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这天的风是带着粟米香来的。长乐宫院角的桂花树开得正盛,细碎的金花瓣落在青石板上,踩上去软乎乎的,还沾着清甜的香。凤染霜晨起推开窗时,就见风澈蹲在石磨旁,手里捧着把金黄的粟米,正对着阳光看——粟粒饱满得像小珠子,泛着温润的光,是昨天张老伯送来的“秋沉粟”,说这品种的粟米熬粥最糯,做糕最香。
“娘!你看这粟米!张爷爷说今天粟田就能开镰了,我们去帮忙收粟好不好?”风澈举着粟米跑过来,小脸上沾了点桂花瓣,像落了片小金箔。源溪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编好的小竹筐:“染霜姨,这竹筐可以装粟穗,不会把粟粒碰掉。”火小炎从厨房探出头,手里端着个陶碗,里面是刚煮好的粟米羹,热气裹着桂花香:“染霜姨,快尝尝!我加了共味维度的蜜渍桂花,甜糯得很,喝了有力气收粟!”
凤染霜接过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碗壁,暖意顺着指尖漫到心里。刚喝了两口,就见春桃挎着个竹篮匆匆进来,篮里放着几串红彤彤的山楂,还有两个黄澄澄的苹果:“娘娘,李婶派人来说,村里的粟田全熟了,就是今年果子结得太多,山楂、苹果堆在屋里快坏了,想问问您有没有法子保存。”
“果子要坏了?”风澈立刻放下手里的粟米,拉起源溪的手就往门外跑,“我们去帮李婶!上次做果干的法子,我还记得呢!”火小炎赶紧跟上,把陶碗递给春桃:“我能用火焰烘干果子,保证坏不了!”
慕容冷这时从紫宸殿过来,手里拿着卷“秋储策”,见他们要出门,便把策论卷起来塞进袖袋,顺手拿起墙上的草帽给凤染霜戴上:“户部刚拟了秋收后的储存章程,正好去村里看看实际情况,把好的法子推广到各地。”他又摸了摸风澈的头,“收粟时别跑太快,田里的土松,小心摔着。”
一行人踏着晨光往京郊走,越靠近村子,粟米香就越浓。金黄的粟田一眼望不到边,粟穗沉甸甸的,压得粟秆弯了腰,风一吹,粟粒互相碰撞,发出“沙沙”的响,像在唱丰收的歌。百姓们已经在田里忙活起来,有的弯腰割粟穗,有的把粟穗捆成束,有的用牛车把粟穗运到打粟场,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汗珠,却笑得比秋日的阳光还灿烂。
张老伯看见他们来,立刻放下镰刀迎上来,手里还拿着把磨得锃亮的小镰刀:“小殿下,这把镰刀给你,刃口磨得快,割粟穗不费劲。皇后娘娘,陛下,今年的粟米长得好,穗子沉,粒儿满,估计能比去年多收三成!”
风澈接过镰刀,学着张老伯的样子握住刀柄,对准粟穗根部轻轻一割,“唰”地一下就割下一束,粟粒却还是掉了几颗。他有些着急,张老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别急,割的时候离穗子近点,手腕用点劲,这样粟粒就不掉了。”风澈跟着学,又割了几束,果然熟练多了,小胳膊甩得有模有样,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也顾不上擦。
凤染霜走到田埂边,蹲下身摸了摸粟穗,指尖沾了点粟米的粉,放在鼻尖闻了闻,满是醇厚的香。她转头对慕容冷说:“今年的粟米确实好,就是打粟场的粮仓有点小,这么多粟米怕是装不下,而且秋雨快到了,要是淋雨受潮就可惜了。”
慕容冷展开“秋储策”,指着上面的图样:“户部计划在各村建‘干储仓’,用石灰铺底防潮,屋顶加一层防雨的芦苇席。就是建材要从镇上运,得几天时间。”
正说着,就见李婶挎着个竹篮跑过来,篮里的山楂已经有点发软,苹果的表皮也皱了些:“娘娘,您看这果子,再放两天就坏了。村里的孩子都爱吃,可也吃不完这么多,扔了太可惜了。”
源溪凑过去,拿起一颗山楂看了看:“李婶,我们可以把果子做成果干!上次露西娅奶奶教过我,把果子切片,晒几天就能存很久,还能泡水喝。”火小炎立刻点头:“我能用温和的火焰烘干,比晒太阳快,还不怕下雨!”
守苗老爷爷这时从共植维度来了,肩上扛着个布包,手里还提着个陶罐:“我听说村里丰收了,特意带了‘干储草’和‘蜜渍粉’来!”他打开布包,里面是银绿色的干草,“这干储草铺在粮仓底下,能吸潮气,粟米放半年都不会霉。这陶罐里的蜜渍粉,和果子拌在一起晒,果干更甜,还能防腐。”
百姓们围过来,看着干储草和蜜渍粉,眼里满是惊喜。张老伯拿起一把干储草,放在鼻尖闻了闻,有淡淡的清香:“这草真能防潮?去年我家的粟米就是受潮长了霉,心疼得很。”
守苗老爷爷笑着说:“你放心,这是共植维度的草,吸潮能力强得很。等会儿我教你们怎么铺,再把粟米和干储草隔层放,保准没事。”
花汐这时也来了,身后跟着几个花家的工匠,推着几辆马车,车上装着陶瓮和竹制晒架:“我听管事说村里的粟米没地方存,果子快坏了,就赶紧让工坊准备了这些。”她指着陶瓮,“这些陶瓮是双层的,中间夹了干土,能防潮,装粟米正好。这些晒架是可折叠的,能架在院里,晒果干方便,还不占地方。”
凤染霜走到陶瓮旁,打开盖子看了看,陶瓮内壁光滑,还带着淡淡的陶土香:“这陶瓮太实用了!有了它,百姓们就不用愁粟米没地方放了。”
花汐蹲下身,帮李婶把发软的山楂放进竹篮,指尖沾了果汁也不在意:“以前在宫里,总觉得百姓的收成和我没关系,现在才知道,看着他们把粟米存进仓,把果子做成干,比宫里的宴席还让人踏实。这些陶瓮和晒架要是不够,我再让工坊做。”
慕容冷看着花汐认真的样子,点了点头:“要是花家愿意把陶瓮的制作方法交给户部,我们可以在全国推广,让各地的百姓都能用上。”
花汐立刻让工匠拿出图纸,递到慕容冷手里:“陛下放心,图纸现在就给您。能让百姓的收成有保障,花家义不容辞。”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彻底忙开了。白天,田里的粟穗一束束被割下来,运到打粟场;打粟场的石碾转个不停,金黄的粟粒从石碾下滚出来,落在铺了干储草的布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院里的晒架上挂满了果子,红彤彤的山楂片、金黄的苹果片、紫莹莹的葡萄串,风里飘着甜甜的果香,混着蜜渍粉的甜,格外诱人。
风澈每天都泡在村里,早上跟着张老伯割粟穗,中午帮着运粟捆,下午则和小伙伴们一起晒果干。他学着守苗老爷爷的样子,把干储草铺在粮仓底部,再小心翼翼地把粟米倒进去,动作认真又仔细。源溪编了很多小竹篮,把不同的果干分开装,竹篮上还编着“秋”字,好看又好认;火小炎用掌心的淡橙色火焰,轻轻扫过晒架上的果干,果子里的水分慢慢蒸发,果干变得紧实,香气却更浓了;时汐和紫汐举着忆融屏,把打粟、晒果干的场景都拍下来,屏幕里满是金黄的粟米、彩色的果干、百姓的笑脸,她们说要把这些画面传到共忆维度,让大家看看大乾的丰收。
一天下午,天突然阴了下来,眼看就要下雨。晒架上还有不少没晒干的果干,大家都急了。火小炎立刻加大火焰的温度,却又怕烤焦果干,只能一点点调节。花汐见状,赶紧让工匠把马车的篷布拆下来,搭在晒架上挡雨,又让村里的妇女把没晒干的果干收进陶瓮,撒上点蜜渍粉。凤染霜则带着风澈和源溪,把仓里的粟米再铺一层干储草,确保不会受潮。
等雨停的时候,果干和粟米都好好的,大家才松了口气。李婶拿着块刚晒干的山楂干,递给风澈:“小殿下,快尝尝,甜得很!要不是你们帮忙,这些果子早就坏了。”风澈咬了一口,山楂干的酸甜混着蜜渍粉的甜,格外好吃,他立刻把剩下的分给小伙伴们,大家吃得眉开眼笑。
守苗老爷爷还教百姓们用粟米酿酒,把粟米蒸熟,拌上酒曲,装进陶罐里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他说等冬天的时候,这粟米酒就酿好了,喝着暖身子,还能招待客人。张老伯跟着学,把自家最好的粟米留了些,准备酿一坛,等过年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喝。
花汐也没闲着,她跟着工匠们改进陶瓮,在陶瓮盖子上加了个小透气孔,既能防潮,又能让粟米呼吸,不会闷坏。她还在村里办了个“秋储小课堂”,教妇女们怎么分辨粟米有没有受潮,怎么保存果干,村里的妇女们都爱来听,说跟着贵妃娘娘能学到真本事。
风澈的手上磨出了水泡,慕容冷想让他休息一天,他却摇着头说:“爹爹,百姓们都在忙,我也能帮忙!这点水泡不算什么,敷上愈伤草明天就好了。”凤染霜心疼他,每天晚上都用温水给她泡手,再敷上共植维度的愈伤草,水泡果然很快就消了。
粟米收完的那天,村里举办了“丰收宴”。打麦场的石桌上摆满了用粟米和果子做的吃食:张老伯做的粟米发糕,松软香甜,还撒了层桂花;李婶做的果脯拼盘,山楂干、苹果干、葡萄干摆得满满当当,好看又好吃;守苗老爷爷酿的粟米甜酒,度数不高,带着淡淡的粟香;花汐让厨房做的栗子炖鸡,里面加了粟米,鲜得很;凤染霜则教大家做了粟米羹,加了蜜渍桂花,甜糯可口。
大家围坐在石桌旁,举杯畅饮。风澈端着碗粟米甜酒,走到张老伯身边:“张爷爷,今年的粟米真好吃,明年我还要跟您一起种!”张老伯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啊!明年爷爷教你选种,保证种出更好的粟米!”
花汐端着酒杯,走到凤染霜身边,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轻声说:“皇后娘娘,以前我总觉得宫里的日子才是最好的,现在才知道,和百姓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才是最幸福的。以后,我想一直和大家一起,为大乾的百姓做事。”
凤染霜笑着点头,和花汐碰了碰酒杯:“我们一起。大乾的丰收,不是靠哪一个人,是靠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靠百姓的勤劳,靠大家的团结。”
慕容冷站起身,举起酒杯,对着众人说:“今年的秋收很顺利,多亏了大家的努力。户部会尽快把干储草、陶瓮和晒架推广到全国,让各地的百姓都能好好储存收成。等明年春天,我们再种更多的庄稼,让大乾的百姓年年都能丰收,年年都能吃饱穿暖!”
百姓们都欢呼起来,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金色的粟米堆在打粟场,彩色的果干挂在晒架上,远处的粮仓里装满了粮食,满是丰收的温暖。
风澈靠在凤染霜怀里,手里拿着块粟米发糕,慢慢嚼着。他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秋天的大乾,比春天的桃花还好看,比夏天的麦浪还让人踏实。他小声对凤染霜说:“娘,我喜欢秋天,喜欢和大家一起收粟米、晒果干、吃丰收宴。以后每年秋天,我们都来这里好不好?”
凤染霜轻轻点头,摸了摸风澈的头:“好,每年秋天我们都来。等你长大了,我们就把守护大乾的责任交给你,让你带着百姓,种出更多的庄稼,收获更多的粮食,让大乾的每一个秋天,都这么温暖,这么热闹。”
夜幕降临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百姓们提着装满粟米发糕和果干的竹篮,走在田埂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洒在金黄的粟米堆上,洒在挂满果干的晒架上,满是安宁和幸福。
凤染霜和慕容冷牵着风澈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风里带着粟米的香和果干的甜,远处传来村民的歌声,混着石碾转动的“吱呀”声,像一首温柔的秋夜曲。
“你看,”慕容冷指着远处的粮仓,“那里面装满了粟米,足够百姓们过冬了。等明年春天,我们再修更多的水渠,种更多的庄稼,大乾会越来越好。”
凤染霜点点头,眼里满是憧憬:“是啊,只要我们和百姓心在一起,守住这份丰收的喜悦,守住这份团结的温暖,大乾的每一个季节,都会像这个秋天一样,满是希望。”
风澈握紧爹娘的手,抬头看着满天的星星,心里悄悄许下愿望:等冬天来了,他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帮百姓做年糕、酿冬酿;等春天来了,他要和守苗老爷爷一起选种、播种;等夏天来了,他要帮着浇水、除草,让庄稼长得更好。
大乾的秋天,就这样在粟穗的金黄里、果干的香甜里、丰收宴的笑声里,慢慢铺展开来。而那些温暖的故事,那些守护的初心,那些百姓的笑脸,也会像这沉甸甸的粟穗一样,在大乾的土地上,沉淀出最踏实的幸福,一年比一年繁茂,一年比一年温暖。
几天后,户部的人来了,带着干储草和陶瓮的制作图纸,在村里办了“秋储技术课”,教百姓们怎么制作干储草,怎么烧制陶瓮。守苗老爷爷还留下了些干储草的种子,让百姓们明年自己种,不用再等共植维度送来。花汐则让花家的工坊赶制了一批晒架和陶瓮,送到了周边的村子,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凤染霜坐在田埂上,看着百姓们学习制作陶瓮的身影,手里拿着块果干,轻轻咬了一口。风里带着粟米的清香,远处的粮仓里,粟米静静地躺在铺了干储草的陶瓮里,像在孕育着冬天的温暖。她知道,大乾的故事,还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每一次丰收,每一张笑脸,每一份团结,都是最珍贵的篇章,会在岁月里,沉淀出最醇厚的甜。
“娘!你看这粟米!张爷爷说今天粟田就能开镰了,我们去帮忙收粟好不好?”风澈举着粟米跑过来,小脸上沾了点桂花瓣,像落了片小金箔。源溪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编好的小竹筐:“染霜姨,这竹筐可以装粟穗,不会把粟粒碰掉。”火小炎从厨房探出头,手里端着个陶碗,里面是刚煮好的粟米羹,热气裹着桂花香:“染霜姨,快尝尝!我加了共味维度的蜜渍桂花,甜糯得很,喝了有力气收粟!”
凤染霜接过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碗壁,暖意顺着指尖漫到心里。刚喝了两口,就见春桃挎着个竹篮匆匆进来,篮里放着几串红彤彤的山楂,还有两个黄澄澄的苹果:“娘娘,李婶派人来说,村里的粟田全熟了,就是今年果子结得太多,山楂、苹果堆在屋里快坏了,想问问您有没有法子保存。”
“果子要坏了?”风澈立刻放下手里的粟米,拉起源溪的手就往门外跑,“我们去帮李婶!上次做果干的法子,我还记得呢!”火小炎赶紧跟上,把陶碗递给春桃:“我能用火焰烘干果子,保证坏不了!”
慕容冷这时从紫宸殿过来,手里拿着卷“秋储策”,见他们要出门,便把策论卷起来塞进袖袋,顺手拿起墙上的草帽给凤染霜戴上:“户部刚拟了秋收后的储存章程,正好去村里看看实际情况,把好的法子推广到各地。”他又摸了摸风澈的头,“收粟时别跑太快,田里的土松,小心摔着。”
一行人踏着晨光往京郊走,越靠近村子,粟米香就越浓。金黄的粟田一眼望不到边,粟穗沉甸甸的,压得粟秆弯了腰,风一吹,粟粒互相碰撞,发出“沙沙”的响,像在唱丰收的歌。百姓们已经在田里忙活起来,有的弯腰割粟穗,有的把粟穗捆成束,有的用牛车把粟穗运到打粟场,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汗珠,却笑得比秋日的阳光还灿烂。
张老伯看见他们来,立刻放下镰刀迎上来,手里还拿着把磨得锃亮的小镰刀:“小殿下,这把镰刀给你,刃口磨得快,割粟穗不费劲。皇后娘娘,陛下,今年的粟米长得好,穗子沉,粒儿满,估计能比去年多收三成!”
风澈接过镰刀,学着张老伯的样子握住刀柄,对准粟穗根部轻轻一割,“唰”地一下就割下一束,粟粒却还是掉了几颗。他有些着急,张老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别急,割的时候离穗子近点,手腕用点劲,这样粟粒就不掉了。”风澈跟着学,又割了几束,果然熟练多了,小胳膊甩得有模有样,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也顾不上擦。
凤染霜走到田埂边,蹲下身摸了摸粟穗,指尖沾了点粟米的粉,放在鼻尖闻了闻,满是醇厚的香。她转头对慕容冷说:“今年的粟米确实好,就是打粟场的粮仓有点小,这么多粟米怕是装不下,而且秋雨快到了,要是淋雨受潮就可惜了。”
慕容冷展开“秋储策”,指着上面的图样:“户部计划在各村建‘干储仓’,用石灰铺底防潮,屋顶加一层防雨的芦苇席。就是建材要从镇上运,得几天时间。”
正说着,就见李婶挎着个竹篮跑过来,篮里的山楂已经有点发软,苹果的表皮也皱了些:“娘娘,您看这果子,再放两天就坏了。村里的孩子都爱吃,可也吃不完这么多,扔了太可惜了。”
源溪凑过去,拿起一颗山楂看了看:“李婶,我们可以把果子做成果干!上次露西娅奶奶教过我,把果子切片,晒几天就能存很久,还能泡水喝。”火小炎立刻点头:“我能用温和的火焰烘干,比晒太阳快,还不怕下雨!”
守苗老爷爷这时从共植维度来了,肩上扛着个布包,手里还提着个陶罐:“我听说村里丰收了,特意带了‘干储草’和‘蜜渍粉’来!”他打开布包,里面是银绿色的干草,“这干储草铺在粮仓底下,能吸潮气,粟米放半年都不会霉。这陶罐里的蜜渍粉,和果子拌在一起晒,果干更甜,还能防腐。”
百姓们围过来,看着干储草和蜜渍粉,眼里满是惊喜。张老伯拿起一把干储草,放在鼻尖闻了闻,有淡淡的清香:“这草真能防潮?去年我家的粟米就是受潮长了霉,心疼得很。”
守苗老爷爷笑着说:“你放心,这是共植维度的草,吸潮能力强得很。等会儿我教你们怎么铺,再把粟米和干储草隔层放,保准没事。”
花汐这时也来了,身后跟着几个花家的工匠,推着几辆马车,车上装着陶瓮和竹制晒架:“我听管事说村里的粟米没地方存,果子快坏了,就赶紧让工坊准备了这些。”她指着陶瓮,“这些陶瓮是双层的,中间夹了干土,能防潮,装粟米正好。这些晒架是可折叠的,能架在院里,晒果干方便,还不占地方。”
凤染霜走到陶瓮旁,打开盖子看了看,陶瓮内壁光滑,还带着淡淡的陶土香:“这陶瓮太实用了!有了它,百姓们就不用愁粟米没地方放了。”
花汐蹲下身,帮李婶把发软的山楂放进竹篮,指尖沾了果汁也不在意:“以前在宫里,总觉得百姓的收成和我没关系,现在才知道,看着他们把粟米存进仓,把果子做成干,比宫里的宴席还让人踏实。这些陶瓮和晒架要是不够,我再让工坊做。”
慕容冷看着花汐认真的样子,点了点头:“要是花家愿意把陶瓮的制作方法交给户部,我们可以在全国推广,让各地的百姓都能用上。”
花汐立刻让工匠拿出图纸,递到慕容冷手里:“陛下放心,图纸现在就给您。能让百姓的收成有保障,花家义不容辞。”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彻底忙开了。白天,田里的粟穗一束束被割下来,运到打粟场;打粟场的石碾转个不停,金黄的粟粒从石碾下滚出来,落在铺了干储草的布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院里的晒架上挂满了果子,红彤彤的山楂片、金黄的苹果片、紫莹莹的葡萄串,风里飘着甜甜的果香,混着蜜渍粉的甜,格外诱人。
风澈每天都泡在村里,早上跟着张老伯割粟穗,中午帮着运粟捆,下午则和小伙伴们一起晒果干。他学着守苗老爷爷的样子,把干储草铺在粮仓底部,再小心翼翼地把粟米倒进去,动作认真又仔细。源溪编了很多小竹篮,把不同的果干分开装,竹篮上还编着“秋”字,好看又好认;火小炎用掌心的淡橙色火焰,轻轻扫过晒架上的果干,果子里的水分慢慢蒸发,果干变得紧实,香气却更浓了;时汐和紫汐举着忆融屏,把打粟、晒果干的场景都拍下来,屏幕里满是金黄的粟米、彩色的果干、百姓的笑脸,她们说要把这些画面传到共忆维度,让大家看看大乾的丰收。
一天下午,天突然阴了下来,眼看就要下雨。晒架上还有不少没晒干的果干,大家都急了。火小炎立刻加大火焰的温度,却又怕烤焦果干,只能一点点调节。花汐见状,赶紧让工匠把马车的篷布拆下来,搭在晒架上挡雨,又让村里的妇女把没晒干的果干收进陶瓮,撒上点蜜渍粉。凤染霜则带着风澈和源溪,把仓里的粟米再铺一层干储草,确保不会受潮。
等雨停的时候,果干和粟米都好好的,大家才松了口气。李婶拿着块刚晒干的山楂干,递给风澈:“小殿下,快尝尝,甜得很!要不是你们帮忙,这些果子早就坏了。”风澈咬了一口,山楂干的酸甜混着蜜渍粉的甜,格外好吃,他立刻把剩下的分给小伙伴们,大家吃得眉开眼笑。
守苗老爷爷还教百姓们用粟米酿酒,把粟米蒸熟,拌上酒曲,装进陶罐里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他说等冬天的时候,这粟米酒就酿好了,喝着暖身子,还能招待客人。张老伯跟着学,把自家最好的粟米留了些,准备酿一坛,等过年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喝。
花汐也没闲着,她跟着工匠们改进陶瓮,在陶瓮盖子上加了个小透气孔,既能防潮,又能让粟米呼吸,不会闷坏。她还在村里办了个“秋储小课堂”,教妇女们怎么分辨粟米有没有受潮,怎么保存果干,村里的妇女们都爱来听,说跟着贵妃娘娘能学到真本事。
风澈的手上磨出了水泡,慕容冷想让他休息一天,他却摇着头说:“爹爹,百姓们都在忙,我也能帮忙!这点水泡不算什么,敷上愈伤草明天就好了。”凤染霜心疼他,每天晚上都用温水给她泡手,再敷上共植维度的愈伤草,水泡果然很快就消了。
粟米收完的那天,村里举办了“丰收宴”。打麦场的石桌上摆满了用粟米和果子做的吃食:张老伯做的粟米发糕,松软香甜,还撒了层桂花;李婶做的果脯拼盘,山楂干、苹果干、葡萄干摆得满满当当,好看又好吃;守苗老爷爷酿的粟米甜酒,度数不高,带着淡淡的粟香;花汐让厨房做的栗子炖鸡,里面加了粟米,鲜得很;凤染霜则教大家做了粟米羹,加了蜜渍桂花,甜糯可口。
大家围坐在石桌旁,举杯畅饮。风澈端着碗粟米甜酒,走到张老伯身边:“张爷爷,今年的粟米真好吃,明年我还要跟您一起种!”张老伯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啊!明年爷爷教你选种,保证种出更好的粟米!”
花汐端着酒杯,走到凤染霜身边,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轻声说:“皇后娘娘,以前我总觉得宫里的日子才是最好的,现在才知道,和百姓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才是最幸福的。以后,我想一直和大家一起,为大乾的百姓做事。”
凤染霜笑着点头,和花汐碰了碰酒杯:“我们一起。大乾的丰收,不是靠哪一个人,是靠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靠百姓的勤劳,靠大家的团结。”
慕容冷站起身,举起酒杯,对着众人说:“今年的秋收很顺利,多亏了大家的努力。户部会尽快把干储草、陶瓮和晒架推广到全国,让各地的百姓都能好好储存收成。等明年春天,我们再种更多的庄稼,让大乾的百姓年年都能丰收,年年都能吃饱穿暖!”
百姓们都欢呼起来,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金色的粟米堆在打粟场,彩色的果干挂在晒架上,远处的粮仓里装满了粮食,满是丰收的温暖。
风澈靠在凤染霜怀里,手里拿着块粟米发糕,慢慢嚼着。他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秋天的大乾,比春天的桃花还好看,比夏天的麦浪还让人踏实。他小声对凤染霜说:“娘,我喜欢秋天,喜欢和大家一起收粟米、晒果干、吃丰收宴。以后每年秋天,我们都来这里好不好?”
凤染霜轻轻点头,摸了摸风澈的头:“好,每年秋天我们都来。等你长大了,我们就把守护大乾的责任交给你,让你带着百姓,种出更多的庄稼,收获更多的粮食,让大乾的每一个秋天,都这么温暖,这么热闹。”
夜幕降临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百姓们提着装满粟米发糕和果干的竹篮,走在田埂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洒在金黄的粟米堆上,洒在挂满果干的晒架上,满是安宁和幸福。
凤染霜和慕容冷牵着风澈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风里带着粟米的香和果干的甜,远处传来村民的歌声,混着石碾转动的“吱呀”声,像一首温柔的秋夜曲。
“你看,”慕容冷指着远处的粮仓,“那里面装满了粟米,足够百姓们过冬了。等明年春天,我们再修更多的水渠,种更多的庄稼,大乾会越来越好。”
凤染霜点点头,眼里满是憧憬:“是啊,只要我们和百姓心在一起,守住这份丰收的喜悦,守住这份团结的温暖,大乾的每一个季节,都会像这个秋天一样,满是希望。”
风澈握紧爹娘的手,抬头看着满天的星星,心里悄悄许下愿望:等冬天来了,他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帮百姓做年糕、酿冬酿;等春天来了,他要和守苗老爷爷一起选种、播种;等夏天来了,他要帮着浇水、除草,让庄稼长得更好。
大乾的秋天,就这样在粟穗的金黄里、果干的香甜里、丰收宴的笑声里,慢慢铺展开来。而那些温暖的故事,那些守护的初心,那些百姓的笑脸,也会像这沉甸甸的粟穗一样,在大乾的土地上,沉淀出最踏实的幸福,一年比一年繁茂,一年比一年温暖。
几天后,户部的人来了,带着干储草和陶瓮的制作图纸,在村里办了“秋储技术课”,教百姓们怎么制作干储草,怎么烧制陶瓮。守苗老爷爷还留下了些干储草的种子,让百姓们明年自己种,不用再等共植维度送来。花汐则让花家的工坊赶制了一批晒架和陶瓮,送到了周边的村子,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凤染霜坐在田埂上,看着百姓们学习制作陶瓮的身影,手里拿着块果干,轻轻咬了一口。风里带着粟米的清香,远处的粮仓里,粟米静静地躺在铺了干储草的陶瓮里,像在孕育着冬天的温暖。她知道,大乾的故事,还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每一次丰收,每一张笑脸,每一份团结,都是最珍贵的篇章,会在岁月里,沉淀出最醇厚的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