔母忽然出现在门口,断然道:“父母尚在,这事还轮不到他做主!大郎,咱不理他,这事就这么定了!”
“诶,话不能这么说……”
乔父赶紧将妻子拉走私聊。
吴铭快速浏览一遍,出乎他的意料,两界门并未对外部改造的形制做出任何规定,唯一的要求是工期不少于十日。
说白了就是障眼法,毕竟,一夜之间改头换面过于惊世骇俗,请些工匠来既为翻新外部,也可掩人耳目,以完成内部的升级。
扩建这事,吴铭打从一开始相中的便是乔家。
因为张家紧邻的是吴记卧房一侧,而乔家紧邻的是灶房一侧,几乎是墙挨墙,只须将两家的室内空间连通,上菜的动线便出来了,工程量要小得多。
痛失张家这块地还没有那么紧要,可乔家这块地绝不能再拱手让人,否则,吴记川饭就会落入既无法扩张,也挪不了窝的尴尬境地,还谈什么做大做强?
伸手轻戳两下,退回至主界面。
吴铭嘱咐徒弟一句:“我去隔壁走一趟,你继续雕你的萝卜,或者回屋里歇息也行。”
谢清欢点头应好,目送师父离去。
乔家本是五口之家:乔父乔母,长子大宝、次子二宝、幼女莲儿。
无奈乔二宝自出生便带病根,沉疴缠身十数载。为延医问药,乔父乔母耗尽微薄家底,连备给大宝娶亲的聘礼钱也填入这无底洞窟,贫寒之家几至断炊。
今春二月,冰雪初融,二宝趁家人不察,拖着枯柴似的身子偷偷溜出家门。
乔母最先发现,立如五雷轰顶,跌跌撞撞冲出家门找寻,逢人便比划:“可见着我儿?大约这般高……”
“前不久,似乎见着往蔡河那头去了……”
乔母急急奔至蔡河堤岸,果见一具枯瘦的身影立于河畔,不是二宝又是谁?!
她大喊:“儿啊!你要作甚!!”
二宝闻声回头,苍白的脸上满是决绝之色:“孩儿活得好苦,娘也活得好苦,孩儿不想再受苦了,也不想再教娘受苦。”
说罢便纵身跃进了蔡河里。
下葬那日,乔家四人死死扒着棺木,撕心裂肺地嚎啕。对至亲的思念和哀悼,以及这十数年来的疲惫和辛酸,尽皆付诸哭声,随二宝长眠于地下。
斯人已去,生活仍要继续。
乔家世代为镊工,乔父平时在家门口支摊儿,替周遭的街坊理发修面,乔大宝则挑着工具走街串巷,替人上门服务,除此之外,也顺带卖些杂货,诸如乔母编织的头髲(假发)、草鞋等。
乔莲儿在富人家里当女使,包吃包住,无甚花销,挣得的钱大半都贴补家里。
一家四口齐心协力,省吃俭用,不到半年便还清了欠债。
许是时来运转,前两日,突然有牙人找上门来,说是状元楼的刘掌柜愿以五百贯的高价买下乔家的老房子。
五百贯!都够在城郊建一座小院了!
乔母立时动了心,乔父却心存疑虑:“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怕不是有诈……何况,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房子,哪能说卖就卖?”
乔大宝也不同意卖房:“这周遭的街坊邻居是我和爹爹的熟客,一旦搬走,生意怕是不好做。”
京中的镊工各有各的经营地盘,互不抢客,这是行内不成文的规矩。
“只要有手艺在,生意怎会不好做?”乔母不以为然,“到时同行老说一声,重新划分地盘便是!”
略一停顿,紧跟着驳斥乔父:“祖上把这房子传下来,是因为买不起更好的房子,不然早换了!我已向张贵家打问过,那位刘掌柜付钱端的利落,绝非使诈!”
见父子俩有所动摇,乔母继续晓之以理:
“大宝也该娶亲了,媳妇我早已相中,就李炭翁那孙女,年方十八,手脚勤快,模样也端正。咱把这老房子一卖,不仅能换个新居,聘礼也有了,有甚可犹豫的?”
“嗯……”
提到娶亲,乔父再无异议。
大宝二十有五,早该娶亲了,可眼下这条件,家里既小且破,又拿不出聘礼,哪家愿把闺女嫁过来?
倘若这房子真能卖出五百贯,确是个一举两得的法子,说不定还能替莲儿攒下些嫁妆。
乔大宝却豁然起身,激烈反对:“不好!我乔家世代居住于此,怎能为给我娶亲而卖掉?我宁愿终生不娶,也绝不当这不肖子孙!”
“这叫什么话……”
乔父乔母看着突然“炸毛”的儿子,均是一脸错愕。
不过是卖个房子,怎就成不肖子孙了?
乔大宝不愿这件事上纠缠,只抛下一句:“我看那刘掌柜不像好人,他以大价钱买咱房子多半没安好心,钱咱可以慢慢挣,坏事绝不能做!”
说罢便挑起担子,径往门外走去,风风火火的,险些和登门拜访的吴铭撞个满怀。
“吴掌柜?”
他赶紧刹住脚,略显诧异地看向隔壁川饭店的吴大郎。
吴、乔两家虽是邻居,此前却鲜有往来。
准确地说,是同吴大郎鲜有往来,吴父在世时,两家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吴大郎早年间长期在外做工,直到数月前吴父逝世,这才回来开起了川饭店。
说实话,乔大宝起初并不看好,但到底是多年的邻居,开店那天他仍然捧了个场,买了碗粥吃。
一尝之下,立时改观。
谁能想到,从未拜过师的吴大郎竟有这等好手艺!
怎奈吴记的吃食并不便宜,太贵的乔大宝舍不得买,只在晨间买两个炊饼,偶尔打包些卤味,一来二去的,便也同吴大郎渐渐熟识起来。
“大宝,这是要出门做生意?”吴铭笑着寒暄,“乔叔乔婶可在家里?”
“在的。”
吴铭微微颔首,踏进乔家,问候道:“乔叔!乔婶!”
乔大宝疑惑地回头张望两眼,没再耽搁,挑着担子走了。
乔父乔母同样大感意外,这吴大郎虽是他二人看着长大的,可毕竟长期不曾往来,又隔了一辈,吴父一走,两家的关系便日益疏远了。
尤其在吴记川饭的生意火红之后,平日里难得聊上两句,登门拜访更是破天荒头一回。
闲聊一阵,吴铭切入正题:“听闻状元楼的刘掌柜有意买下这座房子,不知乔叔乔婶作何打算?”
乔父乔母相顾恍然,原是为此而来。
吴铭并不遮掩自己的意图,坦诚道:“不瞒二位,刘掌柜现已买下张家的房子,若再买下此间,我那家小店便左右扩张不得,再难做大。”
“因此,这房子我必须买下,若乔叔乔婶有意卖房,还望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优先考虑我,不知刘掌柜开价多少,我可以出同样的价钱。”
钱不够可以想办法筹措,先把事情敲定再说。
“这……”
乔父乔母始料未及,两人嫌弃了大半辈子的“老破小”,竟突然成了香饽饽,刘掌柜和吴大郎抢着要买?
乔母当即表态:“你是我俩看着长大的,同样的价钱,自然卖给你。只是刘掌柜开的价委实不低,他愿出五百贯……”
说到这便停下来,二老仔细观察吴大郎的神情。
吴家的底子他二人再清楚不过了,五百贯可不是一笔小钱,吴记川饭再是生意火红,开张也不过两月有余,真能拿出这许多钱来么?
但见吴大郎面不改色,气定神闲,瞧不出丝毫怯意,反倒给人以志在必得之感。
吴铭正色道:“那便五百贯!明日便让刘牙郎拟契,如何?”
此事宜早不宜迟,迟了只恐刘保衡抬价。
至于钱从哪儿来,大不了借贷,东京城里多的是质库解库,别的不说,单凭吴记川饭门前挂着的这块匾额,借个三五百贯不成问题。
“不急不急!”乔父连连摆手,“卖或不卖,还没个定数哩!”
“怎又没定数了?”乔母扭头瞪他一眼,“适才不都说好了么?这价钱你还犹豫个甚!”
“我没异议,可儿子那态度……”
吴铭想起进门前听见屋里传来争执,看样子便是在商量这事,于是问:“大宝可是有什么疑虑?”
乔母笑道:“他无甚疑虑,只是怀疑刘掌柜不安好心,嘿,还真教他说中了!既是卖给大郎,那便不成问题。大郎只管教刘牙郎拟契便是。”
“好,我这便去寻刘牙郎。”
吴铭对自己穿来之前的事一无所知,幸而两家的关系还算不错,事情比他预想得更加顺利。
接下来便该筹钱了。
辞过乔父乔母,吴铭沿麦秸巷往西来到刘牙郎的家门前,抬手轻扣门扉。
“哪位?”
刘牙郎“吱呀”一声拉开门,见着来人,双眼霎时放光:“莫非吴掌柜已经谈妥?”
按本朝法律,房契地契不得私自交易,须由官牙作保,相关凭证须送往官府审核登记,朝廷则趁机抽取牙契税。
当然,牙人亦能从中狠赚一笔,这可比介绍铛头挣钱多了!
吴铭简略说明来意,随后问:“我眼下还差了些钱,欲往质库借取,不知哪家的利息较低?”
“质库的利息岂有低的!”
刘牙郎眼珠子一转,忽问:“不知吴掌柜还差多少钱?”
“四百贯。”
“这……”
你管差四百贯叫“差些钱”?!
刘牙郎当了数年牙人,倒是攒下不少钱,本打算以较低的利息借给吴掌柜,以解燃眉之急,可他这缺漏也太大了!
说来也是奇怪,吴记川饭一律以琉璃杯待客,琉璃杯的数量刘牙郎虽未逐一计数,想来不会少于三十只,按理不该是差钱的主才对……
“我家里尚有些余钱,虽不足四百贯,一二百贯还是有的,吴掌柜若是……”
“刘牙郎的好意吴某心领。”吴铭截断话头,“借钱还是一次借齐更为妥当。”
“也是……东京城里开质库的商户,刘某也识得几个,待会儿替吴掌柜打问一番,尽量谈个低利息,晚些再来告知吴掌柜,如何?”
吴铭怀疑这小子又要趁机捞中介费,转念一想,差他办事,理应付点酬劳,且眼下急需用钱,确实需要他帮忙,便点头应下。
刘牙郎倒是利落,立刻关上房门,径往质库打问不提。
吴铭回到吴记川饭,本打算回家看书休息,现在却没了心情。
谢清欢仍在雕花,之前听罢刘牙郎的讲述,她便已心下了然,此时见师父神色不豫,立刻停下手上动作,提议道:“师父若是急需用钱,弟子可再修书一封寄回家中……”
“不必。”吴铭断然拒绝,“你安心雕你的萝卜,为师自有应对之策。”
且不说小谢能否从家里要来钱款,即便可以,吴铭也绝不会让她去冒这个险。
“你不睡个午觉?”
“师父和二郎拜访喻作头时,弟子已经睡过了。”
“那待会儿刘牙郎来了,你喊我一声。”
“好。”
吴铭回川味饭馆搭起简易的“床”,事已至此,先睡觉罢。
却不料,乔父竟比刘牙郎先到一步。
“师父!”
“来了!”
吴铭睡得很浅,听见喊登时弹射而起,快步走至吴记川饭,乔父正在店堂里等候。
一见着吴大郎,乔父立时叹气不迭:“唉!卖房的事还是先缓缓罢!”
“???”
吴铭不明所以,只道是嫌五百贯少了,想要反悔,问道:“可是状元楼的刘掌柜又说了什么?”
乔父摇摇头:“和旁人无关,是大宝,他不知那根筋搭错了,咬死了不愿卖房,还说谁卖房谁便是不肖子孙!他竟敢当着我和他娘的面说这话,你说可笑不可笑?”
不仅可笑,还很可气,乔母当下便怒火上涌,大声斥责开来。
母子俩都是拗性子,一个偏要卖房,一个偏不让卖,两人大吵一架,最后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乔大宝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唯有乔父居中打圆场,决定先缓一缓,钱哪有家人重要?断不能因这事闹得不愉快。
“大宝可知晓买家是我?”
“自然告诉他了,没甚差别,依我看,怀疑刘掌柜不安好心只是借口,他就是打定了主意不愿卖房。”
“这是为何?”
“天晓得!”
话音未落,乔母忽然出现在门口,断然道:“父母尚在,这事还轮不到他做主!大郎,咱不理他,这事就这么定了!”
“诶,话不能这么说……”
乔父赶紧将妻子拉走私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饭馆通北宋,我的饭馆通北宋最新章节,我的饭馆通北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饭馆通北宋,我的饭馆通北宋最新章节,我的饭馆通北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