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轩的夜,总比别处更显凉些。窗棂外挂着的竹帘被晚风拂得轻轻晃,筛进几缕惨淡的月光,落在沈月娥膝头那方素色绣帕上,将帕角绣的半朵玉兰照得愈发清冷。
潘金莲刚说完那句话,屋子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住了。沈月娥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直窜上头顶,比数九寒天里浸在冰水里还要刺骨——那点因诊出喜脉而在心底悄悄燃起来的微暖,像是被一盆兜头浇下的冰水彻底浇熄,连半点余温都没剩下。
“剧毒之物……血崩……”这两个词在她脑海里反复盘旋,每念一遍,心脏就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一分。她猛地闭上眼,白日里在邢夫人院中闻到的那缕若有若无的异香,此刻突然变得清晰无比——不是错觉,绝不是!那香气里藏着的阴毒,此刻想来,竟让她后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若非……若非那夜有人在窗下轻叩三声,低声提醒‘夫人院中香有异,姨娘慎待’……”沈月娥的声音发颤,指尖冰凉得几乎握不住帕子,帕角被她攥得变了形,“我若当时没放在心上,多待片刻,或是……或是凤辣子为了制衡邢夫人,没有急着把太医请来,又急着把我送回来……”
后果不堪设想这五个字,她没说出口,却沉甸甸地压在舌尖,涩得发苦。
潘金莲坐在对面的梨花木椅上,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椅臂上的缠枝纹,方才脸上那点若有似无的笑意早已敛去,一双杏眼里竟透出与她年纪不符的冷冽——那眼神不像个妙龄女子,倒像个在深宅里浸淫了数十年的老手,看得透人心底的算计。
“姨娘不必后怕,万幸您心细,也万幸有人愿提点。”潘金莲的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那‘凝神香’本是好东西,燃着能安神,对寻常人来说,确实无害。可里头混了极少量的‘血竭藤’粉末——您没听过这东西吧?”
沈月娥摇摇头,目光紧紧盯着潘金莲,不敢错过一个字。
“这血竭藤是西域来的,寻常商队根本带不进来,只有那些给宫里供东西的特贡商队,才偶尔能弄到几株。”潘金莲顿了顿,指尖在椅臂上停住,“此物性烈得很,常人凑近些闻半个时辰,最多不过头晕目眩,可对刚坐胎的女子来说,就是催命的阎王帖。闻得久了,先会气血躁动,胎像不稳是轻的;若是引动了胎气,便是华佗再世,也难保住孩子——搞不好,连您的性命都得搭进去。”
沈月娥的手心冒出了冷汗,黏在帕子上,格外难受。她刚想开口,就听见潘金莲又道:“这事,十三爷那边已经查明白了。那香炉是太太院里一个二等丫鬟递过去的,姓刘,平日里最不起眼,谁也没把她当回事。可现在……”
潘金莲抬眼看向沈月娥,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已经‘失足落井’,没了。”
“苏十三?”沈月娥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连呼吸都漏了半拍。她和苏十三的联盟早就散了,她以为这人早已把她抛在脑后,毕竟她不过是他棋盘上一颗不起眼的棋子。可没想到,他不仅知道了这事,还已经动了手?
“他没放弃我?还是……”沈月娥心里飞快地盘算着,“他不能容忍对手在他眼皮底下,除掉我这个‘证人’?毕竟我知道他不少事,也知道邢夫人的一些手段……”
无数念头在她脑海里转得飞快,最后只化作一声轻轻的叹息。不管苏十三是为了什么,至少这一次,他帮了她——或者说,帮了她肚子里的孩子。
“多谢姑娘告知。”沈月娥定了定神,扶着桌子慢慢站起身,对着潘金莲郑重地福了福身。不管潘金莲的目的是什么,这份消息,对她来说,比黄金还贵重。
潘金莲见状,又恢复了那副巧笑倩兮的模样,摆了摆手:“姨娘客气了。您现在身份不同了,老太太开口让揽月轩升规格,明面上是风光了,可暗地里的刀子,只会比以前更多、更刁钻。”她站起身,走到沈月娥身边,声音压得低了些,“往后啊,衣食住行,每一样都得仔细查、仔细看,半点马虎不得。”
说完,她又笑了笑,转身撩起帘子,脚步轻快地走了。
送走潘金莲,沈月娥独自站在屋子中央,月光从窗棂里透进来,在她脚下铺了一片薄薄的银霜。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踏入的不再是普通的后宅争斗,而是一个更凶险的战场——每一步都得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第二日天刚亮,揽月轩的院门就被叩响了。翠儿揉着眼睛去开门,门外站着四个穿着大厨房服饰的婆子,手里都提着食盒,还有两个小丫鬟捧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料,身后跟着两个粗使婆子,手里拿着扫帚和抹布。
“是月姨娘院里的翠儿姑娘吧?”领头的婆子脸上堆着笑,语气恭敬,“我们是奉二奶奶的命来的,老太太吩咐了,揽月轩的规格得升,往后吃食、穿戴、洒扫,都按新规矩来。”
翠儿连忙让她们进来,转身就往屋里跑,一边跑一边喊:“姨娘!姨娘!二奶奶派人来了,说是升规格了!”
沈月娥刚洗漱完,正坐在镜前梳理头发,闻言动作一顿,心里却没多少喜悦——潘金莲的话还在耳边,她知道,这“升规格”的背后,藏着多少双盯着她肚子的眼睛。
“让她们进来吧。”沈月娥对着镜中的自己笑了笑,那笑容却没到眼底。
很快,屋子里就热闹起来。大厨房的婆子打开食盒,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飘满了屋子——里面不仅有平日里份例内的清蒸鸡、红烧肉,还多了一盅燕窝、一碟阿胶糕,甚至还有一小碗血燕粥。
“姨娘您看,这燕窝是暹罗来的官燕,泡发了三个时辰,炖了足足两个时辰,一点杂质都没有;这阿胶是东阿的陈胶,加了红枣和桂圆熬的,补气血最好;还有这血燕粥,是用江南的新米熬的,配着血燕,软糯得很。”婆子一边介绍,一边把食盒里的菜一一摆到桌上,眼神里满是羡慕。
穿戴方面,两个小丫鬟捧着的衣料,是上好的云锦和杭绸——月白色的云锦上绣着暗纹缠枝莲,摸上去比普通丝绸软上三分,贴在皮肤上竟不觉得凉;水绿色的杭绸更甚,轻薄得像一片云,抖开时能看到阳光透过布料,映出淡淡的光泽。除了衣料,还有一个描金的首饰盒,里面放着一对赤金嵌珍珠的耳坠、一支翡翠簪子,还有一个银质的手镯,虽不算格外华贵,却也精致得很,不逾矩,却又显身份。
住行上,那两个粗使婆子一进门就开始打扫,院子里的青石板被擦得锃亮,连海棠花树下的落叶都扫得干干净净;没过多久,又有人送来两个新的炭盆,还有一床新的锦被,被面是粉色的软缎,里面填的是新弹的蚕丝,摸上去蓬松柔软。
最让沈月娥在意的是,晌午时分,王熙凤亲自来了一趟,还带来了一个约莫四十岁的嬷嬷和两个小丫鬟。
“月姨娘,这是常嬷嬷,以前在宫里伺候过老贵妃,懂规矩,也懂怎么照顾有孕的女子,往后就让她跟着你,贴身伺候。”王熙凤指了指身边的嬷嬷,又指了指那两个小丫鬟,“这两个是春桃和夏荷,手脚麻利,让她们帮着翠儿做事。”
常嬷嬷立刻上前一步,对着沈月娥福了福身,声音沉稳:“老奴常氏,见过月姨娘。”她穿着一身深灰色的素面衣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很锐利,扫过屋子时,带着几分审视的意味。
沈月娥连忙起身道谢,心里却警铃大作——这常嬷嬷是王熙凤派来的,到底是来照顾她,还是来监视她?
表面上看,这一切都风光无限,关怀备至,连院子里的丫鬟婆子看她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恭敬。可沈月娥和翠儿却半点不敢放松,反而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送来的每一道菜,翠儿都会先用银针试毒——她拿着银针,在每道菜里都搅动三圈,停留片刻,再小心翼翼地取出,仔细观察银针的颜色,确认没变黑,才敢递给沈月娥;沈月娥还会再闻一遍,鼻尖几乎碰到菜碟,分辨有没有异样的气味。
那些新送来的衣料,沈月娥借口孕期皮肤敏感,让翠儿用温水浸泡揉搓——翠儿把衣料放进木盆里,倒上温水,轻轻揉搓,然后仔细观察水色,确认没有掉色,也没有析出什么奇怪的东西,才敢晾干。
就连新送来的锦被和枕芯,沈月娥都让翠儿拆开一角,检查里面的蚕丝——翠儿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被角的线,取出一点蚕丝,放在火上烧了烧,闻着是正常的焦糊味,没有异味,才放心缝好。
翠儿一开始还觉得自家姨娘太过小心,可没过几天,她就知道,这份小心根本不算多。
规格提升的第三日,大厨房送来一盅当归乌鸡汤。翠儿照例用银针试了试,银针没变黑,她又闻了闻,只觉得香气浓郁,没什么异样,就端给了沈月娥。
沈月娥接过汤盅,刚掀开盖子,眉头就皱了起来。
“怎么了,姨娘?”翠儿见她脸色不对,连忙问道。
“你再闻闻。”沈月娥把汤盅递过去,声音低沉。
翠儿凑近闻了闻,还是没觉得有问题:“就是当归和乌鸡的香味啊,没别的味道。”
“不对。”沈月娥摇了摇头,“这里面有一丝很淡的辛辣气,你再仔细闻。”
翠儿这才屏住呼吸,慢慢吸气——果然,在浓郁的药香和肉香背后,藏着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辛辣味,若不仔细闻,根本发现不了。
“这……这是什么?”翠儿的脸色瞬间变了,手里的汤盅都有些拿不稳。
沈月娥没说话,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把汤盅里的汤缓缓倒在了窗外那株半枯的茉莉花根下。这株茉莉花是前几日刚移栽来的,虽说有些枯,但前两日还开了两朵小白花,看着还有些生气。
倒完汤,沈月娥和翠儿就站在窗边,盯着那株茉莉花。
不过半个时辰,原本还带着些绿意的叶子就开始蜷缩,颜色也慢慢变黄;又过了片刻,连那两朵小白花也蔫了,花瓣一片片往下掉,最后整株茉莉都耷拉下来,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生气。
翠儿吓得手里的汤盅“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声音都发颤:“是……是番红花!一定是番红花!磨成了细粉混在药材里了!”她以前听妈妈说过,番红花活血的力道特别强,孕妇碰不得,一碰就容易滑胎!
沈月娥看着那株枯萎的茉莉,心一点点沉了下去。她早就知道对手不会善罢甘休,却没想到,他们的手段竟然这么隐蔽——不用剧毒,只用番红花,还磨成细粉,混在当归乌鸡汤里,若不是她鼻子灵,若不是她足够小心,这碗汤喝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把碎片收拾了,别让人看出破绽。”沈月娥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的寒意,“往后,再送来的汤羹,你都先盛出一小碗,倒在院子里的花草上,等半个时辰再看。”
翠儿连忙点头,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收拾着地上的瓷片,手指都在发抖。她现在才算明白,自家姨娘的处境,比她想象的还要凶险。
比起这些有形的食物和衣物,那些新来的“伺候”之人,更让沈月娥觉得如芒在背——尤其是那个常嬷嬷。
常嬷嬷来了没两天,就开始“立规矩”。
这日清晨,沈月娥刚推开窗户,想透透气,常嬷嬷就走了进来。她看到开着的窗户,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快步走上前,伸出手,指尖刚碰到窗棂,就要把窗户关上。
“嬷嬷。”沈月娥的声音适时响起,平缓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常嬷嬷的手顿在半空,动作僵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转过身,对着沈月娥垂首道:“姨娘,您如今是双身子的人,万事都得以胎儿为重。这秋日用风凉,窗户开久了,容易受风寒,对您和小主子都不好。”她的声音很沉,带着几分说教的意味。
沈月娥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目光落在书页上,却没看进去:“嬷嬷有心了。只是昨日太医来诊脉时特意吩咐,孕期需时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这样才利于胎儿发育。”她抬起头,看向常嬷嬷,眼神平静,“这窗户,还是开着吧。”
常嬷嬷垂着的头微微动了动,肩膀的弧度似乎僵硬了几分,过了片刻,才缓缓应道:“是,老奴遵命。”说完,她慢慢退到一边,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可沈月娥却能看到,她垂着的眼帘下,眼神闪了闪,带着几分不甘。
这样的小事,接连发生了好几次。
用膳时,常嬷嬷总会亲自布菜。她拿着银筷,专挑那些肥腻的、大补的菜往沈月娥碗里夹——比如一块肥得流油的红烧肉,或者一只炖得软烂的鸡腿,每次都夹得满满当当,碗里几乎都要放不下。
“姨娘,您多吃些。”常嬷嬷的语气带着“关切”,“您现在是一人吃,两人补,这些都是大补的东西,多吃点,小主子才能长得壮实。”
可沈月娥孕期反应本就重,尤其是对这些油腻的东西,一看到就觉得恶心,更别说吃了。她看着碗里的红烧肉,胃里一阵翻腾,连忙把碗往旁边推了推,声音带着几分歉意:“有劳嬷嬷费心了。只是我近日胃口不佳,看到这些油腻的,实在吃不下,还是先撤下去吧。”
常嬷嬷脸上的“关切”淡了些,语气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姨娘,这可不行。这些菜都是按府里的定例做的,也是二奶奶特意吩咐大厨房给您准备的,若是您不吃,岂不是辜负了二奶奶的心意?再说,这对小主子也不好,您就算为了小主子,也得勉强吃些。”
这是抬出王熙凤和规矩来压她了。
沈月娥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依旧平静:“嬷嬷说的是,只是太医也说了,孕期饮食需因人而异,强逼自己吃不想吃的东西,反而会伤了脾胃,对我和孩子都不好。”她看向翠儿,语气坚定,“翠儿,把这些菜撤下去,分给院里的丫鬟婆子们吧,别浪费了。”
“哎!”翠儿响亮地应了一声,快步上前,双手端起沈月娥的碗,又把桌上那些油腻的菜一一端起来,转身时裙摆轻轻摆动,动作利落得很。
常嬷嬷看着翠儿的背影,嘴角向一边撇了撇,又迅速恢复了平静,只是那眼神里的冷意,却藏不住了。
还有一次,常嬷嬷看到翠儿给沈月娥端来一杯温水,立刻上前阻止:“姨娘,这水太凉了,孕期不能喝凉水,得喝温热水才行。”
“嬷嬷,这水是刚烧好晾温的,不凉。”翠儿解释道。
“不行,还是太凉了。”常嬷嬷固执地说,“得再加点热水,温温的才好。”说着,就要去拿热水壶。
“不必了。”沈月娥开口,“我觉得这个温度正好,喝着舒服。嬷嬷若是觉得凉,自己可以多加点热水。”
常嬷嬷的动作顿住了,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最后还是没再说什么,默默退到了一边。
几次下来,沈月娥虽然没和常嬷嬷正面冲突,却也明确地划定了界限——在这揽月轩里,她才是主子,该怎么做,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常嬷嬷虽然是王熙凤派来的,但也不能越过她去。
只是沈月娥心里清楚,常嬷嬷不会就这么算了,往后的日子,怕是还会有更多的“规矩”找上门来。
没过几日,邢夫人那边又有了动静——派人送来了一批软烟罗。
送来东西的是王善保家的,她一进揽月轩的院门,就扬着嗓子喊:“月姨娘在吗?太太让我给您送好东西来了!”
沈月娥正在院子里散步,听到声音,停下脚步,转身看向门口。
王善保家的撩着帘子走了进来,身上穿着一件浆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裙,手里捧着一个青色的布包,脸上堆着假笑,嘴角咧开,露出几颗黄牙,声音尖细得有些刺耳:“哎呀,姨娘这院子真是越来越气派了,难怪老太太看重您。”
她一边说,一边眼神四处扫视,落在院子里的海棠花、新换的炭盆上,眼神暗了暗,最后才落在沈月娥尚未显怀的肚子上,视线在上面停留了片刻,才移开。
“太太说了,月姨娘如今是府里的大功臣,怀了老爷的骨肉,一切用度都得是最好的。”王善保家的把布包放在石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匹软烟罗——有月白色的、水蓝色的,还有淡粉色的,布料轻薄得像烟雾,阳光照在上面,能看到布料上细细的纹路,漂亮得很。
“姨娘您瞧瞧,这可是江宁织造新进贡的软烟罗,宫里的娘娘们也不过就用这个做里衣,软和、透气,最适合您这样有孕的主子穿了。”王善保家的拿起一匹月白色的软烟罗,抖开给沈月娥看,语气里满是“羡慕”。
沈月娥看着那软烟罗,心里却没什么波澜——邢夫人突然送这么贵重的东西来,绝不可能是真心关怀她,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有劳太太费心了,也多谢王妈妈跑一趟。”沈月娥微微点头,语气平淡,脸上没什么笑意,“翠儿,把东西收下,再去取些点心来,给王妈妈尝尝。”
“哎!”翠儿应了一声,转身就要去屋里。
“别别别!”王善保家的连忙摆手,“姨娘客气了,老奴还有事要回太太的话,就不打扰了。”她虽然这么说,却没起身,反而拉着翠儿的手,又开始东拉西扯。
“说起来,赵姨娘那边听闻姨娘有喜,可是高兴得很呢。”王善保家的压低声音,凑到沈月娥身边,语气带着几分“神秘”,“老奴昨日去那边送东西,还听见赵姨娘跟她身边的丫鬟说,府里又要添小少爷了,往后更热闹了!”
沈月娥心里冷笑——谁不知道赵姨娘仗着生了个儿子,平日里没少挤兑她,看她不顺眼?如今她怀了孕,赵姨娘岂会真心高兴?王善保家的这话,明着是说赵姨娘关心她,暗地里却是在提醒她:府里嫉恨她的人,可不止邢夫人一个,赵姨娘也盯着她的肚子呢!
这是想挑唆她和赵姨娘的关系,让她们内斗,邢夫人好坐收渔翁之利啊。
“劳赵姨娘挂心了。”沈月娥淡淡开口,语气没什么起伏,既不接话,也不表露情绪,“只是我如今身子重,也没精力去拜访赵姨娘,等日后身子好些了,再去谢她。”
王善保家的见沈月娥不上当,脸上的假笑僵了僵,又东拉西扯了几句,说什么府里的丫鬟婆子都羡慕沈月娥有福气,又说老太太最近常提起沈月娥,总之就是没话找话,想多待一会儿,看看揽月轩的情况。
沈月娥心里清楚她的心思,却没点破,只是偶尔应一声,态度冷淡。王善保家的自觉无趣,又待了片刻,才悻悻地告辞了。
王善保家的一走,沈月娥脸上的平静立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翠儿,把那些软烟罗拿到东厢房去,仔细检查一遍,尤其是布料的边角和接缝处,看看有没有异样。”沈月娥吩咐道,语气严肃。
“哎!”翠儿不敢怠慢,连忙把布包抱起来,快步往东厢房走去。东厢房平日里没人住,只有一些杂物,安静得很,适合检查东西。
沈月娥也跟着走了过去。
翠儿把软烟罗一匹匹展开,铺在地上。阳光从东厢房的窗户照进来,落在布料上,能清晰地看到布料的纹路。翠儿蹲在地上,一寸寸地检查,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姨娘,这匹水蓝色的好像没什么问题。”翠儿拿起水蓝色的软烟罗,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这淡粉色的也还好。”
沈月娥没说话,拿起那匹月白色的软烟罗,凑到阳光下仔细看。忽然,她的目光顿住了——在布料的边缘,靠近接缝处的地方,有一些淡黄色的斑点,很小,颜色也很浅,几乎和布料融为一体,若不是在阳光下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把鼻子凑近那些斑点,轻轻吸了一口气——一股极淡的、类似霉变又带着些许腥气的味道,钻进了她的鼻子。
“翠儿,你来看这里。”沈月娥指着那些斑点,声音低沉。
翠儿连忙凑过来,顺着沈月娥指的方向看去,也看到了那些斑点:“这……这是什么啊?是布料发霉了吗?可这是新送来的软烟罗,怎么会发霉?”
沈月娥摇了摇头,脸色凝重:“不是发霉。这味道不对劲,而且这些斑点太规整了,不像是自然发霉的样子,倒像是被人特意熏上去的。”她心里对邢夫人的狠毒又多了几分认知——上次是在香里动手脚,这次是在布料上,手段一次比一次隐蔽,一次比一次阴毒。
“那……那这东西会不会对姨娘不好啊?”翠儿看着那些斑点,声音都有些发颤。
“肯定不是好东西。”沈月娥把软烟罗叠起来,放在一边,“把这些软烟罗都单独收起来,放在柜子最里面,远离我的日常衣物,千万不要碰,也别让其他人碰到。”
“好!”翠儿连忙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软烟罗叠好,放进一个空的木柜里,还特意上了锁。
沈月娥看着那锁上的铜环,心里却没多少安全感——邢夫人这次没成功,下次还会用什么手段?她一个人,真的能防得住吗?
接下来的几日,沈月娥一直心神不宁。她知道,仅凭她和翠儿两个人,就算再小心,也总有疏漏的时候。对手在暗,她在明,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
她需要盟友,需要一个能帮她分辨这些阴私手段、能给她提供信息的人。
思来想去,沈月娥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潘金莲的身影。
潘金莲那日不仅提醒了她“凝神香”的问题,还知道“血竭藤”的来历,甚至连苏十三的动作都清楚——这女子看似不起眼,却像个活字典,对后宅的阴私手段、府里的人情世故,都了如指掌。而且,她消息灵通,连邢夫人院里丫鬟的下场都知道。
虽然沈月娥不知道潘金莲的动机是什么,也不知道她背后藏着什么人,但至少目前,她们在应对邢夫人这一点上,利益是一致的——潘金莲似乎也不想让邢夫人的计划得逞。
“或许,可以找她试试。”沈月娥心里打定了主意。
她从首饰盒里拿出一对珍珠耳坠——这对耳坠是她以前攒钱买的,东珠大小均匀,莹润有光泽,串在赤金的细钩上,不算格外贵重,却也精致得很,平日里她不常戴,用来做谢礼正好。
“翠儿,你把这对耳坠送到潘金莲姑娘那里去。”沈月娥把耳坠放在一个小锦盒里,递给翠儿,又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衣料有异,望妹解惑”八个字,“把这张纸条也一并给她,就说我多谢她那日提点,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好,姨娘放心,我一定送到。”翠儿接过锦盒和纸条,小心翼翼地放好,转身就去了。
翠儿去了约莫一个时辰,就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描金的小盒子。
“姨娘,潘姑娘让她身边的丫鬟把这个交给我,说让您亲自打开。”翠儿把小盒子递给沈月娥,语气带着几分好奇,“那个丫鬟说,潘姑娘说了,您的事,她知道了。”
沈月娥连忙打开小盒子——里面放着一张字条,还有一个用桑皮纸包着的小纸包,纸包上系着红绳。
她先拿起字条,上面的字迹娟秀却带着一丝刚劲:“此乃‘腐肌草’汁液提炼之物,无色无味,沾染皮肤可致红肿溃烂,久闻其气则伤及内里。姐姐慎之。纸包内为解此毒之药粉,以温水冲泡,擦拭布料即可除毒;若不慎沾染皮肤,亦可用此水擦拭患处。”
沈月娥看着字条,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潘金莲不仅识得这“腐肌草”,连解药都准备好了!这腐肌草她听都没听过,潘金莲却了如指掌,甚至连解药都有,她到底是什么来头?
她又打开那个纸包,里面是白色的粉末,细腻得像面粉,用指尖捻了一点,感觉滑腻,还带着一丝淡淡的草药香。
“翠儿,你立刻用温水把这药粉泡开,然后把那匹有问题的软烟罗取出来,用泡好的水仔细擦拭那些斑点。”沈月娥连忙吩咐道,语气急切,“记得戴着手套,别让皮肤碰到药粉和水。”
“好!”翠儿也知道事情紧急,连忙戴上手套,取来温水,把药粉泡开,然后拿出那匹月白色的软烟罗,用软布蘸着药水泡的水,小心翼翼地擦拭那些淡黄色的斑点。
神奇的是,随着擦拭,那些斑点慢慢变淡,最后竟完全消失了,连那股淡淡的腥气也没了。
“真的好了!”翠儿惊喜地喊道,“姨娘,您看,斑点没了!”
沈月娥走上前,仔细看了看软烟罗,果然,那些斑点消失得无影无踪,布料又恢复了原本的洁白。她又闻了闻,那股腥气也没了,只剩下布料本身的清香。
“太好了。”沈月娥松了一口气,心里对潘金莲的忌惮却更深了——这个女人,太不简单了。
经此一事,沈月娥和潘金莲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而脆弱的默契。潘金莲给她提供信息和帮助,沈月娥则欠她人情;她们没有明说结盟,却在暗地里互相配合,应对邢夫人的暗算。
只是沈月娥心里清楚,这种默契随时可能破裂——一旦她们的利益不再一致,潘金莲随时可能转身对付她。她不能完全依赖潘金莲,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规格的提升,给沈月娥带来的不是安逸,而是更深的危机。
明面上,她是府里的功臣,怀了老爷的骨肉,老太太看重,王熙凤“关怀”,吃穿用度都升了级,风光无限;可暗地里,邢夫人的暗算层出不穷,常嬷嬷的监视无处不在,赵姨娘也虎视眈眈,还有那些不知道身份的人,也在盯着她的肚子。
她就像被架在火上烘烤,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提心吊胆。
王熙凤派来的常嬷嬷,虽然不再明目张胆地立规矩,却总在暗地里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她吃饭时,常嬷嬷会盯着她吃了多少;她散步时,常嬷嬷会跟在身后,记着她走了多久;甚至她和翠儿说话,常嬷嬷都会竖着耳朵听,试图从只言片语里找到些什么。
潘金莲的帮助虽然有用,却也让她心里不安——她不知道潘金莲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这份帮助会持续多久,更不知道潘金莲会不会在某个关键时刻,反过来利用她。
还有苏十三,他虽然动了手,除掉了那个递香炉的丫鬟,却再也没有联系过她——他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猎手,静静地观察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手,也不知道出手是为了帮她,还是为了利用她。
沈月娥感觉自己像是走在一条狭窄的钢丝上,脚下是万丈深渊,两侧还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她,稍不留神,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不算太热,也不算凉。沈月娥扶着翠儿的手,在院子里慢慢散步。院子里的海棠花开得正艳,粉色的花瓣在阳光下格外好看;青石板上的青苔被晒得有些干燥,踩上去不滑了。
她轻轻抚摸着依旧平坦的小腹,虽然还感觉不到孩子的动静,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份血脉相连的羁绊——这是她的孩子,是她在这冰冷后宅里唯一的希望,也是她最大的软肋。
“孩子,娘亲一定会护你周全。”沈月娥在心里默念,眼神慢慢变得坚定而锐利。不管前路多么艰险,不管有多少人想伤害这个孩子,她都不会放弃——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意外降临的小生命,她必须撑下去。
翠儿跟在她身边,手里拿着一把团扇,轻轻给她扇着风,小声说:“姨娘,您慢点走,累了就歇会儿。”
沈月娥点了点头,刚想说话,就听到院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有女子的哭骂声,还有丫鬟的劝阻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放开我!你们这些小蹄子,敢拦我!”一个尖利刺耳的女声响起,带着哭腔,却又充满了愤怒,“我要见那个狐媚子!沈月娥!你给我出来!”
是赵姨娘的声音!
沈月娥的脚步猛地一顿,身体僵了一下,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赵姨娘怎么会来这里?还闹得这么大张旗鼓,不顾体统!
“她算个什么东西!也配怀上老爷的种!”赵姨娘的哭骂声还在继续,夹杂着推搡的声音,“我的哥儿才是老爷唯一的指望!她定是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才怀上的!让我进去!我撕烂她的脸!看她还怎么迷惑老爷!”
院子里的丫鬟婆子都被这声音惊动了,纷纷围了过来,却不敢上前阻拦,只能焦急地看着沈月娥。
沈月娥缓缓转过身,看向院门的方向,眼神里满是冷意——赵姨娘这是忍不住了,想直接动手?还是有人在背后挑唆,让她来当这个出头鸟?
她正想着,就看到常嬷嬷从屋里走了出来,站在她身边,眼神紧紧盯着院门方向。沈月娥无意间瞥了常嬷嬷一眼,竟看到她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嘴角还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期待,几分看好戏的意味。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沉——常嬷嬷这反应,不对劲!难道赵姨娘来闹,和她有关?
院门外的喧闹声越来越近,赵姨娘的哭骂声也越来越清晰。沈月娥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眼神变得坚定——不管是谁在背后搞鬼,不管赵姨娘是来干什么的,她都不能退缩。
她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一切。
(本集完)
第63集 《巧云妒火燃心炽》 简单内容提示:
赵姨娘(巧云)因沈月娥怀孕备受刺激,联想到自己地位可能不保,儿子也可能失宠,妒火中烧,行为愈发失控。赵姨娘可能在请安时或公共场合,借机对沈月娥冷嘲热讽,言语恶毒,甚至故意冲撞,企图制造“意外”。邢夫人一系可能暗中煽风点火,利用赵姨娘的嫉妒之心,怂恿她做出更过激的行为,企图借刀杀人。沈月娥面对赵姨娘的公然挑衅,保持冷静,不与之正面冲突,或借助王熙凤的权威、老太太的疼爱予以化解,并反将一军。赵姨娘的疯狂举动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她会否成为别人手中更危险的刀?沈月娥能否在应对赵姨娘的同时,继续防备其他更隐蔽的暗算?
潘金莲刚说完那句话,屋子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住了。沈月娥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直窜上头顶,比数九寒天里浸在冰水里还要刺骨——那点因诊出喜脉而在心底悄悄燃起来的微暖,像是被一盆兜头浇下的冰水彻底浇熄,连半点余温都没剩下。
“剧毒之物……血崩……”这两个词在她脑海里反复盘旋,每念一遍,心脏就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一分。她猛地闭上眼,白日里在邢夫人院中闻到的那缕若有若无的异香,此刻突然变得清晰无比——不是错觉,绝不是!那香气里藏着的阴毒,此刻想来,竟让她后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若非……若非那夜有人在窗下轻叩三声,低声提醒‘夫人院中香有异,姨娘慎待’……”沈月娥的声音发颤,指尖冰凉得几乎握不住帕子,帕角被她攥得变了形,“我若当时没放在心上,多待片刻,或是……或是凤辣子为了制衡邢夫人,没有急着把太医请来,又急着把我送回来……”
后果不堪设想这五个字,她没说出口,却沉甸甸地压在舌尖,涩得发苦。
潘金莲坐在对面的梨花木椅上,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椅臂上的缠枝纹,方才脸上那点若有似无的笑意早已敛去,一双杏眼里竟透出与她年纪不符的冷冽——那眼神不像个妙龄女子,倒像个在深宅里浸淫了数十年的老手,看得透人心底的算计。
“姨娘不必后怕,万幸您心细,也万幸有人愿提点。”潘金莲的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那‘凝神香’本是好东西,燃着能安神,对寻常人来说,确实无害。可里头混了极少量的‘血竭藤’粉末——您没听过这东西吧?”
沈月娥摇摇头,目光紧紧盯着潘金莲,不敢错过一个字。
“这血竭藤是西域来的,寻常商队根本带不进来,只有那些给宫里供东西的特贡商队,才偶尔能弄到几株。”潘金莲顿了顿,指尖在椅臂上停住,“此物性烈得很,常人凑近些闻半个时辰,最多不过头晕目眩,可对刚坐胎的女子来说,就是催命的阎王帖。闻得久了,先会气血躁动,胎像不稳是轻的;若是引动了胎气,便是华佗再世,也难保住孩子——搞不好,连您的性命都得搭进去。”
沈月娥的手心冒出了冷汗,黏在帕子上,格外难受。她刚想开口,就听见潘金莲又道:“这事,十三爷那边已经查明白了。那香炉是太太院里一个二等丫鬟递过去的,姓刘,平日里最不起眼,谁也没把她当回事。可现在……”
潘金莲抬眼看向沈月娥,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已经‘失足落井’,没了。”
“苏十三?”沈月娥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连呼吸都漏了半拍。她和苏十三的联盟早就散了,她以为这人早已把她抛在脑后,毕竟她不过是他棋盘上一颗不起眼的棋子。可没想到,他不仅知道了这事,还已经动了手?
“他没放弃我?还是……”沈月娥心里飞快地盘算着,“他不能容忍对手在他眼皮底下,除掉我这个‘证人’?毕竟我知道他不少事,也知道邢夫人的一些手段……”
无数念头在她脑海里转得飞快,最后只化作一声轻轻的叹息。不管苏十三是为了什么,至少这一次,他帮了她——或者说,帮了她肚子里的孩子。
“多谢姑娘告知。”沈月娥定了定神,扶着桌子慢慢站起身,对着潘金莲郑重地福了福身。不管潘金莲的目的是什么,这份消息,对她来说,比黄金还贵重。
潘金莲见状,又恢复了那副巧笑倩兮的模样,摆了摆手:“姨娘客气了。您现在身份不同了,老太太开口让揽月轩升规格,明面上是风光了,可暗地里的刀子,只会比以前更多、更刁钻。”她站起身,走到沈月娥身边,声音压得低了些,“往后啊,衣食住行,每一样都得仔细查、仔细看,半点马虎不得。”
说完,她又笑了笑,转身撩起帘子,脚步轻快地走了。
送走潘金莲,沈月娥独自站在屋子中央,月光从窗棂里透进来,在她脚下铺了一片薄薄的银霜。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踏入的不再是普通的后宅争斗,而是一个更凶险的战场——每一步都得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第二日天刚亮,揽月轩的院门就被叩响了。翠儿揉着眼睛去开门,门外站着四个穿着大厨房服饰的婆子,手里都提着食盒,还有两个小丫鬟捧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料,身后跟着两个粗使婆子,手里拿着扫帚和抹布。
“是月姨娘院里的翠儿姑娘吧?”领头的婆子脸上堆着笑,语气恭敬,“我们是奉二奶奶的命来的,老太太吩咐了,揽月轩的规格得升,往后吃食、穿戴、洒扫,都按新规矩来。”
翠儿连忙让她们进来,转身就往屋里跑,一边跑一边喊:“姨娘!姨娘!二奶奶派人来了,说是升规格了!”
沈月娥刚洗漱完,正坐在镜前梳理头发,闻言动作一顿,心里却没多少喜悦——潘金莲的话还在耳边,她知道,这“升规格”的背后,藏着多少双盯着她肚子的眼睛。
“让她们进来吧。”沈月娥对着镜中的自己笑了笑,那笑容却没到眼底。
很快,屋子里就热闹起来。大厨房的婆子打开食盒,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飘满了屋子——里面不仅有平日里份例内的清蒸鸡、红烧肉,还多了一盅燕窝、一碟阿胶糕,甚至还有一小碗血燕粥。
“姨娘您看,这燕窝是暹罗来的官燕,泡发了三个时辰,炖了足足两个时辰,一点杂质都没有;这阿胶是东阿的陈胶,加了红枣和桂圆熬的,补气血最好;还有这血燕粥,是用江南的新米熬的,配着血燕,软糯得很。”婆子一边介绍,一边把食盒里的菜一一摆到桌上,眼神里满是羡慕。
穿戴方面,两个小丫鬟捧着的衣料,是上好的云锦和杭绸——月白色的云锦上绣着暗纹缠枝莲,摸上去比普通丝绸软上三分,贴在皮肤上竟不觉得凉;水绿色的杭绸更甚,轻薄得像一片云,抖开时能看到阳光透过布料,映出淡淡的光泽。除了衣料,还有一个描金的首饰盒,里面放着一对赤金嵌珍珠的耳坠、一支翡翠簪子,还有一个银质的手镯,虽不算格外华贵,却也精致得很,不逾矩,却又显身份。
住行上,那两个粗使婆子一进门就开始打扫,院子里的青石板被擦得锃亮,连海棠花树下的落叶都扫得干干净净;没过多久,又有人送来两个新的炭盆,还有一床新的锦被,被面是粉色的软缎,里面填的是新弹的蚕丝,摸上去蓬松柔软。
最让沈月娥在意的是,晌午时分,王熙凤亲自来了一趟,还带来了一个约莫四十岁的嬷嬷和两个小丫鬟。
“月姨娘,这是常嬷嬷,以前在宫里伺候过老贵妃,懂规矩,也懂怎么照顾有孕的女子,往后就让她跟着你,贴身伺候。”王熙凤指了指身边的嬷嬷,又指了指那两个小丫鬟,“这两个是春桃和夏荷,手脚麻利,让她们帮着翠儿做事。”
常嬷嬷立刻上前一步,对着沈月娥福了福身,声音沉稳:“老奴常氏,见过月姨娘。”她穿着一身深灰色的素面衣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很锐利,扫过屋子时,带着几分审视的意味。
沈月娥连忙起身道谢,心里却警铃大作——这常嬷嬷是王熙凤派来的,到底是来照顾她,还是来监视她?
表面上看,这一切都风光无限,关怀备至,连院子里的丫鬟婆子看她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恭敬。可沈月娥和翠儿却半点不敢放松,反而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送来的每一道菜,翠儿都会先用银针试毒——她拿着银针,在每道菜里都搅动三圈,停留片刻,再小心翼翼地取出,仔细观察银针的颜色,确认没变黑,才敢递给沈月娥;沈月娥还会再闻一遍,鼻尖几乎碰到菜碟,分辨有没有异样的气味。
那些新送来的衣料,沈月娥借口孕期皮肤敏感,让翠儿用温水浸泡揉搓——翠儿把衣料放进木盆里,倒上温水,轻轻揉搓,然后仔细观察水色,确认没有掉色,也没有析出什么奇怪的东西,才敢晾干。
就连新送来的锦被和枕芯,沈月娥都让翠儿拆开一角,检查里面的蚕丝——翠儿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被角的线,取出一点蚕丝,放在火上烧了烧,闻着是正常的焦糊味,没有异味,才放心缝好。
翠儿一开始还觉得自家姨娘太过小心,可没过几天,她就知道,这份小心根本不算多。
规格提升的第三日,大厨房送来一盅当归乌鸡汤。翠儿照例用银针试了试,银针没变黑,她又闻了闻,只觉得香气浓郁,没什么异样,就端给了沈月娥。
沈月娥接过汤盅,刚掀开盖子,眉头就皱了起来。
“怎么了,姨娘?”翠儿见她脸色不对,连忙问道。
“你再闻闻。”沈月娥把汤盅递过去,声音低沉。
翠儿凑近闻了闻,还是没觉得有问题:“就是当归和乌鸡的香味啊,没别的味道。”
“不对。”沈月娥摇了摇头,“这里面有一丝很淡的辛辣气,你再仔细闻。”
翠儿这才屏住呼吸,慢慢吸气——果然,在浓郁的药香和肉香背后,藏着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辛辣味,若不仔细闻,根本发现不了。
“这……这是什么?”翠儿的脸色瞬间变了,手里的汤盅都有些拿不稳。
沈月娥没说话,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把汤盅里的汤缓缓倒在了窗外那株半枯的茉莉花根下。这株茉莉花是前几日刚移栽来的,虽说有些枯,但前两日还开了两朵小白花,看着还有些生气。
倒完汤,沈月娥和翠儿就站在窗边,盯着那株茉莉花。
不过半个时辰,原本还带着些绿意的叶子就开始蜷缩,颜色也慢慢变黄;又过了片刻,连那两朵小白花也蔫了,花瓣一片片往下掉,最后整株茉莉都耷拉下来,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生气。
翠儿吓得手里的汤盅“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声音都发颤:“是……是番红花!一定是番红花!磨成了细粉混在药材里了!”她以前听妈妈说过,番红花活血的力道特别强,孕妇碰不得,一碰就容易滑胎!
沈月娥看着那株枯萎的茉莉,心一点点沉了下去。她早就知道对手不会善罢甘休,却没想到,他们的手段竟然这么隐蔽——不用剧毒,只用番红花,还磨成细粉,混在当归乌鸡汤里,若不是她鼻子灵,若不是她足够小心,这碗汤喝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把碎片收拾了,别让人看出破绽。”沈月娥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的寒意,“往后,再送来的汤羹,你都先盛出一小碗,倒在院子里的花草上,等半个时辰再看。”
翠儿连忙点头,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收拾着地上的瓷片,手指都在发抖。她现在才算明白,自家姨娘的处境,比她想象的还要凶险。
比起这些有形的食物和衣物,那些新来的“伺候”之人,更让沈月娥觉得如芒在背——尤其是那个常嬷嬷。
常嬷嬷来了没两天,就开始“立规矩”。
这日清晨,沈月娥刚推开窗户,想透透气,常嬷嬷就走了进来。她看到开着的窗户,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快步走上前,伸出手,指尖刚碰到窗棂,就要把窗户关上。
“嬷嬷。”沈月娥的声音适时响起,平缓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常嬷嬷的手顿在半空,动作僵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转过身,对着沈月娥垂首道:“姨娘,您如今是双身子的人,万事都得以胎儿为重。这秋日用风凉,窗户开久了,容易受风寒,对您和小主子都不好。”她的声音很沉,带着几分说教的意味。
沈月娥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目光落在书页上,却没看进去:“嬷嬷有心了。只是昨日太医来诊脉时特意吩咐,孕期需时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这样才利于胎儿发育。”她抬起头,看向常嬷嬷,眼神平静,“这窗户,还是开着吧。”
常嬷嬷垂着的头微微动了动,肩膀的弧度似乎僵硬了几分,过了片刻,才缓缓应道:“是,老奴遵命。”说完,她慢慢退到一边,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可沈月娥却能看到,她垂着的眼帘下,眼神闪了闪,带着几分不甘。
这样的小事,接连发生了好几次。
用膳时,常嬷嬷总会亲自布菜。她拿着银筷,专挑那些肥腻的、大补的菜往沈月娥碗里夹——比如一块肥得流油的红烧肉,或者一只炖得软烂的鸡腿,每次都夹得满满当当,碗里几乎都要放不下。
“姨娘,您多吃些。”常嬷嬷的语气带着“关切”,“您现在是一人吃,两人补,这些都是大补的东西,多吃点,小主子才能长得壮实。”
可沈月娥孕期反应本就重,尤其是对这些油腻的东西,一看到就觉得恶心,更别说吃了。她看着碗里的红烧肉,胃里一阵翻腾,连忙把碗往旁边推了推,声音带着几分歉意:“有劳嬷嬷费心了。只是我近日胃口不佳,看到这些油腻的,实在吃不下,还是先撤下去吧。”
常嬷嬷脸上的“关切”淡了些,语气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姨娘,这可不行。这些菜都是按府里的定例做的,也是二奶奶特意吩咐大厨房给您准备的,若是您不吃,岂不是辜负了二奶奶的心意?再说,这对小主子也不好,您就算为了小主子,也得勉强吃些。”
这是抬出王熙凤和规矩来压她了。
沈月娥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依旧平静:“嬷嬷说的是,只是太医也说了,孕期饮食需因人而异,强逼自己吃不想吃的东西,反而会伤了脾胃,对我和孩子都不好。”她看向翠儿,语气坚定,“翠儿,把这些菜撤下去,分给院里的丫鬟婆子们吧,别浪费了。”
“哎!”翠儿响亮地应了一声,快步上前,双手端起沈月娥的碗,又把桌上那些油腻的菜一一端起来,转身时裙摆轻轻摆动,动作利落得很。
常嬷嬷看着翠儿的背影,嘴角向一边撇了撇,又迅速恢复了平静,只是那眼神里的冷意,却藏不住了。
还有一次,常嬷嬷看到翠儿给沈月娥端来一杯温水,立刻上前阻止:“姨娘,这水太凉了,孕期不能喝凉水,得喝温热水才行。”
“嬷嬷,这水是刚烧好晾温的,不凉。”翠儿解释道。
“不行,还是太凉了。”常嬷嬷固执地说,“得再加点热水,温温的才好。”说着,就要去拿热水壶。
“不必了。”沈月娥开口,“我觉得这个温度正好,喝着舒服。嬷嬷若是觉得凉,自己可以多加点热水。”
常嬷嬷的动作顿住了,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最后还是没再说什么,默默退到了一边。
几次下来,沈月娥虽然没和常嬷嬷正面冲突,却也明确地划定了界限——在这揽月轩里,她才是主子,该怎么做,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常嬷嬷虽然是王熙凤派来的,但也不能越过她去。
只是沈月娥心里清楚,常嬷嬷不会就这么算了,往后的日子,怕是还会有更多的“规矩”找上门来。
没过几日,邢夫人那边又有了动静——派人送来了一批软烟罗。
送来东西的是王善保家的,她一进揽月轩的院门,就扬着嗓子喊:“月姨娘在吗?太太让我给您送好东西来了!”
沈月娥正在院子里散步,听到声音,停下脚步,转身看向门口。
王善保家的撩着帘子走了进来,身上穿着一件浆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裙,手里捧着一个青色的布包,脸上堆着假笑,嘴角咧开,露出几颗黄牙,声音尖细得有些刺耳:“哎呀,姨娘这院子真是越来越气派了,难怪老太太看重您。”
她一边说,一边眼神四处扫视,落在院子里的海棠花、新换的炭盆上,眼神暗了暗,最后才落在沈月娥尚未显怀的肚子上,视线在上面停留了片刻,才移开。
“太太说了,月姨娘如今是府里的大功臣,怀了老爷的骨肉,一切用度都得是最好的。”王善保家的把布包放在石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匹软烟罗——有月白色的、水蓝色的,还有淡粉色的,布料轻薄得像烟雾,阳光照在上面,能看到布料上细细的纹路,漂亮得很。
“姨娘您瞧瞧,这可是江宁织造新进贡的软烟罗,宫里的娘娘们也不过就用这个做里衣,软和、透气,最适合您这样有孕的主子穿了。”王善保家的拿起一匹月白色的软烟罗,抖开给沈月娥看,语气里满是“羡慕”。
沈月娥看着那软烟罗,心里却没什么波澜——邢夫人突然送这么贵重的东西来,绝不可能是真心关怀她,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有劳太太费心了,也多谢王妈妈跑一趟。”沈月娥微微点头,语气平淡,脸上没什么笑意,“翠儿,把东西收下,再去取些点心来,给王妈妈尝尝。”
“哎!”翠儿应了一声,转身就要去屋里。
“别别别!”王善保家的连忙摆手,“姨娘客气了,老奴还有事要回太太的话,就不打扰了。”她虽然这么说,却没起身,反而拉着翠儿的手,又开始东拉西扯。
“说起来,赵姨娘那边听闻姨娘有喜,可是高兴得很呢。”王善保家的压低声音,凑到沈月娥身边,语气带着几分“神秘”,“老奴昨日去那边送东西,还听见赵姨娘跟她身边的丫鬟说,府里又要添小少爷了,往后更热闹了!”
沈月娥心里冷笑——谁不知道赵姨娘仗着生了个儿子,平日里没少挤兑她,看她不顺眼?如今她怀了孕,赵姨娘岂会真心高兴?王善保家的这话,明着是说赵姨娘关心她,暗地里却是在提醒她:府里嫉恨她的人,可不止邢夫人一个,赵姨娘也盯着她的肚子呢!
这是想挑唆她和赵姨娘的关系,让她们内斗,邢夫人好坐收渔翁之利啊。
“劳赵姨娘挂心了。”沈月娥淡淡开口,语气没什么起伏,既不接话,也不表露情绪,“只是我如今身子重,也没精力去拜访赵姨娘,等日后身子好些了,再去谢她。”
王善保家的见沈月娥不上当,脸上的假笑僵了僵,又东拉西扯了几句,说什么府里的丫鬟婆子都羡慕沈月娥有福气,又说老太太最近常提起沈月娥,总之就是没话找话,想多待一会儿,看看揽月轩的情况。
沈月娥心里清楚她的心思,却没点破,只是偶尔应一声,态度冷淡。王善保家的自觉无趣,又待了片刻,才悻悻地告辞了。
王善保家的一走,沈月娥脸上的平静立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翠儿,把那些软烟罗拿到东厢房去,仔细检查一遍,尤其是布料的边角和接缝处,看看有没有异样。”沈月娥吩咐道,语气严肃。
“哎!”翠儿不敢怠慢,连忙把布包抱起来,快步往东厢房走去。东厢房平日里没人住,只有一些杂物,安静得很,适合检查东西。
沈月娥也跟着走了过去。
翠儿把软烟罗一匹匹展开,铺在地上。阳光从东厢房的窗户照进来,落在布料上,能清晰地看到布料的纹路。翠儿蹲在地上,一寸寸地检查,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姨娘,这匹水蓝色的好像没什么问题。”翠儿拿起水蓝色的软烟罗,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这淡粉色的也还好。”
沈月娥没说话,拿起那匹月白色的软烟罗,凑到阳光下仔细看。忽然,她的目光顿住了——在布料的边缘,靠近接缝处的地方,有一些淡黄色的斑点,很小,颜色也很浅,几乎和布料融为一体,若不是在阳光下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把鼻子凑近那些斑点,轻轻吸了一口气——一股极淡的、类似霉变又带着些许腥气的味道,钻进了她的鼻子。
“翠儿,你来看这里。”沈月娥指着那些斑点,声音低沉。
翠儿连忙凑过来,顺着沈月娥指的方向看去,也看到了那些斑点:“这……这是什么啊?是布料发霉了吗?可这是新送来的软烟罗,怎么会发霉?”
沈月娥摇了摇头,脸色凝重:“不是发霉。这味道不对劲,而且这些斑点太规整了,不像是自然发霉的样子,倒像是被人特意熏上去的。”她心里对邢夫人的狠毒又多了几分认知——上次是在香里动手脚,这次是在布料上,手段一次比一次隐蔽,一次比一次阴毒。
“那……那这东西会不会对姨娘不好啊?”翠儿看着那些斑点,声音都有些发颤。
“肯定不是好东西。”沈月娥把软烟罗叠起来,放在一边,“把这些软烟罗都单独收起来,放在柜子最里面,远离我的日常衣物,千万不要碰,也别让其他人碰到。”
“好!”翠儿连忙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软烟罗叠好,放进一个空的木柜里,还特意上了锁。
沈月娥看着那锁上的铜环,心里却没多少安全感——邢夫人这次没成功,下次还会用什么手段?她一个人,真的能防得住吗?
接下来的几日,沈月娥一直心神不宁。她知道,仅凭她和翠儿两个人,就算再小心,也总有疏漏的时候。对手在暗,她在明,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
她需要盟友,需要一个能帮她分辨这些阴私手段、能给她提供信息的人。
思来想去,沈月娥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潘金莲的身影。
潘金莲那日不仅提醒了她“凝神香”的问题,还知道“血竭藤”的来历,甚至连苏十三的动作都清楚——这女子看似不起眼,却像个活字典,对后宅的阴私手段、府里的人情世故,都了如指掌。而且,她消息灵通,连邢夫人院里丫鬟的下场都知道。
虽然沈月娥不知道潘金莲的动机是什么,也不知道她背后藏着什么人,但至少目前,她们在应对邢夫人这一点上,利益是一致的——潘金莲似乎也不想让邢夫人的计划得逞。
“或许,可以找她试试。”沈月娥心里打定了主意。
她从首饰盒里拿出一对珍珠耳坠——这对耳坠是她以前攒钱买的,东珠大小均匀,莹润有光泽,串在赤金的细钩上,不算格外贵重,却也精致得很,平日里她不常戴,用来做谢礼正好。
“翠儿,你把这对耳坠送到潘金莲姑娘那里去。”沈月娥把耳坠放在一个小锦盒里,递给翠儿,又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衣料有异,望妹解惑”八个字,“把这张纸条也一并给她,就说我多谢她那日提点,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好,姨娘放心,我一定送到。”翠儿接过锦盒和纸条,小心翼翼地放好,转身就去了。
翠儿去了约莫一个时辰,就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描金的小盒子。
“姨娘,潘姑娘让她身边的丫鬟把这个交给我,说让您亲自打开。”翠儿把小盒子递给沈月娥,语气带着几分好奇,“那个丫鬟说,潘姑娘说了,您的事,她知道了。”
沈月娥连忙打开小盒子——里面放着一张字条,还有一个用桑皮纸包着的小纸包,纸包上系着红绳。
她先拿起字条,上面的字迹娟秀却带着一丝刚劲:“此乃‘腐肌草’汁液提炼之物,无色无味,沾染皮肤可致红肿溃烂,久闻其气则伤及内里。姐姐慎之。纸包内为解此毒之药粉,以温水冲泡,擦拭布料即可除毒;若不慎沾染皮肤,亦可用此水擦拭患处。”
沈月娥看着字条,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潘金莲不仅识得这“腐肌草”,连解药都准备好了!这腐肌草她听都没听过,潘金莲却了如指掌,甚至连解药都有,她到底是什么来头?
她又打开那个纸包,里面是白色的粉末,细腻得像面粉,用指尖捻了一点,感觉滑腻,还带着一丝淡淡的草药香。
“翠儿,你立刻用温水把这药粉泡开,然后把那匹有问题的软烟罗取出来,用泡好的水仔细擦拭那些斑点。”沈月娥连忙吩咐道,语气急切,“记得戴着手套,别让皮肤碰到药粉和水。”
“好!”翠儿也知道事情紧急,连忙戴上手套,取来温水,把药粉泡开,然后拿出那匹月白色的软烟罗,用软布蘸着药水泡的水,小心翼翼地擦拭那些淡黄色的斑点。
神奇的是,随着擦拭,那些斑点慢慢变淡,最后竟完全消失了,连那股淡淡的腥气也没了。
“真的好了!”翠儿惊喜地喊道,“姨娘,您看,斑点没了!”
沈月娥走上前,仔细看了看软烟罗,果然,那些斑点消失得无影无踪,布料又恢复了原本的洁白。她又闻了闻,那股腥气也没了,只剩下布料本身的清香。
“太好了。”沈月娥松了一口气,心里对潘金莲的忌惮却更深了——这个女人,太不简单了。
经此一事,沈月娥和潘金莲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而脆弱的默契。潘金莲给她提供信息和帮助,沈月娥则欠她人情;她们没有明说结盟,却在暗地里互相配合,应对邢夫人的暗算。
只是沈月娥心里清楚,这种默契随时可能破裂——一旦她们的利益不再一致,潘金莲随时可能转身对付她。她不能完全依赖潘金莲,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规格的提升,给沈月娥带来的不是安逸,而是更深的危机。
明面上,她是府里的功臣,怀了老爷的骨肉,老太太看重,王熙凤“关怀”,吃穿用度都升了级,风光无限;可暗地里,邢夫人的暗算层出不穷,常嬷嬷的监视无处不在,赵姨娘也虎视眈眈,还有那些不知道身份的人,也在盯着她的肚子。
她就像被架在火上烘烤,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提心吊胆。
王熙凤派来的常嬷嬷,虽然不再明目张胆地立规矩,却总在暗地里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她吃饭时,常嬷嬷会盯着她吃了多少;她散步时,常嬷嬷会跟在身后,记着她走了多久;甚至她和翠儿说话,常嬷嬷都会竖着耳朵听,试图从只言片语里找到些什么。
潘金莲的帮助虽然有用,却也让她心里不安——她不知道潘金莲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这份帮助会持续多久,更不知道潘金莲会不会在某个关键时刻,反过来利用她。
还有苏十三,他虽然动了手,除掉了那个递香炉的丫鬟,却再也没有联系过她——他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猎手,静静地观察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手,也不知道出手是为了帮她,还是为了利用她。
沈月娥感觉自己像是走在一条狭窄的钢丝上,脚下是万丈深渊,两侧还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她,稍不留神,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不算太热,也不算凉。沈月娥扶着翠儿的手,在院子里慢慢散步。院子里的海棠花开得正艳,粉色的花瓣在阳光下格外好看;青石板上的青苔被晒得有些干燥,踩上去不滑了。
她轻轻抚摸着依旧平坦的小腹,虽然还感觉不到孩子的动静,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份血脉相连的羁绊——这是她的孩子,是她在这冰冷后宅里唯一的希望,也是她最大的软肋。
“孩子,娘亲一定会护你周全。”沈月娥在心里默念,眼神慢慢变得坚定而锐利。不管前路多么艰险,不管有多少人想伤害这个孩子,她都不会放弃——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意外降临的小生命,她必须撑下去。
翠儿跟在她身边,手里拿着一把团扇,轻轻给她扇着风,小声说:“姨娘,您慢点走,累了就歇会儿。”
沈月娥点了点头,刚想说话,就听到院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有女子的哭骂声,还有丫鬟的劝阻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放开我!你们这些小蹄子,敢拦我!”一个尖利刺耳的女声响起,带着哭腔,却又充满了愤怒,“我要见那个狐媚子!沈月娥!你给我出来!”
是赵姨娘的声音!
沈月娥的脚步猛地一顿,身体僵了一下,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赵姨娘怎么会来这里?还闹得这么大张旗鼓,不顾体统!
“她算个什么东西!也配怀上老爷的种!”赵姨娘的哭骂声还在继续,夹杂着推搡的声音,“我的哥儿才是老爷唯一的指望!她定是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才怀上的!让我进去!我撕烂她的脸!看她还怎么迷惑老爷!”
院子里的丫鬟婆子都被这声音惊动了,纷纷围了过来,却不敢上前阻拦,只能焦急地看着沈月娥。
沈月娥缓缓转过身,看向院门的方向,眼神里满是冷意——赵姨娘这是忍不住了,想直接动手?还是有人在背后挑唆,让她来当这个出头鸟?
她正想着,就看到常嬷嬷从屋里走了出来,站在她身边,眼神紧紧盯着院门方向。沈月娥无意间瞥了常嬷嬷一眼,竟看到她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嘴角还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期待,几分看好戏的意味。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沉——常嬷嬷这反应,不对劲!难道赵姨娘来闹,和她有关?
院门外的喧闹声越来越近,赵姨娘的哭骂声也越来越清晰。沈月娥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眼神变得坚定——不管是谁在背后搞鬼,不管赵姨娘是来干什么的,她都不能退缩。
她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一切。
(本集完)
第63集 《巧云妒火燃心炽》 简单内容提示:
赵姨娘(巧云)因沈月娥怀孕备受刺激,联想到自己地位可能不保,儿子也可能失宠,妒火中烧,行为愈发失控。赵姨娘可能在请安时或公共场合,借机对沈月娥冷嘲热讽,言语恶毒,甚至故意冲撞,企图制造“意外”。邢夫人一系可能暗中煽风点火,利用赵姨娘的嫉妒之心,怂恿她做出更过激的行为,企图借刀杀人。沈月娥面对赵姨娘的公然挑衅,保持冷静,不与之正面冲突,或借助王熙凤的权威、老太太的疼爱予以化解,并反将一军。赵姨娘的疯狂举动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她会否成为别人手中更危险的刀?沈月娥能否在应对赵姨娘的同时,继续防备其他更隐蔽的暗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最新章节,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