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秋宫变了。
变得富丽堂皇,也变得戒备森严。新来的二十名宫女和内侍,则占据了所有关键的位置,从帝后的饮食、起居,到殿内的陈设、熏香,无一不被他们接管。
他们就像二十双不知疲倦的眼睛,二十对竖起的耳朵,将这座宫殿变成了密不透风的囚笼。
伏寿对此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她甚至主动将自己和刘协的日常,完全交给了这批新人打理。她会温和地夸奖某个宫女梳的发髻很美,也会随手赏赐给某个内侍一枚精致的荷包,仿佛一个真正不谙世事、只知享乐的皇后。
但每到深夜,当所有人都退下,殿内只剩下她和刘协时,她便会拿出那张特制的纸,用炭笔在上面记录着什么。
纸上,是二十个名字。每个名字下面,都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信息。
“陈升,二十四岁,内侍,谯县人,曹仁的远亲,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对丞相最为忠心,列为‘刀刃’级,不可策反,只可利用。”
“绿珠,十六岁,宫女,东郡人,父母早亡,有一幼弟寄养在叔父家。性格胆小,做事谨慎,眼神常有忧色,列为‘刀鞘’级,可作为首要策反目标。”
“张谦,三十岁,内侍,负责采买接洽,为人贪财,手脚不甚干净,列为‘杠杆’级,可用利益驱使,传递特定信息。”
……
这是伏寿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旁敲侧击的询问,以及让阿元与他们“交朋友”所获得的情报,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档案”。她将这二十人,分为了三类:不可动摇的“刀刃”,可以争取和改造的“刀鞘”,以及可以利用的“杠杆”。
刘协看着这张名单,心中满是震撼。他从未想过,伏寿就像一个最高明的猎人,在不动声色间,已经摸清了每一头猎物的习性。
“梓童,你打算从这个叫绿珠的宫女入手?”刘协指着名单问道。
“对。”伏寿点头,“‘刀刃’太硬,我们碰不起。‘杠杆’太滑,不可尽信。唯有‘刀鞘’,她们本身没有太强的攻击性,内心又有软肋,最容易被我们所用。攻破了她,我们就在曹操安插的这个体系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策反,不是一蹴而就的。伏寿展现出了她作为战略总监时培养出的、惊人的耐心。
她开始对绿珠进行“特殊关照”。她会有意无意地将一些轻松的、容易出彩的活计交给绿珠;会在绿珠受到其他资深宫人欺负时,不动声色地为她解围;会“偶然”间问起她家乡的风物,听她诉说对幼弟的思念,并流露出同情之色。
一点一滴的温情,像春雨一样,无声地渗透进这个十六岁少女的心田。在绿珠眼中,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不再是一个需要监视的目标,而是一位温柔、善良、甚至有些孤独的“主人”。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悄然开启。
官渡之战后,一个人成了许都城内最炙手可热,也最引人非议的人物——许攸。
他居功自傲,在各种场合吹嘘自己的功劳,甚至对曹操本人,也时常直呼其小名,毫无君臣之礼。曹操麾下的元从宿将们,如许褚、夏侯惇等人,更是对其恨之入骨。
这些消息,通过阿元以及其他宫人的闲谈,源源不断地汇入伏寿的耳中。
“陛下,我们的机会来了。”这晚,伏寿对刘协说道。
“许攸?”刘协立刻反应过来,“他现在是曹操的功臣,我们能拿他怎么办?”
“我们不需要办他,曹操自己会办他。”伏寿的眼中闪烁着冷光,“许攸是我们亲手推出去的一枚棋子,他的使命已经完成。现在,他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万一哪天他得意忘形,说漏了嘴,或是曹操疑心病起,深究他叛逃的内幕,查到当初那场流言,我们就危险了。”
“所以,在他被曹操清算之前,我们必须让他发挥最后一点‘余热’,同时,彻底抹去他与我们之间那一点点潜在的联系。”
伏寿的计划,一如既往地阴狠而精妙。
她要做的,还是散播流言。但这一次,不再是无中生有,而是“火上浇油”。
她将阿元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
第二天,长秋宫内,负责监视的内侍头目,就“偶然”听到了阿元和另一个小宫女的对话。
“唉,你听说了吗?外面都在传,那个许攸许大人,在酒后跟人说,‘曹阿瞒若没有我,连冀州城门都摸不到’呢!”
“天呐!这话也敢说?这不是找死吗?”
“谁说不是呢!听说许褚将军听了,气得当场就要拔刀砍人,被郭嘉军师给拦下来了。郭军师还劝他,说许大人只是居功自傲,心无恶意的。”
这段对话,看似是普通的宫中八卦,却暗藏玄机。它不仅精准地放大了许攸的狂妄,更阴险的是,它把“郭嘉为许攸开脱”这个情节加了进去。
内侍头目不敢怠慢,立刻将这段“新情报”上报。
曹操得到密报时,正在与郭嘉议事。他看完之后,面无表情,只是将竹简递给了郭嘉。
郭嘉一看,先是一愣,随即苦笑起来:“丞相,嘉可从未替那许子远说过半句好话。”
“孤知道。”曹操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这流言传得有趣。它为何偏偏要捏造你为他开脱?这说明,散播流言的人,很清楚你我在想什么。”
郭嘉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此人,是在催促丞相您下决心啊。他知道您爱惜羽翼,不愿背上‘屠戮功臣’的骂名,所以,他故意制造出‘郭嘉都护不住他’的假象,将许攸的狂悖,渲染得人神共愤。这是在给您递刀子,也是在帮您找一个杀他的、最完美的理由。”
“而且,”郭嘉补充道,“将我也牵扯进来,还能起到离间之效。若丞相您心有芥蒂,便会怀疑我郭嘉是否与许攸私交过甚。好一招一石二鸟之计!”
曹操站起身,在室内来回踱步。他几乎可以确定,这又是出自长秋宫那位皇后的手笔。
这个女人,就像一个附骨之疽,他越是想把她困住,她就越能找到缝隙,将她的影响力渗透出来。她利用自己送去的眼线,反过来操控许都的舆论,借他的刀,去杀她想杀的人。
“她这是在逼孤。”曹操冷冷地说道,“她要让许攸死,让所有知道官渡之战内情的关键人物,都闭上嘴。”
“那丞相您的意思是……”
“如她所愿!”曹操眼中杀机一闪,“许攸此人,留之无用,反为祸害。既然她连台阶都给孤铺好了,孤若是不走,岂不辜负了她一番‘美意’?”
数日后,许攸在一次出邺城东门时,因言语冲撞,再次对守门将士及曹操本人出言不逊,被许褚当场擒下。曹操以“动摇军心,侮辱主帅”之罪,下令将其处斩。
消息传来,许都震动。有人说曹操刻薄寡恩,也有人说许攸咎由自取。但无论如何,这个在官渡之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长秋宫内,伏寿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指导绿珠修剪一盆兰花。
她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仿佛在听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她剪下一个开败了的花苞,对身旁战战兢兢的绿珠柔声说道:“你看,这花开得再盛,终有凋谢之时。若不及时剪去败落的,便会影响了新苞的生长,甚至会耗尽整株兰草的元气。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绿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看着皇后那双平静无波的眸子,心中却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伏寿知道,随着许攸的死,她在官渡之战中留下的所有痕迹,都已被彻底抹去。她成功地处理掉了这枚最不稳定的棋子,也再次向曹操展示了自己的手段。
而她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下一个目标。
她将修剪好的兰花,放到窗边,那里阳光正好。她看着殿外那些金灿灿的赏赐,心中一个更大胆、更疯狂的计划,正在悄然成形。
曹操,你给了我黄金,我便用这黄金,来为你这大厦,挖出一个足以让它倾覆的蚁穴。
变得富丽堂皇,也变得戒备森严。新来的二十名宫女和内侍,则占据了所有关键的位置,从帝后的饮食、起居,到殿内的陈设、熏香,无一不被他们接管。
他们就像二十双不知疲倦的眼睛,二十对竖起的耳朵,将这座宫殿变成了密不透风的囚笼。
伏寿对此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她甚至主动将自己和刘协的日常,完全交给了这批新人打理。她会温和地夸奖某个宫女梳的发髻很美,也会随手赏赐给某个内侍一枚精致的荷包,仿佛一个真正不谙世事、只知享乐的皇后。
但每到深夜,当所有人都退下,殿内只剩下她和刘协时,她便会拿出那张特制的纸,用炭笔在上面记录着什么。
纸上,是二十个名字。每个名字下面,都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信息。
“陈升,二十四岁,内侍,谯县人,曹仁的远亲,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对丞相最为忠心,列为‘刀刃’级,不可策反,只可利用。”
“绿珠,十六岁,宫女,东郡人,父母早亡,有一幼弟寄养在叔父家。性格胆小,做事谨慎,眼神常有忧色,列为‘刀鞘’级,可作为首要策反目标。”
“张谦,三十岁,内侍,负责采买接洽,为人贪财,手脚不甚干净,列为‘杠杆’级,可用利益驱使,传递特定信息。”
……
这是伏寿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旁敲侧击的询问,以及让阿元与他们“交朋友”所获得的情报,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档案”。她将这二十人,分为了三类:不可动摇的“刀刃”,可以争取和改造的“刀鞘”,以及可以利用的“杠杆”。
刘协看着这张名单,心中满是震撼。他从未想过,伏寿就像一个最高明的猎人,在不动声色间,已经摸清了每一头猎物的习性。
“梓童,你打算从这个叫绿珠的宫女入手?”刘协指着名单问道。
“对。”伏寿点头,“‘刀刃’太硬,我们碰不起。‘杠杆’太滑,不可尽信。唯有‘刀鞘’,她们本身没有太强的攻击性,内心又有软肋,最容易被我们所用。攻破了她,我们就在曹操安插的这个体系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策反,不是一蹴而就的。伏寿展现出了她作为战略总监时培养出的、惊人的耐心。
她开始对绿珠进行“特殊关照”。她会有意无意地将一些轻松的、容易出彩的活计交给绿珠;会在绿珠受到其他资深宫人欺负时,不动声色地为她解围;会“偶然”间问起她家乡的风物,听她诉说对幼弟的思念,并流露出同情之色。
一点一滴的温情,像春雨一样,无声地渗透进这个十六岁少女的心田。在绿珠眼中,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不再是一个需要监视的目标,而是一位温柔、善良、甚至有些孤独的“主人”。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悄然开启。
官渡之战后,一个人成了许都城内最炙手可热,也最引人非议的人物——许攸。
他居功自傲,在各种场合吹嘘自己的功劳,甚至对曹操本人,也时常直呼其小名,毫无君臣之礼。曹操麾下的元从宿将们,如许褚、夏侯惇等人,更是对其恨之入骨。
这些消息,通过阿元以及其他宫人的闲谈,源源不断地汇入伏寿的耳中。
“陛下,我们的机会来了。”这晚,伏寿对刘协说道。
“许攸?”刘协立刻反应过来,“他现在是曹操的功臣,我们能拿他怎么办?”
“我们不需要办他,曹操自己会办他。”伏寿的眼中闪烁着冷光,“许攸是我们亲手推出去的一枚棋子,他的使命已经完成。现在,他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万一哪天他得意忘形,说漏了嘴,或是曹操疑心病起,深究他叛逃的内幕,查到当初那场流言,我们就危险了。”
“所以,在他被曹操清算之前,我们必须让他发挥最后一点‘余热’,同时,彻底抹去他与我们之间那一点点潜在的联系。”
伏寿的计划,一如既往地阴狠而精妙。
她要做的,还是散播流言。但这一次,不再是无中生有,而是“火上浇油”。
她将阿元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
第二天,长秋宫内,负责监视的内侍头目,就“偶然”听到了阿元和另一个小宫女的对话。
“唉,你听说了吗?外面都在传,那个许攸许大人,在酒后跟人说,‘曹阿瞒若没有我,连冀州城门都摸不到’呢!”
“天呐!这话也敢说?这不是找死吗?”
“谁说不是呢!听说许褚将军听了,气得当场就要拔刀砍人,被郭嘉军师给拦下来了。郭军师还劝他,说许大人只是居功自傲,心无恶意的。”
这段对话,看似是普通的宫中八卦,却暗藏玄机。它不仅精准地放大了许攸的狂妄,更阴险的是,它把“郭嘉为许攸开脱”这个情节加了进去。
内侍头目不敢怠慢,立刻将这段“新情报”上报。
曹操得到密报时,正在与郭嘉议事。他看完之后,面无表情,只是将竹简递给了郭嘉。
郭嘉一看,先是一愣,随即苦笑起来:“丞相,嘉可从未替那许子远说过半句好话。”
“孤知道。”曹操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这流言传得有趣。它为何偏偏要捏造你为他开脱?这说明,散播流言的人,很清楚你我在想什么。”
郭嘉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此人,是在催促丞相您下决心啊。他知道您爱惜羽翼,不愿背上‘屠戮功臣’的骂名,所以,他故意制造出‘郭嘉都护不住他’的假象,将许攸的狂悖,渲染得人神共愤。这是在给您递刀子,也是在帮您找一个杀他的、最完美的理由。”
“而且,”郭嘉补充道,“将我也牵扯进来,还能起到离间之效。若丞相您心有芥蒂,便会怀疑我郭嘉是否与许攸私交过甚。好一招一石二鸟之计!”
曹操站起身,在室内来回踱步。他几乎可以确定,这又是出自长秋宫那位皇后的手笔。
这个女人,就像一个附骨之疽,他越是想把她困住,她就越能找到缝隙,将她的影响力渗透出来。她利用自己送去的眼线,反过来操控许都的舆论,借他的刀,去杀她想杀的人。
“她这是在逼孤。”曹操冷冷地说道,“她要让许攸死,让所有知道官渡之战内情的关键人物,都闭上嘴。”
“那丞相您的意思是……”
“如她所愿!”曹操眼中杀机一闪,“许攸此人,留之无用,反为祸害。既然她连台阶都给孤铺好了,孤若是不走,岂不辜负了她一番‘美意’?”
数日后,许攸在一次出邺城东门时,因言语冲撞,再次对守门将士及曹操本人出言不逊,被许褚当场擒下。曹操以“动摇军心,侮辱主帅”之罪,下令将其处斩。
消息传来,许都震动。有人说曹操刻薄寡恩,也有人说许攸咎由自取。但无论如何,这个在官渡之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长秋宫内,伏寿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指导绿珠修剪一盆兰花。
她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仿佛在听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她剪下一个开败了的花苞,对身旁战战兢兢的绿珠柔声说道:“你看,这花开得再盛,终有凋谢之时。若不及时剪去败落的,便会影响了新苞的生长,甚至会耗尽整株兰草的元气。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绿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看着皇后那双平静无波的眸子,心中却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伏寿知道,随着许攸的死,她在官渡之战中留下的所有痕迹,都已被彻底抹去。她成功地处理掉了这枚最不稳定的棋子,也再次向曹操展示了自己的手段。
而她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下一个目标。
她将修剪好的兰花,放到窗边,那里阳光正好。她看着殿外那些金灿灿的赏赐,心中一个更大胆、更疯狂的计划,正在悄然成形。
曹操,你给了我黄金,我便用这黄金,来为你这大厦,挖出一个足以让它倾覆的蚁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最新章节,曹贼,还我大汉江山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最新章节,曹贼,还我大汉江山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