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的雪,是带着腊梅香落下来的。长乐宫的几株老腊梅开得正盛,金黄的花瓣缀在枝头,雪片落在花瓣上,凝着小小的水珠,把香气衬得更清冽了。凤染霜晨起推开窗时,就见廊下挂着几串刚腌好的腊肉,油光锃亮的,是昨天宫里御膳房送来的五花肉,按她的嘱咐,用盐、花椒、八角腌了三天,就等着今天挂在通风处熏制。

  “娘!你看我和源溪堆的腊梅雪人!”风澈的声音从院外传来,他裹着件枣红的小袄,手里捧着个小雪人,雪人头顶插着枝腊梅,鼻尖是颗红山楂,源溪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捡的腊梅花瓣:“染霜姨,这花瓣能用来熏腊肉吗?露西娅奶奶说,用花熏的肉会有香味。”

  火小炎从厨房跑出来,手里端着个陶碗,里面是刚煮好的甜薯粥,热气裹着甜香:“染霜姨,快尝尝!我加了共味维度的蜜薯,甜得很,喝了暖身子!”他说着把碗递过来,碗沿还沾着点粥粒,透着股孩子气的莽撞。

  凤染霜接过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碗壁,暖意顺着指尖漫到心里。刚喝了两口,就见春桃挎着个竹篮匆匆进来,篮里放着几串干巴巴的腊肠,还有一把沾了雪的柴火:“娘娘,京郊的李婶来了,说今年雪下得早,村里的猪肉不够腌腊味,好多人家的柴火也快烧完了,尤其是王阿婆那样的孤寡老人,炕都快凉了。”

  “柴火不够?”风澈立刻放下手里的雪人,拉起源溪的手就往门外跑,“我们去帮李婶!我昨天还看见宫里的柴房堆了好多柴火,我们可以运去给王阿婆!”源溪赶紧跟上,把竹篮里的腊梅花瓣递给春桃:“春桃姐,先把花瓣收着,等我们回来再熏腊肉。”

  慕容冷这时从紫宸殿过来,手里拿着卷“冬暖策”,见他们要出门,便把策论卷起来塞进袖袋,顺手拿起墙上的厚披风给凤染霜系好:“我已经让林峥带玄甲卫运两车柴火去村里,还让工部准备了‘暖炕砖’,这种砖烧起来保温久,铺在炕里能暖一整夜。”他又摸了摸风澈的头,“雪天路滑,别跑太快,跟着大人走。”

  一行人踏着雪往京郊走,雪踩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腊梅的香气混着雪的清冽,格外提神。越靠近村子,就越能看见百姓家的烟囱里飘出的薄烟,有的人家门口挂着两三串腊肠,有的则空空的,显然是腊味不够。

  李婶看见他们来,立刻迎上来,手里还攥着块没腌好的猪肉,脸色有些急:“皇后娘娘,陛下,您可来了!村里的壮丁都去山里砍柴了,可雪太大,砍的柴不够烧,猪肉也不够,往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挂满了腊肉,今年……”

  凤染霜握住李婶的手,温声说:“李婶别着急,我们带了柴火和暖炕砖,猪肉也让花家的人送过来了,保证家家户户都能腌上腊味,都能睡上暖炕。”

  正说着,就见远处来了一队马车,花汐坐在头一辆马车上,车帘掀开,露出里面满满的猪肉和腊肠:“染霜姐,我听说村里缺腊味材料,就让花家的肉铺把今年的新腌腊肉送了些来,还有些新鲜猪肉,够大家腌的了。”她跳下马车,裙摆沾了雪也不在意,径直走到李婶身边,把一串肥瘦相间的腊肉递过去,“这腊肉是花家厨娘腌的,放了八角和桂皮,您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李婶接过腊肉,放在鼻尖闻了闻,浓郁的肉香混着香料的味,让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贵妃娘娘,这也太贵重了,我们怎么好意思要……”

  “都是给百姓的,没什么贵重不贵重的。”花汐笑着说,“我还带了些做年糕的糯米,等会儿我们一起做年糕,过年的时候大家就能吃了。”

  守苗老爷爷这时从共植维度来了,肩上扛着个布包,手里还提着个陶罐:“我听说大乾下雪了,特意带了‘暖炉草’和‘甜酱’来!”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些银绿色的干草,“这暖炉草晒干了烧,烟少还特别暖,比普通柴火耐烧。这陶罐里的甜酱,腌腊肉的时候放一点,肉会更鲜,还能放更久。”

  百姓们围过来,看着暖炉草和甜酱,眼里满是惊喜。王阿婆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拿着个破了口的陶碗:“守苗老哥,这暖炉草真能烧得暖?我家的炕这几天凉得很,晚上都睡不好。”

  守苗老爷爷赶紧扶着王阿婆坐下,把暖炉草递了一把给她:“阿婆您放心,这草烧起来,炕能暖到后半夜。等会儿让工部的人给您把炕修修,铺上暖炕砖,再烧点暖炉草,保证您睡得香。”

  慕容冷这时让工部的人把暖炕砖卸下来,工匠们立刻跟着王阿婆去修炕。风澈拉着源溪的手,跟着去帮忙,他帮着递砖,源溪则用布把炕里的灰尘扫干净,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火小炎则跟着守苗老爷爷,学怎么用暖炉草烧火,他掌心冒出淡淡的火焰,轻轻点在暖炉草上,草很快就烧了起来,果然烟很少,还带着淡淡的清香。

  凤染霜和花汐则带着村里的妇女们腌腊肉。凤染霜把新鲜猪肉切成大块,用盐、花椒、八角和守苗老爷爷的甜酱拌匀,涂在肉上,反复揉搓,让调料渗进肉里:“腌腊肉要揉透,这样肉才入味,放久了也不会坏。”花汐跟着学,一开始揉得不够用力,凤染霜就手把手教她,两人的手上都沾了油和调料,却笑得格外开心。

  风澈腌腊肉的时候,把甜酱放多了,肉都变成了深褐色,他有些着急,李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小殿下别慌,甜酱放多了更甜,说不定更好吃呢!”风澈听了,立刻开心起来,还特意把自己腌的肉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说要留给王阿婆吃。

  源溪则坐在一旁编竹篮,她用芦苇和腊梅枝编了一个个小竹篮,篮子边缘还编着腊梅花纹,用来装腌好的腊肉正好。村里的孩子们都围过来,跟着源溪学编竹篮,虽然编得歪歪扭扭,却都很认真,院子里满是孩子们的笑声。

  时汐和紫汐举着忆融屏,把腌腊肉、修暖炕的场景都拍下来,屏幕里,金黄的腊肉挂在廊下,工匠们在修暖炕,孩子们在学编竹篮,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我们要把这些画面传到共忆维度,”时汐笑着说,“让大家看看大乾的冬天有多暖和!”

  修完王阿婆的炕,工部的人又去帮其他几户老人修炕。暖炕砖铺在炕里,烧上暖炉草,没一会儿炕就热了起来。王阿婆摸着温热的炕,激动得抹起了眼泪:“谢谢陛下,谢谢皇后娘娘,谢谢大家!我这把老骨头,终于能睡个暖觉了!”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彻底忙开了。白天,大家忙着腌腊肉、熏腊肉,暖炉草烧得旺旺的,腊肉的香气飘得满村都是;晚上,工匠们继续修暖炕,孩子们则在院里堆雪人、打雪仗,偶尔还会跑到熏腊肉的棚子边,闻闻肉香,盼着早点能吃到。

  风澈每天都跟着大家一起忙,他帮着把腌好的腊肉挂起来,帮着给暖炉草添火,还帮着给王阿婆送热水。他的小手冻得通红,却不肯戴手套,说戴了手套做事不方便。凤染霜心疼他,便用共植维度的“暖手草”给他做了个小暖手袋,里面装着晒干的暖手草,揣在怀里暖暖的。

  花汐则和工匠们一起,改进了熏腊肉的棚子。她们在棚子顶上加了层芦苇席,既能挡雪,又能让烟更好地散出去,还在棚子旁边挖了个小灶,用来烧暖炉草,这样熏腊肉的时候更方便,也更暖和。

  守苗老爷爷教大家用糯米做年糕。他把泡好的糯米放进石磨里磨成粉,再加水揉成面团,放进蒸笼里蒸。蒸好的年糕泛着雪白的光,蘸着共味维度的蜜酱吃,甜糯可口。风澈学着揉面团,把面团揉得满脸都是粉,像个小花猫,逗得大家都笑了。

  腊味熏好的那天,村里举办了“腊味宴”。百姓们把自家的腊肉、腊肠、年糕都拿出来,摆在打谷场上的石桌上,满桌都是香气。张老伯宰了自家养的鸡,炖了锅鸡汤,里面加了腊排骨,鲜得很;李婶做了腊味炒饭,米饭混着腊肉丁、腊肠丁,还有青菜丁,好看又好吃;守苗老爷爷带来的甜酱,蘸着年糕吃,甜得人心里发暖;花汐则让厨房做了腊味拼盘,各种腊味摆得满满当当,看着就有食欲。

  大家围坐在石桌旁,举杯畅饮。风澈端着碗甜薯粥,走到王阿婆身边:“阿婆,您尝尝这个粥,甜得很!还有我腌的腊肉,您也尝尝!”王阿婆接过粥,又夹了块腊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眼里满是幸福:“小殿下真乖,这腊肉真好吃,粥也甜。”

  花汐端着酒杯,走到凤染霜身边,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轻声说:“染霜姐,以前我总觉得宫里的日子才是最好的,现在才知道,和百姓一起吃腊味、聊家常,才是最踏实的幸福。以后,不管是春天播种,夏天浇水,秋天收割,冬天腌腊味,我都想和大家一起。”

  凤染霜笑着点头,和花汐碰了碰酒杯:“我们一起。大乾的温暖,不是靠宫里的珍宝堆起来的,是靠百姓的笑脸,靠大家的互助,靠每一口热饭、每一块暖炕砖堆起来的。”

  慕容冷站起身,举起酒杯,对着众人说:“今年的冬天,有大家的互助,有共植维度的帮忙,有花家的支持,百姓们都能暖乎乎地过冬,都能吃上腊味、年糕。明年,我们还要修更多的暖炕,种更多的庄稼,让大乾的每一个冬天,都这么暖和,每一个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百姓们都欢呼起来,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雪地上泛着淡淡的光,廊下的腊肉挂得满满当当,香气飘得很远,满是冬日的温暖。

  风澈靠在凤染霜怀里,手里拿着块年糕,慢慢嚼着。他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冬天的大乾,比秋天的粟米堆还让人踏实,比夏天的麦浪还让人开心。他小声对凤染霜说:“娘,我喜欢冬天,喜欢和大家一起腌腊肉、做年糕、吃腊味宴。以后每年冬天,我们都来这里好不好?”

  凤染霜轻轻点头,摸了摸风澈的头:“好,每年冬天我们都来。等你长大了,你要记得,大乾的百姓,是我们最该守护的人,大乾的温暖,需要我们和百姓一起守护。”

  夜幕降临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凤染霜和慕容冷带着风澈,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年货,每个老人都收到了一串腊肉、一块年糕,还有一个装满暖炉草的小布包。王阿婆拉着凤染霜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皇后娘娘,你们就像天上的菩萨,保佑我们这些老百姓。”

  走在回家的路上,风里带着腊梅的香和腊肉的咸,远处传来村民的歌声,混着暖炉草燃烧的轻响,像一首温柔的冬夜曲。慕容冷握紧凤染霜的手,轻声说:“你看,百姓们的笑脸,就是大乾最好的风景。”

  凤染霜点点头,眼里满是温柔:“是啊,只要我们守住这份初心,和百姓心在一起,大乾的每一个季节,都会这么温暖,这么幸福。”

  风澈握紧爹娘的手,抬头看着满天的星星,心里悄悄许下愿望:等明年春天,他要和守苗老爷爷一起选种;夏天,帮着浇水、除草;秋天,一起收割庄稼;冬天,再和大家一起腌腊肉、做年糕,让大乾的每一个日子,都像今年这么暖。

  大乾的冬天,就这样在腊梅的清香里、腊肉的咸香里、年糕的甜香里,慢慢铺展开来。而那些温暖的故事,那些守护的初心,那些百姓的笑脸,也会像廊下的腊肉一样,在岁月里沉淀出最醇厚的味道,一年比一年温暖,一年比一年绵长。

  几天后,工部的人把暖炕砖和暖炉草的制作方法推广到了全国,各地的百姓都用上了保暖的暖炕和耐烧的暖炉草。花家则把腌腊肉的技巧教给了各地的肉铺,让更多的人能吃到美味的腊味。守苗老爷爷留下了暖炉草和暖手草的种子,让百姓们明年自己种,不用再等共植维度送来。

  凤染霜坐在长乐宫的廊下,看着廊下挂着的腊肉,手里拿着块刚蒸好的年糕,轻轻咬了一口。腊梅的香气飘过来,混着年糕的甜,格外好吃。她知道,大乾的故事,还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每一个冬天的温暖,每一个春天的希望,每一个夏天的忙碌,每一个秋天的丰收,都是最珍贵的篇章,会永远留在百姓的心里,一年又一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