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冯卫国和几位老师傅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怀疑依旧存在,但一种“或许真能行”的微弱希望,也开始悄然滋生。

  毕竟,赵四指出的问题太过精准,直击要害,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需要什么支持,赵专家你尽管开口!”

  冯卫国当即拍板,语气斩钉截铁。

  时间不等人,发动机的试制节点像鞭子一样抽在每个人心上,任何有可能提高成品率的方法都值得一试。

  “首先,需要一个小型的试验炉,或者改造现有的一个小炉膛,便于我们调整配方和工艺参数,进行小批量试验,避免影响主炉的正常生产。”

  赵四条理清晰地说道,“其次,需要一些原材料,高岭土、石英砂、还有……我需要这几种特殊的矿石粉末。”

  他迅速报出了几种在当地可能找到的矿物名称,这些都是系统知识中优化耐火材料配比的关键成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赵四目光扫过张师傅等几位熔炼和造型的老师傅,

  “需要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配合我,尤其是张师傅,您对炉子的脾气最熟悉,您的经验至关重要。”

  他没有摆出专家架子指手画脚,而是充分尊重老工人的经验,这番姿态让张师傅等人脸色好看了不少。

  冯卫国立刻吩咐下去,让人以最快速度准备。

  试验地点选在了车间角落一个闲置许久的小型坩埚炉旁。

  这里相对独立,不会干扰主生产线。

  冯卫国亲自督阵,张师傅带着两个得力徒弟打下手,王永革也撸起袖子帮忙搬运材料、清理场地。

  整个铸造车间的人都在暗中关注着这边的动静。

  赵四首先着手解决耐火材料的问题。

  他让人取来车间自制的耐火砖样本和原材料,亲自上手。

  用一杆老式天平和小秤,严格按照脑海中的优化配比,仔细称量各种粉末。

  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不像个坐办公室的专家,倒像个沉浸此道多年的老师傅。

  张师傅在一旁看着,眼神中的疑虑又减了几分。

  “张师傅,您看,增加这部分铝矾土的比例,可以提高耐火度;

  而适当加入这种长石粉,能在烧结时产生液相,促进结晶,提高砖体的致密性和强度……”

  赵四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解释着原理,将复杂的材料科学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

  张师傅听得连连点头,这些道理一点就透,与他多年摸索的经验隐隐契合,只是从未如此系统清晰。

  配料完成,接下来是加水搅拌、成型。

  赵四没有假手他人,亲自和泥、摔打,让材料充分混合均匀,然后放入木模中,用木槌仔细夯实。

  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后背,灰尘沾满了他的脸颊和手臂,但他毫不在意,全部心神都沉浸在手中的工作上。

  冯卫国抱着胳膊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他看到赵四那双原本拿笔杆子的手,此刻沾满泥浆,却异常稳定有力;

  看到赵四与张师傅交流时那种平等而务实的态度;

  看到赵四对每一个细节的严格要求。

  他心中的天平,正在不知不觉地倾斜。

  这个年轻人,似乎和他想象中那些只会空谈的“专家”不太一样。

  第一批试验砖坯需要阴干一段时间才能入窑烧结。

  利用这个间隙,赵四开始着手改进浇注系统。

  他找来了车间的技术员,要过纸笔,当场绘制新的浇注系统草图。

  他摒弃了原来简单粗暴的直浇道,设计了一种带缓冲和稳流作用的蛇形浇道。

  重新计算了内浇口的厚度和面积,优化了冒口的位置和大小。

  “这样改动,铁水流入型腔时会更平稳,减少冲击和卷气。”

  赵四将草图递给负责造型的老师傅看,

  “麻烦您,按这个图纸,做几套试验用的砂型。”

  老师傅接过图纸,看着上面清晰准确的线条和标注。

  虽然有些地方一时看不太懂,但直觉告诉他,这比他们原来凭经验搞的那套要科学得多。

  等待砖坯阴干和砂型制作的时间里,赵四也没闲着。

  他找到冯卫国,低声说道:“冯主任,解决铁水纯净度的问题,还需要一点‘药引子’。”

  “我这次从部里过来,带了一些实验室用的特殊添加剂,量不多,但应该够这次试验用。后续还是需要申请调拨”

  冯卫国此刻对赵四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虽然好奇是什么“药引子”,但见赵四说得郑重,便点了点头:“需要我出面的时候你说。”

  关键的试验时刻终于到来。

  新烧结出来的试验耐火砖呈现出一种均匀的浅黄色,敲击声音清脆,断面致密,肉眼看去就比车间原来使用的砖质量好上一大截。

  张师傅拿着新砖,爱不释手,啧啧称奇。

  试验炉被点燃了,新的耐火砖砌筑的炉膛显得格外规整。

  赵四亲自掌控加料顺序和鼓风量,严格控制着炉温。

  当铁水达到预定温度时,他示意出铁。

  炽热的铁水流入预热过的浇包,赵四趁机将那份“特殊添加剂”撒入铁水表面,并用长柄钢钎迅速搅拌。

  添加剂与铁水反应,泛起一阵不大的火焰和淡淡的青烟,铁水表面漂浮的渣滓似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松散、易于清除。

  接下来是浇注。

  工人抬着盛满铁水的浇包,小心翼翼地将铁水注入按新图纸制作的砂型中。

  铁水流速平稳,没有出现往常的剧烈喷溅。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盯着那缓缓被铁水充满的砂型。

  浇注完成,剩下的就是等待铸件冷却。

  这段时间格外漫长。

  冯卫国在试验炉旁来回踱步。

  张师傅和几位老师傅则围在砂型旁,低声交流着,不时看一眼镇定自若的赵四。

  几个小时后,到了开箱的时刻。

  几个工人用工具小心地敲掉砂型,一个还带着暗红色余温的发动机缸体铸件逐渐显露出来。

  当铸件被完全清理出来,摆放在众人面前时,现场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眼前的这个缸体铸件,表面光洁,颜色均匀,以往常见的蜂窝状气孔、夹渣疤痕几乎看不见!

  用手触摸,只有极其细微的凹凸感。

  与旁边废品堆里那些坑洼不平、满是缺陷的铸件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这……”

  张师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蹲下身,用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铸件表面,像是抚摸一件稀世珍宝。

  他干了这么多年铸造,从来没出过品相如此完美的铸件!

  冯卫国一个箭步冲上前,仔细查看铸件,又拿起一个废品件对比,脸上的肌肉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猛地转过身,一双虎目紧紧盯住赵四,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狂喜!

  “赵专家!赵明同志!”

  冯卫国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他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紧紧握住了赵四的手,用力地摇晃着。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你可是帮了我们906厂天大的忙了!你是我们的大救星,是及时雨啊!”

  这一次,他的握手不再是敷衍的客套,而是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敬佩。

  这位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老革命,此刻彻底被赵四过硬的技术和务实的态度所折服。

  周围工人们也纷纷围了上来,看着那个完美的铸件,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的笑容。

  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很快,掌声就连成一片,在喧闹的车间里回荡。

  王永革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被冯主任和工人们簇拥着的赵四,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他就知道,四哥出马,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赵四感受着冯卫国手上传来的力量,看着周围一张张质朴而激动的面孔,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和成就感。

  他知道,这第一步,他稳稳地踏出去了。

  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赢得了这群实干家的初步信任。

  在这片艰苦的三线战场上,他总算有了一个坚实的立足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