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晴光漫过长乐宫的朱红宫墙时,桑园里的墨叶桑已抽展出新枝,深绿色的叶片肥厚油亮,边缘带着细碎的锯齿,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凤染霜穿着件月白绣墨桑纹的罗裙,蹲在田埂上,看着守苗爷爷用小铲子给新栽的桑苗培土,指尖轻轻拂过叶片上的绒毛,沾了层淡淡的绿意。
“守苗爷爷,这墨叶桑长得可真壮实,才移栽半个月就扎根了。”凤染霜笑着说,目光扫过满园的桑苗——胭脂桑的嫩红芽尖还未褪去,墨叶桑的深绿叶片已舒展,两种桑苗错落相间,像一幅晕染开的青绿画卷。
守苗爷爷直起身,捶了捶腰笑道:“这墨叶桑可是耐活的好品种,北方送来的奏报说,移栽过去的苗全活了,百姓们都乐坏了,说今年春蚕终于有足够的桑叶吃了。”他从布包里掏出个小瓷瓶,“这是共植维度送来的‘促叶露’,兑水喷洒在叶片上,能让桑叶长得更快更肥,蚕宝宝吃了吐丝量能增加两成。”
话音刚落,风澈的声音就从桑园入口传来,带着少年人的雀跃:“娘!守苗爷爷!我把西域商队送来的葡萄籽带来了!”他手里捧着个锦盒,跑起来像阵小旋风,罗裙的下摆扫过田埂上的青草,带起几片碎叶。源溪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步履沉稳,封面上绣着小小的桑蚕图案。
“慢着点,别摔了!”凤染霜笑着叮嘱,看着风澈一头扎到田埂边,差点撞翻守苗爷爷的工具箱。源溪连忙扶住他,无奈地摇头:“说了让你慢些,这葡萄籽可是西域的宝贝,摔坏了就可惜了。”
风澈吐了吐舌头,打开锦盒——里面装着几十颗饱满的葡萄籽,紫黑发亮,像小小的玛瑙。“西域的使者说,这种葡萄酿的酒比桑果酒还香,还能用来做糕点!”他拿起一颗葡萄籽,递到凤染霜面前,“娘,我们把它种在桑园旁边,秋天就能结葡萄了!”
源溪翻开笔记本,认真记录:“葡萄籽,喜温暖干燥,适宜种在向阳处,土壤要疏松肥沃……”她抬头看向守苗爷爷,“守苗爷爷,我们可以在桑园的边角开辟一块地种葡萄,既能美化桑园,又能增加收成,一举两得。”
守苗爷爷笑着点头:“好主意!正好桑园东边有块空地,阳光充足,土壤也合适,我们这就去翻地播种!”
正说着,慕容冷带着几位大臣走进桑园,为首的是户部尚书,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染霜,”慕容冷笑着走过来,目光落在满园的桑苗上,“户部刚核算完去年的桑蚕产业收入,比前年增加了五成,不仅填满了国库,还结余了不少银子,足够用来修建北方的水利工程了。”
户部尚书也笑着补充:“皇后娘娘,这都多亏了您推广的桑蚕技术,各地的桑蚕工坊越建越多,税收也跟着涨了。现在不仅大乾百姓受益,连西域、西洋、南洋的商人都来订购桑蚕制品,咱们大乾的丝绸已经成了天下闻名的宝贝!”
凤染霜心里满是欣慰:“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守苗爷爷培育优质桑苗,陈老伯改良缫丝织布技术,花汐带领绣娘们做出精美的绣品,还有百姓们的辛勤劳作,缺一不可。”
“对了,”慕容冷话锋一转,“岭南的韦昌派人送来消息,说他们培育出了一种新的桑蚕品种,叫‘岭南彩蚕’,吐出来的丝带着淡淡的茶香,织出来的布格外清香,想请我们去岭南看看,顺便指导他们推广。”
风澈眼睛一亮,立刻举手:“我要去!我要去看岭南彩蚕!还要尝尝带茶香的蚕丝糕!”
源溪也点头:“染霜姨,我们可以把岭南彩蚕的养殖技术记录下来,补充到养殖手册里,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凤染霜笑着应允:“好,等忙完眼前的播种,我们就去岭南。”
接下来的几日,长乐宫上下都投入到播种葡萄和培育新蚕种的忙碌中。风澈和源溪跟着守苗爷爷翻地、播种、浇水,风澈的小手被泥土弄脏了,却依旧干劲十足,每天都要去查看葡萄籽的情况,盼着它们早日发芽;源溪则更加细心,每天记录土壤的湿度、阳光的照射时间,还根据共植维度的资料,调配了适合葡萄生长的肥料。
陈老伯带着匠人,忙着改良缫丝车和织布机,新改良的织布机不仅能织出更精美的花纹,还能将蚕丝和棉线混合编织,织出的布料既有蚕丝的光滑,又有棉线的厚实,深受百姓喜爱;花汐则带着绣娘们,用新缫出的彩纹丝和金蚕丝,绣制了一幅巨大的“桑蚕万国图”,上面绣着大乾、西域、西洋、南洋的桑园风光,还有各国商人交易桑蚕制品的场景,栩栩如生,打算挂在新建成的桑蚕博物馆里。
出发去岭南的前一天,宫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回纥的乌力罕使者,他带来了回纥桑蚕产业丰收的好消息,还带来了一匹用彩纹丝织成的草原风光锦缎,上面绣着奔腾的骏马和洁白的羊群。“陛下,皇后娘娘,”乌力罕笑着说,“这是我们用您教的技术织成的锦缎,在西域卖了个好价钱,这次来,是想和大乾签订长期的贸易协定,还希望能引进岭南彩蚕的蚕种。”
慕容冷和凤染霜欣然应允,当即和乌力罕签订了协定。凤染霜笑着说:“等我们从岭南回来,就把岭南彩蚕的蚕种和养殖技术送给你们,让回纥的桑蚕产业更上一层楼。”
乌力罕大喜过望,连连道谢:“多谢陛下和皇后娘娘!回纥百姓一定会永远感激大乾的恩情!”
第二天一早,慕容冷和凤染霜带着风澈、源溪,还有守苗爷爷、陈老伯、花汐等人,坐上马车,前往岭南。马车行驶在宽阔的官道上,沿途的桑园一望无际,百姓们正在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风澈扒着车窗,兴奋地指着窗外的桑园:“娘!你看!这里的桑园比宫里的还大!”
源溪也凑过来,拿出笔记本,认真地画着沿途的桑园风光:“染霜姨,你看这里的桑苗品种和宫里的不一样,叶片更窄更长,应该是岭南特有的品种。”
凤染霜笑着点头:“岭南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桑苗生长,这次我们一定要好好考察,把好的品种和技术带回去。”
经过五日的行程,马车终于抵达岭南。韦昌带着百姓们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慕容冷和凤染霜的马车,立刻迎了上来,脸上满是笑容:“陛下!皇后娘娘!你们可来了!岭南的百姓们都盼着你们呢!”
众人跟着韦昌走进村庄,只见村里的桑园郁郁葱葱,蚕房里摆满了篾匾,里面的岭南彩蚕正欢快地啃食桑叶,吐出的丝带着淡淡的绿色,像掺了抹茶粉一样,散发着清新的茶香。“皇后娘娘,您看!这就是岭南彩蚕!”韦昌指着篾匾里的蚕宝宝,兴奋地说,“它们吃的桑叶是我们岭南特有的‘茶香桑’,所以吐出来的丝带着茶香,织出来的布不仅好看,还能提神醒脑。”
凤染霜俯身细看,只见岭南彩蚕通体翠绿,比普通蚕宝宝略小,爬得更快,啃食桑叶的“沙沙”声也更清脆。“真神奇!”她赞叹道,“用这种丝织成的布,肯定很受欢迎。”
守苗爷爷也凑过来,仔细观察着蚕宝宝和桑叶:“这茶香桑和岭南彩蚕搭配得真好,我们可以把茶香桑的种子带回京城,和墨叶桑、胭脂桑一起种植,让蚕宝宝有更多种类的桑叶可吃。”
陈老伯则拿着织布机的图纸,和岭南的匠人一起讨论:“这种带茶香的蚕丝,可以和金蚕丝、彩纹丝混合编织,织出来的布会更有特色,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接下来的几日,慕容冷和凤染霜一行人在岭南考察桑蚕产业,指导百姓们改良养殖技术和缫丝织布工具。风澈和源溪跟着韦昌的女儿韦小雅,一起在桑园里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韦小雅教他们辨认茶香桑,风澈则教她用桑枝做哨子,源溪把自己整理的养殖手册送给她,三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花汐则和岭南的绣娘们交流绣花技巧,她教她们用混丝绣法绣制带有岭南特色的图案,如木棉花、孔雀等;岭南的绣娘们则教她用茶香蚕丝绣制香囊,绣好的香囊散发着淡淡的茶香,格外别致。
考察结束的那天,岭南举行了盛大的桑蚕丰收宴,桌上摆满了用岭南特色食材和桑蚕制品做的美食:茶香蚕丝糕、桑叶蒸排骨、桑果炖盅、蚕蛹炒腰果,还有用葡萄酿的酒,香气扑鼻。
韦昌端着酒杯,站起身对慕容冷和凤染霜说:“陛下,皇后娘娘,感谢你们的指导和帮助,岭南的桑蚕产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你们的鼎力支持!这杯酒,我敬你们!”
慕容冷和凤染霜举起酒杯,和众人一饮而尽。慕容冷笑着说:“韦昌,你做得很好,岭南的桑蚕产业已经成了各地的榜样。以后我们要加强交流,把岭南的好品种、好技术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离开岭南的那天,韦昌送给慕容冷和凤染霜一批岭南彩蚕的蚕种、茶香桑的种子,还有一批用茶香蚕丝织成的锦缎和绣品。百姓们也纷纷拿出自家做的桑果糕、桑叶酥,塞进他们的马车里,依依不舍地送别。
“陛下,皇后娘娘,一定要再来啊!”韦小雅拉着风澈和源溪的手,含着泪说。
“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再来的!”风澈和源溪异口同声地说。
返回京城的路上,马车里堆满了岭南的特产和桑蚕相关的物资。风澈靠在凤染霜怀里,手里拿着个茶香蚕丝做的香囊,闻着淡淡的茶香,笑着说:“娘,这次岭南之行真开心,我不仅看到了岭南彩蚕,还认识了小雅,学会了辨认茶香桑。”
源溪也笑着说:“我记录了很多岭南桑蚕养殖的技术和经验,回去后可以整理成一本‘岭南桑蚕养殖指南’,推广到各地。”
慕容冷握着凤染霜的手,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岭南风光,轻声说:“这次岭南之行收获满满,不仅引进了新的蚕种和桑苗,还加强了和岭南的联系,以后我们的桑蚕产业一定会更加兴旺。”
凤染霜笑着点头:“是啊,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和技术,改进养殖和纺织方法,大乾的桑蚕产业一定会成为天下最兴旺的产业,百姓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回到京城时,长乐宫的葡萄已经发芽了,嫩绿色的芽尖顶着晨露,像一个个小小的惊叹号。守苗爷爷立刻带着匠人,把从岭南带回的茶香桑种子播种在桑园里,陈老伯则带着匠人,开始改良织布机,准备用岭南彩蚕的蚕丝织出更精美的布料。
花汐的绣坊里,绣娘们正忙着用茶香蚕丝绣制新的绣品,香囊、手帕、挂屏,每一件都散发着淡淡的茶香,深受百姓喜爱。风澈和源溪则一起整理岭南之行的资料,把岭南彩蚕的养殖技术、茶香桑的种植方法,还有沿途的考察笔记,一一汇总成册,打算交给工部,推广到全国。
盛夏的阳光热烈而灿烂,长乐宫的桑园里,胭脂桑、墨叶桑、茶香桑长得郁郁葱葱,枝头的桑果熟透了,紫黑、红、绿三色交织,像缀了满树的宝石。蚕房里,金珠蚕、彩纹蚕、岭南彩蚕都开始吐丝结茧,金色、彩色、绿色的蚕茧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宝山,格外好看。
桑蚕博物馆也建成了,里面陈列着各种桑蚕品种、养殖工具、缫丝织布设备,还有花汐绣的“桑蚕万国图”和各地送来的桑蚕制品。每天都有很多百姓和外国使者前来参观,对大乾的桑蚕产业赞不绝口。
这日,西洋的使者带着王室的感谢信和丰厚的礼物来访,信里说大乾的桑蚕制品在西洋的王室庆典上大受欢迎,西洋王室希望能和大乾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还邀请慕容冷和凤染霜派人去西洋指导桑蚕养殖技术。
慕容冷和凤染霜欣然应允,当即决定派守苗爷爷和陈老伯带着桑苗、蚕种和技术人员,前往西洋。“守苗爷爷,陈老伯,辛苦你们了,”凤染霜笑着说,“希望你们能把大乾的桑蚕技术带到西洋,让大乾的桑香飘得更远。”
守苗爷爷和陈老伯拱手应道:“娘娘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出发的那天,慕容冷和凤染霜带着风澈、源溪,还有大臣们,在宫门口送别守苗爷爷和陈老伯。风澈拉着守苗爷爷的手,舍不得松开:“守苗爷爷,你一定要早点回来,还要给我带西洋的宝贝!”
守苗爷爷笑着点头:“好,小殿下,爷爷一定给你带西洋的宝贝回来!”
送走守苗爷爷和陈老伯,长乐宫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与充实。风澈每天都会去桑园查看葡萄和茶香桑的生长情况,源溪则继续完善桑蚕养殖手册,花汐的绣坊里订单不断,御膳房的师傅们用新收获的桑果和葡萄,做了各种美味的糕点和饮品,宫里宫外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深秋的风带着桂香漫过长乐宫的檐角,桑园里的桑叶渐渐染成了金黄色,枝头的葡萄熟透了,紫黑发亮,像一串串玛瑙。蚕房里的最后一批秋蚕也开始吐丝结茧,金珠蚕、彩纹蚕、岭南彩蚕的蚕茧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金山、彩山和绿山。
慕容冷和凤染霜带着风澈、源溪,来到桑园里,采摘成熟的葡萄和桑果。风澈踮着脚,摘下一串最大的葡萄,递给凤染霜:“娘,你尝尝,这葡萄真甜!”
凤染霜接过葡萄,尝了一颗,甜美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酒香:“真好吃,比西域送来的葡萄还甜。”
源溪则拿着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桑果,她打算用这些桑果酿桑果酒,留着冬天喝。“染霜姨,今年的桑果收成真好,我们可以酿很多桑果酒,不仅自己喝,还能送给百姓们。”
慕容冷笑着说:“好啊,让御膳房多酿一些,再做些桑果糕、桑叶酥,一起送给百姓们,让大家都能尝尝丰收的味道。”
就在大家享受丰收喜悦的时候,宫里传来了好消息——守苗爷爷和陈老伯从西洋传回了消息,他们成功在西洋种活了桑苗,孵化了蚕宝宝,西洋的百姓们都很兴奋,西洋王室还特意举办了盛大的仪式,感谢大乾的帮助。信里还说,他们打算在西洋建立桑蚕工坊,让更多的西洋百姓能靠桑蚕产业赚钱。
“太好了!守苗爷爷和陈老伯成功了!”风澈拿着书信,兴奋地在院里跑了一圈,脸上满是笑容。
凤染霜看着书信,心里满是欣慰:“我们的桑蚕技术终于传到西洋了,以后大乾的桑香,会飘遍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冬日的脚步渐渐临近,长乐宫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御膳房用桑果和葡萄酿了大量的酒,用桑芽做了很多桑芽酱,还烤了桑叶酥、桑果糕、葡萄糕,储存起来过冬;蚕房里的蚕茧都已经缫成了丝,一部分用来制作宫廷的冬季衣物,一部分赏赐给大臣和百姓;花汐则用金蚕丝、彩纹丝和茶香蚕丝,为凤染霜绣了一件华丽的斗篷,上面绣着“桑蚕天下图”,画面上,大乾、西域、西洋、南洋的桑园连成一片,蚕宝宝们在桑叶上欢快地爬行,各国商人在集市上交易桑蚕制品,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凤染霜穿着这件斗篷,站在廊下,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满是温暖。慕容冷走到她身边,从身后抱住她,轻声说:“在想什么?”
“在想这一年的桑蚕故事,”凤染霜转过身,看着他的眼睛,“从初春的墨叶桑移栽,到岭南的考察,再到西洋的技术推广,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惊喜和喜悦。”
慕容冷笑了,握紧她的手:“是啊,这一年,我们的桑蚕事业又迈出了一大步。天下的百姓都因为桑蚕产业而受益,各国也因为桑蚕贸易而和平相处,这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风澈和源溪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刚堆好的桑蚕雪人。“娘,爹,你们看!”风澈兴奋地说,“我们用桑枝做了它的触角,用葡萄做了它的眼睛,用茶香蚕丝做了它的围巾,好看吗?”
凤染霜和慕容冷笑着点头,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心里满是幸福。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廊下的桑蚕灯笼依旧亮着,暖黄的灯光透过积雪,映出淡淡的光晕,桑香、酒香和葡萄香混在一起,飘在长乐宫的每一个角落。
凤染霜知道,大乾的桑蚕故事,还在继续。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带着这份勤劳和智慧,带着这份温暖和希望,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让大乾的桑香永远飘在每一个角落,让大乾的百姓永远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而那些关于桑蚕的温暖记忆,会像这冬日的阳光一样,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里,生生不息,续写着属于大乾的繁荣与传奇。
“守苗爷爷,这墨叶桑长得可真壮实,才移栽半个月就扎根了。”凤染霜笑着说,目光扫过满园的桑苗——胭脂桑的嫩红芽尖还未褪去,墨叶桑的深绿叶片已舒展,两种桑苗错落相间,像一幅晕染开的青绿画卷。
守苗爷爷直起身,捶了捶腰笑道:“这墨叶桑可是耐活的好品种,北方送来的奏报说,移栽过去的苗全活了,百姓们都乐坏了,说今年春蚕终于有足够的桑叶吃了。”他从布包里掏出个小瓷瓶,“这是共植维度送来的‘促叶露’,兑水喷洒在叶片上,能让桑叶长得更快更肥,蚕宝宝吃了吐丝量能增加两成。”
话音刚落,风澈的声音就从桑园入口传来,带着少年人的雀跃:“娘!守苗爷爷!我把西域商队送来的葡萄籽带来了!”他手里捧着个锦盒,跑起来像阵小旋风,罗裙的下摆扫过田埂上的青草,带起几片碎叶。源溪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步履沉稳,封面上绣着小小的桑蚕图案。
“慢着点,别摔了!”凤染霜笑着叮嘱,看着风澈一头扎到田埂边,差点撞翻守苗爷爷的工具箱。源溪连忙扶住他,无奈地摇头:“说了让你慢些,这葡萄籽可是西域的宝贝,摔坏了就可惜了。”
风澈吐了吐舌头,打开锦盒——里面装着几十颗饱满的葡萄籽,紫黑发亮,像小小的玛瑙。“西域的使者说,这种葡萄酿的酒比桑果酒还香,还能用来做糕点!”他拿起一颗葡萄籽,递到凤染霜面前,“娘,我们把它种在桑园旁边,秋天就能结葡萄了!”
源溪翻开笔记本,认真记录:“葡萄籽,喜温暖干燥,适宜种在向阳处,土壤要疏松肥沃……”她抬头看向守苗爷爷,“守苗爷爷,我们可以在桑园的边角开辟一块地种葡萄,既能美化桑园,又能增加收成,一举两得。”
守苗爷爷笑着点头:“好主意!正好桑园东边有块空地,阳光充足,土壤也合适,我们这就去翻地播种!”
正说着,慕容冷带着几位大臣走进桑园,为首的是户部尚书,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染霜,”慕容冷笑着走过来,目光落在满园的桑苗上,“户部刚核算完去年的桑蚕产业收入,比前年增加了五成,不仅填满了国库,还结余了不少银子,足够用来修建北方的水利工程了。”
户部尚书也笑着补充:“皇后娘娘,这都多亏了您推广的桑蚕技术,各地的桑蚕工坊越建越多,税收也跟着涨了。现在不仅大乾百姓受益,连西域、西洋、南洋的商人都来订购桑蚕制品,咱们大乾的丝绸已经成了天下闻名的宝贝!”
凤染霜心里满是欣慰:“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守苗爷爷培育优质桑苗,陈老伯改良缫丝织布技术,花汐带领绣娘们做出精美的绣品,还有百姓们的辛勤劳作,缺一不可。”
“对了,”慕容冷话锋一转,“岭南的韦昌派人送来消息,说他们培育出了一种新的桑蚕品种,叫‘岭南彩蚕’,吐出来的丝带着淡淡的茶香,织出来的布格外清香,想请我们去岭南看看,顺便指导他们推广。”
风澈眼睛一亮,立刻举手:“我要去!我要去看岭南彩蚕!还要尝尝带茶香的蚕丝糕!”
源溪也点头:“染霜姨,我们可以把岭南彩蚕的养殖技术记录下来,补充到养殖手册里,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凤染霜笑着应允:“好,等忙完眼前的播种,我们就去岭南。”
接下来的几日,长乐宫上下都投入到播种葡萄和培育新蚕种的忙碌中。风澈和源溪跟着守苗爷爷翻地、播种、浇水,风澈的小手被泥土弄脏了,却依旧干劲十足,每天都要去查看葡萄籽的情况,盼着它们早日发芽;源溪则更加细心,每天记录土壤的湿度、阳光的照射时间,还根据共植维度的资料,调配了适合葡萄生长的肥料。
陈老伯带着匠人,忙着改良缫丝车和织布机,新改良的织布机不仅能织出更精美的花纹,还能将蚕丝和棉线混合编织,织出的布料既有蚕丝的光滑,又有棉线的厚实,深受百姓喜爱;花汐则带着绣娘们,用新缫出的彩纹丝和金蚕丝,绣制了一幅巨大的“桑蚕万国图”,上面绣着大乾、西域、西洋、南洋的桑园风光,还有各国商人交易桑蚕制品的场景,栩栩如生,打算挂在新建成的桑蚕博物馆里。
出发去岭南的前一天,宫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回纥的乌力罕使者,他带来了回纥桑蚕产业丰收的好消息,还带来了一匹用彩纹丝织成的草原风光锦缎,上面绣着奔腾的骏马和洁白的羊群。“陛下,皇后娘娘,”乌力罕笑着说,“这是我们用您教的技术织成的锦缎,在西域卖了个好价钱,这次来,是想和大乾签订长期的贸易协定,还希望能引进岭南彩蚕的蚕种。”
慕容冷和凤染霜欣然应允,当即和乌力罕签订了协定。凤染霜笑着说:“等我们从岭南回来,就把岭南彩蚕的蚕种和养殖技术送给你们,让回纥的桑蚕产业更上一层楼。”
乌力罕大喜过望,连连道谢:“多谢陛下和皇后娘娘!回纥百姓一定会永远感激大乾的恩情!”
第二天一早,慕容冷和凤染霜带着风澈、源溪,还有守苗爷爷、陈老伯、花汐等人,坐上马车,前往岭南。马车行驶在宽阔的官道上,沿途的桑园一望无际,百姓们正在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风澈扒着车窗,兴奋地指着窗外的桑园:“娘!你看!这里的桑园比宫里的还大!”
源溪也凑过来,拿出笔记本,认真地画着沿途的桑园风光:“染霜姨,你看这里的桑苗品种和宫里的不一样,叶片更窄更长,应该是岭南特有的品种。”
凤染霜笑着点头:“岭南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桑苗生长,这次我们一定要好好考察,把好的品种和技术带回去。”
经过五日的行程,马车终于抵达岭南。韦昌带着百姓们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慕容冷和凤染霜的马车,立刻迎了上来,脸上满是笑容:“陛下!皇后娘娘!你们可来了!岭南的百姓们都盼着你们呢!”
众人跟着韦昌走进村庄,只见村里的桑园郁郁葱葱,蚕房里摆满了篾匾,里面的岭南彩蚕正欢快地啃食桑叶,吐出的丝带着淡淡的绿色,像掺了抹茶粉一样,散发着清新的茶香。“皇后娘娘,您看!这就是岭南彩蚕!”韦昌指着篾匾里的蚕宝宝,兴奋地说,“它们吃的桑叶是我们岭南特有的‘茶香桑’,所以吐出来的丝带着茶香,织出来的布不仅好看,还能提神醒脑。”
凤染霜俯身细看,只见岭南彩蚕通体翠绿,比普通蚕宝宝略小,爬得更快,啃食桑叶的“沙沙”声也更清脆。“真神奇!”她赞叹道,“用这种丝织成的布,肯定很受欢迎。”
守苗爷爷也凑过来,仔细观察着蚕宝宝和桑叶:“这茶香桑和岭南彩蚕搭配得真好,我们可以把茶香桑的种子带回京城,和墨叶桑、胭脂桑一起种植,让蚕宝宝有更多种类的桑叶可吃。”
陈老伯则拿着织布机的图纸,和岭南的匠人一起讨论:“这种带茶香的蚕丝,可以和金蚕丝、彩纹丝混合编织,织出来的布会更有特色,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接下来的几日,慕容冷和凤染霜一行人在岭南考察桑蚕产业,指导百姓们改良养殖技术和缫丝织布工具。风澈和源溪跟着韦昌的女儿韦小雅,一起在桑园里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韦小雅教他们辨认茶香桑,风澈则教她用桑枝做哨子,源溪把自己整理的养殖手册送给她,三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花汐则和岭南的绣娘们交流绣花技巧,她教她们用混丝绣法绣制带有岭南特色的图案,如木棉花、孔雀等;岭南的绣娘们则教她用茶香蚕丝绣制香囊,绣好的香囊散发着淡淡的茶香,格外别致。
考察结束的那天,岭南举行了盛大的桑蚕丰收宴,桌上摆满了用岭南特色食材和桑蚕制品做的美食:茶香蚕丝糕、桑叶蒸排骨、桑果炖盅、蚕蛹炒腰果,还有用葡萄酿的酒,香气扑鼻。
韦昌端着酒杯,站起身对慕容冷和凤染霜说:“陛下,皇后娘娘,感谢你们的指导和帮助,岭南的桑蚕产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你们的鼎力支持!这杯酒,我敬你们!”
慕容冷和凤染霜举起酒杯,和众人一饮而尽。慕容冷笑着说:“韦昌,你做得很好,岭南的桑蚕产业已经成了各地的榜样。以后我们要加强交流,把岭南的好品种、好技术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离开岭南的那天,韦昌送给慕容冷和凤染霜一批岭南彩蚕的蚕种、茶香桑的种子,还有一批用茶香蚕丝织成的锦缎和绣品。百姓们也纷纷拿出自家做的桑果糕、桑叶酥,塞进他们的马车里,依依不舍地送别。
“陛下,皇后娘娘,一定要再来啊!”韦小雅拉着风澈和源溪的手,含着泪说。
“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再来的!”风澈和源溪异口同声地说。
返回京城的路上,马车里堆满了岭南的特产和桑蚕相关的物资。风澈靠在凤染霜怀里,手里拿着个茶香蚕丝做的香囊,闻着淡淡的茶香,笑着说:“娘,这次岭南之行真开心,我不仅看到了岭南彩蚕,还认识了小雅,学会了辨认茶香桑。”
源溪也笑着说:“我记录了很多岭南桑蚕养殖的技术和经验,回去后可以整理成一本‘岭南桑蚕养殖指南’,推广到各地。”
慕容冷握着凤染霜的手,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岭南风光,轻声说:“这次岭南之行收获满满,不仅引进了新的蚕种和桑苗,还加强了和岭南的联系,以后我们的桑蚕产业一定会更加兴旺。”
凤染霜笑着点头:“是啊,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和技术,改进养殖和纺织方法,大乾的桑蚕产业一定会成为天下最兴旺的产业,百姓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回到京城时,长乐宫的葡萄已经发芽了,嫩绿色的芽尖顶着晨露,像一个个小小的惊叹号。守苗爷爷立刻带着匠人,把从岭南带回的茶香桑种子播种在桑园里,陈老伯则带着匠人,开始改良织布机,准备用岭南彩蚕的蚕丝织出更精美的布料。
花汐的绣坊里,绣娘们正忙着用茶香蚕丝绣制新的绣品,香囊、手帕、挂屏,每一件都散发着淡淡的茶香,深受百姓喜爱。风澈和源溪则一起整理岭南之行的资料,把岭南彩蚕的养殖技术、茶香桑的种植方法,还有沿途的考察笔记,一一汇总成册,打算交给工部,推广到全国。
盛夏的阳光热烈而灿烂,长乐宫的桑园里,胭脂桑、墨叶桑、茶香桑长得郁郁葱葱,枝头的桑果熟透了,紫黑、红、绿三色交织,像缀了满树的宝石。蚕房里,金珠蚕、彩纹蚕、岭南彩蚕都开始吐丝结茧,金色、彩色、绿色的蚕茧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宝山,格外好看。
桑蚕博物馆也建成了,里面陈列着各种桑蚕品种、养殖工具、缫丝织布设备,还有花汐绣的“桑蚕万国图”和各地送来的桑蚕制品。每天都有很多百姓和外国使者前来参观,对大乾的桑蚕产业赞不绝口。
这日,西洋的使者带着王室的感谢信和丰厚的礼物来访,信里说大乾的桑蚕制品在西洋的王室庆典上大受欢迎,西洋王室希望能和大乾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还邀请慕容冷和凤染霜派人去西洋指导桑蚕养殖技术。
慕容冷和凤染霜欣然应允,当即决定派守苗爷爷和陈老伯带着桑苗、蚕种和技术人员,前往西洋。“守苗爷爷,陈老伯,辛苦你们了,”凤染霜笑着说,“希望你们能把大乾的桑蚕技术带到西洋,让大乾的桑香飘得更远。”
守苗爷爷和陈老伯拱手应道:“娘娘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出发的那天,慕容冷和凤染霜带着风澈、源溪,还有大臣们,在宫门口送别守苗爷爷和陈老伯。风澈拉着守苗爷爷的手,舍不得松开:“守苗爷爷,你一定要早点回来,还要给我带西洋的宝贝!”
守苗爷爷笑着点头:“好,小殿下,爷爷一定给你带西洋的宝贝回来!”
送走守苗爷爷和陈老伯,长乐宫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与充实。风澈每天都会去桑园查看葡萄和茶香桑的生长情况,源溪则继续完善桑蚕养殖手册,花汐的绣坊里订单不断,御膳房的师傅们用新收获的桑果和葡萄,做了各种美味的糕点和饮品,宫里宫外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深秋的风带着桂香漫过长乐宫的檐角,桑园里的桑叶渐渐染成了金黄色,枝头的葡萄熟透了,紫黑发亮,像一串串玛瑙。蚕房里的最后一批秋蚕也开始吐丝结茧,金珠蚕、彩纹蚕、岭南彩蚕的蚕茧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金山、彩山和绿山。
慕容冷和凤染霜带着风澈、源溪,来到桑园里,采摘成熟的葡萄和桑果。风澈踮着脚,摘下一串最大的葡萄,递给凤染霜:“娘,你尝尝,这葡萄真甜!”
凤染霜接过葡萄,尝了一颗,甜美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酒香:“真好吃,比西域送来的葡萄还甜。”
源溪则拿着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桑果,她打算用这些桑果酿桑果酒,留着冬天喝。“染霜姨,今年的桑果收成真好,我们可以酿很多桑果酒,不仅自己喝,还能送给百姓们。”
慕容冷笑着说:“好啊,让御膳房多酿一些,再做些桑果糕、桑叶酥,一起送给百姓们,让大家都能尝尝丰收的味道。”
就在大家享受丰收喜悦的时候,宫里传来了好消息——守苗爷爷和陈老伯从西洋传回了消息,他们成功在西洋种活了桑苗,孵化了蚕宝宝,西洋的百姓们都很兴奋,西洋王室还特意举办了盛大的仪式,感谢大乾的帮助。信里还说,他们打算在西洋建立桑蚕工坊,让更多的西洋百姓能靠桑蚕产业赚钱。
“太好了!守苗爷爷和陈老伯成功了!”风澈拿着书信,兴奋地在院里跑了一圈,脸上满是笑容。
凤染霜看着书信,心里满是欣慰:“我们的桑蚕技术终于传到西洋了,以后大乾的桑香,会飘遍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冬日的脚步渐渐临近,长乐宫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御膳房用桑果和葡萄酿了大量的酒,用桑芽做了很多桑芽酱,还烤了桑叶酥、桑果糕、葡萄糕,储存起来过冬;蚕房里的蚕茧都已经缫成了丝,一部分用来制作宫廷的冬季衣物,一部分赏赐给大臣和百姓;花汐则用金蚕丝、彩纹丝和茶香蚕丝,为凤染霜绣了一件华丽的斗篷,上面绣着“桑蚕天下图”,画面上,大乾、西域、西洋、南洋的桑园连成一片,蚕宝宝们在桑叶上欢快地爬行,各国商人在集市上交易桑蚕制品,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凤染霜穿着这件斗篷,站在廊下,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满是温暖。慕容冷走到她身边,从身后抱住她,轻声说:“在想什么?”
“在想这一年的桑蚕故事,”凤染霜转过身,看着他的眼睛,“从初春的墨叶桑移栽,到岭南的考察,再到西洋的技术推广,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惊喜和喜悦。”
慕容冷笑了,握紧她的手:“是啊,这一年,我们的桑蚕事业又迈出了一大步。天下的百姓都因为桑蚕产业而受益,各国也因为桑蚕贸易而和平相处,这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风澈和源溪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刚堆好的桑蚕雪人。“娘,爹,你们看!”风澈兴奋地说,“我们用桑枝做了它的触角,用葡萄做了它的眼睛,用茶香蚕丝做了它的围巾,好看吗?”
凤染霜和慕容冷笑着点头,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心里满是幸福。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廊下的桑蚕灯笼依旧亮着,暖黄的灯光透过积雪,映出淡淡的光晕,桑香、酒香和葡萄香混在一起,飘在长乐宫的每一个角落。
凤染霜知道,大乾的桑蚕故事,还在继续。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带着这份勤劳和智慧,带着这份温暖和希望,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让大乾的桑香永远飘在每一个角落,让大乾的百姓永远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而那些关于桑蚕的温暖记忆,会像这冬日的阳光一样,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里,生生不息,续写着属于大乾的繁荣与传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