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春病害疑云

  初春的乌蒙山,残雪还凝在山尖,桑园里的云蜜桑已悄悄抽出新芽,嫩绿色的叶片顶着未化的霜花,像缀了层碎钻。阿竹正带着村民们给桑苗松土,忽然发现几棵桑苗的新芽卷曲发黄,叶背上还长着一层细密的白霉,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之前见过的桑锈病。

  “风澈哥,你快来看!”阿竹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病叶,快步跑到风澈身边。风澈刚和来自京城的桑蚕专家林先生查看完暖棚,闻言立刻接过病叶,借着晨光仔细观察:“这白霉……不像常见的桑病,倒像是霉菌感染,但又比普通霉菌顽固。”

  林先生是慕容冷特意派来的,专攻桑蚕病害防治,刚到箐口村没几天。他接过病叶,用放大镜仔细端详,眉头渐渐皱起:“这是高山特有的‘霜霉病’,多在融雪后湿度大、温度骤升骤降时爆发,传染性很强,要是不及时防治,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桑园。”

  消息传开,村民们都慌了神。去年的春旱刚熬过去,好不容易盼来桑苗发芽,要是再遭病害,今年的收成可就悬了。“林先生,这病能治吗?我们之前从来没遇到过啊!”岩伯急得直搓手,手里的烟杆都忘了点燃。

  林先生点点头,语气沉稳:“能治,但需要尽快行动。首先要把病苗拔掉深埋,防止病菌扩散;然后用生石灰和硫磺混合制成杀菌剂,喷洒在桑园里消毒;还要加强桑园的通风,降低湿度。”他转头对风澈说,“融雪后的桑园土壤湿度大,暖棚里的蚕房也要注意通风,不然蚕宝宝也可能感染病菌。”

  风澈立刻组织村民们行动起来。阿竹带着年轻村民排查桑园,把病苗连根拔掉,装进竹筐里运到山脚下深埋;阿黑带领彝寨的村民烧制生石灰,按照林先生教的比例混合硫磺,装在竹桶里准备喷洒;阿雅则带着苗寨的妇女们清理桑园里的落叶和杂草,打通通风道。

  暖棚里,陈老伯正指导村民们给蚕房安装通风扇——这是去年从京城运来的简易木制通风扇,靠手摇就能带动扇叶转动。“每两个时辰摇一次,既能降低湿度,又能保证空气流通。”陈老伯一边演示,一边叮嘱,“蚕匾要错开摆放,别堆得太密,不然容易滋生霉菌。”

  然而,病害还是在悄悄蔓延。第二天一早,又有十几棵桑苗出现了霜霉病的症状,甚至有几间暖棚的蚕宝宝也开始食欲不振,浑身发潮。“杀菌剂怎么不管用啊?”一位村民看着发黄的桑苗,声音里带着哭腔。

  林先生蹲在桑园里,仔细查看土壤和病苗,忽然发现问题:“高山土壤里含有的矿物质和平原不同,普通的杀菌剂浓度不够,而且喷洒方法也不对,要顺着桑枝从上到下喷,还要喷到土壤表面。”他立刻调整配方,增加了生石灰的比例,又教大家用竹制喷雾器代替之前的泼洒方式,确保杀菌剂能均匀覆盖。

  风澈则想到了岩蜜的妙用:“之前用岩蜜水喂蚕能增强抵抗力,说不定也能用来防治桑病。”他按照林先生的建议,把岩蜜稀释后混入杀菌剂中,喷洒在桑苗上。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两天后,桑苗的病害就得到了控制,不再有新的病苗出现,蚕宝宝也恢复了活力,开始大口啃食桑叶。

  “岩蜜里的抗菌成分能抑制霉菌生长,和杀菌剂搭配,简直是事半功倍!”林先生看着恢复生机的桑苗,赞许地说道,“这可是高山桑蚕防治病害的独特方法,值得推广。”

  风澈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琢磨出来的。以后我们可以把岩蜜防治法写进《高山桑蚕精要》里,让更多高山蚕农受益。”

  初春的阳光渐渐变暖,桑园里的云蜜桑苗重新抽出嫩绿的新芽,叶片舒展,充满了生机。村民们看着长势喜人的桑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第二章 桑丝绣品新风尚

  病害防治成功后,箐口村的桑蚕事业又步入了正轨。阿雅带领苗寨的妇女们忙着制作绣品,准备供应给即将到来的西洋订单。可这次,汤姆森先生却带来了一个新要求:“我们需要更符合西洋审美,又能体现东方特色的绣品,最好能融入桑蚕元素。”

  阿雅拿着汤姆森先生带来的西洋画册,看着上面的欧式花纹,犯了难:“传统苗绣多是花鸟鱼虫,和西洋花纹差别太大,怎么融合啊?”

  风澈看着画册,忽然灵机一动:“我们可以把云蜜桑的叶片、蚕宝宝、蚕茧作为元素,搭配西洋的卷草纹,这样既有东方韵味,又符合西洋审美。”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草图——桑枝缠绕着卷草纹,蚕宝宝在桑叶上爬行,蚕茧点缀其间,中西合璧,格外别致。

  阿雅看着草图,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高山蚕丝绣制,桑叶用嫩绿,蚕宝宝用米白,卷草纹用金线,肯定好看。”

  说干就干,阿雅挑选了几位手艺最好的妇女,组成了创新小组。她们先把高山蚕丝染成各种颜色,然后按照草图开始绣制。刚开始,大家对西洋卷草纹的针法不熟悉,绣出来的线条不够流畅,阿雅就反复琢磨,结合苗绣的针法,创新出一种“缠绕绣”,绣出来的卷草纹既有西洋的柔美,又有苗绣的细腻。

  风澈则请林先生帮忙,从京城带来了西洋的刺绣绷架和细针,让绣品的制作更加精细。“你看,用这种细针绣蚕宝宝的腿,能绣得更逼真。”风澈拿着细针,演示给大家看,“还有这个绷架,能把布料绷得更紧,绣出来的花纹更平整。”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第一批融合中西元素的绣品终于完成了。一幅《桑蚕卷草图》挂在交易中心的墙上,嫩绿的桑叶栩栩如生,米白的蚕宝宝仿佛在蠕动,金线绣成的卷草纹熠熠生辉,引得村民们纷纷驻足赞叹。

  汤姆森先生看到绣品时,更是惊喜不已:“太完美了!这正是我想要的风格,既有东方的神秘,又有西洋的典雅,肯定能在西洋市场大受欢迎。”他当场就追加了两倍的订单,还邀请阿雅和几位绣娘去西洋参加展会,展示高山桑丝绣品。

  消息传来,苗寨的妇女们都激动得睡不着觉。阿雅更是又喜又忧:“去西洋参展是好事,可我们不懂西洋话,也不熟悉那里的规矩,万一出岔子怎么办?”

  风澈笑着说:“别担心,我和你一起去。之前我去过西洋,熟悉那里的情况,而且林先生也会派助手随行,帮我们翻译和对接。”

  出发前,村民们特意为阿雅和绣娘们准备了礼物:岩蜜桑茶、桑果蜜饯,还有用高山蚕丝织成的围巾。“阿雅,到了西洋,一定要让他们看看我们高山绣娘的本事!”一位老绣娘拉着阿雅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

  阿雅用力点头,眼眶湿润:“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让高山桑丝绣品传遍西洋!”

  第三章 西洋展会风波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风澈、阿雅和两位绣娘终于抵达了西洋的阿姆斯特丹。展会大厅里灯火通明,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琳琅满目,丝绸、瓷器、珠宝应有尽有,高山桑丝绣品被摆在东方展区的显眼位置,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这些绣品的工艺太精湛了!”一位西洋贵妇拿起一条桑蚕卷草纹围巾,放在手里仔细摩挲着,“这蚕丝的质感,比我们本地的丝绸还要好。”

  阿雅按照风澈教的简单西洋话,笑着介绍:“这是我们高山的云蜜桑蚕丝,用岩蜜水喂养的蚕宝宝吐的丝,又细又有韧性。”她一边说,一边示意绣娘演示刺绣针法,细小的银针在布料上翻飞,引得围观的人阵阵惊叹。

  展会进行到第三天,突然来了一群穿着考究的商人,为首的是当地有名的丝绸商皮埃尔。他看着高山桑丝绣品,脸色渐渐阴沉:“你们的绣品用的蚕丝,根本不是什么高山特产,而是普通的江南蚕丝,故意抬高价格欺骗消费者!”

  周围的人立刻议论起来,有的甚至开始质疑绣品的真实性。阿雅急得满脸通红,却不知道该怎么辩解。风澈连忙走上前,语气平静地说:“皮埃尔先生,说话要有证据。我们的云蜜桑蚕丝有独特的纤维结构,比江南蚕丝更细,光泽度也更柔和,可以请专业机构检测。”

  皮埃尔冷笑一声:“检测?不过是你们的借口罢了。我看你们就是想借着‘高山特产’的名号,抢占市场!”他挥手示意手下,想要把绣品撤下来。

  就在这时,汤姆森先生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皮埃尔先生,你太心急了。我已经提前把高山桑蚕丝送到专业机构检测,报告显示,这确实是独特的高山蚕丝,纤维直径比普通蚕丝细0.3微米,还含有微量的岩蜜成分,是江南蚕丝没有的。”

  他把检测报告递给围观的人,大家看了之后,议论声渐渐平息。皮埃尔看着报告,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冷哼一声,带着手下悻悻离去。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高山桑丝绣品的名气反而更大了。更多的西洋商人前来洽谈合作,甚至有几家知名的服装品牌,提出要和高山桑蚕联盟合作,用高山桑蚕丝制作高端服装。

  “没想到一场误会,反而让我们的绣品更受欢迎了。”阿雅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风澈笑着说:“这说明我们的产品有实力,只要是好东西,总能得到认可。”他趁机和几家服装品牌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约定回去后就寄送样品,洽谈具体的合作细节。

  展会结束时,高山桑丝绣品不仅卖光了所有展品,还拿到了大量的订单。阿雅和绣娘们站在展会大厅里,看着手里的订单合同,心里充满了自豪。“我们做到了!高山桑丝绣品真的传遍西洋了!”一位绣娘激动地说道。

  返程的船上,阿雅看着窗外的大海,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回去后一定要好好教村里的姐妹们,把中西合璧的刺绣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高山绣娘的本事。

  第四章 桑路通途连内外

  从西洋回来后,高山桑蚕联盟的订单越来越多,不仅有西洋的服装品牌,还有京城和江南的绸缎庄。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山路崎岖,运输不便,大量的蚕丝和绣品很难及时运出去,经常出现延误交货的情况。

  “上次给江南绸缎庄的蚕丝,因为山路塌方,晚了十天才送到,对方差点取消订单。”阿黑看着堆积在交易中心的货物,愁眉不展,“再这样下去,我们的信誉就没了。”

  风澈也在琢磨运输的问题。之前修建的引水渠解决了灌溉难题,现在急需一条畅通的运输路。他翻出云贵舆图,仔细查看:“从箐口村到山下的集市,有一段山路可以拓宽,再修几座石桥,就能让马车通行。另外,我们可以和官府合作,开通一条从集市到长江码头的漕运线路,这样货物就能通过水路运往京城和江南。”

  岩伯立刻召集联盟的负责人商量,大家一致同意修路。可修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仅凭三个村寨的力量远远不够。风澈想到了慕容冷之前说的,朝廷要在云贵山区设立桑蚕产业示范基地,立刻写了一封书信,派人快马送往京城,请求朝廷支持。

  慕容冷收到书信后,非常重视。高山桑蚕事业不仅能带动当地百姓致富,还能促进边疆贸易,于是立刻下令,让云贵总督调拨银两和工匠,协助联盟修路。

  消息传来,村民们都欢呼雀跃。“有朝廷帮忙,我们的路肯定能很快修通!”一位老村民说道,他主动报名参加修路队,想要为家乡出一份力。

  修路工程很快就开工了。三个村寨的村民们全员参与,有的开山凿石,有的搬运木料,有的铺设石板;朝廷派来的工匠则负责设计石桥和拓宽山路。风澈和阿竹、阿黑轮流在工地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阿雅带领苗寨的妇女们,每天给修路的村民们送水送食物。她们用高山蚕丝织成的手帕,给村民们擦汗;用岩蜜桑茶和桑果蜜饯,给大家补充体力。“大家再加把劲,路修通了,我们的货物就能顺利运出去,日子会越来越好!”阿雅喊道。

  经过半年的努力,一条宽三丈、能通马车的山路终于修通了。山路两旁种满了云蜜桑苗,远远望去,像一条绿色的绸带缠绕在山间。几座石桥横跨溪流,桥面平整,马车驶过稳稳当当。

  与此同时,漕运线路也开通了。从山下集市到长江码头,每隔十里就有一个驿站,货物可以通过马车运到驿站,再转乘漕船运往各地。“现在好了,从箐口村到京城,只需要半个月就能到达,再也不用担心延误交货了。”阿黑看着第一批通过漕运发出的货物,高兴地说道。

  运输问题解决后,高山桑蚕产品的销量大幅提升。云蜜桑蚕丝、桑丝绣品、桑果蜜饯、岩蜜桑茶等产品,通过山路和水路,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西洋。交易中心里每天都人来人往,来自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为了方便交易,联盟还在交易中心设立了钱庄分号,村民们卖货后可以直接把钱存入钱庄,再也不用背着沉甸甸的银子回家。“现在不仅货好卖,钱也存得放心,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一位村民拿着存折,笑得合不拢嘴。

  第五章 云间桑庆满山寨

  深秋时节,乌蒙山迎来了第三届高山桑蚕节。这一次的桑蚕节,因为运输路的开通,显得格外隆重。不仅有周边村寨的百姓和来自各地的商人,还有朝廷派来的使臣,以及来自西洋的汤姆森先生和服装品牌代表。

  会场设在新修的山路旁,宽阔的广场上摆满了各种高山桑蚕产品。云蜜桑蚕丝织成的绸缎流光溢彩,桑丝绣品上的图案栩栩如生,桑果蜜饯和岩蜜桑茶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引得大家纷纷驻足品尝和购买。

  朝廷使臣站在**台上,宣读了慕容冷的圣旨:“高山桑蚕联盟,推广桑蚕技艺,带动边疆百姓致富,特赐‘天下桑香示范基地’牌匾,赏银千两,绸缎百匹!”

  岩伯接过牌匾,激动得双手发抖:“谢陛下恩典!我们一定再接再厉,让高山桑香飘得更远!”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风澈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感慨万千。从最初的桑苗倒伏、蚕种霉变,到如今的桑园繁茂、订单满盈,从崎岖的山路到畅通的运输线,从小小的村寨到连接四海的交易中心,这几年的艰辛与努力,都化作了此刻的喜悦与荣光。

  桑蚕节上,技艺比赛的规模比往年更大。来自各个村寨的蚕农们,展示着嫁接、缫丝、刺绣等精湛技艺。阿竹培育的云蜜桑苗,产叶量比去年又提高了两成,再次获得“高山桑蚕能人”的称号;阿雅带领的绣娘团队,用高山桑蚕丝绣制的《四海桑香图》,融合了南洋、东洋、西域和高山的桑蚕元素,获得了刺绣比赛的金奖;陈老伯改良的山地缫丝机,不仅能缫出更细的蚕丝,还能自动清理蚕沙,获得了发明创造金奖。

  傍晚时分,篝火晚会如期举行。村民们和嘉宾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苗寨的芦笙舞、彝寨的火把舞、箐口村的桑蚕舞,轮番上演,热闹非凡。汤姆森先生和西洋代表也加入了跳舞的队伍,虽然舞步笨拙,却引得大家阵阵欢笑。

  “风澈公子,感谢你为高山桑蚕事业做的一切。”汤姆森先生端着一杯岩蜜桑茶,递给风澈,“现在,高山桑丝已经成为西洋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东方丝绸,这离不开你的努力。”

  风澈接过茶碗,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村民们的辛勤劳作,没有联盟的齐心协力,没有朝廷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他看向身边的阿竹、阿雅、阿黑,“还有你们,是你们的坚持和创新,让高山桑蚕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阿竹感慨道:“风澈哥,还记得你第一次来箐口村吗?那时候桑田倒伏,蚕房漏雨,大家都快绝望了。没想到短短几年,我们的桑丝能卖到全世界,这都是你给我们带来的希望啊!”

  风澈摇摇头:“我只是引路人,真正创造奇迹的是你们自己。只要心怀希望,齐心协力,再难的路也能走通,再险的山也能种出桑林。”

  篝火旁,歌声、笑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乌蒙山的夜空。月光洒在新修的山路上,照亮了村民们幸福的脸庞;桑园里的云蜜桑,在夜色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庆祝这丰收的喜悦。

  深夜,桑蚕节的喧嚣渐渐平息,风澈独自站在山顶上,眺望远方。山下的村寨里,灯火点点,像撒在山间的星星;新修的山路蜿蜒曲折,通向远方,连接着家乡与四海。他知道,高山桑蚕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片嫩绿的桑叶里,在每一缕洁白的蚕丝里,在每一个为美好生活努力的人心里,桑香不断,希望永存。

  这天下桑香的传奇,跨越了山海,穿越了寒暑,在云间的高山上,书写出了最温暖、最动人的篇章。而这条用桑苗和希望铺就的道路,终将通向更广阔的天地,让高山的桑香,飘遍四海,溢满人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