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的春天,南方的梅雨季比往年早了近半个月。
雨丝像被扯碎的棉絮,裹着华南地区特有的潮气黏在皮肤上,凉得能渗进骨头缝里 ——
清晨推开窗,老街的青石板上总蒙着一层薄苔,踩上去能听见 “滋啦” 的轻响,墙角的爬山虎被雨水泡得发亮,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潮湿的霉味。
从市区往老街的三里石子路还没铺水泥,坑洼里积的雨水能映出头顶的槐树影,自行车轮碾过时,时常溅起指甲盖大的泥点:
泥点里混着路边老槐树的枯黄落叶,还有偶尔从供销社后门飘来的、“蜂花” 牌廉价肥皂的淡香 ——
那是供销社里卖得最好的日用品,一块五毛钱能用上半个月,老街主妇们总爱趁着雨小的时候,攥着零钱来囤货。
林凡的 “便民小铺” 就嵌在老街中段最热闹的拐角,左边是修鞋的李伯摊,右边是卖早点的陈姨推车。
木质招牌是前两年请巷尾的老木匠做的,“便民” 二字的红漆早已褪得露出深褐色木纹,只在笔画拐角处还剩点艳色,却在灰蒙蒙的雨雾里,透着比周遭更浓的烟火气。
李伯的修鞋摊总摆着个掉漆的铁皮盒,里面装着大小不一的鞋钉和磨得发亮的顶针,他修鞋时总爱哼着粤剧片段,手上的老茧能把粗麻绳磨得发烫;
今年开春后,他在摊旁支起了卖袜子的木架,“天鹅牌” 棉袜一块钱三双,常有放学的孩子拉着家长的手来挑,李伯总会多送颗水果糖 ——
那是从林凡店里换的货,他说 “孩子甜了,生意才甜”。陈姨的早点车则是老街的 “晨钟”,每天五点半准点推出来,煤炉上的铁锅冒着白汽,豆浆两毛钱一碗,油条五分钱一根,
最近还多了块写着 “茶叶蛋五毛钱俩” 的硬纸板。陈姨总说自己的茶叶蛋是 “秘方”,用八角、桂皮煮上整夜,连汤都透着香,林凡去进货前,总爱来买两个当早饭。
这年正是个体经济从政策松绑里 “冒尖” 的年头,据当时的《经济日报》报道,1993 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已突破 1766 万户,南方沿海地区更是掀起 “开店热”。
老街半数人家拆了院墙开铺子:张叔家的裁缝铺添了台二手缝纫机,能做当时流行的 “萝卜裤”;
赵婶把自家堂屋改成了杂货店,卖些针头线脑和小孩玩具;连巷口的老王都摆起了水果摊,推着木板车在街上来回吆喝。
但林凡守着的小店始终只卖童装、玩具和文具—— 货架最上层摆着散装的水果硬糖,用三个玻璃罐盛着,分别标着 “橘子味”“香蕉味”“草莓味”,那是笑笑最喜欢的零食,林凡总怕她偷吃,却又忍不住每天多放两颗在她的小口袋里;
中层是肥皂、火柴、针线包,都是每周三清晨去市区南门批发市场批的货,肥皂每块比供销社便宜一毛钱,针线包五毛钱一个,里面有六根不同颜色的线,老街的媳妇们都爱来这儿买;
最下层堆着几箱娃哈哈,箱角总被蹭得发白,批发价一块二一瓶,卖一块五,利润薄得很,但林凡一直没涨价 ——
他知道老街的孩子都爱喝,多赚那三毛钱,心里不踏实。
林凡既当爹又当妈,带着五岁的笑笑过活已有大半年。
店里的红木算盘旁总放着笑笑的小画本,画本的封面是粉色的塑料皮,边角被磨得卷了边。里面歪歪扭扭画着不少小人:
有举着算盘的爸爸,穿着蓝色褂子,嘴角画得翘翘的;
有摆着糖果罐的小店,门囗画着棵小槐树;还有抱着洋娃娃的自己,扎着两个小辫子。
唯独在画本的最后一页,留着一块空白,笑笑总说那是 “妈妈的位置”,偶尔会用蜡笔在上面画几道长头发,却从没画完过 ——
她记不清妈妈的样子了,只记得妈妈的头发很长,闻着有肥皂的香味。
那天下午,雨丝织得更密了,风裹着雨斜斜打在脸上,像小针扎得疼。
林凡蹬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从市区南门批发市场回来时,蓝布褂的裤脚已湿到膝盖,裤腿上还沾着泥点。
那辆自行车是他结婚时买的 “永久牌”,车座上补着两块补丁,车把上缠了圈旧布套,是笑笑妈妈生前缝的,现在已经磨得发亮。
车后座的网兜里,两箱 “大大泡泡糖” 和 “娃哈哈” 摞得稳稳的 —— 最上面那箱娃哈哈的纸壳上,印着模糊的出厂日期 “1993.04”,红色宋体字被雨水晕开,像洇湿的泪痕。
他把车靠在店门口的梧桐树下时,特意看了眼树桠 ——
去年秋天妈妈走的时候,笑笑在这棵树上系了根红绳,说 “红绳飘起来,妈妈就能看见家”,现在红绳还在,只是被雨水泡得褪了色。
车把上挂着的塑料袋里,装着给笑笑买的两个肉包子 ——
是陈姨早点车剩下的,她特意留给他的,还热乎着,咬一口能看见里面的肉馅,混着葱花的香味。
林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推开门,暖黄的灯泡下,熟悉的场景却让他愣在原地:
往常这时,笑笑早该举着缺了颗珠子的算盘跑过来,清脆地喊 “爸爸”,还会把算珠拨得 “噼里啪啦” 响,说 “爸爸今天赚了多少钱呀”;
可今天,她却独自坐在角落的小棉垫上 ——
那棉垫是笑笑妈妈去年秋天走前缝的,米白色布面上绣着只歪嘴兔子,兔子的眼睛是用黑纽扣缝的,现在布面洗得发灰,边角起了毛球,笑笑每天都会把它拍得平平整整。
笑笑怀里紧紧抱着那个塑料蓬蓬裙洋娃娃,娃娃的金发掉了一撮,露出里面的塑料壳,笑笑总用自己的红头绳给它扎小辫子,
还会把林凡给的水果糖藏在娃娃的裙子里,说 “给娃娃留着吃”——
这是去年林凡去广州进货时,在流花车站旁的小商品市场花三块五毛钱买的。
当时市场里挤得满是进货的小贩,林凡在十几个娃娃里挑了这个,就因为它穿着粉色的蓬蓬裙,笑笑之前总说 “想要条粉色的裙子”。
现在,笑笑把娃娃抱得紧紧的,小脑袋抵着木框窗,眼神空空地盯着窗外:
雨丝斜斜落在对面红星幼儿园的铁栅栏上,栅栏上刷着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红漆被雨水冲得发暗,门口的滑梯上积着水,再也没有孩子的笑声。
柜台后,搭档王猛正搓着双手,他那双修自行车磨出老茧的手,此刻捏着个没编完的草蚱蜢 —— 那是他平时哄笑笑的玩意儿,
他编的草蚱蜢有两条长长的后腿,还能蹦跶,笑笑总把它放在口袋里,说 “蚱蜢陪我玩”。
王猛的堂兄弟王城的修车摊就在街对面,铁皮工具箱上贴满了 1992 年的旧报纸,报上的头条还是 “***南巡讲话”,工具箱旁总放着个搪瓷缸,缸身上印着 “劳动最光荣”,
里面泡着粗茶,是巷尾茶叶店买的 “粗枝”,一块钱能买一大包。
他是老街出了名的热心肠,林凡去市区进货时,总把笑笑托付给他,他还会给笑笑煮红薯粥,有时加勺白糖,有时加颗红枣,说 “孩子要多吃点甜的”。
见林凡进来,王猛连忙站起来,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无奈:
“下午三点多幼儿园放学,你是没瞧见那阵仗 —— 好些妈妈打着折叠伞来接,有的伞面是碎花的,印着小桃花,有的是亮堂堂的宝蓝色,还有个穿的确良衬衫的妈妈,
骑着新买的木兰摩托车,车把上挂着铝制饭盒,我瞅见里面是糖水蛋,还卧着俩呢,飘着香油花!
笑笑就趴在这窗台上看,脸贴得玻璃都起雾气了,手指在上面画小圈圈,画的都是小裙子,看了快半小时。
后来别的孩子都走光了,幼儿园老师锁门时还问她‘怎么不回家呀’,她才坐回棉垫上。
我煮了红薯粥,特意加了勺白糖,她就尝了两口,勺子在碗里戳来戳去,把粥都戳凉了,没心思吃。”
林凡的心猛地一沉,像被雨水泡透的石头,手里的网兜 “咚” 地放在柜台上,泡泡糖的包装纸在寂静里发出细碎的 “沙沙” 声,像极了去年秋天笑笑妈妈走时,帆布包拉链的声响。
他太清楚孩子在看什么 ——1993 年的老街,一半是守着店面盼生意的本地人,一半是像笑笑妈妈那样 “往南闯” 的外来者。
据当时的统计数据,1993 年中国外出务工者已近 4000 万,他们大多从内陆乡村涌向深圳、广州、上海这些沿海城市,挤在闷热的厂房里,攥着皱巴巴的工资条。
去年十月,妈妈跟着同乡去了深圳沙井的电子厂,临走那天也是雨天。
她背着印着 “深圳欢迎您” 的帆布包,包上还绣着朵小梅花,是她自己缝的。
她蹲下来抱笑笑时,泪水混着雨水砸在笑笑的发顶,说 “等妈攒够钱,就回来带笑笑去越秀公园看大象,还给你买粉色的裙子”。
可大半年过去,只寄过两封信,最近一封是上个月收到的,信封上盖着 “深圳沙井邮电所” 的邮戳,信纸是从厂里领的作业纸,字写得密密麻麻:
“厂里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中间只有半小时吃饭时间,饭菜是白菜豆腐,偶尔能吃到肉;
宿舍是上下铺,十六个人住一间,没有电话,只能趁周日休息时,走二十分钟去镇上的邮局写信;
上个月发了工资,寄回家里两百块,留了五十块当生活费,等下个月发了工资,就给笑笑买条粉色的蓬蓬裙,比洋娃娃的裙子还好看……”
林凡轻手轻脚走到笑笑身边,蹲下身时,膝盖处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蹭到地面的灰尘,留下道浅痕 ——
这条裤子是他三年前买的,当时腰围正好,现在因为每天起早贪黑进货、看店,腰围松了一大圈,他用绳子在里面系了个结,外面看不出来。他柔声道:
“笑笑,爸爸回来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笑笑慢慢抬起头,睫毛上还挂着雨雾般的水汽 ——
那不是窗外飘进来的雨水,是憋了好久的眼泪,顺着眼角的小细纹往下淌,在脸颊上积成小水珠,再砸在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上。
那衬衫是妈妈留下的旧衣服,领口松了,林凡前几天用黑线缝了两针,针脚歪歪扭扭的,像条小虫子。
她看着林凡,小嘴巴一瘪,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大颗大颗砸在布面上,晕开深色的圆点。她的声音带着哽咽,每一句都像小锤子,敲在林凡心上:
“爸爸……
为什么…… 别的小朋友…… 都有妈妈来接呀?”
“小雅的妈妈……
今天带了黄色的雨衣,上面有小鸭子……
还把小雅抱在怀里…… 小雅的鞋子都没沾泥……
我今天鞋子沾了泥,你看……”
她抬起脚,白色的小布鞋上果然沾着黑泥,是早上在幼儿园门口踩的。
“豆豆的妈妈……
给豆豆买了彩虹糖,
就是上次爸爸在批发市场看的、
说要省着买的那种…… 豆豆还把绿色的给了丽丽…… 我也想吃彩虹糖……”
“昨天丽丽的妈妈…… 还带了饼干,
是巧克力味的…… 丽丽分给我一块,我藏在口袋里想给爸爸……
结果化了,
粘在裤子上,我洗了好久都没洗掉……”
她拉了拉裤子,上面果然有块淡淡的巧克力印。
“笑笑…… 笑笑也想要妈妈…… 妈妈是不是忘了笑笑了?”
“妈妈……
是不是觉得笑笑不乖,才不要笑笑了呀?
我昨天还帮王叔叔编草蚱蜢了,老师也说我乖……”
林凡伸手把孩子搂进怀里,
鼻尖蹭到笑笑柔软的头发 —— 头发上还带着雨后的潮气,
混着他早上给她扎辫子时用的桂花头油的淡香,那是巷口张婶送的,说 “女孩子要香香的”。
他忽然想起前几天写好的回信,还揣在贴身处的口袋里,信纸被体温焐得发暖,他在信里写:
“笑笑很乖,每天都帮我看店,还会自己画画,她总问起你,说想你了…… 你在那边别太累,注意身体,我们等你回来……”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信,心里发酸 ——
他知道,1993 年的中国,有太多像笑笑妈妈这样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是想多挣点钱,让孩子能少吃点苦:
不用像笑笑这样,穿改小的旧衣服;
不用把彩虹糖当稀罕物;不用趴在窗台上,看着别人的妈妈发呆。深圳沙井当时有近 200 家电子厂,每个厂里都挤满了像笑笑妈妈这样的务工者,他们每天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手指被机器磨得发红,只为了能多攒点钱,让家里的孩子过得好一点。
雨还在下,梧桐树叶被打得 “沙沙” 响,李伯修鞋摊的收音机里,正播着当时流行的《小芳》,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的歌声混着雨声飘进来,在小店里绕了圈。
林凡轻轻拍着笑笑的背,手指拂过她后背衬衫上的褶皱,轻声说:
“妈妈没不要笑笑,妈妈在深圳挣钱呢,那边的电子厂能做小收音机,妈妈做一个,就能给笑笑攒一点买裙子的钱。
等夏天到了,栀子花开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啦。你看,爸爸今天进货时,特意给你买了彩虹糖,红的像苹果,黄的像橘子,咱们先吃一颗,好不好?”
他说着,从网兜里掏出个透明的小塑料袋,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糖块 ——
这是他今天在批发市场软磨硬泡,跟批发商多要的一袋。
当时批发商说 “这糖进价贵,不能多送”,林凡跟他聊了半天,说 “孩子好久没吃甜的了”,批发商才松了口。
本来想等笑笑周末生日时给她当礼物,现在却想早点让她尝到甜味。
笑笑的哭声渐渐小了,小脑袋靠在林凡的肩膀上,伸手接过一颗红色的糖,剥开糖纸,含在嘴里,甜味慢慢散开,从舌尖传到心里。
她吸了吸鼻子,小声说:
“爸爸,那妈妈回来的时候,会像小雅妈妈那样,给我买黄色的雨衣吗?
还要带糖水蛋,卧两个的那种……”
林凡抱着孩子的手臂紧了紧,望着窗外渐渐变浅的雨雾 ——
雨丝慢了,远处的天空透出点微光,
梧桐树叶上的水珠往下滴着,砸在青石板上,发出 “嗒嗒” 的声。
他轻声说:
“会的,妈妈一定会的。
等妈妈回来,我们一起去越秀公园看大象,
还要买黄色的雨衣,煮糖水蛋,卧两个,给你和妈妈都吃。”
笑笑点了点头,把脸埋在林凡的怀里,手里攥着那颗彩虹糖的糖纸,慢慢闭上眼睛。
小店里很静,只有雨声、歌声,
还有林凡轻轻的心跳声,像在跟孩子说: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妈妈会回来的,我们都会好好的。
雨丝像被扯碎的棉絮,裹着华南地区特有的潮气黏在皮肤上,凉得能渗进骨头缝里 ——
清晨推开窗,老街的青石板上总蒙着一层薄苔,踩上去能听见 “滋啦” 的轻响,墙角的爬山虎被雨水泡得发亮,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潮湿的霉味。
从市区往老街的三里石子路还没铺水泥,坑洼里积的雨水能映出头顶的槐树影,自行车轮碾过时,时常溅起指甲盖大的泥点:
泥点里混着路边老槐树的枯黄落叶,还有偶尔从供销社后门飘来的、“蜂花” 牌廉价肥皂的淡香 ——
那是供销社里卖得最好的日用品,一块五毛钱能用上半个月,老街主妇们总爱趁着雨小的时候,攥着零钱来囤货。
林凡的 “便民小铺” 就嵌在老街中段最热闹的拐角,左边是修鞋的李伯摊,右边是卖早点的陈姨推车。
木质招牌是前两年请巷尾的老木匠做的,“便民” 二字的红漆早已褪得露出深褐色木纹,只在笔画拐角处还剩点艳色,却在灰蒙蒙的雨雾里,透着比周遭更浓的烟火气。
李伯的修鞋摊总摆着个掉漆的铁皮盒,里面装着大小不一的鞋钉和磨得发亮的顶针,他修鞋时总爱哼着粤剧片段,手上的老茧能把粗麻绳磨得发烫;
今年开春后,他在摊旁支起了卖袜子的木架,“天鹅牌” 棉袜一块钱三双,常有放学的孩子拉着家长的手来挑,李伯总会多送颗水果糖 ——
那是从林凡店里换的货,他说 “孩子甜了,生意才甜”。陈姨的早点车则是老街的 “晨钟”,每天五点半准点推出来,煤炉上的铁锅冒着白汽,豆浆两毛钱一碗,油条五分钱一根,
最近还多了块写着 “茶叶蛋五毛钱俩” 的硬纸板。陈姨总说自己的茶叶蛋是 “秘方”,用八角、桂皮煮上整夜,连汤都透着香,林凡去进货前,总爱来买两个当早饭。
这年正是个体经济从政策松绑里 “冒尖” 的年头,据当时的《经济日报》报道,1993 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已突破 1766 万户,南方沿海地区更是掀起 “开店热”。
老街半数人家拆了院墙开铺子:张叔家的裁缝铺添了台二手缝纫机,能做当时流行的 “萝卜裤”;
赵婶把自家堂屋改成了杂货店,卖些针头线脑和小孩玩具;连巷口的老王都摆起了水果摊,推着木板车在街上来回吆喝。
但林凡守着的小店始终只卖童装、玩具和文具—— 货架最上层摆着散装的水果硬糖,用三个玻璃罐盛着,分别标着 “橘子味”“香蕉味”“草莓味”,那是笑笑最喜欢的零食,林凡总怕她偷吃,却又忍不住每天多放两颗在她的小口袋里;
中层是肥皂、火柴、针线包,都是每周三清晨去市区南门批发市场批的货,肥皂每块比供销社便宜一毛钱,针线包五毛钱一个,里面有六根不同颜色的线,老街的媳妇们都爱来这儿买;
最下层堆着几箱娃哈哈,箱角总被蹭得发白,批发价一块二一瓶,卖一块五,利润薄得很,但林凡一直没涨价 ——
他知道老街的孩子都爱喝,多赚那三毛钱,心里不踏实。
林凡既当爹又当妈,带着五岁的笑笑过活已有大半年。
店里的红木算盘旁总放着笑笑的小画本,画本的封面是粉色的塑料皮,边角被磨得卷了边。里面歪歪扭扭画着不少小人:
有举着算盘的爸爸,穿着蓝色褂子,嘴角画得翘翘的;
有摆着糖果罐的小店,门囗画着棵小槐树;还有抱着洋娃娃的自己,扎着两个小辫子。
唯独在画本的最后一页,留着一块空白,笑笑总说那是 “妈妈的位置”,偶尔会用蜡笔在上面画几道长头发,却从没画完过 ——
她记不清妈妈的样子了,只记得妈妈的头发很长,闻着有肥皂的香味。
那天下午,雨丝织得更密了,风裹着雨斜斜打在脸上,像小针扎得疼。
林凡蹬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从市区南门批发市场回来时,蓝布褂的裤脚已湿到膝盖,裤腿上还沾着泥点。
那辆自行车是他结婚时买的 “永久牌”,车座上补着两块补丁,车把上缠了圈旧布套,是笑笑妈妈生前缝的,现在已经磨得发亮。
车后座的网兜里,两箱 “大大泡泡糖” 和 “娃哈哈” 摞得稳稳的 —— 最上面那箱娃哈哈的纸壳上,印着模糊的出厂日期 “1993.04”,红色宋体字被雨水晕开,像洇湿的泪痕。
他把车靠在店门口的梧桐树下时,特意看了眼树桠 ——
去年秋天妈妈走的时候,笑笑在这棵树上系了根红绳,说 “红绳飘起来,妈妈就能看见家”,现在红绳还在,只是被雨水泡得褪了色。
车把上挂着的塑料袋里,装着给笑笑买的两个肉包子 ——
是陈姨早点车剩下的,她特意留给他的,还热乎着,咬一口能看见里面的肉馅,混着葱花的香味。
林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推开门,暖黄的灯泡下,熟悉的场景却让他愣在原地:
往常这时,笑笑早该举着缺了颗珠子的算盘跑过来,清脆地喊 “爸爸”,还会把算珠拨得 “噼里啪啦” 响,说 “爸爸今天赚了多少钱呀”;
可今天,她却独自坐在角落的小棉垫上 ——
那棉垫是笑笑妈妈去年秋天走前缝的,米白色布面上绣着只歪嘴兔子,兔子的眼睛是用黑纽扣缝的,现在布面洗得发灰,边角起了毛球,笑笑每天都会把它拍得平平整整。
笑笑怀里紧紧抱着那个塑料蓬蓬裙洋娃娃,娃娃的金发掉了一撮,露出里面的塑料壳,笑笑总用自己的红头绳给它扎小辫子,
还会把林凡给的水果糖藏在娃娃的裙子里,说 “给娃娃留着吃”——
这是去年林凡去广州进货时,在流花车站旁的小商品市场花三块五毛钱买的。
当时市场里挤得满是进货的小贩,林凡在十几个娃娃里挑了这个,就因为它穿着粉色的蓬蓬裙,笑笑之前总说 “想要条粉色的裙子”。
现在,笑笑把娃娃抱得紧紧的,小脑袋抵着木框窗,眼神空空地盯着窗外:
雨丝斜斜落在对面红星幼儿园的铁栅栏上,栅栏上刷着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红漆被雨水冲得发暗,门口的滑梯上积着水,再也没有孩子的笑声。
柜台后,搭档王猛正搓着双手,他那双修自行车磨出老茧的手,此刻捏着个没编完的草蚱蜢 —— 那是他平时哄笑笑的玩意儿,
他编的草蚱蜢有两条长长的后腿,还能蹦跶,笑笑总把它放在口袋里,说 “蚱蜢陪我玩”。
王猛的堂兄弟王城的修车摊就在街对面,铁皮工具箱上贴满了 1992 年的旧报纸,报上的头条还是 “***南巡讲话”,工具箱旁总放着个搪瓷缸,缸身上印着 “劳动最光荣”,
里面泡着粗茶,是巷尾茶叶店买的 “粗枝”,一块钱能买一大包。
他是老街出了名的热心肠,林凡去市区进货时,总把笑笑托付给他,他还会给笑笑煮红薯粥,有时加勺白糖,有时加颗红枣,说 “孩子要多吃点甜的”。
见林凡进来,王猛连忙站起来,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无奈:
“下午三点多幼儿园放学,你是没瞧见那阵仗 —— 好些妈妈打着折叠伞来接,有的伞面是碎花的,印着小桃花,有的是亮堂堂的宝蓝色,还有个穿的确良衬衫的妈妈,
骑着新买的木兰摩托车,车把上挂着铝制饭盒,我瞅见里面是糖水蛋,还卧着俩呢,飘着香油花!
笑笑就趴在这窗台上看,脸贴得玻璃都起雾气了,手指在上面画小圈圈,画的都是小裙子,看了快半小时。
后来别的孩子都走光了,幼儿园老师锁门时还问她‘怎么不回家呀’,她才坐回棉垫上。
我煮了红薯粥,特意加了勺白糖,她就尝了两口,勺子在碗里戳来戳去,把粥都戳凉了,没心思吃。”
林凡的心猛地一沉,像被雨水泡透的石头,手里的网兜 “咚” 地放在柜台上,泡泡糖的包装纸在寂静里发出细碎的 “沙沙” 声,像极了去年秋天笑笑妈妈走时,帆布包拉链的声响。
他太清楚孩子在看什么 ——1993 年的老街,一半是守着店面盼生意的本地人,一半是像笑笑妈妈那样 “往南闯” 的外来者。
据当时的统计数据,1993 年中国外出务工者已近 4000 万,他们大多从内陆乡村涌向深圳、广州、上海这些沿海城市,挤在闷热的厂房里,攥着皱巴巴的工资条。
去年十月,妈妈跟着同乡去了深圳沙井的电子厂,临走那天也是雨天。
她背着印着 “深圳欢迎您” 的帆布包,包上还绣着朵小梅花,是她自己缝的。
她蹲下来抱笑笑时,泪水混着雨水砸在笑笑的发顶,说 “等妈攒够钱,就回来带笑笑去越秀公园看大象,还给你买粉色的裙子”。
可大半年过去,只寄过两封信,最近一封是上个月收到的,信封上盖着 “深圳沙井邮电所” 的邮戳,信纸是从厂里领的作业纸,字写得密密麻麻:
“厂里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中间只有半小时吃饭时间,饭菜是白菜豆腐,偶尔能吃到肉;
宿舍是上下铺,十六个人住一间,没有电话,只能趁周日休息时,走二十分钟去镇上的邮局写信;
上个月发了工资,寄回家里两百块,留了五十块当生活费,等下个月发了工资,就给笑笑买条粉色的蓬蓬裙,比洋娃娃的裙子还好看……”
林凡轻手轻脚走到笑笑身边,蹲下身时,膝盖处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蹭到地面的灰尘,留下道浅痕 ——
这条裤子是他三年前买的,当时腰围正好,现在因为每天起早贪黑进货、看店,腰围松了一大圈,他用绳子在里面系了个结,外面看不出来。他柔声道:
“笑笑,爸爸回来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笑笑慢慢抬起头,睫毛上还挂着雨雾般的水汽 ——
那不是窗外飘进来的雨水,是憋了好久的眼泪,顺着眼角的小细纹往下淌,在脸颊上积成小水珠,再砸在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上。
那衬衫是妈妈留下的旧衣服,领口松了,林凡前几天用黑线缝了两针,针脚歪歪扭扭的,像条小虫子。
她看着林凡,小嘴巴一瘪,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大颗大颗砸在布面上,晕开深色的圆点。她的声音带着哽咽,每一句都像小锤子,敲在林凡心上:
“爸爸……
为什么…… 别的小朋友…… 都有妈妈来接呀?”
“小雅的妈妈……
今天带了黄色的雨衣,上面有小鸭子……
还把小雅抱在怀里…… 小雅的鞋子都没沾泥……
我今天鞋子沾了泥,你看……”
她抬起脚,白色的小布鞋上果然沾着黑泥,是早上在幼儿园门口踩的。
“豆豆的妈妈……
给豆豆买了彩虹糖,
就是上次爸爸在批发市场看的、
说要省着买的那种…… 豆豆还把绿色的给了丽丽…… 我也想吃彩虹糖……”
“昨天丽丽的妈妈…… 还带了饼干,
是巧克力味的…… 丽丽分给我一块,我藏在口袋里想给爸爸……
结果化了,
粘在裤子上,我洗了好久都没洗掉……”
她拉了拉裤子,上面果然有块淡淡的巧克力印。
“笑笑…… 笑笑也想要妈妈…… 妈妈是不是忘了笑笑了?”
“妈妈……
是不是觉得笑笑不乖,才不要笑笑了呀?
我昨天还帮王叔叔编草蚱蜢了,老师也说我乖……”
林凡伸手把孩子搂进怀里,
鼻尖蹭到笑笑柔软的头发 —— 头发上还带着雨后的潮气,
混着他早上给她扎辫子时用的桂花头油的淡香,那是巷口张婶送的,说 “女孩子要香香的”。
他忽然想起前几天写好的回信,还揣在贴身处的口袋里,信纸被体温焐得发暖,他在信里写:
“笑笑很乖,每天都帮我看店,还会自己画画,她总问起你,说想你了…… 你在那边别太累,注意身体,我们等你回来……”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信,心里发酸 ——
他知道,1993 年的中国,有太多像笑笑妈妈这样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是想多挣点钱,让孩子能少吃点苦:
不用像笑笑这样,穿改小的旧衣服;
不用把彩虹糖当稀罕物;不用趴在窗台上,看着别人的妈妈发呆。深圳沙井当时有近 200 家电子厂,每个厂里都挤满了像笑笑妈妈这样的务工者,他们每天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手指被机器磨得发红,只为了能多攒点钱,让家里的孩子过得好一点。
雨还在下,梧桐树叶被打得 “沙沙” 响,李伯修鞋摊的收音机里,正播着当时流行的《小芳》,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的歌声混着雨声飘进来,在小店里绕了圈。
林凡轻轻拍着笑笑的背,手指拂过她后背衬衫上的褶皱,轻声说:
“妈妈没不要笑笑,妈妈在深圳挣钱呢,那边的电子厂能做小收音机,妈妈做一个,就能给笑笑攒一点买裙子的钱。
等夏天到了,栀子花开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啦。你看,爸爸今天进货时,特意给你买了彩虹糖,红的像苹果,黄的像橘子,咱们先吃一颗,好不好?”
他说着,从网兜里掏出个透明的小塑料袋,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糖块 ——
这是他今天在批发市场软磨硬泡,跟批发商多要的一袋。
当时批发商说 “这糖进价贵,不能多送”,林凡跟他聊了半天,说 “孩子好久没吃甜的了”,批发商才松了口。
本来想等笑笑周末生日时给她当礼物,现在却想早点让她尝到甜味。
笑笑的哭声渐渐小了,小脑袋靠在林凡的肩膀上,伸手接过一颗红色的糖,剥开糖纸,含在嘴里,甜味慢慢散开,从舌尖传到心里。
她吸了吸鼻子,小声说:
“爸爸,那妈妈回来的时候,会像小雅妈妈那样,给我买黄色的雨衣吗?
还要带糖水蛋,卧两个的那种……”
林凡抱着孩子的手臂紧了紧,望着窗外渐渐变浅的雨雾 ——
雨丝慢了,远处的天空透出点微光,
梧桐树叶上的水珠往下滴着,砸在青石板上,发出 “嗒嗒” 的声。
他轻声说:
“会的,妈妈一定会的。
等妈妈回来,我们一起去越秀公园看大象,
还要买黄色的雨衣,煮糖水蛋,卧两个,给你和妈妈都吃。”
笑笑点了点头,把脸埋在林凡的怀里,手里攥着那颗彩虹糖的糖纸,慢慢闭上眼睛。
小店里很静,只有雨声、歌声,
还有林凡轻轻的心跳声,像在跟孩子说: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妈妈会回来的,我们都会好好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最新章节,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最新章节,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