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完回到国丈府时,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般,里衣早已被冷汗浸透。他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曹操最后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像一把无形的利剑,悬在他的头顶,让他至今心有余悸。
“老爷,您没事吧?”管家连忙端来一碗安神汤。
伏完摆了摆手,没有喝,而是立刻吩咐道:“备车,去落凤坡!立刻,马上!”
他一刻也不能等。他必须立刻将丞相府发生的一切,以及女儿新的指令,传达给崔申和钱通。曹操虽然暂时放过了他,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丞相府的眼线,此刻恐怕已经遍布许都,像闻到血腥味的狼群,紧紧盯着“汉兴商社”的每一条脉络。
当伏完的马车迎着夜色,再次抵达那座戒备森严的庄园时,崔申和钱通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白日里丞相府的征召,让他们二人也如坐针毡。
密室内,灯火通明。伏完将与曹操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重点描述了曹操那“招安”的提议,以及自己那场“声泪俱下”的表演。
钱通听得手心冒汗,他是商人,最懂官府的手段。曹操这一招“釜底抽薪”,看似给了选择,实则步步杀机。他抹了把额头的汗,后怕道:“好险!国丈大人应对得当。若是稍有迟疑,恐怕我们这商社,今日就要改姓曹了!”
崔申则皱起了眉头,他从文人的角度,看到了更深层的危机:“曹丞相此举,名为‘招安’,实为‘捧杀’。他将雪盐之事,提升到‘国之重器’的层面,又以‘百姓难求’为由占据道德高地。今日我们虽侥幸躲过,但此事已然给曹操留下了口实。日后,他随时可以‘忧国忧民’为名,对我们发难。我们……我们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
伏完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崔先生所言极是。所以,皇后娘娘,给了我们下一步的指示。”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由绿珠辗转送出的白绢,缓缓展开。上面,除了那个构造更加简易的提纯装置图,还有几行清丽而又力透纸背的小字。
崔申与钱通立刻凑了过去。
当他们看清上面的内容时,两个人的表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精彩。
崔申先是愕然,随即双目圆睁,脸上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狂喜。他反复看着那几行字,激动得嘴唇都在颤抖,最终抚掌大赞:“妙!妙啊!实在是……神来之笔!‘以退为进,藏富于民’!皇后娘娘此计,不止是商贾之术,更是王道之策啊!”
钱通却是一脸的肉痛与不解,他指着白绢,几乎要跳起来:“国丈大人,崔先生!你们看清楚了?皇后娘--娘这是要我们……把到手的钱往外推啊!再制一种‘青盐’,只比官府的粗盐贵上一两成?那我们还赚什么?我们费这么大劲,冒着杀头的风险,难道是为了做善事吗?这……这不合生意经啊!”
伏完看着反应迥异的二人,心中不由得再次感叹女儿识人之明。崔申看到的是“道”,钱通看到的是“利”。而女儿的计划,恰恰是要将这“道”与“利”,完美地结合起来。
“钱老板,你先别急。”崔申此刻已然彻底领会了伏寿的意图,他兴奋地站起身,在密室中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分析道,“你以为这只是在做善事?你错了!这步棋,一石三鸟!”
他伸出一根手指:“其一,破局!曹操凭什么拿捏我们?凭的就是雪盐价高,只供权贵,有‘与民争利’之嫌。我们现在推出这平价的‘青盐’,让寻常百姓也能享用。这是什么?这是义举!是让利于民!曹操再想用这个借口来打压我们,就是与全城百姓为敌!他堵死了我们的路,我们就另开一条更宽的阳关大道!”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二,立名!我们商社叫什么?‘汉兴’!光靠卖奢侈品,如何‘兴汉’?只会被人诟病为搜刮民脂民膏。但现在,我们有了‘青盐’。汉兴商社,就不再只是一个逐利的商号,它会成为一个‘为民生计’的良心招牌!人心,钱老板,人心是最值钱的!有了百姓的口碑,‘汉兴’二字,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成为一面旗帜!”
最后,他伸出第三根手指,目光灼灼地看着钱通:“其三,图利!你以为平价盐就不赚钱了?你大错特错!许都有多少权贵?一千户?一万户?可许都有多少百姓?十万户?二十万户?雪盐虽贵,市场终究有限。而青盐价廉,薄利多销,其利之大,日积月累,未必会比雪盐少!更重要的是,通过青盐,我们的销售网络,将从上层的点,扩展到整个许都的面!我们将拥有最广泛的渠道,最灵通的消息。这背后隐藏的价值,远非金钱可以衡量!皇后娘娘这一手,看似散财,实则是在筑基啊!”
崔申一番话说得是口干舌燥,酣畅淋漓。
钱通听得目瞪口呆。他是个精明的商人,但他的精明,局限在“一买一卖,一进一出”的差价里。而被崔申这么一点拨,他瞬间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得多的商业版图。
是啊,把盐卖给全城的人,哪怕每人只赚一个铜板,那也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款!而且,还能赚一个天大的好名声,让曹操都无从下手!
“高!实在是高!”钱通一拍大腿,脸上的肉痛瞬间变成了狂热,“皇后娘娘……不,是活财神啊!我懂了!我全懂了!这生意,能做!不仅能做,还能做大!崔先生,你放心,图纸给我,不出三日,我保证让第一批‘青盐’摆上咱们的货架!定价,就比官盐贵一成!咱们就当交个朋友!”
伏完看着士气被重新点燃的二人,欣慰地点了点头。女儿的这步棋,不仅化解了外部的危机,更凝聚了内部的人心。崔申的理想主义得到了满足,钱通的商人本性得到了指引。这个铁三角,经过这次危机,反而变得更加稳固了。
***
三日后,许都城内,再次因“汉兴商社”而轰动。
与上次不同,这次的震动,是从底层开始的。
“听说了吗?汉兴商社又出新盐了!叫‘青盐’!”
“嗨,那起码也得几十金一罐吧?跟咱们有啥关系。”
“没关系?关系大了!人家那青盐,一大袋,只比官府卖的黑盐贵十个钱!我今儿一早抢了一袋,那盐,虽然没雪盐那么白,但也干净得很,一点苦味都没有!做的饼子,比以前香多了!”
“真的假的?只贵十个钱?那伏国丈是善心大发了?”
“谁说不是呢!都说国丈大人心善,见不得咱们吃苦盐。这下好了,以后咱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流言,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许都的每一个角落。汉兴商社旗下的几家米行布庄门口,再次排起了长龙。但这一次,排队的不再是豪门管家,而是一个个衣着朴素的平民百姓。他们脸上带着期待与欣喜,紧紧攥着手中的铜钱,等待着那能给生活带来一丝甜头的“青盐”。
大量的青盐被卖出,换回来的,是成千上万枚沾着尘土与汗水的铜钱。这些钱,单个来看微不足道,但汇聚起来,却是一股同样不可小觑的洪流。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这些铜钱流入汉兴商社账房的,是无数百姓最朴素的感激与赞誉。
“伏国丈真是活菩萨!”
“汉兴商社,才是咱们老百姓的商社!”
“以后买米买布,都去他家!信得过!”
“汉兴”这个名字,在短短几日内,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而成了一个带着温度与善意的民生符号。
丞相府,书房。
曹操听着属下关于“青盐”之事的汇报,一张脸,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那杯刚沏好的茶水四溅:“好一个‘以退为进,藏富于民’!好一个伏寿!她这是在给孤出难题啊!”
他怎么应对?查封汉兴商社?罪名呢?“售卖优质平价食盐,扰乱市场秩序”?这话说出去,他曹操就会成为天下士人与百姓的笑柄!不查封?任由她发展?那他眼睁睁看着“汉兴”这面旗帜,在许都,在他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收拢人心,壮大声势?那面旗帜上写的,可是他最忌惮的两个字!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拳师,卯足了劲,一拳打了出去,却打在了一团棉花上。不但没伤到对手,反而被那团棉花包裹着,卸去了所有力道,让自己憋屈得险些吐血。
郭嘉的脸色也比往日更加苍白,他苦笑着摇了摇头:“丞相,我们都小看她了。她根本没想过要在商业上与我们一决高下。她从一开始,玩的就是人心。雪盐是‘钩’,钓的是权贵,是名望,是第一桶金。而这青盐,才是她真正的‘饵’,撒向的是万千百姓,是民心,是‘汉兴’这面大旗的根基。她用我们的压力,顺势而为,非但没有被我们压垮,反而借力打力,让她的根基扎得更深了。”
“那现在怎么办?!”曹操烦躁地来回踱步,“难道就这么看着她玩弄人心,束手无策?”
“不。”郭嘉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她在宫外筑起高墙,我们就从宫内,撕开她的伪装。她越是表现得像个救苦救难的菩萨,我们就越要证明,她的心,比蛇蝎还要毒。既然外部的网收不紧,那我们就该动用我们埋在宫里,最深的那颗钉子了。”
郭嘉的目光,投向了皇宫的方向,仿佛能看到那个被他视为心腹大患的女人。
“丞相,是时候,给李茹加加压了。我还是不信,一个人的变化,能没有缘由。我要知道,她每天在宫里看的什么书,说的什么话,见的什么人,甚至……做什么梦!我要她所有的细节!我就不信,她能完美到,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
***
长秋宫内,风声鹤唳。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李茹女官的脸色,比冬日的寒冰还要冷。她巡查的次数变得更加频繁,对宫女内侍的训斥也愈发严苛。任何一点小小的差错,都会招来严厉的惩罚。所有人都噤若寒蝉,生怕触了她的霉头。
压力,一层一层地传导下来,最终,汇聚到了那些被怀疑与皇后走得近的人身上。
阿元,就是其中之一。
这天,她因为在擦拭一尊铜鹤时,不小心让布巾掉在了地上,就被李茹叫到跟前,罚跪了半个时辰。
“别以为得了皇后娘娘几分青眼,就可以忘了自己的本分!”李茹的声音像是淬了毒的刀子,一下下扎在阿元的心上,“在这宫里,只有当差的奴才,没有一步登天的主子!你给我记清楚了,你的眼睛要看什么,耳朵要听什么,都由我说了算!再敢有下次,就不是罚跪这么简单了!”
阿元的膝盖跪得发麻,心中更是充满了恐惧与屈辱。她知道,李茹这是在敲打她,也是在逼迫她。逼她去更主动地监视皇后,去挖掘那些所谓的“秘密”。
她的家人,还需要丞相府的“恩惠”才能活下去。她的弟弟,还等着钱看病。她就像一只被两头拉扯的风筝,一边是皇后的温言与善意,一边是李茹的威逼与现实的困境。她快要被撕裂了。
深夜,阿元偷偷地躲在假山后哭泣。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这么晚了,怎么还在这里哭?”
阿元吓了一跳,回头一看,竟然是皇后娘娘身边最得宠的侍女,绿珠。
绿珠的手中,端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莲子羹。她将羹汤递给阿元,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锦囊,塞进她的手里。
“这是娘娘赏你的。”绿珠柔声说道,“娘娘说,今天让你受委屈了。她还说,你是个好孩子,孝顺,懂事。这锦囊里的钱,你拿去,给你弟弟治病吧。”
阿元捏着那个沉甸甸的锦囊,又看了看那碗散发着清香的莲子羹,眼泪再也忍不住,决堤而下。
绿珠轻轻拍了拍她的背,仿佛看穿了她所有的挣扎与痛苦,在她耳边,用一种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娘娘说,做别人的钩子,随时可能被丢弃。但做自己人的船,却能渡人渡己,靠岸求生。”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阿元的脑海中炸响。
她猛地抬起头,看着绿珠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睛,心中那个摇摆不定的天平,在这一刻,轰然倒向了一边。
“老爷,您没事吧?”管家连忙端来一碗安神汤。
伏完摆了摆手,没有喝,而是立刻吩咐道:“备车,去落凤坡!立刻,马上!”
他一刻也不能等。他必须立刻将丞相府发生的一切,以及女儿新的指令,传达给崔申和钱通。曹操虽然暂时放过了他,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丞相府的眼线,此刻恐怕已经遍布许都,像闻到血腥味的狼群,紧紧盯着“汉兴商社”的每一条脉络。
当伏完的马车迎着夜色,再次抵达那座戒备森严的庄园时,崔申和钱通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白日里丞相府的征召,让他们二人也如坐针毡。
密室内,灯火通明。伏完将与曹操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重点描述了曹操那“招安”的提议,以及自己那场“声泪俱下”的表演。
钱通听得手心冒汗,他是商人,最懂官府的手段。曹操这一招“釜底抽薪”,看似给了选择,实则步步杀机。他抹了把额头的汗,后怕道:“好险!国丈大人应对得当。若是稍有迟疑,恐怕我们这商社,今日就要改姓曹了!”
崔申则皱起了眉头,他从文人的角度,看到了更深层的危机:“曹丞相此举,名为‘招安’,实为‘捧杀’。他将雪盐之事,提升到‘国之重器’的层面,又以‘百姓难求’为由占据道德高地。今日我们虽侥幸躲过,但此事已然给曹操留下了口实。日后,他随时可以‘忧国忧民’为名,对我们发难。我们……我们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
伏完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崔先生所言极是。所以,皇后娘娘,给了我们下一步的指示。”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由绿珠辗转送出的白绢,缓缓展开。上面,除了那个构造更加简易的提纯装置图,还有几行清丽而又力透纸背的小字。
崔申与钱通立刻凑了过去。
当他们看清上面的内容时,两个人的表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精彩。
崔申先是愕然,随即双目圆睁,脸上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狂喜。他反复看着那几行字,激动得嘴唇都在颤抖,最终抚掌大赞:“妙!妙啊!实在是……神来之笔!‘以退为进,藏富于民’!皇后娘娘此计,不止是商贾之术,更是王道之策啊!”
钱通却是一脸的肉痛与不解,他指着白绢,几乎要跳起来:“国丈大人,崔先生!你们看清楚了?皇后娘--娘这是要我们……把到手的钱往外推啊!再制一种‘青盐’,只比官府的粗盐贵上一两成?那我们还赚什么?我们费这么大劲,冒着杀头的风险,难道是为了做善事吗?这……这不合生意经啊!”
伏完看着反应迥异的二人,心中不由得再次感叹女儿识人之明。崔申看到的是“道”,钱通看到的是“利”。而女儿的计划,恰恰是要将这“道”与“利”,完美地结合起来。
“钱老板,你先别急。”崔申此刻已然彻底领会了伏寿的意图,他兴奋地站起身,在密室中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分析道,“你以为这只是在做善事?你错了!这步棋,一石三鸟!”
他伸出一根手指:“其一,破局!曹操凭什么拿捏我们?凭的就是雪盐价高,只供权贵,有‘与民争利’之嫌。我们现在推出这平价的‘青盐’,让寻常百姓也能享用。这是什么?这是义举!是让利于民!曹操再想用这个借口来打压我们,就是与全城百姓为敌!他堵死了我们的路,我们就另开一条更宽的阳关大道!”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二,立名!我们商社叫什么?‘汉兴’!光靠卖奢侈品,如何‘兴汉’?只会被人诟病为搜刮民脂民膏。但现在,我们有了‘青盐’。汉兴商社,就不再只是一个逐利的商号,它会成为一个‘为民生计’的良心招牌!人心,钱老板,人心是最值钱的!有了百姓的口碑,‘汉兴’二字,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成为一面旗帜!”
最后,他伸出第三根手指,目光灼灼地看着钱通:“其三,图利!你以为平价盐就不赚钱了?你大错特错!许都有多少权贵?一千户?一万户?可许都有多少百姓?十万户?二十万户?雪盐虽贵,市场终究有限。而青盐价廉,薄利多销,其利之大,日积月累,未必会比雪盐少!更重要的是,通过青盐,我们的销售网络,将从上层的点,扩展到整个许都的面!我们将拥有最广泛的渠道,最灵通的消息。这背后隐藏的价值,远非金钱可以衡量!皇后娘娘这一手,看似散财,实则是在筑基啊!”
崔申一番话说得是口干舌燥,酣畅淋漓。
钱通听得目瞪口呆。他是个精明的商人,但他的精明,局限在“一买一卖,一进一出”的差价里。而被崔申这么一点拨,他瞬间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得多的商业版图。
是啊,把盐卖给全城的人,哪怕每人只赚一个铜板,那也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款!而且,还能赚一个天大的好名声,让曹操都无从下手!
“高!实在是高!”钱通一拍大腿,脸上的肉痛瞬间变成了狂热,“皇后娘娘……不,是活财神啊!我懂了!我全懂了!这生意,能做!不仅能做,还能做大!崔先生,你放心,图纸给我,不出三日,我保证让第一批‘青盐’摆上咱们的货架!定价,就比官盐贵一成!咱们就当交个朋友!”
伏完看着士气被重新点燃的二人,欣慰地点了点头。女儿的这步棋,不仅化解了外部的危机,更凝聚了内部的人心。崔申的理想主义得到了满足,钱通的商人本性得到了指引。这个铁三角,经过这次危机,反而变得更加稳固了。
***
三日后,许都城内,再次因“汉兴商社”而轰动。
与上次不同,这次的震动,是从底层开始的。
“听说了吗?汉兴商社又出新盐了!叫‘青盐’!”
“嗨,那起码也得几十金一罐吧?跟咱们有啥关系。”
“没关系?关系大了!人家那青盐,一大袋,只比官府卖的黑盐贵十个钱!我今儿一早抢了一袋,那盐,虽然没雪盐那么白,但也干净得很,一点苦味都没有!做的饼子,比以前香多了!”
“真的假的?只贵十个钱?那伏国丈是善心大发了?”
“谁说不是呢!都说国丈大人心善,见不得咱们吃苦盐。这下好了,以后咱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流言,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许都的每一个角落。汉兴商社旗下的几家米行布庄门口,再次排起了长龙。但这一次,排队的不再是豪门管家,而是一个个衣着朴素的平民百姓。他们脸上带着期待与欣喜,紧紧攥着手中的铜钱,等待着那能给生活带来一丝甜头的“青盐”。
大量的青盐被卖出,换回来的,是成千上万枚沾着尘土与汗水的铜钱。这些钱,单个来看微不足道,但汇聚起来,却是一股同样不可小觑的洪流。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这些铜钱流入汉兴商社账房的,是无数百姓最朴素的感激与赞誉。
“伏国丈真是活菩萨!”
“汉兴商社,才是咱们老百姓的商社!”
“以后买米买布,都去他家!信得过!”
“汉兴”这个名字,在短短几日内,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而成了一个带着温度与善意的民生符号。
丞相府,书房。
曹操听着属下关于“青盐”之事的汇报,一张脸,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那杯刚沏好的茶水四溅:“好一个‘以退为进,藏富于民’!好一个伏寿!她这是在给孤出难题啊!”
他怎么应对?查封汉兴商社?罪名呢?“售卖优质平价食盐,扰乱市场秩序”?这话说出去,他曹操就会成为天下士人与百姓的笑柄!不查封?任由她发展?那他眼睁睁看着“汉兴”这面旗帜,在许都,在他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收拢人心,壮大声势?那面旗帜上写的,可是他最忌惮的两个字!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拳师,卯足了劲,一拳打了出去,却打在了一团棉花上。不但没伤到对手,反而被那团棉花包裹着,卸去了所有力道,让自己憋屈得险些吐血。
郭嘉的脸色也比往日更加苍白,他苦笑着摇了摇头:“丞相,我们都小看她了。她根本没想过要在商业上与我们一决高下。她从一开始,玩的就是人心。雪盐是‘钩’,钓的是权贵,是名望,是第一桶金。而这青盐,才是她真正的‘饵’,撒向的是万千百姓,是民心,是‘汉兴’这面大旗的根基。她用我们的压力,顺势而为,非但没有被我们压垮,反而借力打力,让她的根基扎得更深了。”
“那现在怎么办?!”曹操烦躁地来回踱步,“难道就这么看着她玩弄人心,束手无策?”
“不。”郭嘉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她在宫外筑起高墙,我们就从宫内,撕开她的伪装。她越是表现得像个救苦救难的菩萨,我们就越要证明,她的心,比蛇蝎还要毒。既然外部的网收不紧,那我们就该动用我们埋在宫里,最深的那颗钉子了。”
郭嘉的目光,投向了皇宫的方向,仿佛能看到那个被他视为心腹大患的女人。
“丞相,是时候,给李茹加加压了。我还是不信,一个人的变化,能没有缘由。我要知道,她每天在宫里看的什么书,说的什么话,见的什么人,甚至……做什么梦!我要她所有的细节!我就不信,她能完美到,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
***
长秋宫内,风声鹤唳。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李茹女官的脸色,比冬日的寒冰还要冷。她巡查的次数变得更加频繁,对宫女内侍的训斥也愈发严苛。任何一点小小的差错,都会招来严厉的惩罚。所有人都噤若寒蝉,生怕触了她的霉头。
压力,一层一层地传导下来,最终,汇聚到了那些被怀疑与皇后走得近的人身上。
阿元,就是其中之一。
这天,她因为在擦拭一尊铜鹤时,不小心让布巾掉在了地上,就被李茹叫到跟前,罚跪了半个时辰。
“别以为得了皇后娘娘几分青眼,就可以忘了自己的本分!”李茹的声音像是淬了毒的刀子,一下下扎在阿元的心上,“在这宫里,只有当差的奴才,没有一步登天的主子!你给我记清楚了,你的眼睛要看什么,耳朵要听什么,都由我说了算!再敢有下次,就不是罚跪这么简单了!”
阿元的膝盖跪得发麻,心中更是充满了恐惧与屈辱。她知道,李茹这是在敲打她,也是在逼迫她。逼她去更主动地监视皇后,去挖掘那些所谓的“秘密”。
她的家人,还需要丞相府的“恩惠”才能活下去。她的弟弟,还等着钱看病。她就像一只被两头拉扯的风筝,一边是皇后的温言与善意,一边是李茹的威逼与现实的困境。她快要被撕裂了。
深夜,阿元偷偷地躲在假山后哭泣。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这么晚了,怎么还在这里哭?”
阿元吓了一跳,回头一看,竟然是皇后娘娘身边最得宠的侍女,绿珠。
绿珠的手中,端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莲子羹。她将羹汤递给阿元,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锦囊,塞进她的手里。
“这是娘娘赏你的。”绿珠柔声说道,“娘娘说,今天让你受委屈了。她还说,你是个好孩子,孝顺,懂事。这锦囊里的钱,你拿去,给你弟弟治病吧。”
阿元捏着那个沉甸甸的锦囊,又看了看那碗散发着清香的莲子羹,眼泪再也忍不住,决堤而下。
绿珠轻轻拍了拍她的背,仿佛看穿了她所有的挣扎与痛苦,在她耳边,用一种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娘娘说,做别人的钩子,随时可能被丢弃。但做自己人的船,却能渡人渡己,靠岸求生。”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阿元的脑海中炸响。
她猛地抬起头,看着绿珠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睛,心中那个摇摆不定的天平,在这一刻,轰然倒向了一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最新章节,曹贼,还我大汉江山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最新章节,曹贼,还我大汉江山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